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

合集下载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心理学之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作为专用名词是在本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

也称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

梅奥在著名的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与传统科学管理原理不同的新观点。

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其一是认知成分,其二是情感成分,其三是行为成分。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考察,其主要研究人与人关系的各种社会心理现象,包括魅力、遵从、侵犯和亲社会行为、社会交换、社会比较、社会纠葛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协作和竞争、公平和公正等,研究的范围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本世纪20年代就测量法而言,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彼得罗夫斯基的参照测量法等。

人们彼此在情感上的满足与不满足、好感与恶感就成了评价人际关系心理的主要标志。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行动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学科。

就人际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过程而言,一般经过一个双循环的过程。

即顺时针方向运动的内循环与逆时针方向运动的外循环有机组成的完整系统。

内循环和外循环并不是相互分离的,有时两个过程交叉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但其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人际关系的一门科学,旨在探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机制和规律。

人际关系常常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因此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效果。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和意义\n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行为科学,也是社会心理学的分支,主要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的心理,包括人际交往、沟通、合作、冲突等方面。

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研究人际关系心理学对提高人们的交往能力和幸福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广泛,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感和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家庭关系、友情、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等。

研究这些关系的心理机制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从而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和效果。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n1. 互惠理论:互惠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倾向于以同样的方式回应对方的行为。

即如果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好处,那么受到好处的人就会倾向于回应同样的好处。

这种互惠关系有助于建立可靠的信任和合作。

2. 自我揭示理论:自我揭示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倾向于自我揭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特别是在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

自我揭示可以帮助增强彼此的信任和理解,从而建立更为深入的关系。

3. 社交认知理论:社交认知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个体的行为受到其对他人的期望和评价的影响。

这些期望和评价可能源于社会文化、个人经历或环境因素等,对人际交往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4. 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有着一种强烈的需求,希望归属于一个有着明确定义的社群中,并获得这个社群的认同和接纳。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常表现出一种从众的行为,以符合社群的期望和标准。

三、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应用技巧\n1. 积极倾听:积极倾听是指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话语,并给予回应和反馈。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述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个体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心理过程。

人际关系心理学主要探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维护。

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影响,故而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对于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是基于对他们的认知加工而形成的。

在人际关系中,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会对个体产生影响,因此了解社会认知的基本机制对于理解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2. 亲和力理论亲和力理论指出人们在互动中会更倾向于与那些对自己有好感的人建立亲密关系。

亲和力往往是人际关系中的基础,它影响着人们相互之间的吸引和交流。

三、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影响因素1. 亲近度亲近度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人们更倾向于与自己亲近的人建立更强的关系。

亲近度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身体接触、频繁接触、情感共鸣等等。

2. 互惠原则互惠原则是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建立友谊和合作关系的基础。

根据互惠原则,如果一个人给予了另一个人好处,另一个人也会做出回报。

互惠原则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人际关系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比如,通过了解亲近度的形成机制,个人可以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掌握互惠原则,可以建立更加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结语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和幸福感。

希望通过学习人际关系心理学,我们能够成为更加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从而过上更加美好、富有意义的生活。

希望本文能为您带来启发和帮助,谢谢阅读!。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1. 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沟通和影响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个体之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及这些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影响着我们在工作场所和学校中的表现,也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我们的社交能力、减轻压力,甚至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身体健康。

3.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人际关系心理学涉及到多个研究领域,包括社会认知、情感、社交行为等方面。

其中一些研究领域包括:3.1 社交认知社交认知是指我们对他人的认知和理解。

这包括我们对他人的态度、信念和期望的形成。

研究表明,社交认知对我们与他人的互动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我们对某个人的态度和期望会影响我们与他们建立关系的方式和质量。

3.2 情感情感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可以影响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以及我们对他人的感知和评价。

研究表明,情感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都至关重要。

积极的情感可以增加人际互动的愉悦和亲密度,而消极的情感则可能导致关系的破裂和矛盾的产生。

3.3 社交行为社交行为是指我们与他人交往时展示的行为,包括语言、非语言和人际沟通技巧等。

社交行为可以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质量和互动效果。

研究表明,积极的社交行为可以促进友好和融洽的关系,而消极的社交行为则可能导致冲突和矛盾的产生。

4. 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改善人际关系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努力。

以下是一些改善人际关系的建议:•提高社交能力: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学习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增强自信心。

