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物PM2.5防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物PM2.5防治研究
作者:康树静
来源:《科技资讯》2014年第19期
摘要: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严重的雾霾天气和PM2.5出现,对人体健康和生存环境存在巨大危害,导致人们对PM2.5污染和人体健康非常关注,因此,对于目前我国汽车排放现状、PM2.5的来源及对人体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围绕在用车排放、提高机动车用油质量等方面提出有效控制汽车排放污染控制对策和人体健康防护措施。
关键词:汽车排放 PM2.5 措施防护
中图分类号:X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216-02
1 汽车污染物排放的现状
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迅猛增长,现拥有汽车量在2007年达到4 358.36万辆,也导致汽车排放污染物逐渐增加,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影响了人们生存的环境和身体健康,因此,我们要从汽车排放污染根源来控制解决污染的问题。
汽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和有害的氧化物,包括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微粒(PM)、醛类等。汽车排放的污染物种类主要与发动机的燃烧机理和燃油的蒸发等因素有关。这些污染物都会不同程度地危害人体健康以及植物的生长。
2 PM2.5的来源与现状
所谓的PM2.5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固体悬浮物。PM2.5既来源于自然,也来源于人为。自然来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花粉、真菌孢子、细菌。但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燃料(汽油、柴油、煤油)、化石、秸秆、垃圾燃烧,或建筑施工扬尘、餐饮油烟、喷涂喷漆装修等都会使PM2.5增加。PM2.5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机动车尾气排放。根新闻中心中国网2013年1月22日公布在北京选取7位不同职业志愿者于2012年12月6日测试人体每天到底吸入多少PM2.5 的结果。其案例:胡师傅,60后,出租司机,每天除吃饭、睡觉,胡师傅大部分时间在出租车上度过,在测试的5天里,约
37.83%的时间在室外。检测结果:胡师傅接触的每1立方米空气中平均约有PM2.5颗粒121.61微克,(同期监测的PM2.5大气均值为39.49微克/立方米)。按同样方法计算,胡师傅每年吸入的PM2.5颗粒约为639毫克,约320毫克沉积在肺中。
因此,在2012年2月国务院修订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首次将PM2.5列入到空气质量标准监测与评价的项目中去。
3 PM2.5对人体和社会的危害
PM2.5可以被直接吸入肺部并且严重的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在2011年12月份曾有报道过医学专家对过去4年的PM2.5监测情况,总结出PM2.5对人体的呼吸道、心血管、内分泌系统三大系统的危害(如图1)。
3.1 突破“三道防线”进入肺泡致呼吸道感染
PM2.5是悬浮颗粒物,其危害最大的是人体呼吸系统。雾霾天气引起呼吸不适,呼吸科主任医师戴令娟介绍,人体呼吸道有“三道防线”,分别是鼻毛、气管内纤毛组织,以及肺部的防御机制。PM2.5由于体积微小,能够直接进入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导致肺部病变还可以附着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有害金属、有机物等,使其乘机进入呼吸系统深处,造成感染。尤其是金属和有机物进入肺泡,会大大增加癌变几率。例如,有害物质“多环芳烃”与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而多环芳烃往往就是“搭顺”PM2.5 进入人体,也是导致近几年肺癌发病率上升的关键原因。
3.2 损伤血管内膜层,引发高血压
PM2.5吸入人体后,一部分会携带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对血管尤其是最内层的血管内膜层造成损伤。血管壁的损伤是心脑血管病的开始,由此会产生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狭窄等一系列高血压症状。心血管病专家陈绍良曾说:当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噪音、降雨量等污染级别每提高一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就增加3%。最近,欧洲一个最新研究发现,大气污染还会增加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发病率。
3.3 抑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影响内分泌系统
长时间的灰霾缭绕、缺乏太阳光照射,人体中的松果体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而甲状腺素、肾上腺素浓度相对降低。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一旦减少,细胞就会懒惰,变得极不活跃,人就会显得没精打采。因而,人也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3.4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雾霾天气严重的情况下,人们出行能见度低,易造成交通运输安全,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4 控制汽车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是降低PM2.5最基本强而有效的措施,但它与机动车的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燃油品质等直接相关,同时也与城市的道路建设、运输组织、城市交通管理及政策等紧密相连。
4.1 从根源治理,加大对汽车生产企业的监控
提高新车生产的质量是解决机动车排放污染最有效的基本措施之一。新车的能源、生产质量和排放污染物的标准等,直接关系到新车出厂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因此,必须从根源抓起,严格执行国家的排放标准,使新生产的机动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对生产企业的监控不仅体现在对新生产汽车的认证、生产一致性管理,还应加强对售出车辆的环保召回管理。
4.2 倡导绿色交通,实施有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Chris Bradshaw,于1994年曾提出绿色交通体系概念,绿色交通是都市交通工具运输的内涵,应多元化,倡导绿色出行,多用公共交通,尽量少开车,以减低交通拥挤、降低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费用的交通运输系统。
4.3 建立老旧机动车淘汰的管理体系
随着机动车使用时间的增加,发动机工作状况越来越差,排放污染越来越多。因此,应建立完整的旧机动车淘汰检查和维护体系,加强对在用车辆尾气排放的监管。一是车辆达到报废条件的即禁其继续运行;二是对于排放超标的机动车经反复维修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应强制报废。
4.4 改善机动车用油质量,早日实施燃油国五标准
机动车采用燃油品质的好坏,会对机动车排放污染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加强对机动车用燃油品质的管理是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目前中国的机动车用燃油品质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中国机动车用燃料中的硫含量比发达国家的高3倍~10倍,所以,当前要提高改善燃油质量的一个紧迫任务就是要实现机动车用燃油低硫化。汽油中的硫会使三效催化器的催化活性和转化效率降低,从而影响催化净化装置的使用寿命以及排放污染控制的效果。
4.5 发展降低发动机排放污染的技术
寻找减少发动机排放污染的技术是降低汽车污染的当局之务。目前,机内净化技术主要有: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和燃烧系统优化设计技术、点火系统改进技术、可变进排气和进气系统改进技术、废气再循环(EGR)技术、燃料喷射系统改进技术、稀薄燃烧技术、增压与中冷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