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五大成因探析
探析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4管理 的绩效性 。绩效即政府的业绩 . 和效率。政府是否高效运作, 是建设服务型 政府的关键 。绩效是判断一个公共管理体 制是否优 良的基本标准。 同时也是判断政府 是否有能力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标准。 公 共行政 成 本 立 于 公 共 财 力 。 二 、 我 国 公 共 服 务 型 政 府 构 建 的 基 本 原 则
出 公 民 参 与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的 范 围 , 加 剧 排 斥 公 民参 与 的程 度 ,政 府 在 获 取 信 息
实体 ” ”经济 实体 ”的两 重身 份 , 和 同 时履行两种不 同职 能。双重身份会 导致 政府 与 民争利 , 器私 用, 不 能成 为 ” 公 就 公共服务型 ” 府 。 政 2职 权 的 有 限性 。 公共 行 政 系 统 中, . 政府不是全 部公共行 政机构,它和其他 公共机构直接 或间接地共 同行使社会 公 共权 力, 供公共服 务, 责任和 权 力也 提 其 不是无 限的。政府应 该在市场 、 企业 、 社 区 、 政府组织 千不 了的情况下才 介入, 非 除此之外政府 不应该介入其它领 域 。 3运 作 的 民主 性 。 公 共 服 务 和 公 共 . 服务型政府是 必须要同人 的公 民主 权联 系 在 . 的 。 只有 普 遍 的 公 民 主 权 才 是 起 构建公共服务 型政府和提供公共服 务的 基本前提及其 正当性的主要来源 。公民 主权决定着 公民及其被 监护者 f 主要 是 未 成 年 的子 女) 为 个 人 、 体 和 整 体 的 作 集 各种需要 应该得到满足 ,决定着 政府应 根 据 公 民 的 需 要 和 决 策 而 存 在 。也 决 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需要 , 也是适应和参与全球化 竞争 的必然要求。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经济建设型政府”模式。
政府长期主导资源配置,并将掌握的资源主要运用在经济领域,这使政府长期充当经济建设主体和投资主体的角色。
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但依旧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政府、国有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结构性矛盾,致使政企分开一直是改革中的一大难点;重视经济建设的投入回报,忽视社会事业投入的经济、社会效益,尤其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最快,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政治发展滞后。
实践证明,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失衡等,都与这种政府模式有着直接、内在的联系,所以政府转型势在必行。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既是政府改革的一个方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现实依据第一,社会公共事务的增长为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现实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的社会需求明显增多,表现在文化方面、个性发展与享受方面的公共事务成倍增长,在居住环境、人口流动、卫生保健、娱乐交流等方面的要求明显增加。
一些原来纯属经济事务范畴的事务,如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建设等也逐渐转化扩大为公共事务。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都呈现加强的趋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公共事务要求政府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来满足社会需要,政府的职能或许在分化,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在增强。
从1998年以来的历次机构改革可以看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职能的增长上,政府在公共事务如产品质量和技术监督、食品和药品监管、旅游管理、人口管理、社会保障、信息产业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等方面职能的增加和在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方面职能的增强,表明我国政府正在努力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而促使政府做出这一政治抉择的前提正是大量社会公共事务的出现所引发的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客观需求。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问题、成因与对策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问题、成因与对策摘要:目前我国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践中还存在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公共服务发展失衡、宣传发动力度不够、缺乏统一部署和规范要求、公务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行政文化根源、制度体制根源、社会基础根源、理论研究根源等。
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从变革行政文化、加强制度创新、夯实社会基础等方面同时推进。
要以确立公共理念为先导,着力加强宣传教育和变革行政文化;以履行公共职能为基础,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和注重公共服务;以实施公共管理为必要,着力强化制度建设和创新体制机制。
关键词: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公共性;问题;成因;对策我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下而上的逐步探索阶段。
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特别是由于2003年“非典”疫情的警示,一些地方政府如南京市、大连市、成都市、重庆市等先后进行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探索,并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第二阶段是自上而下的全面铺开阶段。
从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至今,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步壮大,特别是经济实力和政府财力显著增强,从而为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初步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同时,我国各级政府对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也空前提高,并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已达成不少理论和实践上的共识,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到2006年以后,各地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减,新的政策和举措也明显减少,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开始降温并逐渐淡出新闻关注的热点,进入一个理性反思和深入探索时期。
2012年11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从而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
关于我国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 ——以新公
关于我国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以新公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服务型政府的科学内涵服务型政府,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一)“以人为本”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新公共管理理论以顾客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
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政府与公众之间关系的界定,认为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
