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7 指针
C语言实验-第七章-第九章2
实验七:指针的应用【实验目的】1.掌握指针和指针变量,内存单元和地址、变量与地址、数组与地址的关系;2.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指针变量的引用方式;3.能正确使用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实验内容】1.填空题输入一个字符串,将其中的大写字母转换成小写字母,然后输出本程序主要是比较scanf()输入和gets()输入的区别#include <stdio.h>void main(){ char s[20];char *p=s;scanf(“%s”,p); /*注意用scanf()输入和gets()输入的区别*/while( 1 ){if( 2 ) *p=*p+ (‘a’-‘A’);p++ ;}puts ( 3 );}答案:1、*p!=’\0’2、(*p>='A')&&(*p<='Z')3、s运行结果:输入:Program输出:program输入:This is Program输出:this提示:scanf ()输入时遇到空格认为字符串结束,用gets()输入时只有遇到回车才认为字符串结束。
如键入any boy并回车,则2。
补充程序题输入15个整数存入一维数组,再按逆序重新调整该数组中元素的顺序然后再输出。
下面给出部分程序的内容,请将程序补充完整,然后上机调试。
部分程序清单如下:#include <stdio.h>void main(){ int a[15],*p1,*p2,x;for(p1=a;p1<a+15;p1++)scanf("%d",p1);for(p1=a,p2=a+14;p1<a+7;p1++,p2--){ x=*p1;*p1=*p2;*p2=x;}……}答案:for(p1=a;p1!=a+15;p1++)printf("%d ",*p1); // %d后面有一个空格运行结果:输入: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输出: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提示:(1)在整型数组中,没有结束标志,必须依靠数组中数据元素的个数控制循环次数。
C语言实验课题目
完成下列题目: 1. 键盘输入与屏幕输出练习
问题 1 要使下面程序的输出语句在屏幕上显示 1, 2, 34, 则从键盘输入的数据格式应为以下 备选答案中的 。
#include <stdio.h> main() { char a,b; int c;
scanf("%c%c%d",&a,&b,&c); }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实验 4 实验 5 实验 6 实验 7
熟悉 VC 环境,熟悉输入输出语句 熟悉选择语句使用 熟悉循环语句使用 熟悉函数使用 熟悉指针 熟悉数组 熟悉结构体
目录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实验 4 实验 5 实验 6 实验 7 输入输出................................................................................................................................2 选择语句................................................................................................................................4 循环语句................................................................................................................................5 函数........................................................................................................................................6 指针........................................................................................................................................8 数组........................................................................................................................................9 结构体..................................................................................................................................10
C语言教材第七章指针实验
C语⾔教材第七章指针实验第七章指针第⼀部分知识训练【知识要点】1. 地址与指针指针变量的概念:⽤⼀个变量专门来存放另⼀个变量的地址。
2. 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指针变量的形式:基类型 *指针变量名;&: 取地址运算符;*:指针运算符。
