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笔记(三)

合集下载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总结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总结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总结前言作为初级经济师,掌握工商管理的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是职业发展的基础。

本总结旨在梳理工商管理领域的重点知识,为初级经济师提供参考。

一、工商管理基础知识1. 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原则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2. 组织行为个体行为分析群体行为分析组织文化与结构3. 企业战略SWOT分析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二、市场营销1. 市场调研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2. 产品策略产品生命周期新产品开发品牌管理3. 定价策略成本导向定价市场导向定价竞争导向定价4. 渠道管理分销渠道选择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5. 促销策略广告公关销售促进直接营销三、财务管理1. 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比率分析现金流量分析2. 资金管理资金筹集资金分配风险管理3. 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削减策略成本效益分析4. 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调整四、人力资源管理1. 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2. 绩效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绩效反馈与沟通绩效改进计划3. 薪酬福利薪酬结构设计福利政策员工激励4. 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员工关系管理五、运营管理1. 生产管理生产计划生产流程优化质量控制2. 项目管理项目策划项目执行与监控项目收尾3.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设计供应链协调供应链风险管理4. 物流管理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运输管理六、法律与伦理1. 商法基础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2. 商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合规管理3. 国际商务国际贸易法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管理结语工商管理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体系,初级经济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通过对专业知识与实务要点的系统总结,可以为初级经济师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重点归纳笔记

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重点归纳笔记

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重点归纳笔记1、下列关于企业生产产量对其他要素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产量越大,品种越少B.产量越大,专业化程度越低C.产量越大,稳定性越小D.产量越大,重复性越小【答案】 A2、按照企业信息来源划分,法律法规信息属于()A.操作层信息B.管理层信息C.外部信息D.内部信息【答案】 C3、企业的技术改造可以分为表层、内层和深层三个层次,表层的技术改造主要包括()。

A.科学技术的运用B.新设备的添置C.新组织形式的采用D.生产方式的革新【答案】 B4、责任成本控制法以不同的责任为中心,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是( )。

A.成本中心B.利润中心C.作业中心D.投资中心【答案】 A5、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A.1.02B.0.92C.0.98D.0.89【答案】 C6、企业标准中的生产组织标准属于( )A.产品标准B.工作标准C.技术标准D.管理标准【答案】 D7、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与利息费用的比率。

A.净利润总额B.利润总额C.息税前利润D.营业利润总额【答案】 C8、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与利息支出的比值。

A.净利润总额B.利润总额C.息税前利润D.营业利润总额【答案】 C9、许多企业在“5S”管理基础上增加了节约和()两个活动,构成了“7S”。

A.整理B.整顿C.清洁D.安全【答案】 D10、运用追加投资回收期法时,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进行比较时,当K1>K2、C1<C2、TD<TN时,则()A.选方案1,淘汰方案2B.选方案2,淘汰方案1C.方案1和方案2均可以D.方案1和方案2均不可以【答案】 A11、企业在新产品正式投放市场之前,将新产品及其包装品牌名称商标和市场营销方案等置于一定的市场环境中,以了解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实际反应和新产品的市场规模,这些活动属于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环节。

A.鉴定B.市场试销C.设计与试制D.评价【答案】 B12、在公式中KA.技术改造的总投资B.因技术改造而新追加的投资额C.技术改造中拆除的旧设备、旧设施等所造成的损失金额D.拆除固定资产回收利用的价值【答案】 C13、设备在正常使用、维护和保养的条件下,设备的服务时间是设备的( )。

2012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学习笔记第三章

2012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学习笔记第三章

第三章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一、本章考情分析以2009年真题、2010年真题、2011年真题为例,关于第三章内容的考点分值分布如下:考情分析:单选题平均7.66个,多选题平均2.66个,案例分析题平均0个,第三章在三年的考题中平均占有的分数是13分,第三章属于比较重要的章节。

