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茶尺蠖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茶刺蛾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条件 下 , 测 定 了各龄 幼 虫的发 育历期 , 计 算发 育起 点 温度和 有效 积 温。结 果表 明 ,2 0 ~3 0℃ 时幼 虫发 育历 期 随
温度 的升 高而缩短 ; 1 ~ 7龄 幼 虫和 整 个 幼 虫 期 的 发 育 起 点 温度 分 别 为 1 7 . 0 、 5 . 1 、 1 1 . 3 、 l 1 . 8 、 1 1 . 6 、 1 0 . 3 、 1 0 . 0和 1 O . 8℃ , 有效积 温分别 为 1 3 . 3 、 8 7 . 7 、 6 0 . 0 、 6 0 . 8 、 7 0 . 2 、 8 1 . 3 、 1 0 1 . 5和 4 6 6 . 3 日 ・度 。 关键词 茶刺蛾 ; 温度 ; 发 育 起 点 温度 ; 有 效 积 温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r u 0 5 2 9 —1 5 4 2 . 2 0 1 5 . 0 2 . 0 2 5
A b s t r a c t T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l d u r a t i o n o f t e a e u c l e i d[ I r a g o i d e s f a s c i a t a( Mo o r e ) ]l a r v a e w a s s u r v e y e d a t s i x c o n .
T a n g Me i j u n , Gu o Hu a we i , Yi n K u n s h a n
( T e a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C h i n e s e Ac a d e my fA o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Ha n g z h o u 3 1 0 0 0 8 ,C h i n a )
灰斑古毒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Thr s l tm pe a ur an e e tv ac um u a e t m p r t r o Or yi e i a Ge m a /XU e ho d e rt e d f cie c ltd e e a u e f g a rc e r r
1 . 0±0 2 ℃ , 0 3 40 .6 1 . 8±0 2 ℃ , 0 0 ±2 6 C, . 9±0 4 C ,0 6 .6 1 .9 .0 o 8 3 . 7 o 1 . 9±2 1 . 1℃ 和 l . 7± 02
08 . 6℃ , 效 积 温 分 别 为 1 6 9 有 6 . 5±1. 1 3 2 4 0 1 ,2 . 3±3 .0, 15 7 0 1 . 0±0 4 ,2 . 9±3 3 3 . 2± . 8 15 8 .7,6 5
1.4 100 3 .2734 3.5和 64 8 4 .8 日度 。温度 也 影 响 灰斑 古毒 蛾 幼 虫 的 虫 6 2 ,0 .8± 6 1 ,2.9± 42 7 .5± 44
龄, l 8℃时灰斑古毒蛾幼虫只有 5 , 龄 1 8℃以上幼虫的龄期有 6 龄。 关键 词 : 灰斑 古毒蛾 ; 有效 积温 ; 育起 点 温度 发
・
2 ・ 8
F r s s n s a e NO . 2 0 No 6 o e tPe ta d Die s V 0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灰斑 古 毒 蛾 发 育起 点 温 度 和有 效 积 温研 究
许胜利 , 刘朝 霞 闫锋 王立宇 , , , 郭志红
茶卷叶蛾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茶卷叶蛾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李慧玲;张辉;王定锋;李良德;王庆森;曾明森;吴光远【摘要】本文研究了茶卷叶蛾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茶卷叶蛾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蛹、幼虫、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茶卷叶蛾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8℃、6.13℃、7.95℃,有效积温分别为102.86日·度、492.32日·度、138.67日·度。
【期刊名称】《茶叶学报》【年(卷),期】2018(059)002【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茶卷叶蛾;有效积温;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作者】李慧玲;张辉;王定锋;李良德;王庆森;曾明森;吴光远【作者单位】[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711茶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 Nietner),隶属鳞翅目卷蛾科,又名茶褐带长卷叶蛾、后黄卷叶蛾等,在茶树嫩梢上卷苞危害,影响茶叶产量、品质[1],国内主要分布于福建、安徽、江西等长江流域以南产茶省区,国外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印度和日本等产茶叶的国家。
除茶树外,还为害苹果Malus pumila、柑橘Citrus reticulata、油茶Camellia oleifera等其他经济作物[2-3]。
该虫在闽东年发生6代,世代重叠发生,严重影响到茶叶的产量和品质[4]。
茶刺蛾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茶刺蛾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作者:唐美君郭华伟殷坤山来源:《植物保护》2015年第02期摘要:为了解温度对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幼虫发育的影响,在20、24、26、28、30和32 ℃ 6种恒温条件下,测定了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结果表明, 20~30 ℃时幼虫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7 龄幼虫和整个幼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7.0、5.1、11.3、11.8、11.6、10.3、10.0和10.8 ℃,有效积温分别为13.3、87.7、60.0、60.8、70.2、81.3、101.5和466.3 日·度。
关键词:茶刺蛾;温度;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中图分类号: S 435.711文献标识码: A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又称茶奕刺蛾、茶角刺蛾,是我国茶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近十年来,常在有机茶园暴发为害。
发生严重时,每米茶行虫量常达数百头,可将茶树叶片食光,严重影响茶叶产量与茶树生长[12]。
此外,茶刺蛾幼虫体上有毒刺毛,触及人体皮肤后会引起红肿、疼痛,妨碍采茶及田间管理工作。
目前,对该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天敌病原微生物[34]和化学生态学[5]两方面,前人虽对其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有过观察记载[68],但对其生态学特性没有详细研究,有关茶刺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为进一步探讨茶刺蛾的生态学特性,了解温度对茶刺蛾幼虫发育的影响,笔者测定了该虫各龄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茶刺蛾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条件用恒温光照培养箱(SPX250IG型,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生产),设置6个温度(20、24、26、28、30、32 ℃),误差±0.5 ℃,光周期L∥D=12 h∥12 h,RH75%±5%。