3. 指针与数组引⽤⼀个数组元素可以⽤下标法和指针法;可以⽤数组名作函数的参数。
4.指针与函数函数指针变量定义的⼀般形式为:类型说明符 (*指针变量名)();⼀个函数的返回值可以是⼀个函数。
【典型习题与解析】5. char * const p;char const * pconst char *p上述三个有什么区别?【解析】char * const p; //常量指针,p的值不可以修改;char const * p;//指向常量的指针,指向的常量值不可以改;const char *p; //和char const *p。
6. main(){int a[5]={1,2,3,4,5};int *ptr=(int *)(&a+1);printf("%d,%d",*(a+1),*(ptr-1));}输出结果是什么?【解析】答案:输出:2,5*(a+1)就是a[1],*(ptr-1)就是a[4],执⾏结果是2,5。
&a+1不是⾸地址+1,系统会认为加⼀个a数组的偏移,是偏移了⼀个数组的⼤⼩(本例是5个int)。
1)&a是数组指针,其类型为 int (*)[5];⽽指针加1要根据指针类型加上⼀定的值,不同类型的指针+1之后增加的⼤⼩不同。
2)a是长度为5的int数组指针,所以要加 5*sizeof(int),所以ptr实际是a[5],但是prt与(&a+1)类型是不⼀样的(这点很重要),所以prt-1只会减去sizeof(int*) a,&a的地址是⼀样的,但意思不⼀样。
3)a是数组⾸地址,也就是a[0]的地址,&a是对象(数组)⾸地址,a+1是数组下⼀元素的地址,即a[1],&a+1是下⼀个对象的地址,即a[5]。
实验七 功能指令的编程实验
实验七功能指令的编程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部分功能指令的编程与调试的方法2、进一步熟悉STEP7编程软件的使用3、熟悉数据区的下载的使用方法、特性,熟悉系统块的设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1、跳转与标号指令:将下面的程序下载到PLC,用状态表或程序状态功能监视各输出点和定时器的运行情况。
LD I0.0JMP 0 //I0.0为ON时跳步条件满足LD I0.4= Q0.1LD I0.1TON T37,100 //100ms定时器,设定值为10sLD I0.2TON T33,1000 //10ms定时器,设定值为10sLBL 0LD T33= Q0.0接通I0.0对应的小开关,跳步指令JMP的跳步条件满足,将跳到标号LBL 0处。
此时接通I0.4对应的小开关,观察是否能控制Q0.1。
依次检查两个定时器与跳步的关系,即在跳步条件不满足时启动某一定时器定时,在定时过程中使跳步条件满足,观察该定时器的当前值是继续变化还是保持不变,如果还在继续变化,是否还能用I0.1或I0.2来控制定时器的运行,定时时间到时定时器位是否变为ON,并在跳步区外起作用。
2、循环指令:将下面的程序下载到PLC,在状态表中监视VW100—VW108和存储累加和的VD10,将数据写入VW100—VW108,用I0.0对应的小开关启动循环指令的执行,观察求出的累加和是否正确。
//在I0.0变为ON的上升沿,求VW100—VW108中五个字的累加和。
LD I0.0EU //在I0.0变为ON的上升沿时MOVB 0,AC0 //清累加器0MOVD &VB100,AC1 //累加器1指向VB100FOR VW0,1,5 //循环开始LD SM0.0+I *AC1,AC0 //字累加+D 2,AC1 //指针AC1的值加2,指向下一个字NEXT //循环结束LD SM0.0MOVD AC0,VD103、比较指令:将下面的程序下载到PLC,运行该程序,监视T33当前值的变化情况,观察Q0.0是否能输出方波。
实验七电表的改装与校准
实验七电表的改装与校准目的1、了解电表改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学会校准电表的刻度;2、了解电表内阻对测量的影响,掌握电表级别的定义;3、掌握毫安计、伏特计和欧姆计的改装、校准和使用;仪器和器材TDKG-2型电表改装与校准实验仪[主要仪器介绍]1、TDKG-2实验仪我们这里主要介绍该实验仪各旋钮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它的面板如图7-1所示。
①②⑧⑦③⑥⑤④图7-1TKDG-2型电表改装与校准实验面板图①数字标准电压表②被改装电流计③可调直流稳压电源(0-2V)④输出电压调节旋钮⑤可调电阻箱(0—999.9Ω/w)⑥可调电阻及旋钮⑦固定电阻⑧数字校准电流表实验原理电表在电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如何了解电表和使用电表就显得十分重要。
磁电式电流计的表头的满度电流很小,一般只适用于测量毫安级以下的电流,用来测量电压,也只能在零点几伏以下。
电流计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称为电流计的量程,用I g表示,电流计的线圈有一定内阻,用R g表示,I g与R g是两个表示电流计特性的重要参数。
若要测量较大的电流、电压、就需要扩大量程和改装电表做到多量程、多用途以适应需要。
1、电压表的改装电流计改装成大量程的电压表,只要在表头上串联一分压电阻即可,如图7-2所示。
图7-2电压表改装图设扩展的电压量程为U ,则R u 的阻值应为:()g g u U I R R =+u g gUR R I =-(7-1)式中U/I g 表示扩程后的电压表的内阻。
