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技术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腹针疗法介绍课件

医学课件腹针疗法介绍课件
• 总之,先准确辩证后再下针!
操作
• 1.准确量度:中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 • 不管腹白线有否偏移,都把其当任脉的体表标志 • 2.辩证后定处方 • 3.快速进针:避免疼痛 • 4.注意深度: • 病程短,邪在表-天部(浅刺) • 病程虽长,但未及脏腑或邪在腠理—人部(中刺) • 病程长,累及脏腑或邪在里-地部(深刺)
内容
• 腹针的机理 • 腹针的取穴和处方 • 腹针的操作 • 腹针的治疗
腹针疗法是什么?
• 围绕着神阙经络系统展开的。
• 腹针疗法就是通过针刺以神阙为中心的腹 部穴位,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使气血运行通畅,从而治疗全身疾病的一 种方法。
腹针的机理
• 一.神阙布气学说: • 脐带是胎儿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的唯一
颈椎病
基本处方:天地针——调理脾肾 商曲(双)——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兼补肾 滑肉门(双)——滑利双肩关节,改善循环 加减: 神经根型——加石关(双) 椎动脉型——加下脘上 伴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刺 伴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加气穴(双) 伴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加气旁(双)
腰椎间盘突出症
• 加减: • 语言不利:中脘上 • 面瘫:阴都(患),商曲(健) • 肩痛: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 • 下肢无力:大巨(患),气旁(健) • 足内翻:下风湿内点(患),气旁(健) • 病程较久:气穴(双)
谢 谢!
操作
• 5.补泻:强刺激为泻,弱刺激为补 • 6.关于针感:虽不强调酸麻胀,但仍需调神,
仍需得气 • 7.留针:20~30分钟后,按顺序出针
关于腹针的治疗
• 适应症:慢性病,内脏病,疑难杂症 • 禁忌症:急腹症,肝脾肿大,妊娠等等 • 优势病种: • 颈椎病,腰椎病 • 肩周炎 • 中风后遗症等等

腹针(有理论有图有实例)

腹针(有理论有图有实例)

腹针(有理论有图有实例)导读腹针技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脏腑、经脉和局部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技术。

人体的腹部既有腹壁的厚度,也有腹腔的深度。

相对背部而言,有称“腹部深似井,背部薄似饼”。

腹壁组织解剖具有不同的结构,从皮肤、浅筋、深筋、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直至腹膜壁层。

腹壁中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位于其中,为人体内脏的生理功能及向全身运行气血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腹针对全身的调节提供了多层次的穴位结构,使医者施治时可采用不同的深度去刺激与影响不同的外周系统,从而达到调节局部和整体的作用。

其中深层距离内脏组织最近,通过刺激以调节脏腑的功能为主,对应的是腹部八廓图(图 7-2);中层是经脉循行层,以调节经脉中的气血运行,对应的是腹部经穴图(图 7-3);薄智云教授发明的“神龟图”与全身具有明确的应答关系,又称“全息图”(图 7-4),位于腹壁的浅层,通过刺激以治疗局部疾病。

1. 落枕处方:中脘、商曲(患)、滑肉门(患)。

随证加减:颈项双侧疼痛用商曲(双)、滑肉门(双);颈项后正中疼痛用下脘、商曲(双)。

2. 腰椎间盘突出症处方:水分、气海、关元。

随证加减:急性腰椎间盘突出者,用人中、印堂;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者,用气穴(双);以腰痛为主者,用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合并坐骨神经痛者,用气旁(健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

3. 上呼吸道感染处方:中脘、下脘、上风湿点(双侧)。

随证加减:咽部疼痛,加下脘下;高热不退,加气海、关元。

到了推荐好书的时间啦,今天的主角——《杏林绝活——中医药特色疗法操作规范》(一)本书为广东省中医院 10 年来开展“杏林寻宝”工作引进与传承的 40 种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汇编,涵盖了针、砭、灸、药、导引、按摩以及诊法等多个技术门类。