•倾听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展示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解决冲突:学习有效的冲突解决技巧,以建立和谐的关系。

•建立互信:遵守承诺,保持诚实和透明,以增强互信和亲密度。

5.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教育领域:人际关系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改善与学生的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简介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心理学领域。

它探究了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以及维持的心理机制,以及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幸福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人际互动的规律以及改进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关系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包括:1.家庭关系:家庭是个体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之一,对个体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友谊关系:友谊是建立在共同兴趣、互相尊重和信任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交支持。

3.爱情关系:爱情关系是特殊的人际关系,涉及到深厚的感情和情感互动。

4.职业关系:职业关系是在工作环境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对个体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亲和力亲和力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的吸引力和需求程度。

亲和力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的相似性、社会背景等。

在人际关系中,亲和力可以促进个体之间的融洽互动,并有助于关系的长期维持。

人际冲突人际冲突是人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它指的是个体之间因为不同的意见、利益冲突或者价值观的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对抗。

人际冲突可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关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有效的解决人际冲突对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社交支持社交支持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指的是个体在人际互动中得到的情感和实质性的支持。

社交支持可以通过情感上的倾听、理解和支持,以及实际上的帮助和资源分享来提供。

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交支持能够缓解个体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心理负担,促进个体的适应和发展。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应用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应用领域的例子:1.教育领域: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合作学习和团队建设。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什么是人际关系?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

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这里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

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人际关系的功利化与个性化倾向人际关系复杂化, 人际关系表面化, 人际关系个性化, 人际关系功利化中国人际关系庸俗化倾向的现状与根源是现实根源,即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影响;是历史根源,即封建主义的人生观、处世观的影响及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的负面作用。

认识过程是人类认识客观现实的过程。

信息输入: 感觉和知觉的过程属于信息输人的范畴,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现实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现实的个体及外部相互关系的反映。

信息贮存: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客观现实的反映。

记忆过程由“记”和“忆”的过程组成,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信息利用:思维和想象属于信息利用的范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情感过程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伴随状态。

情感的概念: 情感和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情感与情绪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情感与情绪具有相同的心理过程。

它们都是伴随认识过程产生的,由客观现实刺激引发的,与需要密切相连的心理反映形式。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一、绪论1、人际关系: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3、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4、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5、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行动的科学。

更为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同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教育学科和行为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6、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7、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8、社会网络层次:生产关系,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心理关系。

9、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中。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10、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

11、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注意阶段:由零接触过渡过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的定向阶段。

接触阶段: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此时开始建立初步的心理联系。

融合阶段: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

12、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朱迪•C•皮尔逊《如何交际》冷漠阶段、疏远阶段、终止阶段。

二、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1、人际关系行为模式(莱维特):圆形传递:优点是提高全体成员的士气,调动他们的积极,使群体中各个成员都能产生满意感,群策群力解决面临的复杂问题。

缺点是解决问题的速度慢,正确性差,领袖人物或领导者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交流的心理学分支。

它主要关注人际关系中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并探讨人际关系对个体幸福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旨在增进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提升个人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和满足感。

一、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生活几乎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

人际关系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带来快乐、支持和满足感,增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与此相反,破裂的人际关系会导致孤独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甚至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框架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持起着关键作用。

个体会根据自己的社会认知和判断来解读他人的行为,并以此为基础做出相应的反应。

研究社会认知的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对他人的理解和解读是通过对对方的行为进行推理和推断来实现的。

2. 依恋理论:依恋理论认为,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和期望受到童年依恋经历的影响。

依恋是人类在幼年时期形成的情感关系模式,它对于个体的人际关系能力和亲密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依恋理论强调个体对被爱和安全感的需求,认为这种需求在人际关系中对个体的情感满足和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3. 自我扩展理论:自我扩展理论认为,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寻求与对方的情感共鸣和自身价值的验证。

个体会通过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来扩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可和满足。

自我扩展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对个体自我内涵的建构和巩固的积极作用。

三、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1. 沟通技巧培养:在人际关系中,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关键。

通过学习和培养有效的沟通技巧,个体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并理解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互相理解和共鸣,减少冲突和误解,增进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稳定性。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人际关系的不可避免性:人类的结群性人际关系的不可避免性二、人际关系的解释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变化的趋势: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体社会心理需要的满足状态。

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三、人际关系的成分•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评价人际关系心理的主要标志:人们彼此在情感上的满足与不满足、好感与恶感.•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积极地进行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只要你先喜欢别人,长此以往,你必将得到对方积极的回报。

