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课件

合集下载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十六 碰撞与动量守恒近代物理初步课件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十六 碰撞与动量守恒近代物理初步课件
1 2

2 1 2
������������0 = ������������������1 + m0������������1 2
2
2
1

联立 ①②式得 vA1=
������ -������ 0 ������ +������ 0 2������ ������ +������ 0
v0 v0
③ ④
vC1=
-12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命题四
氢原子能级结构及能级跃迁
通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氢原子能级结构及跃迁规律。
例 2(2015· 江苏扬州统考)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 E1(E1<0),激发态
能量 En= 2E1,其中 n=2,3,4,…,已知普朗克常量为 h,真空中光速为 c,吸收波 长为 的光子能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 n= 2 的激发态 ;此激发态氢 。
例 3(多选)(2015· 江苏扬州高三统考)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显像)的基本原理 :将放射性同位素 8 O 注入人体,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
关闭 。 O 在人体内衰变放出正电子 , 与人体内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 15 15 15 0 8 O 衰变的方程式为 O → N+ 8 1 e,等式两边的质量数与核电荷 8 7 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像。根据 PET 原理, 15 数都相等 ,故选项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 ) ;将放射性同位素 8 O 注入人体 ,由于它能被
218 4 (1)222 Rn → Po + 量。 84 2 He。 86
关闭
222
218
(1)86 Rn→84 Po +2He ������ 2 0=p ,故 Ekα∶Ek 钋 =218∶4,联立解得 Ek 钋 =0.12 α+p 钋 ,又 Ek= (2)6 .92 MeV 2������ MeV, MeV 。 kα=6. 80 (3)0 .12 E MeV 6.80 MeV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二)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训练(二)

综合能力训练(二)(时间:60分钟满分:11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5·江西六校联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法拉第最先提出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观点B.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C.牛顿在给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给出了引力常量D.将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家是笛卡尔2.(2015·湖北武汉武昌区调研测试)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的同时,在离地面高H处有相同质量的另一物体B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距地面高h时速率都为v(两物体不会相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hB.物体A竖直上抛的初速度大小是物体B落地时速度大小的2倍C.物体A、B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D.两物体落地前各自的机械能都守恒且两者机械能相等3.(2015·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月考)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

下图中v、a、F f和x 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它们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4.(2015·湖北荆门调研)理论研究表明第二宇宙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倍。

火星探测器悬停在距火星表面高度为h处时关闭发动机,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落到火星表面。

已知引力常量为G,火星的半径为R。

若不考虑火星自转的影响,要探测器脱离火星飞回地球,则探测器从火星表面的起飞速度至少为()A.7.9 km/sB.11.2 km/sC.D.5.(2015·河南实验中学月考)两个中间有孔的质量为M的小球A、B用一轻弹簧相连,套在水平光滑横杆上。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题型一选择题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题型一选择题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不是假设,故 A 错误 ;根据速度定义式 v= ,当 Δt 非常非常小时 ,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
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法 Δ������ Δ������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法 ,故 B 正确 ;在实验探究加速度 C.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 ,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与力、 质量的关系时 ,因为三量之间相互都有关,故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故 C 正确;在推导匀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 ,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 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 ,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各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 ,然 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
热点题型 热点题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11-
拓展训练 2
(2015· 湖北武昌高三调研测试)如图所示,质量为 M、半径为 R 的半球
以 B 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知 ,B 对 A 的压力等于 A 对 B 的支持力
������������ r 的光滑球 ������ ������ +������ 、B 均静止。则 ������������ 量为 m、半径为 F ,根据几何关系 = ,可得 F=B,Amg ,故 A 错误; = ( ������ ������+������ ������ ������
热点题型 热点题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10-
技巧点拨
(1)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0)→选定研究对象→受 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得结论。 (2)当物体仅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可灵活选取正交分解法、合成法、解 直角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法求解。 (3)当物体受四个及以上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时,一般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4)在连结体问题中,分析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力时用整体法;分析系统内物体间 的作用力时用隔离法。隔离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般先从受力最简单的物体入 手。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十三 电学实验课件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十三 电学实验课件
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RV,主要理由是 。 答案
-17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以测电源电动势为核心的实验
主要考查电路的选择、仪器的选择、线路的连接和数据的处理。
例 3 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中,某同学的实物电路连接如
图甲所示。 (1)在方框中画出与图甲对应的电路图。

