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50年代英国学院派小说中的现实主义
英国现实主义的名词解释
英国现实主义的名词解释在文学史上,英国现实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以呈现社会现实为核心,强调对人类生活的观察和描写。
本文将对英国现实主义的含义、特点以及其代表作家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英国现实主义的含义英国现实主义,又称作社会现实主义,是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英国文学的一种流派。
它在文学中强调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绘,秉承着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审视。
英国现实主义的作家们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展现人性、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真相,揭示出社会中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二、英国现实主义的特点1. 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英国现实主义的作家们通过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详细描述,力求在作品中塑造出一个真实的世界。
他们注重细节,将人物形象、地点、事件等有机地融入到作品中,使读者由此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 对社会问题的审视:英国现实主义的作家们以不同形式探索社会问题,例如工业化引发的社会冲突、阶级斗争、性别不平等等。
他们通过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庭关系以及社会互动来反映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3. 思想深度和情感细腻:英国现实主义的作家们既关注社会问题,又注重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情感冲突。
他们以复杂的心理描写,深入探讨人性的各个方面,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4. 反对浪漫主义和高雅主义:英国现实主义的作家们与浪漫主义和高雅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他们追求真实、朴素的艺术表达方式,抵制虚构和浪漫的元素,着力于捕捉真实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验。
三、英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1.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狄更斯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雾都孤儿》、《双城记》等通过对贫穷、社会阶级问题的描写,反映出19世纪英国的社会不平等和人性的悲剧。
2.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哈代以自然主义的风格著名,他的作品《远离尘嚣》、《余辉》等深入探讨社会改变和传统价值冲突,展现了农村社会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上的挣扎。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兴起的文学流派,它以描写真实生活为主题,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和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剖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困惑。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对人性的探索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首先,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展现了社会的矛盾和不公。
它关注的焦点主要是阶级分化、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政治和经济的困境。
作家们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困境和追求公正的斗争,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呼吁社会改革和不断寻求社会公平正义。
例如,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揭示了工业革命对贫困儿童的残酷影响,引发了对社会救助体系的关注与改革。
其次,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展现了人类面对现实世界的挣扎与反抗。
作家们以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类的欲望、希望和追求。
他们关注人类本性的罪恶和渴望,描绘了个体在现实面前的挣扎与矛盾。
例如,法国作家加缪的《局外人》中的主人公梅尔索维特,展现了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个体,他面对现实世界的荒谬和苦闷,最终走向了消极的结局。
此外,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还通过对人际关系的反思,探讨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
作家们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虚伪、冷漠和隔阂,呈现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孤独和无助。
他们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心理与情感。
例如,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盖茨比追求无法实现的爱情,最终陷入了现实世界的无奈和离散。
综上所述,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真实生活为主题,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对人性的剖析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困惑。
它生动全面地描绘了人类在现实面前的挣扎和矛盾,给人们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为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概述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概述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从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英国一跃而居世界首位,被称为“世界工场”,成为一个强大的“日不落帝国”。
但是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对封建阶级斗争的胜利,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发展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30、40年代爆发的著名的宪章运动,列宁称之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出现于30年代,40、50年代达到了它的高峰期。
(2)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笔锋几乎触及英国社会各个领域。
(3)萨克雷的代表作《名利场》,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择手段地发财致富和往上爬的女冒险家和冷酷无情的伪善者蓓基·夏泼的形象。
(4)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北与南》,从正面反映劳资矛盾和工人反抗斗争.但也宣扬了阶级调和的观点。
(5)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妮丝·格雷》和《野岗庄园的房客》等,也都各具特色。
2.宪章派诗歌
宪章派诗歌是最早的无产阶级文学,著名的代表作家有厄内斯特·琼斯、威廉·林顿和杰拉尔德·梅西。
琼斯的《未来之歌》、梅西的《红色共和党人抒情诗》等以其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和国际主义精神,在早期无产阶级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第一,自然主义审美: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项显著特征是对真实和
