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高频考点专训水的净化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水净化教案

初中化学水净化教案

初中化学水净化教案
教学内容:水的净化方法及原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及原理;
2. 掌握水的净化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及原理
教学难点:掌握水的净化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小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燃烧器、试管、滤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水的净化方法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进行思考。

二、理论讲解(10分钟)
1. 讲解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沉淀、消毒等;
2. 分析水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 探讨水资源的保护意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过滤法净化水:将一杯浑浊的水倒入试管中,用滤纸和漏斗进行过滤,观察水的变化;
2. 沉淀法净化水:加入少量氯化铁,观察水中的沉淀产生;
3. 消毒法净化水:使用燃烧器对水进行消毒,观察水的变化。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原理;
2. 强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并提交反思。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同时,实验操作使学生动手操作,更好地理解了水的净化过程,提高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上学期水的净化教案

初中化学上学期水的净化教案

初中化学上学期水的净化教案化学教案:水的净化教学目标:1.理解水的净化的重要性。

2.学习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

3.了解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教学重点:1.学习水的净化方法。

2.了解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水的净化方法的原理。

2.掌握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问题:大家每天都会喝水,你们知道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吗?2.让学生讨论水的重要性,并给出结论。

二、理论学习(20分钟)1.概念解释:什么是水的净化?为什么要对水进行净化?2.讲解不同水的污染源,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等。

3.介绍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如过滤、沉淀、消毒和净化剂等。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1:过滤水的净化方法-实验材料:脏水、过滤纸、漏斗、容器、净化剂。

-实验过程:将过滤纸置于漏斗中,将脏水倒入漏斗中,观察过滤后水的变化。

-实验结论: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

2.实验2:沉淀水的净化方法-实验材料:脏水、容器、净化剂。

-实验过程:将脏水倒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净化剂,静置一段时间。

-实验结论:沉淀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沉积物。

3.实验3:消毒水的净化方法-实验材料:脏水、漏斗、容器、酒精灯、碘酒。

-实验过程:将脏水倒入容器中,用酒精灯加热一定时间,然后加入适量的碘酒。

-实验结论: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菌。

四、巩固练习(20分钟)1.选择题:根据学习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2.填空题:根据学习内容填写空白。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其他水的净化方法。

2.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给出重要的水的净化方法。

3.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办法。

六、总结回顾(5分钟)1.点名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引导学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水的净化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设计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纯净水与天然水的区别。

(2)了解水的净化常用的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学会过滤的操作及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与探究、讨论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

3、情感价值观(1)认识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感受水的净化不容易,树立珍惜水、爱护水的思想以及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水的净化的几种方法的学习(沉淀、过滤和吸附)。

教学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入然后点明“安康”,紧接着说明这是汉江流域线路图,教师表达对家乡和母亲河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引起学生的共鸣。

图片展示浑浊的汉江水,提出像这样的天然水引入北方无法直接被引用的现实情况,所以需要对水进行净化,引出“水的净化”的课题。

(二)新课讲授1、分析杂质,提出除杂方法。

教师设计提问:请同学们观察面前两杯水(一杯汉江河水和一杯纯水)有什么不同?学生:贴有“汉江河水”标签的水比较浑浊,贴有“纯水”标签的水较澄清透明。

教师介绍: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纯净物;有固定的化学符号(化学符号:H2O);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由于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

教师请学生观察面前的汉江水,说明有哪些杂质?学生1:泥沙、固体小颗粒等不溶性杂质学生2:有难闻的臭味、有颜色等溶在水里的杂质。

学生3:还有一些肉眼无法观察的细菌等微生物。

教师提问:我们能不能将浑浊的河水变成干净的纯水呢?以我们面前这杯水为例,我们可以一步步对水进行净化。

那么首先水中这些不溶的泥沙,我们怎么除去呢?学生回答:在桌面上放一放,澄一澄,就可以变清澈。

教师总结;像这种比较重容易沉淀的杂质可以静置沉淀,对于有些质量小、比较轻的杂质可选用明矾做吸附剂使之沉淀。

教师为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装有明矾的烧杯。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11、导入新课自然界的水能直接饮用吗?如果不能,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得到我们饮用的自来水学生回答:”可直接饮用的有泉水,井水。

