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水和溶液教案
溶液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溶液导入教学设计(优秀4篇)
溶液的概念九年级化学溶液导入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了让您对于溶液的概念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4篇九年级化学溶液导入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九年级化学溶液导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2.了解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3.掌握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4.了解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重点1.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2.用pH广泛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难点1.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2.用pH广泛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教学准备一、自主预学学生完成自主预学的内容,学生自主交流,预学成果,教师适当点评二、合作探学(二)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pH)(1)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7溶液呈性,例如蒸馏水、食盐水、蔗糖水等pH<7溶液呈性,例如等pH>7溶液呈性,例如等(2)溶液pH大小与酸碱度的关系①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当酸性溶液被稀释时,溶液的酸性变,pH 变。
②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当碱性溶液被水稀释时,溶液的碱性变,pH 变。
中性溶液呢?③试画出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用水稀释后pH变化示意图。
2.pH试纸的使用方法测定溶液酸碱度的较简便方法是,用pH试纸检测溶液pH时,用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待试纸颜色稳定后,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对照,就可确定溶液的酸碱度。
活动探究:请用pH试纸检测一些液体的pH,记录检测的结果填入下表3.5%的盐酸柠檬汁食醋正常雨水蒸馏水海水肥皂水洗涤剂4%的氢氧化钠溶液pH讨论:①测定溶液的〖〗pH前,试纸不能,也不能将试纸中沾起溶液。
②用pH试纸测定的pH应为整数(0~14),不能是小数。
③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某未知溶液时,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则他测定的pH与原来的pH相比。
初中化学课程第三单元《溶液》教案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伴随热量的变化及乳化作用。
3.通过硝酸钾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其二者的转化。
4.学会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溶质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5.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亲身体验溶液的有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2.能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一些化学问题,并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化学概念,感受化
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有关溶液组成的计算对于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重要作用。
对应课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4.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5.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6.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7.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溶液时如何形成的?
2.一中溶质能否无限量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3.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浓稀?。
初中化学溶液讲学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讲学教案一、目标:1. 了解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浓度的计算方法。
3. 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2. 浓度的计算方法。
3. 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内容:1. 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体系。
- 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非饱和溶液。
2. 浓度的计算方法- 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 100%- 体积分数 = 溶质的体积 / 溶液的体积 * 100%- 摩尔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 / 溶液的体积- 摩尔浓度 = 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 * 体积3. 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的种类、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强等。
四、教学方法:1. 以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为主。
2. 运用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3. 利用教学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溶液的定义和特点的讲解。
2. 浓度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练习。
3. 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讲解和讨论。
4. 学生练习和答疑。
六、教学评估:1. 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溶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答疑情况。
七、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练习题。
2. 阅读相关教材并做好笔记。
八、自主拓展:1. 自主学习相关化学知识并进行实践操作。
2. 参加相关化学竞赛和活动。
初中化学水溶液的配置教案
初中化学水溶液的配置教案
教学内容:水溶液的配置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2. 了解溶液的浓度单位及计算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验要求配置不同浓度的水溶液;
4. 掌握在实验中正确使用溶解度表和溶液的稀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2. 溶液的浓度单位及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烧杯、量筒、搅拌棒等
2. 实验药品:氯化钠、硫酸、氢氧化钠等
3. 实验资料:溶解度表、溶液配制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现象,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二、讲解
1. 讲解水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溶液的浓度单位及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
1. 学生根据配制实验步骤,配置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2. 学生使用溶解度表和稀释计算方法,计算和稀释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四、总结
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作业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完成相关习题。
六、延伸
学生可选定其他溶质,进行不同浓度的水溶液配置实验。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准确无误;
2. 学生对水溶液的特点和浓度单位是否掌握。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溶液配置知识。
有关初中化学溶液教案
有关初中化学溶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种类。
2. 掌握溶解、饱和溶液、稀溶液、浓溶液等基本概念。
3. 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溶解的概念和条件。
2. 溶液的种类及特点。
3.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4. 稀溶液和浓溶液的概念和区分。
三、教学重点:1. 溶液的概念和种类。
2. 溶解的条件和溶解度。
