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第3章第3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PPT课件-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3章第3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PPT课件-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ec4268d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f.png)
4.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
义。(人地协调观)
自主 预习 探新 知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分类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1)概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 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 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 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 域,可设为自然保护区。
3.× 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 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
4.√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可以发展生态旅游。 5.× 三江源地区是水源地但调蓄洪水的能力并不强。
合作 探究 攻重 难
自然保护地的概念与分类 新疆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位 于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中游,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英 巴扎—喀尔曲尕段是塔里木盆地内陆干旱区中以胡杨林荒漠生态系 统为保护对象的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北纬 40°55′~ 41°15′,东经 84°15′~85°30′。东西长 109.7 千米,南北宽 47.1 千 米,总面积为 395 420 公顷。
(2)目的:保护珍贵的、稀有的 动植物资源及代表不同自然地带 的自然环境的 生态系统。
2.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及意义 ①分类:自然保护区分为 3 个类别 9 个类型。 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 自然生态 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 三类。 ②意义:自然保护区分类系统是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与信息交流 的基础,是保护区管理体制 的核心。
(2)三类自然保护区 ①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是将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 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 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 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②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是以 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 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③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是以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 遗迹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一类自然保护区。
第3章第2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PPT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3章第2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PPT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06344c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7.png)
一、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 (一)自然保护区的设立 1.我国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条件 (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区域以及已 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 恢复的同类自然 生态系统区域。 (2)珍稀、濒危 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3)具有 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 森林、草原和荒漠。
1.自然遗迹不是自然保护区。
()
2.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不在设为自然保护区。 ( )
3.野生生物类保护区全部以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
保护对象。
()
4.自然保护区内可以发展旅游业。
()
5.迁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
提示:1.× 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 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 地等各种保护地。
主要意义体现如下: 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黑龙江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
灾害。(思考:气候类型成因?) 4.山脉是地形的骨架,许多大的地形区都是以山脉为界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归纳总结某条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什么,或某地形区四周分别有什么山。例如天山是
(三)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以 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
(2)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如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农业就为灌溉农业。?
将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产和 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 (2)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如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农业就为灌溉农业。?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a9a99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b.png)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第一章绪论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濒危物种而设置的特殊地区。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很多生物物种也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投入和力度。
本文主要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探讨。
第二章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一般来说,自然保护区应该位于野生生物的栖息地,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
其次,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过程中要保证生态平衡,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因此,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要以保护为主,避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及繁殖。
最后,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中,需要考虑到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措施的平衡,例如木材、药材等的开采。
第三章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管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稳定和濒危物种的保护。
具体来说,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不法侵犯自然保护区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制裁和打击。
(二)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管理,针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和野生生物进行定期的调查和监测,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加强对游客和居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自觉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四)强化管理团队的建设和培训,保证自然保护区专业管理人员充足,提高管理团队的专业化水平。
第四章自然保护区的效益评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
因此,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需进行对效益的评估,以便将管理与维护中的弊端和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评估自然保护区的效益可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评估自然保护区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效果。
(二)评估自然保护区对土地、水资源的保护效果。
(三)评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0eae48f3aa00b52acfc7ca93.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0月9日国务院令第167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令第588号《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687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第三章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国家采取有利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六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或者其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
