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分析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分析
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在现代社会,人们在各种关系中相互作用,如家庭、工作、教育、文化、娱乐等,无论在个人和集体层面上,都离不开人际关系。因此,了解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分析对于我们掌握社会交往中的各种技能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分析的定义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分析是研究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和机制的一种学科。它包括了所有涉及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面,比如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人际沟通和人际互动等,以及与人际交往相关的心理过程、心理机制和心理影响等。
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机制,从发展心理学、心理社会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人际关系学等方面入手,探讨人际关系的各种问题。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影响和作用
1.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满足人类的心理需求,通过与他人交往,获得社会支持和认同感。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的满足感与快乐程度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帮助解决矛盾和纠纷
人际关系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和解决人际关系中发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遇到家庭、工作、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当遇到矛盾和纠纷时,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3. 促进职业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人际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为我们的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资助。因此,了解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分析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4. 帮助提高个人魅力和社交技巧
当我们了解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分析之后,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了
解和掌握人际交往中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提高个人的魅力,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更加自信、友好和得体。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人际关系的一门科学,旨在探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机制和规律。人际关系常常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因此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效果。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和意义\n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行为科学,也是社会心理学的分支,主要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的心理,包括人际交往、沟通、合作、冲突等方面。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研究人际关系心理学对提高人们的交往能力和幸福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广泛,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感和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家庭关系、友情、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等。研究这些关系的心理机制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从而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和效果。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n1. 互惠理论:互惠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倾向于以同样的方式回应对方的行为。即如果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好处,那么受到好处的人就会倾向于回应同样的好处。这种互惠关系有助于建立可靠的信任和合作。
2. 自我揭示理论:自我揭示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倾向于自我揭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特别是在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自我揭示可以帮助增强彼此的信任和理解,从而建立更为深入的关系。
3. 社交认知理论:社交认知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个体的行为受到其对他人的期望和评价的影响。这些期望和评价可能源于社会文化、个人经历或环境因素等,对人际交往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人际关系心理学我和父母的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我和父母的关系
存在主义认为:人类的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而父母,便是儿童最早期的一段人际关系。
在儿童长大成人后,他会将自己在家庭中所学到的交往模式用于社交中,之后所有的人际交往,都是他原生家庭的影射。
如果儿童与父母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对父母有着强烈的信任感与安全感,那么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便会呈现良好的适应状态反之,如果儿童与父母形成矛盾,甚至是回避型依恋关系,在人际交往里,他也会显得矛盾、不安。
俗话说,三岁看老。
发展心理学认为,人格的初步完成在儿童五岁左右,这之前,儿童所形成的脾气、秉性、性格,在之后很难改变,最多是不断的调整与修复。
所以,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这是因为,父母在童年带给孩子的能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以下是让孩子产生消极影响的三种父母类型。
一、操控型的父母
操控型的父母想要控制孩子的一切,小到吃饭穿衣,大到高考志愿、工作选择,甚至我们会在很多社会报道中,看到这样的新闻:女子不顾父母反对,坚持要和男朋友结婚,母亲劝阻无效,便恶狠狠威胁:“你要是和他结婚,我们就断绝母女关系!”
