(教案+反思)(精品)18 童年水墨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及生活经验等方法,认识“墨、染”等生字词,理解难懂的句子。
2.根据景物的色彩、声音和人物的活动等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画面之美,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及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根据景物的色彩、声音和人物的活动等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画面之美,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根据景物的色彩、声音和人物的活动等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画面之美,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 自我介绍2. 欣赏水墨画,了解水墨画水墨画是由水和墨调配成不同深浅的墨色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也称国画,中国画。
板块一课题导入书写生字1.(板书课题)我们的童年就像水墨画一样美好,齐读课题。
2.指导书写“墨”。
板块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 读诗:自由读读这几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字词抽查当作扑腾你拨我溅水葫芦蘑菇3. 抽读正音板块三学习《溪边》习得方法1. 自由读《溪边》,完成学习单。
2. 小组交流3. 小组展学,师点拨4. 难句突破: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1)播放动态图,理解“染”(2)联系上下文,说说人影为什么被溪水染绿了。
5. 师小结有人有物,有声有色,就可以抓住景物想画面,再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就可以理解难懂的句子,体会诗歌的画面之美和童年生活的快乐。
6. 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7. 配乐齐读8. 根据景物,尝试背诵板块四方法迁移学习《林中》1. 欣赏朗读《林中》,感受画面之美和孩子们的欢乐。
2. 同桌互学(1)自由读《林中》,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3. 展学4. 跟着视频再次朗读板块五总结结课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两幅童年的水墨画,有人物,有景物,有色彩,有声音,还有乐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第【1】篇〗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
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
预设点:(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
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
形近字:翠、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
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1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
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所以教学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引导学生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让学生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写儿童诗,学生的积极性挺高的,所写的`儿童诗歌也不错。
基本仿写儿童诗教案上能够体现出儿童诗歌的特点。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2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
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
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3、拓展延伸。
写写自己童年的梦想与童年趣事。
遗憾:有些同学还是没有读出诗的`意境来,还要加强朗读。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3本课由三首内容浅显、行文简短且有趣味的小诗组成,极富画面感。
教学本课时,学生对于诗中画面内容的感知并不是难点,但是,现在的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充拆着电子产品,课余时间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日常的谈话内容都离不开游戏的角色或动画片的情节,要想真正感受课文画面中的景物美、人物欢却并非易事。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优秀10篇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优秀10篇《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篇一4月24日,执教《童年的水墨画》,参加宜秀区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
课前谈话,以一首《秋千歌》引入,在朗朗的诗歌声中开始了我的`教学,此暖场环节,因为没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后来听徐老师说是第一次来这里上课,(其实他们在这样陌生的环境是很有压力的),这又让我不禁想起了,两年前执教《瑞雪图》,学生也是非常紧张,也和这个有关!接下来,就经历了初读、认读生字、练读句子,最后品读诗句,总结学法!总体感觉:1.课堂偏冷,互动性不够!2.在细读文本时,象很多老师说的那样,还是稍微碎了一些,应该采取整体把握的策略。
3.课堂上讲得过多,把握好要讲什么,怎么讲!4.心理素质,急待改进,学生回答问题时,急于讲出正确答案,缺乏等待!上好一节课,其实真的不简单,好好总结原因,为了下一次的出发!《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2.品味质朴语言,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课时设计】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走近大师,引童年播放2006年《感动中国》季羡林先生部分:(屏显)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吗?认识他吗?被人们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季羡林先生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怎样的童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大师,一起去感受他的童年岁月吧!(板书标题、作者)二、朗读课文,知童年1.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谈谈自己的疑问和感想。
2.收集整理学生的疑问和感触。
