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的说和做》基础知识点整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笔记)
1、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3、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4、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5、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6、下列句中的“说”各是什么意思?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告诉别人自己做了什么。
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吹嘘自己的功劳。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宣传革命,斥责揭露反动派。
7、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1)“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
闻一多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寻找救国的方法,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
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的说法,生动形象的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
4)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这一句如何理解?表现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8、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
1)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心理描写,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外貌,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初一语文词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一语文词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初一语文词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ﻪﻭ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
ﻪﻭ仰之弥高:望得更高。
ﻭ锲而不舍qiè:雕刻一样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ﻪﻭ炯炯jiǒng:形容明亮。
ﻪﻭ兀兀穷年wù:辛辛苦苦的一年到头这样做。
ﻪﻭ沥尽lì:滴完。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的排列着。
ﻪﻭ校补jiào:校正补充。
ﻪ迥乎不同jiǒng:很不一样。
ﻭ独裁cái:独自裁新。
多指独揽政权,实行专制统治。
ﻪ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形容非常危险。
ﻪ迭起dié:一次又一次的兴起来.出现。
ﻪﻭ昂首挺胸áng:昂起头,挺起胸。
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ﻭ慷慨激昂kāngkǎi: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也说激昂慷慨。
ﻪﻭ气冲斗牛dǒu: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
也说气冲牛斗。
斗牛,二十八ﻭ星宿的斗宿和牛宿,泛指天空。
ﻭﻪﻭﻭﻭ初一语文词汇:《音乐巨人贝多芬》|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初一语文词汇:《音乐巨人贝多芬》门槛kǎn: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用石头的)。
ﻭ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ﻪ重荷hè:沉重的负担。
ﻪﻭ含蓄xù:包含。
ﻭ小心翼翼yì: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ﻪ巴望:指望。
ﻭ磐石pán:厚而大的石头。
ﻭ喧嚣xuān xiāo:声音杂乱。
ﻭ深邃suì:深奥。
ﻪﻭ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决的样子。
ﻭ糊口:勉强维持生活。
ﻪﻭ14.《福楼拜的星期天》ﻭ密密麻麻:又多又密。
一拍即jí合: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节奏。
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ﻪ白皙xī:白净。
钦佩qīn:敬重佩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要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要点作者介绍臧克家,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
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
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
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
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
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
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
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经说:'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下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体会闻一多的民族英雄气概。
关于标题:本文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标题呢?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说和做',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必修课,闻一多堪称这方面的表率。
下面,让我们再次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识点整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识点整理1、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分别做了哪些事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革命家: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2、“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赞扬了什么(或有什么作用)含义:先生所说所做他人都不及,他已经达到了说和做的境界中最高的人作用:赞扬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是对先生人品的高度概括。
2、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4、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句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作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究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走出了第一步。
5、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它”指的是深夜的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该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研究,成绩斐然。
课文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6、他潜心贯注,心会神疑,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7、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地壳寻求宝藏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8、目不窥园,足部下楼,兀兀穷年,历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的赞美闻一多先生治学之勤之钻9、这篇文章在叙述中插入了哪些形象描写有什么作用形象描写: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闻一多先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10、课文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语过渡的有什么作用11、“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和“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能不能合成一段为什么不能前者突出强调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的方面,后者突出强调了他的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重点问题整理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重点问题整理一、课文理解: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读了全文,我们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在,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言行一致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2.文章分两个部分。
其过渡段的作用是: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
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文章开篇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起笔,直接点题,不拐弯子。
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了精心挑选,言简意明。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待“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4.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叙述,意图何在?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
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
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
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
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具体、实在。
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
二、精彩段落赏析:(一)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初中语文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识讲解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臧克家(1905~2004),著名诗人。
1929年入国立青岛大学实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
抗战爆发后,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
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代表作《老马》《自己的写照》等,诗集有《烙印》《春风集》等。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928年出版的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是臧克家对闻一多精神的颂扬之作。
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
这是为了突出人物——闻一多先生,突出其在对待“说”和“做”的问题上的思想和态度。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二人相知很深。
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
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知识积累1.弥.(mí)高:更高。
弥,更加。