该理论还加入了工商企业的管理理念将公民比喻为享受公共服务的“顾客”,政府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关注的焦点对准顾客的需要,政府的各项工作、措施,包括改革都紧紧围绕着顾客来开展,一切都以顾客为导向、为中心,并将顾客的高满意度作为政府所追求的目标。
坚持“顾客至上”,及时了解并设法满足顾客的需要,不以赢利为目的,尊崇顾客主权,政府以提供全面优质的公共产品、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为其第一要务,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从属和服务于“顾客”的满意度这一中心。
因此,从该理论出发,服务型政府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政府。
(二)“高效行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保证追求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公共管理在追求效率方面主要采取三种方法:首先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
与传统公共行政做法不同,新公共管理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实行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既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
其次重视结果。
传统公共行政过分强调过程,使政府运行成本大增,财政压力不断加大,结果却愈来愈令公众失望。
而新公共管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关注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主张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作出主动、灵活、低成本、富有成效的反应。
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引言服务型政府是指致力于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政府机构。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政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适应社会变革要求的必然选择,本文将探讨如何创建服务型政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创建服务型政府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必要性:1. 提升政府公信力过去,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官僚主义等问题使得人们对政府的信任降低。
然而,一个服务型政府能够通过提供高效、透明的公共服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增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信任关系。
2. 促进经济发展服务型政府能够通过推动行政简化和高效办事流程,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能够为市场经济创造更加良好和稳定的环境。
3. 推动社会进步一个服务型政府不仅要关注经济问题,还需关注民生问题。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措施要创建一个服务型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1. 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培训,提高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意识,使其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励公务员们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
2. 推行政务公开和透明政务公开和透明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特征。
政府应该积极推动政务公开,向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提高政策的透明度。
3. 加强行政管理和审批流程改革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推进行政管理和审批流程的改革。
通过简化流程、减少环节、提高效率,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 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创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在线服务平台,使市民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便捷的政府服务。
5. 建立投诉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投诉和监督机制对于创建服务型政府至关重要。
服务型政府构建问题探讨
服务型政府构建问题探讨服务型政府构建问题探讨摘要: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一个具有高度历史责任感、理论创新性和实践探索性的课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洪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第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服务性政府”的目标,这是我党提出的一个新的执政理念,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本文试对服务型政府构建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存在问题应对措施一、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及必要性(一)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
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1.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应对全球化趋势,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我国入市最大的挑战是对政府的挑战,不管是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市场开放原则、还是公平竞争原则,都体现了一种政企分开前提下的社会本位、公民本位、市场本位、企业本位的精神。
因此,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把政府与市场分开,是我国加入WTO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2.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
我们的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我们党的宗旨是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党的一切工作,都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而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这就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是也只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
3.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时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取向。
我国当前面临着社会与经济全面改革的挑战,社会转型需要形成新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而经济转型要求构建现代产权关系。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探讨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探讨在现代社会中,政府的角色已从简单的管理和监管者转变为为社会和民众提供服务的主要机构。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现代政府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具体的路径和方法仍然需要深入探讨。
一、建立基础设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第一步是建立稳定的基础设施。
包括完善的信息技术网络和实体基础设施,并将其与服务政府联系起来。
例如,在城市交通方面,政府应该提供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设施,这不仅能方便市民出行,也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好的服务渠道。
