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合集下载

一训三风

一训三风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办学理念1、校训:厚德强能博学笃行2、三风:校风:诚信、文明、和谐、创新教风:修德、精业、爱生、善教学风:勤学、善思、强技、修身3、培养目标:培育具有创造才能、创业本领和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4、办学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为根本。

5、办学宗旨:秉持诚信美德,坚持就业导向,践行能力本位,提供优质服务6、发展战略:抓内涵、创品牌、建名校7、办学目标: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产教研相结合,中高职相衔接,校内外合作办学相结合,专业有市场、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逐步发展为全省较有影响的高水平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把培养目标锁定在面向徐州及周边支柱产业,面向城市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面向全省煤炭生产、基建行业,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岗位需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熟练的岗位职业技能、创新与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方面。

关于“一训三风”的阐释“一训三风”是我校30多年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高度凝结,它传承历史,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是我们全校师生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

一、校训:厚德强能博学笃行(一)厚德强能学校以德立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推重品行、品德,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弘扬向上的中华精神。

在努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树立厚德强能的观念,律己律身,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具有过硬的技能。

(二)博学笃行博学、笃行,语出《礼记·中庸》。

博学意味着博大和宽容。

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为学要目标明确、意志坚定。

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努力地学习、踏实地实践,成为技术精湛、品德优良的人才。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实践教学改革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实践教学改革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实践教学改革【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然而部分旅游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存在较多问题,旅游高职院校可采取以下措施推进高职实践教学的改革:以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为课程设置依据,突出课程体系的实践性:以专业认知实习为起点,阶段深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建立和完善多指标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实现校企双赢,建立和完善实践实训基地。

【关键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旅游专业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高职旅游教育应以培养职业能力、确立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为核心,加大教学设计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

本文将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核心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个体能力,它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其中任何一种孤立能力要素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

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

专业能力指学生从事某项工作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职业关键能力是学生在工作中除专业技能以外的其他能力的综合体现。

根据高职旅游专业岗位群的特点,学生应该掌握的职业关键能力包括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应变能力、语言沟通协调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

一、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与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相适应当前,许多旅游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只是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的压缩或翻版,课程的性质也基本沿袭本科院校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的结构,甚至许多课程的教材也采用本科院校旅游专业的教材,这就导致课程教学的理论性过强而实践环节教学过于薄弱,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重难点没有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不能适应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作者:陈红云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第08期中国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全面迈进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而且中国经济在加入WTO 以后,走上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损耗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科技强国之路。

在当今的大形势下,职业教育直接依赖经济发展,直接为经济发展提供适合的人力资源。

当然,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势必要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我国的职业教育,学科型的教学体系使用了几十年,自进入90年代后,在总结办学的得失和吸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后,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注重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产生了一大飞跃。

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三大转变就业问题是中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发展职业教育,需要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出口”拉动“进口”,已成为职业教育同行的共识。

1.转变办学思想,明确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绝不能理解为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也不能盲目地转向普通教育。

要坚持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学,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和经济繁荣、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和建设先进文化结合起来。

推进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转向市场驱动,从政府直管转向宏观引导,从传统的学科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的结合。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文化素养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

2.转变办学模式,以“订单培养”的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半工半读。

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对学生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培训,建立健全的顶岗实习制度,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素质,推行和完善学分制,建立弹性学习制度,使学生可以分段分区完成学业。

人社部发[2010]57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

人社部发[2010]57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

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保障局:为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技工院校讲话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切实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现就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方向(一)充分认识加强技工教育的重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009年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突出强调了技能人才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了新时期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意义。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载体。

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技工院校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技工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完整word版)高职教育八大特点

(完整word版)高职教育八大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类型。

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我国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党和国家把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加以实施。

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创办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具有服务于特定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强烈针对性,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不是“通才”,而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胜任某一具体岗位的专才,是能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这是一种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的高等教育。

它与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而与中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高等教育属性。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以下的要求:(1)要使学生获得就业谋生所必需的岗位技术能力与职业素质;(2)使学生具备一生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3)尽可能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为学生成就其人生的事业打好一定的基础。