而河水,海水却不能直接饮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推进新课提问:浑浊的河水在静置一些时间后有什么变化?回答:底部有沉淀,上面的水相对清,但仍有一些悬浮物存在。

3、实验演示净化桌上的一杯泥水(由于加了红墨水而显红色),加入明矾分析: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使其沉降到底部,称为絮凝剂。

提问:如何将这些沉淀和水分开?举出生活中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

提问:这些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析:实验室用过滤装置(展示事物)把不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开现象:悬浮物沉到底部,水变得更清思考:井水也可用明矾净化回答:用沙漏将饺子和汤分开,用滤布将豆浆和豆腐渣分离等回答:都是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把固体和液体分开。

加深认识絮凝剂的作用4、学生实验分析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不足或错误提问:比较过滤前的过滤前和过滤后有什么变化?山泉水为何总是很清?过滤后的水仍为红色,为什么?如何将色去掉?展示:借助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简介活性炭。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能吸附水中的一些溶解性的杂质、如除去色素和异味设问:自来水厂是如何将江水河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的呢?展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提问:经过以上处理后的水,清辙透明,是不是纯净水了?为什么?分析: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只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可溶性的杂质。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报告等方法,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的几种方法。

利用自来水净化过程中几种方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逐一探究净化水的原理。

对于过滤操作的训练及其方法掌握,采取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实际操作,学生互评交流,教师总评的教学方法。

硬水和软水知识较为抽象,可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对其区别、危害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实验学会用肥皂水对硬水和软水加以鉴别。

通过生活中烧水时会出现水垢的现象,体会硬水软化的方法。

课文安排的演示实验3-4(蒸馏水的制作),可与其它实验同时进行,以节约时间。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放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促进知识的建构与形成。

【教材分析】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说出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4. 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合作,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了解水净化的几种方法;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点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主题:水的净化
年级:初中
时间:45分钟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水的净化的重要性;
2. 掌握水的净化方法及原理;
3. 认识水的净化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问答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对人类的重要性是什么?如果水受到污染,对人类会有什么影响?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水的净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教师讲解水的净化方法,包括过滤、沉淀、消毒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净化方法的原理。

三、实验展示(15分钟)
教师通过实验展示不同净化方法的效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水的净化过程。

四、讨论交流(10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各种净化方法的原理、优缺点,讨论如何选择适合的净化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净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及对策。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调查家庭用水的来源及净化措施,并写一份关于水的净化方法及作用的小结。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的净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解了不同净化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认识到水的净化对健康和环境的重要性。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

九年级化学教案 水的净化9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 水的净化9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水的净化9篇水的净化 1【课程标准】1.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使用说明】自己在课前阅读课本内容,努力完成【课前预习】题,在学案上作简单解答。

准备课堂回答,同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准备课题讨论或请教。

【课堂探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大胆试一试,要相信自己。

【课前预习】1、你知道水存在于哪些地方吗?这些天然水是不是纯净物?2、海水是不是清澈透明的?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尝一下他的味道,说一下为什么?3、自来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通入用户前应如何处理?(自来水净化流程)4、作为家庭饮用水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什么?5、如何除去黄泥水中含有的泥沙,在此操作中应注意哪些要领?6、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什么?应怎样鉴别?7、怎样制作简单的净水器?各物质的作用是什么?【课内探究】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1.纯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属于(混合物或纯净物)。

2.天然水:含有许多杂质和杂质,常呈浑浊状,属于。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天然水→加→沉淀→→吸附→→自来水。

4、吸附①絮凝剂吸附: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将较小的悬浮颗粒吸附成较大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②活性炭吸附:能吸附水中杂质和少量杂质,除去。

