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操作活动的基本类型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类型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类型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中积累起来的。
在数学教育中,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具有隐性的特征。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依靠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的支撑。
根据数学知识的不同,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数与代数的活动经验:包括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图形与几何的活动经验:包括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 统计与概率的活动经验:包括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 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取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结合学生相应的数学知识学习而设计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概括、数据搜集与处理、问题反思与建构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operation计算机术语
operation计算机术语操作(operation)是计算机术语中的一个关键概念。
它指的是计算机执行的特定任务或指令。
操作可以包括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数据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
在计算机中,所有的操作都是由计算机指令进行控制和执行的。
操作可以分为多个类型,包括算术操作、逻辑操作、控制操作和输入/输出操作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类型的操作:1.算术操作:算术操作是执行数学运算的操作,例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计算机中的算术运算器可以执行各种算术操作,使得计算机能够进行数值计算。
2.逻辑操作:逻辑操作是执行逻辑运算的操作。
逻辑运算包括与、或、非等操作,用于处理布尔值。
逻辑操作在计算机中经常用于判断和决策。
3.控制操作:控制操作是控制计算机执行流程的操作。
它包括条件控制和循环控制。
条件控制用于根据特定条件选择执行不同的操作,而循环控制用于多次重复执行相同的操作。
4.输入/输出操作:输入/输出操作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计算机通过输入操作接收外部设备的数据,通过输出操作将数据发送给外部设备。
常见的输入/输出操作包括从键盘输入数据和向显示器输出图像等。
操作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来指定和执行。
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用计算机指令。
计算机指令是一组规定计算机执行操作的命令,它们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表示,例如机器代码、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等。
机器代码是计算机可以直接执行的二进制代码。
它由0和1表示,每个指令和操作数都有特定的编码。
汇编语言是一种更加人类可读的低级语言,它使用符号和助记符来表示机器指令。
汇编语言程序可以通过汇编器转换成机器代码。
高级语言是一种更抽象和易于理解的编程语言,例如C、Java和Python等。
高级语言使用更自然的语法和更高级的概念来描述操作,而不需要直接处理底层的二进制代码。
高级语言程序可以通过编译器或解释器转换成机器代码。
操作还可以根据指令的执行频率分为单周期操作和多周期操作。
单周期操作每个指令只需要一个时钟周期来执行,执行期间所有的操作都在同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
数学:分一分、排一排
活动领域数学教学
活动
分一分,排一排活动
类型
集体
教学
备课
者
胡炜玲
执行时间第周星期活动
执教
者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物体的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2、能正确区分物体的颜色、大小和长短。
活动重、难点:
重点:正确区分物体的颜色、大小和长短
难点:尝试按物体的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活动准备:
提供最大的、大的、小的或最长的、长的、短的积木等各三件物品。
活动过程:
一、布置操作任务:分一分,排一排。
二、幼儿进区观察操作材料,了解操作任务。
1、根据积木的特征进行分类,可提问:你能发现几种分类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分?