二、创新服务模式服务型政府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有计划地针对社会和市民需求提供服务,从而提高官民互动质量。
比如,在现代社会中,手机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政府可以推出手机APP应用,方便民众在线咨询、查询和申请服务,在线化的服务模式将有力促进政府服务的便捷性。
三、鼓励公众参与政府应鼓励公众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增加民众对政策的认同感,政府可以把重大决策进行公开,给公众留下发表意见的空间,从而加强官民互动的交流程度。
在社会建设过程中,政府还应该积极与市民共同构建公共空间,建立志愿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市民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四、推行数字政府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普及,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推动数字化政府的建设。
数字化政府的建设可以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也为政府提供了智能科技的支持,提高了政府效率。
比如,与纸质文档不同,数字档案可以随时随地上传、查询、分享和管理,这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和时间成本。
同时,数字政府还可以为民众提供多样化的业务服务,大大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亟需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
政府无论在任何阶段都需要依据市民的需求提供服务,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基础架构,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加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和成就感。
在数字时代,政府需要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手段。
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不断探讨和改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远没有到顶点。
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不断推进,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了各国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形态,服务型政府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提供更加有效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以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期待。
本文将探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关键要素以及其所带来的改变。
一、背景与意义我们生活的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于政府的期待也在不断提升。
传统的行政型政府已经无法满足人民对于服务的需求,政府服务效率低下、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
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了当下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政府的形象和效率,更是一种从权力管理到精细服务的转变。
通过构建服务型政府,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行政决策更加透明,为民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政府与人民之间建立了一种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信任。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要素1. 信息化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政府的工作更加高效和便捷,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各类政府信息和服务,实现政府信息透明化和便民化。
2. 公共服务优化:服务型政府必须注重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政府应注重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市民的需求。
3. 政府责任强化: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政府应积极发挥自身职能,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共秩序。
4. 创新机制构建:服务型政府需要通过创新机制来推动改革。
政府部门应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方式、行政审批改革、政府采购改革等,优化行政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5. 全员参与: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全员参与,政府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深入了解民意,听取民声,与市民建立亲和力和感情纽带。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所带来的改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将带来重大改变和深远影响。
首先,政府与市民之间的关系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府从控制者转变为服务者,政府的管理方式也将从主动型转变为被动型。
浅谈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浅谈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转型国家,一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
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1)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政府。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理解百姓、挚爱百姓、体恤百姓、帮助百姓;真正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做到心里时刻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对群众负责。
深入农村,深入社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凡是涉及群众具体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务求落实;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对群众的具体利益满足程度的根本尺度。
(2)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
公共行政权力来源于人民,受人民监督。
政府在行使公共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必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
政府府机关依法行政,本来就是法制国家的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力时所必须遵循的准则,政府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行政权力,才能体现人民意愿。
如果一个政府不是按照人民意志和法律程序组建而成,不能依照法律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能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不接受人民监督,就不能保证它对人民负责,就不能保证它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它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
(3)服务型政府是透明政府所谓透明,就是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只有建立起政务公开的制度,才能把政府和政府官员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政府透明了,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才能落实;政府透明了,人民才能积极参政议政,充分表达诉求,防止不当决策损害人民利益;政府透明了,政府官员才不敢懈怠,人民政府才会增强公信力。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12 “ 府 利 益” 使 政 府 自身 转 变 职 能 的 动 力 不 足 . 政 致 政 府 是 公 共 利 益 的 代 表 者 , 府 的 政 策 应 该 是 维 护 公 政