该书充分体现我国传统中医学在多个领域内的独特技术内涵,内容丰富多彩、真实可靠,入选技术兼顾了安全性和有效性。

腹针操作技术

腹针操作技术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皮肤病:如痤疮、湿疹、皮炎等 男科疾病:如前列腺炎、阳痿等 其他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特殊人群治疗
老年人:针对老年人
01 的慢性病、疼痛等问
题进行治疗
儿童:针对儿童生长
03 发育、免疫力低下等
问题进行治疗
女性:针对女性生理
腹针操作方法
01
选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 质选择合适的穴位
02
进针:将针刺入穴位,深度 根据病情和体质而定
03
手法: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 针刺,如提插、捻转等
04
留针:根据病情和体质,留 针时间不同
05
出针:将针从穴位中取出, 注意避免出血和感染
06
护理:注意针刺部位的清洁 和保护,避免感染和损伤
腹针治疗效果
脏腑理论:腹针技术 认为腹部是人体脏腑 的集中地,通过刺激 腹部穴位可以调整脏 腑功能,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气血理论:腹针技术 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 活动的基础,通过刺 激腹部穴位可以调整 气血运行,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整体观念:腹针技术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通过刺激腹 部穴位可以调整全身 气血运行,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03
近年来,腹针操作技 术在疼痛治疗、消化 系统疾病等方面取得 了显著的疗效
04
随着科技的发展,腹 针操作技术正在与现 代医学技术相结合, 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
02
03
04
远程医疗:通过互联网技 术,实现远程诊断和治疗, 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个 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02 期、产后恢复等问题

腹针疗法及常用腹针处方介绍

腹针疗法及常用腹针处方介绍

腹针疗法及常用腹针处方介绍
腹针疗法是由薄智云教授发明的无痛或微痛而又高效的新针法。

以脐带为核心的系统是全身最早的调控系统和全身营养的供给系统,按照中医理念可称为先天经络系统。

薄智云教授1993年在《北京中医》上发文认为腹部存在着先天经络,提出“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还拥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

先天经络系统的提出完善了经络系统理论,为针灸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临床资料和理论的依据,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如今腹针疗法已成为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无痛、安全、高效、快捷的,具有广泛适应症的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的新方法。

本文从腹针疗法的原理、特点、治疗范围、针具介绍、取穴方法、针刺方法、禁忌症、注意事项、基本处方等几个方面对腹针疗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附16个常见病的处方选穴,供大家参考使用。

腹针操作技术

腹针操作技术

演讲人
01
02
03
1
腹针的起源与发展
腹针起源于中国古代针灸学
01
腹针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针灸发展到现代腹针技术
02
腹针技术的特点:以腹部穴位为主,结合现代医学理论
03
腹针技术的应用: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领域
04
腹针的穴位分布
01
腹部穴位:分布在腹部的穴位,如天枢、关元、气海等
02
背部穴位:分布在背部的穴位,如大椎、命门、腰阳关等
02
消毒:对腹针针具和穴位进行消毒
03
进针:将腹针针具刺入穴位,注意进针的角度和深度
04
留针:将腹针针具留在穴位中,保持一定的时间
05
出针:将腹针针具从穴位中取出,注意出针的角度和深度
06
处理:对针孔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07
观察: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08
腹针的注意事项
操作结束后,应仔细检查针具,确保无残留在患者体内。
操作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接受腹针治疗。
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调整针刺深度和角度。
操作者应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腹针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慢性疼痛、神经功能障碍、消化系统疾病等
1
禁忌症:皮肤感染、出血性疾病、孕妇等
2
操作方法:根据病情选择穴位,采用腹针针具进行针刺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
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治疗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治疗皮肤病:如痤疮、湿疹等