2、将积木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特点进行排序。
三、幼儿自主操作,教师观察操作情况并提问交流,如说说你正在进行的操作,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等。
四、观察同伴的操作情况,发现相同与不同,交流操作感受。
收整材料后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数学课外活动教案
数学课外活动教案标题:数学课外活动教案引言概述:数学课外活动是一种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和兴趣培养的重要方式。
通过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份数学课外活动教案,包括四个部分: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实验和数学实践。
一、数学游戏1.1 数独游戏:通过填充数字,学生需要在9×9的方格中,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个3×3的小方格内都包含1-9的数字,同时数字不能重复。
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1.2 数字迷宫:学生需要在迷宫中找到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并且路径上的数字之和等于一个给定的目标值。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思维。
1.3 数字拼图:学生需要将一组数字拼成一个完整的图案,通过计算和推理,找到正确的拼图方式。
这个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数学竞赛2.1 数学奥赛: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奥赛比赛,通过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题技巧。
这样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2.2 数学团队挑战赛: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团队合作,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
这样的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数学知识竞赛:通过问答和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
这样的竞赛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数学实验3.1 几何实验:通过进行几何图形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几何知识的奥妙,如通过纸折叠制作各种几何图形,验证几何定理等。
这样的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几何的理解和兴趣。
3.2 数据实验:通过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统计学方法,如制作柱状图、折线图等,分析数据的趋势和规律。
这样的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3 概率实验:通过进行概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抛硬币、掷骰子等,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分析初中数学实验的基本类型
分析初中数学实验的基本类型数学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要重视数学内容形式化、抽象化、严谨性,也要重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过程中归纳和实验的方法.数学实验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科书上或教师讲授的现成结论,而是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通过动手、动脑去获得新的数学经验,逐步构建并完善、发展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并使其全面认识数学两个侧面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分类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初中数学实验的基本形态,有助于我们设计适合学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数学实验,也有助于我们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一、关于初中数学实验类型划分的概述初中数学实验,由于其实验的内容、目的以及实验所采取的工具等因素不尽相同,分类的方法与标准也呈现各自的特点.当下,关于数学实验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按照数学知识素材来划分初中数学实验可分为数与代数实验、图形与几何实验、统计与概率实验、综合与实践实验等等.甚至可以根据更为具体的知识素材来分类.例如:有理数实验、代数式实验、图形的运动实验、特殊角的实验等等.此种分类方法的特点是,通过实验课题,我们便可了解实验的大概内容,适合作为章节实验,但对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手段等其他信息则体现较少.(二)按照实验的目的来划分初中数学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等手段检验一个数学判断或结论真伪的实验.探究性实验是通过实验来探索、回答一个对学生来说尚不知道答案的数学问题,一般只提供实验的课题.这两种实验有显着的区别:(1)验证性实验在学习完概念、原理之后,是对概念原理的分析和讨论,耗时一般较少;探究性实验则安排在概念原理的学习之前,为发现、提出概念原理埋下种子,用时一般较多;(2)验证性实验一般用于验证所给结论,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是结论的附庸;探究性实验一般开始于一个有刺激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实验的过程受未知探索结果的吸引,对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要求一般比较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3)验证性实验中,教师往往是引导者、评论者;探究性实验中,教师往往是倾听者和提问者,教师和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遇到的挑战较验证性实验多.此种分类的特点是,操作者对于实验的性质比较明确,在实验实施的过程中目标清晰,能更好地掌控课堂,做到收放自如.(三)按照数学实验的实施场所来划分初中数学实验可分为随堂实验、实验室实验和课外实验等.随堂实验是指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数学实验.随堂实验的特点是内容短小,使用的工具比较简单,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直接为随后的数学主题服务.随堂数学实验设计的主体一般是教师,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成为实施主体;实验室实验一般是指围绕一个数学主题,需要在专门配置的“数学实验室”组织的实验.实验室实验一般内容较丰富、过程比较长,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探索性.一般需要制定实验计划,在实验室借助专门的工具和材料或者计算机及专用数学软件进行操作实验,要求学生观察现象或记录数据,分组讨论实验中所出现的现象或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一个结论,并给出合理的数学解释,最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实验室实验的设计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但实验的主体一定是学生;课外实验是指学生在校外借助社会场所、资源、工具等开展的数学实验.这类实验的特点一般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生成性.实验的内容可大可小,实施的时间可长可短.课外实验的设计主体原则上是学生,实施的主体则一定是学生.此种分类方法的特点是,有助于教师认清数学实验的外部环境特点和实施的主体,能根据实验内容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实验所需的场所和工具,来设计和选择恰当的数学教学形式开展数学实验.