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中道德能力培养的传承意义

合集下载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传统文化在德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上积累的文化精髓,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核心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情感,被认为是德育的重要资源。

它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播给后代,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塑造他们的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榜样和角色模型。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伟大的先贤和英雄人物,他们以崇高的道德标准和儿女情长感动了世人。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到这些先贤的悲壮壮举和舍己为人的精神,从而受到教育和启发。

他们可以把这些优秀的榜样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学习他们的品质和行为准则。

这样,学生就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格目标。

传统文化可以教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在传统文化中,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传承。

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可以培养起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自豪感。

他们可以了解到祖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所做出的无私奉献和努力。

这样,学生就会对祖国有更深的情感认同,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深深扎根于民众心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这些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起着积极的作用。

儒家文化中强调的“仁爱”、“诚信”、“忠诚”、“恭敬”等道德准则就可以教育学生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守信奉法、如何对待家庭和社会。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体会到这些道德准则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文化精髓,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理念。

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学、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培养起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包括思想、文学、艺术、礼仪、道德等多个方面。

其中的德育价值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在当今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正确价值观和品德修养。

一、尊崇家庭伦理,培养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家庭伦理,在家庭伦理中树立起了对父母、兄弟姐妹、夫妻等家庭成员的尊重和敬爱之情。

这种伦理思想不仅有利于维护家庭和睦,更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家国情怀。

这种家国情怀可以使人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要报答父母、关爱子女、维护家庭和睦,以及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这样的家庭伦理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正确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提倡仁爱之心,培养和谐人际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爱之心,提倡包容、宽容、理解、关爱的品质。

这种仁爱之心有利于培养人们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人不求回报,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相互之间容易产生不信任或者利益冲突,这时候仁爱之心就显得异常重要。

当人们都能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时,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就能够得到化解,人际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三、秉持诚信品德,促进社会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诚信,认为诚信是一个人应有的品格和行为。

诚信不仅包括遵守承诺、诚实守信,更包括了顺应道德规范、廉洁自律。

在当今社会,社会诚信问题日益突出,诚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人们只有秉持诚信品德,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信誉,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社会的诚信文化。

一个重视诚信的社会,才能够形成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倡导孝顺敬老,传承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孝顺敬老,认为尊重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这种孝顺敬老的品德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家国情怀,使人们懂得要牢记先辈功德,传承家族文化。

在当今社会,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价值更加凸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爱之心。

中华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家庭亲情、友情、师生情,倡导孝爱父母、友善待人、恩师守信。

这种仁爱之心能够使人们关心他人的利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人们的悯忧之心,激发勇于助人的精神,从而营造出一个和谐互爱的社会氛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礼仪之道。

中华文化崇尚礼仪,强调行为规范和动作的优雅,是一种对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基本准则。

通过学习和遵守礼仪规范,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自律意识和自制力,提升人际交往的质量,使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教育。

中华文化倡导道德行为,强调个人品德修养和道德伦理。

中华文化传承了儒家的思想,弘扬了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和道德意识,使人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道德教育,人们能够明辨是非、善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建立起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心灵修养。

中华文化强调个体的内在修养,倡导人们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和谐。

中华文化重视精神修养,注重内外修身的统一。

通过学习和领会中华文化的精髓,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操修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仁爱之心,注重行为规范和动作的优雅,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心灵修养,从而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不可忽视,应当被重视和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历史上深厚而丰富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遗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众多方面,如人文思想、文学、艺术、哲学、道德、礼仪、宗教等等。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具有深刻的德育价值。

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今社会中的德育价值不可忽视。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人们追求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

其中包括尊重祖先、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等等。

这些价值观的传承不仅可以加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每个人的全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和合”思想。

在传统文化中,和合被视为一种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在和合思想的指导下,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和平、互助、友爱的关系,而不是争斗、嫉妒和仇恨。

这种和合思想的价值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

只有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个人观点,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稳定发展。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强调要注重“容忍”和“谦逊”的品质。

在传统文化中,容忍被视为一种美德和高度道德品质。

这种品质可以让个体在社会中更加和睦相处,以及在生活中更加宽容。

而谦逊则能让人们心怀感恩之情,以及对他人充满敬意和尊重。

只有具备这样的品质,才能使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谦虚谨慎,提高自己的成功率。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个体的优秀品质。