1/I g 则表示每伏电压量程应具有的内阻,称为“每伏欧姆数”,单位“Ω/V)”,常标在电压表的表盘上。
这是电压表的一个重要参数,知道这个参数,就可以计算各量程的内阻。
易知,I g 越小,扩程后的电压表每伏欧姆数就越大,用来测电压时,对待测电阻的分流影响就越小。
制作多量程的电压表,可串接不同的降压电阻,联接的方式有两种,如图7-3(a)(b)所示。
扩程后的电压表需要用标准表进行校准。
所谓标准表是比扩程表准确度高的电表。
示波器(实验7)
教材P151(实验内容以本电子档为准)实验7:示波器及其使用示波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仪器,主要用于观察和测量各种电信号。
是展示和观测电信号的电子仪器,可以直接测量信号电压的大小和周期.配合各种传感器把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示波器也可以用来观察各种非电量的变化过程。
特别适用于观测瞬时变化的过程.本实验是利用示波器观察周期性改变信号和测量其主要参数。
交流电的电压(或电流)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实际上,所谓交流电包括各种各样的波形,如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等。
一、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示波器的基本调节和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常用信号发生器;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波形的方法。
3.学会用示波器测量电信号电压、周期和频率等电参量;4.学会用示波器观察利萨如图形二、实验器材(型号、规格、件数)1、双踪示波器(20MHz CS—4215A) 1台示波器:用来测量实验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
通过示波器可显示电压或电流波形,可测量频率、周期等其它有关电参数。
2、低频信号发生器(10Hz—1MHz) 2台3、信号发生器:用来产生信号源的仪器,一般有正弦波、三角波、方波输出,输出电压和频率均可调节。
有数字式或指针式指示其输出大小,波形可根据被测实验电路要求进行选择。
本实验室低频信号发生器是指针式,只提供正弦波、方波两种波形。
•电压由FINE旋动调节其大小。
•频率由刻度盘读数及RANGE按键倍数决定。
如:频率刻度盘读数为20,RANGE按键倍数为×100,则频率值f=20×100=2000H Z4、屏蔽连接线(同轴电缆)2根三、实验原理1、示波器工作原理如图示:2、正弦交流电压波型2、正弦交流电3、利萨如图形成原理利萨如图形参考:四、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单通道观察信号波型(正弦波、方波),绘出波型图。
2.学习使用示波器定量测量电信号的电压、周期、频率。
3、用示波器双通道观察利萨如图,绘出利萨如波型图,并探讨利萨如图型规律。
实验7
师生互动 规律总结
[例1]
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小球直径时,示数如图2
所示.这时读出的数值是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
图2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和读数
规则.从固定刻度部分可读出毫米数和半毫米数,读数为8 mm(半毫米刻度线未露出,无读数),再从转动刻度上读出小 数部分:0.469 mm,其中千分位为估读数,两部分读数相加为 8.469 mm.评分标准为8.468~8.470 都给分. [答案] 8.469 mm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7.求R的平均值可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R=U/I算出 各次的测量值,再取平均值;第二种方法是用图象法(U—I图线) 来求出.若采用图象法,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 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 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 特别提醒 两个定律把ρ定,测U测I测直径,l测量莫松动,为减误 差Ⓐ外接,通过电流要适宜,变阻器使用记心中.
图6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物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20 解析: 最大电流 Im= = A=800 μA, 故电流表应选 Rx 25×103 B.电源电动势 20 V,电压表 D 的量程为 50 V,测量误差过大, 故应选 C. ①R0= RARV = 0.3×500 kΩ= 150 kΩ<Rx ,故电流表应 采用内接法. ②由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比被测电阻小很多,为了便于调 节和为了保证电表的安全,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