总之,其培养、培训过程及每一个环节都要以掌握岗位技能为目的,把培养目标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

二、教育教学的实践性高等职业教育为了实现其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上突破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凸显了教学的实践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以岗位需要、实践操作为目的,使受教育者和培训的对象熟练地掌握特定职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技术原理、熟练技术操作。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应用技术为重点,在教学中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围绕实践组织教学内容.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为实践服务,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织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OBE-CDIO理念下机电专业实践类课程构建——以“自动生产线技术”课程为例

OBE-CDIO理念下机电专业实践类课程构建——以“自动生产线技术”课程为例

1 引言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服务装备制造产业为导向,培养顺应产业升级、适应技术革新的自动化、智能化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智能化和数字化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将拥有更宽广的就业前景,也为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动生产线技术”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理应顺应新形势下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以及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持续开展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满足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对机电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成果导向教育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课堂教学在目标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持续改进以达目标[1-2]。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模式,以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为载体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的OBE理念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决策向导,以项目为载体的CDIO理念是人才培养过程和实现手段,二者相辅相成[3]。

2 课程现状与典型问题“自动生产线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第4学期开设的核心技术课程,共计60课时。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技术、PLC技术、运动控制技术、工业网络技术等多项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近年来,课程经过模块化、信息化等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①学生综合运用多项技能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②学生自主性学习投入较低,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很难适应装备制造业技术革新需求。

③实训设备数量有限,学生主动性不高、动手能力锻炼不足,课程参与度和目标达成率有待提高。

基于上述问题,文章在OEB-CDIO理念下重构课程整体框架,OBE-CDIO理念下机电专业实践类课程构建——以“自动生产线技术”课程为例王琰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48摘 要:针对当前机电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存在的学生主动性不高、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不强等问题,探索基于OBE-CDIO教育理念的自动生产线课程改革,构建课程“顶层设计—实践执行—反馈评估—持续改进”的闭环机制。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探索——以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课程为例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探索——以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课程为例

AUTO TIME31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1 引言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在主流的大众消费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虽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但人才培养的步伐却相对滞后。

目前,虽然我国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才均出现了新能源汽车专业,但培养规模和课程设置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同时,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2019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要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消除学校与企业、课程与岗位分层的现象[1]。

2 “岗课赛证”融通概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出以来,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岗课赛证”的重视程度和推行情况有所不同,很多高职院校对“岗课赛证”进行了重点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些高校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柳剑刚 刘敏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摘 要: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对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需求更大。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是培养适应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学生,使其能够满足行业的用人需求,促进社会发展。

为了发挥“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的价值作用,该文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课程为例,结合新能源汽车专业“岗课赛证”对应的具体要求,从明确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和完善课程学习评价和考核几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改革方法,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岗课赛证 新能源汽车 课程改革Exploration on th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Post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Taking the New Energy Vehicle Battery and Management System Course as an Example Liu Jiangang ,Liu MinAbstract :I n recent years,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re is a greater demand for high-quality and high-skilled professionals.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model of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wh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ctual jobs, so that they can meet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the industry and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of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post-course certificate", this paper takes the course of automotive battery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major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post-course certificate" of new energy vehicle major, and discusses the reform method of the integration of "post-course certificate"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aspects of clarify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automotive professionals, reconstru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enrich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ourse study, so a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Key words :J ob Certificate, New Energy Vehicles, Curriculum Reform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探索——以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课程为例成部分,并在招生和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5-2 11:38:32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示:本文原版含图表word版全文下载地址附后(正式会员会看到下载地址)。

这里只复制粘贴部分内容或目录(下面显示的字数不代表全文字数),有任何不清楚的烦请咨询本站客服。

一、指导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发展高职教育的方针政策基础上,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以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依据,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以下原则:1、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培养技能性人才;2、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3、以校企合作为模式,增强学生职业能力;4、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改革构建课程体系。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二)学制:全日制三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既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又有较强的技术岗位技能,具备在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培养规格及要求(一)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的人才具备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

其中,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劳动关系和社会有运用专业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具有调研、决策与组织管理能力外语、计算机、普通话达到毕业要求标准。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地方性、行业性、开放性办学特点所致。