这些品质包括勤劳、诚实、勇敢、忠诚等等。

这些品质是人们成功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只有在这些品质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具备成功所需的每一个优秀品质,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进步。

综合以上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不仅仅是在文化传承和历史沉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个人素质和社会发展方面。

只有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与品质融入现代教育中,充分发挥其德育价值,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德育是指对人的品德、道德进行培养和教育的过程。

传统文化是每个国家、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于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不仅承载着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更是培养人的修养、品德和道德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就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进行浅谈。

一、培养孝道情怀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孝顺父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被强调和提倡。

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都会不厌其烦地教育孩子要懂得孝敬长辈,要有孝道情怀。

通过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中孝道的内涵,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孝道的重要性,形成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之心。

在孝道的熏陶下,孩子们更加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培养出一颗感恩之心,形成优良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二、弘扬仁爱精神仁爱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品质。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仁者爱人,善待他人,关爱社会。

仁者乐山乐水,乐与人交往,不仅爱自己的家人,更爱整个社会。

这种崇尚仁爱的精神,也在德育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对于孩子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孩子们能够认识到善待他人、乐于助人的重要性,形成对他人关爱、善良的品质。

三、培养正直品质正直品质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倡诚实守信,正直待人。

这种正直品质在德育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孩子们能够了解到诚实做人的重要性,学会正直待人的道理。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孩子们会逐渐形成正直守信的品质,逐渐磨砺出一颗勇敢、坚定的品格。

这对于孩子们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极为重要。

四、塑造勤奋品质勤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品质之一。

中华民族有“勤奋致知”的传统美德,鼓励人们勤勉工作,努力学习。

这种勤奋品质在德育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中关于勤奋的内涵,能够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持之以恒、不断奋进的勤奋品质。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及其当代价值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及其当代价值

一、概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传统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及其当代价值。

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内涵1. 仁爱之道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强调仁爱之道,强调宽容、善良、亲情和友情。

这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观之一,反映在《孝经》、《弟子规》等经典中,以及家训、孝道等方面。

2. 忠诚之德忠诚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忠于国家、忠于君主、忠于家庭。

这一道德观念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孟子》中的“忠信”、“忠恕”观念就是此道德精神的体现。

3. 礼仪之道中华传统文化讲究礼仪之道,强调尊重长辈、重视礼貌、注重礼仪规范。

这一传统道德观念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延续至今。

4. 节俭之风中华传统道德注重节俭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强调勤俭持家、勤俭节约的美德。

这一传统道德观念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根深蒂固,体现在日常生活、家风家训中。

5. 孝亲之情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孝亲之情,强调尊敬父母、孝顺长辈,是我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这一道德观念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中华传统道德的传承1. 家庭传统中华传统道德的传承首先依托于家庭传统。

通过家训、家风等方式,父母将中华传统道德观念传承给下一代,使得这些价值观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中华传统道德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通过教育课程、校风建设等方式,将中华传统道德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3. 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也是中华传统道德传承的重要环节。

社会文化活动、传统节日、宗教信仰等都是传承中华传统道德的重要场所和途径。

四、中华传统道德的当代价值1. 价值导向中华传统道德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它指导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引导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浅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浅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浅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第一篇:浅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的传统文化。

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着的生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依据和现实的基础。

因此,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劲脉搏里,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传统文化在影响现实的同时,也在新的时代氛围中发生蜕变。

加进新的文化内容。

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在我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其引中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易・系辞下》),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文与化并联使用,则最早见于《周易・贲卦》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西汉的刘向,他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柬皙《补亡诗-由仪》称:“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云:“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

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

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不很流行。

近代以来,人们对文化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PPT30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PPT30