有 较 大 的 差 距
建 设 服 务 型政 府 需 要 大 量 的 公 务 员 从 事 公 共 服 务 , 因
执 取 共 利 益 的公 共 政 策 , 是 学 理 上 的 应 然 。 但 在 现 实 中 , 府 此 政 府 决 策 水 平 的 高 低 , 政 水 平 的 高 低 , 决 于 公 务 员 的 这 政 知 具 有 二 重 性 , 方 面 它 是 公 共 意 志 的 最 高 体 现 , 共 利 益 的 素 质 和 其 学 历 水 平 、 识 结 构 的 合 理 程 度 。就 公 务 员 整 体 一 公 集 中代 表 者 , 共 资 源 的 最 大 整 合 和 调 配 者 ; 一 方 面 , 公 另 政 队 伍 来 讲 我 国 公 务 员 队伍 整 体 素 质 和 行 政 能 力 与 现 实 要 求 本 府 在 社 会 结 构 中 心 的特 殊 地 位 、 用 和 职 能 , 使 它 形 成 了 还 有 差 距 。一 是 高 学 历 人 才 分 布 不 合 理 , 科 以 上 学 历 的 作 又
试谈服务型政府建设
试谈服务型政府建设【摘要】为适应全球化要求和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政府抗风险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是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向。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尚存在有政府悖论,如:供给的对立矛盾,主体的双重性问题。
但建设好服务型政府无论如何只是时间问题,前景美好。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原因;政府悖论;前景1.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原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增强政府服务职能,首要的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从“全能型”转向“服务型”,政府决策建设突出规范化,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级研究班上的讲话》首次提出了“服务型政府”的概念,SARS 冲击下暴露的我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缺失,促进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服务型政府涵盖面非常广, 它既涉及观念或理念层面, 又牵涉到政府的职能或功能, 它还可以是政府的角色定位,因此,从提出至今,关于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有多种说法,但其关键是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依公民意志,增进全社会福祉。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既包括内在因素,也存在外部推动力量。
我国政府从计划经济下的全能政府向市场经济下的服务型政府转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政府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入WTO,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这些都是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原因。
在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外部驱动力量要大于内部推动力。
1.1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完成,使国有企业成了市场的主体,也改变了政府控制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地位,国有企业开始自主的在市场中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外资企业也不断增加,这些企业占据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 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这些企业中除了国有企业外,其他企业完全在政府的直接控制之外,只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不是管理。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近几年来,我国积极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探索与创新,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由于理论的不成熟以及在实践探索中的不深入,加之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各级政府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仍步履维艰。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理念偏差“服务已经成为2l世纪政府行政管理的本质,服务精神是2l世纪政府行政的灵魂。
”⑥对于服务型政府来说,顾名思义,服务是最为基本的主题。
然而,过之由于受长期传统观念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往往从“官本位”的角度来看待手中的权力,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
归根究底,在于其自身的服务理念没有得到及时的转变,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服务理念的重新确屯,对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一,实现从“官本位”到“民本位”理念的转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问题。
尤其对于从事大量公共事务的公务员来说,不仅要克服管制型政府体制所形成的无所不能的思维惯性及与此相符的管制行为方式,而且对于“服务,而非掌舵”的角色转变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实现“民本位”意味着他们将面临承担更多的责任,而“官本位”丢失,则意味着他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砸自己的铁饭碗”,从经济人假设的观点出发,这无疑是有悖常理的。
第二,我围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民众参与意识不强。
尽管也有一些地方政府设置了公民参与的途径,但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对服务型政府与公民参与的本质以及内在逻辑认识不足”⑦。
首先,认为公民参与仅仅局限在参加“选举”这样的政治层面上。
其次,认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代表性不够,存在被特殊利益集团利用的危险。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在服务型政府的治理模式下,不能把公民参与作为点缀善政的工具,必须明确保障公民参与是政府的责任,参与行政过程是公民的权利。
(2)职能定位模糊纵观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政府再造”运动,莫不以反省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持续定位政府职能为首要。
我国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
我国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09-2 张婉芸3091136240【摘要】随着社会文明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人的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以人为本、以服务为要,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理论界和政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应该在学习追溯服务型政府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他国的实践经验,找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
