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为主)的住院患者。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肠结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ICD-10编码:K56.7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急诊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外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断方案(试行)》。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常见证候:气机壅滞证实热内结证脉络瘀阻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肠结病(不完全肠梗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危重症及完全性肠梗阻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感染性疾病筛查。

(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清钾、钠、氯)、血糖、血淀粉酶、凝血功能。

(4)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

(5)立位腹平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肿瘤标记物,血沉,血清铁,动脉血气分析;肝胆脾胰超声,钡灌肠或结肠镜,胃肠动力检查,全腹CT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00个临床路径汇总病种

100个临床路径汇总病种

临床路径,病种肛肠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骨伤科风湿科1肛裂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痔(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暴聋(突发性聋)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7肺痨(耐多药肺结核)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9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0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1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12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3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14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15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6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7胫腓骨干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8股骨颈骨折(无移位和轻度移位)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9痿证(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0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3孟氏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4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5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6骨痹(膝关节僵硬)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7骨痹(骨关节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8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9痛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0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病种消化内科感染科外科妇科神经内科31胃脘痛(慢性胃炎)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32胃缓(胃下垂)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3久痢(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轻、中度)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4胃疡(消化性溃疡A1期、A2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5泄泻(急性肠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6血脱(上消化道出血)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7肠结(不完全性肠梗阻(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为主))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8积聚(代偿期肝硬化)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9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0肝着(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1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2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43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4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5下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临床路径46月经过多症(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7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48盆腔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9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0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1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且目前已怀孕)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2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53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4面痛病(三叉神经痛)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5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卒中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6头痛(偏头痛)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7面瘫(面神经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8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9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0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病种神经内科心内科肾内科泌尿外科儿科61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2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3后循环缺血中医临床路径64帕金森病的中医临床路径(试行)65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6眩晕(周围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67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Ⅲ级慢性稳定期))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68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II级或Ⅳ级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9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70血浊(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路径71心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72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73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74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75石淋(输尿管结石)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76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77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78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79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80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1小儿股骨干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2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3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4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重型)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5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路径86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87卵巢癌(癥瘕)中医临床路径88食管癌术后(术后病理分期为II期、III期)辅助化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9胃癌(晚期不能手术,或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姑息化疗+中医治疗临床路径90原发性肺癌手术+中医药治疗临床路径眼科内分泌科临床路径,病种肿瘤科919293949596979899100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晚期乳腺癌化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前列腺癌(去势术后正在进行内分泌治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胃癌(非手术)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胃癌术后辅助化疗(行胃癌根治术后,需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结直肠癌(非手术)化疗+中医中药治疗临床路径结直肠癌(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的住院患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食管癌(非手术)化疗+中医中药治疗临床路径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目录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目录
498
107
脊髓损伤(不完全性)
503
老年病科
108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511
109
尿频病(尿道综合征)
514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目录
科 别
序 号
病 种
页码
脑病科
1
颤病(帕金森病)
3
2
痫病(颞叶癫痫)
8
3
痿病(多发性硬化)
11
4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症)
16
5
目偏视(眼肌麻痹)
21
6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
26
急诊科
7
急性咳嗽病(门诊)
33
8
急性咳嗽病(住院)
36
9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轻症阶段)
29
胫腓骨骨折
141
30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147
31
踝关节扭伤
150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
154
33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159
34
股骨颈骨折
164
35
髌骨软化症
170
36
股骨粗隆间骨折
173
针灸科
37
中风后焦虑状态
181
38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185
39
面痛病(三叉神经痛)
189
内分泌科
40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
87
18
郁病(强迫症)
91
肺病科
19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99
20
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分科 序号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7
脱疽(闭塞性动脉硬化)
18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
19
臁疮(下肢溃疡)
20
水火烫伤(烧伤)
21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
1
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
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62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
63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64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65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
66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
67
狼疮性肾炎
68
水肿病(成人微小病变肾病)
69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70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
7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7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
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
2
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
3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
4
登革热
5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
6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7
急性咳嗽病
8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9
慢性咳嗽病
10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11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
12
哮病(支气管哮喘)
12
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
13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4
青盲(视神经萎缩)
15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为主)的住院患者。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肠结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ICD-10编码:K56.7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急诊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外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断方案(试行)》。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常见证候:气机壅滞证实热内结证脉络瘀阻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肠结病(不完全肠梗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危重症及完全性肠梗阻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感染性疾病筛查。