比较项目 电路 误差来源 测量结果 适用条件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的分压 R 测= >Rx,偏大
I U
电压表的分流 R 测= <Rx,偏小
I U
Rx≫RA(测大电阻)
RV≫Rx(测小电阻)
-6(3)分压式电路与限流式电路的区分与选择。
①控制电路的比较:
比较项目 限流式接法 电路 分压式接法
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 100 Ω,额定电流2 A),电源E(电动势6 V,内阻不计),开关2个,
导线若干。 (1)虚线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
(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保证通电后电压表所在支路分压最小;闭合 开关 S1、S2,调节 R1,使电压表的指针满偏;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断 (2) 根据设计的电路 ,写出实验步骤: 。 开 S2 ,调节电阻箱 R0 使电压表的指针半偏 ;读取电阻箱所示的电阻值,此即为测 得的电压表内阻 (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V',与电压 (3)> 断开 SR 2 ,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成半偏状态,电压表所在支路总电阻增 表内阻的真实值 (选填“>”“=”或 V相比,RV' 大,分得的电压也增大;此时 R0 两端的电压大于电压表的半偏电压,故 RV'>RV
解析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物理(重庆专用)第二轮练习(梳理整合+探究突破+巩固提升)专项实验:描绘小电珠的伏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物理(重庆专用)第二轮练习(梳理整合+探究突破+巩固提升)专项实验:描绘小电珠的伏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物理(重庆专用)第二轮练习(梳理整合+探究突破+巩固提升)专项实验: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含解析)1.(25分)一个小电珠的额定电压为2.0 V。

额定电流约为0.5 A,选用下列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并利用实验数据描绘和研究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A.电源E:电动势为3.0 V,内阻不计;B.电压表V1:量程为0~3 V,内阻约为1 kΩ;C.电压表V2:量程为0~15 V,内阻约为4 kΩ;D.电流表A1:量程为0~3 A,内阻约为0.1 Ω;E.电流表A2:量程为0~0.6 A,内阻约为0.6 Ω;F.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 Ω,额定电流为0.5 A;G.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15 Ω,额定电流为1.0 A;H.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为150 Ω,额定电流为1.0 A;I.开关S,导线若干。

[来源:ZXXK]实验得到如下数据(I和U分别表示通过小电珠的电流和加在小电珠两端的电压):I/A0.000.120.210.290.340.380.420.450.470.490.50 U/V0.000.200.400.600.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来源:ZXXK](1)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__;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_(请填写器材前对应的字母)。

(2)请你不要改动已连接导线,在下面的实物连接图中把还需要连接的导线补上。

闭合开关前,应使变阻器滑片放在最________(填“左”或“右”)端。

(3)在下面坐标中画出小电珠的U-I曲线。

(4)若将本题中的小电珠接在电动势是1.5 V、内阻是1.0 Ω的电池两端,则小电珠的实际功率约为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25分)发光二极管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图甲是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实物图,正常使用时,带“+”号的一端接高电势,带“-”号的一端接低电势。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物理(重庆专用)第二轮练习(梳理整合+探究突破+巩固提升)专项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物理(重庆专用)第二轮练习(梳理整合+探究突破+巩固提升)专项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物理(重庆专用)第二轮练习(梳理整合+探究突破+巩固提升)专项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含解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2.掌握螺旋测微器及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用毫米刻度尺测一段金属丝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d ,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由R =ρl S ,所以金属丝的电阻率ρ=πd24l R 。

三、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米尺、螺旋测微器、电压表、电流表、直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

2.依照电路图(如图)用导线将器材连好,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最大。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长度,即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

4.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求出金属丝电阻R 的平均值。

5.将测得的R 、l 、d 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S l =πd2R 4l ,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6.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数据处理1.在求Rx 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1)用Rx =U I 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U -I 图线的斜率求出。

[来源:ZXXK]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x 、l 、d 的值代入电阻率的计算式ρ=Rx S l =πd2U 4lI 。

[来源:学.科.网Z.X.X.K]六、误差分析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来源:ZXXK]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课件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课件