3. 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1. 探究教学法:利用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讨论互动: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和答疑,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水和食盐溶解的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溶解的概念。
2. 学习:介绍溶解的条件和种类,让学生掌握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3. 启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在酒精中能溶解水溶不了的物质。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观察不同溶液的特点,比较稀溶液和浓溶液的区别。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提出疑问和思考。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题目。
2. 思考并回答探究问题。
七、教学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阅和分析。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建议。
八、教具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等。
2. 实验物质:食盐、砂糖等。
3. 课件、教材、习题册等。
以上为初中化学溶液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愿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专题复习《水和溶液》复习目标1、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了解溶液、悬浊液、乳状液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4、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读懂溶解度曲线图。
复习重难点重点水的组成和溶液的性质特征,溶解度曲线图的理解。
难点培养学生复习、综合、分类、读图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前面的复习,同学们对水和溶液的有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大家知道,天然水都是溶液,可知水和溶液是密不可分的,究竟为什么如此,我们复习完本节课我想大家会知道的。
专题一:水的电解与组成1、实验现象(1).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2).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质量比为8:1 。
(3).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为氢气。
2、实验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一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方程式:专题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专题三: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在20℃时,四种氯化钠溶液(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思考:1 .第4号溶质质量分数为什么不是28.6%2.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小结]1.对于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对于不同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专题四: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
专题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意义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溶解度的四要素(1)条件:一定温度(2)标准:100g溶剂(3)溶解状态:饱和状态(4)单位: g3、固体溶解度曲线(如上图)及意义点:(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
精品文档专题复习《水和溶液》复习目标1、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了解溶液、悬浊液、乳状液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4、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读懂溶解度曲线图。
复习重难点重点水的组成和溶液的性质特征,溶解度曲线图的理解。
难点培养学生复习、综合、分类、读图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前面的复习,同学们对水和溶液的有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大家知道,天然水都是溶液,可知水和溶液是密不可分的,究竟为什么如此,我们复习完本节课我想大家会知道的。
专题一:水的电解与组成1、实验现象(1).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2).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质量比为8:1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3)。
氢气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为、实验结论2 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1 氢元素和(个氧原子构成。
12(2)一个水分子由个氢原子和3、化学方程式:专题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专题三: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在20℃时,四种氯化钠溶液(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思考:28.6%?4 1 .第号溶质质量分数为什么不是.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为什 2么?][小结1.对于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稀溶液不一定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2.对于不同溶质,是不饱和溶液。
专题四: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
专题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意义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溶解度的四要素(1)条件:一定温度(2)标准:100g溶剂(3)溶解状态:饱和状态(4)单位:g)如上图及意义(3、固体溶解度曲线点: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九年级《溶液的形成》教案、教学设计
5.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实例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溶液的形成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6.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主动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
2.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4.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溶液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溶液的微观结构。
5.加强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溶液的制备方法、性质和浓度计算等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6.针对思维难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知溶液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溶液形成的兴趣。
教学过程:
(1)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如糖水、盐水、饮料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些物质都是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溶液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溶液的形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水和溶液的授课计划教案
初中化学水和溶液的授课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性质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运用2、掌握通用化学词汇和实验技能的准确使用3、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掌握浓度计算方法二、教学内容1、水的性质和应用(1)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常温下呈现为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的液体,具有高的比热和比重。
2)化学性质:水是强的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一些元素和化合物反应,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
(2)水的应用1)生活中:喝水、洗涤、洗漱、农业、渔业、食品加工、饮料制造等。
2)工业中:清洗、冷却、稀释、合成等。