第八条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
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部门的设置和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
第九条对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以及在有关的科学研究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81d0cc3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2.png)
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特定目的,通过法定程序确定并实施特定管理措施的自然区域。
第四条自然保护区应当严格限制开发利用活动,遵循科学规划、科学保护和科学管理的原则,保护区域内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第五条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应当遵循开放、公开、透明和民主的原则,促进社会各界参与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调整第六条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应当遵循保护区范围内自然生态和文化景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以及周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七条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调整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包括调查研究、立法、政府批准和公示等程序。
第八条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调整应当严格遵循科学规划原则和环境评价标准。
第九条自然保护区应当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制定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保护区的科学研究、监测、执法和教育等管理措施。
第三章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第十条自然保护区应当实施生态保护措施,保护植物、动物、水土等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自然景观的完整性。
第十一条自然保护区应当实施资源保护措施,防止非法采集、盗挖和交易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
第十二条自然保护区应当实施环境保护措施,保障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自然环境的纯净。
第十三条自然保护区应当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防和处理措施,及时处理各种自然灾害对保护区环境造成的影响。
第十四条自然保护区应当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教育和宣传等方式,提高社会公众的保护区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第四章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制度第十五条自然保护区应当建立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任务,并按照规定程序选聘、调整和任免工作人员。
第十六条自然保护区应当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档案,做到开放和公开,并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631f63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c.png)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1. 引言1.1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突出。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自然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建立自然保护区成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途径。
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地保护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在保护区内,各类植物和动物能够得到安全的生存环境,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
这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防止物种灭绝。
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平衡的维护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保护区,可以确保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的平衡,防止生态系统失衡而导致的环境问题。
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相对独立,能够自然调节各种环境要素,保持生态平衡。
自然保护区还对水源保护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保护区内的植被能够防止水土流失,维持水质清洁,保护重要的水源地。
植被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候,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保护效果,确保我们的地球生态可持续发展。
1.2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人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自然环境提供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包括空气、水、食物、药物等。
这些资源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没有这些资源的支持,人类将无法生存。
自然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使人们得以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美景。
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行业如农业、林业、渔业、矿业等都直接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供给。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自然资源的丰富也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保护自然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对后代的责任和遗产。
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来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共7章63条解读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共7章63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bf85bd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7.png)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共7章63条解读第一章:总则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总则部分明确了该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该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适用范围包括青藏高原的所有土地、水域和空域,以及居住在该地区的人民和动植物。
基本原则包括依法管理、科学保护、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等。
第二章:生态系统保护该章节主要规定了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其中包括对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植被恢复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等内容。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维护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第三章:污染防治该章节主要规定了对青藏高原的污染防治的措施和要求。
其中包括对固体废物、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以及对污染源的排放标准和许可制度的规定。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对青藏高原的影响,维护其生态环境的纯净和健康。
第四章:自然资源保护该章节主要规定了对青藏高原的自然资源进行保护的措施和要求。
其中包括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管理、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等内容。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保护青藏高原的自然资源,推动其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第五章:生态修复与恢复该章节主要规定了对青藏高原的生态修复和恢复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其中包括对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对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对水资源的补充和修复等内容。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青藏高原的生态状况,恢复其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
第六章:生态监测与评估该章节主要规定了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其中包括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制定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等内容。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及时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第七章:法律责任该章节主要规定了对违反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惩处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2d47c9a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c.png)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7.26•【字号】•【施行日期】2024.10.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2024年6月26日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24年7月26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分区第三章资源保护第四章发展利用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天目山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天目山保护区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位于杭州市临安区境内。