四、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三个阶段:注意阶段接触阶段融合阶段2、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三个阶段冷漠阶段疏远阶段终止阶段五、印象的形成•印象形成对人际交往的意义•印象形成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认识他人首先是从我们对他人的印象开始的。

人际印象就是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他人的形象。

这种印象是经过我们主动构思的,是我们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的过程.印象形成的三个成分1、被形成印象的人——对方(行动者)言语线索——言谈非言语线索——行为举止,相貌着装,兴趣爱好、态度、个性特征等2、我们—-己方(知觉者)3、交往情景印象形成的特点1、一致性2、评估性3、中心特质的作用•印象形成中的效应和偏见1、优先效应2、新近效应3、晕轮效应4、定型•印象管理1、印象管理的含义印象管理就是试图控制他人对我们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我们非常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和在社交场合中的形象就是印象管理。

2、印象管理的理论a.符号相互作用论观点:人从出生到成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由语言、姿态等抽象符号沟通之后,渐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观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渐渐学会了“采用他人的角色”来观察问题和看待自己。

这种看待问题的方法,不仅使他知道自己如何同其他人交往,而且指导自己的社会行为,在印象形成中达到他人所希望的结果。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Thank you
案例分析 :
• 案例点评 :
随着企业对人才价值的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 企业都把企业拥有高素质人才的多少作为企业未来能否成 功的一块砝码。因此,企业必须设计出良好的用人机制以 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新员工的导入机 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新进入员工与其直接上级之 间的沟通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去留以及未来的工作态度。 本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由于管理者缺乏新员工导入机 制理念而导致上下级沟通失败,最终使新员工的积极性受 挫的案例。杨瑞满腔热情想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 从而获得成就感。
案例简介 :
杨瑞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姑娘,在她身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北方人 的热情和直率,她喜欢坦诚,有什么说什么,总是愿意把自己的想法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她在上学期间很受老师和 同学的欢迎。今年,杨瑞从西安某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她 认为,经过四年的学习自己不但掌握了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 而且具备了较强的人际沟通技能,因此她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很高。为 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毅然只身去广州求职。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反复投简历和面试,在权衡了多种因素的情 况下,杨瑞最终选定了东莞市的一家研究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公司。他 之所以选择这家公司是因为该公司规模适中、发展速度很快,最重要 的是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处于尝试阶段,如果杨瑞加入她将 是人力资源部的第一个人,因此她认为自己施展能力的空间很大。 但是到公司实习一个星期后,杨瑞就陷入了困境中。 原来该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小型家族企业,企业中的关键职位基本 上都由老板的亲属担任,其中充满了各种裙带关系。尤其是老板给杨 瑞安排了他的大儿子做杨瑞的临时上级,而这个人主要负责公司研发 工作,根本没有管理理念更不用说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他的眼里, 只有技术最重要,公司只要能赚钱其他的一切都无所谓。但是杨瑞认 为越是这样就越有自己发挥能力的空间,因此在到公司的第五天杨瑞 拿着自己的建议书走向了直接上级的办公室。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2 人际关系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人际关系主要注意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第二、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第三、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3 人际关系作为专用名词是在本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

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

4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标准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5 米德提出了象征性交往理论,勒温提出了群体动力学、T组理论;考夫曼提出了社会互动理论;修茨提出了人际特质理论,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费斯汀格提出了认知不协调理论,海德和凯利提出了归因理论,弗鲁姆提出了期望理论,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

6 人际关系心理实际上乃是人与人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其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心理成分中,情感因素是最重要的成分。

人们彼此在情感上的满足与不满足、好感与反感就成了评价人际关系心理的主要标志。

7 就人际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过程而言,一般经过一个双循环的过程。

即顺时针方向运动的内循环与逆时针方向运动的外循环有机组成的完整系统。

8内循环和外循环并不是相互别离的,有时两个过程交叉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但其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9 社会学是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或从人们各自所处的阶级关系、群体关系中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非个性的特点。

而人际关系心理学则是从个性角度,着重研究人与人在情绪基础上的心理关系。

10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名词解释1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与1965年提出来的,这样理论旨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人所做的贡献与他所得到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论。

他侧重于研究公平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因此,这种理论也称做社会比较理论,是前诉的社会交换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2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思汀格)提出的。