2、溶液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溶解度和饱和度1)溶解度:单位质量溶剂在恒定温度和恒定压力下可溶解的最大质量溶质的数量,通常用摩尔数表示。
2)饱和度:一定量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达到最大量,称为该溶液的饱和溶液。
(2)溶液的分类1)按溶剂的性质分:水性溶液和非水性溶液。
2)按溶解度分:无限溶液和有限溶液。
3、浓度计算方法(1)质量分数1)定义:单位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
2)计算公式:%质量=(溶质质量÷溶液总质量)×100%。
(2)摩尔浓度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摩尔数。
2)计算公式:M=n ÷ V(3)体积分数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
2)计算公式:%体积=(溶质体积÷溶液总体积)×100%。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水的性质和应用、溶解度和饱和度等理论内容可以通过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实验法通过溶液分离、沉淀实验等,让学生实践操作,体验实验现象,获得实际的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从而深入理解相关的化学概念。
3、讨论法在实践操作时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性和创新性,以及促进他们的思维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手段电脑、幻灯片、教案、实验器材和课件等。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全章优秀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4.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5.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6.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7.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8.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9.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3.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4.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5.通过溶质质量分数及其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1.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2.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本单元的重要溶剂——水是第四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物质溶解于水的微观解释,则是以第三单元的知识为重要依据,而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则是第五单元与本单元的有机结合.由于有了以上各单元的知识作为储备,才有利于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好了本单元知识也可以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例如:关于酸、碱、盐溶液的相关性质学习就需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基础.因此说本单元知识既是本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联系全书的一个纽带.本单元的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课题1 溶液的形成》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其中涉及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课题2溶解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课题3溶液的浓度》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课题1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课题2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课题3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本单元包括8个实验、2个探究.对其中的部分实验和活动教学建议如下:《课题1溶液的形成》中[实验9-1]内容和操作简单,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因此可以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和溶液、溶剂、溶质概念的建立上.[实验9-2]和[实验9-3]是固-液、液-液溶解的几个例子,建议结合生活经验并充分利用书中提供的图片分析溶解情况.实验中有的物质溶解,有的物质不溶解,学生会产生疑问,有问题是一件好事,对下一课题学习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概念会有帮助.[实验9-4]应注意让学生看清每一步实验,实验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观察乳化现象,可与溶解现象对比,分析时应注意二者是不同的.[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应由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方案并绘制简图,教材中提供的实验用品及记录表对学生设计实验有提示作用,学生会根据提示设计出用温度计来测量溶解前后溶液温度变化的相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去思考在没有或者不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溶液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学生通过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有放热和吸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探究的乐趣、探讨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学会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法.《课题2溶解度》中[实验9-5]和[实验9-6]学生通过对氯化钠溶于水和硝酸钾溶于水的实验现象,来得出饱和溶液的概念.[探究]——溶解度曲线,比较简单,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绘制曲线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其基本含义和数学上数轴的区别,这一点学生易引起混淆. [课外实验]——自制白糖晶体,实验比较复杂,要求的操作技巧也较高,教师应加强指导,提供一些必需品,鼓励学生动手试一试.《课题3溶液的浓度》中[实验9-7]由于硫酸铜在水中溶解的时间比较长,建议在此可事先将硫酸铜研磨成粉末或者换成其他有色晶体(如:红糖)效果会更好,或者在此设计问题讨论:如何加快硫酸铜等晶体的溶解速率.[实验9-8]是一个定量实验,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教材43页图9-19表示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可先组织学生分析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各步骤的操作要求,例如:托盘天平的使用与读数,量筒的使用与读数等,然后再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发现学生有错误操作时,要及时纠正并分析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3.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简单的计算以及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难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2.乳化和溶解的区别.3.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4.溶解度概念的形成.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引入.6.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1.本单元的课题1、2的相关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拿到课堂中来,以此来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互动.2.对于本单元出现的一些用微观角度来理解宏观现象,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前面出现过《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知识属于微观知识基础,要加以引导,其次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把微观粒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3.在本单元出现了由定性问题向定量问题的深入过程,学生对于定性问题(例如:物质溶于水后可以形成溶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定量地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却很少思考,但在有了溶液的形成的基础知识以后,再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活动探究和讨论,也不难理解.4.