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爆发原因及绿色防控措施——以安徽六安为例
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爆发原因及绿色防控措施——以安徽六安为例作者:陈慧来源:《茶业通报》 2020年第4期〔收稿日期〕2020-11-18〔作者简介〕陈慧(1984-),女,农艺师,从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茶叶种植与加工等方面工作,Email:308339462@。
陈慧(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农业农村局,安徽省六安市 237000)摘要:灰茶尺蠖和茶尺蠖是本地茶园重要的食叶性害虫,六安市部分茶区发生严重时将茶树吃成光杆,给农户造成较大损失,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害虫爆发原因,提出适合本地的绿色防控措施,为本地茶农科学防治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提供参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茶叶质量安全。
关键词:茶尺蠖;灰茶尺蠖;绿色防控;天敌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68(2020)04-155-003灰茶尺蠖和茶尺蠖是六安市茶园重要的食叶性害虫,六安市部分茶区爆发严重时将茶树吃成光杆,给农户造成较大损失,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爆发原因,提出适合本地的绿色防控措施,为茶农科学防治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提供参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茶叶质量安全。
1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区别的发生规律灰茶尺蠖和茶尺蠖作为茶园中的重要害虫,由于形态相似,难以区分,一直被统称为茶尺蠖,灰茶尺蠖是茶尺蠖的近缘种,研究表明,两近缘种在虫体发育的各个阶段存在明显差异,灰茶尺蠖从高龄幼虫、蛹到成虫阶段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高于茶尺蠖[1]。
可以通过幼虫第2腹节背面八字形黑色斑纹的形态及该节上2对小黑点的位置进行灰茶尺蠖幼虫鉴别,或者通过灰茶尺蠖成虫前后翅上外横线的形态进行成虫鉴别[2]。
我国大部分茶区为灰茶尺蠖发生区,灰茶尺蠖一般年发生6~7代,以蛹在茶树根际土壤表面越冬,次年3月中旬陆续羽化产卵,卵成堆产在茶树枝干裂缝、枝叶或土缝之间,一般4月上中旬第1代幼虫开始发生,为害春茶,大致每月发生一代,10月中下旬陆续化蛹越冬。
初孵幼虫分布在茶树表层叶缘与叶面,1~2龄时常集中为害,取食嫩叶;3龄幼虫分散为害,开始取食全叶,并常躲于茶丛隐蔽处;4龄后开始暴食,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嫩叶、老叶甚至嫩茎全部食尽。
有效积温法则
(2)有效积温法则及应用温度对昆虫的发育速度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在有效温度范围内,发育速度与温度成正比关系,即温度愈高发育速度愈快,发育所需的天数就愈少.实验测得的结果表明,昆虫的发育期与同期的有效温度的变化具有规律性,即昆虫完成一定发育阶段(虫态或世代)所需天数与同期内的有效温度(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的乘积是一常数.在昆虫研究中,这一常数称为有效积温,其单位常以日度表示,而这一规律则称为有效积温法则,用公式表示为: K=N(T-C) 或N=K/(T-C)式中:K 为积温常数;N 为发育日数;T 为实际温度;C 为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法则在昆虫的研究和害虫的防治中经常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估测某昆虫在某一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通过实验可以测得一种昆虫完成1个世代的有效积温K,以及发育起点温度C,某一地区的实际温度T(日平均温度或候平均温度或旬平均温度)可以从该地区历年的气象资料中查出.因此,某种害虫在该地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推算出来:世代数=某地一年的有效积温(日度)/该地区该虫完成1代所需的有效积温(日度)例如:实验测得槐尺蠖完成1个世代的有效积温为458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9.5℃(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的平均值),某年在北京4~8月(槐尺蠖活动期)的有效积温为1873日度,即可推算出该虫在北京每年能发生的世代数:发生世代数=1873/458=4(代)即槐尺蠖一般在北京每年可发生4代.②推算昆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数值发育起点C可以由实验求得:将一种昆虫或某一虫期置于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观察其发育所需时间,设2个温度分别为T1和T2,完成发育所需时间为N1和N2,根据K=N(T-C),产生联立式:第1种温度条件下: K=N1(T1-C) (1)第2种温度条件下: K=N 2(T2-C) (2)因为(1)=(2)=K 得N 1(T1-C)=N2(T2-C)C=(N2 T2-N 1 T1)/(N 2-N 1)将所得C值公式即可求得K.例如:槐尺蠖的卵在27.2℃条件下,经4.5天,19℃条件下,经8天.代入上面的积温公式中,则得槐尺蠖卵期有效积温:C=(8×19-4.5×27.2)/(8-4.5)=29.6/3.5=8.5℃将出的发育起点温度代入19℃条件下积温公式中,则得槐尺蠖卵期有效积温:K=8×(19-8.5)=84(日度)③预测害虫发生期知道了1种害虫或1个虫期的有效积温与发育起点温度后,便可根据公式进行发生期预测.例如:已知槐尺蠖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卵期有效积温为84日度,卵产下当时的日平均温度为20℃,若天气情况无异常变化,预测7天后槐尺蠖的卵就会孵出幼虫.N=84/(20-8.5)=7.3(天)④控制昆虫发育进度人工繁殖利用寄生蜂防治害虫,按释放日期的需要,可根据公式出室内饲养寄生蜂所需要的温度.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寄生蜂的发育速度,在合适的日期释放出去.例如: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落叶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4℃,有效积温为161.36日度,根据放蜂时间,要求12天内释放,应在何种温度才能按时出蜂.代入公式,即:T=161.36/12+10.34=23.8℃即在23.8℃的温度条件下经过12天即可出蜂释放.⑤预测害虫在地理上的分布如果当地全年有效总积温不能满足某种昆虫完成1个世代所需总积温,此地一般就不能发生这种昆虫.一般全年有效积温之和大于昆虫完成1个世代所需总积温的地区,昆虫才能发生.