十年的时间里,丛飞资助了178个孩子,对于每一名被帮 助的对象,他承诺一直供到大学毕业。丛飞一直过着清贫 的日子,甚至为了资助孩子而使自己负债。05年4月,36 岁的丛飞被确诊为晚期胃癌。这时他已经拿不出治病的钱。 从那时开始,丛飞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人们纷纷为他捐款, 医院也决定免收他的治疗费。05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 播出了他的专题片,主持人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 果不是身患绝症,又有谁会关注这样一个人呢?”根据当 地媒体报道,有些丛飞资助过的学生已经毕业工作,但他 们有的人甚至不愿接受采访,不想让外界知道自己曾受过 别人的资助;还有一些学生的父母,在丛飞遭受病痛折磨 时候,不断地来信催要他曾许诺过的资助。丛飞说,自己 的助学之举,仿佛一架天梯。他说“我将自己送上了天梯, 上去后却下不来,真是无力再往上走,也没有下梯之路。”
1933年因自己的思想被迫流亡国外的德国 诗人布莱希特在他的《一个不需要特别道 德的国家》中这样写道:
“一个在那里不会受到压迫的国家,不需要 特别的对自由的热爱。不感到非正义,人 们不会去发展特别的正义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
统的重大意义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 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理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 论 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要 点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在幼儿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1987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
人问其中的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里学到您
所认为的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人平静地回答:
“是在幼儿园里。”“在幼儿园里学到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包含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这些经典的文化价值观对于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道德观念、品德培养以及教育意义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了一系列的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信、忠、孝等。

这些道德观念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仁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道德观念之一,强调了关爱他人、乐善好施的精神。

通过教育学生仁义的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互助精神,使他们具备恻隐之心、拓宽视野、关心他人的能力。

教育孩子们遵守礼仪、尊老爱幼等品德观念,也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品德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礼仪教育,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标准。

这种思想推动了人们追求卓越的品德,形成了爱国、诚信、忠诚、谦虚等优秀品质。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自律性、责任感和爱心,并自觉追求真理、文明和卓越。

这些品质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够成为学生成才和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的基本条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并从中汲取力量。

与此通过了解历史文化和经典著作,学生能够培养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接触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并且可以从中吸取丰富的智慧和道德准则,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体现在其道德观念、品德培养和教育意义等方面。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资源,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出素质好、人格好的优秀德育。

传承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思想的意义与方法

传承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思想的意义与方法

应对多元文化冲击,保持文化自信
1 2 3
坚守文化核心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坚守本民族的文化核心和 伦理道德观念,不盲目追随外来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 信心和认同感,激发传承优秀伦理道德思想的内 生动力。
对话与交流
积极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对话和交流,展示 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促进文化间的相互 理解和尊重。
培育优良家风
传统伦理道德思想是家庭 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 育优良家风、促进家庭和 睦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家庭责任感
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强调家 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 扶持,有助于增强家庭责 任感。
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通过践行传统伦理道德思 想,家庭成员可以更加注 重精神层面的追求,提高 家庭生活质量。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传承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性
弘扬中华文化
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承这些思想,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 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培育良好品德
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思想强调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责 任感,通过传承这些思想,可以培育人们的良好品 德,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促进社会和谐
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思想注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 谐,通过传承这些思想,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传承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思想的 意义与方法
汇报人:XX
20XX-01-24

CONTENCT

• 引言 • 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内容 • 传承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思想的意义 • 传承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思想的方法 • 当代社会如何践行传统优秀伦理道
德思想 • 传承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思想的挑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与文明的结晶,包含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及艺术内涵。

在这些传统文化中,德育价值一直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德育是指通过道德教育来培养和陶冶人的品质、修养和道德情操,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时代价值,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家庭伦理和家庭文化的培育。

道德、孝道、忠诚、扶弱抑强等传统家庭伦理观念一直都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家庭伦理观念则是道德修养的重要载体。

对于德育价值来说,培养孩子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弱势群体等道德观念,对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关系的敬重和孝敬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表现,这种家庭观念和伦理观念已深入了人们的血液、灵魂和思想,成为塑造个人品格的深层次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道德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道德体系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发展和演变的产物,是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

特别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强调仁爱、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的培养。

这种传统道德观念一直都是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塑造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但道德价值观念的沦丧和道德风气的败坏也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道德观念的挖掘和发扬,可以使当今社会重新关注道德伦理,弘扬仁爱、诚信、互助、公义等传统道德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凝聚社会共识,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道德支撑和文化养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对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强调尊敬长辈、注重礼貌、尊重传统、注重仪式等传统文化形成的礼仪观念和文化传统一直都是中国社会道德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的角度,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教育,弘扬了崇德修身的价值观。