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内容比较枯燥,没有丰富的活动探究和实验来伴随,可以考虑设置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为载体,将计算融于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有一种急于得出结果的冲动,同时要简化计算数据,将重点放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解决了问题.例如:可以举例说明生理盐水的配制的相关计算;家庭洗衣服时,在衣服的漂洗过程中,用相同质量的水分次漂洗好,还是一次漂洗好等问题的计算.《课题1溶液的形成》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在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有哪些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如:平时喝的糖水、医用生理盐水、医用葡萄糖溶液等)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溶液”这一部分内容时,探究实验贯穿始末,利用四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小结的步骤,使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始终把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溶液的重要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例如:在教授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这些特征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配制好的医用生理盐水出现浑浊现象时为什么不能使用?在教授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时,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学生通过活动和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探究的乐趣.在分析中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来想象扩散和水合的过程.《课题2溶解度》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实验和几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在做[实验9-5]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必须确定“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这两个条件,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多数物质的溶解都有一定的限度.了解了这两点,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当物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这种特殊的状态就是饱和状态,该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如果条件改变,饱和溶液就有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了.另外在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时,一定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在不同的温度下、不同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情况,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是表示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情况,简单介绍三种情况就可以了,可不必深究.而气体的溶解度与日常生活有着非常丰富的联系,例如:烧开水、汽水的制作工艺、鱼池缺氧和增氧等.可鼓励学生把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并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掌握和巩固知识,例如:炎热的夏天,鱼为什么常常会浮出水面?打开汽水瓶盖时,常常会有泡沫冲出来的原因是什么?《课题3溶液的浓度》内容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利用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在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时,从学生的常见事物入手,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指出这些溶液中溶质的多少,并通过设问指出这是一种粗略的表示方法,而有时需要具体的表示溶质的量,在此基础上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可分为三类: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2.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3.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的关键是能准确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所以在练习中重点应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最后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在配制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总结并归纳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课题1 溶液的形成2课时课题2 溶解度2课时课题3 溶液的浓度2课时实验活动 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1课时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单元复习教案1课时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课时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教师准备】溶液:氯化钠、硫酸铜、高锰酸钾、氯化铁.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蔗糖、食盐、碘、水、高锰酸钾、汽油、洗涤剂等.【学生准备】蔗糖及别的用品.导入一:【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几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导入二:【故事引入】有个充满梦想的年轻人,想做发明家.有了这个念头,便兴致勃勃地跑到爱迪生的工作室,希望能够在爱迪生那里工作.爱迪生不得不抽出一些时间来接待他.在爱迪生面前,年轻人滔滔不绝地讲解着他想发明的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事物的液体,他甚是得意.爱迪生听完后,哈哈一笑,说道:“这不可能.”年轻人诧异地反问:“为什么?”爱迪生回答:“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容器来装你的万能溶液呢?”随后,年轻人哑口无言.导入三:【讲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语出《老子》.意思是说,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水溶万物而不争,水与千千万万种物质互溶,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水、药水、墨水等物质,在这些物质的排名中,水都居于第二位.然而,如果没有了水,这些茶水、药水、墨水等还会存在吗?水的这种不争之德,启迪我们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的奉献之中.一、溶液的形成[过渡语] (针对导入二)生活和科技中没有万能溶液,但是生活中没有溶液是万万不能的.同学们最喜欢喝的糖水就是一种溶液,日常生活同学们注意的是品尝糖水的味道,很少观察糖水这种溶液的形成过程,同学们桌子上有蔗糖及一些仪器,我们一起根据[实验9-1]的内容来探究溶液的形成吧.思路一【演示】实验9-1.药品:蔗糖、水.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药匙.现象结论【交流实验现象】请一组同学上台解释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其他同学提出异议.【现象】蔗糖消失在了水中.【结论】蔗糖可以溶解在水中.【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蔗糖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学生讨论、总结】蔗糖微粒运动到水分子中去了.(教师指出:物质在水中以什么形态存在,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引导提问】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拿出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溶液,让学生观察: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学生回答】1.各部分完全相同.2.没有析出沉淀.【教师总结】像这样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叫做溶液.【提问】根据刚才的实验及分析总结溶液的概念.【学生活动】讨论、总结,并互相交流.【板书】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思路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糖水是生活中最熟悉、最常用的溶液之一.蔗糖水溶液是如何形成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演示的蔗糖溶解实验的过程和现象. 【演示】实验9-1.药品:蔗糖、水.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药匙.现象结论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问】蔗糖放入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它到哪里去了呢?