二、本章教材结构:第一节:市场营销概述第二节:环境分析与市场定位第三节:市场营销策略第四节:品牌与品牌战略概述第五节:品牌战略的实施第一节市场营销概述本节主要内容:市场营销的含义、市场营销的功能与作用、市场营销的管理与任务、本节主要考点:市场营销的含义、市场营销的功能与作用、市场营销的管理与任务、一、市场营销的含义(一)含义: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满足顾客需要、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包括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产品开发、产品定价、渠道选择、产品促销、产品储运和运输、产品销售、提供市场服务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企业经营活动。

(二)市场营销的五个阶段:1、生产观念(ProductionConcept):企业的一切活动以生产为中心指导思想:“生产什么,就卖什么”2、产品观念(ProductConcept):企业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指导思想:“好酒不怕巷子深、一招鲜吃遍天”3、销售观念:(SellingConcept):也称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不会因为自身的需求和欲望主动购买商品,企业需要积极推销和大量促销才能使消费者购买。

指导思想:“卖什么,让人买什么”4、市场营销观念(MarketingConcept):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前市场的需要和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率和效能的满足消费者。

指导思想:“顾客至上、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5、社会营销观念(SocialMarketingConcept):企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需要,而且要符合消费者自身和社会长远利益,要处理好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与社会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

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之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知识点初级经济师是指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具备初步经济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员。

而工商管理,则是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初级经济师需要掌握一些工商管理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一、企业的基本理念和步骤
1.企业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企业的目标和职能
3.企业的规模和发展策略
4.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权划分
5.企业的经营决策与效果评价
二、市场与市场营销
1.市场的概念和功能
2.市场的分类和市场划分
3.市场需求与供给
4.市场竞争与竞争战略
5.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策划
三、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
2.员工绩效考核与激励
3.培训与发展
4.薪酬管理与福利制度
5.绩效管理与员工关系
四、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职能
2.资金管理与投资决策
3.资本结构与财务杠杆
4.财务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
5.风险管理与财务控制
五、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2.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
3.组织资源配置和执行力
4.战略控制与战略演进
5.绩效评估与战略调整
六、创新管理
1.创新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2.创新类型和创新过程
3.创新方法和创新领导
4.创新组织和创新文化
5.创新激励和创新评价。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笔记(八)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笔记(八)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笔记(八)(一)财务管理概述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特点:侧重价值管理(资金、成本、收人等价值指标;资金收支活动的价值管理)、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各方面关系密切、渗透全过程)、迅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经营的一系列活动,物资及资金的一系列流转最终都会由价值形式表现)。

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它贯穿于企业经营过程的始终。

(1)筹资活动。

(2)投资活动(是筹资的目的)。

(3)资金营运活动。

(4)分配活动(销售收人首先要弥补耗费,纳税,其余是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和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等构成企业的利润总额;利润总额首先要纳税,税后净利润要提取公积金,其余的净利润作为投资者的收益分配或暂时留存作为追加投资;筹集资金归为所有者权益(通过利润分配,税后分配)和负债(利息等计人成本费用,税前分配))。

主要财务关系:包括企业与政府、股东、债权人、投资者、债务人和职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

1.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了资金的时间价值);2.以每股收益(权益资本净利率)最大化为目标(股份有限公司,非股份有限公司→权益资本净利率;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3.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股票价格或股票市值最大化);4.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企业价值可以通过资产评估来确定;与企业收益、折现率有关——折现率不变时企业收益越大价值越高,收益一定时折现率越大企业价值越小;风险越大折现率越高、风险越小折现率越低;企业价值与预期收益成正比,与预期风险成反比;当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企业理财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时间价值原理正确地揭示了不同时点上的资金之间的换算关系,是财务决策的基础。

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笔记精选

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笔记精选

(一)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概述质量及相关概念: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经济性、广义性(不仅指产品的质量,也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时效性和相对性。

硬件质量特性有内在特性,外在特性,经济特性,质量管理特性。

根据对顾客满意的影响程度不同,分为关键(直接影响产品整体功能)、重要和次要类。

质量管理的概念:质量管理是指从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宗旨方向,准则)和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其体体现)及质量策划(关键是制定质量目标并设法使其实现)、质量控制(目的是保证质量,满足要求)、质量保证(关键词是“信任”)和质量改进这几个环节。