实验7.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
班别
姓名 学号
大学物理Ⅱ 电位差计的原理和使用 实验地点
用电压表粗测待测电动势的电池端电压,合上 Kp,调节 Ep 或 Rp,使得电阻丝 AB
之间的电压略大于 E,和 Ex. 开关 K 投向“1” ,保护电阻 R 先调到最大,然后,一方面逐渐 减少保护电阻(直至减到零) ,另一方面适当地反复调节 M、N 的位置,使电流计指针指零, 并记下 MN 段的长度。
2
四、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纳 Es=1.0186V 温度:室温 Ex 标=0.6V Ex(测)=(Lx/Ls)×Es Ex 平均=(0.603+0.602+0.603+0.601+0.600)/5=0.6018(V) △Ex=Ex 平均-Ex 标=0.6018-0.6=0.0018(V) 五、实验结果分析 1、实验数据误差不大。误差的主要来源应该是 Lx 和 Ls 的长度测量误差。 2、误差还可能是由于电阻丝的不均匀或温度的改变 六、实验心得 1.要正确连接电路,对于电路,要加以适当的保护,以免烧坏电表。 2.要选择适当的滑动变阻器和灵敏电流计 G,这样才能获得多组数据。
度 Lx。
(3)
值) ,合上 Kx,再调节 M、N 的位置使得 G 指零,记下 MN 的长度 (cm) Ex(V) 564.5 334 0.603
2 618.8 336 0.602
3 637 376.8 0.603
4 720.3 425.6 0.601
5 875.1 515.7 0.600
(2)
Kx 断开,K 投向 2,调节 M、N 的位置使得灵敏电流计 G 指零,并记下 MN 的长 Ro 取一定值(最好选 Ro 接近 Ex 的内阻的 r 值,可先粗侧一次 r 值后再选定 Ro 记录室温,对标准电池电动势进行修正,分别求出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Ex 及其内阻 r 稍改变 Rp 阻值,重复测量 Ex 和 r 共测 5 次,求出平均值及误差。
2019版物理 精选题辑 课练7 实验 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课练7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
下列是某小组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准备完成的实验步骤.请你帮该小组按操作的先后顺序用字母排列出来:________.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x,F)对应的点,作出F-x图线.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D.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刻度尺.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答案:DBCAEF解析:第一步,安装实验装置,为D;第二步,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以便计算弹簧的伸长量,为B;第三步,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为C;第四步,画出图象,为A;第五步,写出关系式,为E;最后,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为F。
所以步骤为DBCAEF。
2.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和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1)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x0=__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__N/m.(2)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x=________cm.答案:(1)4 25 (2)16解析:(1)如果以弹簧长度x为横坐标,弹力大小F为纵坐标,作出F-x图象,那么图象与横轴的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图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所以根据图象可知,该弹簧的原长x0=4 cm,劲度系数k=错误!=25 N/m;(2)弹簧秤的读数表示弹力的大小,即F=3。
C语言课程 课后练习 参考答案