(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清钾、钠、氯)、血糖、血淀粉酶、凝血功能。

(4)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

(5)立位腹平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肿瘤标记物,血沉,血清铁,动脉血气分析;肝胆脾胰超声,钡灌肠或结肠镜,胃肠动力检查,全腹CT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呕吐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

呕吐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

呕吐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一、呕吐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呕吐(ICD编码:BNP.050)西医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ICD编码:K56.701)(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因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以致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而出的一种病证可诊为“呕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病史:阵发性腹绞痛或哭闹、反复呕吐,停止肛门排气、排便或解稀烂水样便。

(2)症状:腹胀或伴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和气过水声;(3)辅助检查:腹平片中显示扩张肠管及气液面;(二)证候诊断1.伤食证2.脾虚证3. 湿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呕吐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呕吐病(不完全性肠梗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呕吐病(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危重症及完全性肠梗阻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感染性疾病筛查。

(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血糖、血淀粉酶、凝血功能。

(4)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

(5)立位腹平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肿瘤标记物,血沉,血清铁,动脉血气分析;腹部彩超、阑尾彩超,钡灌肠或结肠镜,胃肠动力检查,全腹CT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肠梗阻临床路径精编

肠梗阻临床路径精编

肠梗阻临床路径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肠梗阻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肠梗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肠梗阻(ICD-10: / )行肠粘连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肠外置术、结肠造口术(ICD-9-CM-3: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腹痛、腹胀、呕吐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2.体征:单纯梗阻早期患者表情痛苦,严重患者可出现脱水、虚弱或休克现象。

3.查体:腹部查体可见腹胀、肠型、蠕动波,触诊可有压痛,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或振水音。

绞窄性肠梗阻,可表现为腹膜炎体征,有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腹壁压痛,肠鸣音微弱或消失。

4.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都可增高,尿比重增高,血气分析、血生化、肾功能紊乱。

X 线检查可辅助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经保守治疗无效拟行肠粘连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肠外置术、结肠造口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56. 7 肠梗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血淀粉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腹部立卧位片;(4)心电图、胸部正位片。

2.其他根据病情可考虑选择:如消化系统肿瘤标记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肺功能测定、钡灌肠或结肠镜、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等。

肠结病中医诊疗方案

肠结病中医诊疗方案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急诊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2)影像学检查:立位腹部平片或腹部CT扫描可见小肠、结肠充气扩张,可见液平面。

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术后、年老体弱者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外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2)体征:腹部改变为主,腹部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可有压痛,或可触及包块;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或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立位腹部平片或腹部CT扫描可见小肠、结肠充气扩张,可见液平面。

(二)证候诊断1.气机壅滞证:腹胀如鼓,腹中转气,腹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恶心,呕吐,无矢气,便闭。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实热内结证:腹胀,腹痛拒按,口干口臭,大便秘结,或有身热,烦渴引饮,小便短赤。

舌红,舌苔黄腻或燥,脉滑数。

3.脉络瘀阻证:发病突然,腹痛拒按,痛无休止,痛位不移,腹胀如鼓,腹中转气停止,无矢气,便闭。

舌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涩。

4.气阴两虚证:腹部胀满,疼痛,忽急忽缓,喜温喜按,恶心呕吐,大便不通,乏力,面白无华,或有潮热盗汗,舌淡或红,苔白,脉细弱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气机壅滞证治法:行气导滞,理气通便。

推荐方药:厚朴三物汤加减。

选用厚朴、生大黄、炒枳实、炒莱菔子、砂仁、川楝子、炙甘草等。

中成药:四磨汤口服液等。

2.实热内结证治法:泻热导滞,通里攻下。

脾胃科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

脾胃科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刘清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

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

本病可见任何年龄段,以术后、年老体弱者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西医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外科学》(陈效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并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一般可以确诊:(1)症状:腹痛、呕吐、腹胀和少量排便、排气。

(2)体征:望诊:可有不同的腹部膨胀。

触诊:有轻度压痛,但无腹膜刺激征。

叩诊:可出现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和金属音是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则是麻痹性肠梗阻的特征。

(3)实验室检查:肠梗阻早期实验室检查对诊断意义不大,晚期可有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血清磷显著增高等指标的改变。

(4)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检查等。

X线检查:是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最有效的检查手段,检出率约50%~80%,主要表现有:①梗阻近段肠管明显扩张,肠腔内充满气体及液体。