这就是典型的控制型父母,在他们眼中,孩子是自己生育的,那么孩子就必须全部听自己的。
控制型的父母对孩子抱有莫大的期许,希望孩子能成才、赚大钱。
最可怕的是,他们常常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我没有念过好大学,所以,我的子女必须考上好大学。
他们给了子女极大的压力,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更多地采取命令的方式,很难平等地与孩子沟通。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一章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一章
一、导论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心理科学。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人际关系对我们的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生活质量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
1、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彼此认知、情感互动和行为影响的过程。
2、人际关系的类型:根据交往的深度和目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亲密关系、友谊关系、职场关系等。
三、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人际认知:研究如何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以及如何影响自己的认知和行为。
2、人际情感:研究如何在交往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情感,以及情感如何影响人际行为。
3、人际行为:研究如何在交往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行为,以及行为如何影响人际认知和情感。
四、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和分析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影响。
2、观察法:通过观察自然情境中的人际互动,收集和分析数据。
3、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和分析被试者的态度和行为。
五、人际关系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心理咨询:帮助个体解决人际问题,提高人际关系的认知和行为能力。
2、人力资源管理:帮助组织了解员工的人际关系特点,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
3、社会关系:研究社会群体的人际关系特点,提高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六、结论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心理科学,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将越来越突出,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人际关系心理学_名词解释
第1章——第12章名词解释
第一章:
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
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本质上,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3、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第二章:
1、人际特质:心理学家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个体的人格体系形成过程中,
形成了其特有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称之为人际反应特质。
2、符号相互作用论:又称象征性交往理论,是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
论观。符号相互作用论重视语言符号在交往中的作用,强调对他人行为倾向的预测、估计,要求人们按照自己在交往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来行事,并注重行为效果的反馈。3、自我呈现论:是人们运用多种策略控制和反馈自己外在印象的理论。自我呈现也可称为
印象管理。是在戈夫曼以及其他人广泛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观点。它属于社会相互作用理论中的一种,主要阐述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暴露问题。
4、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这种理论旨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人所作的
贡献与他所得到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论。它侧重于研究公平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这个理论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是社会交换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5、归因:是一个观察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6、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他人与自己行为的一组理论。它侧重于对人的活动因果关
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总结_交际礼仪_
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际交往: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借鉴参考。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①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②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协调性。③心理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作为专用名词在20世纪由梅奥提出
从心理学的不同角度考察,可以把人际关系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是按需求性质,可以划分为为了满足相互间情感交流,形成良好心里气氛的情感关系和为了相互协调达到某一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工具性关系;二是按喜欢的程度,可分为相互喜欢,亲近,友好的吸引性关系和彼此心里厌恶,疏远,对立的排斥性关系:三是按双方的地位,可分为一方对另一方控制的支配性关系和彼此地位平等的平等性关系;四是按关系存在的时间,可划分为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学科性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研究对象:人与人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始于20世纪20xx年代,主要是莱维特等对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研究,纽科姆等对人际关系结构的研究,梅奥等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研究。根据这些理论成果,米德提出象征性交往理论,勒温提出群体动力学,T组理论,考夫曼提出了社会互动理论,舒茨提出了人际特质理论,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海德和凯莉提出了归因理论,弗罗姆提出了期望理论,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简介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心理学领域。它探究了人
际关系的形成、发展以及维持的心理机制,以及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幸福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际互动的规律以及改进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际关系的类型
人际关系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包括:
1.家庭关系:家庭是个体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之一,对个体的发展有着
至关重要的影响。
2.友谊关系:友谊是建立在共同兴趣、互相尊重和信任基础上的人际关
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交支持。
3.爱情关系:爱情关系是特殊的人际关系,涉及到深厚的感情和情感互
动。
4.职业关系:职业关系是在工作环境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对个体的
职业发展和工作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亲和力
亲和力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的吸引力和
需求程度。亲和力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的相似性、社会背景等。在人际关系中,亲和力可以促进个体之间的融洽互动,并有助于关系的长期维持。
人际冲突
人际冲突是人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指的是个体之间因为不同的意见、
利益冲突或者价值观的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对抗。人际冲突可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关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有效的解决人际冲突对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社交支持
社交支持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指的是个体在人际
互动中得到的情感和实质性的支持。社交支持可以通过情感上的倾听、理解和支持,以及实际上的帮助和资源分享来提供。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交支持能够缓解个体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心理负担,促进个体的适应和发展。
人际关系心理学对家庭亲密关系的影响
人际关系心理学对家庭亲密关系的影响
引言
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
影响。家庭亲密关系作为人际关系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受到
