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唐诗欣赏
二年级语文教案:唐诗宋词欣赏
二年级语文教案:唐诗宋词欣赏唐诗宋词欣赏引入:在我们的中华文化中,诗词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年级学生已经开始了解地道文化,通过欣赏唐诗宋词,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美,并且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文阅读能力以及文学素养。
一、目标1、学生能够欣赏唐诗宋词,并且理解其中的意义。
2、学生能够逐渐学会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方法1、整体呈现法2、比较法3、体验法三、教学重点1、理解唐诗宋词的主题及情感。
2、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口语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1、整体欣赏唐诗宋词,老师在课堂上用PPT的形式或是教材的形式,让学生整体欣赏几首唐诗宋词,并且给学生讲解诗词内涵。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大课文的整体感知和对唐诗宋词的情感体验。
2、选择性的比较法,老师可以选择不同作者的诗歌来进行比较,比较之间的异同,来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辨别。
比较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唐诗宋词的体会和感受。
例如:杜甫和白居易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阿房宫殿锁烟尘,铁马金戈,乱相杀。
北风如刀,马蹄声碎。
大漠穷秋何处归。
逮虾蟆,上白菜,人人俱会做。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两个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对着同一件事物进行了描写,其中《登高》表现的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而《长恨歌》则是在表达民族和国家的同时,更多是表达他的个人情感。
在欣赏两首不同的诗歌后,让学生自己来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己的时间,创作自己的唐诗宋词。
3、个体化体验法让学生沉浸在自己的创作和欣赏中,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让学生逐渐领会诗词的韵律感和美感,让他们呈现出自己的口语表现力。
五.结语在语文教育中,学习唐诗宋词欣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口语表现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和力量。
唐诗鉴赏课程实施方案
唐诗鉴赏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唐诗的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因此,开展唐诗鉴赏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唐诗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增进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2.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鉴赏,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1. 第一阶段,了解唐诗。
内容,介绍唐诗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安排,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诗歌朗诵等形式进行。
2. 第二阶段,鉴赏名篇。
内容,选取唐诗中的经典名篇,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意境和情感表达。
安排,教师讲解、学生朗诵、小组讨论等形式相结合。
3. 第三阶段,诗歌创作。
内容,引导学生模仿古诗风格,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安排,课堂指导、作业布置、学生展示等形式进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唐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2. 诗歌朗诵,通过学生朗诵唐诗,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4. 诗歌创作,通过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五、评价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课外阅读等。
2.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讨论、诗歌朗诵、诗歌创作等。
3. 期末考核,包括笔试、口试等形式,测试学生对唐诗鉴赏课程的掌握情况。
六、课程效果评估。
1. 学生态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唐诗鉴赏课程的态度和反馈。
2. 学业成绩评定,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欣赏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欣赏古诗词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帮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背诵和朗读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言技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唐诗三百首》中的《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为例,进行古诗词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话,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程度和兴趣,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欣赏古诗词(10分钟)教师朗读《登鹳雀楼》和《静夜思》,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解读诗句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美。
3. 配合图片展示(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教学PPT,呈现与诗句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4. 学生朗读(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表达感情。
5. 分析韵律(15分钟)教师讲解古诗词的韵律特点,与学生一起分析《登鹳雀楼》和《静夜思》的韵律结构,培养学生对韵律的感知能力。
6.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7. 创作古诗词(15分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创作古诗词,可以写一两句,也可以写一首完整的诗。
8. 展示和表演(15分钟)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演,通过互动和交流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古诗词的欣赏,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朗读、背诵、分析和创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还能够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表演等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小学古诗词《唐诗欣赏》课件
合作推广:与相关机构、企业等合作,共同推广课件,扩大课件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社交媒体推广: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发布课件信息和使用心得,吸引更多人 关注和分享。
07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课件的特点与亮点
03
唐诗基础知识
唐诗发展历程
初唐时期:唐诗的起源和 发展
盛唐时期:唐诗的巅峰时 期
中唐时期:唐诗的变革与 创新
晚唐时期:唐诗的衰落与 结束
唐诗流派与特点
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对生活的向往。
边塞诗派:以岑参、高适为代表,描写战争和边塞风光,表达对国家安危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黄鹤楼送孟浩 然之广陵》:李 白所作,表达了 对友人的依依惜 别之情
《早发白帝城》 :李白所作,描 绘了三峡的壮丽 景色