②扩张的小肠呈阶梯排列,主要位于腹中部。

③麻痹性肠梗阻时,小肠和大肠均胀气。

④绞窄性肠梗阻时,小肠内液平面一般较长,积液多,积气少,有时由于小肠内被血性液体充盈,X线片上也可无显示。

CT检查: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能显示出肠管充气扩张、液平面、肠壁增厚及肠外变化、腹水等相应改变。

(二)证候诊断1.气机壅滞证:腹胀如鼓,腹中转气,腹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恶心,呕吐,无矢气,便闭。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实热内结证:腹胀,腹痛拒按,口干口臭,大便秘结,或有身热,烦渴引饮,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或燥,脉滑数。

肠梗阻临床路径

肠梗阻临床路径

肠梗阻临床路径一、肠梗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肠梗阻行肠粘连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肠外置术、小肠造口术、结肠造口术。

(二)诊断依据。

1.病史:腹痛、腹胀、呕吐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2.体征:单纯梗阻早期患者表情痛苦,严重患者可出现脱水、虚弱或休克现象。

3.查体:腹部查体可见腹胀、肠型、蠕动波,触诊可有压痛,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或振水音。

绞窄性肠梗阻,可表现为腹膜炎体征,有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腹壁压痛,肠鸣音微弱或消失。

4.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都可增高,尿比重增高,血气分析、血生化、肾功能紊乱。

X线检查可辅助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经保守治疗无效拟行肠粘连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肠外置术、小肠造口术、结肠造口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肠梗阻疾病。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型、血淀粉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腹部立卧位片;(4)心电图、胸部正位片。

2.其他根据病情可考虑选择:如消化系统肿瘤标记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肺功能测定、结肠镜、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预防应用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甲硝唑:一代推荐头孢唑啉静脉输注,二代推荐头孢呋辛钠静脉输注。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

感染较重者(脓性渗出、发热、血象明显升高、休克或休克前期表现、明显的腹膜炎者),需留取标本作培养药敏);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不完全性肠梗阻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不完全性肠梗阻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不完全性肠梗阻1范围本指南主要对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诊断、辨证、治疗和护理调摄做出说明。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脾胃病科、中医科、中医基层医师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使用,西医消化科医师和全科医师也可参照本指南的相关内容。

2术语和定义下列属于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不完全性肠梗阻incomple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按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中医古典医籍中并未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病名的记载,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肠结”等病的范畴,病位在大、小肠。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大便减少或停止,排气减少或停止,即痛、吐、胀、闭四大症状。

3临床诊断3.1西医诊断: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按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1]。

3.2中医诊断:中医古典医籍中并未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病名的记载,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肠结”病的范畴。

根据《中医急诊学》[2]及结合实际临床表现,制定如下:3.2.1病名诊断具备腹痛,腹胀,呕吐,便闭及肛门排气减少或停止为临床表现,即痛、吐、胀、闭四大症状者,即可诊断为肠结。

3.2.2证候诊断3.2.2.1实热內结证腹胀,腹痛拒按或绕脐痛,恶心呕吐,大便干结难行,或热结旁流,无矢气。

身热,烦渴引饮。

舌红,苔黄而干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或滑数。

3.2.2.2阳虚寒凝证腹胀,腹痛阵作,无排气排便,或排便无力,畏寒肢冷。

恶心呕吐。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或沉细。

3.2.2.3气滞血瘀证腹部胀大如鼓,腹痛拒按,或时痛时止,无排气排便。

恶心呕吐。

舌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涩。

3.2.2.4脾虚湿阻证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

神疲乏力,倦怠。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腻,脉细弱。

肠梗阻临床路径

肠梗阻临床路径
2.根据患者病情,可考虑选择:
(1)静脉用制酸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2)注射用电解质:氯化钾、氯化钠、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等。
(3)循环、呼吸系统用药:维持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稳定。
(4)通便、灌肠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7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植入物:吻合器(可选用)。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9-18天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4天
主要
诊疗
工作
□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完成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
□开检查检验单
□上级医生查房
□初步确定诊治方案和特殊检查项目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根据各项检验及检查结果,进行术前讨论,确定治疗方案
1.病史:腹痛、腹胀、呕吐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2.体征:单纯梗阻早期患者表情痛苦,严重患者可出现脱水、虚弱或休克现象。
3.查体:腹部查体可见腹胀、肠型、蠕动波,触诊可有压痛,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或振水音。绞窄性肠梗阻,可表现为腹膜炎体征,有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腹壁压痛,肠鸣音微弱或消失。