请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蔗糖放到水中消失了?【讲解】只要温度不改变、水分不蒸发,形成的蔗糖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即密度一样、浓度一样. 学生阅读26页后回答:糖溶解在水中了,是因为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并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蔗糖溶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课题3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做准备.【追问】物质溶于水时分散的微粒是否都是分子呢?【展示】溶液形成的微观现象:学生阅读26页后理解:氯化钠溶于水时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的.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的概念.【归纳】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书写到黑板上并补充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质量关系、强调体积不能相加. 观察现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 学生回答:均一、稳定.【板书】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设疑】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其中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回答: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问】医生给病人消毒的碘酒和注射的药水是溶液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是什么物质?【学生】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学生】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学生】用水和洗衣粉洗.【探究实验9—2】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实验9—2】.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实验记录】溶剂溶质现象水碘不溶解;液体无色水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汽油碘液体由无色变为紫色汽油高锰酸钾不溶解;液体无色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比较明显地得出结论.【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现象:碘不溶于水,高锰酸钾能溶于水;碘溶于汽油,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学生】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演示】实验9-3.药品:酒精、水、红墨水.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实验记录】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结论】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学生】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思路二【引入】(针对导入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与千千万万种物质互溶,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溶液,所以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板书】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例如:水.溶质:被溶解的物质.【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交流讨论】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设问】你还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并指出溶质、溶剂.【交流】1.糖水中溶质是糖,溶剂是水.2.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教师指出】除了水可以作溶剂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剂.例如: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过渡】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洗很难洗去,怎么办呢?【学生发言】可以用肥皂水洗或用洗衣粉洗.(教师给予鼓励)【引导】完成下面的【实验9-2】之后,你就会明白洗去的道理.【演示】实验9-2.实验用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药匙、试管、胶头滴管.【实验记录】溶剂 溶质 现象 结论水 碘 不溶解;液体无色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水 高锰酸钾 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 汽油 碘 液体由无色变为紫色 汽油 高锰酸钾 不溶解;液体无色 【互相交流】 请一组同学将他们的实验现象、结论展示给大家,其他各组提出异议.【结论】 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这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展示板书】 溶质与溶剂的关系: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提出问题】 衣服上的植物油可用什么洗去?为什么?【回答】 汽油.因为植物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弱,而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过渡】 前面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下面进行【实验9-3】.【演示】 实验9—3.实验用品:乙醇、红墨水、试管、胶头滴管.【实验记录】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水 乙醇【交流实验结论】 振荡前分层,振荡后不分层,静置后不分层.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教师指出】 液体与液体可以互溶,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我们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展示板书】 液-液互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通常水是溶剂.【讲解并板书】 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气体.【设问】 大家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回答】 汽水.【引导提问】 我们了解了溶剂、溶质、溶液之间的关系,你能否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交流】 1.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2.医疗上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3.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液代替土壤,同样能提供植物所需养料.[知识拓展] 1.溶液并不仅局限于液态,只要是溶质高度分散(以单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体系均称为溶液.如锡、铅的合金焊锡,有色玻璃等称为固态溶液;气态的混合物可称为气态溶液,如空气.我们通常指的溶液是最熟悉的液态溶液,如糖水、盐水等.2.液体是物质的形态之一.如通常状况下水是液体,液体不一定是溶液.3.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15篇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
3.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4.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5.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6.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教学难点]1.溶液概念的建立。
2.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品] 实验仪器、药品、用品,教学媒体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溶液章图切入课题,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
二、探究活动1(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1.学生实验:向实验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活动1(建立溶液的概念):(1)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物质“消失”的原因。
(3)帮助学生分析(体验)溶液的特征。
(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
(5)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几种物质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3)总结出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板书:1.溶质+溶剂溶液)。