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检验员的质量管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休哈特控制图)、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61年菲根堡姆;TQM)。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三全一多样”——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所采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多种多样。

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预防原则,经济原则,协作原则,抓住思想、目标、体系、技术四个要领。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民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决策;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程序:决策、准备、开始、扩展和综合。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休哈特);细化的八个步骤:分析现状找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主要质量原因、制定对策和措施、执行、检查、总结经验纳入标准、遗留问题转人下期。

特点:连续的螺旋式循环上升过程、关键环节在于总结阶段、取最重要的问题去解决。

(二)质量控制方法(两图一表法(生产现场的质量问题;排列图、因果分析图、对策表)、工序能力分析法(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4M1E包括人、机器、原料、方法和环境;产品质量波动;直方图、工序能力指数)、控制图法(计量值控制图(长度、强度、纯度等计量值)和计数值控制图(计数值数据;不合格品率控制图和不合格品数控制图;计件值控制图))、抽样检验(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计量抽样检验(如矿石主要成分含量;样本量少获得信息多、时间长工作量大、费用高,并需要设备条件,判断程序复杂)))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或帕累托图(“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原理;生产现场的质量问题)。

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笔记精选文档

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笔记精选文档

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笔记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一)生产过程组织概述生产组织:生产组织是工业企业生产活动中组织工作的通称(狭义仅限生产相关,广义指一切组织活动)。

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即生产系统的运行过程(最基本的活动;狭义从准备到产品制造,广义指全部生产活动协商配合的运行过程)。

生产过程一般包括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

一般企业的生产过程基本上是由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前提)、基本生产过程(核心;由工艺过程和非工艺过程组成)、辅助生产过程(服务于基本生产过程;由工艺过程和非工艺过程组成)、生产服务过程等组成(服务于基本生产过程)。

工艺过程和非工艺过程都是生产过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每一个生产阶段,又可划分为更细小的单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工序。

生产过程组织的含义:生产过程组织是指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对生产系统内所有要素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客观要求:连续性、比例性、节奏性(均衡性)、准时性(按后续阶段和工序的需要生产)、柔性(适应性;灵活性、可变性和可调节性))。

它的目标是使作业行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小,又能按客户的需要,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生产类型各自特点:产品产量、产品品种和专业化程度决定着生产类型。

按连续程度可划分为连续型生产(化学的;如化肥、药品)和离散型生产(单个项目;如机床、汽车)——按产品品种和产品产量不同,又可将离散型生产进一步划分为大量生产(生产条件稳定,专业化较高,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和专用工艺装备;流水生产及生产线)、成批生产(产量较少,品种较多,专业化较低;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小批生产)和单件生产(品种繁多,标准化程度相当低)。

(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指厂房、车间和设备的布局,包括工厂总平面布置和车间布置)厂址选择的主要因素:(1)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笔记

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笔记

(一)市场调查方法类型、含义和特点访问法:(一)访问调查法—人户访问法(最常用的原始资料收集的调查方法;产品测试、广告效果测试、消费者调查、顾客满意度调查、社情民意调查等)、拦截式访问法(街头拦截法、商场拦截法和定点拦截法)、计算机辅助访问法(问卷设计系统、访问管理系统、数据录人系统和问卷统计系统)、焦点小组座谈法(8-12人1-3个小时;对某类产品的认识偏好、新想法、市场营销计划初步反应)和深层访谈法(个别访谈法;阶梯前进、隐蔽性问题寻探和象征性分析;探索性研究、特殊);(二)电话调查法—传统电话调查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 ;民意测验和较简单的市场调查项目);(三)邮寄调查法;(四)留置调查法(介于面谈调查法和邮寄调查法之间)。

观察法:直接或通过仪器在现场观察(不需回答问题)。

分为参与性观察法(亲身经历法)、非参与性观察法、跟踪观察法、痕迹观察法、仪器观察法和遥感观察法。

实验调查法:实验调查法是指在调查中通过在一定条件下改变某些变量而保持其他变封不变,以此来衡量这些变量的影响效果,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