职业教育必须更新理念,围绕提高质量,加快办学、培养、教学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

标签: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提升能力职业教育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之中,提高其适应、服务和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 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我省高职院校61所,在校生54万人,占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4.2%。

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取得了重大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职业特色更加鲜明。

但仍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结构质量不合理、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种种问题,还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1.1 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其一,政府统筹管理不够。

政府、社会、学校、企业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各自为政,削弱了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其二,《职业教育法》约束不强,执法不力。

其三,职业教育科研力量薄弱,难以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地科研保障;其四,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制约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1.2 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

产业升级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技术性岗位空缺,从南到北蔓延的技工荒需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来填补。

可目前职业教育却因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教学模式落后等原因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出现“就业难”与“用工荒”同时存在的怪现象。

1.3 招生难与上学难并存。

职业学校的招生难已经日益显现。

有的学校、有的专业教师比学生还多,教学资源闲置,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财力浪费。

可同时,大量的农村孩子上不了学,初中毕业后进入社会,成为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偏低的弱势群体。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学改革

社 会 使 学 生 将 理 论 学 习和 实 践 相 结 合 , 加 深 对 所 学 专 业 的 认 识 , 工 学 结 合 实 践 中 在
加 深 对 工 作 岗位 的 认 识 , 现 场 真 实 环 境 在 中 感 受 专 业 工 作 过 程 , 工 作 过 程 中 进 一 在 的 主 导 作 用 , 教 学 中 与 学 生 互 动 , 取 步 锻 炼 专 业 技 能 。 在 采 “ 、 、 ” 体 化 教 学 方 式 , 学 生 感 受 教 学 做 一 让 情 景 教 学 的 氛 围 , 教 学 中 获 得技 能 。 专 4 改革课程考核和评价模式 , 在 各 实行职 业 根 据 对 应 企 业 不 同 的 岗位 , 所 需 要 的 业 能 力考 评 将 知 识 划 分 成 相 应 的项 目 , 各 项 目中 所 要 将 传统 的 课 程 考 核 评 价 形 式 , 理 论 、 重 轻 求 掌 握 的 技 能 化 解 成 不 同 的 任 务 , 学 生 实 践 , 张 试 卷 定 成 绩 的做 法 不 利 于 全 面 让 一 在 自己 动 手 的 实践 中 , 握职 业技 能 , 学 客 观 地 评价 教 学 目标 的 实 现 程 度 和 鉴 别学 掌 在 习 的 过 程 中 完 成 工 作 任 务 , 完 成 工 作 任 生 的 差 异性 , 利 于 强化 学 生 的 学 习 动机 , 在 不 务 的 过程 中学 到专 业 知 识 , 得 职 业 能 力 , 激 发 学生 的学 习主 动 性 , 养 进 取 精 神 , 获 培 引 构 建 自 己的 经 验 和 知 识 体 系 。 导 教 学 发 展 , 进 学 生 技 能 和 素 质 的 发 展 促 突 出 实 践 教 学 , 须 改 变 过 去 实 践 教 提 高 。 革 课 程 考 核 和评 价 模 式 , 必 改 一是 始 终

党和国家职业教育的方针(四个坚持)

党和国家职业教育的方针(四个坚持)

党和国家职业教育的方针(四个坚持):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2、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3、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大力推动中外合作与交流;4、坚持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并举,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积极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职业教育、名言警句1、围绕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开课程2、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区域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

人才培养模式要更加突出实践特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改革。

3、怕吃苦莫入此门,图轻松另寻他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4、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5、教育照亮人生,技能立足社会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6、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7、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家长、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就业8、出国有门,工作有路,学升有望9、合格+人才,文凭+证书,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0、定好位,打品牌,办特色11、小学历、大培训12、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成人、成才、成功13、走出去、留得住、有发展14、专业行业有机接轨、中职高职相互融通、国内国外联合办学15、就业后“零距离”上岗16、严是爱、松是害17、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的原则:专业设置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课程设置以就业岗位为导向;教学设计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

