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导论

合集下载

以学定教先学后导

以学定教先学后导

学习链接
3.GWQ教学程式(深圳大学城丽湖实验学校) GWQ即目标(goal)、路径(way)、问题(question),也 就是“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学”。 具体来说,目标,即分类目标导航,要求教师按照因 材施教的原则,分类设计优秀、中等和后进学生分别能够 达到的基础性、拓展性和挑战性学习目标。路径,即实现 目标的路径导引,要求教师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 念,设计出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解决基础性目标的路 径,设计出通过合作交流和展示对话学习,解决拓展性目 标和部分挑战性目标的达成路径。问题,即关键问题导学, 要求教师依据分类目标设计关键问题,并以此设计课堂教 学的“问题串”,形成以“问题串”为主要内容的自主学 习单。
改变一点点,一点点去改变维绽放 • 关注团队成长
关注能力培养
1. 结构化预习能力; 2. 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探究能力; 4. 展示对话学习能力; 5. 工具性训练学习能力; 6. 高级思维学习能力; 7. 问题发现生成能力; 8. 问题解决能力。
关注能力培养的学本课堂, 让学生成为问题解决的主人。
关注思维绽放
“教师不是工程师(他要按图纸施工),也不 是电视导演(他们一般要按分镜头剧本去工作), 而是节目策划,是与学生共同创造未来的人,创 造是没有蓝图的,策划只抓大方向、大轮廓。”
——文喆先生《关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 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 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课例思考
• “教”为中心
→ “学”为中心
• “个体接受学习” → “合作发现学习”
• “先教后学”
→ “先学后导”
• “课堂知识容量最大化” • “有效信息交互量最大化” • “思维活动容量最大化”

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点滴

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点滴

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点滴托勒密曾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小学数学的新课程改革也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教师导学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导学过程是“学”与“导”的交往和互动,师生之间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互相启发、相互补充。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讨更好的学习方法,将学生从能够“学会知识”向能够“会学知识”转化,近年来,我对“先学后导” 课堂导学模式进行了实践,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现将这一课改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自学规律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也突出了学生实践操作性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活动性,从学生的学习材料上就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利用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通过观察、思考、计算、实验、再观察、比较、归纳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与同伴合作交流,自主获取知识。

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因此,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师的“教”为“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所以,我就从导学案改起,设计符合学生自学规律特点的导学案,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去看书、自学,在实验操作、观察对比等基础上思考问题,寻求学习目标的答案。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就不会盲目地看书,他们会通过同桌、小组的交流,创造性地自主学习,还会提出自学中的一些疑问,以待通过教师的“导”来解惑,达到深刻理解与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二、“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突出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实施“先学后导”教学模式过程中,我努力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首先设计好学生“自学”的指导目标。

在课前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宣布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自学”才能有的放矢,从实验、观察、对比等学习过程中,努力寻求答案,当寻求答案和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自主地与同伴交流,把自己的见解与同伴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或是一些疑问,这就为教师的“导”提供了依据,也使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调整“导”的方案,重新第二次“备课”,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师“导”的作用。

建构“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论文]

建构“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论文]

刍议建构“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先学后导”有效教学观主旨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积极有效地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动脑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包涵:建立学为主体的新型的学生观,学习过程中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观,学会合作观,更新教师理念建立新型的教学设计观。

关键词:“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更是尊重学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既强调学生的学法,又重视教师的教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主旨是学生们的动手、动脑,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了过去教者为中心的教学观为参与式,合作式,自主式教学,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呈现出学生个体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如何建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这是我们每位新课程教师共同面对的新问题。

笔者有幸听了我们实验学校的几节名师课,他们倡导的是“构建先学后导,小组合作,问题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我深受启发。

这里的“先学后导”中所指的“学”和“导”,与过去的“教与学”有显著的变化。

“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解”、“一言堂”,而是指师生充分交往、讨论交流基础上对学生产生问题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交流”、“启发”。

从教学意义上看,“先学后导”不是简单的对传统教学过程的顺序颠倒,而是一种教学观重构的问题。

一、倡导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如何学。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非常强调“师道尊严”,学生必须绝对服从教师。

这样束缚学生的主体发展,当今社会,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提倡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这样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才能发挥个体主动性。

小学数学新课改“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新课改“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新课改“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篇:小学数学新课改“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新课改数学“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一、模式研究的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追求教学效率”这一教学的本质特性日益凸显,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校坚持走特色教育发展之路,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结合目标教学、主体性教育,创新实践教育等教育改革成果,着力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深水区。