但这种分类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学科,不具备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四)按照实验工具来划分初中数学实验的显着特征是实验工具的多样性,概括起来有两大类:实物直观和计算机.实物直观又包括很多,比如纸、三角板、扑克牌等.因此,依据数学实验所使用的工具来区分,可以分为计算机实验、折纸实验、火柴棒实验、三角板实验和骰子实验等等.此种分类方法的特点是,对于实验所需要的工具一目了然,但分类过于宽泛、笼统,对于实验的内容、实验的目的往往不够明确.比如借助计算机来实现的实验内容非常多,有图形的运动、图形的平移、圆周角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等.此外,在一个实验中,往往所选用的实验工具不止一种,而被划分为不同的实验类型,也缺乏合理性.(五)按照实验手段来划分初中数学实验可分为手工操作型、软件运用型、数学建模型和思维活动型.(1)手工操作型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在教师指导下对数学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进行验证或发现的小型实验.这种实验一般易于操作,器材容易准备,占用时间不多,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外随时进行.比如学生只要用一个纸质等腰三角形,动手通过对折就可以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可以用一些硬纸皮做立方体的表面,然后沿某些棱剪开平铺,从而探究立方体图形的展开图等等.(2)软件运用型实验.该类型的实验主要是借助计算机,利用数学软件来实现的,如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画图功能,来探究函数、几何图形的性质,也可以借助计算机完成数值计算等.(3)数学建模型实验.数学建模是数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类实验更多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生活问题利用数学建模,抽象成数学问题,这种实验可以是课内实验,也可是课外实验,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数学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4)思维活动型实验.思维活动型(思维实验)是指不借助实物工具,只在头脑中模拟实验的全过程,并通过思维活动检验实验的可行性,从而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型实验还包括对实验对象或条件的理想化实验,这类实验一般适用于对问题的定性分析或对某一实验操作过程的思维重现.此种分类方法的特点是,概括较为全面,但分类中有交叉,比如在数学建模型的实验中,既有手工操作的案例,又有一些是软件运用型实验,范围界定不够清晰.二、初中数学实验的基本类型及其分析数学实验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实验目的与实验工具.实验的目的是实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实验的最终归宿.而实验的工具是实现实验目的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因此,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和实验所采用的工具两个维度来划分初中数学实验的类型.实验目的概括起来有三种:验证、理解和探索.初中数学实验具有工具多样性这一特点,为方便讨论,本文将数学实验工具概括为两类:实物模拟和计算机模拟.于是初中数学实验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即实物验证型、实物理解型、实物探索型、计算机验证型、计算机理解型以及计算机探索型.(一)实物验证型实物验证型实验,顾名思义是建立在实物直观上的验证型实验.该类数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检测、验证已得结论或猜想的正确性,从而在实物直观的基础上获得数学知识的理解.其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验证结论.观察是思维的入口,感性认识的开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总是从观察开始.首先观察数学现象,得到一些感性材料,再经过分析概括,演绎推理等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由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大部分是初等数学,许多数学概念、命题都有其产生的直观背景,因此,它仍是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的一种主要实验形式.利用实物或数学教具进行实践操作,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数学实验,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实物验证型实验的特点是:直观,思维起点低,操作简单.例1“平方差公式”的验证.实验目的:验证“平方差公式”.实验工具:如下页图1所示形状的纸片一张,剪刀.实验步骤:(1)给学生分组,小组合作求图形的面积;(2)小组代表发言,学生的方法概括起来以下有两种:①整体法: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得到式子.②割补法:将图形剪裁后再拼接,得到矩形(如图2),进而求得面积(a+b)(a-b).(3)由同一图形的面积相等得到公式(a+b)(a-b)=.(二)实物理解型实物理解型实验,是借助实物直观,以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定理等数学知识为目的的数学实验.此类数学实验通常是在人为干预实验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借助对实物直观的操作,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原理等.这类实验在初中数学实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主要通过学生对实验材料的“数学化”操作来实现对数学概念、原理和事实的接受和理解.实物理解型实验的特点是:实验情境贴近生活,实验过程操作简单,便于学生理解.例2“摸棋子”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摸棋子”实验深刻认识、理解概率.实验工具:围棋、不透明的布袋(分为大小两种)、计算器、作图工具、纸、笔等.实验说明:(1)实验规定——取黑、白两色棋子各若干枚,放在不透明的布袋中,充分摇匀后,每次摸出一颗棋子,记录其颜色,然后放回,再次摇匀,再摸,再记录,重复上面的动作.(2)分组规定——每4人组成一个实验组,2人用较大布袋摸取棋子,此两人组成第一小组;其他2人用小布袋摸取棋子,此两人组成第二小组.实验步骤:(1)取黑、白棋子各5枚,放入小布袋中,一位同学负责摸取,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取黑、白棋子各20枚,放入大布袋中,一位同学负责摸取,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尽可能多次摸取.记录每组数据,汇总统计全班数据,绘制摸到黑棋子频率折线统计图,猜测实验结论:在不透明的布袋中,当黑、白棋子数量相等时,摸取一枚棋子,摸到黑棋子的概率是多少?(2)取黑棋子10枚、白棋子20枚,放入小布袋中,一位同学负责摸取,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尽可能多次摸取.记录每组数据,汇总统计全班数据,绘制摸取黑棋子频率折线统计图,猜测实验结论:在不透明的布袋中放有黑棋子10枚、白棋子20枚时,摸取一枚棋子,摸到黑棋子的概率是多少?(3)实验猜想:在不透明的布袋中放有黑棋子m枚、白棋子n 枚时,摸取一枚棋子,摸到黑棋子的概率是多少?(三)实物探索型实物探索型实验是借助实物直观,以探索未知结论为目的的数学实验.教师创造、模拟、再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结论(或假设)的学习活动.数学实验的一大特征是过程的探究性,探索型实验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创造能力的培养,科学方法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实物探索型实验的特点是: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生成性,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的引导方法要求较高.