主要研究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我们总试图使认识彼此之间一致起来,否则就产生认知冲突。

解决这个冲突的过程,就是态度改变的过程。

3人际印象:就是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他人的印象。

也就是指,认知的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中和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的过程。

4社会助长作用:指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可以促进行为效率的提高。

5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利于他人的行为。

6社会测量法:又称社交测量法,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的一种用来测量群体成员间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

7登门拜访这种方法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

8身体语言:既身体的姿势、位置和动作所表现出来的非语言线索,他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他人的多种有用的信息。

9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行为和心理的主动掌握,他是人所特有的,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自身为对象的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10旁观者效应: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

11人际关系: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12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景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中蕴涵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13通俗心理学:海得认为每一个常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就叫做通俗心理学。

该学说的关键是;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心理倾向的能力。

14自我实现:指的是个人潜能获得最充分的发挥。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

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这里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

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二)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特殊对象,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

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基础理论研究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的产物。

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第二节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人际关系心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学、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心理学与其他学科三、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发展新型人际关系人际知觉第一节人际的非言语沟通一、脸部表情二、目光接触三、身体语言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总是通过自我表现来提高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

通过控制自己的非言语行为,来引起其他人的有利反应。

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辨别说谎话的人。

第二节对人的归因理论一、海德的通俗心理学二、相应推论理论三、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四、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五、控制源理论一、海德的通俗心理学归因的理论化是从海德 (F.Heider.l958)开始的。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通过研究个体间的相互作用,探索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维系和破裂的原因与机制。

这一学科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与心理状态。

其中的基本概念包括:1. 亲近度:亲近度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可以包括感情上的联系、共享的经历以及相互的依赖程度。

2. 人际吸引力:人际吸引力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好感程度,包括外貌、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因素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

3. 沟通: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可以通过语言、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形式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际交往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例子: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理解他们的意图和动机,从而影响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2. 亲和力理论:亲和力理论认为亲和力是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因素,个体的外貌、个性、能力等特征会影响他人对其的喜欢程度。

3. 交往规则理论:交往规则理论强调社会交往中的规范和行为准则,个体需要遵守这些规则以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应用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交往效果。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冲突产生的原因,从而改善家庭关系。

2. 教育环境:人际关系心理学可以用于改善学生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提高教育效果和学习成绩。

3. 工作场所:人际关系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在职场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团队合作和工作效率。

结语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中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过程。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机制、心理过程以及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个体在人际互动中的自我感受和行为表现,还涉及到人际关系对个体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对人际关系心理学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一、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对每个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还与个人的心理健康、自尊和自我认同密切相关。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支持、共享快乐、减少孤独感,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则可能给个人带来压力、冲突和困扰。

二、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人际关系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合作的基础上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人际关系原则:1. 相互尊重和理解:人际关系需要双方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信仰和价值观,应该尊重和理解对方的差异。

2. 积极沟通:有效的沟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人们应该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要善于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意见。

3. 公平和公正:在人际关系中,公平和公正是非常重要的。

双方应该平等对待,不偏袒,不歧视,并且要尽量公正地解决冲突和问题。

4. 支持和关爱: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提供支持和关爱。

人们需要相互支持,给予彼此鼓励和帮助,共同度过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一些关键心理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因素:1. 自尊和自我认同:个人的自尊和自我认同对于人际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拥有健康自尊的个体更容易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2. 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展示的技巧和能力。

一些重要的社交技巧包括倾听、表达、解决冲突和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3.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对于人际关系的质量至关重要。