新课程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乐于思考、乐于学习的精致素材,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和谐、创新、富有生命力的背景。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

纵观这样的课堂,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显著问题:1.课堂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2.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太少;3.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4.教师盲目追赶潮流,效仿名师专家,目标意识不明等。

因此,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编排优势,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根本和关键。

基于这些原因,思考如何形成新的教学规范,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至关重要。

“先学后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旨在协调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觉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理论支撑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丰富,而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的工具。

“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

“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

“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摘要: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我校结合本校实际,在主要学科中按县教育局的要求进行了“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有效尝试,摸索出了“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的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能有效地解放教师,还自由于学生。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安排好,教师有三个“导”,学生也有三个“学”。

我结合了信息技术课堂的学科特点,并和学校的新教学模式相整合,寻找探索适合的信息技术课堂模式。

关键词:三阶段教学模式“先学后导,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我校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在主要学科中进行了“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的有效尝试。

在这种模式下,老师由原来课堂的主角变成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主导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

学生在老师预设的“问题”和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有效问题”中尽情的自学、助学及在老师的导学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让每个知识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本人就结合教材及平时教学实际,根据我省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不断将信息技术课堂和我校的新课堂模式相整合,形成信息技术课堂的“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

一、“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可行性1.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加工、分析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从其认知的特点来看,主要还是以操作为主,从操作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从加工处理现有的信息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有效问题”的产生到大家一起分析解决问题,让大家充分享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2.从信息技术教材来看,很多知识点都是以任务为驱动,通过菜单命令一步一步来实现。

大众型的教学模式基本以老师提出任务,在老师一步一步讲解演示下来掌握知识,由于孩子接受能力的差异,经常会出现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强一些,教师简单的说明就能掌握知识,于是在课堂坐不住;也有少数学生,由于接受能力偏低,教师讲解了好几遍把重点进行了分解都难以掌握和理解,从而陷入了学习的困境;虽然老师有时候会安排一个小组长来指导本小组出现的“暂时后进生”,但出于小组的利益考虑,很多小组长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指导同学,有的甚至代替他们完成任务。

先学后导

先学后导

先学后导,决胜课堂白沙小学张群摘要:先学后导教学模式是以任务驱动为问题解决途径的有效教学模式。

本模式要求课型,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相应发生变化。

一是课型创新为“学案导学课”。

二是教师角色转型为学案设计者,学生有效学习的主导者等。

三是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索学习。

学生角色转变为课前主动学习者,课中体验学习者,课后回归学习者。

关键词:课堂改革创新模式以生为本先学后导主导主体我们正步入信息时代,经济的腾飞、科技的发展、人才的竞争,都对我们农村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创新教育模式,成为当今基础教育领域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而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同时又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找到既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又符合学生实际的切入点。

我认为,先学后导的课堂教育模式,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能力,才能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发现,在学习中提高,为终身发展奠基,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创新先学后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呢?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建立新型课堂人际互动关系实行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课堂人际互动关系,增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心理相融度。

作为教师,尤其要懂得高效课堂教学的灵魂,相信学生是我们必备的师德,解放学生是我们的使命,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

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能做也敢做,在做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

在新型人际互动关系中,教师要促进学生互动,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倾听、评价、反馈、合作、竞争、达到彼此情感的交流,激发其思维的碰撞,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良好氛围。

事实证明,只有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将知识变成一股股细流融入心田。

《以学定教先学后导》课件

《以学定教先学后导》课件
教学效果与评估
学生成绩的提升
提升学生成绩
通过《以学定教先学后导》ppt课件,学 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成 绩。
VS
减少学习困难
该课件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困惑进行讲 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 率。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增强学习动力
课件采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
04
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
“以学定教”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
某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的英 语水平和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 学计划,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 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案例二
某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 习进度和能力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和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 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练习,促 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03
“先学后导”的教学方 法
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有趣 的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 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提供学习资源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 源,如教材、课件、学习 软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 进行自主学习。
指导学习方法
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如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如何整理学习笔记等,帮 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核心理念的意义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 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 才。
02
“以学定教”的教学方 法
了解学生需求
需求分析
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 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 和困难。
动态调整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 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 需求。

先学后教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精选多篇)

先学后教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精选多篇)