新专业的五定原则:(1)确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2)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主要项目;(3)确定专业教师及教学设施设备;(4)确定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具有的能力;(5)确定教学计划。

18、不培养数以万计合格毕业的失业者,只打造高新收入技能达标的上岗者19、双元制的特点是:企业与学校相结合,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构建 灵活 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制度需要以多元化的建制来适应社会人才多元化的需
质能力 、语言运 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为教学 要 ,而高职教育作为直接面向就业市场的职业性教育 . 其人才培养 最终 目标 ,突出以 “ 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与技能训练 的互动 模式的多元化是就业市场对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 . 因此它更应以培
商务英语制 胜鲁 1艮I 力 培养体系 台 嘴
语々 目勘
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培养知识、能力 、素质
协调发展的一专多能性人才 ,已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上 形成 的共 识 ,也是世界各 国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同趋 势。通过对高职人 才培养模式 的理论 研究 与实践 .构建符合高职 教育规律 ,适应面 向廿一世纪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是我院
结构 .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 岗位适应能力 。 学生毕业进入社会 . 养能适应多重职能、多类型的社会领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 首先获得的是首次就 业的职业能力;其次 已有工作经验 的,具有 展的一专多能性人才为宗旨, 为社会发展服务。 因此 , 高职商务英语
的是胜任现有工作的职业能力 ,并且在工作过程 中进一步提高工 专业必须确定一个多元化的人才培养 目标模式 . 强调知识、能力、 作水准的职业能力 :最后是适应主观愿望和客观变化要 求,实现 素质的综合结构。构建 ” 人文素质 +专业知识 +职业技能 +可持续 转换新工作 的职业能力。这三个阶段循环往复 .不 断递进 ,形成 发展能力”四位一体 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 以能力为中心对课程
人才。坚持科学发展观,育人为本 ,德育 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 为 将课程看做是 育人的计 划 、活动 的计 划、获得经验 的计划 .以 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切实解决高职学生 ・学会做人 的问题。 ” “O ”E gi oO cpt n Proe 为专业培 养目标 , E P (nl h frcu ai up s) s o 对原有教 要确保人才培养 目标的实现 , 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高 育课程模式进行 多元化重组、整合、优化 .以就业为导 向,以培 职院校必须把 “ 职业岗位能力”作为才素质培育的重点 ,通过工 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 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知 学结合特别是工作实践来培养.使学生具备培养 目标要求的基本 识 、能力、素质的要求 . 反映人才培养 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 , 设置 素质 ,特色素质或核心能力。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身心全面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 基本素质具有基础性 、内在性、稳定性、长效性的特点 .主 有利于培 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职业综合能力的课程 . 形 要指 良好 的职业道德 、健康的心理、强健的身体素质 、交流合作 成一种多元叠加、和谐融合与灵活组合相结合的课程模 式:以职 能力等。加强素质教育 强化职 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训导 ,培养学 业岗位需求为本 .与行业合作开发课程 .从 岗位知识能力需 求和

职业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职业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职业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摘要: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深化改革,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本文对此加以探究。

关键词:职业院校就业导向办学水平从总体上看,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从具体办学方向和办学方法来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就是要将就业工作与院校的事业发展、专业设置、评估结论相挂钩,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

为了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提高办学水平的目标,职业院校应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明确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通过办学来提高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应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面向市场办学,面向社会需求办学,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

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比如,有的职业院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老工业基地培养技能人才,同相关厂家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发挥了学院在行业中的办学优势,办学目标明确,为提高就业质量和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品牌,高等职业院校也应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发挥各自的优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以师资、学术、科研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二、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改变旧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应具有很强的职业性。

即从某个职业的岗位群出发,进行职业分析,了解构成这一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明确支撑其职业或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从而确定课程设置与教掌内容。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应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应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应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作者:胡国荣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各院校开设的高职专业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根据市场需求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因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应以高职专业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不能直接套用高等教育的模式,以知识学习为核心,也不能沿用技校的课程模式,使用技工版本的教材培养数控专业的高职人才,这样脱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培养的特点。