个体需要学会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需要理解和支持他人的情绪。

4. 人际认知:人际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认知、理解和解释。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情绪性寂寞
社会性寂寞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个人的温暖、能力、外表的吸引力) (1)个人特质
(2)相似性 (3)互补性
(人口特征、态度、外表)幻灯片 24
(4)熟悉性和接近性(同桌的你)
邻近性的力量:偶然的接触可能产生吸引
外显特点的影响:人际间好恶的直接决定 因素
迷人的外表被认为是一种影响人际吸引和人 际偏爱的积极特点.
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 际 关 系 概 述 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各种关系 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 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其关注的是 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 性的程度,其构成包括认知、情感、 行为成分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人际吸引 (二)关系的发展 (三)密切关系
(2)关系破裂造成的情感伤痛
(3)社会支持 人民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
(二)人际合作 1、定义 由于有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对于单独 的个人或群体来说,很难或不可能达 到,于是人们或群体就联合起来一致 行动。
2、合作的类型
1)自发合作,互相援助 2)传统合作 3)指导合作:双方在具有权威地位的 第三方的管理和协调下进行合作 4)契约合作:个人或群体之间正式 同意以某种方式进行合作,并对彼此 的职责进行清楚的界定。
学以致用:让人们更轻易地喜欢你
掌握接近的因素 建立积极情感 在引起情绪的情景中接触他人 展示你外表的一切,但是不要只看其他人外 表 关注相似性,忽视差异性 记得表达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感情
(二)关系的发展 1、社会交换 2、自我表露 3、关系的发展
1、社会交换
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 遵循的是自利的原则,以成本最 小,收益最大,确保交换的结果 是正收益。 交换的可以是信息、金钱、地位 情感、服务、物品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科学,涉及社交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它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维护以及破裂的心理过程,探讨人际互动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

人际关系的形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体的人格特征、社会背景、互动经验等。

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是解释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两种主要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他人所作的社会认知过程,比如亲近感、吸引力评价等,而社会交换理论强调人们在互动中进行成本与收益的评估,从而决定是否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维护和亲密度人际关系的维护和亲密度是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人际关系的维护需要双方的努力和付出,涉及到沟通、互动、支持和冲突处理等方面。

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建立信任、分享秘密、展示亲密行为等。

研究表明,人们在亲密关系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满足,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

三、人际关系的破裂和冲突处理人际关系的破裂是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又一个研究热点。

人际关系破裂可能是因为经济利益、亲密关系的变化、价值观的冲突等多种原因。

处理人际关系的破裂和冲突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探讨的重要问题。

有效的冲突处理方式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提升人际交往的质量。

沟通、妥协、做出让步和寻求第三方的帮助等是有效的冲突处理策略。

四、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人际关系心理学对于个体在社交和人际互动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应用于家庭关系、职场交往、销售和谈判等方面。

例如,在家庭关系中,人际关系心理学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提升彼此的互动质量。

在职场交往中,人际关系心理学可以帮助员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结论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对于个体的社交能力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调节情绪: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对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表达情绪:学会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感受,促进双方的理解和沟通。
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PART SIX
人际关系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促进团队协作:运用人际关系心理学原理,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保持冷静:在冲突发生时,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让情绪控制行为。
沟通清晰: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同时倾听对方的观点和需求。
灵活变通:在处理冲突时,要灵活变通,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双方的需求。
人际关系中的情绪管理技巧
觉察自己的情绪:及时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是情绪管理的基础。
接纳自己的情绪:接受并理解自己的情绪,不要抑制或否认它们。
பைடு நூலகம்
自我概念理论:强调个体如何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及这种认识如何影响其与他人的关系。
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如何理解和解释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理解如何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
互动理论:关注个体在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以及这些行为和互动如何影响人际关系。
情感依附理论:探讨个体如何形成和维持与他人的情感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中的表达技巧
尊重:尊重对方的意见和观点,避免攻击和贬低
倾听:认真倾听对方说话,给予反馈和回应
沟通: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避免模糊和含糊的措辞
理解: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情感和需求
人际关系中的冲突解决技巧
寻求共识:在冲突解决过程中,寻求双方的共同点和共识,以达成妥协或解决方案。
社会刻板印象:指个体对某一群体或社会阶层形成的固定印象,这种印象往往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态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2 人际关系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人际关系主要注意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第二、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第三、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3 人际关系作为专用名词是在本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

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

4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5 米德提出了象征性交往理论,勒温提出了群体动力学、T组理论;考夫曼提出了社会互动理论;修茨提出了人际特质理论,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费斯汀格提出了认知不协调理论,海德和凯利提出了归因理论,弗鲁姆提出了期望理论,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

6 人际关系心理实际上乃是人与人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其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心理成分中,情感因素是最重要的成分。

人们彼此在情感上的满足与不满足、好感与恶感就成了评价人际关系心理的主要标志。

7 就人际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过程而言,一般经过一个双循环的过程。

即顺时针方向运动的内循环与逆时针方向运动的外循环有机组成的完整系统。

8内循环和外循环并不是相互分离的,有时两个过程交叉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但其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9 社会学是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或从人们各自所处的阶级关系、群体关系中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非个性的特点。