腹针疗法概述PPT课件

腹针疗法概述PPT课件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 作,推动腹针疗法的国际传播
和应用。
05 腹针疗法的实践与培训
腹针疗法的实践经验分享
患者情况介绍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分享一些典型的患者案例,包括病情、 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让学习者更好 地理解腹针疗法的应用范围和优势。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确保学习者在使用腹针疗法时能够安 全、有效地为患者进行治疗。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腹针疗法医师
专业知识学习
强调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包括中 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知识、诊 断技能等方面的学习,为成为一 名合格的腹针疗法医师打下基础。
实践经验积累
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建议学 习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 验,提高操作技能和治疗水平。
持续学习与进修
鼓励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新 技术,参加学术交流和进修课程, 保持与行业前沿的接轨,提升自
腹针疗法概述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腹针疗法简介 • 腹针疗法的基本知识 •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 腹针疗法的科学研究与进展 • 腹针疗法的实践与培训
01 腹针疗法简介
定义与起源定义源自腹针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腹部特 定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治疗全 身疾病的中医针灸疗法。
起源
腹针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医经络学 说,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 践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 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
实践技巧总结
总结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技巧和经验, 如如何准确找到穴位、如何控制针刺 深度和角度等,帮助学习者提高操作 技能。
培训课程与学习资源推荐
培训课程
推荐一些权威的腹针疗法培训机构和课程,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介绍,为学 习者提供参考。

腹针的针刺手法

腹针的针刺手法
督脉
腹部正中线旁开0.5寸,调节阳经气血,为“阳 脉之海”。
3
冲脉
腹部正中线旁开2寸,统领阴阳经气血,为“血 海”。
腹针的穴位定位
中脘
脐中点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下脘
脐中点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气海
脐中点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水分
脐中点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天枢
脐中点旁开2寸。
床实践。
患者准备
患者以舒适的体位躺下,腹针施 术部位应当暴露,避免穿着过于 紧身或带金属纽扣的衣服。
物品准备
腹针,75%酒精,棉签,无菌手套 等。
腹针的施术过程
拔针
治疗结束后,轻轻拔出针,使用棉签压迫 针孔,防止出血。
定位
根据病症和辨证施针的原则,确定相应的 经脉和穴位,并进行标记。
消毒
以75%酒精对皮肤和针具进行消毒。
06
腹针的研究与发展
腹针的理论研究
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理论基础包括络理论 、气化理论和神阙调控理论等。这些理论为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 依据。
腹针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腹针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然而,对于一 些特殊病症,如急性炎症、恶性肿瘤、出血倾向等,腹针疗法并不适用。
关元
脐中点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腹针的刺法种类
浅刺法
针刺深度小于0.5寸,用于治疗神志 病、皮肤病、末梢神经炎等。
深刺法
针刺深度大于0.5寸,用于治疗内脏 病、关节病等。
补法
浅刺轻刺激,用于补养气血。
泻法
深刺重刺激,用于祛邪浊。

腹针疗法学习腹针

腹针疗法学习腹针

控制刺激强度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病情需要 ,合理控制刺激的强度和频率,
避免过度刺激引发不适。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晕针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晕针现象,表现为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应 立即停止治疗,让患者平卧休息,必要时给予急救措施。
局部疼痛
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部局部疼痛。可采用热敷、按摩等方 法缓解疼痛,如疼痛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案例三
患者赵某,女性,30岁,因痛经严重影响生活质 量。经过腹针治疗一个疗程后,痛经症状显著减 轻,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操作技巧与心得体会
准确选穴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
合适深度
针刺深度要适中,避免过深或过浅导致效果不佳。
操作技巧与心得体会
• 轻柔手法:进针时要轻柔、缓慢,以减轻患者疼 痛。
腹针疗法的原理与特点
原理
腹针疗法基于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认为腹部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通过刺 激腹部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疏通经络。
特点
腹针疗法具有安全、无痛、副作用小、适应症广等特点。它不仅可以治疗局部 病变,还可以调节全身机能,对于许多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 果。
02
腹针的基本知识与技术
禁忌症
虽然腹针疗法相对安全,但仍有一些 禁忌症需要注意,如孕妇、严重心脏 病患者、局部皮肤感染或溃疡者等不 宜使用腹针疗法。
03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内科疾病的治疗
01
02
03
呼吸系统疾病
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腹针疗法可以通过调理肺 经、大肠经等经络,改善 呼吸道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消化不良 等,腹针疗法可以刺激脾 胃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