中华文化倡导的道德理念,如儒家的“仁爱”、“忠孝”、“谦恭”等,道家的“道德经”里的“无为而治”、“淡泊名利”等,都成为了后代子孙敬仰的楷模。

这些道德伦理教育的理念,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家庭教育,培养了崇尚家庭和谐、孝顺父母的德育观念。

在中华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强调家庭的和谐、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著作,教导后代子孙如何尊师重道、孝敬父母。

这种家庭教育的理念,对培养出一大批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爱家庭的优秀人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注重敬业精神的培养。

中华文化崇尚劳动,注重敬业精神的培养。

无论是农耕文化还是手工业文化,都强调勤劳致富、勤工俭学的作用。

中华文化中经常出现的譬喻故事,如“韩愈兴学故事”、“江户川中学校”等,都鼓励年轻一代要有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强调社会公德和仁爱精神的培养。

中华文化注重社会公德,倡导互助、友爱、助人为乐的精神。

《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等,都是教导人们如何与人相处、遵守社会规则。

中华文化中注重的仁爱精神,也是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

从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到孟子的“仁者爱人”等,都强调爱人如己的道德原则,对社会公德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弘扬和传承的德育价值丰富多样。

道德教育、家庭教育、敬业精神、社会公德和仁爱精神等,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后代子孙的德行与品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利用其中的德育价值,来教育引导后代子孙健康成长,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传统文化能够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道德榜样。

传统文化中有着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和伟大思想家,他们的行为和言论无不是高尚的品德楷模。

比如孔子、孟子等儒家圣人,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行事原则、为政理念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如岳飞、文天祥等爱国将领,他们不畏强敌,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榜样,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传统文化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情操和人格。

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古典小说、戏曲表演等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些文化形式能够让青少年在欣赏的过程中接受美的熏陶,感受到高尚的情操和人格修养。

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凄婉动人,他们的爱恨情仇、忠诚与背叛都是对于情感的深刻探索,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而古诗词中的伤时的追求和感怀、壮志凌云的豪情壮志等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人格成长。

传统文化能够加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青少年能够了解我们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从而形成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我们的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瑰宝,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成为世界公民的重要基础。

传统文化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普遍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剧等,对于优秀文化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作品无疑是对这种现象的最好解决方案。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青少年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对于优秀文化作品的接纳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们也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文化修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在总体上,传统文化在德育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习和传承,把其融入到青少年的教育中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儒释道三家合一文化等。

这些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儒家文化提倡“仁爱”、“孝道”、“忠诚”等传统美德,鼓励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佛教文化强调舍得、慈悲和善良,鼓励人们追求智慧和解脱。

这些价值观念提醒人们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关系的培养。

儒家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倡导家庭和睦、亲子关系良好。

传统的三纲五常思想教导人们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懂得关心他人,并与他人和睦相处。

这种价值观念促使人们形成健康的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培养出敬爱长辈、团结友善的社会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仁爱精神和社会公益意识。

儒家文化教导人们要行好仁义、做好事、助人为乐。

佛教文化强调慈悲为怀、乐善好施。

这些价值观念促使人们关心他人、关注弱势群体,形成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社会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仁爱精神和社会公益意识仍然非常重要,可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第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辩证思维和思辨能力。

儒家文化强调“明辨是非”,倡导“君子和而不同”,鼓励人们思考问题,善于辨析。

道家文化讲究“无为而无不为”,注重超越对立,融会贯通。

佛教文化强调观察内心、明智思考,可以帮助人们超脱烦恼,冷静应对困难。

这些思维方式培养了人们的思辨能力和辩证思维,有助于人们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和谐与包容的精神。

儒家文化提倡“中庸之道”,倡导和谐统一。

道家文化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佛教文化强调无边广大的智慧和慈悲,倡导包容心态和和平相处。

这些文化价值观念教导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衡和和谐,尊重他人,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文化,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中道德能力培养的传承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中道德能力培养的传承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中道德能力培养的传承意义吕卫华【期刊名称】《大连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3)001【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关注人生、注重道德、长于伦理。