-23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思维导引
-24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例3(多选)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v0=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t=0时刻,驾驶员
采取某种措施,汽车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初速度方向为正,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6 s时车速为5 m/s B.t=3 s时车速为零 C.前9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2-
知识脉络梳理
-3-
规律方法导引
1.知识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的三性。
①条件性:公式的适用条件是物体必须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矢量性:公式都是矢量式。 ③可逆性:由于物体运动条件的不同,解题时可进行逆向转换。
(2)运动图象六要素。
①轴;②线;③斜率;④截距;⑤交点;⑥面积。
⑤ ⑥ ⑦
式中 ,t2=2 s,v2= 0,联立 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 μ2=0.4。
-15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 a3,经过时间 Δt,木板和小物块刚 好具有共同速度 v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2mg+μ1(m0+m)g=m0a3 ⑧ v3=-v1+a3Δt ⑨ v3=v1+a2Δt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 的位移为 -������ +������ s1= 1 3 Δt
mg
以 A、B、C 为整体 ,则有 F=3ma 故 F=mg。
解析
3
关闭
答案
-11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常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图象来考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应用。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五 功 功率 动能定理课件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五 功 功率 动能定理课件
������' ������������ '
汽车一直匀加速 2 s,其速度才可达到 6 m/s,实际上电动汽车匀加速 A. 电动汽车由静止开始一直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1.2 s 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因而 2 s 时电动汽车的速度 关闭 B.电动汽车的额定功率为 10.8 kW 小于 6 m/s,选项 C 错误。 BD C.电动汽车由静止开始经过 2 s,速度达到 6 m/s
������m 40 变化的图象和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若电动汽车所受阻 25-0 2 2 50 力恒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m/s =0.5 m/s ,50 s 末汽车达到额定功率 ,由
)
40×103 25 1 2
P=Fv 1,v 1=25 m/s,得汽车牵引力 F=
N=1.6×103 N,由牛顿第二
m/s2,求: 代入数据解得 x2=2.5 m (1)木板达到最大速度时,木板运动的位移; 小铅块在木板上运动的位移
2 2
2 木板的质量m0=2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
Δx=x -x1=2 m (2)2 铅块与木板间因摩擦产生的总热量 ; 所以,铅块与木板间因摩擦产生的总热量 Q=μ2mgΔx=12 J。 关闭 (3)整个运动过程中木板对铅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1 2 (3) 整个运动过程中木板对铅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W= 0 ������������ =-16 J 。 0 (1)0.5 m (2)12 J (3)-16 J 2
)
关闭
发动机功率为 P1 且汽车匀速运动时,v1= ;发动机功率为 P2 且汽车 匀速运动时,v2= 2。某时刻开始,若 v0<v1,由 P=Fv 及 a=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专项能力训练 专题2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含解析)

【志鸿优化设计】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专项能力训练 专题2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含解析)

专题2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4·课标全国Ⅱ,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图象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2.(2014·福建理综,15)如图,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

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x、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3.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

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 )A.tan θ和B.(-1)tan θ和C.tan θ和D.(-1)tan θ和4.(2014·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小车,小车质量为M=5 kg,小车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1 kg的木块,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用水平恒力F拉动小车,下列关于木块的加速度a m和小车的加速度a M,可能正确的有( )A.a m=2 m/s2,a M=1 m/s2B.a m=1 m/s2,a M=2 m/s2C.a m=2 m/s2,a M=4 m/s2D.a m=3 m/s2,a M=5 m/s25.如图所示,一小车的表面由一光滑水平面和光滑斜面连接而成,其上放一球,球与水平面的接触点为a,与斜面的接触点为b。