04
唐诗欣赏与解读
唐诗欣赏方法
了解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等,有助于理解诗歌内涵 解读诗歌主题:分析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如爱情、友情、山水、人生等 品味诗歌语言:欣赏诗歌语言的优美、简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感受诗歌意境: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美
经典唐诗概述:介绍经典唐诗的 定义、特点及代表作品。
经典唐诗解读:对选取的经典唐 诗进行解读,包括诗歌的主题、 意象、语言特点等方面。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经典唐诗欣赏:选取几首经典唐 诗,从诗歌的意境、情感、艺术 手法等方面进行欣赏。
经典唐诗的启示:探讨经典唐诗 对现代小学生的启示,如培养审 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
小学校本课程《古诗词赏析》
校本课程古诗词赏析单位:小学年级:负责人:1、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1、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作“直”。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译文: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诗词鉴赏: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
唐诗鉴赏教案
唐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能力:1. 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2. 学习几首经典的唐诗,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3. 能够初步分析和鉴赏唐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2. 学会对唐诗进行鉴赏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并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课堂讲解(15分钟)1) 唐代诗歌的特点:自然写实、儿女情长、山水田园、豪放风流等;2) 唐代诗歌的发展:初唐、盛唐、晚唐,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 课文学习(20分钟)1) 学习《登鹳雀楼》介绍杜甫和此诗的背景,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
2) 学习《静夜思》介绍李白和此诗的背景,分析诗中的情景描写和作者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
3) 学习《春望》介绍杜甫和此诗的背景,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
4. 分组讨论与展示(20分钟)将学生分组,并给每组分配一首唐诗进行鉴赏。
要求学生就作者、诗的背景、诗的主题、意境、修辞手法等进行讨论,并将鉴赏结果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呈现。
5. 教师点评与总结(10分钟)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同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和梳理所学的知识点。
6. 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进行鉴赏和写作,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导入、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唐诗进行鉴赏和写作,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下节课的开头,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鉴赏作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唐诗的理解和感受。
校本教材 古代诗歌欣赏.2
校本教材古代诗歌欣赏《白梅》《墨梅》赏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设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二、景物形象的特点阅读王冕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梅墨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白梅》诗中的“白梅”具有什么特点?《墨梅》诗中表现了画中的梅花什么特点?【参考答案】白梅具有不与凡俗桃李争高下,更不与其为伍的清高品格。
小学三年级语文校本课程古诗欣赏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校本课程古诗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提高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2.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优美词汇和句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内容1.古诗欣赏:《静夜思》、《春晓》、《村居》2.古诗背后的故事及文化内涵3.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美,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静夜思》1.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夜晚,你有没有想过家乡、亲人?2.诗歌欣赏让学生自主阅读《静夜思》,感受诗句的美。
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故事分享讲解《静夜思》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修辞手法解析分析《静夜思》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静夜思》中的意境。
第二课时:《春晓》1.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春天,你看到了什么?2.诗歌欣赏让学生自主阅读《春晓》,感受诗句的美。
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故事分享讲解《春晓》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修辞手法解析分析《春晓》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春晓》中的意境。
第三课时:《村居》1.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乡村生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诗歌欣赏让学生自主阅读《村居》,感受诗句的美。
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故事分享讲解《村居》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修辞手法解析分析《村居》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借代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村居》中的意境。
2.拓展向学生推荐其他优秀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并分享给同学。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2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能够分析和欣赏古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古诗词,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诗、词、赋、散文等不同体裁的特点。
2.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意象、意境、情感、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方法。
3. 鉴赏古诗词的名篇佳作:如《登鹳雀楼》、《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对古诗词意象、意境、情感、技巧等方面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古诗词文本、相关参考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技巧。
3. 阅读与分析:组织学生阅读和分析古诗词名篇佳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鉴赏心得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鉴赏方法,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范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古诗词的鉴赏分析和感悟。