而人际关系心理学则是从个性角度,着重研究人与人在情绪基础上的心理关系。

10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的心理学分支,它涉及到人际交往、人际沟通、人际冲突、人际合作等方面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人际关系心理学不仅关注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还研究了人际交往对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以及人际关系对社会群体和社会整体的影响。

首先,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会受到社会认知、情感表达、亲近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人际关系心理学通过研究这些因素,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模式和规律。

例如,亲和力理论指出,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会倾向于与那些对自己产生积极情感反应的人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其次,人际关系心理学还研究了人际沟通的方式和效果。

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核心环节,而人际关系心理学通过研究人际沟通的方式和效果,为人们提供了改善人际关系的指导。

比如,有效的非言语沟通和积极的情感表达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的亲密度和稳定性。

另外,人际关系心理学还探讨了人际冲突的产生和解决。

人际关系中难免会出现冲突,而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了冲突的成因和解决的策略,为人们在处理人际冲突时提供了指导。

例如,有效的沟通和妥协可以有助于缓解人际冲突,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人际关系心理学还关注了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给个体带来支持和归属感,从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而人际关系心理学通过研究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影响,为人们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幸福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总之,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个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领域,它不仅为我们理解人际交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还为人们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幸福感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际交往的规律,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健康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大学XX学院(本科)
考察科目论文
论文题目:论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学生会中的应用
学科名称:人际关系心理学
专业:应用心理学
年级: 2009级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
E - mile:
指导教师: XXX
完成时间:2011年12月17日
论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学生会中的应用
摘要:人际关系心理学则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人际关系理论方面的客观规律的心理学,而学生会中也有着自身的人际关系网,怎样处理好这张网,帮助学生会更好的发展就成为了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人际关系心理学;学生会;
English: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psychology is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the objective facts and norms, based on the use of modern psychological theories and research methods knowledge of the objective laws of human relations theory in psychology, and students also have their own interpersonal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how to deal with this network, to help students become better developed today we want to explore the topic ...
Key:Interpersonal psychology;Students;
引言
人际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狭义来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而人际关系心理学则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人际关系理论方面的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其也可属于是社会心理学的分支。

今天我主要是想从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学生会中的应用为题,来展开探讨一下人际关系对于学生会的运行和管理有什么帮助。

因为我是从大一入学后不久便开始接触和参与院、系各级学生组织,其中待的时间最长、感悟最多的就是学生会了。

我曾担任过院学生会组织部委员;系学生会组织部委员、副部,现是我系学生会的主席。

我本身是心理学专业的,且本学期又开设了人际关系心理学,于是便试着将所学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搬到学生会这个舞台上,在其中逐步去实践人际关系心理学,并且结合自己大一、大二的经验来探讨和小结一下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学生会中的应用。

一、以个人阶段性发展来看人际关系的递进作用:
1、初期
也即是我大一进校的时候。

我加入学生会还只是一个委员,这是一个过程,也是在学生会中人际交往的一个开端。

我们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须经历一个从表层接触到亲密融合的发展阶段。

学生会有着一定的组织结构,即:主席团→部长(副部)→委员(老委员、新委员)→考核期成员。

而初期也就需要分为几个时期去看了:
⑴、考核期。

在其间,由于学生会同时进入大批新成员,因此最初的结合群可容纳的各种特征的人,结合群内人的个性也呈多样性,且在这一阶段,富于外表吸引力的成员具有优势。

因此,这一时期要懂得改善自己的形象和气质,并且在其间要注意观察老委员和部长的性格特征,从而逐渐朝着所进部门的组织氛围去适应和调整。

在这一时期,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熟悉组织部门内部的人员,快速找到内部成员建立一定的关系,互帮互助,这时要给对方留下积极的映像。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越熟悉和了解后,关系和吸引力就会减弱,但在刚进学生会这段时期,做这些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⑵、委员期。

这一期间,因为已经成为学生会的正式成员,所以部门内部成员的关系和熟悉度就进一步紧密了。

但这一时期也会区别于考核期,因为在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失去新鲜感,个性特征也开始逐渐单一,相互吸引力逐步降低,相互的交往也从外部特征转为内在气质了。

所以这一时期,就需要成员更多的去展现能力和主动性,去积极参与到学生会的团体活动中,主动去帮助他人和承担工作,这样既可以在别人心中留下好的映像,而且也能展示和磨砺自身的能力,这是很重要的。