所以,总结、探索和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对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作为我国职业技能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它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掌握生产岗位关键性操作技能和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解决生产操作中技术难题的能力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要求学员应达到高级职业技能等级。

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同于大学普通教育,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征,是中等职业技能教育的进一步延续、提高和发展。

它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

同时,应根据专业的实际目标,考虑到社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拓展培养对象的适应性和就业面以及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

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必须坚持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为原则。

以岗位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岗位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摘要文章通过对木材加工企业的调研,考察了木材加工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情况、劳动组织变化情况、从而为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学改革寻找突破,为专业标准及课程标准的编制提供依据,更好地解决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木材加工企业调研人才培养教学标准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take needs of the post as the target, employment-orientedli yue(materials engineering college, heilongjiang forestry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11)为更好地解决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多家开设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其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劳动组织变化情况等,以便更好地制订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

调研单位:大亚木业有限公司(丹阳分厂)、大亚木业有限公司(绥芬河分厂)、亚洲创建木业有限公司、圣象集团有限公司、美克国际家私(天津)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利丰家具有限公司、北京锦绣投资有限公司、青岛一木家具集团有限公司、七台河双叶家具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好家木业有限公司、上海艺级楼梯制造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

1 木业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情况2 木业企业劳动组织变化情况木材加工企业均采用流水线作业形式,企业工作中实行协作生产,把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操作分解并交给若干人,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部分操作,而全部操作由若干操作者同时进行,成果则是以分工为基础的联合体的劳动产品,同时按照计件形式进行小组和个人的工资及奖金分配。

对于人造板生产企业,均实行倒班工作制,对于家具制造企业,多实行白班工作制;对于新进企业的中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多数企业会对其进行基层培养,实行岗位轮换制度,最后,企业综合考虑新进人才的能力情况,进行定岗;在管理层方面,也会实行岗位轮换,比如会将江苏圣象木业与牡丹江圣象木业的管理层进行调动或换岗,以均衡企业人才需求。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典型案例材料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典型案例材料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典型案例材料计算机应用专业根据我国现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部分第六章十四条中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我国广大职教研究者和实践者在甄别、借鉴、引进和消化国外职教模式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职教实践探索总结得出的,既有别于国外的模式,如德国“双元制”、北美的“CBE”模式、英国的“BTEC”等,也不同于我国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等,是新时期职业人才培养最适宜、最科学的模式,甚至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机制的创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一、计算机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模式(1)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开展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职业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实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培养计划校企共定、教学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过程校企共管、文化氛围校企共融等方面实行合作。

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发挥企业和学校两方面的人才培养优势,共同作用于学生,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应用专业和贵州山久长青智慧云有限公司、铜仁维纳斯婚纱摄影有限公司、铜仁博视传媒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实现了学生实习实训、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多重模式。

(2)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

“工”即工作,指学生在企业实践,或作为企业员工的一员进行实习,在工作中培养职业素质和提高技能;“学”即学习,指学生在学校进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以及人文素质培养。

深化教学改革凝练专业特色

深化教学改革凝练专业特色

加强课程改革凸显职教特色建设一流中职学校----广西玉林农校课改成果丰硕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是自治区农业厅直属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位于广西玉林市区内,已有52年的办学历史,现有在校生6000多人,教职工220多人。

其中高级讲师41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75人。

现开设的专业涵盖了信息技术、机械加工、电子技术、财经管理、种植和养殖等五大类专业。

近几年, 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校生规模由原来1000多人发展到现在6000多人,迈入了“国家级重点中专”行列,成绩来之不易。

学校以“人才强校,特色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一流的师资和设备为支撑,强调知识传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能力训练以“有用、实用”为标准,深入开展课程改革。

一、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优化课程体系我校专业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为主导,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以适应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对文化课进行适当合并,或更多地结合社会实践进行,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和生动活泼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课改案例】我校的政治课,紧紧围绕就业导向这一主轴线,优化课程体系,把政治课整合为学生需要解决问题模块、学生就业权益模块、社会道德模块、企业素养模块;我校对各专业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大胆舍弃了纯理论和学科型课程,开设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践型课程。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实施课程改革1、在教学计划和教学环节的实施中,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充实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结合企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经验、态度为依据,在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专家的指导下,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和内容排序,使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具有明显的职业岗位针对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1、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