先学后教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精选多篇)第一篇:先学后教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先学后教”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先学后教”模式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呢?在学习中我看到,老师重点强调一下几点:一、把学生看成是教学的真正主体(主人)——学生观重建。

二、就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而言,变“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

三、就教与学、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而言,变“先教后学、以教定学”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四、就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变“个体独立学习”为“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以上几点,我是这样理解的。

“先学后教”的基本意蕴在于通过改变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转变为指导者和辅助者,教学顺序改变为学生“先学”而教师“后教”,以保证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具针对性。

“先学后教”理念息提出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经由江苏洋思中学、东庐中学以及山东杜郎口中学等一线“实验基地”的大规模实践,如今业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中的“先学”是引导学生先去实践,从而形成初步认识;“后教”则让学生在已有实践与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践的广度和加深认识的深度,这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符合认识论基本规律的。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先学”彰显了学习主体的角色,尊重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些显然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倡导的。

最后,从教育教学理论来看,“先学后教”则内蕴着“主体性教学”、“分层教学”、“差异教学”、“因材施教”、“教是为了不教”等思想理念。

因为是“先学”,所以学生必须先“动”起来,自己要先思考,去尝试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将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而“后教”主要是学生相互讨论学习(即兵教兵),教师则更多扮演的是组织、点拨、引导、促进等角色。

由上述可见,“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其核心功能主要侧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一维度。

高中语文先学后导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高中语文先学后导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高中语文先学后导教学模式探索论文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为:学为首要,化教为导,调动主体,学会学习。

“学为首要”——我们强调教法服从于学法,所有教学管理手段均应指向学习的主体——学生,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内驱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提升语文素质。

“化教为导”——我们认为教学即管理,而管理则是一种调动人性潜能的艺术,因而我们提出化教为导,以导促学,本着人本化管理的思想,为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组织、控制、沟通、评价、反馈等教学管理环节,“导”不但是组织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而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高度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调动主体”——管理是为了发掘和调动学生潜能,教学管理的.目的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学习思想,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教学管理,进而逐步成为教学管理的主体。

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教师的管理、学生的互管都是为了过渡到学生的自我管理,达到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先学后导教学模式(一)以余文森教授关于有效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易教定学;温故知新,激活兴趣”三条定律为指导,结合课文、课标、教师、学生等维度,可制定如下先学后导基本教学模式:激趣导入,明确目标自读指导,思考吸纳合作交流,展讲反馈精讲点拨,反思提升师生总结,读写拓展针对教学目标较多,容量较大的课文,教学环节采用大循环的方式进行,即可用2或3节课完成5个教学环节(问题导读课,展示训练课)。

针对教学内容较为集中、容量较小的课文,教学环节采用小循环的方式进行综合解决课,即可用1节课完成5个教学环节的循环。

(二)结合新课改理念和“先学后导”精神,围绕高三高效复习,我们初步探究出了高效复习课堂模式:出示课标,明析考纲自主预习,梳理建构提问反馈,精讲例题方法归纳,反思提升变式训练,反馈总结该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与考纲、文本及命题人的对话,主动梳理,主动总结,与放羊式复习和满堂灌式复习相比,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先学后导”模式在英语任务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导”模式在英语任务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以达成目标。

这几年,我校倡导“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笔者深有感触。

一、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抱怨课文内容太多,课堂教学时间不够,如果不进行逐词解释,总是不放心,怕考试考到。

长期以来,这种教育影响了学生思考和交际能力的提升。

实际上,教师应该改变观念,相信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和相互讨论等活动中不断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让其在做中学。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提出了“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先学后导”不是简单地对传统教学过程的顺序颠倒,而是一种教学观重构的问题。

二、“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实践1.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从英语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这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2.学生自学教材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

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这样做,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3.精讲答疑精讲答疑是以学生课堂上的相互讨论、独立自学为前提,需要教师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依据,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答疑。

先学后导

先学后导

保安中心校校本培训资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主讲人:时间:地点:多媒体教室一、课型创新实施“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新课型。

将新授课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创新为“发现生成课”、“问题解决课”、“拓展训练课”和“综合解决课”等四种基本课型;这四种课型是在实验过程中根据有效教学实际需要而逐步完善的。

至于选择哪一种课型,没有严格的规定,学科教师要根据年级特征、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和学习任务来选择和创新具有学科特色的新课型。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效课堂教学的八项基本要素是:(1)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充分展示机会的课堂就是有效课堂,教师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是课堂的高质量,关注“每一位学困生,从最后一名学困生抓起”就是提高教学质量。