天目山保护区的具体范围和界线以国家批准的天目山保护区规划为准。
第四条天目山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应当坚持严格保护、统一规划、科学利用、多方参与、永续发展的原则,并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五条市和临安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天目山保护区工作的领导,将天目山保护区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健全天目山保护区工作协调机制,促进天目山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以下简称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天目山保护区的日常管理。
公安、生态环境、林业、规划和自然资源、发展和改革、农业农村、财政、应急管理、气象、文化广电旅游、综合行政执法、消防救援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天目山保护区相关工作。
第六条临安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将天目山保护区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市人民政府给予支持。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1a0898d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e.png)
米疏林地带高大的树上,在附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
地环境地带觅食,主要以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为食,兼食昆虫。
一般4—5月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
孵化期约30天。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
鲜等地,后因环境恶化等原因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1年5月,在陕
3.图中关于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叙述
正确的有
(
①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
④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
③植被破坏严重
⑤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风化作用显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4.图中Ⅰ~Ⅴ五个生态安全战略工程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
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异:我国自然保护区分为3个类别9个类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划分
为6个类别7个类型。
同:本质上两者的划分是相同的,都是围绕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
动植物栖息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自然遗址与自然景观保护等的
通过加强禁渔活动的宣传,提高民众禁渔意识;加强社会监督,防止
非法捕捞作业等活动;加强长江流域巡查活动,提高非法捕捞的惩处力度。
从而保护了野生渔业资源,恢复长江生态系统,促进渔业资源的增长。
小科普:
沙坡头
沙坡头是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
绿洲为一处,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有中国最大的天
境污染严重。
(3)简述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目的。
【答案】保护生物资源,保存物种和生态系统;为进行各种生物学
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成为教育(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
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
![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724bebf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4.png)
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供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水、土地、森林、矿产、能源等。
这些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枯竭的危机。
因此,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然资源管理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的过程。
它涉及到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个层面的参与和合作。
自然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持资源的长期供应和生态平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
自然资源保护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和维护,防止其遭受破坏和损失。
自然资源保护的核心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是自然资源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实现自然资源的保护,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推动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加强对非法采矿、乱砍滥伐等行为的打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自然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企业应加强自律,推行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排放。
公众应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资源管理和保护中来,减少浪费和污染,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在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中,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技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
例如,利用新能源技术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利用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利用先进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技术可以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保护等。
自然资源处理规章制度范本
![自然资源处理规章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d2041f9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2.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地区行政区域内所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活动。
第三条自然资源处理遵循以下原则:(一)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二)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三)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四)科学规划、有序开发。
第二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第四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应坚持以下规定:(一)严格规划管理。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依法编制和实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明确开发利用的范围、规模、方式、期限和生态环境影响等。
(二)依法审批。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项目需依法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开发利用。
(三)合理布局。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应遵循合理布局原则,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
(四)节约用地。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应节约用地,优先利用存量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第五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采用先进的开采、加工和利用技术;(二)加强资源回收利用,降低资源损耗;(三)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四)加强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第六条自然资源保护应遵循以下规定:(一)严格保护重点区域。
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具有重要生态、文化和科研价值的区域,实行严格保护。
(二)加强生态修复。
对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恢复自然生态。
(三)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项目,应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确保达标排放。