2.锲.(qiè)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刻。
3.望闻问切:中医诊病术语,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是第一步。
4.衰.(shuāi)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5.目不窥.(kuī)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
后世用来形容埋头读书。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
七年级语文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笔记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笔记
一、文章结构
文章开篇引用闻一多先生自述中的话语,引出文章主题。
接着,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和革命方面的卓越表现。
最后,总结了闻一多先生的伟大品质和精神,强调了他的崇高地位和影响。
二、主题思想
本文主要通过叙述和描写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表现了他的崇高品质和卓越贡献。
文章强调了“说”和“做”的重要性,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个学者和革命家的形象。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号召人们继承和发扬他的精神。
三、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简洁明了,表达清晰,易于理解。
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风貌。
同时,文章也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对比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四、表现手法
1.叙述:文章通过叙述的手法,详细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和事迹,使得
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2.描写:文章通过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风貌和内心
世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品质和精神。
3.议论:文章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通过议论的手法对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和精
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五、重点词语解释
1.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2.独裁:独自裁断。
多指独揽大权。
3.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4.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5.切齿:形容愤恨到极点。
《说和做》知识点整理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知识点整理一、人物介绍1.认识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
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2.认识本文作者。
臧克家,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
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3.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
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
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
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
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闻一多)二、词语1.拼音地壳(qiào)抱歉(qiàn)仰之弥(mí)高兀兀(wù)穷年校(jiào)补澎湃(péng pài)锲qiè而不舍沥(lì)尽心血赫(hè)然深宵(xiāo)炯炯jiǒng目光群蚁排衙(yá)函(hán)寄目不窥(kuī)园迥jiǒng乎不同潜(qián)心贯注漂(piǎo)白警报迭(dié)起气冲斗(dǒu)牛无暇(xiá)及此衰(shuāi)微卓(zhuó)越慷慨(kāng kăi)淋漓2.解释目不窥园: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初一语文下学期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识点
初一语文下学期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识点一、原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识讲解
2020 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3.精于剪裁。 如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
究的目的和态度“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 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 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5.夹叙夹议的写法。 本文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 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 这两处也都是议论。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 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 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2020 年 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学期
激昂。淋漓,充盛,畅快。
24.气冲斗(dǒu)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25.高标:凡高耸物体的末端都可以叫做高标,文中指超群,出众。
考题例析
1.(2015•湖北孝感中考)下列各项中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倒坍(tān)
蓦然(mò)
(1)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 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 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 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 “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 “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知识清单、易考题
1.整体感知。
说和做⎩⎪⎪⎨⎪⎪⎧⎭⎪⎪⎬⎪⎪⎫学者⎩⎪⎨⎪⎧⎭⎪⎬⎪⎫《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2、字词(1)闻先生x īn b ù z ài y ān ( 心不在焉 ),b ào qi àn ( 抱歉 )地道一声:“zh ì x ù( 秩序 )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2)sh ēn xi āo (深宵 )灯火是他的b àn l ǚ( 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3)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 è ér b ù sh ě( 锲而不舍 )。
(4)他从唐诗下手, m ù b ù ku ī yu án ( 目不窥园 ) ,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l ì j ìn x īn xu è( 沥尽心血 )。
(5)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shu ò gu ǒ(硕果 )。
(6)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zhu ó yu è( 卓越 )的成绩。
(7)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di é q ǐ(迭起 ),形势紧张。
(8)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k ān ɡ k ǎi l ín l í( 慷慨淋漓)。
(9)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q ì ch ōn ɡ d ǒu ni ú(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10)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p éng p ài (澎湃 )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1)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sh ū t óu (梳头 )”。
(1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xi ǎo k ǎi ( 小楷),如群蚁排衙。
《说和做》课文梳理
《说和做》课文梳理《说和做》是臧克家所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叙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说”和“做”,展现了他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
文章开篇,作者就直接点明了主题:“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两句话简洁明了地概括了闻一多先生的行事风格,也为下文的叙述定下了基调。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他向古代典籍钻探,犹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他为了研究,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不畏艰辛,不怕困难。
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他在学术上的专注和勤奋,让人敬佩不已。
在这个部分,作者通过描写闻一多先生的日常行为和研究成果,展现了他作为学者的专注和执着。
比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工作的认真和严谨。
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他“说了就做”,并且“言行一致”。
他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
他在形势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参加游行示威,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头。
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反动派的愤怒和对正义的追求。
这里,作者通过对闻一多先生在革命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描述,展现了他的勇敢和坚定。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激情和力量。
在文章的结构上,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
开头总领全文,中间分别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叙述,最后总结全文,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在语言表达上,这篇文章朴实无华,但却饱含深情。
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将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同时,文中还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和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说和做》这篇课文,通过对闻一多先生言行的描述,展现了他作为学者的专注和作为革命家的勇敢,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人物的光辉形象。
02说和做-知识点梳理复习