(2)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指标是看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示思维的生成过程。

教学质量的考查不能单纯地看教师的讲,而要看学生学的状态,学生能否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问题,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得到激发和展示。

(3)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效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质疑文本和教师,展示独特和富有个性的理解,进行独具个性的展示。

(4)教师要当好课堂的“总导演”。

坚决废除“师讲生听,教师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

运用学导式教学,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具有竞争活力的学习情境。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展示与提高,激励学生对学习的信念及信心。

(5)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每一节课教师都要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6)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师生、生生对话,发现并启迪学生的思维,了解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及存在的不足,及时变学为思、以导达思。

(7)关注“ 生活” 。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把知识尽可能还原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8)注意先学后导。

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一)

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一)

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一)——兼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新课程“FFS”教学模式韩立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100088[内容摘要]“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是以问题发现生成解决为主线,以问题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问题解决途径的有效教学模式。

基本涵义旨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和教师以问题发现为主线进行评价性的自主合作学习,对生成问题进行互导性的合作探究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问题探究学习。

本模式运行要求课型、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相应地发生变化:一是课型创新为“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和“综合解决课”等;二是教师角色转型为问题发现者、学习活动设计者、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等;三是学生学习方式变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角色转变为课前主动学习者、课中体验学习者、课后回归学习者。

[关键词]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自主合作;探究训练;全面发展何谓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能否有一种最适用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一直在困绕着教育研究者。

自2006年以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组,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新视野下,开展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初步探索了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有效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的重大突破是研究视阈由“知识传授型”教学范式转向“知识建构型”教学范式,在“知识建构型”理论视野下,创新性地建构的“有效教学”基本理论,重新界定了“有效教学”的概念。

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

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

认为“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

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

经过深刻分析“知识传授型”教学的“先教后学”特征弊端,结合学生发展、教师成长需要,提出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创新性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

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

“先学后导-- 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体系,要求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并通过自己的聪明智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自主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学习同伴则给予规范而科学的指导,最后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重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进一步延伸内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个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围绕服务学生学习展开,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行为,教学活动设计框架由三个阶段组成即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学生是主动学习者、课中学生是体验学习者、课后学生是回归学习者,课前预习的科学性、课中生成的深度性、课后延伸学习的重要性乃是教学活动设计所关注的焦点与重点。

三、“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一)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谓“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学生已经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借助他人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必须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基础,但又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设最近发展区(顾明远,孟繁华,2002),设定符合“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既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兴奋点,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知识来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二)学习策略理论O’Malley 和Chamot(1990)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个体用来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学习和保持新信息时所使用的特别想法和行为,策略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也是可以在教学中教授的。

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的。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在适当情境下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解析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解析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解析一、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涵义这里的“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是指师生充分交往、对话基础上对学生困惑问题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交流”和“启发”。

从教学意义上看,“先学后导”不是简单的对传统教学过程的顺序颠倒,而是一种教学观的重构,“问题评价”是指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整个教学流程包括“问题——对话——刺激——指导——评价”五要素,课型有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问题拓展课,问题综合课,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实施原因1、根本原因:创建学校品牌需要——有效管理,自主发展;有效管理核心是有效教学,有效管理的目的是学生自主发展。

(手段和目的关系)2、学校创建品牌现状(1)科研——全国规划子课题、省教研课题;(2)师训——主题:“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校本课程:自主发展品牌,学科课程注重学法指导、研究性学习和思维训练。

(4)德育——生态班级建设: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环保、学习、自律。

(5)教学——教学常规、学习常规(作业)。

(6)评估——发展性督导校本评估。

(7)环境——数字化校园、绿色学校三、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有效备课1、课型选择(以单元或主题为单位)主课型——问题解决课五种模式:嵌入式问题训练课、问题导学案课、问题综合解决课、问题展示解决课、自主合作探究课;辅助课型——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训练课主辅课型的合理匹配2、问题综合解决课的备课学生:高质量结构性预习(1)教师指导下学生走进文本,自主完成问题导读单,可在问题发现课中完成,把重点、难点、困惑的问题填入问题评价表。

(2)尝试提前完成作业教师:结构性备课完成“三单一案”(问题导读单、问题生成单、问题训练单)3、问题生成(1)问题导读单开发策略:问题发现课前(预习时)教师发放问题导读单,如何设计导读单?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学生需要在教学设计前理清问题分类,问题包括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简介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简介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简介一、核心理念“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就是以问题为任务,贯穿学习过程,驱动学生自学,教师组织、指导、引导,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有所得。