4.师生活动3(填写表格,让学生掌握溶质溶剂判断的一般方法):溶液溶质(溶解前的状态)溶剂(状态)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固体)水碘酒碘(固体)酒精稀硫酸硫酸(液体)水稀盐酸氯化氢(气体)水5.师生活动4:引导学生发现——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两种液体(不包括水在内)互溶时,将量多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
三、探究活动2(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1.学生实验:在1、2、3号试管中做三个小实验——将1-2粒碘、高锰酸钾、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水中。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师生活动1:引导学生对比自己所做的三个实验,总结得出——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九年级化学水和溶液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九年级化学课题:水和溶液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溶液以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中溶质、溶剂;2. 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3. 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4.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5.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 认识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 使学生了解何谓电离以及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3. 使学生感知,溶解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4. 通过举例练习,让学生掌握分辨典型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5. 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并通过练习学会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
6. 通过探究使学生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感知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 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通过乳化作用让学生感受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宗旨。
3. 利用定量实验,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用量的准确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专题二:水和溶液第一节:水和溶液探究活动一:水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氧化物反应: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3、通电分解:探究活动二:水的组成1、我们知道水是由和组成,得出该结论的实验是,化学方程式是;实验时,我们通过发现电源负极得到的气体是,通过发现正极得到的气体是,二者的体积比是,由于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粒子个数比,因此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所以水的化学式是,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粒子,不发生变化的是粒子是。
3、现在请你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气的有关性质,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要证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这属于氢气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该方案的操作方法和有关现象;(2)欲点燃氢气,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在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以防止发生,点燃氢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色火焰,如果要检验氢气的燃烧产物,应采取的方法是,化学方程式是。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2)、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能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建立有关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
2、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
四、教学流程:1、新课导入【情境创设】展示多媒体“旋转的地球”、“海洋的图片”、“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带着兴奋的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实验入手,有利于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也将学生引入到了愉快的学习中去。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海洋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宝库?海水为什么是咸的?海水里含有80多种元素,你是如何理解的?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入溶液的概念。
学生激趣、感知,带着兴奋的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引导探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要将物质与水混合,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例如用氯化钠溶于水配成盐水来选种;将碘分散到酒精中制成碘酒;将农药分散到水中形成喷洒的药液等,除此之外你还知道那些?【活动与探究】实验9-1溶液的形成(在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1蔗糖的溶解基础上,再增设学生实验2食盐的溶解进行对比,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溶液基本特征的理解)将食盐分别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搅拌溶解,静置观察现象。
然后,与教师的演示实验现象对比。
【引导】(1)、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实验1、2中溶液的形成过程,组织学(2)、溶剂、溶液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
2019-2020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二单元《水和溶液》word教案
2019-2020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第二单元《水和溶液》word教案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第一课时)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滴水大约有十六万亿亿个水分子。
固液气
1.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2.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的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的间隔增大,由液态变成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冰融化成水时,分子间隔较小。
⑴分子很小,⑵相互间存在间隔,⑶总在不停地运动。
另外:⑷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初中化学实验溶液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溶液现象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溶解过程产生的现象。
二、实验器材与药品:
1. 烧杯
2. 砂糖
3. 水
4. 显微镜
三、实验步骤:
1. 取一小烧杯,加入适量的水,使烧杯中的水约占烧杯容积的三分之二。
2. 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砂糖,用玻璃杯棒搅拌均匀。
3. 用显微镜观察砂糖溶解在水中的现象。
四、实验原理与操作:
1. 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2. 在本实验中,水是溶剂,砂糖是溶质,将砂糖加入水中并搅拌均匀,砂糖分子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均匀的溶液。
3. 用显微镜观察时,可以看到砂糖溶解在水中,水变得甜甜的,砂糖粒子看不到了,只能看到溶液中的水分子。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不要将水或砂糖溅到身上。
2. 使用显微镜时,要小心握好显微镜,避免摔坏。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实验器材。
六、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看到砂糖溶解在水中的过程,了解溶液的形成和溶解现象。
七、实验延伸:
可以让学生尝试加入不同种类的溶质,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观察溶解过程的变化。
八、思考问题:
1. 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各占多少比例?
