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原理终极必背知识点
社会工作原理知识点梳理

社会工作原理知识点梳理社会工作是一门旨在改善个人、家庭和社区的福祉,并促进社会公正的学科。
社会工作专业者通过与个体、群体和社区合作,致力于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
社会工作原理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它包括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指导社会工作者在处理问题时更加有效和专业。
本文将对社会工作原理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
1. 人类发展理论:人类发展理论是社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它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的发展。
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不同的发展理论,以便为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提供合适的支持和帮助。
2.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组织环境,以便综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3. 社会正义理论:社会正义理论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原理之一,它强调平等、权利和公正。
社会工作者需要致力于推动社会正义,并与弱势群体合作,争取他们的权益。
4. 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实践的道德准则和原则。
社会工作者需要遵循职业行为准则,保护客户的权益,保持专业的行为和态度。
5. 客户评估和干预:客户评估和干预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工作内容。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评估和干预技能,能够准确地分析客户的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服务。
6. 授权和赋权: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是帮助个体和群体获得授权和赋权,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支持和培训,帮助客户发展自己的能力,并在决策过程中给予他们权力。
7. 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应对个体或群体面临的紧急情况。
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危机干预技能,能够快速反应并提供紧急援助。
8. 社区发展:社区发展是社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组织和促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资源和支持网络。
9. 跨文化敏感性:由于社会工作常常涉及到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个体和群体,跨文化敏感性变得至关重要。
中级社工必背知识点

中级社工必背知识点
作为一名中级社工,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
以下是中级社工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一、社会工作理论
1.社会工作的定义、性质、功能和特点。
2.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本主义、综合性、实践性、科学性、个案性和社会性。
3.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工作和社会动员工作。
4.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保密、尊重和支持自主权、客观公正、专业精神和责任感。
二、社会工作实践
1.社会工作的实践对象: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精神障碍者、家庭、社区等。
2.社会工作的实践内容:个案服务、咨询、培训、社区建设、社会政策研究等。
3.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社会工作的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
4.社会工作的实践技能:沟通技巧、问题解决技能、危机干预技能、情感支持技能等。
三、社会工作相关法律法规
1.社会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社会工作师法》、《社会工作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社会工作师执业道德规范》等。
2.社会工作中的法律责任问题:保护个人隐私、防止侵权、遵纪守法等。
四、社会工作相关知识
1.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社会福利机构等。
2.社会问题:贫困、失业、犯罪、家庭暴力、性别歧视等。
3.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知识:心理学、社会学、医学、教育学等。
以上是中级社工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必背必考知识点笔记1. 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社会工作是指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社会服务职业。
其特点包括: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正、综合性和多学科性、助人与改革结合。
2.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人的尊严与价值、社会公正、人际关系与依存、自主与自助、权利与义务、个别与群体、综合性与专门性。
3. 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尊重客户自主权利、保密与隐私、谨慎行事、公正与公平、专业能力、避免利益冲突等。
4. 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方法包括:评估与干预、服务规划、实施和监督、咨询与辅导、社区与组织发展、政策制定与推动、研究与评估等。
5. 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律、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理论等。
社会工作的技能包括:沟通技巧、评估能力、危机干预、案例管理、资源整合、团队建设等。
6. 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包括:社会服务机构、医疗与健康领域、儿童与家庭服务、老年服务、残疾人服务、教育领域、刑罚与司法领域、社区发展等。
7. 社会工作的问题与挑战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职业认同和定位、资源匮乏、工作压力、职业倦怠、职业安全与风险、专业化水平不足等。
8. 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包括: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社区参与的加强、政策环境的改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增多等。
总结:社会工作实务涉及的必背必考知识点涵盖了社会工作的定义、特点、核心价值观、伦理原则、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实践领域、问题与挑战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进行社会工作实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并更好地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求。
社会工作师知识点总结大全

社会工作师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社会工作的定义和概念社会工作是一门关于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生活状况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福利、社会政策和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