长期医嘱:
□普通外科护理常规
□一级或二级护理
□饮食:禁食、禁饮
□测生命体征
□留置胃管、胃肠减压、记量(必要时)
□记尿量
□记24小时液体出入量
□通便灌肠(必要时)
□药物治疗:制酸剂(必要时)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应用抗菌药物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

临床路径管理情况(临床路径60个病种)

临床路径管理情况(临床路径60个病种)
外科
1.项痹病、2.单纯胸腰椎骨折、3.骨蚀(股骨头坏死)、4.桡骨远端骨折、5.锁骨骨折、6.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7.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狐疝(腹股沟斜疝)、9.肛肠病(痔、瘘、脓肿)、10.股骨颈骨折、11.股骨粗隆间骨折
妇科
1.计划性剖宫产、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3.胎膜早破、4.盆腔炎、5.子宫平滑肌瘤
石家庄市鹿泉区中医院
2017年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统计表
科室名称
开展临床路径病种名称(共60种)
内一科
1.中风(脑梗死)急性期、2.头痛、3.眩晕、4.出血性中风(脑出血)、5.积聚(肝硬化)、6.消渴病、7.胃疡(消化性胃疡)、8.急性咳嗽病、9.面瘫(面神经炎)、10.不寐、11.痴呆(血管性痴呆)、12.鼓胀(肝硬化腹水)、13.呕吐病(急性胃炎)、14.痫病(癫痫)、15.胃脘痛(慢性胃炎)、16.中风(脑梗死)恢复期、17.胃痞(胃炎)、18.喘病(慢阻肺急性发作)19.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癌病(恶性肿瘤)、21.腹痛(不完全性肠梗阻)、22.水肿(肾病综合症)
内二科
1.咳嗽病、2.喘病(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急性发作阶段)、3.胸痹心痛(慢性稳定型心绞痛)、4.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5.真心痛(急性心肌梗死)、6.肺痿病(肺间质纤维化)、7.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8.腹痛(急性胰腺、急性胆囊炎)、9.泄泻病(急性胃肠炎)、10.淋证(急性泌尿系感染)、11.血症(便血)、12.哮病、13.心悸(心律失常)、14.消渴、15.胃痛、16.呕吐、17.鼓胀、18.水肿、19.虚劳、20.血症(咳血)、21.血症(尿血)、22.血症(呕血)
鹿泉区中医院
2017年5月18日

不全肠梗阻临床路径

不全肠梗阻临床路径

不全肠梗阻临床路径不全性肠梗阻(肠结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一、不全性肠梗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不全性肠梗阻(ICD-10:K56.0/K56.2 /K56.5- K56.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可有排气排便,多数患者有腹部手术史,且梗阻症状多次发作。

2.体征:单纯梗阻早期患者表情痛苦,严重患者可出现脱水、虚弱或休克现象。

3.查体:腹部查体可见腹胀、肠型、蠕动波,触诊可有压痛,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或振水音。

4.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都可增高,尿比重增高,血气分析、血生化、肾功能紊乱。

X线检查可辅助诊断。

证候诊断:1. 腑气滞塞证:腹胀、腹胀部位不定,时痛时可见肠型。

排便、矢气停止,气上逆而恶心呕吐。

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紧。

2.热毒内阻证肠管梗阻坏死,腹硬拒按,疼痛剧烈。

高热口渴,甚至热盛转厥,神昏肢冷。

舌红或绛,苔黄燥,脉细数无力。

.3. 淤血结聚证:腹痛剧烈,定处不移。

腹压痛、拒按,伴口渴而不欲饮。

排便矢气停止。

舌暗红,或可有瘀斑瘀点,苔厚,脉弦紧或细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56.0/K56.2/K56.5- K56. 7 肠梗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相关检查项目。

动,使梗阻肠道得以复通。

刮痧疗法:选合谷穴进行刮痧3)特色治疗颠簸疗法:病人取膝肘位,使上下肢距离加大,充分悬空腹部,让病人放松腹肌。

肠梗阻临床途径

肠梗阻临床途径

肠阻塞临床路径(2011 年版)一、肠阻塞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肠阻塞(ICD-10:)行肠粘连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符合术、肠短路符合术、肠外置术、结肠造口术(ICD-9-CM-3 :45.62/ 45.91/46.01/46.10/54.59)。

(二)诊断依照。

依据《临床诊断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第一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第一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第一版社)。

