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策略之欧阳家百创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策略

欧阳家百(2021.03.07)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城市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找准市场定位。只有把握银行业发展的大势,致力于变革、创新,立足于核心竞争力,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和挖掘资源禀赋,明确并坚持具有特色和品牌的市场定位,才能在百舸争流的金融机构竞争中胜出。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深入分析和研究影响城市商业银行定位的因素,据此提出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策略选择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问题,策略选择

一、引言

2007 年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先后IPO 成功。上市后的规模快速增长效应,成为城商行群体中经营较好的后来者争相模仿的榜样。此后,不断有城商行向证监会递交IPO 申请,其中包括上海银行、徽商银行、重庆银行、江苏银行在内的十多家城商行。据不完全统计,在不同场合提及有上市意愿的银行机构已超过40 家。可是,至今为止仍然没有第四家城商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为了尽快符合监管要求急于上市的各城商行纷纷清理股权。2012 年 1 月至 7 月,共有 15 家地方性银行

进行股权挂牌转让,涉及股权总数逾 3.9 亿股。部分城商行为了把资产规模做大,不惜花高价进驻大城市商业中心设立分行,但缺乏核心竞争力,抗衡不过全国性商业银行,最终导致异地分行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盲目强调规模扩张而忽视自身管理风险,并没有让城商行获得应有回报。其他资产规模较弱的城商行,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扩充资本实力,谋求长期发展。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行金融债券、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地区零售服务等非传统业务的拓展已然成为各城商行青睐的选择,并且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不过,相对于资产规模、存贷业务短期快速增长的可预期性,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内控机制的完善等软实力的提升在短期内仍存在很大的波动性,特别是在我们金融体系进一步开放的宏观背景下,国际银行业的涉足进一步加深这种不确定性。

在市场定位的顶层设计上,中国银监会公布的2011 年年报中就以“立足本地、服务小微、打牢基础、形成特色、与大银行错位竞争”来表述城商行的发展思路。这可以看作是中央决策层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城商行发展的最新定位阐述。具体负责城商行监管的银监会银行二部主任肖远企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城商行面临的最突出挑战就是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还不够准确、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定位于大中型银行较趋同,二是层次化、差异化不够明显。显然,各城商行不得不面对的痛苦“自我修复”过程,面对迅速增长的资产规模而出现的“消化不良症”,各城商行只有根据自身实际,找准市场定位,走特色经营之路,才能转危为安。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信用社的问题,1995 年9 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它在客观上填补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向中心城市收缩,城市和农村信用社业务品种简单、业务规模偏小而造成的部分中小城市金融市场缺位和金融服务空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截至2012 年末,全国共有149 家城市商业银行,营业网点5 万多个,从业人员22.3 万人,资产总额达到12.35万亿元,占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 14.77%,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9.24%。

从个体上来看,一批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比如,上海银行自2005 年获批在城市商业银行系统中率先实现跨区域发展以来,已先后在多地设立分行,分支机构延伸至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以及中西部地区。拥有营业网点 270 余个,并与全球 70 个国家及地区近 600 家境内外银行的总行、分支机构建立了代理行网络关系。截至2011 年底,上海银行资产总额6554.26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1.72%,拨备覆盖率276.62%。多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股份制商业银行标准。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三家银行的成功上市,也体现出这些城市商业银行在股权治理、管理能力等软实力有了长足进步。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脱胎于城市信用社、城市内农村信用

社以及相关金融服务社的城市商业银行,大多数存在资产来源不稳定、市场定位模糊趋同、服务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在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欧盟的主权债务危机等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加之我国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大幕已经拉开,诸多的不确定性使得现有的银行业务出现了“持续盈利危机”,即盈利的不可持续性。

因此,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迫切需要重新认知自我,厘清市场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现自身经营环境中的危险与机遇。

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定位存在的问题

1. 地方行政干预过多,市场定位阻力大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是按照《公司法》设立的,因此一般公司的治理结构适用于城市商业银行。但是在组建初期,根据《城市商业银行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城市商业银行股东由地方财政、当地企业、个体工商以及城市居民组成,其中地方财政为最大股东,最高持股比例达到30%。而央行规定单个企业入股不得超过10%,个人不得超过2%,因此地方政府就成为城商行的主要股东,从而使得城商行成为一种特殊的具有部分公共性质的地方性企业。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早期,由于自身的小规模、无特色,与其他商业银行竞争缺乏优势。依靠政府这一特殊股东,有利于保证城商行的初期成长。由于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和政绩的特殊考量,存在过度占用城商行信贷额度的欲望和能力,导致

地方政府目标多元化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赵尚梅(2012)等研究表明:城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指数与银行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地方政府为了满足地方融资需要,往往借助在城商行的控股地位影响银行信贷行为,使贷款更多流向地方融资平台。短期虽然保证了资产的快速增长,但长期来看,地方融资平台的低盈利能力,地方政府的担保不足,面临很大的违约隐患。同时,地方政府的强势股东地位通过对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任命和资金应用施加影响,不合理消耗信贷配额,给城商行的业务转型和重新定位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2. 目标市场不明确,市场定位趋于雷同

目前,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营销计划比较盲目,为了取得所谓的竞争优势,在很多业务领域上都投入大量的资金,从业务种类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等方面积极参与竞争,但却忽视了建立在系统、科学的市场细分基础上的市场定位的重要性,导致在部分非优势业务上投入产出失衡,并失去了原来的比较优势。同时,目标市场不明确,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竞争策略模糊,针对性不强,个性不足而热度不减,业务创新因此带有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未能充分发挥集中资源实施可保持竞争优势的特色定位战略,而是无视与大型银行在股权结构、资金规模、网络覆盖范围、技术管理实力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在经营区域定位、客户定位、产品定位等方面都与国有大型银行趋同。自不量力的挑战大银行,表明部分城商行迷失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