特效腹针疗法(清晰腹部神龟图、自我总结图)

特效腹针疗法(清晰腹部神龟图、自我总结图)
3、網毬肘:中脘、商曲(健側)、滑肉門、上風濕點(患側)。
4、頸椎病:中脘、關元、下脘、下脘上5分、雙商曲、下脘上與商曲連線的中點、雙氣旁、雙滑肉門。
5、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症:中脘、關元、氣海、老年或體虛加下脘。
6、手腕痛:中脘、決定作用曲(健側)、滑肉門、上風濕點、上風濕外點、上風濕上點(均患側)。
3、通經絡行氣血方(即腹四關):雙滑肉門、雙外陵。
4、清熱解毒方:中脘、下脘、雙上風濕點。
5、改善頭部供血:中脘、下脘、下脘上、雙商曲、加上脘穴上至雙商曲連線之中點。
6、調脾燥濕方:雙大橫。
病例處方介紹:
1、落枕:中脘、滑肉門(健側),商曲(患側)。石關
2、肩周炎:中脘、商曲(健側)、滑肉門(患側)。
10、痛經:氣海、關元、雙氣穴、雙下風濕點。加中脘、天樞、雙上風濕點。惡心嘔吐加中脘,頭痛在中脘周圍加針,腹痛加天樞,肝氣鬱結加雙上風濕點。
11、更年期綜合症:中脘、關元、下脘、氣海、關元下5分、雙商曲、雙氣穴、雙滑肉門、雙外陵、雙大橫。頭痛加中脘旁,情緒波動加右上風濕點,潮熱盜汗加雙氣旁,泌尿症加中極、雙大巨,體虛加關元下、雙氣穴下5分。
15、急性結膜炎:中脘、下脘下、雙上風濕點下(滑肉門旁開5分上3分、中脘上5分旁開3分。
16、腎衰:中脘、關元、下脘、氣海、、雙氣穴、雙氣旁、雙滑肉門、雙外陵。全身浮腫加水分、雙大橫雙水道;肝氣鬱結加右上風濕點。
二、掌握好腹针常用的基本处方。特效腹针疗法总结了几个有效的基本处方,即:(1)补脾肾方:包括中脘穴和关元穴;(2)调脏腑方:由中脘、下脘、气海和关元四穴组成:(3)通经络,行气血方:即双滑肉门穴、双外陵穴;(4)清热解毒方:由中脘、下脘穴和双上风湿点穴下组成;(5)改善头部供血方:由中脘、下脘、下脘穴上、双商曲穴组成,或加刺下脘穴上至双商曲穴连线之中点;(6)调脾燥湿方:选用双大横穴。这些基本处方是腹针治疗用以调理脏腑机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和治疗身体各部位疾病非常有效的基本处方;也是腹针治疗各种疾病处方中的基本方。掌握这些基本处方,灵活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常见病、常见病中的难治病、慢性病、以至疑难病等。

图文详解: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

图文详解: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

图文详解: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机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腹针神龟图原理: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部不仅包括了内脏中的许多重要的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气血向全身输布,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

因此其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疗效显优势。

其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因为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纽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

腹部又是五脏六腑会聚的地方,所以采取腹部穴位治疗可调整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特点:1. 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理论)2. 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3. 方法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4. 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成为腹针疗法一大特色,患者乐于接受5. 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特点治疗范围:该疗法治疗范围广,涉及病症多,过敏性鼻炎、痛风、哮喘、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糖尿病、失眠、抑郁症、耳鸣、耳聋、胆囊炎、胰腺炎、中风后遗症、黄褐斑、青春痘、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帕金森、肥胖症、阳痿、胃肠疾患、肠易激综合征、长期便秘、反复口腔溃疡、儿童假性近视、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疾患、颈腰椎膝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偏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绝大多数疼痛病症均有显著疗效。

针具: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Φ0.22mm、Φ0.20m m、Φ0.18mm;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基本技术:腹针取穴方法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腹针的原理