通过系统整理中国古代先哲关于善的智慧,关涉伦理、品德、修身、养性等的阐述,为重新思考这些博大精深思想内容的当代意义,从而思考道德能力培养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人性善恶"之争是道德能力培养的人性根据,"义利理欲"之辩是道德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修身为本"之道是道德能力培养的路径依赖。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which pays more attention to life and moral ethics.Through a systematic organization of insights of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s on virtue and an elaboration about ethics,morality,and self-cultivation,this paper rethinks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these broad and profound ideological ideas as well as the problem about moral capacity building,drawing a conclusion that the important heritage significance is: the debate on human nature is a basis of moral capacity cultivation;discussion on justice,benefit,principle and desire is a main theme of moral capacity cultivation;self-cultivation is a path dependent of moral capacity cultivation.【总页数】4页(P70-73)【作者】吕卫华【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阜阳236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02【相关文献】1.龙江文化转型视阈中道德个性生成的价值 [J], 王秀敏;王英喆;张巍2.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途径探析 [J], 兰海东3.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途径探析 [J], 兰海东4.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J], 郑冀5.现代消费视阈中道德危机的理性思考 [J], 李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准则、文学艺术和礼仪习俗等方面。

这些文化传统的遗产,对于我们的德育教育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意义和作用。

一、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它是我们的历史遗产,不断地传承和发扬,有益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文化根源、民族历史和我们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加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二、道德引领传统文化在道德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强调人之间的互信与感恩,塑造了中华民族博爱、忠信、谦卑、敬畏、廉洁和公正的道德标准。

在德育教育方面,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道德意义,激励他们遵循良好的道德标准,提高他们道德观念,促进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独立思考。

三、人文历史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心灵根基,它承载了千年的文化历史,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发展和演变。

在普及教育中,通过传授与推广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历史,从而对我们的现实有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促进我们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与交融。

四、文化品位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精神内涵与修养教育,能够让人以更高的身份和自身总体视野思考问题,包容和尊重不同的文化生活。

在现代社会,有了更加便捷而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许多人往往只追逐流行,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此时推广传统文化于普通人当中变得尤为必要。

五、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凝聚力,但也不能一粘不变,而是应在文化保护的基础上,坚持发展的原则,进行传承历史,学习新知识的深刻创新。

比如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推出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或文化旅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产品,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农村休闲需求,也激发了文化创意人才的创意精神。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的大家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为了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应着力加强它的保护与传承,让其得以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不断为我们的德育教育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

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

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作为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中华传统美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追求。

这些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行为准则和价值信仰的重要体现。

在现代社会中,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意义愈发凸显。

一、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感中华传统美德是源自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

无论是孝顺、尊敬师长,还是忠诚、诚实守信,这些美德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师生之间的尊重和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转。

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传承这些美德的责任感,将其传递给后代,弘扬传统文化的力量。

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华传统美德在培养个人道德品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儒家文化强调人之为德,从小就教导人们善待他人,从内心培养善良、宽容、仁爱的品质。

这些美德可以使个人成为一个心地善良、意志坚定、品行高尚的人,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谦和有礼、宽容待人,秉持着美德引领自己的行为。

三、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中华传统美德对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促进具有重要作用。

亲情守护、友情共济、邻里和睦,这些美德可以帮助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增进人们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而诚实守信、忠诚正直等美德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能够有效遏制欺诈、不公现象的发生,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

四、丰富个人精神内涵中华传统美德的注重人情、人道、人文关怀,使人们注重内心精神世界的培养和升华。

孝顺、忠诚、仁爱等美德可以使人拥有更加纯粹的内心,远离功利主义的泥淖,从而拥有一种真实的、持久的快乐与满足。

五、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这些美德不仅是对自己要求高标准的体现,更是对整个社会提出的合理期望。

例如,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美德不仅能够培养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能够建立起以尊重和关爱为基础的社会和谐关系。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和追求。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能够让我们个人拥有追求高尚品质的动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精神传承。

德育是指通过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德育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爱之道,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提倡的“仁者爱人”观念,告诉人们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以及善待他人。