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学对家庭亲密关系的影响,
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沟通技巧的改善
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家庭亲密关系中起到了引导作用,尤其是在改善
沟通技巧方面。沟通是家庭互动的基础,而有效的沟通可以增进家庭
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亲密感。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非语言
沟通、倾听和理解对于建立良好的家庭亲密关系至关重要。通过训练
和指导,家庭成员可以学习运用积极的沟通技巧,如眼神交流、肢体
语言和表达观点时的技巧。
二、情绪管理与冲突解决
情绪管理在家庭亲密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际关系心理学认为,情绪对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情绪的表达和
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亲密感。通过人际关系
心理学的指导,家庭成员可以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学
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绪。此外,人际关系心理学也关注家庭冲突的
解决。研究发现,家庭成员通过有效的冲突解决方式,可以增加家庭
亲密感,并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满意度。
三、家庭角色与身份认同
家庭是一个社会化的场所,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身份认同对于家庭亲密关系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强调了家庭角色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并提供了相应的辅导和培训。通过了解和认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身份,家庭成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彼此,从而增强家庭亲密感和凝聚力。
四、亲密关系的培养与维护
人际关系心理学
(2)对杨瑞的谈话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杨瑞把自己的观 点表达清楚;(3)在肯定杨瑞行为的前提下,以列举公 司中的事实的方式来提醒杨瑞应该多关注公司的实际,不 要过于理想化;(4)给杨瑞提供一些工作指导,使他明 白以后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案例启示
• 沟通是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 要方面。良好的组织沟通可以稳定员工降 低离职率、提高员工满意度和企业归属感、 在企业中塑造团结和谐的组织氛围等。对 于新员工来说,在他们刚进入组织时进行 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对留住和培养他们在以 后工作中的积极性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尤其是与其直接上级的沟通。
3.交往与成才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彼此间的畅 所欲言、互通有无,将会使人们在思想碰撞中产 生新的火花,增长他们对事业、人生、成功的积 极看法。纵观科学发展史,不难发现:科学家间 的彼此合作,很有可能出现科学的奇迹。控制论 之父维纳,在建立控制论早期,曾组织过一个科 学方法讨论班,参加的人有数学家、物理学家、 工程师、医生等
案例分析 :
• 案例点评 :
随着企业对人才价值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 企业都把企业拥有高素质人才的多少作为企业未来能否成 功的一块砝码。因此,企业必须设计出良好的用人机制以 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新员工的导入机 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新进入员工与其直接上级之 间的沟通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去留以及未来的工作态度。 本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由于管理者缺乏新员工导入机 制理念而导致上下级沟通失败,最终使新员工的积极性受 挫的案例。杨瑞满腔热情想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 从而获得成就感。
人际关系心理学
– 诱导服从的前提因素
• • • • 自愿选择 承诺 责任感 预期的消极后果
46
认知失调理论的研究
• 努力理由研究
– 我们对付出很大代价所达到的目标的评价更 高
• 不足阻碍研究
– 在温和威胁的条件下,孩子会改变他们对玩 具的态度
47
认知失调理论的研究
• 决策后失调研究
– 选中的项目被看成更有吸引力,没选中的项 目被看成缺乏吸引力
41
态度的转变
• 通过参照群体来承诺
– 个性因素
• • • • 可说服性 智力:研究没有发现智力和抵御说服之间的关系 自尊:自尊弱的人更容易被说服 个性和社会情景的相互作用
42
行动与态度
43
认知失调概述
• 认知之间的关系
– 认知无关 – 认知协调:一个认知适合于另一个认知 – 认知失调:一个认知和另一个认知相对立
34
态度的转变
• 认知失调理论
• 失调程度=(不一致的认知数×重要性)/(协 调的认知数×重要性)
– 人们由于失调而体验到一种不愉快的驱力状 态
• 减少失调的具体办法:改变认知、增加认知和改 变重要性
– 当人们面临多种可能选择的情况下,会产生 认知不协调的情况,一旦决定做出之后,不 协调就伴随而来。
• 认知失调的激起性质
– 认知失调确实会产生激起 – 如果可以将激起归因到其他因素,则不会产 生认知失调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
要满足的程度。
2 人际关系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人际关系主要注意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
第二、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
第三、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3 人际关系作为专用名词是在本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
4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标准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5 米德提出了象征性交往理论,勒温提出了群体动力学、T组理论;考夫曼提出了社会互动理论;修茨提出了人际特质理论,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费斯汀格提出了认知不协调理论,海德和凯利提出了归因理论,弗鲁姆提出了期望理论,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
6 人际关系心理实际上乃是人与人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其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心理成分中,情感因素是最重要的成分。人们彼此在情感上的满足与不满足、好感与反感就成了评价人际关系心理的主要标志。
7 就人际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过程而言,一般经过一个双循环的过程。即顺时针方向运动的内循环与逆时针方向运动的外循环有机组成的完整系统。
8内循环和外循环并不是相互别离的,有时两个过程交叉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但其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名词解释
1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与1965年提出来的,这样理论旨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人所做的贡献与他所得到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论。他侧重于研究公平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这种理论也称做社会比较理论,是前诉的社会交换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2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思汀格)提出的。主要研究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我们总试图使认识彼此之间一致起来,否则就产生认知冲突。解决这个冲突的过程,就是态度改变的过程。
3人际印象:就是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他人的印象。也就是指,认知的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中和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的过程。
4社会助长作用:指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可以促进行为效率的提高。
5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利于他人的行为。
6社会测量法:又称社交测量法,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的一种用来测量群体成员间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
7登门拜访这种方法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
8身体语言:既身体的姿势、位置和动作所表现出来的非语言线索,他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他人的多种有用的信息。
9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行为和心理的主动掌握,他是人所特有的,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自身为对象的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10旁观者效应: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
11人际关系: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12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景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中蕴涵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是比行为更为深层的东西,是个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的行为的关联性和必然性规律。