(问题预设:学生的问题呈现可能有:①季羡林先生为什么说他的童年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暗呢?②他为什么以能有“山大王”的同学为荣呢?③离开故乡,他过上了好日子,为什么还宁肯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呢?三、细读课文,品童年(一)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我甚至想说,没有身边的琐事,就没有真正的好散文,我们的灵魂往往以一些琐事触动起。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精选3篇)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1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
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
《童年的水墨画》描绘了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学生们进行了大胆想象。
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幅有动有静的画,有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鱼的挣扎、人的欢笑。
”也有的孩子说:“这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绿色的小溪、绿色的人影、红色的蜻蜓,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还有的孩子说:“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小溪、蜻蜓是快乐的,孩子们更是快乐的……”每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可见同学们用心的去体会了,所以才如此的精彩,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美美的读起来。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2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觉得诗歌教学运用词理论也非常有效。
诗歌作为语言凝练,情感蕴含丰富的一种文体,没有什么方法比情感朗读更加有效地体味诗歌的味道,相比那些细细的分析来说,诵读才是诗歌教学的正道。
在教授《童年的水墨画》一文中,我首先紧紧扣住了诗歌的题目“水墨画”,以艺术相通的理由,跟学生说“我们上一节诗意的美术课”。
学生顿时愣住了,却又有点兴奋,都充着期待。
在师生互动交流“画画的步骤和注意的事项”中,我获得了许多的资源,有学生说“画画要先拟定一个背景图”,有的说“画画要突出重点表现的景物”,“画画要根据心情用不同的色彩”“要有细节的描写”······答案丰富多彩,也中了我的“圈套”。
其实我就是想让他们用喜欢的美术去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去感悟作者的画,以及画中的情。
我简单几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画框,并让同学们思考“用刚刚分析的画画的理论,来想想该往这三副童年的画中添上什么景致?”这一步其实是让学生读懂诗歌的大意,第一次引入了读诗歌的阶段。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含反思)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1.能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背诵《溪边》。
2.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童年》,学生欣赏歌曲,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2.引导交流: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同学们在童年时一定都有过幻想和一些快乐的时光吧,请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童年的水墨画》。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在小组内读诗歌并互评、正音,品味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4.师生交流诗的大概内容。
(童年的生活场景)三、自读自悟,理解大意1.自由朗读《溪边》,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试着用一个短语来概括。
(板书:溪边钓鱼)3.这一小节中,有哪些诗句让你印象深刻?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1)课件出示: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这句话中“人影”真的可以被“溪水染绿”吗?(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溪水变绿了,人影倒映在绿色的溪水里,也被染成了绿色。
)(2)课件出示: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笑声”能“蹦跳”吗?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小朋友们钓到鱼的喜悦之情。
)4.师范读诗歌,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自主识字。
2.师范写“墨、爽”,讲解字形结构和关键笔画。
3.生练习,师巡视,展示优秀书写作品并评价。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消失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松软、柳絮、吵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欢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同学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欢乐,激发同学读儿童诗的爱好。
课前预备同学搜集喜爱的儿童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读引入,激发爱好1.(将导读前三句改成一行行诗一样的排列形式)。
投影出示这三句,指名读,师生配乐读这三句。
让同学谈谈读后感受。
师:这短短一组排比句就像一首诗,描绘了童年生活的美妙与欢乐。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几首描写童年的诗。
二、学习《我想》1.自读感知。
师:初读诗歌,不仅要读正确,还要专心去感受。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精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某个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熟悉生字:“丫”(这个字形像什么?怎么记住它?)“汲”(给这个字换个偏旁,比较“汲”和“吸”)。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在美妙的春天里,有哪些愿望呢?你觉得“我”的想法美吗?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同学抓住“安在、带着、牵着、悠;接、伸进、吸取、长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像感悟。