2. 为什么砂糖溶解在水中会变成无色透明的溶液?
3. 除了砂糖,还有哪些常见的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
九、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了解了溶液的基本概念和产生的现象,培养了观察和实验能力,增强了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5篇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1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
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
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
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依题意找出已知量。
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
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
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
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
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
初中化学水和溶液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水和溶液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1.2掌握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征。
1.3学会配制溶液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
2.2通过实例分析溶液的组成和特征。
2.3通过实践活动,学会配制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3.3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1水的组成和性质。
1.2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征。
1.3配制溶液的方法。
2.难点:2.1水的化学性质。
2.2溶液的饱和度概念。
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水为什么会有固态、液态和气态?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水和溶液的相关知识。
2.学习水的组成和性质2.1讲解水的化学式H2O,分析水的组成元素。
2.2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密度为1g/cm³,沸点100°C,冰点0°C。
2.3分析水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等。
3.学习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征3.1通过实例,讲解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3.2分析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3.3讲解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4.学习溶液的饱和度4.1讲解溶液的饱和度: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
4.2通过实验,观察溶液的饱和度变化。
5.学习配制溶液的方法5.1讲解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定容。
6.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水的组成和性质、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征以及配制溶液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但在讲解水的化学性质时,部分学生可能对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配溶液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配溶液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配制溶液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搅拌棒、蒸馏水、称量瓶、试管、滴定管等。
实验原理:溶液的配制是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和体积的溶液。
溶剂为水时
称为水溶液,反应溶解的溶质称为溶质。
实验步骤:
1.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量筒、烧杯、搅拌棒等实验器材,并将所需的溶质溶解在一
定量的蒸馏水中。
2. 用量筒准确地取出所需的溶剂,放入烧杯中。
3. 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注意温度和搅拌的速度。
4. 将溶液转移到称量瓶中,并添加适量的蒸馏水至刻度线位置。
5. 用试管等容器接收配好的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入眼睛或皮肤。
2. 量筒、烧杯等实验器材使用前要清洁干净。
3. 搅拌时要均匀,避免产生气泡。
4. 溶质的溶解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宜急于完成实验。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熟练地配制出指定浓度和体积的溶液,并且在实验操作中培养了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实验延伸:
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让他们发现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压力
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课题:水和溶液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溶液以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中溶质、溶剂;2. 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3. 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4.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5.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 认识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 使学生了解何谓电离以及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3. 使学生感知,溶解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4. 通过举例练习,让学生掌握分辨典型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5. 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并通过练习学会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
6. 通过探究使学生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感知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 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通过乳化作用让学生感受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宗旨。
3. 利用定量实验,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用量的准确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专题二:水和溶液第一节:水和溶液探究活动一:水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氧化物反应: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3、通电分解:探究活动二:水的组成1、我们知道水是由和组成,得出该结论的实验是,化学方程式是;实验时,我们通过发现电源负极得到的气体是,通过发现正极得到的气体是,二者的体积比是,由于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粒子个数比,因此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所以水的化学式是,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粒子,不发生变化的是粒子是。
3、现在请你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气的有关性质,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要证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这属于氢气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该方案的操作方法和有关现象;(2)欲点燃氢气,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在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以防止发生,点燃氢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色火焰,如果要检验氢气的燃烧产物,应采取的方法是,化学方程式是。
(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粒子,不发生变化的是粒子是。