有效积温对于了解昆虫的发育规律,害虫的预测,预报和利用天敌开展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应当指出,有效积温法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为:①有效积温法则只考虑温度条件,其它因素如湿度,食料等也有很大影响,但没考虑进去;②该法则是以温度与发育速率呈现直线关系作为前提的,而事实上,在整个适温区内,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呈"S"形的曲线关系,无法显示高温延缓发育的影响;③该法则的各项数据一般是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测定的,与外界变温条件下生活的昆虫发育情况也有一定的差距;④有些昆虫有滞育现象,所以对某些有滞育现象的昆虫,利用该法则其发生代数或发生期就难免有误差.2)湿度对昆虫的影响水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代谢作用不可缺少的介质.一般昆虫体内水份的含量占体重的46%~92%.不同种类的昆虫,同种昆虫的不同虫态及不同的生理状态,虫体的含水量都不相同.通常幼虫体内的含水量最高,越冬期含水量较低.昆虫体内的水分主要来源于食物,其次为直接饮水,体壁吸水和体内代谢水.体内的水分又通过排泄,呼吸,体壁蒸发而散失.如果昆虫体内水分代谢失去平衡,就会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严重时会导致死亡.昆虫对湿度的要求依种类,发育阶段和生活方式不同而有差异.最适范围,一般在相对湿度70%~90%左右,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昆虫的发育,甚至造成死亡.如松干蚧的卵,在相对湿度89%时孵化率为99.3%;相对湿度36%以下,绝大多数卵不能孵化;而相对湿度100%时卵虽然孵化,但若虫不能钻出卵囊而死亡.昆虫卵的孵化,幼虫脱皮,化蛹,成虫羽化,一般都要求较高的湿度,但一些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蚧虫,蚜虫,叶蝉及叶螨等对大气湿度变化并不敏感,即使大气非常干燥,也不会影响它们对水分的要求,如天气干旱时寄主汁液浓度增大,提高了营养成分,有利害虫繁殖,所以这类害虫往往在干旱时危害严重.一些食叶害虫,为了得到足够的水分,常于干旱季节猖獗危害.降雨不仅影响环境湿度,也直接影响害虫发生的数量,其作用大小常因降雨时间,次数和强度而定.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雨量的变化比温度变化大的多,所以降雨和湿度常常成为影响许多农业害虫当年发生量和危害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春季雨后有助于一些在土壤中以幼虫或蛹越冬的昆虫顺利出土;而暴雨则对一些害虫如蚜虫,初孵蚧虫以及叶螨等有很大的冲杀作用,从而大大降低虫口密度;阴雨连绵不断影响一些食叶害虫的取食活动,而且易造成致病微生物的流行.3)温湿度对昆虫的综合作用在自然界中温度和湿度总是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而昆虫对温度,湿度的要求也是综合的,不同温湿度组合,对昆虫的孵化,幼虫的存活,成虫羽化,产卵及发育历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昆虫对不适宜的湿度的适应力常较大.同样,在适宜的湿度范围内,昆虫对不同温度的适应力也会增加.例如大地老虎卵在不同温湿度下的生存情况如表1-4. 表1-4 大地老虎卵在不同温湿度组合下的死亡率(%)温度(℃)相对湿度(%)50 70 9020 36.67 0 13.525 43.36 0 2.530 80.00 7.5 97.5从表1-4中可以看出大地虎卵在高温高湿和高温低湿下死亡率均大;温度20~30℃,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对其生存不利,而其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为温度25℃,相对湿度70%左右.所以,我们在分析害虫消长规律时,不能单根据温度或相对湿度某一项指标,而要注意温湿度的综合影响作用.为了说明温度和湿度的综合作用与昆虫的关系,常常采用温湿系数这一概念.温湿系数是相对湿度(或降雨量)与温度的比值.用公式:P RHQ =—————或Q =—————∑(T-C) ∑(T-C)来温湿系数.式中Q为温湿系数;P为降水量;RH为相对湿度;∑(T-C)为有效积温.如60%的相对湿度,温度为25℃,则温湿系数为:60/25=2.4.温湿系数公式可应用于各日,旬,月,年不同的时间范围.但温湿系数的应用必须限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范围内,因为不同温湿度的组合,可以得出相同的系数,而它们对昆虫的作用可能很不相同.4)光对昆虫的影响昆虫的生命活动和行为与光的性质,光强度和光周期有密切的关系.(1)昆虫对光的性质和光强度的反应光是一种电磁波,因波长不同,显示各种不同的颜色.昆虫辨别不同波长光的能力和人的视觉不同.人眼可见的波长范围为800~400 nm,依不同波长而分出不同颜色:红(800~700 nm),橙(700~600 nm),黄(600~500 nm),绿(550~500 nm),蓝(500~460 nm),紫(460~400 nm).大于800 nm的红外光和小于400 nm的紫外光,人眼均不可见.昆虫的视觉能感受700~250nm的光.但多偏于短波光,许多昆虫对400~330 nm的紫外光有强趋性,因此,在测报和灯光诱杀方面常用黑光灯(波长365 nm).还有一种蚜虫对600~550 nm黄色光有反应,所以白天蚜虫活动飞翔时利用"黄色诱盘"可以诱其降落.光强度对昆虫活动和行为的影响,表现于昆虫的日出性,夜出性,趋光性和背光性等昼夜活动节律的不同.例如蝶类,蝇类,蚜类喜欢白昼活动;夜蛾,蚊子,金龟甲等喜欢夜间活动;蛾类喜欢傍晚活动;有些昆虫则昼夜均活动,如天蛾,大蚕蛾,蚂蚁等.(2)昆虫对光周期的反应光周期是指昼夜交替时间在1年中的周期性变化,对昆虫的生活起着一种信息作用.许多昆虫对光周期的年变化反应非常明显,表现于昆虫的季节生活史,滞育特性,世代交替以及蚜虫的季节性多型现象等.光照时间及其周期性变化是引起昆虫滞育的重要因素,季节周期性影响着昆虫的年生活史的循环.昆虫滞育,受到温度和食料条件的影响,主要是光照时间起信息的作用.已证明近百种昆虫的滞育与光周期变化有关.试验证明,许多昆虫的孵化,化蛹,羽化都有一定的昼夜节奏特性,这些特性与光周期变化有密切相关.5)气流对昆虫的影响气流主要影响昆虫的飞行活动,特别是昆虫的扩散和迁移受气流的影响最大.气流的强度,速度和方向,直接影响昆虫扩散,迁移的频度,方向和范围.一些远距离迁飞的昆虫除自主迁飞的习性外,气流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些体小的昆虫,如蚜虫能借助气流传播到1 200~1 440 km远的距离;松干蚧卵囊可被气流带到高空远距离传播;在广东危害严重的松突圆蚧,在自然界主要是靠气流传播的.此外,气流还可以通过影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从而影响昆虫的生命活动.1.6.2 土壤因子对昆虫的影响土壤是昆虫的一个特殊生态环境,一些昆虫一生中有某个虫态在土壤中生活,一些昆虫则是终生在土壤中生活,如蝼蛄,蟋蟀,金龟甲,地老虎,叩头甲等都是重要的地下害虫.这有许多昆虫一年中的温暖季节在土壤外面活动,而到冬季即以土壤为越冬场所.因此,土壤温湿度,土壤结构,土壤酸碱度与昆虫的生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土壤温度,湿度对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与气温,湿度的作用基本相同.由于太阳辐射,降水和灌溉,耕作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土壤表层温,湿度的变化很大,越向深层变化越小.随土壤日夜温差和一年内温度变化的规律,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常因追求适宜的温度条件而作规律性的垂直迁移.一般秋天土温下降时,土内昆虫向下移动;春天土温上升时,则向上移动到适温的表土层;夏季土温较高时,又潜入较深的土层中.在1昼夜之间也有其一定的活动规律,如蛴螬,小地老虎夏季多于夜间或清晨上升到土表危害,中午则下降到土壤下层.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大多对湿度要求较高,当湿度低时会因失水而影响其生命活动.雨水,灌水造成土壤耕层水分暂时过多的状态,也可迫使昆虫向下迁移或大量出土.土壤结构及土壤酸碱度也影响昆虫的活动.如蝼蛄喜欢生活在含沙质较多而湿润的土壤中;在粘性板结的土壤中很少发生.金针虫喜欢在酸性(pH5-6)土壤中活动.