社会工作师通过提供支持、咨询和介入等方式,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克服各种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二、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人类发展理论、社会正义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社会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帮助社会工作师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伦理准则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注社会正义和平等、支持个人自主和自决、促进社会团结和团体参与等。
而社会工作的伦理准则包括尊重隐私和保密、提供公平和公正的服务、维护客户利益和权益、保持专业和诚信等。
四、社会工作的专业能力社会工作师需要具备一系列的专业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社会政策分析能力、社区组织能力、个案管理能力等。
这些能力将帮助社会工作师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并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五、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家庭工作、社区工作、政策倡导和社会行动等多种形式。
社会工作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践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帮助效果。
六、社会工作的领域与范围社会工作的领域包括儿童福利、老年服务、残疾人服务、家庭服务、社会康复、社区发展、心理健康、贫困和社会排斥等。
社会工作的范围也涉及到个人、家庭、群体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七、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和职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八、社会工作的国际规范和标准国际上有多种组织和机构对社会工作进行了规范和标准化,如国际社会工作协会(IFSW)、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协会(IASSW)等。
这些国际标准对社会工作师的培训、实践和研究等都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社会工作师知识点大全总结

社会工作师知识点大全总结一、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社会工作是一门以服务和帮助为目的的职业,其核心价值是促进人的福祉。
社会工作师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个人和群体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二、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1.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理论、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
其中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倡导将个体置于社会系统和文化中去分析,以及解决问题。
2.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
个案工作着重于个体的问题解决,社会团体工作着重于群体的问题解决,社区工作着重于社区的问题解决。
三、社会工作的伦理与价值观1.社会工作的伦理规范社会工作师需要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包括尊重客户权利、保持客户隐私、不歧视客户等。
2.社会工作的职业价值观社会工作师需要具备尊重、公正、忠诚、爱心和服务等职业价值观。
四、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1.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师需要了解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政策,以便为客户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支持。
2.社会福利社会工作师需要了解社会福利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情况,以便为客户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
3.人类发展社会工作师需要了解人的生命周期和发展特点,以便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支持。
五、社会问题1.贫困社会工作师需要了解贫困现象的成因和表现形式,以便为贫困者提供相关的援助和支持。
2.家庭暴力社会工作师需要了解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和对受害者的影响,以便为受害者提供帮助和保护。
3.精神健康问题社会工作师需要了解精神健康问题的成因和治疗方法,以便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4.老龄化问题社会工作师需要了解老龄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便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
六、社会工作的实践技能1.沟通技巧社会工作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询问和反馈等。
2.危机干预社会工作师需要具备危机干预的技能,包括快速评估、有效沟通、寻求支持和制定处理计划等。
3.团体辅导社会工作师需要具备团体辅导的技能,包括团体建设、问题导向和成员互动等。
社工知识速记知识点总结

社工知识速记知识点总结社工是社会工作者的简称,主要从事社会福利、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等工作。
社工知识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技术工具、实践方法等内容。
下面将社工知识速记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社工知识。
一、社工知识基础1. 社会工作理论- 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通过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会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职业。
- 任务:社会工作的任务是通过促进社会变革、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会福利,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生活质量。
- 方法: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人辅导、家庭治疗、社区组织、社会政策等多种形式。
2. 社会工作伦理- 尊重人权和尊严:社会工作者应尊重个体的自主权和人权,保护客户的尊严和隐私。
- 保护客户利益:社会工作者要遵守保密原则,保护客户的利益,维护客户的权益。
- 消除不公平和歧视:社会工作者需要努力消除社会中的不公平和歧视,在工作中不应该对客户进行歧视。
3. 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个体的发展和行为受到环境的影响。
-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通过模仿、激励和惩罚学习社会行为。
- 心理动力学理论:关注个体的内心冲突和动力,探讨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二、社会工作方法1. 个人辅导- 目的:通过对个体的心理和情感进行干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 技巧:倾听、理解、支持、引导等技巧是进行个人辅导的关键。
2. 家庭治疗- 目的:通过解决家庭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成长。