关键词:构建服务服务型政府一、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原因1、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如马克思本人就提出“公仆论”。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实现人民主权的工具,其一切活动都围绕为人民服务而进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对我国政府改革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我们党的宗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是也只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我国政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国家政务职能的组织,必须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只有建立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人民、服务市场为己任,才能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3、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世界中,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更大的发展。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各项承诺,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
随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从以行政审批、指令计划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手段中解脱出来,建立起新的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管理体系。
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求政府担负起服务公民、服务社会的责任。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让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由政府本位、官本位体制转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行政体制一、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原因1、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决定的。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思想和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行为准则。
党的宗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也只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迫切需要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2、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和政府各有分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政府的职能定位更主要的是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市场环境等,通过运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来调节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弊端,而不是用行政手段去直接干预经济运行。
当前,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政府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把该管的事不折不扣地管好,把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交给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从而尽快实现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3、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政府改革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建设思考
服务型政府建设思考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化,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社会发展的问题,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此,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思考。
一、服务型政府的意义服务型政府就是以公共利益为主导,以人民为中心,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资源配置等各个领域,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服务,呈现出高效、公正、廉洁、人性化、权责分明、“四最”(最简、最便利、最优惠、最高效)等特性,从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服务型政府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一项关系政治、经济、社会和民生的工程。
政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保证政府生命的基础。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首先是政府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断完善和理顺政府职能,努力提高城市基层政务水平,深入推进全面市场化改革。
其次,是要推进行政管理改革,重塑行政体制和机构,落实地方分权,加强群众参与,实现“法治”、“诚信”、“绿色”、“开放”、“创新”的目标。
最后,是要建立完善的政府服务体系,落实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创造和营造优美的社会氛围。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福利的改善,加强与市场主体的交流与沟通,提高治理水平,切实增进政府有效性和获得感,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二、服务型政府建设之路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
只有深入探索、不断完善,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模式。
以下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几个关键点。
1.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
政府要坚持以服务人民的意志和权益为中心,实现人民对发展、对文明的理想追求。
2. 优化公共服务。
政府要积极推行便民利民的行政管理模式,实行优化公共服务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 实施政务公开和民主决策。
政府工作的所有流程都应该实现公开透明,保持在全社会的大众监督和声音,建设开放、透明、接受监督的政治体系。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五大成因探析
[6]
共管理的一种扬弃, 是对民主和公共利益的全新关注。 这一理论的本质就是 民主治理!, 这也是服务型政府 的本质。新公共服务理论, 对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 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理论支持。 ( 二) 文化伦理变迁发展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隐 性基础 我国文化伦理的变迁, 是催使我国构建服务型政 府的 软! 件。我国传统的文化, 是以 家天下! 为核心 的儒家文化。我国的传统伦理, 是以血缘家族为基础 的伦理理念和伦理关系。在传统的文化和伦理中, 老 百姓将政府官员视作 父母官! , 民众和政府之间是一 种依附和被依附的关系。我国当前的文化伦理, 虽然 是在传统文化伦理理念的基础形成的。但是, 较传统 文化伦理又有很大变化, 也有一些新的元素添加进来。 具体说来: 第一, 公民的参政意识加强, 参政文化逐渐 地形成。传统的儒家文化, 提倡 三纲五常! 。在传统 文化的熏染下, 中国形成了民众崇拜权威的政治文化。 民众根本没有政治参与的意识, 他们只是把自己的命 运寄托在少数官员身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民众 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他们的参与意识逐渐提 高。在社会范围内, 形成了一定的参政文化。在参政 意识觉醒之后, 民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政治生活中 来。但在, 政府不能为参政的民主提供足够的参政渠 道, 使得有些公民职能选择无序化的方式来表达他们 的利益诉求。无序化政治参与, 危害我国的社会稳定, 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就要求我国政府进行 改革, 由以往的管制型政府转成服务型政府。只有服 务型政府, 才能为民众拓展参政渠道和提供参政平台, 才能满足民众参政的要求。第二, 官民之间的关系, 不 再是民依附官的伦理理念, 而是官为民服务的伦理理 念。虽然, 官本位! 依旧在残害我国的政治肌体。但 是, 胡锦涛说过: 权为民所有,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 谋。这被称为中国式的 新三民主义!, 进一步揭示出 现在的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从主人到公仆角色的转 变, 正是我国伦理理念转变的结果。构建服务型政府, 是符合当前官服务民的伦理理念。 ( 三) 经济利益关系转变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根 本动力 从 1949 年建国到 1979 年改革开放之间, 我国的