实验6-1课后练习:1.选择题(1)B (2)C(3)A(4)D(5)C (6)C (7)D 2.阅读程序,写出运行结果3020103.阅读程序,写出运行结果20104. 阅读程序,写出运行结果1 2 35.阅读程序,写出运行结果7 8 96.阅读程序,写出运行结果97.阅读程序,写出运行结果#include <stdio.h>int digit(int n,int k);int main(){ int n,k;printf("Enter n,k: ");scanf("%d %d",&n,&k);printf("\nThe result is:%d\n",digit(n,k));return 0;}int digit(int n,int k){ int d;while(k>0){ d=n%10;n=n/10;k--;}return d;}8.程序填空#include <stdio.h>double max(double a,double b);int main(){ double x,y;prinf("please input two double numbers:"); scanf("%lf %lf"),&x,&y;printf("%.2f\n",max(x,y));return 0;}double max(double a,double b){return (a>b?a:b);}9.原版#include <stdio.h>int check(int n,int d);int main(){ int n,d;printf("Enter n,d: ");scanf("%d %d",&n,&d);if(check(n,d)==1)printf("The digit %d is in data %d",d,n); elseprintf("The digit %d is not in data %d",d,n); return 0;}int check(int n,int d){ int temp;while(n>0){ temp=n%10;if(temp==d)return 1;n=n/10;}return 0;}改进版#include <stdio.h>int check(int n,int d);int main(){ int n,d,position;printf("Enter n,d: ");scanf("%d %d",&n,&d);position=check(n,d);if(check(n,d)>0)printf("The digit %d is in data %d,position is %d",d,n,position);elseprintf("The digit %d is not in data %d",d,n);return 0;}int check(int n,int d){ int temp,position=1;while(n>0){ temp=n%10;if(temp==d)return position;position++;n=n/10;}return 0;}实验6-2课后练习1.选择题(1)B (2)C(3)B(4)B(5)C (6)B (7)D (8)D (9)C(10)B(11)A2.填空(1) 函数中声明有局部变量,若声明中带有static,则该局部变量采用静态存储方式,在编译时分配空间,若函数中未显式设定初始值,则系统将其自动初始化,函数被调用结束时,该空间不释放。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张敏霞 参考答案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课后题及模拟题参考答案习题1 (3)1-1 填空题 (3)1-2 思考题 (3)1-3 编程题 (3)习题2 (4)2-1 单选题 (4)2-2 思考题 (4)习题3 (5)3-1 选择题 (5)3-2 填空题 (5)3-3 编程题 (5)习题4 (7)4-1单选题 (7)4-2填空题 (7)4-3 编程题 (7)习题5 (10)5-1单选题 (10)5-2填空题 (10)5-3 编程题 (10)习题6 (13)6-1单选题 (13)6-2填空题 (13)6-3 编程题 (13)习题7 (15)7-1单选题 (15)7-2填空题 (15)7-3 编程题 (15)习题8 (16)8-1单选题 (16)8-2填空题 (16)8-3 编程题 (16)习题9 (18)9-1单选题 (18)9-2填空题 (18)9-3 编程题 (18)习题10 (22)10-1单选题 (22)10-2填空题 (22)10-3 编程题 (22)习题11 (24)11-1单选题 (24)11-2填空题 (24)习题12 (25)12-1单选题 (25)12-2 填空题 (25)实验篇 (26)实验1 熟悉Visual C++6.0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 (26)实验2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26)实验3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26)实验4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26)实验5 函数 (28)实验6 数组 (32)实验7 指针 (33)实验8 结构体和共用体 (35)实验9 文件 (36)实验10 综合编程 (36)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37)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 (38)习题11-1 填空题1.函数2.主函数main(),主函数main()3.主函数main()4.函数首部,函数体5.{, }6./*, */7.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8..c, .obj, .exe1-2 思考题1.结构化程序设计是指:为使程序具有一个合理的结构以保证程序正确性而规定的一套如何进行程序设计的原则。
实验七、流体压强及其测量演示实验