)(3)感情朗读师:从这首简短的小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奇妙的幻想和美妙的憧憬,感受到了儿童诗语言的奇妙,怎样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我们也要边读边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美妙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学练读,指名读,男女生竞赛读。
赛读时老师读最终一节。
师:读了这两句诗,我有一种怀疑,你们看这首诗的前几节都写想像,而且句式也基本全都,这两句却写回了现实,写法上也与前面不同,放在这里似乎与整首诗显得不和谐,你们觉得呢?3.领悟写法:默读诗歌,看看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生谈自己的发觉,师引导小结:(1)每一小结的结构基本相同,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幻想,读起来琅琅上口。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篇一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
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
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
【教学目标】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能认识本课的6个认读字,能正确在田格中书写“染”“爽”等11个生字。
【教学重点】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认识本课生字,重点指导书写“染”“爽”,指导“爽”的笔顺。
【教学难点】联系诗句理解难懂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关联单元主题,导入新课1.浏览单元导读页,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内容为一组儿童诗。
3.初读三首小诗。
二、初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范读课文。
3.读词语水墨画染绿碎了钓竿扑腾拨动葫芦蘑菇溅起浪花清清爽爽三、品读诗歌,感受童年美好1.分别阅读三首小诗,读懂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1)结合上下诗句,理解难懂的词句。
——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中的“给”是“被”的意思。
——理解是上钩的鱼儿把人影打碎了。
——结合诗句的关联,理解蘑菇像斗笠,戴斗笠的孩子像蘑菇。
(2)结合插图和画面,理解难懂的词句。
——结合图片认识水葫芦、斗笠。
——结合课本上的插图理解孩子们像鸭群一样欢乐。
四、品味语言,感受画面美1.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组诗的题目是“童年的水墨画”。
——学习“墨”字,了解什么是水墨画。
2.品读诗歌语言,感受语言美——学习“碎”字,感受这个动词的运用,能感受到当时孩子们垂钓时的欢乐场面。
——关联《小儿垂钓》,理解溪边孩子垂钓的画面。
——从“水葫芦”的特点,联想到在水中钻上钻下的孩子。
——通过“抖落”一词,关联《所见》,通过想象感受孩子们在林中的欢乐场景。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通用12篇)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童年的水墨画》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年的水墨画》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篇1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着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
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
《童年的水墨画》描绘了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学生们进行了大胆想象。
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幅有动有静的画,有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鱼的挣扎、人的欢笑。
”也有的孩子说:“这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绿色的小溪、绿色的人影、红色的蜻蜓,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篇一这篇文章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六单元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利用多种方式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街头”、“溪边”、“江上”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
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
因此,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而要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
在教学中我采用的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始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训练的首位,不仅围绕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进行及时点拨,还对阅读方法进行了迁移,在动听的乐声中,教师让学生在熟读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比如,“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使学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头沉浸在读书乐趣中、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
因此,教学中应放手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配乐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
在课程进行尾声的时候,有进行了课外知识拓展,用本节课学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领略了《我渴望回到童年》一文中,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与向往,在总结全文的时候,用成方圆的《童年》这首歌,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走出教室。
可以说,这节课上孩子不仅领略了诗歌的文字美,意境美,还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童趣美,以及音律美。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篇一教材分析:《童年的水墨画》一课选取的是张继楼写的三首儿童诗:《溪边》《江上》《林中》,分别摄取了“钓鱼”“游泳”“拾蘑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活泼、可爱、俏皮的生活场景,构成了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面。