当小车和球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球a、b两点处一定都受到支持力B.球在a点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一定不受支持力C.球在a点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D.球在a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也不一定受到支持力6.(2014·沈阳质量监测)如图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初速率v0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实验测得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根据图象可求出( )A.物体的初速率v0=3 m/sB.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C.取不同的倾角θ,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x的最小值x min=14.4 mD.当某次θ=30°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沿斜面下滑7.(201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如图所示,三个物体A、B、C叠放在斜面上,用方向与斜面平行的拉力F作用在B上,使三个物块一起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题型二实验题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题型二实验题
对图象的分析解读能力及创新和迁移能力。
题型剖析 题型分析 增分策略
热点题型
-3-
增分策略
1.要明确考查知识范围 现在的物理实验题涉及力学、电(场、路)磁(场、感)学等知识。尽管题目千变 万化,但通过仔细审题,一定能直接地判断出命题人想要考查的知识点和意图。 2.要看清实验题图 实验题一般配有相应的示意图、实物图,实质是告知实验仪器(或部分)及其组 装情况,让考生琢磨考查意图。只有看清了实验仪器,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
+ ×2m(2v0)2=FfL+ ×6mv2
关闭
1 2
1 2
解析
答案
热点题型 热点题型 一 二
-18-
例3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关系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将轻弹
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其伸长量通过刻度尺测得,某同学的实验数 据列于下表中。
伸长量 x/×10-2 m 弹力 F/N
题型二
实验题
题型剖析 题型分析 增分策略
热点题型
-2-
高考中本专题一般包含一个力学实验和一个电学实验(不分先后),总分值为15
分,涵盖测定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小实验在前,一般难度较小;大
实验在后,有一定难度。 考查的实验一般是在新课标要求的实验基础上进行了重组或创新,增加了对物
理问题定性分析的设问和开放性设问,侧重考查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热点题型 热点题型 一 二
-8-
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1.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值总是有规律地朝着某一方向偏离真实值(误差总是 偏大或总是偏小)。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是仪器本身不够精确、实验原理方法不 够完善。 (2)偶然误差是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造成测量值的无规则起伏,有时偏大、有时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专题整合高频突破课件专题九带电粒子在组合复合场中的运动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专题整合高频突破课件专题九带电粒子在组合复合场中的运动
������0 2 内,F+F 环的半径为 R(比细管的内径大得多),在圆管的最 N -mg=m ������ ������0 2 低点有一个直径略小于细管内径的带正电小球处于 解得 FN=mg+m -F=6mg-qv0B ������
关闭
静止状态 ,小球的质量为 ,电荷量为 q,重力加速度为 可见,只要 B 足够大,满足 6m mg=qv 0B ,支持力 FN 就为零 ,所以小球在最低点不一定受到 g。空间存在一磁感应强度大小未知 (不为零),方向垂 管壁的弹力作用 ,故 A 错误 ; 直于环形细圆管所在平面且向里的匀强磁场。某时刻 ,给小球一方向水平 由于洛伦兹力不做功 ,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故小球能不能到最高点与磁感应强度大 1 1 2 向右,,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 大小为 v0= 5������������ 的初速度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小无关 ,由动能定理可得 -mg 2R= mv2(- ������������0) 2 2 A.无论磁感应强度大小如何 ,获得初速度的瞬间,小球在最低点一定受 解得 v= ������������ 到管壁的弹力作用 可知小球能到最高点 ,由于当 v= ������������ ,小球受到的向心力等于 mg ,故此时小球除受到 B.无论磁感应强度大小如何 ,小球一定能到达环形细管的最高点 且小 重力、向下的洛伦兹力之外 ,一定还有轨道向上的支持力大小等于洛伦兹力 ,故 B、,D 正 球在最高点一定受到管壁的弹力作用 确 ; 对小球的速度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 ,小球在从环形细圆管的最低点运动到所能到 , C.小球在从环形细圆管的最低点运动到所能到达的最高点的过程中 关闭 达的最高点的过程中 , 水平方向分速度先减小 , 至圆心等高处 , 水平分速度为零 , 再往上运 水平方向分速度的大小一直减小 BD 动 ,水平分速度又增加 ,故 C 错误。 D.无论磁感应强度大小如何 ,小球一定能到达环形细管的最高点,且小 解析 答案 球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都相同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专题整合高频突破课件专题三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专题整合高频突破课件专题三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1 4
高频考点 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新题演练
-13-
答案 :(1)3mg,方向竖直向下 (2) 2R≤x≤2R (3)cos θ=0.8 解析 :(1)小滑块由 A 点滑到 O 点过程 , 由动能定理得 mgR= ������������1 2 -0
2 1
在 O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O-mg=
离开轨道 ,此时圆盘半径 OA恰与小球的速度平行 (OA方向与小球速度方向相同 则小球在 P 到 O'的过程中 ,由运动学公式得 a= =0.25 m/s2 ),g 取10
������0 2
1
2
由牛顿第二定律 F-μmg=ma (1)小球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 所以 μ=0.4。 (2) 圆盘转动的角速度应为多大 (2) 为了使小球刚好落在 A?点 ,则小球下落的时间为圆盘转动周期的 整数倍 ,有 t=kT= 即 ω=2kπ
常考查向心力的来源,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及其运动的对称性和周期性。
例 3 如图所示,AOB 是游乐场中的滑道模型,它位于竖直平面内,由两
个半径都是 R 的 圆周连接而成,它们的圆心 O1、O2 与 两圆弧的连接点 O 在同一竖直线上。O2B 沿水池的水 面,O2 和 B 两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 m 的小滑块可由弧 AO 的 任意位置从静止开始滑下,不计一切摩擦。 (1)假设小滑块由 A 点静止下滑,求小滑块滑到 O 点时对 O 点的压力。 (2)若小滑块能在 O 点脱离滑道,其落水点到 O2 的距离如何。 (3)若小滑块从开始下滑到脱离滑道过程中,在两个圆弧上滑过的弧长 相等,则小滑块开始下滑时应在圆弧 AO 上的何处(用该处到 O1 点的连线与 竖直线的夹角的三角函数值表示) 。
故选项 D 正确。 BD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专题整合高频突破课件专题十四热学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专题整合高频突破课件专题十四热学