- 技巧:倾听、协调、引导、应变等技巧是进行家庭治疗的关键。
3. 社区组织- 目的:通过组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改善社区生活质量。
- 技巧:组织、协调、引导、激励等技巧是进行社区组织的关键。
4. 社会政策- 目的:通过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 技巧: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技巧是进行社会政策工作的关键。
社会工作原理-知识点梳理

《社会工作原理》知识点梳理依据教材:《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王思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第一章社会工作领域与内涵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p32.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P63.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p10-114.社会工作的含义p125.社会工作的要素p146.我国当前对社会工作的理解(类型)p15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1.社会工作者的涵义与一般特征p21-22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p23-243.社会工作者的功能p24-284.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p305.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工作组织模式p30-316.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工作组织模式p317.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特点p35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1.社会工作中的反价值p432.新教伦理与人道主义的基本假设p44-453.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p46-474.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p525.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p53-54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1.理论对社会工作的作用p58-592.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观点p64-67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1.社会福利的内涵p75-762.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p763.社会福利分类p77-784.社会福利的功能p795.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p79-83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1.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p992.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p102-1033.社会个案工作的技巧p1044.危机介入模式p105-1075.任务中心模式p107-1096.社会——心理模式p109-1117.行为治疗模式p111-1128.叙事治疗模式p112-116第七章社会小组工作1.社会小组工作的涵义p122-1232.小组工作的功能p1233.小组类型p123—1244.小组工作的理论p125-1265.小组工作的模式p126-1276.小组工作中的社会控制p129-1307.小组工作原则p131-1328.小组工作技巧p132-134第八章社区工作1.社区工作的涵义p138—1392.社区工作的目标p1393.社区工作的理论p140—1414.社区工作的原则p142—1445.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法p1446.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p1457.社区工作的过程p145—1468.社区工作的技巧p146—1479.中国社区服务与问题p147—14910.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p146—147第九章社会行政1.社会行政的涵义p1542.社会行政的功能p156—1573.社会行政的内容p1574.社会服务计划内容与过程p1585.社会服务组织结构与人员聘用p160—1616.督导的类型p1457.机构成员的考核类型p1638.协调的类型p1639.服务系统中的控制p16410.社会服务中的评估类型与方法p165—166第二十章~第二十二章社会工作教育、实习、督导与研究1.社会工作教育的特性p367—3692.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目标的内容p3713.专业化p374—3754.社会工作实习内涵与特征p386—3875.社会工作实习的目标p388—3906.社会工作实习模式p391—3937.实习时间安排种类p3948.实习过程p394—3969.实习评估与种类p39510.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涵义p39711.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功能p397—39912.督导员的素质p399—40013.社会工作督导模式p400—40114.社会工作研究的涵义p40415.社会工作研究的功能p406—40716.社会工作研究方法p411—41717.社会工作研究程序p417—421注:第四编《社会工作实务》部分(即第十章~第十九章)内容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重叠,这部分内容大家可以不看。
社会工作原理 终极必背知识点

社会工作得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一、什么就就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就就是以利她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得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得职业化得服务活动。
以帮助她人为目得地活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得活动,一套科学得助人方法,就就是职业化得助人服务活动。
二、社会工作得目标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潜能开发;促进发展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三、社会工作得功能㈠功能得类型:正功能与负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谁得功能与对谁得功能㈡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恢复弱化得功能促进人得发展促进人与环境相互适应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与谐推动社会进步四、社会工作得专业发展㈠专业得特征及社会工作得专业化⒈一个专业有其系统得,支持其活动得理论体系。
⒉它已被社会广泛认可。
⒊该种活动具有专业权威⒋职业内部有伦理守则⒌这一职业群体形成了专业文化,从业者有高度认同得价值观,有一致得专业行为方式。
㈡专业方法得发展㈢目标模式得变化㈣工作对象得拓展㈤多种服务模式得发展五、社会工作得基本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专业方法六、社会工作者得主要角色直接服务角色:支持者、指导者、治疗与辅导者、照顾者间接服务角色:行政者、研究者、咨询者合并服务角色:促进者、经纪人、调解者、管理与协调者、倡导者、教育者、增权者七、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得关系活动方式不同专业技术能力不同处理问题得难易程度不同社会约束不同八、实际社会工作人员与专业社会工作者实际社会工作者一般就就是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与公职人员,而不就就是专业人员实际社会工作者一般不要求受过系统得社会服务方面得专业训练实际社会工作者一般就就是自上而下得开展活动,专业社会工作者则强调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得关系。