例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设计以下的数学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目的: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实验工具:每位同学准备一个三角形纸板和六根木棒,其中三根与纸板三边分别等长.实验步骤:(1)取一根与三角形纸板的一边相等的木棒,再取两根与纸板另两边不等的木棒搭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与三角形纸板能重合吗?(2)取两根与三角形纸板的两边对应相等的木棒,再取一根与三角形纸板的另一边不相等的木棒搭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与三角形纸板能重合吗?(3)取三根与三角形纸板的三边对应相等的木棒搭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能与三角形纸板重合吗?(四)计算机验证型计算机验证型实验是指,在讲授新课后或问题解决以后,通过计算机操作来进一步验证原理和结论正确性的实验.此类实验要求的实验准备不高,只需要给学生提供计算机,并简单地介绍常用数学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如“几何画板”),即可以借助其完成公式验算、数值计算、图形绘制等工作. 计算机验证型实验的特点是:实验准备省时省力,实验过程简单、高效,但要求学生有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的相关知识做支撑.例4“圆周角性质”的验证.实验目的:验证“圆弧所对的圆周角的2倍与其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实验工具:计算机(装有“几何画板”5.0).实验步骤(学生操作):(1)打开“几何画板”5.0界面,作出圆O;(2)在圆O上任取三点B、C、D,连接BO、OC、BD、CD(如图3);(3)度量∠BOC、∠BDC的大小;(4)计算2∠BDC;(5)比较2∠BDC与∠BOC的大小关系.(五)计算机理解型该类数学实验往往是基于计算机平台,借助专门的数学软件,使学生深刻理解某些不易掌握的数学概念、数学定理,同时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掌握这些概念和其中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几何背景.计算机理解型实验的特点是:操作简单、生动高效、需要学生有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的知识背景等特点.这一类型的数学实验具有辅助教学的作用,在教学中运用得较多,计算机功能强大,对于抽象的知识或者用实物操作较难完成或耗时过多的知识,都可以借助计算机及数学软件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5“理解图形的形成”.实验目的: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理解图形的形成.实验工具:计算机(装有“几何画板”5.0).实验步骤:(1)任意作一条线段AB,及线段上一点C,标记向量AC.(2)在线段外任作一点D,编辑——操作类按钮——移动.(3)选中D,显示——追踪点,得到点D按向量AC运动的轨迹,如图4.类似地,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感受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六)计算机探索型该类数学实验是借助计算机(包括图形计算器)的快速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功能,模拟再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的学习活动.计算机探索型实验的特点是:开放性强、探究性强、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计算机技能要求高、对教师的课堂掌控力要求高.例6“利用‘几何画板’探究一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实验目的:探究“一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实验工具:计算机(装有“几何画板”5.0).实验过程:(1)引导学生从最特殊的正比例函数图象开始研究y=x、y=-x、y=2x.(2)探究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①在x轴上取一个点X;②选中该点,度量其横坐标,把标签修改为x;③下拉数据菜单,计算2x+1;④下拉绘图菜单、绘制点P(x,2x+1);⑤选中点P,下拉显示菜单,追踪绘制的点P;⑥拖动点X,观察点P经过的路线;⑦选中点X,下拉显示菜单、生成点X的动画,再观察点P经过的路线.(3)双击“2x”打开计算器把2逐次修改为0.5、1、3、5.5、10,利用逐次绘制y=0.5x、y=x、y=3x、y=5.5x、y=10x的函数图象,观察图象.用同样的方法逐次绘制y=-0.5x、y=-x、y=-3x、y=-5.5x、y=-10x的函数图象、观察图象.(4)同理研究b值变化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初三学科数学活动有哪些
初三学科数学活动有哪些
初三是中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学科数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初三学生的数学活动:
1. 数学竞赛:参加校内或校外的数学竞赛,如数学奥林匹克、华罗庚金杯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 数学小组:组建数学学习小组,定期讨论数学问题,相互解答疑惑,共同进步。
3. 数学建模:通过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数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地测量、数据统计等活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5. 数学文化节:举办数学文化节,通过讲座、展览、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和文化。
6. 数学工具使用:学习使用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等数学工具,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学习效率。
7. 解题策略分享:定期举行解题策略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8. 数学阅读:鼓励学生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拓宽知识视野。
9. 数学游戏:利用数独、几何拼图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0. 数学影视:观看数学主题的电影或纪录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还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型及内涵
是智力的起源, 是思维的起点。 操作 i 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确有独特的 作用。 }
() 5猜一猜。 I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 教师出示1 千克棉花和 1 千克 I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处, 这就
《 教学与管理》
21年 1 02 O月 l 5日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型及内涵
浙 江仙 居县 岭下 张小学 张卫 星
数学基本 活动经验 , 即学生个体 l 学生在操作活动 中理论联 系实际 , l 增
教 师让 学生 以千克 为单位 说说
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感 I 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 我 生活中熟悉的物品。 受、 体验、 领悟以及由此获得的数学 l 们要关 注学生行为操作经验 的积 l 知识 、 技能 、 情感与观念等内容组成 i 累。 的组合性经验 , 其核心是让学生形成 } 1 2 . 认识克。 参照“ 认识千克” 的教学过程 , 通
与合作 , 在探究 与合 作 中经历数 学知 学家思 维 活动 的成果 并发 展数 学思 0
识的“ 再创造”从而理解数学知识的 f 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 I , 维, 本质。 位教师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 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因此 , 在小 l l 如何学习,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 l