个人认为,这个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帮助下的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式自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

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师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学习过程。

二、实践环节(一)构建学习小组1)班主任、科任教师配合,全面了解学生,完成《全景式评价表》。

2)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学科特长、班级学生人数,合理搭配,按4—6人一组,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3)组内推选小组长、学科长(照顾学科特长,负责本组该学科学习的组织),记录员轮流担任。

4)班主任和学科教师采用激发愿景、角色机制、评价机制、问题生成、问题训练等策略培养小组不断成长。

(二)课前阶段教学行动策略1.学生结构性预习1)读:走进文本策略(要求保证阅读遍数、启用《阅读评价章》、采用“读、划、写、记、练、思”“六字诀”阅读);2)导:完成导读评价,即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3)作:完成课后作业(《预习笔记》、《预习作业》);4)问:完成问题评价(填写《问题评价单》)。

2.教师结构化备课行动策略1)全:参考《学生全景式评价表》,全面了解学生;2)单:进行结构化教学设计,即完成“一案三单”(包括《学习方案设计》、《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3)定:落实“五定”要求(包括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间、定目标、定期望)(三)课中阶段教学行动策略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1)新型小组合作学习(设学科长,建多元评价,重点是“一激二抓”)2)学生展示型学习(学生采用“展、思、论、评、演、记”的展示学习“六字诀”完成《问题生成-评价单》并展示,学生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思想占据中国的统治地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衡量一所学校,先看其有多少“名师”、“骨干”,人们往往以教师的“教”来推演学校质量和水平,这正是传统教育思想在作祟。

韩立富教授“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法,从教育思想上打破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模式,真正把学生推到一个问题发现者、问题分析者、问题探索者和问题解决者的主动地位,真正把传统教师“唱独角”“才情表演”的教室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才真正实现了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基本理念,这种汲取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思想,将会给传统教育观念、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强烈的冲击,引发教育界一次新的革命,它对与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将会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也许,有人会对此怀疑,甚至鄙视,也会有人担心此方法会消弱知识基础,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甚至会有人指责、阻止,这都是可能的。

因为一场天翻地覆的思想革命要在短期内取得实效,是不切实际的,更可况是周期较长的教育。

也许有人联系到建国以来无数次的教改,许许多多的新方法中不能敌过传统教育的史实,来证明此方法的行不通,那实在是因为它确实对过去教育改与韩博士教改不同缺乏认识。

纵观建国治的教学改革,基本上是在传统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和“学”两方面的修修补补,打打闹闹。

无非是怎么
教,才更能使学生易接受;什么方法,使学生用时少,见效快;其出发点还是逃不出传统的窠臼。

另外,过去的教学改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基本思想都很先进,个别人操作也有演示价值,可是推广上要么是别人学不来,要么是学也没多大收效。

所以,这样的改革的确意义不大,没过多久便胎死腹中,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是具体操作中缺乏明确规范,导致学习者不得要领,或不得其法。

与之相反,韩博士除了理论构建上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之外,关键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和方法。

并以监督指导形式的多样,保证了教育目标的实施。

如课前学生学习行动策略,课中学习行为策略和课后学习行动策略,以阅读、论文、交流、习题等形式,保障了过程的有效性,从总体上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理解、动脑和动手,把问题交给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任务)阅读思考、讨论,最终达成较为统一的答案,发现更有价值的问题。

这样的教学也许较乱,课堂也难控制,完不成任务等,但我想一个思考的课堂,或人人都思考的课堂就是效果。

也许有人担心教师的主导地位被消弱,只能冷眼旁观,不起作用,我想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就象学生能合演一幕戏,导演、演员等都是学生来做,而且演得精彩,教师应当高兴,而何必失落自己呢?事实上学生不可能样样都演得精彩,有欠缺、有漏洞、有考虑不周,教师何不把自己融入课堂,去
做一个导演、演员、编剧,做一位真实的参与着呢?有人不屑去做或不愿去做,只是说明传统教育思想对其制约的严重。

当然,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中还可能涉及诸多问题,如不同科目见问题的设计如何体现教材基本知识和基本精神、学生能力提高是否就是几道题能解决等等,这需要在教改中不断加以探讨和解决。

还有改革自然要面临与现行教育体制及考评方法的矛盾,这都是一线教师较为担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