了解这些特点,不仅有利于对害虫进行调查研究,同时还可以通过土壤垦复,施肥,灌溉等各种措施,改变土壤条件,达到减轻植物受害和控制害虫的目的.1.6.3 生物因子对昆虫的影响生物因子包括食物,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各种病原微生物等.1)食物因子昆虫和其它动物一样,必须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得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源.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食性,按取食的对象有植食性,肉食性和腐食性,按取食的范围有单食性,寡食性和多食性等.(1)食物对昆虫的影响食物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等.食物如果数量足,质量高,那么昆虫生长发育快,自然死亡率低,生殖力高;相反则生长慢,发育和生殖均受到抑制,甚至因饥饿引起昆虫个体大量死亡.昆虫发育阶段不同,对食物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食叶性害虫的幼虫在其发育前期需较幼嫩的,水分多的,含碳水化合物少的食物,但到发育后期,则需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因此,在幼虫发育后期,如遇多雨凉爽天气,由于树叶中水分及酸的含量较高,对幼虫发育不利,会引起幼虫消化不良,甚至死亡.相反,在幼虫发育后期如遇干旱温暖天气,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能促进昆虫生长发育,生殖力也提高.一些昆虫成虫期有取食补充营养的特点,如果得不到营养补充,则产卵甚少或不产卵,寿命亦缩短.了解昆虫对于寄主植物和对寄主在不同生育期的特殊要求,在生产实践中即可采取合理调节播期,利用抗虫品种等来恶化害虫的食物条件;或利用害虫食物来诱集害虫,创造益虫繁殖的有利条件等,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2)植物的抗虫性抗虫性是指植物的抗虫特性.一般植物的抗虫性可表现为抗选择性,抗生性和耐害性3个方面,这3个方面也称"抗虫三机制".①抗选择性植物不具备引诱产卵或刺激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或者植物具有拒避产卵或抗拒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因而昆虫不产卵,少取食或不取食;或者昆虫的发育期不适应(物候期上不相配合)而不被危害.②抗生性植物不能全面地满足昆虫营养上的需要;或含有对昆虫有毒的物质;或缺少一些对昆虫特殊需要的物质,因而昆虫取食后发育不良,寿命缩短,生殖力减弱,甚至死亡;或者由于昆虫的取食刺激而在伤害部位产生化学或组织上的变化而抗拒昆虫继续取食.③耐害性植物被昆虫危害后,具有很强的增长能力以补偿由于危害带来的损失.各种植物间的抗虫性的差别是普遍存在的,目前对抗虫性机制的了解还不深刻.应加强试验研究,为抗虫育种提供科学依据.2)昆虫的天敌每一种昆虫在自然界中都会遭到其它动物取食或微生物寄生,这些动物或微生物被称为天敌.而利用天敌进行害虫控制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天敌是影响害虫种群数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天敌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下列各类.(1)病原生物病原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线虫等.这些病原生物常会引起昆虫感病而大量死亡.如细菌中的苏云金杆菌和日本金龟芽孢杆菌随食物被蛴螬取食,进入消化及循环系统,迅速繁殖,破坏组织,引起蛴螬感染败血症而死;真菌中的白僵菌,绿僵菌可以防治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鳞翅目幼虫如马尾松毛虫防效较好等.(2)捕食性天敌昆虫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螳螂,猎蝽,草蛉,瓢虫,食虫虻,食蚜蝇等.在应用上利用捕食性天敌昆虫取得成功的例子是不少的,例如,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七星瓢虫防治桃蚜等.(3)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膜翅目的寄生蜂和双翅目的寄生蝇,例如,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等.(4)捕食性鸟兽及其它有益动物主要包括蜘蛛,捕食螨,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鸟类的应用早为人们所见,蜘蛛的作用在生物防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通过取食和被取食,形成一条链状的食物关系,环环相连,扣合紧密,这种现象称为食物链.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并非单一的直链,如取食者,它可能取食多种对象;如被取食者,它可能被多种取食者取食.这种通过取食和被取食使多条食物链交织成网,形成一个网状的食物关系,我们称之为食物网.在食物网中,各种生物都按一定的作用和比重,占据一定的位置,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达到动态平衡.食物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造成整个食物链的连锁反应.如果人工制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的环境或引进新的天敌种类,增加某种天敌的数量,就可有效地控制害虫这一环节,并会改变整个食物链的组成.这就是我们进行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1.6.4 人类活动对昆虫的影响人类生产活动是一种强大的改造自然的因素.但是由于人类本身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局限性,生产活动不可避免的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导致了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的变化,使某些以野生植物为食的昆虫转变为农业害虫.但当人类一旦掌握了害虫的发生规律,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人类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害虫的发生.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人类活动对昆虫的影响.(1)改变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人类从事农业绿化活动中的植树,栽植草坪,兴建公园,引进推广新品种等,可引起当地生态系统的改变,同时也改变了昆虫的生态条件,引起昆虫种群的兴衰.(2)改变一个地区昆虫种类的组成人类频繁地调引种苗,扩大了害虫的地理分布范围,如湿地松粉蚧由美国随优良无性系穗条传入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并迅速蔓延;相反,有目的的引进和利用益虫,又可抑制某种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并改变了一个地区昆虫的组成和数量.如引进澳洲瓢虫,成功地控制了吹绵蚧的危害.(3)改变害虫和天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环境条件人类通过中耕除草,灌溉施肥,整枝,修剪等农业措施,可增强植物生长势,使之不利于害虫而有利于天敌的发生.(4)直接杀灭害虫采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及物理的等综合防治措施,可直接消灭大量害虫,以保障农业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及观赏价值.。
2016年秋季茶尺蠖暴发成因分析及防治启示
。
对茶尺蠖 而言 , 虽 然高温对成虫交尾 、 产 卵及卵的孵化