首先 , 操作有利 于调 动学 生学 习的主 I , 学生猜 一猜哪 个重 , 铁 让 然后 让 学 l 是希望 自己是一个发现 者 、研究者 、
动 积极性, 性、 激发学习兴趣。 其次, 生 l 称一称验证, 引导学生 感知 1 探索者, 再次 l 而在儿童的 精神世界中, 这 操作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逐步 l 克, 千 并感受物 体外 形大 不一定重。 1 种需要特别强烈。 著名的 美国 心理学 发展, 促进学生 理解 数学知 再次, 识。 : () 说。 6 说一 : 霍华德・ 家 加德纳在《 智能的 结构》 中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型及内涵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型及内涵作者:张卫星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2年第10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即学生个体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体验、领悟以及由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情感与观念等内容组成的组合性经验,其核心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直觉,逐步学会思考问题。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利于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利于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有利于体验并领会数学思想的无穷魅力,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认知结构,有效提升数学素养,对后续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那么,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型有哪些?内涵又如何呢?一、行为操作经验——有利于建立清晰的数学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
”这一论述,阐明了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是思维的起点。
操作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确有独特的作用。
首先,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其次,操作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逐步发展,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再次,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行为操作经验的积累。
例如,在教学“千克与克的认识”时,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片断:⒈认识千克。
(1)称一称。
请学生用台称称一下一袋盐的质量,知道1袋盐正好重1千克。
(2)掂一掂。
每位同学掂一掂一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让学生拿出一个塑料袋装苹果,再掂一掂,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是1千克,然后再称一称,并在小组内说一说1千克大约有几个苹果。
(4)找一找。
请学生先在小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并称一称,掂一掂,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5)猜一猜。
教师出示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让学生猜一猜哪个重,然后让学生称一称验证,引导学生再次感知1千克,并感受物体外形大不一定重。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类型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类型数学活动是指利用教学设计和活动设置,通过学生探究、发现和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在课内或课外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通过数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数学知识应用水平,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
数学活动的类型非常丰富,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活动类型及其特点:1.探究活动:这种活动通常是由教师提出课题或问题,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调查、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游戏活动:这种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到数学知识的掌握中,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达到自我发现和学习进步。
3.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比赛活动:这种活动通常以竞争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的知识竞争与交流,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魄力。
5.实验活动:这种活动通常是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数据,探索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应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进行数学活动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知识水平来灵活设计活动,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确保活动设计得具体可行。
2.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引导。
3.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4.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和集体智慧水平。
总之,数学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通过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数学活动应结合具体场景、用具体案例和任务来展开,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推动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和探索。
三年级数学学科活动
三年级数学学科活动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的工具,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三年级的数学学科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三年级数学学科活动的一些例子和它们的益处。
首先,一个常见的数学学科活动是数学游戏。
通过游戏,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数学概念。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一个数学竞赛,让学生们在限定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
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此外,数学游戏还可以通过玩具、卡片和数学拼图等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如加法、减法和乘法。
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个常见的数学学科活动是数学实践。