3. 能力提高:评估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能力提升,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思考、表达能力等。
七、教学计划1. 第一周: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学习鉴赏方法。
2. 第二周:阅读和分析古诗词名篇佳作,实践鉴赏方法。
3. 第三周:进行古诗词鉴赏的讨论与交流,分享心得和感悟。
4. 第四周:总结鉴赏方法,布置课后作业,拓展阅读范围。
八、教学资源1. 古诗词文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唐诗佳作欣赏教案
唐诗佳作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分析和欣赏几首经典的唐诗。
3.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唐诗的背景和特点。
2. 唐诗欣赏。
三、教学内容1. 唐诗的背景和特点介绍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繁盛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的诗歌成就尤为突出。
唐诗以表达思想感情和描绘自然风景为特点,主题广泛,表现手法独特。
在形式上,唐诗以四言、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
唐代著名的诗人有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
2. 唐诗欣赏(一)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通过教师对唐诗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唐诗的背景和特点。
2. 欣赏分析法:组织学生进行唐诗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唐诗三百首》中的几首名篇,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登高》等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2. 介绍唐诗的背景和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让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并介绍唐诗的特点,如主题广泛、表现手法独特等。
3. 欣赏和分析唐诗教师分发《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的诗歌原文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让学生从诗歌的意境、形式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4. 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的欣赏和分析进行总结,强调唐诗的创作特点和价值,并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研究唐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听取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表达对唐诗的理解和感悟。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第一章:古诗词鉴赏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古诗词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 教学内容古诗词的定义与特点古诗词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3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古诗词的定义与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古诗词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实践:教授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初步尝试鉴赏古诗词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布置鉴赏一篇古诗词,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第二章:唐代诗歌鉴赏2.1 教学目标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诗人掌握唐代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欣赏并评价唐代诗歌的艺术价值2.2 教学内容唐代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诗人唐代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唐代诗歌的艺术价值2.3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唐代诗歌的特点及其代表诗人,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唐代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欣赏唐代诗歌实践:让学生鉴赏一篇唐代诗歌,评价其艺术价值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唐代诗歌特点及其代表诗人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布置鉴赏一篇唐代诗歌,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第三章:宋代词鉴赏3.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词的特点及其代表词人掌握宋代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欣赏并评价宋代词的艺术价值3.2 教学内容宋代词的特点及其代表词人宋代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宋代词的艺术价值3.3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宋代词的特点及其代表词人,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宋代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欣赏宋代词实践:让学生鉴赏一篇宋代词,评价其艺术价值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宋代词特点及其代表词人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布置鉴赏一篇宋代词,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第四章:明代散文鉴赏4.1 教学目标了解明代散文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掌握明代散文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欣赏并评价明代散文的艺术价值4.2 教学内容明代散文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明代散文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明代散文的艺术价值4.3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明代散文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明代散文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欣赏明代散文实践:让学生鉴赏一篇明代散文,评价其艺术价值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明代散文特点及其代表作家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布置鉴赏一篇明代散文,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第五章:清代小说鉴赏5.1 教学目标了解清代小说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掌握清代小说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欣赏并评价清代小说的艺术价值5.2 教学内容清代小说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清代小说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清代小说的艺术价值5.3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清代小说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解:详细讲解清代小说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欣赏清代小说实践:让学生鉴赏一篇清代小说,评价其艺术价值5.