研究特定问题的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

常用于研究某种商品在改变包装、价格、广告等因素时会产生的效果。

种类:1.实验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

2.控制组与实验组对比实验(同时)。

3.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

文案法:是指通过查看、阅读、检索、筛选、剪辑、购买、复制等手段,收集二手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分为有偿收集和无偿收集。

网络调查法:利用互联网搜集市场信息的调查方法—站点法(被动调查法)、电子邮件法(主动调查法)、随机IP法(主动调查法)、视频会议法(主动调查法)、在线访谈法和搜索引擎法。

(二)市场调查方案设计与调查报告撰写市场调查方案设计:1.确定市场调查的目的和要求;2.确定调查内容;3.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4.设计调查问卷或调查表;5.确定调查方式和方法(市场普查和市场抽样调查<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6.确定调查的时间和期限(期限受调查工作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和时效性要求的影响);7.确定资料整理方案;8.确定资料分析方案(回归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9.确定调查进度;10.确定调查费用预算;11.制订调查组织计划;12.撰写调查计划书。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
一、基本经济学原理
1.经济学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假设
2.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逻辑
3.供求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4.市场机制与经济效果
5.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二、宏观经济学
1.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
2.经济运行指标与宏观调控
3.货币与金融市场
4.国际收支与汇率
三、微观经济学
1.消费者与消费行为
2.生产者与生产行为
3.市场结构与垄断行为
4.资源配置与经济效益
5.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四、产业经济学
1.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
2.产业组织与产业集中度
3.价格与差异化竞争
4.市场规模与企业细分
五、企业经济学
1.企业组织与决策
2.生产与成本管理
3.企业效率与竞争优势
4.风险管理与战略决策
六、管理学
1.管理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2.管理学的理论与模型
3.管理功能与管理职能
4.组织行为与组织设计
5.领导力与决策
6.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激励
7.战略管理与战略实施
七、市场营销学
1.市场营销的定义与作用
2.市场营销战略与市场定位
3.市场调研与顾客需求分析
4.产品开发与产品组合
5.市场推广与销售策略
八、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职能
2.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分析
3.成本与管理会计
4.财务分析与经营决策
5.投资决策与融资策略
九、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2.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
3.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4.战略实施与组织变革
5.战略评估与调整。

最新整理、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要点总结第三章第一节市场调查与预测(财经类)财政事务)

最新整理、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要点总结第三章第一节市场调查与预测(财经类)财政事务)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要点总结:第三章第一节第三章市场调查与预测第一节市场调查方法一、访问法(一)访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是指调查人员通过面对面的询问和观察被调查者以获取市场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访问调查法可分为:入户访问法、拦截式访问法、计算机辅助访问法、焦点小组座谈法和深层访谈法。

1.入户访问法入户访问法是指调查员到被调查者的家中或工作单位进行访问,直接与被调查者接触,然后利用调查问卷逐个问题进行询问,并记录对方的回答以收集市场信息的调查方法。

入户访问法的优点是:(1)访问的灵活性强。

调查员可以根据调查时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提问,在被调查者感到有顾虑时可采取委婉迂回的方式提问,以保证能够获取所需信息。

(2)访问中可以使用辅助工具,如图片、表格、产品演示等。

(3)准确性较强。

调查员可以充分解释问题,并可根据被调查者回答问题时的态度,判断出资料的真实性及可信程度。

入户访问法的缺点是:(1)调查成本高。

由于需要到被调查者的家中或工作单位进行调查,一次一般只调查一名被调查者,因此该调查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高,成本较高。

(2)调查时间长。

由于单次的被调查者只有一人,因此要达到一定的访问量,消耗的时间较长。

(3)拒访率较高,大约为5%一30%。

(4)对调查员的要求高。

由于调查员和被调查者是面对面的访问,调查员的态度、语气和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质量。