有 明显影响 , 但对茶尺蠖 幼虫和蛹生存 的影响较小 , 且茶尺 蠖在 高温期 间完成一个世代 的时 间较长 , 一般需 3 0 天左 右 ;
另外 , 茶尺蠖一般 在黄 昏至 2 1 : O 0 前羽化 , 夜 晚的温度是 一
寄生在 1  ̄ 3 龄的低龄 茶尺蠖上 , 当茶 尺蠖被寄生 后 , 食量减
致茶 树养分 积 累减 少 , 不仅 耐寒 能力 降低 , 容 易受冻 害 , 而 且影 响 明年春茶 叶产量 和品质 。笔者根 据多年 的经 验 , 对
今年 茶尺蠖暴 发成 因进行 了分析 , 为今后 采取有 针对性 的 技术措施提供参考 。
2 0 1 6  ̄ 秋季茶尺蠖 暴发成因 分析及防 治 启示
姚 惠明 周孝贵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 究所 , 3 1 0 0 0 8 ) 2 0 1 6 年8 月份 以来 , 长江中下游茶区包括浙江 、 安徽 、 江 制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 。
苏 和江 西等 地茶 尺蠖 大 面积暴 发 , 据 笔 者对浙 江杭 州 、 浦 江、 武义 、 宁海 、 诸暨 、 临安 , 以及 江苏无锡 和江西 九江等地 了解 , 今年 的茶 尺蠖危 害程度普 遍较严 重 , 危害 面积较 大 , 防治不及时 的部分 茶园叶片被食 光 , 茶树 只 留下 叶片 主脉 , 形如 火烧 。由于被 害后茶树 叶片 减少 , 影 响光合作用 ; 且第三代 茶尺蠖 已有世代重 叠现 象, 部分茶尺蠖 成虫能成功避开 高温期 。可见 , 高温 干旱 对 绒茧蜂 的影 响明显 大于茶 尺蠖 , 导 致茶尺蠖 由于 失去 了 自 然天敌的控制作用而大面积暴发成灾 。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大家好,我是一名茶叶行业的专家,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
这可是我们茶叶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关系到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好了,不多说了,让我们开始吧!我们来了解一下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基本情况。
茶尺蠖是一种害虫,主要危害茶树,导致茶叶减产甚至死亡。
而灰茶尺蠖则是茶尺蠖的一个亚种,同样对茶树造成严重损害。
这两种害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外形上非常相似,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来进行鉴别。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鉴别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一、形态特征1.1 茶尺蠖幼虫茶尺蠖幼虫的体型较小,呈长椭圆形,背部稍凸,两侧稍平。
身体颜色为深绿色,头部较小,触角细长。
腹部较宽,颜色较浅。
茶尺蠖幼虫的足部有吸盘,可以吸附在茶树叶片上。
1.2 灰茶尺蠖幼虫灰茶尺蠖幼虫与茶尺蠖幼虫相似,但体型略大一些。
颜色也略有不同,灰茶尺蠖幼虫的身体颜色为深灰色,头部较大,触角较粗。
腹部较窄,颜色较深。
足部吸盘的形状和大小也略有差异。
二、生活习性2.1 茶尺蠖幼虫茶尺蠖幼虫喜欢在茶树叶片上活动,白天潜伏在叶背,夜晚出来取食。
它们主要以嫩叶为食,对老叶不太感兴趣。
茶尺蠖幼虫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在20°C-30°C的环境中繁殖较快。
2.2 灰茶尺蠖幼虫灰茶尺蠖幼虫的生活习性与茶尺蠖相似,但它们更喜欢在阴凉潮湿的地方活动。
灰茶尺蠖幼虫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繁殖。
三、防治方法3.1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防治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一种有效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捕捉、设置粘虫板等方式来减少害虫的数量。
还可以通过修剪茶树树枝、保持田间清洁等方式来降低害虫的繁殖速度。
3.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引入捕食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天敌,如瓢虫、蜘蛛等,来减少害虫的数量。
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制剂来抑制害虫的繁殖。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茶尺蠖和灰茶尺蠖这两位“昆虫大咖”。
虽然它们都是尺蠖的一员,但说起来可各有千秋哦。
要是你在茶园里看到这俩家伙,绝对得小心谨慎,不然可是要被它们“吃了”不少亏呢。
现在就让咱们一起“剖析”一下,如何把这俩弄得清清楚楚。
2. 茶尺蠖的特点2.1 幼虫茶尺蠖的幼虫,哇,简直像小精灵一样,颜色多变,常常是黄绿色,身上还有一些小斑点,乍一看就像茶树上的小嫩叶,真是“伪装大师”呀!它们的身体细长,常常在树叶上悠然自得地爬来爬去,时不时就来个“侧身”,完全就像个小演员在演戏。
要是你想认出它们来,不妨看看它们的习性,吃东西的时候可是特别“专心”,动作慢得就像在品茶,根本停不下来。
2.2 成虫等到茶尺蠖变成成虫,那可是另一番景象。
成虫的体型比较小,翅膀呈灰褐色,展翅时就像一张小纸片,轻轻一扇,仿佛要飞去喝茶呢。
它们的特点在于翅膀上有一些特征性的斑点,像是茶叶上的小水珠,挺有趣的。
大家要注意,它们的飞行可不是特别灵活,常常像个“醉汉”,摇摇晃晃。
3. 灰茶尺蠖的特点3.1 幼虫再说说灰茶尺蠖,哎呀,这可是一位“色彩大师”。
灰茶尺蠖的幼虫往往呈现出灰色和棕色,隐蔽性可强得多,简直就像“隐形人”。
它们在叶子上停留时,总是选择那些阴影处,让人一不小心就错过了它们。
吃起东西来,灰茶尺蠖也是一派优雅,根本不着急,简直就像在慢慢享受美食。
3.2 成虫灰茶尺蠖的成虫则是个“沉稳大叔”,外形上比茶尺蠖更显老练。
它们的翅膀颜色稍显黯淡,但上面有一些细致的纹路,仿佛是一幅古老的画卷。
成虫的飞行相对稳重,飞行高度和方向总是控制得当,就像老练的飞行员,绝不随便。
听说,它们在夜间活动更加频繁,真是个“夜行侠”呢。
4. 鉴别小技巧好的,知道了这俩的特点,接下来咱们来聊聊怎么鉴别。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生活习性。
茶尺蠖更偏向于绿色,喜欢在茶叶上“肆无忌惮”地吃,而灰茶尺蠖则是藏在阴影里,颜色灰暗,特别难找。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茶尺蠖和灰茶尺蠖,这两个小家伙可真是让人头疼。
它们长得差不多,但是成年后却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区分这两个小家伙。
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幼虫阶段。
幼虫阶段的茶尺蠖和灰茶尺蠖长得都差不多,都是一条条细细长长的虫子,看起来有点像毛毛虫。
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比如,茶尺蠖的幼虫身上会有一些黄色的斑点,而灰茶尺蠖的幼虫身上则没有。
这个小小的区别虽然不太明显,但是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一定能发现。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成虫阶段。
成虫阶段的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更是截然不同。
茶尺蠖的成虫身体呈现出深棕色或者黑色,上面还有一些白色的斑点。
而灰茶尺蠖的成虫身体则是灰色或者棕色,上面没有任何斑点。
这个区别可是相当明显的哦!
除了以上这些区别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就是它们的生活习性不同。
茶尺蠖喜欢在树上活动,而灰茶尺蠖则喜欢在地面上活动。
这一点对于我们的防治工作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哦!