流体压强及其测量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绝对压强、表压强和真空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流体液柱高度、压头与压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用U 形管测流体压强、压差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1、 压力定义及表征静止流体所受的外力有质量力和压应力两种,其中在单位面积上所收的压应力称为压强,习惯上又称为静压力。
因为静止流体中任一点不同方向的静压力数值相等,所以静压力只要说明其大小即可,通常用符号p 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SI )中,压力的单位是2/N m ,称为帕斯卡Pa ,帕斯卡与其他压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51.013101(()Pa atm at ⨯=标准大气压)=1.033工程大气压276010.33m m H g m H O== 当使用压力的实际数值来表示压力大小时,称为绝对压力,简称绝压。
另外,因为整个地球都处在大气层的压力下,故压力还可以当地大气压为基准来计量,通常用压力表或真空表测出,称为表压或真空度。
表压或真空度与绝压的关系为表压=绝压-当地大气压真空度=当地大气压-绝压在同一地理位置,表压越大,绝压也越大;真空度越大,绝压越小,真空度就高。
而大气压即大气层压力的大小,与经纬度、海拔高度等因素有关,当地大气压可用气压计测得。
2、 测压原理及仪器对于连续、均质且不可压缩流体,流体密度ρ为常数,在静止状态下,有2112()p p g z z ρ=+- 式中1p 、2p 为静止流体任意两点处压强,1z 、2z 为该两点的竖直高度,g 为重力加速度。
将上式两边同除以g ρ,得2112()p p z z g gρρ=+- 式中,1p g ρ、2p gρ有高度单位,称为静压头;相应地,1z 、2z 称为位头。
工程实际中应用静力学原理测量流体压力和压力差相当广泛,液柱压差计就是利用流体静力学原理测量静压力的仪器,主要形式介绍如下。
(1) 单管压力计如图1所示,将一单管与被测压力容器A 相连通,单管另一端通大气,这就构成了单管压力计。
实验7 谐波失真度测量
实验7 谐波失真度测量7.1实验目的1)掌握ZN4116型失真度测量仪面板装置的操作方法;2)会用ZN4116测量电压;3)会用ZN4116测量信号的谐波失真度。
7.2实验设备及器材1)ZN4116型失真度测量仪一台;2)SG1631C/SP1641B低频信号源一台(要求输出正弦波的谐波失真度足够小);7.3实验步骤实验前,熟悉ZN4116型失真度测量仪的面板装置图(见附图9)及各控制装置的功能介绍(见附录9)。
1)熟悉ZN4116的面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2)测量电压:(1)将工作选择开关中的“电压”键按下,使仪器工作于电压测量方式;“分压器”开关置于“0dB”位置,“输入衰减器”开关中“50dB”键按下;接通电源,指示灯亮,待表针稳定3-5分钟后,进行测量。
(2)将被测信号用同轴电缆接入“输入端”。
(3)改变“输入衰减器”开关的档级,使电压表表针指在明显的位置,直到“0dB”。
若“输入衰减器”开关已选择0dB时,电压表指针仍升起很小,则应继续改变“分压器”开关位置,直到电压表指示明显为止。
(4)根据“输入衰减器”开关及“分压器”开关的档级来标记,直接读出被测信号的有效值。
例如,测量某一电压,“输入衰减器”开关置于“20dB”,“分压器”开关置于“0dB”档,电压表指针指示0.5V,则被测电压的有效值为0=⨯.105V5又如,若“输入衰减器”开关置于“0dB”,“分压器”开关置于“-10 dB”档,电压表读数为20mV,则被测电压为20mV。
注意:当被测电压在2-10Hz时,应把“阻尼”开关键按下,以减小表头指针的晃动;高于10Hz时,“阻尼”开关应弹起。
(5)测量完毕,应将各开关恢复到起始位置,以免突然有大信号接入损坏电压表。
3)测量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谐波失真度调节低频信号源有关的面板装置,使之输出1kHz左右的正弦信号至ZN4116。
(1)按上面测量电压的方法,测出被测信号的有效值。
(2)旋小“校准控制”旋钮(逆时针旋到底),再把“工作选择开关”的“校准”键按下,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调节“校准控制”旋钮,使电压表指示满刻度(1V档或300mV档)。
实验七自准直仪测量直线度
实验七⾃准直仪测量直线度实验七⾃准直仪测量直线度⼀、仪器原理:⾃准直仪是测量微⼩⾓度变化量的精密光学仪器,它适⽤于测量精密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及⼩⾓度范围内的精密⾓度测量,⽤⾃准直仪测量被测量要素的直线度误差。
利⽤⾃准直仪的光轴模拟理想直线,将被测量直线与理想直线⽐较,将所得数据⽤作图法或计算法来求出直线度误差值。
图3-3-1为⾃准直仪外形图。
图3-3-1⾃准直仪外形图1-灯头2-光源锁紧螺母3-读数⿎4-⽬镜5-紧固螺钉6-光电头锁紧⿎7-光电头8-基座⽀架9-物镜10-反射镜11-光电检波器图3-3-2⾃准直仪光路系统图1-光源2-聚光镜3-⼗字线分划板4-⽴⽅棱镜5-物镜组6-反射镜7-分光镜8-双刻线分划板9-⽬镜10-振动狭缝11-聚光镜12-光敏电阻13-测微螺丝14-测微读数⿎轮15-光电检波器⾃准直仪的光路系统如图3-3-2所⽰,光源1发出的光线经聚光镜2,照亮⼗字线分划板3后,经过中间有半透膜的⽴⽅棱镜4射向物镜组5,经物镜组成平⾏光束投射到反射镜6上。