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清代小说特点及其代表作品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布置鉴赏一篇清代小说,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第六章:诗词格律与韵律鉴赏6.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的基本知识掌握诗词格律与韵律的鉴赏方法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格律与韵律美6.2 教学内容诗词格律的基本概念与构成韵律的种类与特点格律与韵律鉴赏的方法与技巧6.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诗词格律与韵律的概念讲解:讲解诗词格律的基本概念与构成,韵律的种类与特点实践:分析具体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让学生尝试鉴赏6.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格律与韵律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并鉴赏一首古诗词的格律与韵律第七章:诗词意象与修辞鉴赏7.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掌握意象与修辞的鉴赏方法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意象与修辞美7.2 教学内容意象的种类与作用修辞手法的识别与效果意象与修辞鉴赏的方法与技巧7.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意象与修辞的概念讲解:讲解意象的种类与作用,修辞手法的识别与效果实践:分析具体古诗词的意象与修辞,让学生尝试鉴赏7.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意象与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并鉴赏一首古诗词的意象与修辞第八章:诗词背景与作者鉴赏8.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掌握背景与作者对诗词鉴赏的影响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时代特色与作者风格8.2 教学内容诗词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色作者的生平经历与创作风格背景与作者鉴赏的方法与技巧8.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诗词背景与作者的概念讲解:讲解诗词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色,作者的生平经历与创作风格实践:分析具体古诗词的背景与作者,让学生尝试鉴赏8.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背景与作者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并鉴赏一首古诗词的背景与作者第九章:诗词主题与情感鉴赏9.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词中的主题与情感表达掌握主题与情感的鉴赏方法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主题深度与情感韵味9.2 教学内容诗词的主题种类与表现方式情感的识别与表达技巧主题与情感鉴赏的方法与技巧9.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主题与情感的概念讲解:讲解诗词的主题种类与表现方式,情感的识别与表达技巧实践:分析具体古诗词的主题与情感,让学生尝试鉴赏9.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主题与情感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分析并鉴赏一首古诗词的主题与情感第十章:诗词创作与表达10.1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词的创作规律与表达技巧掌握诗词创作的基本方法欣赏并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诗词作品10.2 教学内容诗词的创作规律与表达技巧诗词创作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诗词作品的评价标准与方法10.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诗词创作与表达的概念讲解:讲解诗词的创作规律与表达技巧,诗词创作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实践:让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并进行评价与修改10.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创作规律与表达技巧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完成一首自己的诗词创作,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第十一章: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11.1 教学目标理解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学会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现古典诗词的元素能够将古典诗词融入现代生活,提升生活品质11.2 教学内容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与融合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方法11.3 教学过程导入:讨论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存在感讲解:讲解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融合实践:让学生寻找现代生活中的古典诗词元素,尝试创作现代诗词1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价值和意义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寻找现代生活中的古典诗词元素,并创作一首现代诗词第十二章:诗词品读与批评12.1 教学目标理解诗词品读与批评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诗词品读与批评的基本原则学会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诗词评价12.2 教学内容诗词品读与批评的方法和技巧诗词品读与批评的基本原则诗词评价的标准和维度12.3 教学过程导入:讨论诗词品读与批评的重要性讲解:讲解诗词品读与批评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基本原则实践:让学生对一首诗词进行品读与批评,提出自己的观点1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品读与批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第十三章:诗词活动与实践13.1 教学目标学会如何组织和参与诗词活动掌握诗词活动的策划和实践技巧增强诗词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13.2 教学内容诗词活动的类型和组织方法诗词活动策划和实践的技巧诗词活动中的团队协作与沟通13.3 教学过程导入:讨论诗词活动的意义和乐趣讲解:讲解诗词活动的类型和组织方法,以及策划和实践技巧实践:让学生参与一次诗词活动,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1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活动的理解和参与程度第十四章:诗词传承与创新14.1 教学目标理解诗词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掌握诗词传承与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如何传承经典、创新发展14.2 教学内容诗词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和价值诗词传承与创新的方法和技巧诗词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案例14.3 教学过程导入:讨论诗词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讲解:讲解诗词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方法和技巧实践:让学生尝试进行诗词的传承与创新,创作新的诗词作品1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词传承与创新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进行诗词的传承与创新,创作一首新的诗词作品第十五章: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回顾整个古诗词鉴赏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反思个人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成长和提高15.2 教学内容古诗词鉴赏课程的学习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总结个人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反思15.3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整个古诗词鉴赏课程的学习过程讲解: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强调重点和难点15.