(四)加强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防止水污染和过度开采。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然资源处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依法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自然资源处理规划,指导、监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二)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审批、监管;(三)对违反自然资源处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查处;(四)组织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估和宣传工作。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三章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三章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8474847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5.png)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思路点拨(1)从图中可以看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应分三个阶段。 (2)主要考查事物变化原因的分析。结合图示和材料,按时间顺序进行分析, 注意提取材料和图示中的有效信息。 (3)主要考查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答题时要将生态保护作为重点, 工程建设要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 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问题探究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青川县境内,是以大熊猫、川金丝猴、 扭角羚(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 型的自然保护区。羚牛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在唐家河,由于羚牛数量 的增加,羚牛啃食的树种急剧增加,在高强度的啃食下,生命力再顽强的树 也难逃死亡的厄运。秦岭有些山头80%甚至90%以上的冷杉都已死掉,低 海拔的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也未能幸免。羚牛还对其同域分布的伴生 物种大熊猫造成威胁。羚牛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众多物种的威胁已是不争 的事实。据1986年官方数据显示,唐家河有羚牛480~520头;至2015年,其数 量已超过1 300头。
类型
保护对象及特点
保护原则
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
自然 公园
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 续利用的区域。确保森林、海洋、湿地、水 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贵的自然资源,以 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得
原则上按一般控 制区管理,限制 人为活动
到有效保护
要点笔记从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由高到低看,国家公园级别最高,自然保护
对点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总面 积约450万公顷,是我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 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 2017年7月7日,我国青海可可西里已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可可西里 这片“净土”将得到更好保护。下图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位置 简图。
自然资源与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与自然保护区](https://img.taocdn.com/s3/m/72fb55b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c.png)
自然资源与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自然界所存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过度的开发利用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各国纷纷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本文将探讨自然资源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以及其重要性。
一、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们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和能源。
例如,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此外,森林、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也是农业、建筑、制造业等各个领域所必需的。
同时,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然而,如果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将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保护自然资源是维护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和作用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它们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而受到特殊保护。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有助于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平衡,维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保护区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致力于保护该区域内的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通过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保护区有助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2. 禁止开发:为了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自然保护区通常限制或禁止开发和人类活动。
这些保护措施确保了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 教育和研究:自然保护区也是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
通过研究和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然资源,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自然资源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自然资源和自然保护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44a978b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d.png)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区域,旨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和影响,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本文将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作用与价值、实施方法和挑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自然保护区也可以为科学研究和教育提供重要的基础。
自然保护区是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管理区域,是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场所,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也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自然教育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促进人们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了解。
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基础工程,通过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全面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自然保护区的作用与价值自然保护区可以实现对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定区域,其重点是对这些物种和生态系统进行全面保护,通过科学管理和规划,防止它们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和影响,促进其生存和繁衍。
为了有效地建立自然保护区,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采取一系列的实施方法,要进行资源调查和评估,科学规划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内容,明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征,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要进行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立体化的分析和评价,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数据和信息,实现保护对象的全面保护。
要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明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规范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效果,确保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9cf4524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4.png)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区域,其目的在于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旨在通过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动植物种群和它们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恢复,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自然保护区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地,更是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围绕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展开讨论。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第一步是确定保护区的边界,并对该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土壤类型等进行综合调查,以确定该地区的保护重点和目标。
然后通过相关法规、政策和管理措施来规范和管理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利用活动,以确保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得到保护。
自然保护区旨在保护地球上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活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也有助于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导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紊乱和物种灭绝的加剧。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缓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物种灭绝的速度。