命题规律 近几年高考中一般给出两个 小题,一个选择题,一个计算题,但 是分值不同,难易程度也不同。选 择题主要集合了分子动理论、物 体内能、固体、液体、热力学第 一定律等内容;计算题主要集中在 气体实验定律方面的考查,有时把 几个知识点结合起来出综合性计 算题,但难度一般不会太大。 在复习过程中除了重视高频考点 外,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强化与规 2011 卷,33(2);2012 卷 ,33(2) 律的记忆。如用油膜法测分子的 2013 卷Ⅰ,33(2);2013 卷 直径、分子力的特点、分子动能 Ⅱ,33(2) 与温度的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 2014 卷Ⅰ,33(2);2014 卷 间距的关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Ⅱ,33(2) 的原因,同时注意这些知识相互结 2015 卷Ⅰ,33(2);2015 卷 合的应用,以及与其他知识点的综 Ⅱ,33(2) 合应用。
关闭 关闭
核心梳理 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高考频点 高频考点
新题演练
-11-
热力学定律
固体、液体的性质
)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气体、固体、液体的性质。
例3(多选)(2015· 山东青岛高三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B.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汽压,水蒸发越快
(2)分子运动 :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 动越剧烈。 (3)分子势能、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 ������ NA= NA。 ������m ������m
核心梳理 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高考频点 高频考点
新题演练
-10-
拓展训练1(多选)(2015· 江苏扬州高三统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综合能力训练(三)祥解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综合能力训练(三)祥解

综合能力训练(三)(时间:60分钟满分:11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5·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联考)如图所示,轮子的半径均为R=0.20 m,且均由电动机驱动以角速度ω=8.0 rad/s逆时针匀速转动,轮子的转动轴在同一水平面上,轴心相距d=1.6 m,现将一块均匀木板轻轻地平放在轮子上,开始时木板的重心恰好在O2轮的正上方,已知木板的长度L>2d,木板与轮子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6,则木板的重心恰好运动到O1轮正上方所需的时间是()A.1 sB. sC.1.5 s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2015·陕西宝鸡理科综合)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t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 m/s和-1 s,由此可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 m/sD.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 m/s3.(2015·江西五校联考)土星的卫星很多,现已发现达数十颗,下表是有关土卫五和土卫六两颗卫星的一些参数,则两颗卫星相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卫星距土星半径质量/kg 发现发现日A.土卫五的公转速度大B.土星对土卫六的万有引力小C.土卫六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D.土卫五的公转周期大4.如图所示,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 1=1.0 kg 、m 2=2.0 kg 、m 3=3.0 kg,已知斜面上表面光滑,斜面倾角θ=30°,m 1和m 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