腹针的原理

腹针的原理腹针,又称腹中针或者腹穴针,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针刺入腹部特定的穴位来治疗疾病。

腹针疗法源于古代医书《黄帝内经》,它与针灸疗法有着紧密的联系,都属于中医的一种治疗方式。

腹针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腹针能够调节腹部脏器的功能。

中医理论认为,腹部是人体的重要区域之一,脏器通过腹部的经络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当某个脏器功能失调时,其对应的穴位周围可能会有不同的症状出现。

腹针能够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调节腹部脏器的功能,恢复其正常的运行状态。

其次,腹针可以促进气血循环。

中医理论认为,气和血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的重要物质,它们在经络系统中流动,供应全身组织和器官。

当气血循环不畅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通过腹针的刺激,可以调节经络的通畅,促进气血的流动,从而改善疾病的状态。

此外,腹针还可以刺激腹部的神经末梢。

人体内部有大量的神经末梢分布在腹部,它们与各个脏器相连,传递信息和调节功能。

通过刺激腹部穴位,可以激活这些神经末梢,改善脏器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另外,腹针还可以通过刺激腹部穴位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维持人体内稳态的重要系统,它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促进体内激素的正常分泌,从而调节机体的功能。

此外,腹针还可以通过调节腹部的温度来治疗疾病。

中医理论认为,温度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人体的各个脏器和组织对温度有不同的需求。

腹针可以通过调节腹部的温度,改变腹部组织的代谢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总之,腹针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原理主要包括调节腹部脏器功能、促进气血循环、刺激腹部神经末梢、调节内分泌系统以及调节腹部温度等。

通过这些作用机制,腹针能够治疗各种疾病,对于保持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由于腹针技术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用腹针的时候需要严格掌握技术要领,遵循医学原理和伦理规范,以免给患者带来伤害。

腹针的针刺手法

腹针的针刺手法

刺激频率
低频(2~3Hz)、中频(5~7Hz) 、高频(10~15Hz)。
03
腹针基本技法
腹针的进针方法
仰卧进针法
俯卧进针法
患者仰卧,针刺腹部
患者俯卧,针刺腹部
侧卧进针法
患者侧卧,针刺腹部
坐姿进针法
患者坐姿,针刺腹部
腹针的行针手法
轻刺激手法
轻微提插,以得气为度
捻转刺激手法
针身左右旋转,以得气为度
常用穴位
主要包括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滑肉门等。
取穴方法
根据病情和临床经验,采用脐距法和标志法取穴。
腹针的常用刺激参数
刺激量
轻刺为补,重刺为泻,不轻不重为 平刺。
刺激时间
一般每次30分钟,每天1次,7次为 1个疗程。
刺激深度
浅刺(0.1~0.2寸)、中刺( 0.2~0.3寸)、深刺(0.3~0.5寸) 。
重刺激手法
大幅度提插,以得气为度
留针手法
针刺入穴位后,留在穴位内一段时间
腹针的得气与补泻手法
得气手法
通过刺激手法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
补泻手法
根据不同刺激手法产生补泻作用,以调和阴阳平衡
04
腹针治疗常见病
感冒、咳嗽
总结词
安全、高效
详细描述
通过刺激腹部相应的穴位,可以调和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咳嗽 、咳痰、鼻塞等感冒症状,安全、高效地治疗感冒。
失眠、神经衰弱
总结词
养心安神、调整脏腑
详细描述
腹针通过刺激腹部相应的穴位,调和心神、安养五脏,有效改善失眠、神经衰弱 等症状,调整脏腑功能。
胃肠道疾病
总结词
调理脾胃、温中散寒

内窥镜 气腹针 产品技术要求

内窥镜 气腹针 产品技术要求

内窥镜气腹针产品技术要求
内窥镜气腹针产品技术要求如下:
1. 材质:一般由不锈钢或铝制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2. 长度和直径:气腹针的长度和直径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而异。