新时代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08决策探索2019.3下决策观察新时代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文/刘影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突出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有力推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但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特征和社会矛盾有了巨大变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必然面临新的任务与挑战。
一、新时代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任务(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必将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
新时代,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方向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重点任务是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根据新时代要求加快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等机构职能转变,形成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二)深化简政放权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目前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和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还有1300多项,很多是不必要的。
因此,必须紧紧扭住简政放权这个“牛鼻子”不放,着眼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发挥地方和基层积极性,坚持问题导向,把简政放权改革继续推向纵深。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证照分离”改革、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等等。
(三)创新监管方式李克强总理在上述会议上还指出:“只有管得好,才能放得开,也只有放得开、减下去,政府才有更多的精力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李克强总理深刻阐述了“监管”与“放权”二者的辩证关系,同时也表明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性。
当前加强和创新政府监管重点任务包括: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坚持对新兴产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等。
(四)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最主要、最关键的是要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政府诚信建设,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指出“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
最新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探讨-精品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探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探讨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中国政府同时也将面对更多新的挑战。
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在职能定位上要从“经济发展优先”向“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并重”转变,新一轮的政府改革势在必行。
政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和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服务”作为政府职能由来已久,但“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在中国却是近几年的事。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我国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建设服务型政府确定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方向。
本文就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跨越民族和地域的差异,更加深入人心,正塑造着公共领域新的话语体系和美好图景。
建设服务型政府既需要无数的实践,也依赖于人们在理论上的研究和解析。
目前,总的来看,建设服务型政府缺乏深厚、系统的理论根基。
研究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治理模式;政府职能;机制创新导论一、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选题背景在人们的政治生活中,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政府是政治社会中最大的组织,其职能遍布整个国家。
它既要处理公共事务,又要做出关涉社会成员利益的公共决定;对于每位社会成员而言,政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类组成政府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社会,因此,建立一个优良政府,始终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与理想,而探求“政府之谜”则一直是历代政治思想家关注的基本话题。
在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如何使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更快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加高效、低价、廉洁地为人民服务,这是当代中国面临的新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正如世界银行推出的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开篇所指出的:“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
2022年浅谈构建服务型政府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浅谈构建服务型政府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当代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理念、体制与机制三个方面对政府体制改革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规划,构建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而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则是构建公开透明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关键环节。
首先,政府信息公开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从表面上看,政府信息公开只是将政府机构设置、组织、职能、办事指南等信息向社会公开,体现的是一种政府办事方式的改变。
然而,从本质上看,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即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最终来源,政府是由人民授权而产生,并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
既然政府是由人民授权而产生的,人民自然也就有权利了解政府方方面面的情况,政府也就有义务为人民做好服务工作,把政府的所作所为告诉人民,自觉地接受人民的评判和监督。