5、(1)硬水:含有较多的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水。

实验探究:【实验3-3】水的种类实验现象硬水软水讨论与交流:硬水的危害有哪些?(1)和肥皂反应,降低洗涤效果。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讲课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讲课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讲课教案
主题: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净化的重要性
2. 掌握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
1. 水的净化的意义
2. 水的净化方法
3. 水的净化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水污染的现状,并讨论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讲解水的净化意义
1. 解释清洁水对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2. 介绍水污染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危害
三、介绍水的净化方法
1. 物理净化方法:过滤、沉淀、蒸馏
2. 化学净化方法:氯化、氧化、吸附
3. 生物净化方法:生物滤池、自然净化
四、讲解水的净化原理
1. 过滤:通过过滤器过滤掉水中的杂质
2. 沉淀:利用沉淀剂沉淀悬浮在水中的杂质
3. 氯化:加入氯气或氯化剂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4. 生物净化:利用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五、讨论
让学生讨论不同净化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六、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节约
用水、爱护水资源。

七、作业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水的净化方法和意义的小论文,或在家中观察水的净化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讨论和作业,激发了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兴趣,帮
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和节约水资源。

2024秋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2课时 水的净化

2024秋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2课时 水的净化

第2课时水的净化课题水的净化课型新授课素养目标1.了解自然界的水和纯净水,学会沉降、过滤、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

2.了解自来水净化的过程,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水意识。

3.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等方法从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4.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一杯净水来之不易,树立珍惜水、爱护水的思想。

教学重点1.沉降、过滤、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

2.蒸馏的净水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蒸馏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样(河水、自来水、蒸馏水)、明矾、活性炭、火柴、制取蒸馏水装置一套、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等。

课前预习1.自来水净水过程:天然水→加混凝剂→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投药消毒→自来水。

2.沉降:明矾等物质可以使水中的悬浮杂质较快沉降,使水逐渐澄清。

2.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3.吸附:利用活性炭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和吸附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

4.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备课笔记知识拓展:过滤法是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之一,适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两种固体的混合物(一种固体易溶于水,另一种固体难溶于水)常用加水溶解再过滤的方法分离。

过滤法是混合物分离常用的一种物理方法。

进行新课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称为软水。

[小结]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拓展]我们要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演示]在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回答][提问]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哪些危害?[指导阅读]教材P88第三段内容[讲解]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

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净化》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净化》教案、教学设计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水资源保护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水质检测方法的应用,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形成,以及节约用水的实践措施。
2.教学难点:
-净化过程中的实验操作细节,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
-学生对于复杂的水质问题的分析能力培养,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如何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教学设想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净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净化的重要性,认识到洁净水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2.掌握水的净化的基本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并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水的净化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用水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并提出合理的净化方案。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分析和解决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4.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实物演示: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种净化方法的操作步骤。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2水的净化1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2水的净化1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这四种净化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2.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选择合适的净化方法来处理不同污染程度的水?
3.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家庭用水净化装置,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e.实验心得: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反思实验操作中的不足。
3.请学生调查家中或社区的水源状况,了解水质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的水质改善建议。
要求:调查报告内容真实可靠,建议具体可行。
4.拓展阅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质标准以及先进的水处理技术。
要求:整理阅读笔记,撰写心得体会。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简易的家用净水器,并撰写设计报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清澈的溪流、受污染的河流、干旱的土地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资源的珍贵以及水污染的严重性。随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对水进行净化?”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1.请简述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的原理。
2.请举例说明活性炭在水的净化中的应用。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用水净化装置,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净化原理和方法。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水的净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水的净化》教案(精选5篇)

《水的净化》教案(精选5篇)

《水的净化》教案(精选5篇)《水的净化》篇1课题名称: §3~3 水的净化课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能力目标: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教学方法:讨论法导课:自然界的水并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使用,这就需要净化水。