区分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
只要你留心观察它们的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再结合它们的生活习性进行判断,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区分出它们来。
当然啦,如果你还是不确定的话,也可以请专业人士来进行鉴定。
不过呢,相信只要你认真观察、认真学习,一定也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昆虫达人”!。
温度对灰茶尺蛾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显著的影响,5 种温度处理下,灰茶尺蛾成活率在 22 ℃ 处理下最高(64.0%)。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与其他 4 种
温度处理相比,25 ℃ 处理下灰茶尺蛾的种群净增殖率(R0)最高,达到 90.88 后代/个体,且内禀增长率(r)和周 限增长率(λ)在 25 ℃ 处理下也最高,分别为 0.126 d−1 和 1.134 d−1。【结论】 25 ℃ 是灰茶尺蛾个体生长和种群增长
收稿日期:2021−01−05 初稿;2021−03−24 修改稿 作者简介:耿书宝(1989−),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昆虫种群生态学与模型(E-mail:shubaogeng@)
* 通信作者:乔利(1980−),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E-mail:qiaoli@)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016YFD0200900);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1B210008);信阳农林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
温度对灰茶尺蛾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耿书宝1,2,侯贺丽1,何帅洁1,3,刘甲浩1,王国君1,2,尹 健1,2,乔 利1,2 *
(1.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 河南省豫南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院士工作站, 河南 信阳 464000;3.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福建农业学报 2021,36(5):572−577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21.05.011
耿书宝,侯贺丽,何帅洁,等. 温度对灰茶尺蛾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J]. 福建农业学报,2021,36(5):572−577. GENG S B, HOU H L, HE S J, et al.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Life Table Parameters of Ectropis grisescens Experimental Populations [J].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1,36(5):572−577.
茶尺蠖的饲养温度和发育历期
茶尺蠖的饲养温度和发育历期唐美君;殷坤山;洪志华;姚惠明;肖强【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2页(P16-17)【作者】唐美君;殷坤山;洪志华;姚惠明;肖强【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茶尺蠖是我国茶区发生最严重的一种食叶性害虫,分布范围广,为害程度严重。
为了防治该虫,植保工作者对其进行了生活习性观察、农药药效鉴定、病毒大量繁殖等各方面的研究,在研究工作中需要饲养该害虫,而在饲养过程中掌握好饲养温度和饲养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昆虫的发育速度(发育历期)与温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即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速度越快(发育历期越短),根据这种关系,就可以根据试验工作的需要人为地控制饲养温度或饲养历期。
这种温度和历期可以根据昆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计算获得。
茶尺蠖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早有研究报道,根据茶尺蠖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可以算出在某一温度下完成某一虫态所需要的时间(历期),或者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一虫态发育所需要的温度。
但是,这种计算需要查阅资料,比较麻烦,不便于基层工作者掌握。
因此,笔者根据茶尺蠖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计算出茶尺蠖在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和各阶段的发育历期及有关方程式,以供大家参考、查询。
一、不同温度下茶尺蠖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表1是不同温度下茶尺蠖各虫态和各虫龄的发育历期,通过该表,可以查询某一温度下各虫态或虫龄所需要的发育时间。
如查得:在24℃下饲养,1龄幼虫需4.2d,整个幼虫期14.8 d,蛹期8.5 d。
如果温度在相邻的两个温度之间,则可将两个温度下的历期相加除以2,如在20.5℃下,4龄幼虫的历期为(7.2+6.5)÷2=6.9 d。
反之,也可查询某一虫态(龄)某一历期下相应的饲养温度。
灰茶尺蠖的生物学特性
灰茶尺蠖的生物学特性葛超美;殷坤山;唐美君;肖强【摘要】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在中国广泛分布,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观测,研究了灰茶尺蠖的形态特征、年生活史、生活习性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在浙江新昌地区年发生6~7代,第1代幼虫出现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以后约每月发生一代,10月中下旬陆续开始以蛹在茶树根际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羽化.灰茶尺蠖幼虫4~5龄,总食叶量平均736.2 ag·头-1,3龄后食叶量总计占96.01%,各龄食叶量呈指数增长,食叶量(y)与虫龄(x)的指数曲线为y=1.012e1.5857x.在室内饲养条件下,灰茶尺蠖每雌平均产卵291.0粒,卵、1~3龄幼虫、4~5龄幼虫、预蛹、蛹和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为93.8%,98.6%,98.6%,98.6%,82.2%和92.0%,雌雄性比为1∶0.85,种群增长指数为98.9.【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28)003【总页数】5页(P464-468)【关键词】灰茶尺蠖;形态特征;年生活史;生活习性;种群生命表【作者】葛超美;殷坤山;唐美君;肖强【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属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由于其与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形态特征极其相似,在生产上难以区分,常将两者统称为茶尺蠖。
近年来,在田间使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防治时,不同地区“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
席羽[1]通过研究“茶尺蠖”11个地理种群对EoNPV的敏感性发现,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对EoNPV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8个地理种群(浙江衢州、安徽潜山、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和江苏扬州等地)为低敏感性,3个地理种群(浙江杭州、安徽十字铺和江苏宜兴)为高敏感性。
信阳地区灰茶尺蠖生物学特性研究
信阳地区灰茶尺蠖生物学特性研究
陈俊华; 尹健; 尹新明; 史洪中; 郭世保
【期刊名称】《《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8(008)008
【摘要】本文研究了信阳地区灰茶尺蠖(EctropisgrisescensWarren)的生物学习性和成幼虫生长发育习性,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在信阳以蛹态在茶树根部附近越冬,一年发生5~6代。
信阳地区灰茶尺蠖幼虫期一般有5龄,实验室饲养条件下4龄和3龄的个体均普通发生。
幼虫相邻龄期间隔3~7d,体形圆筒状。
一般每头雌成虫产卵量一般为三百到七百粒左右不等,产卵后成虫2~3d死亡。
【总页数】5页(P995-999)
【作者】陈俊华; 尹健; 尹新明; 史洪中; 郭世保
【作者单位】[1]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 [2]豫南植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院士工作站河南信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灰茶尺蠖的生物学特性 [J], 葛超美;殷坤山;唐美君;肖强
2.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灰茶尺蠖的致病性研究 [J], 毛迎新;刘明炎;王友平;龚自明
3.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 [J], 唐美君;王志博;郭华伟;殷坤山;肖强
4.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J], 张帅琪;冯博文;张婧;IMBOMA Titus;陈李林
5.两个EoNPV毒株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异 [J], 徐彬;韩光杰;祁建杭;李传明;徐健;陆玉荣;刘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灰茶尺蠖防止措施