这种关切的精神可以促使学生培养出善良、宽容、关怀的品质,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只有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心理状态,才能建立起真诚的友谊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有助于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孝顺之道,提倡尊老敬老。

孝敬父母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体现了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基本观念。

通过对孝顺的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出对父母和长辈的敬爱之情,了解到他们的辛劳和付出。

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与此尊老敬老也体现了对智慧与经验的尊重,激发学生对学问和知识的敬畏之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之道,倡导平衡发展和自我修养。

中华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平衡和谐的思想,如“中庸之道”、“和而不同”等。

这些思想告诉人们要注重内外的平衡,追求身心的和谐发展。

在现代社会,人们经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只有保持平衡和谐的心态,才能应对这些困难。

德育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修养,使学生可以从内心上保持平衡和谐,更好地适应社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诚信之道,弘扬守信向善的价值观。

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和格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而有信”等。

这些教导告诉人们要坚守承诺,守纪律,懂得廉洁奉公。

诚信是社会乃至人类存续的基石,只有诚信才能建立起互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起诚实守信的品质,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德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提倡尊老敬老,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观念;注重平衡和谐,促使学生做到身心健康;弘扬诚信,培养学生守信向善的品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分析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精神传统。

这些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价值深远,对于维护民族的文化认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品质,乃至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可以增强民众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对于塑造人们的思想品德、规范行为举止、培养正直勇敢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智慧,对于启发人们的思维、拓展视野、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促进民族的繁荣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2 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传统文化强调德行修养,注重道德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将德育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传统文化中,德育被视为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的基石,是人们从小就开始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古代,德育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包括对待他人的尊重、孝顺父母、忠诚诚实、正直等。

这些道德准则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教导孩子们如何做人,更是塑造他们的品格,影响他们的整个人生。

我们不能忽视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快速变化,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和道德规范也在被重新审视和重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理念,使之成为现代社会中培养有道德修养的新一代的重要途径。

正是由于德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我们才能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 可 见 ,但 其 本 身 没 有被 反 思 ,而 更 多 是 评价 君 子 和 小 人 日常言 行 的具 体 尺 度 ,而 未 能 建 立 人 性 与善
恶 的直接 关联 。
个 更 为广 袤 的学 理 根 基 上探 讨 道 德 能 力 培 养 这个
问题 ,无 疑具 有重 要 的传承 意义 。
第 i期
吕 卫 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视闽 中 道 德 能 力 无 恶 论 进 行 了激 烈 的反 驳 ,提 出 了 性善 论。 在 孟 子看 来 ,“ 有 四端 于我 者 ,知 皆扩而 凡
察和 筛 选 整 理 ,对 于深 入 思考 关 涉 道 德 能 力 培 养 的
创新一 当代大学生道德能力培 养研 究”成果
作者简介:吕 卫华(97) 17-,男,阜阳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西道德文化比较研究。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一 个 显 见 特 征 在 于 关 注 人 生、
注 重道 德 、 长 于 伦 理。 作 为 中 国传 统 文 化 重 要组 成 部 分 的 中 国传 统 道 德 思 想 ,在 中华 民族 追 求 文 明 的
显然 是 正确 的;而 且 ,“ ”特 别 强 调 了人 的主 观 能 养
问题 着 手 ,这 是 因 为只 有 承 认 人 性 具 有 向善 祛恶 的
特 质 ,道 德 教 育 才 能得 以 可 能展 开。 道 德 能 力培 养
动 性 和 人 性 的 可 塑 性 ,而 “ ”的 过 程 也 即 为 道 德 养
的智慧,关涉伦理、品德、修身、养性等的阐述,为重新 思考这 些博 大精深思想 内容的 当代意义 , 而思考道德 能 从 力培 养这个 问题 ,具有重要 的传承意 义:“ 人性善 恶”之 争是道德 能力培 养 的人性根 据,“ 义利 理欲 ”之 辨是道德
能力培 养的主要 问题 ,“ 修身为本”之道是道德能力培养的路 径依 赖 关键 词:传统 文化 : 道德能力; 道德教 育
文献 的主 要有 四种 。一是 人性 “ 有善 有恶 ”论 ,持 有
这 种 观 点 的 是世 硕 和 漆 雕 开 , 他们 都 一 致 认 为 “ 人 性 有善 有恶 ” ,他 们 意识 到 了人 性 中存在 着 善恶 两 种
潜 在 的 因 素 ,性 善 或 性 恶 的 关键 在 于后 天 教 养 ,这
而 闻 也 ” [4。《 语》 一 本 中有 关 善恶 之 词 虽然 多 16 论 ]
族 性格 等 方 面 产 生 了至 深 至 巨的 影 响 ,是 中华 民族 绵 延 不绝 、 生 生 不 息 的 内在 精神 动 力 。 我 们 有 理 由
相 信 ,通 过 系 统 梳 理 中 国 古 代 先 哲 关 于 善 的 智 慧 , 关 涉 伦 理、 品德 、 修 身、 养 性 等 方 面 的论 述 , 为重 新 思考 这 些 博 大 精 深 思 想 内容 的 当代 意 义 ,从 而在
中图分类号:G0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52 1)1 000 0 8 9 (020— 7—4 2 0
收稿 日期 :2 1 —20 0 11 —1
基 金课题 :教 育部人 文社 会科学研 究一般 项 目青年基金 项 目(1 J 703 )“ 1Y C 10 6 从道德认 识到道德践 履一 当代 大学 生道德 能力培养机制 与路 径”成果;安徽省 高校省级优 秀青年人 才基金项 目 21S R 7 )“ (0 1Q W0 7 从道德思考到 道德
中 国 古代 对 人 性 的研 究 可 以拆 解 为 四 个 阶 段。