因此要求调查员应有较高的素质。

(5)调查质量容易受天气、调查时间、被调查者情绪等其他因素的干扰。

入户访问法适用于调查项目比较复杂的产品测试、广告效果测试、消费者调查、顾客满意度调查、社情民意调查等。

入户访问法是最常用的原始资料收集的调查方法。

2.拦截式访问法拦截式访问法包括:街头拦截法、商场拦截法和定点拦截法。

拦截式访问法的优点是:(1)访问地点比较集中,时间短,可节省费用;(2)可以避免入户访问的一些困难;(3)较容易对访问员进行监控。

拦截式访问法的缺点是:(1)不适合内容较复杂、不能公开的问题的调查;(2)被调查对象的身份难以判别,在调查地点出现具有偶然性,可能影响样本的代表性和调查的精确度;(3)拒访率高。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工商管理》自习笔记(6)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工商管理》自习笔记(6)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工商管理》自习笔记(6)(一)技术改造概述技术改造的含义:技术改造就是在坚持科学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在企业现有的基础上,用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代替落后的工艺和装备,以改变企业落后的技术面貌,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达到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扩大生产规模、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进行技术改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走集约化经营和提高企业价值的必由之路。

技术改造的内容:广义——对企业进行整体性改造、改建和设备更新。

狭义——局部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工艺改革、产品更新换代、厂房生产性建筑物和公用工程的翻新改造、燃料原材料综合利用和对粉尘噪声的治理、零星固定资产的购置)技术改造的原则:(1)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并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

(2)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

(3)全面规划,首先抓好解决企业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和重点项目的技术改造,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4)量力而行,从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的实际出发。

(5)“成龙配套”,以产品生产为主体,以工艺技术为基础,使各个方面工作协调配套。

(6)把技术先进性、生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结合起来。

技术改造的层次:(1)表层技术改造(装备更新)。

(2)内层技术改造(科技术运用)。

(3)深层技术改造(企业科学化管理的实施)。

技术改造的基本程序:(1)调查研究;(2)提出目标;(3)提出改造方案;(4)可行性研究。

(二)技术改造方案选择技术改造规划:企业技术改造规划是指企业在较长时期内,对企业的技术改造方向、任务和措施进行的计划。

有总体改造规划和单项改造计划,有企业内攻关项目和必要的技术引进项目。

技术改造项目的确定:技术改造项目的确定是指企业在企业技术改造规划的指导下,对即将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一种考察和鉴定,即对拟订中的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技术经济调查研究,以便确定是实施还是放弃这个项目。

2012年经济师《初级工商管理》预习讲义第3节

2012年经济师《初级工商管理》预习讲义第3节

第三节工商企业职能、目标与责任(新增)一、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1. 把国家和顾客需求转化为企业要求并予以满足。

让顾客满意是企业首要责任。

2. 确保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3. 努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持续改进组织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

4. 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资源,使企业和相关方收益。

5. 确保国家财政收入,逐步增加员工收入。

6. 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7. 注重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

8. 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公共责任、道德行为、公益支持三方面二、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具有双重性1. 获得利润---以经济效益追求目标2. 满足社会需要---从外部看,企业的任务首先是满足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具有多样性、综合性。

3. 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益的关系---相互补充,互为条件。

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

承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1. 含义:2. 内容3. 4个有利作用:(1) 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增强有助于提高顾客忠诚度。

(2) 企业社会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3) 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增强有助于改善监管环境。

(4) 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增强有助于降低市场的壁垒。

4. 6个必要性:(1)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 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

(3) 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 有利于企业创造广阔的生存空间。

(5) 有利于培养企业职工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6) 有利于保证企业的正确经营方向。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工商管理》自习笔记(2)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工商管理》自习笔记(2)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工商管理》自习笔记(2)(一)企业组织设计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按照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的顺序,专业化形态的第一种是部门专业化;第二种是产品专业化;第三种是零部件专业化;第四种是工艺专业化;第五种是生产服务专业化。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下属的数量。

管理层次是指组织中从主管到一般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同管理层级(管理层次的多少应当根据组织的任务量与组织规模的大小而定)。