灰茶尺蠖防止措施简介灰茶尺蠖(scientific name:Ectropis grisescens)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在茶园中会给茶叶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保护茶园中的茶叶,采取一系列的防止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灰茶尺蠖防止措施,以帮助茶农有效应对这一害虫。
灰茶尺蠖的生命周期和特征灰茶尺蠖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等地区,其幼虫主要以茶叶为食,造成茶叶部分脱叶。
其生命周期大致分为虫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幼虫一般为黄棕色或灰色,在外观上有明显的斑纹和茸毛。
成虫有灰褐色的前翅和黄褐色的后翅。
防止措施1. 农艺措施•优质品种选择: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质茶品种,如柴胡茶、龙井茶等。
这些品种具有一定的抗虫能力,能有效减少灰茶尺蠖的危害。
•种植适宜地点:选择有充足阳光和通风条件的种植地点,避免茶树生长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因为这些环境更容易滋生灰茶尺蠖。
•病虫害预防管理:茶园进行定期的巡视,及时发现灰茶尺蠖的踪迹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注意茶园的病虫害防治管理,增强整体的防病虫能力。
2. 生物防治•天敌引入:引入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灰茶尺蠖的数量。
这些天敌能有效地捕食能够控制灰茶尺蠖数量的幼虫和成虫,减少其危害茶叶的程度。
•引入天敌的注意事项:在引入天敌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调查和研究。
确认天敌对灰茶尺蠖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同时要考虑天敌的生态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以避免引入天敌后产生新的生态问题。
3. 化学防治•农药防控: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如菊酯类、杀虫脒类、苯醚类等。
在使用农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施药时间和剂量的控制,避免对茶树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注意事项: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指导意见,保证农药的合理使用和安全使用。
注意农药的残留期,避免超标使用和超标残留。
结论灰茶尺蠖是茶园中常见的害虫,给茶叶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防止灰茶尺蠖的危害,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是必要的。
尺蛾幼虫的体型特点是怎样的
尺蛾幼虫的体型特点是怎样的尺蛾幼虫的体型特点是怎样的尺蛾的幼虫有一个恐怖的外号,就是“吊死鬼”,它的学名叫尺蠖。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尺蛾幼虫的体型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尺蛾幼虫的体型特点幼虫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
完全变态。
成虫翅大,体细长有短毛,触角丝状或羽状,称为“尺蛾”。
全世界约有12000种,我国约有43种。
其天敌: 有枣尺蠖肿跗姬蜂和寄生蝇等。
卵历期在浙江杭州第一代13.5天、第二代7.7天、第三代11.9天。
温度是影响卵期长短的主要因子,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10.1±0.2℃,有效积温(K)=139.8±8.0℃。
初孵幼虫十分活泼,爬行敏捷,叶丝习性强,可随风飘荡,靠风力将初孵幼虫从茶园附近林木上吹送到茶园中。
尺蠖幼虫在茶园中的分布,以靠近林木的茶园受害较重,且没有明显的发虫中心,而卵产在茶树上的,则有明显的发虫中心。
卵椭圆形,长约 0.8~1.0 mm。
宽约 0.6mm,卵壳色泽变化与胚胎发育进程分四个阶段:产卵 11~15 d 时,卵呈现浅灰或灰白色,有珍珠光泽,卵上中部有一较明显深色斑。
13~18 d 后,卵呈现桔黄色,有珍珠光泽,中部或基部颜色加深,尖端透明。
再过 14~20 d 后,卵呈现灰紫。
幼虫期分为 5 个龄期。
腹部第 2 节两侧各有一瘤状突起,腹线白色,气门线浅黄色[3] 。
幼虫老熟后,延茶树枝干爬至地面,入土化蛹。
化蛹前先在土中作一土室,然后化蛹其中。
入土深度以土质而异,砂性、疏松的土壤入土较深,一般入土深度在3~6cm。
蛹在茶园中的`分布以距茶树30厘米范围内较多。
蛹期以越冬蛹最长,在180天以上,第二代最短,平均24.5天,第一代平均为33.7天。
在蛹期若遇高温、干旱,则可使蛹的存活率下降。
在气候因子中,尺蠖卵孵化期若遇到暴,对其幼虫扩散不利,可造成大量幼虫自然死亡。
在高温(30℃以上)、低温(相对湿度70%以下)条件下,其蛹羽化率明显下降,健康成虫比例降低。
灰茶尺蠖过冷却点和冰点的测定
灰茶尺蠖过冷却点和冰点的测定陈俊华; 尹健; 尹新明; 史洪中; 郭世保【期刊名称】《《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08)011【摘要】为害虫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对茶尺蠖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灰茶尺蠖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差异显著。
其中,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低。
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冷却点平均值由低到高依次为: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预蛹、四龄幼虫、五龄幼虫,分别为-12.88℃、-12.85℃、-8.05℃、-7.12℃、-6.33℃、-6.19℃。
灰茶尺蠖不同发育阶段的结冰点平均值由低到高依次是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预蛹、四龄幼虫、五龄幼虫、蛹,分别是-24.01℃、-11.96℃、-10.34℃、-3.17℃、-2.29℃、-2.2℃、-1.92℃、-1.84℃。
卵、一龄幼虫和二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都比较低,是灰茶尺蠖理想的越冬虫态。
【总页数】5页(P1278-1282)【作者】陈俊华; 尹健; 尹新明; 史洪中; 郭世保【作者单位】[1]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 [2]豫南植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院士工作站河南信阳; [3]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相关文献】1.钩纹皮蠹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及结冰点的测定 [J], 段云博;吴海盼;郑霞林;李俊;陆温2.不同温度条件下红颈常室茧蜂蛹和成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测定 [J], 夏亚运;韦宁;蔡笃程;罗淑萍3.梨小食心虫过冷却点及结冰点测定 [J], 孔维娜;王怡;郭永福;高越;赵飞;李捷;马瑞燕4.草地贪夜蛾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测定 [J], 罗举; 俞俊杰; 周明好; 杨保军; 王爱英; 刘淑华; 唐健5.两种蝗虫越冬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测定 [J], 刘延超;李颖姣;高宇;史树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茶尺蠖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作者:葛超美殷坤山唐美君来源:《植物保护》2016年第06期摘要在19、21、23、25和27℃共5个恒温条件下,研究测定了灰茶尺蠖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结果表明,在19~27℃范围内,灰茶尺蠖各虫态和世代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缩短,除成虫外,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关键词灰茶尺蠖;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中图分类号:S435.71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6.06.019AbstractThe developmental duration, developmental threshold temperature and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of 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five constant temperatures (19,21, 23, 25, 27℃).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al durations of different stages and whole generation of E.grisescens became shorter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from 19 to 27℃,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al rates of eggs, larvae, pupae and whole generation and temperature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at 0.01 level except adults. The developmental threshold temperatures of eggs, larvae, pupae, adults and whole generation were(9.78±1.20),(4.57±1.52),(7.15±1.21),(14.91±2.83) and(6.93±0.47)℃,respectively, and their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s were (88.01±7.81),(311.26±25.35),(150.13±11.29),(34.50±11.54) and (570.03±16.29) degreeday,respectively.Key wordsEctropis grisescens;developmental duration;developmental threshold temperature;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各产茶省份广泛分布。