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和摩擦。

初始用外力使整个系统静止,当撤掉外力时,m 2将(g 取10 m/s 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和m 1一起沿斜面下滑B.和m 1一起沿斜面上滑C.相对于m 1上滑D.相对于m 1下滑5.(2015·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联考)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0∶1,原线圈接入一电压为u=U 0sin ωt 的交流电源,副线圈接一个R=5.5 Ω的负载电阻。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题型三计算题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题型三计算题
1.分析和分解物理过程,确定不同过程的初、末状态,将状态量与过程量对应起 来。
2.画出关联整个物理过程的思维导图,对于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过程,直接画 出运动过程草图。
3.在图上标出物理过程和对应的物理量,建立情境链接和条件关联,完成情境模 型。
题型分析
增分策略
-5-
三、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的目的是说明物理过程和答题依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 考虑:
μ=
������������cos ������
������-ℎ
)+������22=0.8。


-18-
(3)设滑块在 bc 上向下滑动的加速度为 a1,时间为 t1,向上滑动的 加速度为 a2,时间为 t2;在 c 点时的速度为 vc。由 c 到 d,由机械能守
恒定律得1
2
������������������
题型分析
增分策略
-6-
四、要有必要的方程式
物理方程式是表达的主体,如何写出,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写出的方程式(这是评分依据)必须是最基本的,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 代替方程式(这是相当多的考生所忽视的)。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 时应有 qvB=m������������2,而不是其变形结果式 R=������������������������。 2.先写表达式,后统一代入数值运算。 3.保持方程形式,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续”进一些内容。 4.方程式用到多个的,应分式布列(分步得分),不要合写一式,以免一错 而导致全错,对各方程式最好能编号。
题型分析
增分策略
-4-
二、建立模型,总体把握
建模是解题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无论是简单问题还是复杂问题,都需要 正确建立模型。建模可以从“数、形、链”三个方面进行。所谓“数”即物理量,可 以是具体数据,也可以是符号;所谓“形”,就是将题设物理情境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出 来;所谓“链”,即情境链接和条件关联。情境链接就是将物理情境分解成各个物理 子过程,并将这些子过程由“数、形”有机地链接起来,条件关联即“数”间关联或存 在的临界条件关联等。“数、形、链”三位一体,三维建模,一般分三步: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课件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课件
关闭
(2015· 广东广州质量检测)如图所示,放在桌面上的A、B、C三个物块重均为
关闭
B
解析
答案
-9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思维导引
-10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规律方法1.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静摩擦力总与接触面平行,且与
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解题的关键是把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注意整体与隔离法的运用,受力 分析时要先分析场力后分析接触力。
第1讲 力与物 体的平 衡
第2讲 力与物 体的直 线运动
近几年高考命题点主要 近五年无直接命题 有: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 律及其公式、图象。② 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 力的平衡。③牛顿运动 2015 卷Ⅰ,24 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 规律及其公式、图象的 近五年无直接命题 综合。⑤牛顿运动定律、 2011 卷,15;2011 卷,24 力的合成与分解、抛体 2014 卷Ⅱ,14;2015 卷 运动和圆周运动的综 合。 Ⅰ,20 2013 卷Ⅰ,19;2015 卷 Ⅱ,20 2015 卷Ⅱ,25;2015 卷 Ⅰ,25
关闭
B
解析
答案
-17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在电场力、磁场力作用下的平衡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带电体受到的电场力、洛伦兹力。
-18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例3(多选)
(2015· 浙江理综)如图所示,用两根长度相同的绝缘细线把一个质量为0.1 kg的 小球A悬挂到水平板的M、N两点,A上带有Q=3.0×10-6 C 的正电荷。两线夹角为 120°,两线上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和F2。A的正下方0.3 m处放有一带等量异种电 荷的小球B,B与绝缘支架的总质量为0.2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静电力常量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力与物体的平衡