两者呈反比关系。

扁平结构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

锥形结构理幅度较小,管理层次较多。

集权与分权:集权是指将组织中的主要权力集中到较高的管理层次;分权则是指将组织中的主要权力分散到整个组织之中。

组织的集权或分权程度根据各管理层次拥有的决策权来确定。

分权程度高:较低管理层次制定决策的频度或数目越大,范围越广,涉及的职能越多,对整个组织的影响程度较大,上级对下级的决策没有控制。

反之集权程度高。

影响因素:(1)决策的代价。

(2)决策的影响面。

(3)组织的规模。

(4)主管人员的索质与数量。

(5)控制技术的完善水平。

(6)环境影响。

授权是指上级委托给下级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具有相当的决策权和行动权。

基本原则:视能授权、明确授权范围、不可越级授权、适度授权、适当控制。

直线与参谋: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根据工作方式与具体作用不同可以分为直线主管和参谋两种类型。

直线关系是上级指挥下级的关系,其实质上是一种命令关系,自上而下,一直延伸到最基层。

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助手通常被称为“参谋人员”。

部门化:目的一是将性质和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归集在一起,便于相互间的协作和统一管理;二是有利于明确企业中各项任务的分配与责任的归属。

主要方法:1.职能部门化(普遍采用;发挥专业优势;容易产生部门主义或本位主义)。

2.产品部门化(发挥人员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全面管理,增加主管部门控制协调难度)。

3.区域部门化(利于改善地区内的协调;需要独当一面的管理人才,区域部门协调困难)。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工商管理》自习笔记(1)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工商管理》自习笔记(1)

2012年经济师测试:《初级工商管理》自习笔记(1)(一)工商企业的概念与发展历程1.工商企业的概念: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

(2)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

(3)企业是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完整的经济组织。

(4)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5)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

2.工商企业的形成与发展:企业和市场一样,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工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从历史的角度通过考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来探讨企业的产生。

企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制度学派的交易费用理论:新制度学派是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解释企业形成的原因的。

企业能作为在某种状态下替代市场的一种较低交易费用的资源配置方式(美国经济学家科斯1937年)。

企业之所以出现,正是因为企业在某种状态下可将组织管理费用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

企业发展的主要阶段:手工生产时期→工厂生产时期→企业生产时期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工厂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企业的真正形成。

企业的发展或成长有两个基本要求:完善而灵活的经营机制(先天性、本质性、系统性和功能性等特征)和良好的企业素质。

经营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动力机制包括所有者权益、经营者权利和劳动者积极性)、调节机制或产销机制(供应、生产和销售是企业日常生产的三个基本环节)、约束机制或平衡约束机制、发展机制或技术进步机制。

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和健全与否,会受到企业的经济地位、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经营责任制、企业人员素质、企业财力资源、企业物质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企业素质可分为企业的人员素质、技术装备素质、管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经营哲学、伦理道德、精神风范、价值观念)。

企业发展或成长两条途径:技术进步和多样化经营(企业兼并、合并;投资建立新厂;研究开发新产品等)。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知识点
导语: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经济专业初级资格、经济专业中级资格。