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整个古诗词鉴赏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的十五个章节,涵盖了从古诗词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代表作品,到诗词格律与韵律、意象与修辞、背景与作者、主题与情感鉴赏,再到诗词创作与表达、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诗词品读与批评、诗词活动与实践、诗词传承与创新,是总结与反思。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第一章:古诗词鉴赏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与鉴赏方法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1.2 教学内容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意境、情感、音乐性古诗词鉴赏方法:形象鉴赏、情感鉴赏、语言鉴赏1.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讲解: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与鉴赏方法练习:分析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1.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第二章:古诗词的语言鉴赏2.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语言的特点与魅力掌握古诗词语言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古诗词语言的敏感和鉴赏能力古诗词语言的特点:简洁、含蓄、富有音乐性古诗词语言鉴赏方法:炼字、修辞、节奏与韵律2.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语言的特点与魅力讲解:讲解古诗词语言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的语言鉴赏方法2.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特点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古诗词语言鉴赏方法的掌握第三章:古诗词的形象鉴赏3.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形象及其作用掌握古诗词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古诗词形象的感知和鉴赏能力3.2 教学内容古诗词中常见的形象:自然景物、人物、事物古诗词形象鉴赏方法:描绘与分析、情感与寓意3.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中常见的形象及其作用讲解:讲解古诗词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的形象鉴赏方法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中常见形象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古诗词形象鉴赏方法的掌握第四章:古诗词的情感鉴赏4.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及其表达方式掌握古诗词情感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古诗词情感的感知和鉴赏能力4.2 教学内容古诗词中的情感:喜、怒、哀、乐、忧、怨古诗词情感鉴赏方法:情感的把握、情感的表达与传递4.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中的情感及其表达方式讲解:讲解古诗词情感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的情感鉴赏方法4.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中情感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古诗词情感鉴赏方法的掌握第五章:古诗词鉴赏实践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古诗词鉴赏方法,进行古诗词鉴赏实践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选取几首不同风格的古诗词,供学生进行鉴赏实践5.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鉴赏实践的目的与要求实践:学生自主进行古诗词鉴赏实践,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与体会5.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所鉴赏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第六章:唐代古诗词鉴赏6.1 教学目标了解唐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掌握唐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唐代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6.2 教学内容唐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豪放、婉约、清新、田园唐代古诗词鉴赏方法: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诗词结构6.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唐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讲解:讲解唐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唐代古诗词,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6.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唐代古诗词特点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唐代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第七章:宋代古诗词鉴赏7.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掌握宋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宋代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7.2 教学内容宋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婉约、豪放、议论、咏物宋代古诗词鉴赏方法: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诗词结构7.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宋代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讲解:讲解宋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宋代古诗词,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7.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宋代古诗词特点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宋代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第八章:明代及以后古诗词鉴赏8.1 教学目标了解明代及以后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掌握明代及以后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对明代及以后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8.2 教学内容明代及以后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豪放、婉约、咏物、田园明代及以后古诗词鉴赏方法: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诗词结构8.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明代及以后古诗词的特点与风格讲解:讲解明代及以后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练习:分析一首明代及以后古诗词,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8.