《志鸿优化设计》2016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力与物体的平衡

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16-
拓展训练2如图所示,一只小鸟沿着较粗的均匀树枝从右向左缓慢爬行,在小鸟从
A运动到B的过程中( )
A.树枝对小鸟的合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
B.树枝对小鸟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关闭
树枝对鸟的合作用力是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由二力平衡得,它与小鸟重力等大反
向C,.因树小枝鸟对所小受鸟重的力弹不力变先,所减以小树后枝增对小鸟的合作用力不变,A 项错误。由受力分析图可知,
第2讲 力与物 体的直 线运动
热点一 连接 体的求解方法 热点二 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 规律及应用 热点三 牛顿 运动定律与运 动学的综合应
近五年无直接命题
2011 卷,15;2011 卷,24 2014 卷Ⅱ,14;2015 卷 Ⅰ,20 2013 卷Ⅰ,19;2015 卷 Ⅱ,20 2015 卷Ⅱ,25;2015 卷
由k=库9A.仑0.支×定架1律0对9得N地F·m面库2=/的Ck���2���������压���,������A2���2力、=0大B.9球小N可,为支视架2.为0对N点地面电压荷力),则F(压
)
=Fa=mBg-F
库=1.1
N,A
项错误;取小球
关闭
A远为,则B研.两2究F线1对·c上o象s 的6,则0拉°=2力Fm1A·大gco,解s小6得F0°1F==1m=FA2Fg=2+=1F1.9库NN,解,D得项错F1=误1;.将9 NB=右F2移,B
规律及其公式、图象的 综合。⑤牛顿运动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抛体 运动和圆周运动的综 合。

Ⅰ,25
-2-
-3-
命题热点
考题统计
第3讲 力与物 体的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答案 :(1)为了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 (2)0.50(或 0.49) (3)AC (4)B 解析 :(1)这样做的目的是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 (2)因为 OA=2.86 cm,AB=3.35 cm,BC=3.85 cm,T= 0.1 s,根据 Δx=aT ,解得 a=
1 2 1 2
xm-xn
=(m-n)aT2
1 2
F=ma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mgh= ������v2 2 - ������ v1 2 探究动能定理 W= ������ v2 2 − ������v1 2
2 1
瞬时速度和下落的高度 匀速时的速度
-6-
②利用纸带求瞬时速度的方法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利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 刻的瞬时速度求解。 测出与第 n 点相邻的前、 后两段相等时间 T 内的距离 xn 和 xn+1,由公式 vn=
打出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多条纸带。下图是其中一条纸带的一部分,O、A、B、 C为4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没有画出。打点
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通过对纸带的测量,可知小车运动过程中
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8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3)根据多条纸带的数据,甲同学绘制了小车加速度与小车所受拉力(测量出配
-14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纸带类实验的处理方法
主要考查利用处理纸带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2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
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 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关闭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 测量完毕 ,关闭电源 ,取出纸带。 (2) 每隔 4 个点或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时 ,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均为 0.1 s。 B. 接通电源 ,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3) 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其前后相邻两计数点所确定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4 + ������5 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v5= C. 。 2������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4 +������5+������6)-(������1+������2 +������3) (4) 当有 6 组数据时 , 应采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 a= 。 甲 2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填写)。 9������ (2)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s。 (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 。 ������ +������ (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 。 (1)DCBA (2)0.1 (3) 4 5 ,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如图所示,由 xm-xn=(m-n)aT2 ������ -������ ������ -������ ������ -������ 可得 a1= 4 21,a2= 5 22,a3= 6 23。 所以 (Ⅲ)图象法 : a.由 vn=
3 ������ 3 ������ 3 ������ ������1+������2+������3 ������4+������5+������6-������1-������2-������3 a= = 。 3 9������2 ������������ +������������+1 ,求出各相应时刻的速度。 2������
-13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拓展训练1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 Nhomakorabea径分别为
cm和
mm。
甲 乙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0.1 cm,因此读数应为60.10 cm;游标卡尺是50分度,精确到 0.02 mm,因此读数为4.20 mm。
关闭 关闭
60.10 4.20 解析 答案
mm。
20
mm= 0 .05 mm,所以 d=10 mm+0.05 甲
关闭
(1)1.035 (2)1.195(± 0.002)
乙 解析 答案
-10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思维导引
-11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规律方法 1.游标卡尺的原理
游标卡尺主要分为 10、 20、 50 分度三种,其原理和读数方法基本相同。 对于 n 分度的游标卡尺,如果游标尺的分度值为 x,主尺上的分度值为 y,则 nx=(n-1)y,故游标尺与主尺两者分度值之差为 k=y-x= 。其中 叫游标卡尺 的精度。 2.螺旋测微器的基本原理 螺旋测微器螺纹螺距为 0.5 mm,即可动转筒旋转一圈,螺杆前进或后退 0.5 mm,可动转筒上可动刻度分成 50 等份,每一等份表示 0.01 mm,即可动刻 度每转过一等份,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 0.01 mm。 这样把沿轴线方向不便于 测量的微小距离用圆周上的点移动较大的距离表示出来(机械放大原理) 。
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他们先调整垫木的位置,使小车不挂配重时能在倾斜的长木板上做匀 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
-17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2)此后,甲同学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若干配重片。在小车质量
一定的情况下,多次改变配重片数量,每改变一次就释放一次小车,利用打点计时器
且每次实验前均调整垫木的位置,使小车不挂配重时能在倾斜的长木板上做匀速
直线运动。若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小车加速度与悬挂的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图线。关于这一图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可由该图线计算出小车和5个钩码质量之和 B.只有当小车质量远大于悬挂钩码的质量时,该图线才是一条直线 C.无论小车质量是否远大于悬挂钩码的质量,该图线都是一条直线
������ ������ ������ ������
-12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3.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10分度的游标卡尺,以mm为单位,小数点后只有1位,20分度和50分度的游标 卡尺以mm为单位,小数点后有2位,且对齐格数不估读。 (2)螺旋测微器以mm为单位,小数点后必须有3位,对齐格数要估读,同时还要注 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
(4)
(������4 +������5+������6 )-(������1 +������2+������3 ) 9������
2
2������
关闭