新授:一、天然水的初步净化: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沉淀--过滤--吸附--消毒2、主要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活动与探究:书p53过滤法净化水过滤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二、净化水并不是纯净水1、硬水和软水:硬水的特点:含可溶解的钙镁混合物区分方法:用肥皂水软化方法:煮沸法、蒸馏法。

2、蒸馏法:对蒸馏装置和简易装置在温度控制、能量控制、操作等方面进行比较。

课堂练习:略作业: 1、课本p56 习题2、目标p33达标训练课后记净化过程中各步的作用应明确。

如: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卵石的作用是过滤等。

《水的净化》教案篇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如何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更富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是中学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笔者在使用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中,对《水的净化》(第一课时:过滤)教学做了初步尝试与课后调查,感触颇多。

笔者在探究《水的净化》的两周前,将后续课题4的爱护水资源内容提前,进行上网调查、实地考察、工厂参观、汇报交流等课外研究,扩展学生对科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等科学实践能力,试图在爱护水资源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寻找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的兴趣,发挥其主动参与性,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水的净化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水的净化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水的净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水的净化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2.掌握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和净水设备的原理。

3.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的水的净化方法的优缺点。

二、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原理。

2.理解不同水的净化方法的优缺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实验器材及化学试剂。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短的导入,引出本课的话题:水的净化。

教师可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对水进行净化?水的净化对人类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2. 理论探讨(20分钟)a. 水的净化的概念及重要性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简明扼要地介绍水的净化的概念和其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对水进行净化。

b. 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介绍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过滤、沉淀)、化学方法(如加氯消毒)和生物方法(如生物滤池),并解释它们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3. 实验演示(30分钟)a. 过滤器的实验演示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展示过滤器的原理和效果。

教师可利用简易实验装置,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如砂子、活性炭、滤纸)对水中杂质的过滤效果。

b. 加氯消毒的实验演示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加氯消毒的原理和效果。

教师可利用漂白粉溶液对一定量的水进行处理,观察和比较处理前后的水质变化。

4. 深化与展开(30分钟)a. 讨论不同净化方法的优缺点教师分组组织学生讨论,比较不同的水的净化方法的优缺点,并总结归纳。

教师可提供以下问题:各种净化方法在什么情况下比较适用?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b. 实际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净水设备的优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提问学生:为保证家庭饮用水的安全,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净水方法?五、课堂作业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高频考点专训水的净化教案(1)

九年级化学上册高频考点专训水的净化教案(1)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专题训练课题3 水的净化教材分析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也是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了解的一种物质。

生活中的水都是混合物在使用时常常需要净化。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串起来,前半部分介绍不溶性杂质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重点学习的内容。

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在学习了水的组成后学习的内容。

知道了水是纯净物,而自然界中水都是混合物。

因此想知道水有哪些净化方法。

学生在前面以学习了一些实验基本操作。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重点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点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投影仪。

学生准备1、分小组合作预习过滤操作。

2、分小组调查本地饮用水使用的情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水的净化》精品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水的净化》精品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水的净化》精品教案水的净化教学目标:知识要点:1.水的净化(重点)2.过滤(重点)3.硬水和软水(重点)4.蒸馏课标要求:了解纯水和自然水的区别,知道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知道过滤操作的目的,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掌握硬水的危害及硬水的软化方法;了解蒸馏的方法。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

有没有想过XXX流落荒岛时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今天我们所用的水都来自自来水厂。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水的净化方法提出问题:自来水厂是经过什么方法净化水的呢?制得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水净化的原因: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属于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水常含有许多杂质和细菌,不宜直接饮用,属于混合物。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流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自来水①加絮凝剂:明矾可作絮凝剂,因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对杂质有吸附性,使杂质沉降达到净化的目的。

②过滤:可以除去液体中不溶于水的杂质。

③吸附: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不仅可以吸附一些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还可除去异味和色素。

④消毒:用氯气作消毒剂可以杀灭水中细菌、病毒,用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也可以消毒杀菌。