平⾏光束经反射镜⼜返回到⽴⽅棱镜4,并反射向上⾄分光镜7。
⼀路光透过分光镜7,把分划板3的⼗字线成象在带双刻线分划板8上,通过⽬镜9即可进⾏⽬视瞄准;另⼀路光在分光镜7上反射,把⼗字线成象在振动狭缝10处,再经聚光镜11聚焦到光敏电阻12上,光敏电阻将光通量的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送⾄检波器,经处理后由微安表指⽰。
振动狭缝、光敏电阻、和测微分划板连成⼀体,并装在光电头壳体中。
旋转测微读数⿎轮14能带动它们⼀起移动,可使狭缝振动中⼼与⼗字线象中⼼重合,此时微安表的指针指零,表⽰已瞄准好。
同时,在⽬镜视场中测微分划板的双线也应瞄准⼗字线象,表⽰⽬视瞄准与光电瞄准是同步的。
通过读数⿎轮便可读出⼀个⾓度值,(或从光电检波器上读数)。
测量时,平⾯反射镜6偏转某⼀⾓度,⼗字线象在双刻线分划板8和振动狭缝10上的位置就有所改变。
旋转读数⿎轮再次进⾏瞄准,即可在⿎轮(光电检波器)上读得另⼀⾓度值。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部分实验纵向梳理实验7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3)取出量筒中的石块,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4)计算密度的大小。
测量结果偏
量
大
,导致测量结果偏差的原因是
(填“质量”或“体积”)的测量值
大”或 “偏小”)。
偏大
质
(填“偏
三层
带你来迁移
1. [2023运城期末]2023年5月17日,山东省莱州市西岭村金
(2)用量筒测量盐水的体积V。
(3)把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
量m2。
(4)计算密度的大小。
测量结果偏
量
小
,导致测量结果偏差的原因是
(填“质量”或“体积”)的测量值
偏小
质
(填“偏
大”或 “偏小”)。
案例二: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步骤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为V1。
量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为
V2。
(4)石块的密度ρ=
表示)。
−
(用实验步骤中的物理量符号
二层
教你来探究
(1)密度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的原因剖析
①思维导图
②案例分析:
案例一: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
信息和相关的计算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烧杯和盐
量筒中盐
烧杯和剩
量筒中盐
盐水的密
水的总质
水的体积
余盐水的
水的质量
度
量m1/g
V/cm3
质量m2/g
物理实验报告7_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实验仪器:QJ —23直流电阻电桥、滑线变阻器、指针式检流计、电阻箱、待测电阻等。
实验原理和方法:QJ —23直流电阻电桥使用方法:本次实验的电压选择3V 即可。
接通电源后,指零仪转换开关拨向“内接”,旋转调零旋钮,将检流计指针调零。
使用时,将待测电阻接在电桥的“x R ”处,根据待测电阻的近似数值调节好量程倍率和四个电阻箱。
然后将“灵敏度”旋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最小,再按下“B ”键(电源开关)以及“G ”键(检流计开关),此时指针可能不动;适当调高“灵敏度”,让指针偏转,调节电阻箱,使指针回零;再调高“灵敏度”,……最后在最大灵敏度下,使指针回零,则待测电阻为x R 量程倍率K ⨯ 总电阻读数0R ,测量完每一个电阻后,必须放开“B ”键,同时将“灵敏度”调节至最小,再换测其他电阻。
惠斯登电桥原理:如图,当检流计G 指零时,存在关系式:1 R I R I U U ad x ab ad ab ==,即; 20 R I R I U U dc bc dc bc ==,即;dc ad bc ab I I I I == ,,由此可得:0021KR R R R ==x R ; 其中21R R K =是比例臂的倍率。
电桥测电阻实际上是将待测电阻与标准电阻比较。
标准电阻的精度可以造得很高,可达5位以上的有效数字,只要检流计足够灵敏,待测电阻可达到与标准电阻相同的精度。
使用QJ —23型惠斯登电桥测电阻并测定电桥灵敏度:假设某一待测电阻x R 在电桥倍率为K 、电阻为0R 下取得平衡,当电桥电阻改变0R ∆时,假设电桥的检流计指针改变n ∆格,则电桥灵敏度定义为00/R n R S ∆∆=;灵敏度S 反应了电桥对电阻相对变化量的分辨能力,是衡量电桥精度的重要参数。
将前面测过的3个电阻用QJ —23型直流电阻电桥重新测量;在测量每一个电阻时,要求同时测量相应的灵敏度。
测量灵敏度时,要求n ∆有尽可能大的数值,并应估读一位,可以减少测量误差;若第一次的n ∆是在00'0R R R ∆+=下取得的,则第二次的n ∆应在00'0R R R ∆-=下取得,这样两次得到的n ∆应很接近,容易判断数据的合理性。
实验七交流电路等效参数的测量