——七年级下——02说和做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云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㈡写作背景臧克家于上世纪30年代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辉事迹。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32个)⑴诗作不兴(xìng);⑵典籍⑶地壳.(qiào);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⑸锲.而不舍(qiè);⑹炯炯..穷年(wù);..目光(jiǒng);⑺望闻问切.(qiè);⑻目不窥.园(kuī);⑼兀兀⑽沥尽心血;⑾无暇.及此(xiá);⑿心不在焉;⒀秩序;⒁深宵;⒂伴侣;⒃小楷;⒄群蚁排衙.(yá);⒅硕.果(shuò);⒆卓.越(zhuó);⒇校.补(jiào);(21)赫.然(hè);(22)潜.心贯注(qián);(23)心会神凝;(24)迥.乎不同(jiǒng);(25)一反既往;(26)独裁;(27)迭.起(dié);(28)大无畏;(29)慷慨淋漓;(30)气冲斗.牛(dǒu);(31)澎湃;(32)高标;㈡词语释义⑴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或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作,起的意思。
⑵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
弥:更加。
⑶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文章内容总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说和做》文章内容总复习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着重写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是“卓越的学者”,下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说”了就“做”,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全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疑难解惑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个句子是比拟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来振兴我们这个衰微的民族。
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试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这句话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
2.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人们常用“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来讽刺那些只说大话,不办实事、言行不一的人。
因而“口的巨人”似乎只能是贬义了。
但本文作者却把“说大话”和“办实事”统一起来,用“口的巨人”和“行动的高标”来称赞闻一多,称赞他那种既敢于高声说出真理,又肯于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重点问题整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重点问题整理一、课文明白得: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如何一个人?读了全文,咱们能够了解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讨救国救民的前途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夜以继日,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那么投身于民主运动,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表率。
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在,表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言行一致方面却有相同的地方。
(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2.文章分两个部份。
其过渡段的作用是: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
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形用极为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文章开篇是如何起笔的?如此写有什么益处?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起笔,直接点题,不拐弯子。
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通过了精心挑选,言简意明。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式突出闻一多先生对待“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必然说”。
文章采纳如此的方式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发悬念:闻一多先生是如此说的,又是如何做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4.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什么缘故采纳如此的方式来表达,用意安在?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形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非矛盾。
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证明了他的‘言’和‘行’”。
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
若是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样化。
作者采纳剖析的方式记叙,具体、实在。
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露了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露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
二、出色段落赏析:(一)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刻,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闻一多先生的说以及做》知识总结点总结整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识点整理
说明①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词语累积:P90说明1-7;P91说明4;P92说明3
选材典型:三本书,三件事
练习二、三
修辞:比喻、比较
一、要点字词
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锲qiè而不舍shě兀wù兀穷年潜qián心贯注迥jiǒng乎不同群蚁排衙yá用适合词语填空。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援的文化药方。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
心血。
闻先生大无畏地在民众大会上,痛骂特务,大方淋漓,
并指着这群坏蛋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解说以下词语。
持之以恒:雕琢不断,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兀兀穷年: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群蚁排衙:这里指齐整地摆列着。
绝然不同:很不同样。
二、要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
得越持之以恒。
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三、文学知识背记知识清单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
全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有名诗人臧克
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说和做》必备知识点
《说和做》 必备知识点
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建构初中语文素养体系
课 标
在阅读教 学中要引导学生 随文学习必要的 语文知识,但 不 能脱离语文运用 的实际去进行系 统的讲授和操练 。
教 材
新教材重新确 定了语文知识教学 的地位,虽然并未
罗列语文知识清单, 但是构建了一个隐 形的知识系统,落 实了能体现语文核 心素养的知识点和 能力点,教学要点 明确清晰。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 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 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作者 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 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 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 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
2 背景资料
民主战士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是“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中的一位 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 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 昂头做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 的手枪,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为民主、为中华民 族而战斗的前线。
2 背景资料
臧克家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的前两年,经常出入于闻一多 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问题。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 家,曾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刊印《烙印》,又在大型杂 志上撰文介绍。20世纪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 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 赞扬他的信后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的 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 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 部编本” 特别注重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和强调语 文 教学“ 一课一得” 。“ 一课一得”是指每上 一 堂 课都要收获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的说和做》基础知
识点整理
给加点的字注音
典籍炯炯仰之弥高锲而不舍兀兀穷年
沥尽独裁群蚁排衙迥乎不同气冲斗牛
迭起校补昂首挺胸慷慨激昂
给形近字、多音字注音组词
形近字
①籍贯狼藉
②锲而不舍契机
③迥然炯炯
④妨碍作坊仿造彷徨
⑤剽窃漂流缥缈飘扬瓢泼瞟一眼骠勇僄悍
多音字
①校:学校校对
②钻:钻研钻石
③兴:复兴兴致
④转化:转化转速
⑤济:人才济济同舟共济
⑥漂:漂泊漂白漂亮
⑦劲:劲头劲草⑧切:切磋切身
解释下列词语
①弥高:更高。
弥,更加。
②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兀兀,穷苦的样子。
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③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④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迥,差得远。
⑤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⑥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表达时极为畅快的样子。
⑦目不窥园: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中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⑧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
⑨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
⑩一反既往::完全与已经过去的情况不同。
文学常识及中心归纳
文学常识:臧克家,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难民》、《老马》、《有的人》。
1932年以一篇《老马》成名。
闻一多,汉族,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月派代表诗人,作
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中心归纳: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