政府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开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主动接受人民的监督,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
其次,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政府的任何重大决策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从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让人民群众充分掌握所有决策事项的相关信息,是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80%以上的信息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没有向社会开放,政府部门之间共享信息和资源也比较困难。
这种状况造成了政府与民众之间、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对信息的掌握出现了严重不对称的现象,许多信息在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失真、变异和扭曲,由此而作出的各种决策其科学性、有效性可想而知。
政府信息公开一方面改变了人民群众在掌握信息方面的弱势地位,有效地扩大人民群众参与政府决策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帮助政府纠正不符合实际的决策,提高政府决策的质量,从而真正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之目标。
再次,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公民通过法定的渠道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探索与反思
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探索与反思
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探索与反思是根据新形势下,中央和地方政府日益关注民生改善,强调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服务型政府,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满足社会经济活动要求、服务社会发展进程。
在此基础上,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探索与反思将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探索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模式。
政府职能转变到服务型政府,必须解决“谁来服务”“怎样服务”“如何服务”等问题,必须采取以社会主体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实践模式,建立全面便捷的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反思政府治理体制机制。
政府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基础,不仅要完善政府组织架构,而且要推动政府部门职能改革,推进各种市场机制和政府治理机制的完善,改变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实现政府服务更加精准、便捷、高效。
三是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完善和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拓宽政府服务空间,实现政府服务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是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的最新发展。
1] 这两个新学 中提出要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2010 年 9 月 第 5 期总第 201 期甘 肃 理 论 学 刊 Gansu T heor y R esear chSep. , 2010N o 5 G ener al 201行 政 管 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五大成因探析王菁( 南京航空航天 大学人文学院 , 江苏南京211106)[ 摘要]构建服务型政 府, 是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模式。
这种模式, 是在 多种因素的 基础上形成 并践行的。
从 当前行政技术和理念层面考虑,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 理论为 服务型 政府的 构建提 供了必 要的技术 理论前 提。
从文 化伦理 角度考虑, 当前我国文化和伦理的变迁, 是我国政府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 型的 软性! 基础。
基于 我国经济利 益关系 考虑,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成并在 不断完 善, 这 一经济 体制是 构建服 务型政 府的根 本动力。
此 外, 我国政 治的民主化、法律的完善和社会转型的风险预期, 都成为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内在动力。
[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管制型政府; 利益关系[ 中图分类号]C936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4307( 2010) 05- 0086- 03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我国学界就开始关注服务 型政府的构建问题。
2005 年,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 ∀出, 建立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
构建服务型政府, 已经提上了我国政府改革的日程。
公共行政学的有关理论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技术 支持和理论前提。
同时, 我国当下的综合国情, 决定了 我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进行改革这一基本方向。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深层成因( 一)公共行政学学科发展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 技术理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 科学理论的革新指导社会的 改良, 科学理论是社会成功转型的前提条件。
公共行 政学历来存在两大流派, 即管理主义与宪政主义。
管 理主义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 忽略公私部门区别, 关注 效率、效益、 能, 以工具理性为导向; 而宪政主义则强 调政府的公共性, 关注社会公正、平等、民主回应性, 以 价值理性为导向。
二者相互消长, 共同促进公共行政 的发展。
自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来, 公共行政学学科中[派, 一方面, 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提供了基础的技 术支持, 另一方面, 也为在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 府内掀起构建服务型政府这一行政改革浪潮提供了理 论前提。
首先, 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提供 了技术治理工具。
以奥斯本为代表的行政学家提出新 公共管理思想, 其基本主张: ( 1) 政府服务应该以顾客 为导向。
( 2)坚持市场化取向。
( 3) 将私营部门的管理 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公共部门。
( 4) 政府应该以追求效 率作为公共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2] 对于服务型政 府, 这些理论的主要意义在于它提供了许多治理工具。
新公共管理的重要特征是在政府中引入市场激励机 制, 如流程再造和质量管理等, 解决了传统官僚效率低 下的问题, 给政府的运作提供了活力。
新公共管理的 思想, 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提供了技术上的工具。
其次, 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提供 了价值导向和理论支持。
新公共服务理论, 是在批评出现了许多新的学派,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 收稿日期]2010- 05- 08∀ 参见 2005 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简介]王菁( 1987) , 女, 江苏扬中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 研究院方向: 行政管理。
全来源与人民的委托。