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规范管理,可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推动生态环境的修复,为人类提供更加健康的生存环境。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还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是人类的生存资本,保护自然资源是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利益。
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规范和管理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也能为地方政府带来相应的财政收入,为保护区的管理和维护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在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过程中,需要统筹考虑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经济社会的需求,科学规划和管理保护区内的开发利用活动,达到最大限度地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还需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自然保护意识,共同推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e027825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0.png)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内蒙古自治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本条例所称环境,是指自然界的空气、水、土壤、声声、生物等自然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
第三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环境保护组织体系建设,推动环境保护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第二章环境质量保护第四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应当制定本地区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并定期进行调整。
第五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本地区的环境进行监测,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对于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当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追究责任。
第六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应当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惩罚。
同时,建立健全环境投诉和举报制度,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七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应当制定自然资源保护的规划和政策,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禁止非法开采和滥用自然资源。
第八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第九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应当加大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合理控制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防止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第四章环境污染治理第十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应当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
第十一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应当加大对大气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第十二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应当加强对水污染源的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推动水环境的治理和修复。
第十三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应当加强对土壤污染的防控和治理,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并采取措施改善和修复受污染的土壤环境。
自然资源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自然资源管理规章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2205506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0.png)
自然资源管理规章制度范本《自然资源管理规章制度范本》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自然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则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社会,各国都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管理规章制度,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下面是一个关于自然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的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活动。
第三条自然资源管理规章制度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四条国家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重要自然生态区域实行严格保护,禁止一切破坏行为。
第五条禁止非法砍伐森林、滥伐山林和毁坏草原草甸。
第六条严格控制水资源的超采和污染。
第三章自然资源利用第七条鼓励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第八条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严禁大规模开垦农用地。
第九条对于有价值的矿产资源,制定合理开采和利用方案,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章自然资源管理第十条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大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第十一条加强对自然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
第十二条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问题。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三条对于违反自然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的行为,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和刑事处罚。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五条鼓励开展自然资源管理相关科研活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以上就是一个关于自然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的简要范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情况和管理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管理规章制度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希望各国能够推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dccb075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0.png)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大批的自然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破坏的威胁。
不仅是动植物的栖息地,很多自然属性更是人们生活和发展所必须的。
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保护区可以定义为,由国家政府设立或者管理的,具有独特生态系统、动植物群系和地理特征,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而建立的一定范围内的特定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通过制定保护区法规和科学保护措施,达到更好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其次,可以通过保护区的创建,获得更多的生物多样性和经济效益,吸引了国内外的旅游资源,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此外,自然保护区还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科学研究基地,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国际社会认为起保护环境的务必措施之一,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为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自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和自然文化保护区。
根据不同的区域和保护对象,所制定的保护区管理制度也有所区别。
其中,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能涉及自然资源的调查和测量、环境和生态系统监测、社会和经济评估、制定保护规划和招募保护管理员等环节。
从历史角度来看,在 20 世纪初,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主要是在国家森林公园。
1940年代后,用于保护野生动物和鸟类的自然保护区得到了发展。
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理念的不断提高,保护区的保护广度和保护深度也得到了提高。
在实施自然保护区时,保护区的评估、管理和监测等方面也遇到了诸多的挑战。
首先,保护区的大小和范围不一,因此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难度也各有不同。
其次,自然环境是多变的,相应的保护区管理规划也应随时调整和修正。
再次,政府和相关机构必须对保护区发挥一定的引领作用和监督作用,以保证管理、监督和保护的落实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e86fdae9240c844769eaee40.png)
(1994年10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7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根据2016年2月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修改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687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改)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第三章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国家采取有利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六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或者其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