下面就由来告诉大家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知识点,方便大家学习参考!
筹资管理:
(一)筹资管理的含义
筹资是指企业作为筹集资金的主体,根据其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等活动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本的活动.
筹资活动是企业财务活动的起点,筹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
一项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
(二)筹资管理的原则
筹资活动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规模适度原则、适时性原则、结构合理原则等.
(三)筹资渠道与方式
实践中,企业通过一定的筹资渠道,运用一定的筹资方式来实现筹集资金的目的.了解各种筹资渠道有利于企业有效地筹集资金.
1.筹资渠道
主要的筹资渠道有以下几种:
(1)国家投入资本.(2)银行信贷资本.(3)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
2.筹资方式
筹资渠道说明了企业资金的渠道,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筹集资金
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利用的具体工具.筹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吸收直接投资.这种筹资方式是指筹资方与投资方通过协商签订协议,筹资方直接筹集到股权资本,投资方享有企业一定的所有权,享有相应收益并承担经营风险.
(2)发行股票.发行股票是股份制公司筹集股权资本的基本方式.这种方式要以股票为媒介.发行股票分为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公
司上市后可通过配股和增发的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笔记(三)
(一)市场调查方法类型、含义和特点
访问法:(一)访问调查法—人户访问法(最常用的原始资料收集的调查方法;产品测试、广告效果测试、消费者调查、顾客满意度调查、社情民意调查等)、拦截式访问法(街头拦截法、商场拦截法和定点拦截法)、计算机辅助访问法(问卷设计系统、访问管理系统、数据录人系统和问卷统计系统)、焦点小组座谈法(8-12人1-3个小时;对某类产品的认识偏好、新想法、市场营销计划初步反应)和深层访谈法(个别访谈法;阶梯前进、隐蔽性问题寻探和象征性分析;探索性研究、特殊);(二)电话调查法—传统电话调查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 ;民意测验和较简单的市场调查项目);(三)邮寄调查法;(四)留置调查法(介于面谈调查法和邮寄调查法之间)。

观察法:直接或通过仪器在现场观察(不需回答问题)。

分为参与性观察法(亲身经历法)、非参与性观察法、跟踪观察法、痕迹观察法、仪器观察法和遥感观察法。

实验调查法:实验调查法是指在调查中通过在一定条件下改变某些变量而保持其他变封不变,以此来衡量这些变量的影响效果,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

研究特定问题的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

常用于研究某种商品在改变包装、价格、广告等因素时会产生的效果。

种类:1.实验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

2.控制组与实验组对比实验(同时)。

3.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

文案法:是指通过查看、阅读、检索、筛选、剪辑、购买、复制等手段,收集二手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分为有偿收集和无偿收集。

网络调查法:利用互联网搜集市场信息的调查方法—站点法(被动调查法)、电子邮件法(主动调查法)、随机IP法(主动调查法)、视频会议法(主动调查法)、在线访谈法和搜索引擎法。

(二)市场调查方案设计与调查报告撰写
市场调查方案设计:1.确定市场调查的目的和要求;2.确定调查内容;3.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4.设计调查问卷或调查表;5.确定调查方式和方法(市场普查和市场抽样调查<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6.确定调查的时间和期限(期限受调查工作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和
时效性要求的影响);7.确定资料整理方案;8.确定资料分析方案(回归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9.确定调查进度;10.确定调查费用预算;11.制订调查组织计划;12.撰写调查计划书。

问卷设计:问卷也称调查表,它是调查者根据调研目的和要求,设计出的由一系列问题、备选答案及说明组成的、向被调查者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也是市场调研中收集资料和数据的一种基本方式。

根据调研题目的类型,可分为开放式问卷(只提供问题)和封闭式问卷(规定答案选择)。

根据调研方式,问卷可分为派员访问问卷、电话调查问卷、邮寄调查问卷、网上调查问卷和座谈会调查问卷等。

根据问卷的填答方式,问卷可分为自填式问卷和代填式问卷。

问卷一般包括前言、被调查者项目、调查项目、结束语、填表说明和编号六个部分。

调查报告的撰写:一般包括扉页、摘要、目录、序言、正文、结论和建议以及附件七个部分。

(三)定性预测方法
集合意见法:集合意见法是指集合各方面人员(企业主管、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预测方案,加以归纳、分析、判断,确定企业预测方案的预测方法。

集合意见法可分为销售人员集合意见法、业务主管人员集合意见法。

专家会议法:专家会议法是指由预测组织者召开专家会议,在广泛听取专家预测意见的基础上,综合专家们的预测意见作出最终预测结论的预测方法。

一般8-12人。

适用于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投资可行性研究。

种类主要包括交锋式会议法(各抒己见互相争论)、非交锋式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发表自己的预测意见或补充,不对别人怀疑批评)和混合式会议法(质疑头脑风暴法;第一阶段采用非交锋式会议法,第二阶段用交锋式会议法)。