1.病史:腹痛、腹胀、呕吐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2.体征:纯真阻塞初期患者表情难过,严重患者可出现脱水、衰弱或休克现象。

3.查体:腹部查体可见腹胀、肠型、蠕动波,触诊可有压痛,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或振水音。

绞窄性肠阻塞,可表现为腹膜炎体征,有时可有挪动性浊音,腹壁压痛,肠鸣音轻微或消逝。

4.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都可增高,尿比重增高,血气剖析、血生化、肾功能杂乱。

X 线检查可辅助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照。

依据《临床诊断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第一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第一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第一版社)。

经守旧治疗无效拟行肠粘连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符合术、肠短路符合术、肠外置术、结肠造口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 9-1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一定切合 ICD-10:肠阻塞疾病编码。

2.当患者归并其余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能够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3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惯例、尿惯例;(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血淀粉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腹部立卧位片;(4)心电图、胸部正位片。

2.其余依据病情可考虑选择:如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 CT、肺功能测定、钡灌肠或结肠镜、动脉血气剖析、超声心动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为主)的住院患者。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肠结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ICD-10编码:K56.7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急诊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外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断方案(试行)》。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常见证候:
气机壅滞证
实热内结证
脉络瘀阻证
气阴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肠结病(不完全肠梗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危重症及完全性肠梗阻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感染性疾病筛查。

(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清钾、钠、氯)、血糖、血淀粉酶、凝血功能。

(4)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

(5)立位腹平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肿瘤标记物,血沉,血清铁,动脉血气分析;肝胆脾胰超声,钡灌肠或结肠镜,胃肠动力检查,全腹CT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气机壅滞证:行气导滞,理气通便。

(2)实热内结证:泻热导滞,通里攻下。

(3)脉络瘀阻证:活血化瘀,行气通便。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润肠通便。

2.针灸治疗。

3.其他疗法。

4.内科基础治疗。

5.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患者腹痛腹胀、恶性呕吐等主要症状缓解或消失,恢复排气排
便。

2.腹部无阳性体征。

3.立位腹平片基本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住院期间病情加重,转为完全性肠梗阻者,或并发出血者退出
本路径。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需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导致住院期
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肠结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ICD-10编码:K56.7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时间年月日分
(第1天)
年月日
(第2~4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初步确定诊疗方案和相关检查项目
□病情评估及症状评价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及注意事项
□采信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临床症状、体征、
化验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
□病情评估及症状评价
□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录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肠结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一级或二级)
□流食或半流食或禁食
□禁食者:监测生命体征、胃肠减压、记24
小时出入液量、内科基础治疗
□中医辩证
□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中成药
□针灸疗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感染性疾病筛查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
凝血功能
□心电图、胸部X光片
□立位腹平片
□其他检查项目
长期医嘱
□肠结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一级或二级)
□流食或半流食或禁食
□禁食患者:监测生命体征、胃肠减压、
记24小时出入液量;内科基础治疗
□中医辩证
□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中成药
□针灸疗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对症处理
□复查立位腹平片
主要护理工作□配合治疗
□常规护理
□胃肠减压者给予护理及指导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
□健康宣教:活动指导、饮食指导、患者相关
检查配合的指导、疾病知识指导、用药指导、
心理支持
□完成护理记录
□配合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观察病情变化
□完成护理记录
□胃肠减压患者的管道护理及指导
□生活与心理护理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年月日
(第5-8天)
年月日
(第7-9天)
年月日
(第8-10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临床症状、
体征、化验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胃肠减压患者拔除胃管(视情
况)
□病情评估及症状评价
□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临
床症状、体征调整治疗方

□病情评估及症状评价
□完成当日病程记录和
查房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
否出院
□病情评估及症状评价
□完成出院记录
□完成病案首页
□通知患者办理出院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出
院后注意事项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时间: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0天 实际住院日: 天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二级) □全流或半流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中药肠剂排便灌肠
□内科基础治疗 □针灸疗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胃肠减压患者拔除胃管(视情况)
□复查血常规、电解质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二级) □全流或半流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针灸疗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腹部立位片
出院医嘱 □停长期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配合治疗 □观察病情变化
□生活及心理护理指导 □饮食指导 □静脉抽血 □完成护理记录
□配合治疗 □观察病情变化 □生活及心理护理指导 □半流清淡饮食指导 □康复指导 □静脉抽血 □完成护理记录
□出院指导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作息指导 □饮食指导 □服药指导 □日常保健
□疾病知识及后续治疗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