自然的热爱,它们将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事件和环境直接再现到作品中。
这些作品的主要目的是呈现事物本身,而非渲染人物的性格情感,这种自
然主义审美理念在后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中影响深远。
第二,对现实生活的批判: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社会现象和文化
风俗的反应,试图揭露社会的许多问题和矛盾,以及阶级冲突和人性的缺陷。
通过这些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为读
者提供了思考和质疑的空间。
第三,深度的人物刻画: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物描写十分深刻。
作家们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力求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展现出来,反映其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和处境。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看
到作家们对人物角色的生动呈现和深入分析。
第四,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自然度:在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作
家通常使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来描述事物和人物,以创造出更真实、更自
然的效果。
作家们注重准确性,试图将语言的表达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紧
密结合起来,以产生最有效的效果。
综上所述,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英国文学中非常重要的流派。
它强调对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反映和揭露,注重人物刻画,追求以自然、简单的语言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的真实。
这些文学特点在当代文学中仍然有
着一定的影响。
浅析中西现实主义文学
浅析中西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引言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
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
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自始就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现实主义的因素和特色,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而发展变化。
在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主要倾向是源远流长。
但作为一种比较自觉的文艺流派,现实主义通常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取代浪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和运动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实际运用时间相当早远,但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作为一个名称提出来,恩格斯为“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888年4月初致玛.哈克奈斯信)对现实主义的理论探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摹仿”说。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就已指出存在3种不同的摹仿现实的方式,第1种便是“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艺家(阿尔贝蒂、达·芬奇、卡斯特尔韦特罗等)坚持并发展了“艺术摹仿自然”的观点。
18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狄德罗和莱辛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坚持文艺的现实基础,肯定美与真的统一,强调艺术既要依据自然又要超越自然的辩证关系。
狄德罗和莱辛在《沙龙》、《画论》、《汉堡剧评》等论著中针对新古典主义束缚文艺的清规戒律,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对近代现实主义文艺的兴起产生了促进作用。
不同时期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与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不同时期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与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一、概述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的暴露,由于人们的浪漫热情和“理想王国”的幻想破灭了,于是形成了一种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现实主义文学就是这种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在思想方面,辩证法、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以及自然科学的新成就,都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古希腊以来的文学优良传统,而十八世纪的启蒙文学又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勃兴做了直接准备。
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①反映生活的真实性;②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③人道主义思想;④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细节真实,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
形象典型,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
方式客观,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
去尽谎言,现实主义属于纯文学之一种。
而谎言去尽之谓纯,所以作为纯文学的最重要表现手段的现实主义,必须去尽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权贵阶级谎言、愚民谎言等。
纯文学化,排除文学外的其他目的(包括政治、商业、道德及阶级维护)。
由于种种原因,美国的文学发展较晚,因而19 世纪以前我们只讨论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二、十九世纪以前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在英国文学史上,乔叟当为现实主义的先驱。
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其现实主义的特点已相当突出。
在这部书中,乔叟一反过去骑士传奇、宗教传说或民间传说等浪漫的表现手法,将作品的重点从描述离奇的冒险、浪漫的爱情以及对来世的追求转到描述世俗世界的各个阶层的世俗生活上来,将现实主义引入文学创作中。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文学流派,注重描绘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
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则是在现实主义基础上,进一步对社会不公与不道德现象进行深刻的批判。
英国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发展地之一,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英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独特性。
首先,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着重揭示社会不公与阶级差距。
英国历史上存在着深刻的社会阶级分化,机会和贫富不均导致了社会不稳定。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通过描绘社会中不同阶层的生活状况,对贫困、劳动者的权益剥夺以及社会不公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通过描写孤儿奥立弗·特威斯特的艰辛遭遇及其与社会的不公正待遇,狄更斯揭示了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剥削问题,呼吁社会改革与人道主义精神。