解析
答案
-15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思维导引
-16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例3(2015· 北京海淀高三统考)甲、乙两位同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
重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的a-F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填选项前的字母) 。 (选
A.当小车质量一定时,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
B.当小车所受合外力一定时,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C.小车的质量约等于0.3 kg D.小车的质量约等于3.3 kg
-19命题一 命题二 命题三
(4)乙同学在实验时,因配重片数量不足改用5个质量为20 g的钩码进行实验。他 首先将钩码全部挂上,用打点计时器打出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并计算出小车 运动的加速度;之后每次将悬挂的钩码取下一个并固定在小车上,重复多次实验,
-3-
知识脉络梳理
-4-
规律方法导引
1.知识规律 (1)误差和有效数字。 ①系统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精密、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 误差。误差总是偏大或偏小。系统误差不能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消除或 减小。 ②偶然误差:由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 的误差。其特点是多次重复做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时大时小。减小这种误差的 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 ③有效数字: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有效数字。有效数字从左边第 一位不为零的数字算起。 (2)长度的测量。 ①毫米刻度尺的读数:精确到毫米,估读一位。 ②游标卡尺的读数:测量值=主尺上的读数+m×n(其中m为游标卡尺的精确度,n 为游标尺上与主尺上某刻度线对齐的格数)。 ③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测量值=固定刻度+可动刻度(估读一位)×0.01 mm。
b.确定各计数点的坐标值(v1,T)、(v2,2T)、…、(vn,nT)。 c.画出 v-t 图象,图线的斜率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8-
④利用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若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满足Δx=x2-x1=x3-x2=…=xn-xn-1=aT2(恒量),说明物 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思想方法 (1)物理思想:等效替代思想、控制变量思想。 (2)物理方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逐差法、平均值法、图象法。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2命题热点 热点一 游标卡 尺和螺旋测微器 第 读数 12 讲 热点二 纸带类 力 实验的处理方法 学 实 热点三 “ 橡皮 验 条、弹簧类”实验 的处理方法 第 13 讲 电 学 实 验 热点一 以测电 阻为核心的实验 热点二 以测电 源电动势为核心 的实验 热点三 以多用 电表的使用为核 心的实验 考题统计 2012 卷,22;2013 卷 Ⅰ,22 2011 卷,23;2014 卷 Ⅰ,22 2014 卷Ⅱ,22;2015 卷Ⅱ,22 2013 卷Ⅱ,22 2011 卷,22;2015 卷 Ⅱ,23 2015 卷Ⅰ,23 2013 卷Ⅰ,23;2014 卷Ⅰ,23 2014 卷Ⅱ,23 2013 卷Ⅰ,23;2013 卷Ⅱ,23 命题规律 近几年高考命题点:力 学主要考查以纸带处理方 法为核心的实验。电学主 要考查以测电阻为核心的 实验、以测电动势为核心 的实验、以多用电表的使 用为核心的实验。 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实验 设计及数据处理能力,以新 的材料背景来考查学生对 教材实验的实验原理的理 解,特别是纸带处理和测电 阻的原理的理解。 复习过程中还要继续强化 纸带类实验和以测电阻为 核心的实验的实验原理的 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