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明代及以后古诗词特点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明代及以后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第九章:古诗词鉴赏与现代文学9.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鉴赏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掌握古诗词鉴赏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对现代文学中古诗词鉴赏的兴趣和能力9.2 教学内容古诗词鉴赏与现代文学的关系:古诗词对现代文学的影响、现代文学中的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方法:主题分析、风格比较、创意改编9.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鉴赏与现代文学的关系讲解:讲解古诗词鉴赏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方法练习:分析一首现代文学中的古诗词,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9.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鉴赏与现代文学关系的理解练习答案:学生对现代文学中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第十章:古诗词鉴赏活动设计10.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词鉴赏活动的设计方法与技巧掌握古诗词鉴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点培养对古诗词鉴赏活动的兴趣和策划能力10.2 教学内容古诗词鉴赏活动的设计方法:主题选择、活动形式、教学资源古诗词鉴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点:活动流程、教学方法、评价方式10.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古诗词鉴赏活动的设计方法与技巧讲解:讲解古诗词鉴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点实践:学生分组设计并实施一个古诗词鉴赏活动10.4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学生对古诗词鉴赏活动设计方法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古诗词鉴赏概述:理解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与鉴赏方法。
初中语文教案:唐诗的欣赏
初中语文教案:唐诗的欣赏一、引言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深刻的人文情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欣赏唐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唐诗,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唐诗的特点和发展背景;2. 学会欣赏唐诗的方法与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唐诗的背景知识(15分钟)1. 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唐诗的发展背景,包括唐朝的繁荣和开放、文人雅士的地位和作品特点等。
2. 给学生分享一两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或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对唐诗的印象和了解,并激发他们对唐诗的兴趣。
【步骤二】探索唐诗的艺术之美(30分钟)1. 分发选定的几首唐诗,鼓励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准备自己的欣赏感受和疑问。
2. 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自己的感受和疑问,引导他们发表个人见解和交流意见。
3. 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导他们理解和欣赏诗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等要素。
可以给予适当的示范分析,引导学生思考。
【步骤三】互动演绎唐诗的意境(40分钟)1. 选择一首深入浅出的唐诗,并将其内容分配给不同的学生。
2.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进行朗诵和表演,以还原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同时注意语调、语速和声音的抑扬顿挫。
3. 全班一起欣赏各个学生的表演,并共同探讨表演中的亮点和感受。
【步骤四】创作与分享(30分钟)1. 鼓励学生以自己对唐诗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创作性写作,可以是仿唐诗、新创作或意境诗。
2. 将学生的作品分成小组进行相互欣赏和评选,选出几篇优秀作品进行全班分享。
3. 在学生的分享中,引导他们分享创作的灵感、思考和感悟,促进彼此的反思与启发。
四、评估与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
《古诗词欣赏》校本课程开发课程纲要
《xx欣赏》校本课程开发课程纲要以课程纲要为指导,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现有资源,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校内外教育资源的作用,拓展教育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让孩子诵读经典美文已成为大家公认的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
实施经典文学作品诵读的校本课程,将为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诗人及著名的诗句。
2、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所学古诗词并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深意。
通过古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通过诵读古诗词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
4、通过古诗词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5、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情境中或者一定的场景中联想到相应的名句,实现积累基础上的适当运用。
二、课程内容《古诗词欣赏》朗读、背诵理解古诗词的诗意以及了解古诗词的作者等。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和生活实际了解诗文的意思;阅读浅近的古诗词,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感受语言的优美。
1三、活动安排为了保证古诗词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影响国家规定的学校教学任务,通过访谈了解到,一般的学生学习一首古诗(律诗、绝句),一般情况下只要一节课就足够了。
所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安排每星期一学生可以在国旗下进行诵读展示,星期四由老师指定学生在黑板的边角书写2到3首古诗词让学生诵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提高学生诵读的信心。
以后根据活动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内容。
四、课程实施建议1、自主性:课程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加强诵读,引导想象,给学生更充分的思维空间。
初中古诗欣赏校本课程
初中古诗欣赏校本课程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1.啼:叫。
2.山郭:靠山的城墙。
3.酒旗: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4.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齐、梁、XXX 四个王朝的总称。
当时建立了大批XXX寺院。
[简析]这是一首描写XXX的小诗。
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这里到处是XXX,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
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
三四句写的是雨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春天的微雨中,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XXX。