马克思主义者, 也认为政治民 ![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作为一种全新的行政 理论, 其遵循以下原则理念: 第一, 政府是服务者而非 掌舵者!; 第二, 公共利益是政府追求的根本利益; 第 三, 政府要尊重公共权利, 服务于公民; 第四, 政府要重 视与公民的协商与合作。
[3] 新公共服务理论, 是对新公 共管理的一种扬弃, 是对民主和公共利益的全新关注。
这一理论的本质就是 民主治理!, 这也是服务型政府 的本质。
新公共服务理论, 对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 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理论支持。
( 二)文化伦理变迁发展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隐 性基础我国文化伦理的变迁, 是催使我国构建服务型政 府的 软!件。
我国传统的文化, 是以 家天下!为核心 的儒家文化。
我国的传统伦理, 是以血缘家族为基础 的伦理理念和伦理关系。
在传统的文化和伦理中, 老 百姓将政府官员视作 父母官!, 民众和政府之间是一 种依附和被依附的关系。
我国当前的文化伦理, 虽然 是在传统文化伦理理念的基础形成的。
但是, 较传统 文化伦理又有很大变化, 也有一些新的元素添加进来。
具体说来: 第一, 公民的参政意识加强, 参政文化逐渐 地形成。
传统的儒家文化, 提倡 三纲五常!。
在传统 文化的熏染下, 中国形成了民众崇拜权威的政治文化。
民众根本没有政治参与的意识, 他们只是把自己的命 运寄托在少数官员身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民众 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他们的参与意识逐渐提 高。
在社会范围内, 形成了一定的参政文化。
在参政 意识觉醒之后, 民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政治生活中 来。
但在, 政府不能为参政的民主提供足够的参政渠 道, 使得有些公民职能选择无序化的方式来表达他们 的利益诉求。
无序化政治参与, 危害我国的社会稳定, 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这就要求我国政府进行 改革, 由以往的管制型政府转成服务型政府。
只有服 务型政府, 才能为民众拓展参政渠道和提供参政平台, 才能满足民众参政的要求。
第二, 官民之间的关系, 不 再是民依附官的伦理理念, 而是官为民服务的伦理理 念。
虽然, 官本位!依旧在残害我国的政治肌体。
但 是, 胡锦涛说过: 权为民所有,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 谋。
这被称为中国式的 新三民主义!, 进一步揭示出 现在的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
从主人到公仆角色的转 变, 正是我国伦理理念转变的结果。
构建服务型政府, 是符合当前官服务民的伦理理念。
( 三)经济利益关系转变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根 本动力从 1949 年建国到 1979 年改革开放之间, 我国的经济经历了一个摸爬滚打的过程。
虽然公有制经济得 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事实上, 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交叉 结合的产物即封建官僚制度却隐性地成为这个时期的 主要经济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 , 与封建官 僚制度相适应的是家长式的政府管理方式。
换句话 说, 这种思维模式下的政府是管制型政府。
邓小平在 1979 年提出改革开放之后, 又建设性地提出中国要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 步发展和不断完善, 我国的经济利益关系也由原先的 封建官僚体制逐步地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 制转变。
恩格斯曾经指出: 一切社会的变迁和政治变 革的终极原因, 不应当自在人们的头脑中, 在人们对永 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 而应该 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寻找。
5] 可见, 正 是经济生产关系的改革, 推动了政府的改革。
目前, 我 国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 础配置资源的经济, 是一种以平等交易为特征的经济 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倒逼!我国 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
我国政府的改革, 必须也必然 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生产方式改革的基础 上, 同时, 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
从委 托和代理关系分析, 我国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是民众将 权力移交给政府, 由政府统一行使权力来维护民众的 权利, 进而实现民主的利益诉求。
在此基础上, 我国政 府自身的定位, 也必须从民众的家长转变为民众权力 的代理者。
政府的改革宗旨, 是更好的为民众谋利和 服务。
政府改革的导向, 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我国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方向, 决定了我国政府改革的 宗旨和导向。
我国政府改革的宗旨和导向, 又要求我 国政府尽快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 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根本成 因。
构建服务型政府,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驱动下的必然结果。
(四) 政治发展和法律完善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 基础保障首先, 从政治民主化角度分析。
卢梭很早就提出 主权属于人民, 国家是社会契约的结果, 政府的统治完 [6]主是一种国家管理形式, 任何民主都是为统治阶级的 利益服务的。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自主。
作为在政治上坚持民主的国家, 我国的政府职能大体 可以分析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
随着今年来我国民主 的不断发展, 以及民众的民主意识的不断加强。
我国! 小政府政治职能中的统治职能被弱化, 民主职能得到强化。
同时, 我国政府管理职能中的规制职能被弱化, 服务职能被强化。
两强两弱的格局, 促使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加强公共服务职能。
政治的民主化发展推动了公共服务职能的践行, 公共服务职能的践行又推动了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其次, 从法律层面来分析。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政府及其公务员不是人民的主人, 而是人民的公仆。
在政府管理过程之中, 我国政府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 为人民服务。
依据宪法的规定, 可以把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概括来说: 人民是权力的真正主人, 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 政府只是人民权力的代表行使者。
换句话说, 我国政府是把为人民服务做为核心理念的, 是人民利益的代理机关和服务者。
我国是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 构建服务型政府乃是宪法的法中之义。
法律的完善, 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提供了法律保障。
( 五)社会转型风险预期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警戒能量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 社会矛盾多和风险预期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当前我国的社会压力, 迫切要求通过构建服务型政府来缓解。
目前, 我国的人均GPD 大约为3000 美元,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高风险时期。
当下所处的社会历史时期, 积累和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比如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 45 这一警戒线, 这一数字表明我国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
解决社会矛盾和压力, 是政府的职责。
然而, 旧体制惯性下的我国政府现行能力还有待提高。
为此, 我国必须进行行政体制的改革, 构建服务型政府, 从而着力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 缓解贫富差距过大的压力。
此外, 在我国, 还存在着区域发展失衡、失业、教育不公平、社会保障不健全等一系列的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