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

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是什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4、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

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

培养学生获得“多证书”。

5)产学研结合,院企结合是造就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6)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的办学方向。

5、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

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6、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就业指导工作实施方案

就业指导工作实施方案

就业指导工作实施方案就业是职业教育之本。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问题事关教育发展,影响社会稳定。

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其目标。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的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以及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制定的企业与学校结合、教学过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学生角色与企业员工角色的结合、学习的内容与职业岗位内容的结合。

提高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因此,必须改革职业教育教学,增强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要按照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市场需求的专业,改革课程设置,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同时探索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全过程实施、全方位开展、全员参与的“三全”模式,建设一支专门化、职业化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只有毕业生出口畅通,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招生形势肯定一年比一年好,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源问题。

所以,就业率高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招生方法,各教学站要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将2008年设定为“就业促进年”。

确立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线,统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教学站多途径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一、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措施1 、开展就业调研,推动教学改革。

一是提出职业教育构建多层能力结构模式的培养目标,强调职业和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尽量缩短学校与职场的距离,使毕业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二是实施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素质教育。

通过素质教育的开展,帮助学生提高诚信和正直、主动意识,提升交流和沟通能力,努力一生学习这几个个人素质。

提升表达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参与性这三大能力。

三是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吸纳了近百名同学参与。农学园艺系为学生开辟 “创业园区”,农业工程系将食品加工厂提供给 学生作食品加工刨业基地,畜牧兽医系为学生建 设了小动物养殖创业实践基地。园艺专业2002 届毕业生黄斌学习期间在创业基地内承包一栋 日光温室搞西瓜生产,由于管理细心,比农户提 前近一个月上市西瓜,不但掌握了日光温室生产 的全套管理技术,还净挣了7000多元。在专业教 师指导下,同学们还成立了果树、食用菌、无土 栽培等各种专业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 活动,实践是成功的基石。畜牧兽医专业200l 届毕业生许占宏,在台湾大成公司顶岗实训的第 三个月就曾拿到了公司的封顶工资8080元,顺利 在该公司就业,现在不但每月可拿到平均5000 元左右的工资收入,还创办了自己的养猪场。
全面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通过报告会模 拟招聘会、就业教育火会等方式,对全体学生进 行就业指导。通过组织教师到实习点,对学生个 别指导。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测评调鸯,包 括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心理适应 能力等几方面,测评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以及职 业观等.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结合谈心聊天, 进行“一对一”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定位自己, 确立择业目标,将个人兴趣、能力、个性特点和
二是坚持高耿定位不动摇。1999年,我院抓 住机遇,果断地将学校由专科转为高等职业技术 学院。实践中,坚定走高职专科办学之路,不浮 躁,不攀升,本着以农为本、立足高职、扎根农 村、校企结合、面向市场、服务经济的办学理念, 采取了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模式、加强与行业联 系、建立完善的校肉就业指导体系等一系列改革 举措,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办
三要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开展扎实细 致的就业服务:I.作。
全员参与就业推荐_=【:=作。院领导亲自带头, 从行政干部到离退休教师,从专业教师到辅导 员,共同参与,逐个落实每一个学生的就业去向, 如吴国兴、杜述林、刘恩璞等全国知名的离退休 老教授,每年都主动推荐几十名毕业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文章通过对木材加工企业的调研,考察了木材加工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情况、劳动组织变化情况、从而为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学改革寻找突破,为专业标准及课程标准的编制提供依据,更好地解决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木材加工企业调研人才培养教学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take needs of the post as the target, employment-oriented
li yue
(materials engineering college, heilongjiang forestry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11)
为更好地解决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多家开设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其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劳动组织变化情况等,以便更好地制订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

调研单位:大亚木业有限公司(丹阳分厂)、大亚木业有限公司(绥芬河分厂)、亚洲创建木业有限公司、圣象集团有限公司、美克国际家私(天津)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利丰家具有限公司、北京锦绣投资有限公司、青岛一木家具集团有限公司、七台河双叶家具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好家木业有限公司、上海艺级楼梯制造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