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同时,也要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即适合中国国情,经过"选择-摄取-中国化"的途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
3、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
(1)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2)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3)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4)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5)纠正畸形的人际关系。
4、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关系:
(1)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人
际关系作为角色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和其他任何一种社会关系一样,必然受生产关系的制约,还要受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因而应该把人际关系置于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同时,也应看到,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真正的实在现象。
(2)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当然,社会关系同人际关系是两个级别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论概括力。社会关系强调现实关系的整体方面,非个性方面,而人际关系则更多地从个体、个性方面来表现现实方面。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并不是一回事。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它一方面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关系还包括意识形态的关系,主要有法律的关系、道德的关系等等。而人际关系则是人与人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受社会关系所制约,是社会关系的反映,但却具有某种相对的独立性。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
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这里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
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二)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
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特殊对象,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
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基础理论研究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的产
物。
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第二节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学、行为科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其他学科
三、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
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人际知觉
第一节人际的非言语沟通
一、脸部表情
二、目光接触
三、身体语言
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总是通过自我表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一章人际关系概述
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意义
一、统计数据
二、定义
人际关系:二个人之间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依赖,而且,彼此的互动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Trenholm & Jensen特别提到健康的人际关系须具备下列四种特征:
(一)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双方对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会有共同的看法。
(二)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双方会有经协商过之清楚的规范,且那些规范对关系本身会有帮助。
(三)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双方会有共同之关系工作的伦理,愿意花时间与精神去经营彼此的关系。
(四)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沟通调理(metacommunication)是受肯定的,双方皆愿意交流彼此在沟通上的心路历程,并以自在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双方关系之感受与关心。
三、相关理论
(一)社会穿透模式
社会穿透模式是由Altman & Taylor (1973) 所建构。他们从人际互动的角度,来说明
人际关系的发展。他们也认为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的程度和人际关系的发展息息相关。
社会穿透模式认为人的自我就好似层层包裹的洋葱一般,其内在的核心是被层层的自
我所包围,只有最外层才能被人看到。外层的部分可视为可为他人见及之「公开的自
我资料」(public knowledge of self)。自我表露的作用即在剥
开自我外层的部分,穿透层层的自我,以显现属于自我更私密的层次。
Altman & Taylor(1973) 指出人际关系的发展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定向阶段(the orientation stage):此阶段的特征是表面「外层」信息的相互交
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
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指研究人与人之间互动和相互影响的学问,是现代心理学研
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我们每天都要与家人、朋友、同事和其他人建立并维持各种关系,因此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本文将探讨几个人际关系心理学方面的话题,包括交往动机、人际吸引力和沟通技巧等。
一、交往动机
人们交往的动机是多方面的,有的人是为了社交,有的人是为了获得情感和支持,有的人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和需求等等。交往动机与个体的情境、价值观、自尊和自我概念等因素有关。例如有些人渴求被其他人认可,所以他们通常会主动与他人接触,以求在社交过程中得到认同。
此外,交往动机还与个体的人格特质密切相关。具有外向性格特质的人通常愿
意与别人交往,而内向性格特质的人则更倾向于与少数人建立紧密的、深刻的私人关系。这些特质经常渗透到个体的交往方式和风格中,对于个人的交往成功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人际吸引力
人际吸引力是指个体在人际关系中产生的魅力和吸引力。这种魅力和吸引力来
源于多个方面,包括个体的外貌、性格、智力、幽默感、表达能力等。据研究显示,一个人的外貌和人际吸引力之间的关系很微弱,即使外貌有所不足,只要其他因素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人际吸引力同样可以很高。此外,性格的和智力的特质也是产生人际吸引力的关键要素。
在人际吸引力中,幽默感和表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懂得如何适时地用
幽默化解紧张气氛,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表达观点和情感的技巧,对于增进人际关系和获得他人的信任都非常有帮助的。
三、沟通技巧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传递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在沟通中,良好的沟通技巧对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调节冲突以及建立和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都非常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与众多人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如果缺乏正确的沟通技巧,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将会非常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大学XX学院(本科)
考察科目论文
论文题目:论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学生会中的应用
学科名称:人际关系心理学
专业:应用心理学
年级: 2009级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
E - mile:
指导教师: XXX
完成时间:2011年12月17日
论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学生会中的应用
摘要:人际关系心理学则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人际关系理论方面的客观规律的心理学,而学生会中也有着自身的人际关系网,怎样处理好这张网,帮助学生会更好的发展就成为了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人际关系心理学;学生会;
English: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psychology is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the objective facts and norms, based on the use of modern psychological theories and research methods knowledge of the objective laws of human relations theory in psychology, and students also have their own interpersonal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how to deal with this network, to help students become better developed today we want to explore the topic ...