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学生们可以进行数学测量活动,通过测量长度、面积和容量等实践操作来巩固他们的数学技能。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进行数学探究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收集来发现数学规律和关系。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除了游戏和实践,数学学科活动还可以通过数学项目来进行。
数学项目是学生们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具体数学任务。
例如,学生们可以参与设计和建造一个数学城市的项目,他们需要应用数学概念来设计和规划建筑物、道路和公园等。
这种项目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实践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项目,学生们可以学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有效沟通等重要的学习技能。
数学学科活动的益处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
通过游戏和实践,学生们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克服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
其次,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学生们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有意义的实际问题,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基本课型分类及标准
初中数学基本课型分类及标准一、课型分类初中数学课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1. 理论课型:主要讲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理,以及相关的推导和证明。
通过理论课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的道理和规律,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计算课型:侧重于数学计算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包括基本的运算、整数、分数、小数、代数方程等。
通过计算课型,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 解决问题课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研究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课型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探索和发现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4. 探究课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探究课型主要通过提出问题、设置实验和观察数据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标准要求初中数学课型的设计应符合以下标准要求:1. 阶段性目标明确:根据学科标准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课型的设计应符合相应学段的研究目标要求,具有导向性和可操作性。
2.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研究任务,确保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知识的过度冗余。
3. 学生参与度高:课型的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参与,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主动研究和合作研究的能力。
4. 考察和评价全面:课型的设计应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包括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作业、小测、实践活动等。
以上是关于初中数学基本课型分类及标准要求的简要介绍,通过恰当地选择和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型,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是学生在掌握了八年级上册基础知识之后的实践运用,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概率与统计初步、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等。
这些内容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册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概率统计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概率统计、方程与不等式等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勇于探索。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概率统计、方程与不等式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3.教学工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圆规等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教案中的数学游戏活动
教案中的数学游戏活动数学是一门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的学科,但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可以使数学变得有趣和易于理解。
在教案中,数学游戏活动被广泛运用,既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
本文将介绍教案中常用的数学游戏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影响。
一、看图猜数游戏看图猜数游戏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游戏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
教师会为学生呈现一张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上的信息猜测出相关的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由不同形状组成的图形,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来猜测其中的几何形状和数量关系。
这种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计算比拼游戏计算比拼游戏是一种互动性强的数学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
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会出示一系列的数学题目,学生需要通过计算并比较答案的大小来决定自己的得分。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出答案,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学生需要在教室里站起来,将自己的答案把比较高的学生得到更多的积分。
这种游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迷宫探险游戏迷宫探险游戏是一种数学与逻辑相结合的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会设计一个迷宫,在迷宫的入口和出口处放置一些数学题目。
学生需要解答这些题目并选择正确的路径来逃离迷宫。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角色扮演游戏数学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趣味性和互动性较强的数学游戏活动。
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会给每个学生分配一个数学角色,如“数学侦探”、“数学魔术师”等,并要求学生以这个角色的身份进行一些数学活动。