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春夜喜雨【唐】XXX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XXX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XXX火独明。
XXX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1.乃:就。
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潜: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5.径:乡下的小路。
6.花重:XXX沾着雨水,显得丰满沉重的模样。
7.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简析]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XXX的诗。
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XXX的赞美。
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
XXX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夜径云俱黑,XXX火独明。
”诗人但愿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阴森森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要江中船上的渔火暴露一点亮光。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
青岛校本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了解古诗词的概念,掌握古诗词的分类及特点。
2.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学会从题材、情感、意象、技巧等方面鉴赏古诗词。
3. 诗词名篇解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进行深入解析,体会诗词中的意境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鉴赏方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诗词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介绍鉴赏方法。
3. 实例分析: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美。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及鉴赏心得。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一首古诗词,掌握其意境和情感。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列举出古诗词的基本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对古诗词进行深入分析。
3. 学生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并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七、教学资源1. 古诗词鉴赏教材或相关书籍。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诗词图片和播放相关音频资料。
3.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和分享有关古诗词的更多信息。
八、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古诗词的解析,使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古诗词的深层含义。
九、教学实践1. 组织一次古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 开展一次古诗词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自己的古诗词。
诗歌欣赏校本课程
诗歌欣赏校本课程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课程。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诗歌欣赏校本课程大纲: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对诗歌的审美情趣。
2.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要素。
3. 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课程内容1. 诗歌基础知识:介绍诗歌的基本特征、要素和分类等基础知识。
2. 古代诗歌欣赏:选取一些经典的古代诗歌,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3. 现代诗歌欣赏:选取一些现代优秀的诗歌作品,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4. 外国诗歌欣赏:选取一些外国经典的诗歌作品,如《春江花月夜》、《再别康桥》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5. 诗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通过实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对诗歌的初步认识。
2. 作品分析:选取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魅力和表现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通过实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四、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发言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对作品的分析、创作实践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合作等方面。
4.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对诗歌欣赏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唐诗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唐诗鉴赏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全校选修,参考学时:20学时)一、课程简介:《唐诗鉴赏》这一棵程,是为了加强我校高职、高专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非中文专业各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开设的一门选修课。
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唐代诗歌兴盛的原因,主要成就及各类诗体的鉴赏方法,并介绍唐代各时期的主要诗歌流派、著名诗人及其主要优秀作品。
二、教学目的:对全校学生开《唐诗鉴赏》这一课程的目的在于:1、提高非中文专业各系学生和文学鉴赏能力,让选修这一课程的青年文学爱好者们学会在未来的生活中自学更多的文学作品,并从中自觉而愉悦地攫取必需的、有益的知识营养。
2、引领学生在欣赏和享受诗歌美感的同时,去了解那些幸运的或不幸运的各类诗人的美丽人生,去了解他们所思考的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去体味他们思想的深邃、细腻与丰富。
启发学生积极打开思路,从而在同先人对话、与伟人共鸣的快乐体验中,慢慢培养起自己对待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幸运与失意等多姿多彩生活机遇的诗意情怀,从而促进他们树立起一种科学、乐观、积极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最终培养起自己独立而高尚的人格情操,以受益终身,也受益于各自的专业学习。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所选唐诗作品后,能够在思想情操上大有提高,在技能上学会完全靠自己的体悟写出讲授内容以外,自己较喜欢的任何一首唐诗的评论文章。
四、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和课堂讨论为主,教师的作用象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要做的工作是:1、提供专题内容、诗人简介、成诗原因,时代背景,解释语言难点和典故出处。
2、启发学生思考,创造讨论气氛,掌握教学节奏,导出正确结论。
五、教学基本内容和课时安排一、理论教学部分第一节唐诗概说1、教学要求:了解唐诗兴盛的原因、成就、主要分期及各期主要诗歌流派。
2、重点、难点:唐诗兴盛的原因。