课文构思新巧、想象丰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充满童真童趣、耐人寻味。
教学时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句。
边读边想象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的童真和童趣,读懂意思,读活画面,读出意境。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墨、染、碎、浪、溅、爽”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腾、碎、碎、拨、浪、葫、爽、蘑、菇”11个生字,学习积累词语“水墨画、浪花、葫芦、清爽、松针、蘑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说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童年的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溪边》。
3.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一、教学重点:1.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及关于“水墨画”的微课;学生准备——预习诗歌。
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写“墨”字,揭示课题。
导语:孩子们,老师考考你们,文房四宝是什么?(笔墨纸砚)1.介绍“墨”字的构字特点:看“墨”字(课件出示:墨),墨是由松树的油和其他材料制成的,是书写、绘画的黑色材料,所以上边是——黑字,下边是——土。
2.指导书写“墨”:(范写)“墨”写的时候,四点底是四兄弟,中间两点比较小,两边比较大。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诵读古诗《村居》、《宿新市徐公店》,播放《童年》,让学生谈自己对童年的认识,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2.注意以下词语的字音和字形肃然起敬万象更新诞生孤苦伶仃教谕龙肝凤髓溺爱蹿房越脊浑浑噩噩习以为常光大门楣椽子做选择题和写话进行检测。
三、初读课文,感受童年。
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清文意。
2.在文中找出重要词句,写出感悟或提出问题。
3.试着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童年的感受第二部分(2——13)写我童年的生活第一层(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忆童年在家乡的生活。
第二层(11——13)离开故乡,抒发思乡之情四、合作梳理,回眸童年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2.作者开篇即说“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3.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
明确:1.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童年的苦难与享受;我最早的学习生涯:老师与同学;伤感中离开故乡,踏上新生之路。
2.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
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物质生活好些了,但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经常在梦里哭醒。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精选9篇)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精选9篇)《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精选9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篇1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课后整理思路,回忆课堂,反思总结,这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一步,下面就所教学的《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反思如下:在教授《童年的水墨画》一文之前,根据学生完成的预习单,了解到学生产生疑问最多的词,根据词而展开。
全部设计共分两个部分,一是整体感知,解决难懂的词,读好长句子;二是细读溪边,细品溪边水墨画的美。
课上较为满意地方是写字设计针对性强。
重视朗读。
对于难懂的句子,先理解词再进而理解句子,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不足之处有三点:一是朗读的针对性做得不够,例如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学生在想象什么样的垂柳时,没有打开思路,归根结底是朗读的不够深入。
二是朗读指导方法有所欠缺,怎么读好景物?是课上处理不到的地方,学生在读前两句时只是泛泛而读,没有全身心感悟。
三是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没有做好引导。
课中还出现了两处瑕疵,一是当读得不对,剥读得不对,在此也感谢老师们给我提的建议。
希望能将这些问题整理再重新设计,磨合提高自己专业水平。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篇2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
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欣赏水墨画作品的能力,了解水墨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水墨画的元素和技巧,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感受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水墨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对童年的感受和理解的表达。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水墨画的元素和技巧表达对童年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水墨画作品欣赏材料。
2.水墨画绘画工具,如毛笔、宣纸、笔墨等。
3.画架、画布等作品展示工具。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水墨画作品,并引导学生欣赏。
2.教师向学生介绍水墨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如运用墨色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氛围,使用淡墨、浓墨、湿笔、干笔等不同的技巧等。
Step 2:核心教学1.教师向学生介绍《童年的水墨画》这幅作品,并讲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了解其构图、线条、墨色、氛围等方面的特点。
3.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作品中表现了哪些与童年有关的元素,如孩子、玩具、自然景色等。
4.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Step 3:创作实践1.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常用的水墨画技法,如水墨渲染、笔墨淋漓、皴法等,并示范给学生。