探究活动三:水的净化、污染取一烧杯黄河水,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止一段时间后,不溶性的大颗粒将会沉降下来,然后进行(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的小颗粒,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目的是除去水的颜色和气味,此过程属于变化;然后通入氯气(化学式:)进行消毒,此过程属于变化,目的是除去水中的;经过上述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输入千家万户的水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根据所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可将水分为硬水和软水,使用硬水会对生活和生产带来麻烦。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区分时是软水,是硬水;为了提高水的纯度并减少或除去水中的,生活中人们采取的方法是,实验室采取的方法是。
上述水的净化操作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探究活动四:溶液、热量变化、乳化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的叫溶液。
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3. 电离:物质溶解在水中或受热熔化后形成自由移动的的过程酸: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是的化合物碱: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的化合物盐:电离产生和的化合物4、完成表格请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实例:______________溶液不是无色的。
(2)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______________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3)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实例:______________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5、遇水吸热的物质是,遇水放热的物质是、、、。
6、汽油可以将衣服上的油污,洗洁精可以将衣服上的油污。
7、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取出10g,那么剩余90g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8.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g,水g,配制时的主要步骤是、、、装瓶存放;实验时需要的仪器是、、、、、。
9.下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失误,会引起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会引起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2.3g氯化钠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并使用游码B.用量筒量取水时,面对刻度线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D.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洒落探究活动五: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该溶质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该溶质的溶液。
2、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3、我们知道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但对于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填“浓”或“稀”)。
九年级化学课题:溶解度教学目标: 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知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2 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 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4 学会配制饱和溶液;学会判断溶液是否饱和5 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6 理解结晶的概念,知道蒸发结晶是结晶的方法之一7 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8 学会用过滤、结晶法分离提纯物质教学重、难点:1 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溶解度的概念2 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3 利用溶解度曲线对溶液进行判断和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2 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3 利用配置饱和溶液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溶 解 度 /g 专题二:水和溶液 第二节: 溶解度教学过程:探究活动一:溶解度1.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还与 有关;气体溶解度随 升高而增大,随 升高而减小;2、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4、在我国民间自古以来都有“夏天晒盐、冬天涝碱”的说法,其原因是食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夏天风吹日晒有利于水分的蒸发,因此有利于食盐的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因此到了冬天很容易从水中结晶析出。
5、请你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t 2℃时,abc 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排序 ;(2)P 点的含义是 ;(3)t 2℃时,等质量abc 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4)t 1℃时,等质量abc 饱和溶液降温至t 2℃时,析出晶体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两份溶液都变成了 溶液;(5) t 2℃时,将30g 固体a 和50g 水混合,充分溶解后,可以得到g 物质a 的 溶液;(6)若将ab 混合物中少量的a 除去,应采取的方法是 ;(7)若将ab 混合物中少量的b 除去,应采取的方法是 ;6、右图表示M 、N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对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A .30℃时M 的溶解度小于N 的溶解度B .P 点表示t ℃时M 、N 的溶解度相等C .M 、N 都是难溶物质D .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 的不饱和溶液,N 的饱和溶液7、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 1℃升温到t 2℃,仍是饱和溶液B .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C .t 1℃时,甲和乙各30g 分别加入80g 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D .t 2℃时,在100g 水中放入60g 甲,形成不饱和溶液8、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B .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C .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D .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丽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9、右图为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a 、b 两种饱和溶液的浓度相同时的温度是 ℃(2)要从b 物质的溶液中析出晶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3)若要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以上的a 溶液,配制时的温度应不低于 ℃探究活动二:有关计算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g ,则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是 : : ,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100g ,则3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是 : : ,氯化铵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
现有一种酒精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5%。
请填空:(1)80g 该溶液中含溶质________g ,溶剂________g 。
(2)向80g 该溶液中加入20g 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向80g 该溶液中加入20g 无水酒精,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将80g 该溶液与80g5%的酒精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 _。
(5)将20g 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稀释为15%,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
溶解度/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