一般来说,直径约为0.9\~1.2毫米,长度在50毫米到120毫米之间。

3. 结构:气腹针主要由针头、针管和外壳三部分组成。

针头锋利,容易穿过皮肤和肌肉,针管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可调节注入气体的流量和压力,外壳为防护外壳,可以保护针头和针管,防止损坏和污染。

4. 适用范围:产品为内窥镜配套用手术器械,通过在腹壁穿刺并固定,供形成气腹注气通道和腹腔镜或其他手术器械的工作通道用。

5. 安全性:产品应无菌提供,经辐照灭菌后应无菌,并在使用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

6. 可靠性: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应确保其在使用期间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完成手术。

7. 兼容性:产品应与常用的内窥镜设备和手术器械兼容,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顺畅操作。

8. 准确性:产品的尺寸和功能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准确可靠地用于手术过程。

9. 可重复使用性:根据需要,产品可以多次使用,但应确保在使用前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10. 包装:产品的包装应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总之,内窥镜气腹针产品技术要求涉及多个方面,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和可靠。

具体的要求可能会因不同的生产商和产品型号而有所差异。

论腹针及其与传统针法的差别

论腹针及其与传统针法的差别

论腹针及其与传统针法的差别腹针是一种新型的针灸技术,它基于传统的针灸理论和技术,并结合了现代科技,成为了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

腹针与传统针法相比,在治疗效果、穴位选择及操作技巧等方面有着不同之处。

首先,腹针在治疗效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在传统针法中,针灸治疗通常选取经络及关键穴位进行针刺,以达到调整身体平衡、促进再生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腹针则可以通过刺激人体腹壁上的神经、血管和器官,调节内分泌和神经系统,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效果。

腹针能够作用于肝、胃、肾、肺等脏器,调节胃肠功能、调整血糖水平、降血压、促进代谢、降低血脂、减缓神经衰弱等症状。

这种综合治疗效果使腹针在许多常见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优异的疗效。

其次,腹针在穴位选择方面也有所不同。

传统针灸治疗通常选择维持人体平衡的关键穴位进行针刺。

而腹针则可以选择腹壁上有关指定脏器的穴位,目的是更精确地刺激腹腔内的器官和神经系统,以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效果。

腹针的这种定位选择使得其针刺穴位更加精准,效果更明显。

最后,腹针在操作技巧方面也有所不同。

传统针灸操作是需要有充足的实践和技巧积累才能达到熟练掌握,而腹针则更加简单安全,因为腹针是在腹壁上进行针刺,刺入的深度也要相应的浅,一般只需刺入1-3毫米即可。

同时,在进行腹针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消毒和卫生等方面的措施,以避免引起交叉感染等不良后果。

总的来说,腹针是一种相当新颖的针灸技术,其独特的针灸原理、针刺穴位选择和操作技巧等具有显著的差别。

腹针在治疗疾病、提高针灸治疗效果等方面,已经逐渐成为针灸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同时,对于广大针灸爱好者或医生来说,在掌握传统针法技术基础之后,合理灵活应用腹针技术,将会极大地拓展针灸的应用范围和疗效,对人们身心健康的改善产生积极、显著效果。

腹针发展现状

腹针发展现状

腹针发展现状腹针,又称为腹部穴位针刺或腹部经络调理术,是一种中医针刺疗法,旨在通过刺激腹部穴位来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效果。

腹针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发展。

腹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继承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它的流行与发展离不开中国古代医学著作的积累和各种腹针治疗案例的总结。

在明清时期,腹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被广泛运用于临床。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腹针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逐渐式微,并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

直到近年,腹针才再度受到重视,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这得益于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对传统医学的继承与创新。

随着实验研究不断深入,腹针的机理和作用逐渐被揭开,加强了人们对其治疗效果的认可。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腹针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腹针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医学疗法,在国内外得到一定的推广和应用。

在中国,一些医疗机构和中医诊所开始提供腹针治疗服务,专门配置相应的设备和人员,进行腹针的操作和治疗。

同时,也有一些医学研究机构和专家开始对腹针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推广,开展临床试验和学术交流活动,推动腹针的发展和应用。