灰茶尺蠖取食茶树叶片,发生严重时,可将嫩叶和成叶全部食尽,仅存秃枝,导致成片茶树死亡,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有关灰茶尺蠖的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等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15],但对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尚无报道。
为了明确温度对灰茶尺蠖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研究了灰茶尺蠖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旨在为灰茶尺蠖的田间预测预报和适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虫源自浙江新昌茶园(120.99°E,29.50°N)采集灰茶尺蠖幼虫,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养虫室内进行多代人工扩繁,培养环境参数为温度(25±1)℃、光周期L∥D=13 h∥11 h、相对湿度75%~80%。
试虫分别置于5个恒温光照培养箱(SPX250IG型,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中饲养,培养箱温度分别为19、21、23、25、27℃(灵敏度为±0.5℃),光周期L∥D=13 h∥11 h,相对湿度为75%±5%。
1.2试验方法1.2.1幼虫和蛹发育历期的观察初孵幼虫置于500 mL玻璃瓶(高11.5 cm×直径8.0 cm)中,约40头/瓶,用软纸(13.5 cm×13.5 cm)套上橡皮筋封口,每个培养箱放6瓶,瓶内加入新鲜茶树嫩叶饲喂幼虫直至化蛹,观察幼虫发育进度,分别记录幼虫孵化日期、化蛹日期及每日化蛹数。
幼虫化蛹后,将每日产生的蛹分别放入新的干净的玻璃瓶中,用茶树老叶保湿,分别记录蛹的羽化日期和每日羽化成虫数。
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其发育历期。
1.2.2成虫和卵发育历期的观察羽化当天的成虫置于放有产卵条的500 mL玻璃瓶中,每瓶1对成虫,放入茶树老叶保湿,任其交配和产卵,设重复50个。
每日观察产卵情况,记录产卵日期,并将当日所产卵转入新的玻璃瓶中,每日8:00和16:00观察2次孵化情况,记录孵化日期。
分别记录雌虫和雄虫的死亡日期,成虫历期为雌虫和雄虫寿命的平均值。
1.3数据分析根据室内观测结果获得不同温度下灰茶尺蠖各虫态的平均发育历期(N),再按照有效积温法则和最小二乘法原理可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6]。
计算公式如下:其中,n为试验温度处理数,N为发育历期,V为发育速率,T为试验温度,T′为理论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K为有效积温, Sc和Sk别为C和K的标准差,r为相关系数。
试验数据利用Excel和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用Duncan’s 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温度对灰茶尺蠖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不同温度下灰茶尺蠖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见表1。
研究结果表明:在19~27℃范围内,灰茶尺蠖各虫态和世代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整体呈显著缩短趋势,其中灰茶尺蠖的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在27℃时的发育历期与19℃时相比分别缩短了43.95%、35.73%、40.46%、46.77%和40.89%。
在同一温度下,幼虫历期最长,蛹期次之,成虫期最短。
经拟合回归方程可知,灰茶尺蠖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除成虫期外,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均极显著相关(P2.2灰茶尺蠖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根据不同温度下灰茶尺蠖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通过1.3的公式可获得灰茶尺蠖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结果表明,灰茶尺蠖的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6.93℃,其中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最低,为4.57℃;成虫的最高,为14.91℃;卵和蛹的分别是9.78℃和7.15℃。
从其有效积温来看,成虫的有效积温最少,为34.50 日·度;幼虫的最多,为311.26日·度;卵和蛹的有效积温分别是88.01日·度和150.13日·度;而全世代有效积温为570.03日·度(表2)。
3讨论昆虫的生长发育受温度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昆虫的发育速率加快。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19~27℃范围内的恒温条件下,灰茶尺蠖各虫态以及全世代的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其中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相关性极显著,符合昆虫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同时,昆虫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在室内饲养过程中发现,灰茶尺蠖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在19~25℃时均正常,而在27℃时,成虫的产卵量减少且多为未受精卵,生殖能力减弱;另外,灰茶尺蠖虽然在19℃时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其发育速率非常慢,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的发育历期分别比27℃时增加了78.44%、55.59%、6796%、87.86%和69.17%。
这说明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灰茶尺蠖的生长发育,与多种其他昆虫的表现一致[79]。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是昆虫的基本生物学参数,根据昆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可计算在恒温或自然变温下完成某一虫态或一个世代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也可推算出全年的发生代数。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灰茶尺蠖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93℃,有效积温为570.03日·度。
根据浙江新昌2012、2013和2014年的气象资料,可知该地区年有效积温分别为3 784.51、4 135.19和3 985.48日·度,求得灰茶尺蠖在新昌的理论年发生代数为6.64~7.25代,而实际发生代数是6~7代,两者基本吻合,这在生产中可通过预测灰茶尺蠖各虫态的发生期来指导田间适时防治。
因此,明确灰茶尺蠖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对灰茶尺蠖的预测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但由于现有的试验是在室内控制条件下进行的,与田间自然变温条件下的结果会有所差异;同时灰茶尺蠖的防治适期是2~3龄,而灰茶尺蠖幼虫各龄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目前还不明确,今后还需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1]张觉晚. 灰茶尺蠖在湖南的发生与防治[J]. 茶叶通讯, 2004(2): 1820.[2]姜楠,刘淑仙,薛大勇,等. 我国华东地区两种茶尺蛾的形态和分子鉴定[J]. 应用昆虫学报, 2014, 51(4): 9871002.[3]Zhang Guihua, Yuan Zhijun, Zhang Chuanxi, et al. Detecting deep divergence in seventeen populations of tea geometrid (Ectropis obliqua Prout) in China by COI mtDNA and crossbreeding [J]. PLoS ONE, 2014, 9(6): e99373.[4]刘明炎,张佑宏,王友平. Bt乳剂防治灰茶尺蠖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 2000(6):4546.[5]毛迎新,刘明炎,王友平,等.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灰茶尺蠖的致病性研究[J]. 华东昆虫学报, 2007, 16(3): 216219.[6]张孝羲.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18219.[7]向玉勇,殷培峰,汪美英,等. 金银花尺蠖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 2011, 48(1): 152155.[8]袁盛勇,孔琼,沈登荣,等. 南瓜实蝇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J]. 植物保护,2015, 41(5): 148150.[9]胡英华,左秀峰,苏加岱,等. 灰飞虱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0(1): 7577.(责任编辑:杨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