例如,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设计数学谜题、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进行数学竞技。
这种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有哪些内容
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有哪些内容In the second grade math practical activities, students will be introduced to various foundational math concepts through hands-on activities and real-world applications. 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实应用来学习各种基础数学概念。
One common activity is counting and sorting objects, such as counting blocks or sorting shapes. By physically handling objects and grouping them based on certain attributes, students can develop their understanding of numbers and patterns. 一个常见的活动是计数和分类物体,比如计算积木或分类形状。
通过处理物体并根据特定属性将它们分组,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字和模式的理解。
Another activity is using manipulatives like number lines or counters to solve simple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problems. This hands-on approach helps students visualize math concepts and reinforce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basic arithmetic operations. 另一个活动是使用数字线或计数器等教具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
这种实践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化数学概念,并巩固他们对基础算术运算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案分为几类
小学数学教案分为几类
一、按教学内容分类:
1. 数学基础知识教案:主要围绕算术、几何、代数等数学基础知识展开,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
2. 数学问题解决教案:主要围绕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展开,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 数学应用教案:主要围绕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开,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二、按教学方法分类:
1. 活动式教案:包括游戏、实验、探究等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2. 任务型教案: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 讨论式教案: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合作能力。
4. 启发式教案: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数学知识,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按教学形式分类:
1. 课堂教学教案:主要用于课堂教学的备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2. 实践教学教案:主要用于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包括实验、游戏、活动等具体操作步骤和指导。
3. 课外拓展教案:主要用于拓展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包括数学角度的课外活动、参观实践等。
数学活动方案
数学活动方案标题:数学活动方案引言概述: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许多学生认为最具挑战性的学科之一。
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开展数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些数学活动方案,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一、数学游戏1.1 制作数学卡片游戏:设计有趣的数学题目和挑战,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
1.2 数学趣味竞赛:组织数学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数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
1.3 数学拼图比赛:设计数学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拼图的方式锻炼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实验2.1 数学实验室探索:建立数学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2.2 数学建模挑战:组织数学建模比赛,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3 数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拓展课程、数学实习等,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数学探究3.1 数学研究小组:建立数学研究小组,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通过探索和讨论深化数学学习。
3.2 数学沙龙讨论:组织数学沙龙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数学问题,促进学术交流和思维碰撞。
3.3 数学科普讲座:邀请数学专家进行数学科普讲座,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和发展,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四、数学文化4.1 数学文化节:举办数学文化节,展示数学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4.2 数学名人分享:邀请数学领域的名人或成功人士分享他们的数学学习经历和心得,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数学之美。
4.3 数学书展活动:举办数学书展活动,推广优秀数学读物,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拓展数学视野。
五、数学竞赛5.1 参加数学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数学竞赛,锻炼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竞赛意识。
5.2 辅导数学竞赛:为有竞赛需求的学生提供专业的数学竞赛辅导,帮助他们提高竞赛成绩。
5.3 奖励数学竞赛:设立各类奖项和奖金,激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树立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
【幼儿园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材料的设计
【幼儿园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材料的设计浅谈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材料的设计,摘要,操作活动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活动。
数学操作活动材料是开展数学活动的物质环境的重要部分。
有许多教师对数学操作活动材料的认识不够。