要想博得他人的肯定,自己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为前提。

2、中期
也就是我大二成为副部的时候。

这一期间,我已逐步开始参与到学生会更高层次的部长会议中去,与团总支书记和主席团的接触也就更多。

且在这一期间,因为已经有新生加入,所以我需要面对一个新的问题:怎样去选拔和处理好新进委员的问题?因为自己也是从这一时期过来的,因此知道这一时期里新委员会出现许多心理,最突出的如:紧张、陌生感、不适感、反应慢、主动性差等。

所以我们就需要开展一些素质拓展、聚餐、团队活动等,意为一种破冰的活动,帮助新进委员,使他们能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团队中。

因为一个良好的团队,优秀的团队,如果不建立融洽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行的。

而同时,还需要面对的就是和同级部长以及和团总支书记的人际关系处理。

此时,作为副部,更多的是提出意见和增强实施能力,在同级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度,表现不能太冒尖,要和同级部长保持平衡水平,但也要刺激性的带动他们,不能顾此失彼了,工作质量和完成度也是需要保证的。

对于老师,我们需要的就是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因为老师常会在活动中出现,因此做好本职工作,务实、认真就是最满意的答复了。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是我根据自身情况,总结的一个人从进入到提升需要懂得和处理的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的事物。

在这一期,总结了几点如下:
1、保持良好形象;
2、建立良好关系;
3、主动参与活动;
4、不断提升能力;
5、懂得谦恭礼让;
6、懂得务实创新;
7、博得良好口碑;
8、树立诚信威信;
9、保持竞争实力。

二、树立全局观,从整体着眼学生会的发展:
保持全局意识,从整体去把握学生会的发展走向,从大局去鼓励和建设好学生会的人际关系网,对于学生会的整体发展是有必要的。

从霍桑实验中,我也学到一点:虽然外部刺激可以对成员积极性有一定作用,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如今我已成为学生会主席。

,在这一时期里,我需要面对的是整个学生会,我需要处理好的是各部门、各部长、委员间突出事件等。

而我在整个学生会成员的心目中,是一个突出位置,对于新进来的委员更是有一份神秘感和不可亲近感。

所以这期间我就需要做几件事:
⑴、和新进委员建立一种平等关系,保持亲近感,增加大家对我的熟悉程度,主动去找新委员说话,了解和关心他们生活学习情况;
⑵、树立优秀的榜样,凡事在统筹安排好活动后,我就会去各个活动版块参与其中,身先士卒的去带头工作。

在例会等制度中,自己则需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因为我是主席,如果我不带好头,对下面的成员就是一种负面的参照;
⑶、完善制度,实行责任制,让每个成员懂得帮助部门,帮助学生会,让每个成员都形成一种团队意识,从而就不会制约和影响学生会发展。

从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的其他理论中,我也知道,要让团队能发展好,就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个体自身的能动性外,更重要的就是管理者对其提供了怎样的环境,为其提供怎样的条件,帮助下面的人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在这一阶段,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1、树立大局观;
2、以人为本,以纲为本;
3、关心成员,激励为主;
4、主动发现,积极调整;
5、不断革新,完善机制;
6、制造机会,创造平台;
7、标榜诚信,建立威严;
8、角色互换,将心比心。

三、结论与展望
人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与社会的连结中,必然要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在这些关系交往过程中,人们借助思想、情感以及行为来进行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这些关系因对象不同,也会指向不同的发展方向。

良性的关系是吸引与合作的;但由于环境影响、性格因素、心理因素等原因,许多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难免会陷于矛盾与痛苦之中,关系中的当事人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化解由此带来的自己内心的冲突,则会陷入人际关系的危机之中,甚至会出现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从而降低自己生活的幸福指数。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源于健康的心理状态,自信、乐观、从容、友爱、助人、谦虚、宽容等等,这些良好的行为品质都可以在人际交往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健康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使人舒缓压力、
平复情绪,对人们的个人发展、身心健康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那些在人际关系中出现问题的人,也会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甚至是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他们更多地表现出自负、自卑、干涉他人、多疑、敏感、嫉妒等消极心理,从而导致了人际交往的一次次挫败。

而我现在通过去实践和研究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学生会中的作用,以期帮助自己更好的管理好学生会组织,也为今后进入社会做好人际关系处理铺垫。

参考文献:
[1]郑全全、余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内容,1999-9第1版.
[1]许峰.《社会心理学》内容参考,2001-03-01版.
[1][美] 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参考,2006-05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