2.教师提供一些与童年相关的素材,如童年照片、玩具等,鼓励学生选取素材进行创作。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用水墨画技法,运用线条、墨色等元素,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感受和理解。
Step 4:作品展示与分享1.学生完成创作后,将作品进行展示。
2.学生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分享自己的作品背后的创作理念和感受。
3.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作品,互相交流并提供建议和意见。
六、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中,通过欣赏名家的水墨画作品,让学生对水墨画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童年的水墨画》,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与童年有关的元素;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第【1】篇〗今天教《童年的水墨画》,1.5课时,教学流程如下:1. 示范朗读,学生学读,指导学习生字。
2. 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从不同角度分享:诗句很优美。
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画面。
诗中用到了拟人和比喻。
用词很生动。
小林说,有个疑惑,为什么不直接用童年的生活做题目而要写童年的水墨画。
这个问题问得好。
于是调整了教学设计,顺着学生的疑问教下去。
)3. 指导朗读《溪边》小王问:草地上怎么会有鱼?一个学生回答,小朋友钓到了鱼。
于是再次调整教学设计,组织学生从诗句中找出从诗中找出描写钓到鱼的句子。
交流。
讨论:人影为什么碎了?这首诗中还有一句难懂的句子: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为什么会被染绿?讨论后,一个学生说柳树倒映在水中,人影也倒映在水中,柳树的影子让人影变绿。
小结;动态静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板书4. 齐读《溪边》,归纳小标题5. 自读《江上》这是写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找出相关动词解释“水葫芦”为什么作者要把小朋友比作水葫芦?归纳小标题6. 《林中》写的是什么情景?学生说,在林中采蘑菇你如何理解诗中最后一句。
小龚小林说,这首诗有趣在先把蘑菇比作人,后来又把人比作蘑菇齐读《林中》板书7. 如果要将童年生活画成画,得有颜色,得有构图的远近高低,分别从诗句中找出相关信息。
交流8. 请小林回答,把童年生活写成“童年水墨画”的好处在哪里?9. 看懂板书的提示,口述画面。
部分学生的思维已经非常活跃,甚至有了自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理解文本的意识。
这很难得,也算是我的教学成果。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第【2】篇〗【文本解读】《童年的水墨画》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组儿童诗,以“溪边”、“江上”、“林中”为题,将一个个童年生活的镜头,融入诗中,动静交织,将充满童趣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像一幅幅意蕴悠长的水墨画,漂染着童年的美妙滋味。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反思)18 童年水墨画
18幼年水墨画教育导航[教育方针]1.经过自学,知道本课生字。
2.鼓舞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溪边》背诵下来。
3.引导学生独立阅览课文,辅导学生按必定的办法赏识儿童诗,赏识诗篇的言语美、画面美,激起学生阅览儿童诗的爱好,并能进行简略的模仿创编。
4.经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色,领会儿童丰厚的愿望力。
测验写一首儿童诗。
[教育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览课文,辅导学生按必定的办法赏识儿童诗,赏识诗篇的言语美、画面美,激起学生阅览儿童诗的爱好,并能进行简略的模仿创编。
经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色,领会儿童丰厚的愿望力。
测验写一首儿童诗。
[教育课时] 2课时[教育预备] 多媒体课件教育进程榜首课时1.情境导入,提醒课题。
1.赏识歌曲:播放歌曲《幼年》,学生赏识歌曲,相互沟通自己的感触。
2.引导沟通:幼年是一幅画,画里有咱们彩色的日子,幼年是一个梦,梦里有咱们的愿望和神往。
信任咱们幼年时都会有过愿望和一些高兴的韶光吧!请讲给咱们听听,一同共享一下吧!(学生各抒己见)3.导入课题:这节课让咱们来赏识闻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幼年的水墨画》。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张继楼,1926年生于江苏宜兴,我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重庆市作协副主席。
从1956年出书榜首本神话诗集《母鸡和耗子》至今,先后出书了《唱个歌儿给外婆听》(1960年)、《夏天到来虫虫飞》(1963年)、《在乡村的田野上》(1964年)、《写给孩子们的诗》(1979年)、《种子坐飞机》(1983年)、《店主西家蒸馍馍》(1986年)《小蚱蜢》(1989年)、《新编晚安故事365》(1993年),并主编了《我国当代儿童诗选》《我国儿歌金库》等33种儿童文学读物。
著作曾获第2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造评奖三等奖、四川省第2次少年儿童读物评奖优异儿童文艺著作奖、建国40年重庆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二、初读诗篇,全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请咱们自在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1.看拼音,写词语。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范文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1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课后整理思路,回忆课堂,反思总结,这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一步,下面就所教学的《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反思如下:在教授《童年的水墨画》一文之前,根据学生完成的预习单,了解到学生产生疑问最多的词,根据词而展开。
全部设计共分两个部分,一是整体感知,解决难懂的词,读好长句子;二是细读溪边,细品溪边水墨画的美。
课上较为满意地方是写字设计针对性强。
重视朗读。
对于难懂的句子,先理解词再进而理解句子,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不足之处有三点:一是朗读的针对性做得不够,例如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学生在想象什么样的垂柳时,没有打开思路,归根结底是朗读的不够深入。
二是朗读指导方法有所欠缺,怎么读好景物?是课上处理不到的地方,学生在读前两句时只是泛泛而读,没有全身心感悟。
三是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没有做好引导。