在国际上,腹针也逐渐被引入并开始得到认可,受到一些国际医学组织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一些国外的医疗机构也开始进行腹针的临床试验和治疗,通过与传统医学的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同时,国际学术会议也开始邀请专家就腹针进行演讲和交流,促进腹针在国际上的交流和合作。

然而,腹针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腹针疗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验证和研究,更多的临床试验和实践经验是必要的。

其次,人们对腹针的认知和接受度还不够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此外,腹针的治疗费用较高,一些患者难以承担,限制了腹针的普及和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腹针作为一种传统医学疗法,正在经历着发展的新时期。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支持和临床实践的验证,腹针在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

腹针(56页)

腹针(56页)

2021/6/203
4
一、腹针疗法的定义 『总论』
腹针是一种以神阙系统为核心,通过针刺腹部的特定穴 位,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新针灸疗法.腹针疗法治疗时微 痛或无痛,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治疗周期短、见效快,具有 处方标准化、辨证条理化等优点。 神阙 胎儿在母体内逐渐发育,以脐为中心向胎儿全身输布气 血的网络不断得到完善,最后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给氧系统。 它也是一个全身的高级理论调控系统。
11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1)中庭--神阙 8寸: 病人平卧时,中庭到神阙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 的距离为8寸。
(2)神阙--曲骨穴(耻骨联合)5寸: 病人平卧时,神阙到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 上的距离为5寸。
(3)神阙--腹侧的外缘 6寸:
神阙到腹部外侧止点之间的水平线上 的距离为6寸。
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精气向全身 布散的妙穴,故名“腹四关”
4、调 脾 气
组成: 大横(双) 功效:具有调理脏腑,益胃、健脾、化湿之功
2021/6/203
27
概要
腹针疗法总论 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 腹针疗法在临床的应用
2021/6/203
28
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
组成: 中脘、关元
(腹针中以中脘为天,神阙为中,关元为地)
功效:具有健脾益肾之效
2、引气归元
组成: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此方寓“养后天以补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
功效: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效
2021/6/203
中国撑法推拿创始人主讲
26
3、腹 四 关
组成: 滑肉门(双)、外陵(双) 功效: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

第12章腹针疗法

第12章腹针疗法

二、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
1、中脘 定位:脐上4寸。 功效:浅刺: 对应人体口部,治疗口、鼻、牙、头面部疾病。 中刺:消化不良、胃痛、便秘、腹泻、反胃。 深刺:主治心、小肠的疾病。 2、阴都 定位:脐上4寸,旁开0.5寸。 主治:浅刺:治疗头面部的疾病。 中刺:心悸、便秘、腹胀、腹痛、不孕等。
3、下脘 定位:脐上2寸。 功效:浅刺: 治疗颈椎的疾病,如颈椎病、落枕、颈肩 痛等。 中刺: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 4、商曲 定位:脐上2寸,旁开0.5寸。 主治:浅刺:治疗颈肩部的疾病。 中刺:厌食、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等。 5、滑肉门 定位:脐上1寸,旁开2寸。 主治:浅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的疾病。 中刺:癫痫、呕吐、吐血、胃痛等。 6、上风湿点 : 定位:滑肉门上 0.5寸,旁开0.5寸。 主治:浅刺:对应人体的肘部,治疗肘关节周围的疾病。 中刺:肘关节疼痛,肘臂麻木,屈伸不利,网球 肘等。 深刺:左上风湿点主治脾和胃,右上风湿点主治 肝与中焦。
1、肥胖型病人--长针;消瘦型病人--短针 粗针为泻法,细针为补法
二、针刺的手法
1、进针深度
分为:浅刺S、中刺M、深刺D
『操作』
(1)浅刺:刺入皮下,以病人无针感为度--对症治疗
(2)中刺:介于浅刺与深刺之间--调节经络
(3)深刺:刺入较深皮下组织,以病人有轻微的酸麻胀、 痛等针感为度--调节脏腑