“ 性 善 恶 ”之 争 : 人
第 一 个 时 期 为先 秦 ,这 一 时 期关 于 人 性 的 论 点 见诸
道德 能力培养的人性根据
道德 能力培养 作为一种 全新 的道德教育 理念, 具有 深 厚 的人 学依 据 。在 分 析道 德 教育 的可 能性 时 , 首先 需要 从 人 性 善 恶 的本 质 规 定 这 一 带 有 根 本性 的
的 焦 点 之 一。 最 早 探 讨 人 性 问 题 的 是 至 圣 先 师 孔 子 ,“ 相近 也 , 习相 远 也 ”[1 。 但 是 ,这 相近 之 性 8 ] “ ”是 “ ”是 “ ” 孔 子 未 曾给 予 回 答 ,也 就 性 善 恶 , 说 ,没 有 把 人 性 与 善 恶加 以连 接 。 孔 子 虽然 论及 人 性 问题 ,但 所 言甚 少 ,“ 子之 言 性 与天 道 ,不 可得 夫
人 性 善恶 的思 想 争 论 ,为 思 考 道 德 能 力 培养 的人 学 依据 提供 了一 个重要 的学理路 径。
人 性 善 恶 问题 之 争 是 中 国 古 代 伦 理 思 想 激 辩
进 程 中 发挥 了不 可 或 缺 的作 用 ,在 塑 造 中 国人 的道
德 品质 和 道 德 人 格 ,铸 造 中华 民族 的 民族 精 神和 民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在中华民族追求文明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塑造中国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等方面产生了至深至巨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内在精神动力
第3 3卷 第 1 期






Vo133N O. . 1
21 0 2年 2月
能力 形成 和发 展 的过程 。
的可 能性 同样 需 要 建 基 于 人 性 向善 祛 恶 的本 质 ,这 是 探 讨 道 德 能 力 培 养 的 前 提 和依 据 。 中 国古代 关 于
战 国时 期 的告 子对 世硕 等人 的人 性 “ 善有 恶 ” 有 论 进 行 了 否 定 ,提 出人 性无 善 无 恶 的论 说 ;孟 子 针
J OURNAL 0F DALI AN UNI VERS TY I
Fe .2 2 b 01
中 国传 统 文 化视 阈 中道 德 能 力培 养 的传 承 意 义
吕卫 华
( 阜阳师范学院 思 想政 治理论课教 学部 ,安徽 阜 阳 263 ) 30 7

要 :中国传 统文化 的一 个重要 特征在 于关注人生、 注重道德 、长 于伦理。通 过系统整理 中国古代先哲 关于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