1 木业企业技术变化及运营方式情况
2 木业企业劳动组织变化情况
木材加工企业均采用流水线作业形式,企业工作中实行协作生产,把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操作分解并交给若干人,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部分操作,而全部操作由若干操作者同时进行,成果则是以分工为基础的联合体的劳动产品,同时按照计件形式进行小组和个人的工资及奖金分配。

对于人造板生产企业,均实行倒班工作制,对于家具制造企业,多实行白班工作制;对于新进企业的中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多数企业会对其进行基层培养,实行岗位轮换制度,最后,企业综合考虑新进人才的能力情况,进行定岗;在管理层方面,也会实行岗位轮换,比如会将江苏圣象木业与牡丹江圣象木业的管理层进行调动或换岗,以均衡企业人才需求。

调研中还了解到,对于大规模企业,往往实行专人专岗,每个岗位具有详尽的岗位职责,甚至同一岗位中仍细化为多个分解职能,如大亚木业有限公司中,会计岗位又会细分为材料成本会计、资本预算会计、销售会计、统计稽查等,在不同的工段均设置统计岗位,并派专人司职;而在规模较小企业,一人多岗的情况就较常见。

3 人才结构及需求状况
90%以上企业表示面临人员流动大、人员紧张的窘境,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紧缺,已经是全国木材加工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表明木材加工技术专业的设立顺应了人才市场的需求,有广泛的就业空间,应坚定办学信念不动摇。

在大好的就业形势下,尤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中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不能包打天下,不同的教育形式和层次之间,只有各司其职,合理衔接,才能形成完整和谐的教育体系。

通过调研了解到,国内现有木材经营加工企业20余万家,木材加工业同其他制造业一样,已步入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行列。

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目前木材工业最大的困扰就是缺技术人才,尤其缺乏高技能人才,例如家具设计员、人造板生产线调试与操作工、家具生产线调试与操作工、木材加工工艺技术员、生产管理员、品质管理员、产品营销员等等。

现在这些人员的缺口从全国来看,可达50
万人以上,企业对木材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供不应求,据统计,全国每年人才缺口达10万人,据央视最新报导,在各行业紧缺人才排名中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列第五位。

全国开设木材加工类专业的中高职院校不超过20所,每年毕业人数不超过3000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通过调研发现,现在家具企业的中、基层技术管理骨干80%以上都是农民工出身,由于员工素质所限,企业的管理、技术再上等级非常困难,人才结构有缺陷、分布失衡,骨干技术人才外流,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才现状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现在与发展需要,企业现在亟待引进充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因此,在就业和专业培养方向上,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真选择适合中职就业的岗位。

一方面要抓住就业好的时机,与用人单位协调好学生的安置;另一方面在培养方案设计时要仔细研究,合理设置职业岗位群,召开人才培养工作会议,遴选和挖掘行业岗位,按中职技能型人才的标准设置岗位,而不是覆盖所有岗位。

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使专业发展名副其实,办出名气,尽快做大做强,在市场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4 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
调研中我们发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错位,具体体现如下: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只有20岁左右,且大都为90后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沟通能力,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

这些特点让企业比较担忧,希望学校不仅培养学生的和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工作认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学会合作,懂得集体荣誉。

调研中,企业家多次建议开办短期培训班,穆棱市政府、广成木业等政府和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愿意与学校共荣共赢,这说明中职教育发展前景广阔。

5 企业调研对木材加工专业办学的提示
木材加工专业中、高职办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同时还要兼顾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培养今天的就业者,明天的失业者,要避免教育的功利性,倡导人文精神。

课程设置方面尽量将主干课程设置与时代紧密接轨,即“改传统为现代;改笼统为具体”。

施行“学做合一”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设施条件尚待加强,各学校普遍存在实训室内设备略显老化,缺少前沿先进设备的进入,与企业先进生产工艺与设备脱节,经常出现在学校学习的是企业已经淘汰的设备和工艺,不能完全做到与时俱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