第八条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
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部门的设置和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
第九条对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以及在有关的科学研究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3)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3)](https://img.taocdn.com/s3/m/c6ba207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6.png)
实践应用
参观距离家乡最近的自然保护区,了解保护区的性质、级别、保护对象,并说明设立该自 然保护区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应用体验
[2023·淮安期末]白鹤是一种候鸟,下图为白鹤正常年份迁 徙路线图。据此回答1~2题。
1. 吸引白鹤到鄱阳湖地区越冬的有利条件有( B )
①冬季气候温和 ②水稻田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和鱼类 ③设立自然保护区,人类干扰少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程标准呈现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 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 的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探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概况、保护措施、设立意义等,理 解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渗透综合思维素养要求, 提升人地协调观素养水平
知识拓展
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分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自然恢复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 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如我国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林区实行的封山育林,退化草场实行的围栏封育 等。人工修复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 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
概念辨析
生态安全的含义 (1)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功能是否健全。(2)生态系 统对于人类是否安全,即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点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与生态保护
情境探究
情境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 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和 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 给地,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特 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 生态功能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 是湖泊湿地、高寒草甸草原、原始森林、 高寒灌丛、珍稀野生动植物、高寒自然环境及特殊地貌等自然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资源既是吸引人们到一地旅游的助推剂, 也是流量的限制因素。如:蒙塞拉特岛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二)地球的恩赐 ▪ 早先,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 后来,几百年里,人类逐渐变成了自然资
源的剥削者。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 西方基督教和资本主义一直以来把人与自 然对立起来。(“上帝让人类利用资源为 其服务”)
▪ 人类希望控制自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对 未知事物的恐惧。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 在基督徒看来,荒野之地是异教徒举行他 们的邪恶仪式的地方,这些地方要被消除 和净化。
▪ 荒野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某种感觉或情绪的 概念,是人头脑中对一个地方的印象。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 产生于英国,后来19世纪出现在北美的一种 关于发展的激进态度是: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 北美浪漫主义哲学家的先驱是 Emerson。
▪ Emerson 认为:虽然人类是牢固根植于 物质世界的,人有能力从精神上“超越” 物质世界,探索和追求更深层次的哲学真 理。
▪ 先验论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 Emerson 认为人分为物质主义者materialists和 理想主义者idealists,前者注重体验,后者注重 良心。
▪ 资源是主观的、相对的和功能型的。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 人们旅游的环境范围很广,包括彻底的人 造环境和人迹罕至的原始环境。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 七种可用于户外休闲活动的不同类型的 资源: 地理位置 气候和天气 地形和土地构成形式 地表物质 水 植被 动物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的是一种浪漫的荒野观:认为与过去比较 和谐的时代相比,人类社会是退化了。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 这种浪漫主义的观点从更深层的精神层面 指出---不被物质社会玷污的简单生活是可 以实现的,实现条件包括:
(1)具有重大意义的未被开发的地方; (2)这些地方由于没有受到人类的玷污,是
纯洁的; (3)荒野是具有深层次的精神意义的; (4)对自然的征服是尊严的丧失。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一)和谐(harmony)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二)有效利用(efficient use) ▪ 到20世纪初,美国人已经懂得关心自己的资
源基础了。
▪ 有效利用资源的观点的代表人物是Pinchot。
▪ Pinchot 创立了一种自然资源观,即让最多数 量的资源在最长的时间内发挥最大效用。
▪ 早期英国和英属印度的保护行动:把林地保 护起来,仅用于造船。
▪ 这些林地被称为保护区。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 在北美,保护主义的发展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保护是指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 第二阶段---保护与有效利用(efficient use)
资源联系起来 第三阶段---保护应从宗教和精神层面去理解。
第三章 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Natural resources,protected
areas and conservation)
▪ 概要讨论资源、保护主义和公园。 ▪ 说明关于资源的作用和价值的两极化学术
思想。 ▪ 重点介绍一些保护思想。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一、利用自然界
(一)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 ▪ 人们利用资源实现各种工作和休闲目的。 ▪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各种设施和设备(物质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Nhomakorabea▪ 在英国,造园运动的缘起是为了克服工 业革命造成的城市化、污染、休闲设施 的缺失等问题给公众带来的影响。
▪ 加拿大的公园发展也是同样的缘由。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 具体就是保护要基于三个基本原则对自然 资源进行直接控制:
(1)开发国土上的现有自然资源造福于现在 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2)避免资源浪费。
(3)开发并保护资源使其造福于大多数人而 不只为少数人创造利润。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三)精神 ▪ 与英国和欧洲的技术和工业化进程相对应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三、公园和保护区 (Parks and protected areas)
(一)公园 park ▪ “公园”的概念由来已久: 希腊人和罗马人在指定的市民辩论会场上会
面,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将自己的私人园地 开辟为狩猎保留地。19世纪时,应该已经 没剩多少未被修饰过开放区域。后来,英 国的贵族开始出租一些开放区域供各阶层 人士进行夏季和冬季的娱乐活动。
(1)创建可以居住和可以利用的地方 (2)把荒地看出是一种浪费 (3)认为文明的人类社会对世界有重要意义 (4)征服荒地被看成 是人类的一种成就。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二、保护的源起 (The roots of conservation)
▪ 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越来越深入,法国 和英国开始意识到:森林面积的减少是水土 流失和耕地农作物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资源)、自然环境资源。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 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人类的 活动扩张或萎缩的”。
▪ 树、水、岩石等资源要素在人们利用它来 满足自己的需求之前,并不是资源。
▪ 这些未被人类利用的环境要素称为“中性 物质”。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 资源是根据时间、空间变化的,尤其与人 和社会对其价值的判断有关。
▪ Emerson主要著作《Nature》
▪ 《Nature》在北美激发了一些人鲜明的反对日益 堕落的物欲横流的消费性社会。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 第二次保护浪潮(环境主义或绿色运动)出现于 20世纪60年代。
▪ Rachel Carson 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一书有效地唤醒了人们注意社会上使用的化学品 的副作用。
第三章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
▪ 环境主义比较激进的组织/运动有:绿色和 平组织、深生态学、生态女权联系理论。
▪ 不太激进的环境主义者认为:应有选择地对 具有突出自然和文化意义的地区进行保护, 工业化和开发应在这些保护区以外进行。
▪ 两个阵营的区别在于不太激进的一派主张尽 可能对当前社会体系只做细微的改变,而激 进派则希望推翻整个现行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