课中还出现了两处瑕疵,一是当读得不对,剥读得不对,在此也感谢老师们给我提的建议。
希望能将这些问题整理再重新设计,磨合提高自己专业水平。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2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觉得诗歌教学运用词理论也非常有效。
诗歌作为语言凝练,情感蕴含丰富的一种文体,没有什么方法比情感朗读更加有效地体味诗歌的味道,相比那些细细的分析来说,诵读才是诗歌教学的正道。
在教授《童年的水墨画》一文中,我首先紧紧扣住了诗歌的题目“水墨画”,以艺术相通的理由,跟学生说“我们上一节诗意的美术课”。
学生顿时愣住了,却又有点兴奋,都充满着期待。
在师生互动交流“画画的步骤和注意的事项”中,我获得了许多的资源,有学生说“画画要先拟定一个背景图”,有的说“画画要突出重点表现的景物”,“画画要根据心情用不同的色彩”“要有细节的描写”,答案丰富多彩,也中了我的“圈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第1篇】《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它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情景,特别是《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让孩子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
这首诗必须细读才能品出味道,我担心学生们抓不住重点,品不出味道。
课堂上,见学生似乎摸不着头脑,我心里急了,几乎要把答案公布了。
关键时刻,我忍住了,因为我看到后排的几个学生显得跃跃欲试。
我赶紧提问,哎呀,真好,他们不仅回答正确,而且理解得比我想象得要到位,有趣味。
接下来是《溪边》,当我询问:“为什么人影会碎了?”的时候,有个孩子居然会回答:“因为鱼儿上钩了,欢蹦乱跳的鱼儿打破了孩子的影子”我一听这话,心里高兴极了,我没想到他能这样机敏。
这首诗里,并没有直接说到“鱼儿上钩”的语句,能这样回答,说明他思考了,理解了。
最后一首是《林中》。
一开始,学生们还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让他们小组自由讨论发言后,再统一汇总上报。
这样的程序以后,学生们的问题少了,原先很多的问题他们都已经解决且非常明了。
剩余的问题,我依然让学生自主探讨解答,效果依然不错。
在他们显得特别有阻碍的地方,我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有恍然大悟的愉悦感,师生均受益匪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第2篇】青蓝工程才俊课堂展示我选择的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这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场景: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带着雨珠的小蘑菇,尽情享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及生活经验等方法,认识“墨、染”等生字词,理解难懂的句子。
2.根据景物的色彩、声音和人物的活动等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画面之美,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及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根据景物的色彩、声音和人物的活动等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画面之美,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根据景物的色彩、声音和人物的活动等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画面之美,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 自我介绍2. 欣赏水墨画,了解水墨画水墨画是由水和墨调配成不同深浅的墨色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也称国画,中国画。
板块一课题导入书写生字1.(板书课题)我们的童年就像水墨画一样美好,齐读课题。
2.指导书写“墨”。
板块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 读诗:自由读读这几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字词抽查当作扑腾你拨我溅水葫芦蘑菇3. 抽读正音板块三学习《溪边》习得方法1. 自由读《溪边》,完成学习单。
2. 小组交流3. 小组展学,师点拨4. 难句突破: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1)播放动态图,理解“染”(2)联系上下文,说说人影为什么被溪水染绿了。
5. 师小结有人有物,有声有色,就可以抓住景物想画面,再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就可以理解难懂的句子,体会诗歌的画面之美和童年生活的快乐。
6. 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7. 配乐齐读8. 根据景物,尝试背诵板块四方法迁移学习《林中》1. 欣赏朗读《林中》,感受画面之美和孩子们的欢乐。
2. 同桌互学(1)自由读《林中》,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3. 展学4. 跟着视频再次朗读板块五总结结课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两幅童年的水墨画,有人物,有景物,有色彩,有声音,还有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 ) 杂( )
拨( ) 拔( )
浪( ) 粮( )
3.按原文填空。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山溪像
一样平静。人影给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
。忽然扑腾一声碎了,草地上蹦跳着和。
三、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菇”等。)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
2.先在小组内读诗、互评、互相正音。品味诗的语言美,画面美。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4.师生交流诗的大概内容。(童年的生活和学习场景。)
1.看拼音,写词语。
(2)《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
(3)《林中》——阵雨过后,松林格外清爽,松针上还滴落着水珠,孩子们头戴斗笠到林中采蘑菇,欢快的叫声把松树上的雨珠振落。
(4)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水葫芦”:本意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借它代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相对。后文的“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印证了“水葫芦”水性很好。)
(5)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林中头戴斗笠采蘑菇孩子的样子。把孩子们融入了大自然。)
2.读《溪边》,完成练习。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把文中的比喻句抄下来。
(2)《溪边》这首诗中小朋友在干什么?