德尔菲法:美国兰德公司于1946年。

(1)选择专家(15-25人)。

(2)准备资料。

(3)初步预测。

(4)反馈修正(3-4次)。

(5)确定预测值。

优点:匿名性、反馈性、代表性。

缺点:时间长、专家咨询费用高。

应用:1.对数量答案的统计处理—加权平均数(综合预测值=(最低销售量预测值<即:最低总和÷专家人数>×权重+最可能销售量预测值<即:最可能总和÷专家人数>×权重+最高销售量预测值<即:最高总和÷专家人数>×权重)÷各权重之和)或平均数计算法(综合预测值=最低销售量预测值<即:最低中间值>×权重+最可能销售量预测值<即:最可能中间值>×权重+最高销售量预测值<即:最高中间值>×权重)÷各权重之和)、中位数计算法、极差计算法等。

2.对主观概率的统计处理—平均数法。

3.对等级比较答案的统计处理—总分比重法(总分比重=各评分项目的总得分<即:评分人数×概率>÷(回答的人数×评分数和))。

联测法:运用一部分或局部的市场、经济资料及有用的相关比率来预测另一部分或全局的市场预测值的方法。

如已知A城市需求率等数据求B城市的需求量=就业人数×需求率(需求率=B城销售率<即:B城销售最÷B城就业人数>÷A城销售率<即:A城销售最÷A城就业人数>×A城需求率<销售量之比等于需求率之比D2/F1=S2/S1>)
转导法:是指根据政府公布或调查所得到的经济预测指标转导推算出预测结果的市场预测方法,又称为经济指标法(利用大类经济指标转导推算出较小类项目的市场预测值)。

可反映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对本企业预测项目的要求。

类比法:类比法是指把预测目标同其他类似市场问题的变化加以对比分析,推断其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市场的相似性)。

有产品类比预测法、行业类比预测法和地区类比预测法。

指标预测法:指标预测法是指根据经济发展中各种经济指标的变化,来分析判断市场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方法(直接反映市场经济形式的波动)。

分为领先落后指标预测法(按经济发展指标同市场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可分为领先指标(先行指标)、一致指标(同步指标)和落后指标)、扩散指数法(扩散指数=某一时间上呈上升趋势的指标个数/全部指标数目×100;只能预测变化趋向,不能预测变动幅度)、企业景气调查法(以问卷为调查形式,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分为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压力指数法等方法(每百元零售额分摊的结余购买力过大,意味着有较多的货币停留在流通中,物价总水平趋于上涨,通货膨胀较严重)。

(四)定量预测方法
简易平均法:简易平均法是指根据预测目标的历史时间序列求出其平均数并以平均数作为基础来求得预测期的预测值的一种预测方法,分为算术平均数法(适用于数据围绕某个平均值上下波动(n+1期预测值=此前各期数值总和/n期数),或呈现呈现趋势性变动且增长量大致相同(n+1期预测值=上期数值+此前各期增长量(本期-上期之差)之和/ n期数))、加权平均数法(n+1期预测值=此前各期数值与权数乘积的总和/权数之和)和几何平均法(适用于逐期环比速度大致相同(n+1期预测值=上期数值+各期环比发展速度(本期/上期之商)的乘
积的(n-1)次的开方))。

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采取分段移动平均的方法进行预测,即从时间序列的第一期数据开始,按一定的观察期数〔跨越期N)由前向后有序地移动,求出每个跨越期内观察值的平均数,并将距预测期最近的移动平均数作为预测值的方法。

正确选择跨越期N是十分重要。

可分为一次移动平均法(每期数据围绕着某个稳定值上下波动;)和二次移动平均法、
直线趋势延伸法:直线趋势延伸法是指根据预测问题的时间序列所呈现的直线趋势特征,找出拟合直线,建立预测模型,然后向外延伸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季节指数法:季节指数法是以预测目标的循环周期(一年)为特征,根据各年按月(或季)编制的时间序列资料,以统计方法测出反映季节变动规律性的季节指数,并以此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