3.常采用的净水方法(按净化程度由低到高排序):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知识拓展:1)在净化水的方法中,沉淀、过滤、吸附、蒸馏都是物理变化,用氯气和漂白粉消毒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自来水中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杂质,属于混合物。

提出问题:过滤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吗?生活中是用纸过滤制自来水吗?利用什么物品来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过滤:把不溶性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高频考点专训教案水的净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高频考点专训教案水的净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专题训练课题3 水的净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农村以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这种基本操作;(2)、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望;(2)、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并介绍含不溶性杂质的水的净化方法。

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化学中重要的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教学策略分析1、本课题的教学可以从学生熟悉的饮水问题着手,创设好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较强的求知欲;2、教学中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练习机会,并在课前准备好实验的代用品,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交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3、课后结合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制作简易净水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1、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河水;2、准备过滤、蒸馏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过滤实验中的代用品;3、准备肥皂水、硬水和软水;4、组织学生课前参观本地自来水厂的净水设备。

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水变成生活用水呢?小组交流组织讨论(过渡)同学们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净化。

下面,我们来了解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水的。

请去参观自来水厂的同学介绍自来水厂的净水设备。

(投影)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大体上是:学生介绍自来水厂的净化设备、净水过程。

通过学生上台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高频考点专训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高频考点专训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生:可使硬水中的 钙、镁留在容器内, 去除不可溶物质和微 生物。
答:不可溶杂质
(b) 所收集到的水是否适宜饮用?为什么?
(c) 这种净水的方法称为什么? 那么生活中自来水的生产到底又是什么样的 呢?请大家一起来观看影片。 请找出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共出现了几处我们 这节课所学过的方法。
答:不适宜,因它仍 含有可溶杂质和微生 物。 答:过滤法
被你拥抱过,览了 被你默诵过,懂了 被你翻开又合起 被你动了奶酪和心思
不舍你的过往 和过往的你 记挂你的现今 和现今的你 遐想你的将来 和将来的你 难了难了 相思可以这一世
装置与操作程序→实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附)→说明这些水仍非纯水→引出硬水与软水的
概念→实验:区别软水与硬水(用什么区别)→软水与硬水的特征→硬水的软化方法(生活中常
用什么方法)→如何获取纯净水→实验:蒸馏水的获取→蒸馏装置与主要操作→自来水厂净水过
Hale Waihona Puke 程(净水方法的综合利用过程)→消毒方法(化学变化)。
观看屏幕,思考 问题。
实施记录
展示:鲁滨逊得到的水 问1:这杯水中有可能有哪些杂质?
问2:对于这些杂质,我们该如何进行处理?
答:可溶的杂 质、不可溶的杂质、 微生物、色素、异 味。
讨论,自由回答
适当评价后 有几种方法: 1、沉淀法
问:有什么缺陷?有什么方法可以加速不溶性 提出问题
问题导引 深入探究
师:这些较小的悬浮性固体杂质,光用静置的 办法是无法沉淀下来的。要得到更加纯净的 水,我们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请回忆已 经学过的知识,思考你觉得鲁滨逊还要进行什 么方法净化水呢?。
二、 态度、情感、价值观 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学生节水、护水和净水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专题训练
《水的净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程和蒸馏等净化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2)通过了解硬水的危害,使学生了解软化硬水的必要性,并区分硬水及软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增加学生对身边化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堂实验,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3)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硬水及软水的区别;
2掌握过滤的实验技能。

四、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水就没有我们生活的这缤纷的世界,没有水就不会有鲜艳的花朵、可爱的动物,也就不会有我们人类了。

但是随着水资源的不断污染,自然界的水不象以前那样清澈了。

大家看这杯水就是被污染的水,非常浑浊。

那大家想不想将这杯水变得清澈透明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课题三水的净化
[提问] 同学们家里饮用的都是什么水啊?
[回答] 自来水
[提问] 大家知不知道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水净化成我们家里饮用的水呢?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参观一下。