(3)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4)这首诗有静、有动,请把写“动态美”的语句画上横线。
1.指出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A.表示反语,具有讽刺否定意思。
B.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C.特指水性好的孩子。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感悟。
4.师小结: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朗读诗歌,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1)交流: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板书:溪边——钓鱼)
②孩子们在江面上打水仗。(板书:江上——戏水)
③孩子们头戴斗笠像蘑菇一样。(板书:林中——采菇)
……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5.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歌曲:播放歌曲《童年》,学生欣赏歌曲,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2.自述《童年的水墨画》的创作。
(1)记得第一首写的是《街头》,那时重庆市文联(我工作的单位)坐落在一背街处,巷口有好几个小书摊。一架小人书,几张小板凳,自成一个小天地。常见三三两两的小孩埋头、弓腰在看连环画,一看就是半天。这给我的印象很深,也给了我写作的冲动。本想用儿歌的形式来表现,但用三、五、七的句式,很难生动刻画出所见场景。于是,我便试着用字数可多可少、较自由的句式描写,一下写了6行,还比较顺手,决定继续尝试。
3.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2.引导交流: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相信大家童年时都会有过幻想和一些快乐的时光吧!请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吧!(学生畅所欲言)
3.导入课题: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张继楼,1926年生于江苏宜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从1956年出版第一本童话诗集《母鸡和耗子》至今,先后出版了《唱个歌儿给外婆听》(1960年)、《夏天到来虫虫飞》(1963年)、《在农村的田野上》(1964年)、《写给孩子们的诗》(1979年)、《种子坐飞机》(1983年)、《东家西家蒸馍馍》(1986年)《小蚱蜢》(1989年)、《新编晚安故事365》(1993年),并主编了《中国当代儿童诗选》《中国儿歌金库》等33种儿童文学读物。作品曾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三等奖、四川省第二次少年儿童读物评奖优秀儿童文艺作品奖、建国40年重庆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诵课文。
2.指名多个学生读背诵《溪边》。
3.教师评议,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2.欣赏交流佳句。如:“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花前
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
心里早画下花儿的模样。
一枝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
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
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一圈,
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
树下
黄桷树撑开一柄翠绿的伞,
一群白鸽在浓荫中飞翔。
阳光在叶缝间悄悄地看,
千百只眼睛织成一张光的网。
仿佛老树也变得年轻了,
一次次鼓着绿色的手掌。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5.自由读诗歌《童年的水墨画》,从内容上想一想你有什么感觉?(预设学生回答:我感觉到作者写的是一幅幅画,是童(师板书: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菇)
(2)再读诗歌,感受诗意。
(3)品一品:欣赏交流佳句,体会使用打比方手法的妙处。如:
①“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4)写了《江上》后接着写了《溪边》《树下》《林中》三首,分别刻画了钓鱼、做游戏、拾蘑菇的情景,都是我童年生活的写照,用的都是白描写法,没作过多的心理描写,像录像一样,摄下一个个场景。虽叫《童年的水墨画》,但画面应该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这就是诗和画的区别。
3.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场景。(配乐)
2.比一比,组词语。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
(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溪比作绿玉带。)
(2)人影给吸水染绿了(这个“给”就是“被”的意思,不是“把”的意思;“染”字使静景有了动感。句子是说人在溪水中的倒影被溪水染上了淡淡的绿色,说明春天的溪水是绿色的。)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第二课时
1.[ C]
2.(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2)钓鱼。
(3)垂柳 山溪 人 钓竿 红蜻蜓 鱼儿
(4)“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四、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把你最喜欢的其中一个镜头简单地画下来,画完后,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也可以是儿童诗)。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五、作业。
搜集并阅读儿童诗。
六、推荐阅读。
这一环节,读写结合,读画结合,生本教育的阅读教学提倡“读写结合,以读引读”,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写下来、画出来。达到了读写结合的目的。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扑腾打碎葫芦蘑菇
2.默读 水墨 染色 杂乱 拨水 拔草 浪花 粮食
3.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pū teng
( )
dǎ suì
( )
húlu
( )
mógū
( )
三、了解作者的写作过程。
1.作者自述写儿童诗的开端。
我生在农村,婴儿期就受口传心授的民间文学的熏陶,熟记江南传统童谣。因此,我学习儿童文学,是从写儿歌开始的。如被选入幼儿语言教材的《小蚱蜢》,和被收入多种儿童文学作品选的《夏天到了虫虫飞》,都是儿歌。
18童年水墨画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溪边》背诵下来。
3.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4.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尝试写一首儿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