实际社会工作者得活动或多或少带有政治色彩实际社会工作者遵循得就就是行政权力与权威,而专业社会工作者遵循得就就是专业权威九、社会工作者得能力要求沟通与建立关系得能力促进与使能得能力评估与计划得能力提供服务与干预能力在组织中工作得能力发展专业得能力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一、社会工作价值观得操作原则㈠基本信念:尊重、独特性、相信人有改变得潜能㈡实践原则:接纳、非评判、个别化、保密、服务对象自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一、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以帮助他人为目的地活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一套科学得助人方法,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潜能开发;促进发展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三、社会工作的功能㈠功能的类型:正功能与负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谁的功能和对谁的功能㈡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环境相互适应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四、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㈠专业的特征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⒈一个专业有其系统的,支持其活动的理论体系。
⒉它已被社会广泛认可。
⒊该种活动具有专业权威⒋职业内部有伦理守则⒌这一职业群体形成了专业文化,从业者有高度认同的价值观,有一致的专业行为方式。
㈡专业方法的发展㈢目标模式的变化㈣工作对象的拓展㈤多种服务模式的发展五、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专业方法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直接服务角色:支持者、指导者、治疗与辅导者、照顾者间接服务角色:行政者、研究者、咨询者合并服务角色:促进者、经纪人、调解者、管理与协调者、倡导者、教育者、增权者七、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关系活动方式不同专业技术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社会约束不同八、实际社会工作人员与专业社会工作者实际社会工作者一般是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和公职人员,而不是专业人员实际社会工作者一般不要求受过系统的社会服务方面的专业训练实际社会工作者一般是自上而下的开展活动,专业社会工作者则强调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的关系。
实际社会工作者的活动或多或少带有政治色彩实际社会工作者遵循的是行政权力和权威,而专业社会工作者遵循的是专业权威九、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促进和使能的能力评估和计划的能力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发展专业的能力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㈠基本信念:尊重、独特性、相信人有改变的潜能㈡实践原则:接纳、非评判、个别化、保密、服务对象自决。
二、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接纳和尊重个别化和非评判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权利与责任并重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㈠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是一整套指导社会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是一门应用科学,包含特定价值观和信念,它们成为社会工作者专业的指南。
㈡内容⒈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尊重并保护服务对象最佳利益尊重服务对象自决保密原则公平合理的收费⒉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秉持忠实与忠诚的态度团队内相互协助⒊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遵守机构规定落实机构服务宗旨负责管理个案⒋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适当的工作认知专业能力的表现提供专业服务维持服务品质公正与服务专业知识的拓展⒌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保障专业的完整性遵循专业的评估和研究⒍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整体社会福祉鼓励公民参与倡导社会与政治行动㈢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难题保密问题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自我决定问题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内容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本土社会的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互不冲突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人类行为的类型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以及与人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㈠社会环境的特点多变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
㈡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文化、大众传媒、社区㈢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人的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非平等的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与防御机制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㈡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8阶段㈢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期: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期:儿童能通过语言和各种示意手势来表征事物具体运算期: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可作出推论形式运算阶段:儿童能对抽象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㈣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前习俗水平:①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②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①寻求认可定向阶段②遵循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①社会契约定向阶段②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㈤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人类行为的习得或形成,不仅可以通过反映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而后者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方式。
强调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强调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强调行为受认知的调节和自我调节。
即承认直接经验的学习,更情调观察学习得到重要性。