取穴方法
(一)取穴定线、定寸 腹部取穴时以任脉为纵轴坐标,任脉的定位方法:观察毛孔 的走向和分辨色素的沉着。 以胸骨柄、肚脐、耻骨联合上缘为标志点进行取穴。 1、上腹部的中庭穴至神阙穴为8寸。 2、下腹部的神阙穴至曲骨穴为5寸。 3、侧腹部从神阙、通过天枢穴至侧腹部确定为6寸。
(二)穴位的立体层次 根据针刺的深浅,可将穴位分为天、地、人三部,浅刺,即“神龟图” 取穴,强调筋骨;中刺,即经脉分布取穴,强调经脉;深刺,即“八 廓”辩证取穴,强调脏腑。

腹针发展现状

腹针发展现状

腹针发展现状
腹针作为一种疗法,近年来在医学界逐渐得到认可和应用。

它是一种通过在腹部穿刺特定穴位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腹针能够刺激人体腹部的经络,调节人体内部的平衡,从而起到治疗、调理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近年来,腹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不仅在中医、针灸等领域有所应用,也在现代医学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

临床实践中,腹针已被证明对许多疾病具有疗效,例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

腹针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在临床上的应用,腹针还逐渐成为一种保健疗法。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腹针来调理身体、保持健康。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腹部是人体的命脉所在,经脉络穿过腹部,与全身各个器官相连。

因此,通过腹部的穴位刺激,不仅能够调节内脏功能,还可以调整气血运行,达到保健的效果。

要注意的是,腹针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仍需谨慎。

需要由专业医生或针灸师进行针刺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此外,腹针作为一种疗法,仍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支持其临床应用。

目前已有部分研究表明腹针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有效性,但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总体而言,腹针作为一种疗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应用。

它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已有初步证据支持,并逐渐成为一
种保健疗法。

然而,还需更多的科学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推广腹针的应用,以促进其在医学领域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针技术
腹针技术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该技术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图1),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图1 腹部先天经络图
一、针具及基本技术
(一)针具
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Ф0.22mm、Ф0.20mm、Ф0.18mm。

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二)腹针取穴方法
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三)腹针的针刺方法
1.针刺手法
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1)进针: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

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①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

②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

(3)出针: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

二、常见疾病的腹针治疗技术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本病常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致经脉闭阻,以颈项部疼痛及上肢麻木,头、颈、肩部活动受限,甚者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腹针处方】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

【操作步骤】
1.体位: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者头部前屈、后伸及向左右旋转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测量: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针刺顺序: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针刺深度:将中脘、关元深刺、商曲浅刺、滑肉门患侧浅刺、健侧中刺。

5.检查患侧的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

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特别提示】
1.在针刺过程中用双手托住患者枕部,引导向运动障碍方向做徐缓地主动运动。

2.症状较轻者,在针刺过程中即可进行适当的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环转等主动运动。

(二)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本病主要是因为外伤劳损,筋脉失养;或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或外感风寒湿邪,脉络拘急所致,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

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腹针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

【操作步骤】
1.体位: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测量: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针刺顺序: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 类针具刺入皮下。

4.针刺深度:将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门浅刺
5.检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

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
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特别提示】
在治疗同时必须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要求患者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异。

方法可选用前后摆动、回旋运动、爬墙高举、内收外展以及牵拉滑车等。

(三)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本病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不足、外邪闭阻经脉所致。

临床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活动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

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腹针处方】中脘、关元、气旁(健)、外陵(患)、下风湿点(患)。

【操作步骤】
1.体位: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膝的屈伸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测量: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针刺顺序:中脘、关元、气旁(健)、外陵(患)、下风湿点(患)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针刺深度:中脘深刺、关元深刺、气旁中刺、外陵中刺、下风湿点浅刺。

5.检查患膝的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

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三、禁忌症
1.凝血机能障碍的患者。

2.孕妇。

3.急腹症。

4.腹部肿瘤。

5.针刺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患者。

四、注意事项
1.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对腹针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饭后半小时后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排空大、小便。

3.天气寒冷时针刺完成后,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