本文分析了对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材料的认识所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设计适宜的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材料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要紧紧围绕活动目标,遵循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2(要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3(要有不统一性;4(要具有自控性;5(要生活化;6(要一物多用,并注意安全卫生等。
,关键词,幼儿数学操作活动,材料,设计,适宜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师的职责是提供材料,观察、了解、帮助幼儿自己去探索。
”国内外一些幼儿教育专家们也普遍认为智力起源于动作。
“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模式是操作学习。
”动手操作使幼儿在学习中由机械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为幼儿能自主地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操作活动作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活动,已为广大幼儿教师共识。
但对操作活动的关键之一—材料的认识欠妥,对其在幼儿数学能力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以至在数学中常常出现有悖于《幼儿园工作规程》、新《纲要》的要求。
本文针对有关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的材料设计的现状进行探讨,以引起广大幼儿教师对数学操作活动材料的重视,并达到通过设计适宜的数学操作活动材料,激发起幼儿参与数学操作活动的兴趣,提高数学操作活动的效果,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初步的数学能力的目的。
一、数学操作活动材料的界定(一)数学操作活动材料的概念和基本类型在数学教育中提供给幼儿合适的、足够的材料,引导他们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在自己摆弄材料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活动,称为数学操作活动。
幼儿在进行数学操作活动时,“动手操作所用的材料,其中包括操作材料时所用的工具”,称为数学操作活动材料。
数学操作活动的材料可以分为六类:第一类实物材料,第二类图片材料,第三类工具性材料,第四类示范性材料,第五类制作图片的印章,第六类操作活动作业单。
第三章数学活动课件
数学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意义
数学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数学活动 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价值
数学活动在教育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首先,数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 高数学成绩。其次,数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 践能力。最后,数学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几何变换
包括平移、旋转、对称等 几何变换的性质和应用。
概率与统计初步
概率初步
数据分析
包括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以及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等概率模型 的建立和应用。
包括数据的图表展示、数据的集中趋 势和离散程度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的 应用。
统计初步
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概率初步知 识与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等统计基础知 识的理解和掌握。
03
数学活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01
通过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共鸣,
激发探究欲望。
设置悬念,引发认知冲突
02
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等手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情境
03
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呈现数学问题,
活动难度设置
部分活动难度较高,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建议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置不同难度的 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活动资源准备
部分活动资源准备不足,如教具、学具等,影响了活动效果。建议提前充分准备所需资源 ,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活动的设置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活动的设置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制定合适的游戏活动设置策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游戏活动的选择、设置策略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游戏活动的选择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活动的选择非常重要。
常见的数学游戏活动包括数学板游戏、数学卡片游戏、数学沙盘游戏、数学操场游戏等。
在选择游戏活动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掌握的数学知识、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数学游戏活动。
1. 数学板游戏:数学板游戏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教学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技能。
2. 数学卡片游戏:数学卡片游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题目的复习和巩固,通过卡片的设计,设置不同的游戏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运算。
3. 数学沙盘游戏:数学沙盘游戏是通过操纵沙盘上的物体,进行数学运算、几何图形的拼装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数学操场游戏:数学操场游戏是在操场上进行的数学教学游戏活动,通过环绕跑、数学足球等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游戏活动设置策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活动设置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确保游戏活动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下面是一些建议的游戏活动设置策略。
1. 设置合适的游戏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设置游戏形式,可以是小组合作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竞赛游戏等,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2. 设计具体的游戏任务: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设置具体的游戏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运算、问题解决、图形构造等活动,确保游戏任务与教学内容的密切结合。
3. 注重游戏活动的难度调整:在设计游戏活动时,需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设置游戏难度的适当调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游戏的机会,并能够在游戏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