第二节初唐诗歌1、教学要求:了解初唐律诗的形成过程中上官仪、文章四友、沈伶期、宋之向的过渡作用;学会欣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夜思》李白教学要求:学习李白古诗《静夜思》,了解作者及古诗意思,会背诵。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二、作品欣赏(见后)三、诗文解释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四、指导诵读1.指名读2.同桌互读3.齐读五、小结《早发白帝城》李白教学要求:学习李白古诗《早发白帝城》,了解作者及古诗意思,会背诵。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二、作品欣赏(见后)三、诗文解释告别早晨彩云缭绕的白帝城,一天之间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两岸猿声啼鸣声回荡不已,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了千重山峦。
四、指导诵读1.指名读2.同桌互读3.齐读五、小结《春晓》孟浩然教学要求:学习孟浩然古诗《春晓》,了解作者及古诗意思,会背诵。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六八九-七四零),湖北襄阳人。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
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
二、作品欣赏(见后)三、诗文解释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
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四、指导诵读1.指名读2.同桌互读3.齐读五、小结《登鹳雀楼》王之涣教学要求: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了解作者及古诗的意思,会背诵。
教具准备:小黑板、资料、图片、VCD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人简介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绛州(今山西新绛)人。
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被谤,辞官归乡,家居十五年。
后为文安尉,卒于任所。
早年精于文章,工诗,工多引为歌词,名动一时,有旗亭画壁故事。
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
二、作品欣赏,观看录象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诗文解释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
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看得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高楼。
【词语解释】尽:沉没,消失。
穷:尽,达到极点。
更:再。
四、诗文赏析黄昏时分登上鹳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夕阳也在遥远的天际渐渐沉落。
首二句诗「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势雄浑。
末二句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表、别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有情有理。
有人说“诗忌说理”,应当说,诗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说理,而不是说诗歌不能宣扬哲理。
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觉不到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
全诗四句二联,对仗工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
为唐诗中之不朽之作。
五、指导诵读1.指名读2.同桌互读3.齐读六、小结《草》白居易教学要求:学习白居易,了解作者及古诗的意思,会背诵。
教具准备:小黑板、资料、图片、VCD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人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少经离乱,避难越中,历尽困苦。
贞元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
宪宗朝为翰林学士,授左拾遗。
上疏求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诸州刺史。
文宗朝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定居洛阳,以刑部尚书致仕。
晚居香山寺,号香山居士。
与元稹、张籍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致力于讽谕诗,而其闲适抒情之作,却博得当世与后人的喜爱与传诵。
平易通俗,深入浅出,是其诗歌的最大特点。
二、作品欣赏,观看录象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三、诗文解释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注释】离离:蒙茸披拂的样子。
远芳:谓芳草绵延,渐远还生。
晴翠:阳光下碧草苍翠。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四、指导诵读1..指名读2.同桌互读3.齐读五、小结课题:蝉李商隐教学要求:学习李商隐的《蝉》,了解作者及古诗的意思,会背诵。
教具准备:小黑板、资料、图片、VCD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人简介李商隐:(约813 —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迁居荥阳(今属河南)。
少习骈文,游于幕府,又学道于济源玉阳山。
开成年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调弘农尉。
宣宗朝先后入桂州、徐州、梓州幕府。
复任盐铁推官。
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
晚年闲居郑州,病逝。
其诗多抨击时政,不满藩镇割据宦官擅权。
以律绝见长,意境深邃,富于文采,独具特色。
为晚唐杰出诗人。
【主要诗作】无题落花韩碑蝉风雨凉思登乐游原为有北青萝夜雨寄北隋宫寄令狐郎中嫦娥瑶池贾生二、作品欣赏,观看录象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①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
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虽带恨声,实也徒然。
②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
实是隐喻受人冷落。
③薄宦:官卑职微。
④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
⑤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
三、诗文解释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
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
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
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
实属“咏物”佳绝。
五、指导诵读4.指名读5.同桌互读6.齐读六、小结课题:鹿柴王维教学要求:学习王维的《鹿柴》,了解作者及古诗的意思,会背诵。
教具准备:小黑板、资料、图片、VCD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人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
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曾奉使出塞,回朝官尚书右丞。
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伪职。
受降官处分。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描摹细致,富于禅趣。
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指出其诗画的特色和造诣。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主要诗作】洛阳女儿行相思杂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别西施咏酬张少府秋夜曲谓城曲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渭川田家鹿柴山居秋暝桃源行老将行过香居寺终南山归嵩山作送梓州李使君汉江临泛青溪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竹里馆二、作品欣赏,观看录象鹿柴①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②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三、诗文解释【注释】①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②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五、指导诵读1.指名读2.同桌互读3.齐读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