[教师] 播放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短片。

[提问] 大家通过观看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告诉老师自来水厂用了哪些净水过程或方法。

[回答]......1,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
[讲解] 净化水首先从水库取水,取出来的水里面含有泥砂等一些不溶性的杂质,还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

那么怎样才能使它变澄清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静置,一段时间后水自然会变清,这种方法就叫沉淀。

那么大的颗粒沉淀速度比较快,小的颗粒沉淀速度比较慢,这时我们就加入明矾,它是白色晶体,溶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快悬浮物的沉淀速度。

吸附时加入活性炭,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不仅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还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

刚才我们观看了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我们从中知道了净水的一些方法。

其实在很多偏远的农村饮用的还是井水甚至是河水。

那同学们知道这样的水是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

里面会有很多的杂质,那大家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对水进行简单的净化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54页内容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回答]加明矾。

[教师]播放明矾净水的视频。

[讲解]现在老师这有一杯被污染的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简单的净化呢。

对,最简单的方法是静置一会,让不溶性的杂质沉降到水的底部,我们把这种方法叫静置沉淀。

还有就是通过刚才咱们介绍的方法,加明矾,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吸附沉淀法。

除了明矾有这个吸附的作用,我们有时还用活性炭来进行吸附水中杂质,活性炭一般是用来吸附有异闻和有颜色的物质。

我们知道通过刚才的方法只能使水中的杂质沉降到底部,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将水中的不溶性的杂质出去,那如果我想将水中杂质和水分开,我该怎么办呢,同学们可以到我们实际的生活。

想一想生活中我们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

[回答]渔网打渔,用漏勺捞饺子 ......
[讲解]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用相似的方法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过滤。

用过滤的方法净水,就得用到过滤器。

老师面前就是一套组装好的过滤器。

同学们看一下这套仪器有那些仪器组成呢,
[回答]......
[活动与探究] 过滤实验
1.过滤的定义: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演示实验] 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学习一下怎样制作过滤器取一张圆形滤纸,按照课本四十八图3-16图二对折在按图三对折,然后打开,三层滤纸的在一边,一层滤纸的在另一边。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过滤器。

折好后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并且滤纸的边缘要低与漏斗的边缘。

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壁并使滤纸与漏斗壁间无气泡(否则会影响过滤速度)。

架好漏斗之后使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过滤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并且玻璃棒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过滤器中的液体要低与滤纸的边缘。

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玻棒不能靠在一层滤纸的一边呢?好,请同学回答一下。

[学生] 因为靠在一层的一边容易弄破滤纸,影响过滤效果。

[讲解] 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过滤实验的要点。

[板书]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
过滤器中的液体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漏斗口的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
盛浑浊液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现在我们把这杯浑浊的水进行过滤,看谁过滤的又快又干净。

[提问]:让学生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处理的水,它们的清澈程度有甚么差别?
[提问]:在做实验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如果经过过滤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应该如何处理。

[讲解]:从上面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另一种净化水的方法—过滤,并且知道了过滤的要点一贴,
二低,三靠。

[讲解] 现在大家想一下,过滤之后的水比较清澈了,那是不是纯净的水呢?
[讲解]:当我给过滤完的水进行加热就会发现蒸发皿中有白色的物质出现,为什么呢?
[回答]:这就是因为混浊的水虽然经沉淀过滤后变澄清了,但这些过程仅仅除去了不溶性杂质,
水中还有许多可溶性的杂质。

比如,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如果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较多,
那我们把这样的水叫做硬水,我们知道物质的世界是对立统一的,有硬水就一定有软水的存在,
那什么样的水是软水呢,请同学们看书找出答案,来告诉老师。

[板书]二,硬水和软水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家的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经常结有水垢,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这
就是因为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水加热或长久放置时,这些化合物会生成沉淀即
水垢。

也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硬水和软水。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8页第二段,然后我请一位同学
来回答一下硬水和软水的定义。

[讲解] 请这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