Key:Interpersonal psychology;Students;
引言
人际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狭义来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而人际关系心理学则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人际关系理论方面的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其也可属于是社会心理学的分支。
今天我主要是想从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学生会中的应用为题,来展开探讨一下人际关系对于学生会的运行和管理有什么帮助。因为我是从大一入学后不久便开始接触和参与院、系各级学生组织,其中待的时间最长、感悟最多的就是学生会了。我曾担任过院学生会组织部委员;系学生会组织部委员、副部,现是我系学生会的主席。我本身是心理学专业的,且本学期又开设了人际关系心理学,于是便试着将所学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搬到学生会这个舞台上,在其中逐步去实践人际关系心理学,并且结合自己大一、大二的经验来探讨和小结一下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学生会中的应用。
一、以个人阶段性发展来看人际关系的递进作用:
1、初期
也即是我大一进校的时候。我加入学生会还只是一个委员,这是一个过程,也是在学生会中人际交往的一个开端。我们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须经历一个从表层接触到亲密融合的发展阶段。学生会有着一定的组织结构,即:主席团→部长(副部)→委员(老委员、新委员)→考核期成员。而初期也就需要分为几个时期去看了:
⑴、考核期。在其间,由于学生会同时进入大批新成员,因此最初的结合群可容纳的各种特征的人,结合群内人的个性也呈多样性,且在这一阶段,富于外表吸引力的成员具有优势。因此,这一时期要懂得改善自己的形象和气质,并且在其间要注意观察老委员和部长的性格特征,从而逐渐朝着所进部门的组织氛围去适应和调整。在这一时期,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熟悉组织部门内部的人员,快速找到内部成员建立一定的关系,互帮互助,这时要给对方留下积极的映像。虽然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越熟悉和了解后,关系和吸引力就会减弱,但在刚进学生会这段时期,做这些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⑵、委员期。这一期间,因为已经成为学生会的正式成员,所以部门内部成员的关系和熟悉度就进一步紧密了。但这一时期也会区别于考核期,因为在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失去新鲜感,个性特征也开始逐渐单一,相互吸引力逐步降低,相互的交往也从外部特征转为内在气质了。所以这一时期,就需要成员更多的去展现能力和主动性,去积极参与到学生会的团体活动中,主动去帮助他人和承担工作,这样既可以在别人心中留下好的映像,而且也能展示和磨砺自身的能力,这是很重要的。要想博得他人的肯定,自己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为前提。
2、中期
也就是我大二成为副部的时候。这一期间,我已逐步开始参与到学生会更高层次的部长会议中去,与团总支书记和主席团的接触也就更多。且在这一期间,因为已经有新生加入,所以我需要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怎样去选拔和处理好新进委员的问题?因为自己也是从这一时期过来的,因此知道这一时期里新委员会出现许多心理,最突出的如:紧张、陌生感、不适感、反应慢、主动性差等。所以我们就需要开展一些素质拓展、聚餐、团队活动等,意为一种破冰的活动,帮助新进委员,使他们能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团队中。因为一个良好的团队,优秀的团队,如果不建立融洽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行的。而同时,还需要面对的就是和同级部长以及和团总支书记的人际关系处理。此时,作为副部,更多的是提出意见和增强实施能力,在同级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度,表现不能太冒尖,要和同级部长保持平衡水平,但也要刺激性的带动他们,不能顾此失彼了,工作质量和完成度也是需要保证的。对于老师,我们需要的就是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因为老师常会在活动中出现,因此做好本职工作,务实、认真就是最满意的答复了。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是我根据自身情况,总结的一个人从进入到提升需要懂得和处理的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的事物。在这一期,总结了几点如下:
1、保持良好形象;
2、建立良好关系;
3、主动参与活动;
4、不断提升能力;
5、懂得谦恭礼让;
6、懂得务实创新;
7、博得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