实验七交流电路等效参数的测量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实验七交流电路等效参数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 学习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功率表测量交流电路的等效参数2. 熟练掌握功率表的接法和使用方法二、原理说明1. 三表法测电路元件的参数正弦交流激励下的元件值或阻抗值,可以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及功率表,分别测量出元件两端的电压U,流过该元件的电流I和它所消耗的功率P,如图7-1所示,然后通过计算得到所求的各值,这种方法称为三表法,是用以测量50Hz交流电路参数的基本方法。
根据交流电的欧姆定律,可以有阻抗的模│Z│=U/I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φ=P/UI等效电阻R=P/I2 =│Z│cosφ等效电抗X=│Z│sinφ=2πfL对于感性元件X=XL对于容性元件X=Xc=1/2πfC2. 三表法测交流电路的等效参数如果被测对象不是一个单一元件,而是一个无源二端网络,也可以用三表法测出U、I、P后,由上述公式计算出R和X,但无法判定出电路的性质(即阻抗性质)。
3. 阻抗性质的判别方法阻抗性质的判别可以在被测电路元件两端并联或串联电容来实现。
(1)并联电容判别法在被测电路Z两端并联可变容量的试验电容C′,如图7-2(a)所示,(b)图是(a)的等效电路,图中G、B为待测阻抗Z的等效电导和电纳,B′=ωC′为并联电容C′的电纳。
根据串接在电路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可判定被测阻抗的性质。
设并联电路中B+B′=B″,在端电压U不变的条件下:①若B′增大,B″也增大,电路中总电流I 将单调地上升,故可判断B为容性元件;②若B′增大,B″先减小后再增大,总电流I 也是先减小后上升,如图7-3所示,则可判断B为感性元件。
由上分析可见,当B为容性元件时,对并联电容C′值无特殊要求;而当B为感性元件时,B′<│2B│才有判定为感性的意义。
B′>│2B│时,电流将单调上升,与B为容性时的情况相同,并不能说明电路是感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7 指针
实验内容:
题目1:
(1)执行下列程序,并分析运行结果
void fun(int *a, int *b)
{ int *k;
k=a; a=b; b=k;
}
main()
{ int a=3, b=6, *x=&a, *y=&b;
fun(x,y);
printf("%d %d", a, b);
}
(2)试修改上程序,使得函数fun能够交换主调函数main中a,b的值。
题目2:
给定程序中,函数fun的功能是:计算形参x所指数组中N个数的平均值(规定所有数均为正数),将所指数组中大于平均值的数据移至数组的前部,小于等于平均值的数据移至x所指数组的后部,平均值作为函数值返回,在主函数中输出平均值和移动后的数据。
例如,有10个正数:46 30 32 40 6 17 45 15 48 26,平均值为:30.500000
移动后的输出为:46 32 40 45 48 30 6 17 15 26
请在程序的下划线处填入正确的内容并把下划线删除, 使程序得出正确的结果。
注意:不得对源程序增行或删行,也不得更改程序的结构!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define N 10
double fun(double *x)
{ int i, j; double s, av, y[N];
s=0;
for(i=0; i<N; i++) s=s+x[i];
/**********found**********/
av=__1__;
for(i=j=0; i<N; i++)
if( x[i]>av ){
/**********found**********/
y[__2__]=x[i]; x[i]=-1;}
for(i=0; i<N; i++)
/**********found**********/
if( x[i]!= __3__) y[j++]=x[i];
for(i=0; i<N; i++)x[i] = y[i];
return av;
}
main()
{ int i; double x[N];
for(i=0; i<N; i++){ x[i]=rand()%50; printf("%4.0f ",x[i]);}
printf("\n");
printf("\nThe average is: %f\n",fun(x));
printf("\nThe result :\n",fun(x));
for(i=0; i<N; i++) printf("%5.0f ",x[i]);
printf("\n");
}
题目3:
函数fun的功能是:将a、b中的两个两位正整数合并形成一个新的整数放在c中。
合并的方式是:将a中的十位和个位数依次放在变量c的十位和千位上,b中的十位和个位数依次放在变量c的个位和百位上。
例如,当a=45,b=12。
调用该函数后,c=5241。
注意: 请勿改动主函数main和其它函数中的任何内容,仅在函数fun的花括号中填入你编写的若干语句。
#include <stdio.h>
void fun(int a, int b, long *c)
{
}
V oid main()
{ int a,b;
long c;
printf("Input a, b:");
scanf("%d%d", &a, &b);
fun(a, b, &c);
printf("The result is: %ld\n",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