注意到三种强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㈥符号互动论人们之间的互动主要由沟通构成,认为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我设计的,并不是对外界机械的反应,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定义的影响。
强调人的行为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语言,手势,行动实现相互沟通,特别受情境定义影响,对社工开展实际工作有实际意义。
㈦标签理论标签理论的代表作是《社会病理学》。
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自我形象通过与他人互动产生,而他人的标签则是重要的因素。
标签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社会互动的产物。
它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越轨者,并不是由于自身行动,而是他人对这种行为的反应,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被贴上负面的标签的人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我形象”,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确认自己是坏人。
㈧常人方法学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互动使用的方法理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具有权益性,行动不按事先规定进行的,而是行动者根据局部情况,场景条件,并依赖自身努力完成的。
社会工作理论一、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解释问题预测与判断确定干预模式和方法指导服务实践发展发展新的理论二、精神分析理论㈠意识层次理论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意识是能随意想到,清楚察觉到的主观经验。
前意识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的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经验。
潜意识是原始的冲动和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符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人的任何行动都不是没有根源的,这个根源就是潜意识。
要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就要探究其潜意识的意义。
㈡人格结构理论本我:由驱力和欲望组成,遵循享乐原则自我:是本我由经验发展出来的,包括意识和前意识,具有管理人格体系的能力,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欲望和超我与外界的要求。
超我:由自我发展而来,包括良心和理想,当合乎超我要求时,个人感到骄傲和自尊,反之则感到罪恶与羞耻。
超我关系到社会制度,规范,社会现状的维系。
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如果能够保持和谐状态,人格就是完善的,当人格失调时,问题就会出现,面对问题,弗洛伊德的治疗焦点放在自我的强化上,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本我欲求,检验出不和谐的部分。
㈢焦虑与防御机制当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会发出警告,内部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所采取的方法。
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许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
(否认、替代、认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化、压抑、升华)㈣精神分析理论在实务运用中的原则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在于揭示内在冲突的根源,使个人获得自我了解。
在治疗中坚持个别化的原则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契约治疗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支持的环境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要倾听和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和感受,给予支持和接纳㈤精神分析理论在实务中的应用治疗性分割:帮助服务对象跳出来反身观察和反省自己的经验。
治疗情境治疗关系治疗对话(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过程)三、认知行为理论㈠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认知和行为是不可分割的,人的行为大多是心理、行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人在情境中发出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的行为不是一味因外在的赏罚而有所减弱或增强,也不是简单的随着外界环境的不同诱因的变化而不自觉的进行反应。
㈡认知行为理论主要观点认知学派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对个人的行动进行解读,这种解读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
认知分为三个层面:自动思维是指大脑中自动产生的思维,观念和想法。
它们是自然而然出现的,无须努力就会产生的,正因为行动是不假思索的,个人的很多错误的想法,不理性的思考可能存在于个人的意识之外,因此,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将这些不假思索的行动带回重新思考范围,帮助个人在理性侧面改变那些不想要的行为。
图示是个体如何看待他们对世界,人,事物的重要信念和假设,是人脑中已经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图示决定着人在选择时的内容和倾向,图示可以引起新信息的加工,还可以预测事物的发展,图示一旦被启用,就会严格的执行下去。
艾丽斯的ABC情绪理论框架。
A是真实发生的事件,B是人们对A的认知,C是B引发的情绪反应。
并不是A导致C ,而是B 导致C。
在对人的行为进行干预的时候,首先要质疑服务对象错误的认知,并帮助其重新建立新的认知,今儿导致新的情绪反应。
认知行为理论讲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认为外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变都会最终影响个人行为的改变,主要包括问题结局,归因和治疗原则三方面。
㈢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原则界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则确定助人目标的原则辅导过程中运用的原则㈣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确定评估重点专业关系的建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四、系统理论㈠主要观点机构、过程、行动、机能。
㈡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应用中的原则服务对象所遇到的问题既有生理、心理、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评估问题的焦点包括从生理、心理到微观、中观、宏观社会结构的各个系统个人的问题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是动态的,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再评估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必须是针对整个系统而非局部。
㈢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不仅仅要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专业关系,还要涉及服务机构。
服务目标:服务对象不仅能够调适自身系统,同时也调适与外部坏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