其次,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道德沦丧进行揭露和谴责。
伴随社会变革与工业化进程,英国社会出现了各种道德问题与社会弊端。
文学家们通过刻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道德沦丧现象,揭示社会丑陋的一面,并对道德堕落进行深刻批判。
乔治·艾略特的小说《米德尔马奇》中,通过对小镇上各个家庭的描述,揭示了贪婪、虚伪和道德沦丧等严重问题,展现了对道德价值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此外,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权力与政治进行严厉批判。
英国历史上曾存在许多政治腐败和权力滥用的现象,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公正产生了负面影响。
文学家们通过刻画政治家、地主、富商等权力阶层的丑恶嘴脸,对权力滥用和政治腐败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小说《人性枷锁》中即展现了英国政治体系中的权力腐败和人性扭曲,通过对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雷特的权力欲望和两面派行为的描写,暗示了社会政治体制的自相矛盾和腐败问题。
总体而言,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体现了对社会不公、道德沦丧和权力滥用等问题的关注与批判。
通过揭示社会的黑暗面,这些文学作品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思考。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兴起的文学流派,其特征在于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批判和揭露。
这一文学流派的兴起与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阶级冲突,试图揭示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以下是关于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的一些方面:
1. 社会批判,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着眼于社会现实,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批判。
作家们通过作品展现工人阶级的生活困境、贫困和不公平的现实,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
2. 对人性的关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也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作家们塑造了具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挣扎和追求。
3. 反对理想化,与浪漫主义文学强调理想化和超脱现实不同,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试图以客观、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呈现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人类命运。
4. 文学风格,在文学风格上,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细节的描写和对现实的还原,追求真实和客观。
作家们以平实的语言和写实的手法展现社会生活,力图使作品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
5. 对道德和伦理的思考,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也常常涉及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探讨,探寻人类行为和社会制度背后的道德困境和伦理选择。
总的来说,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为特征,呈现出对工业化社会的现实揭示和对人性、道德的思考。
这一文学流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一、介绍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欧美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主要特点是追求真实、生动的描写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现实的描写1.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现实主义作家注重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家庭、工作、生活环境等方面。
2.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现实主义文学探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阶级差异、经济剥削等现象。
3.展现社会底层生活:现实主义文学将目光投向社会底层的人们,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困境和挣扎。
三、个人命运的叙述1.主人公的成长与奋斗:现实主义文学常以主人公的生平为线索,叙述其成长和奋斗历程。
2.对人性的深入探究:现实主义作家通常对人性进行剖析,探讨人们在社会中的选择、信仰和道德观念。
3.对人际关系的描写:现实主义文学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描绘出亲情、友情和爱情等各种复杂的情感纠葛。
四、现实与理想的冲突1.现实与理想的对立:现实主义文学常以主人公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为主题,探讨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奋斗和矛盾。
2.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现实主义作家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不满和反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改良的愿望。
3.理想与现实的妥协:现实主义文学中也有描写主人公最终与现实妥协的情节,反映出现实的限制和人们的无奈。
五、对人性的复杂剖析1.各种人性面貌的呈现:现实主义文学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既有善良和高尚的品质,也有自私和利己主义的倾向。
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实主义作家认为人性是受到社会环境和条件影响的,通过描写社会背景和环境来反映人性的塑造和变化。
3.对人性的深入思考:现实主义文学通过对人性的复杂剖析,呈现了人们的迷茫、挣扎和悲欢离合。
结论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通过描写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探讨了人性、社会问题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
它以真实、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叙事风格,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英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英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引言英国文学历史上有着丰富多样的流派和风格,其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
本文将探讨英国文学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定义、特点以及代表作家,并比较二者在思想、情感和艺术表达上的差异。
浪漫主义定义浪漫主义是一种反对理性思维束缚的文学运动,强调个人情感、想象力和诗意表达。
它崇尚自然、热爱自由,并追求超越现实世界的奇幻境界。
特点1.强调个体情感:浪漫主义强调个体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把个人感受置于社会规范之上。
2.崇尚自然:浪漫主义倡导回归自然本真,追寻大自然中宁静、美丽与神秘之处。
3.追求奇幻:浪漫作品常常充满奇幻元素,如妖精、魔法等超越现实世界的想象力。
4.强调个体意志:浪漫主义提倡个体的自由意志和追求真我内在本质的反抗。
5.理想化描写:浪漫作品常常带有理想化的描写,将事物美化并渲染情感。
代表作家和作品1.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抒怀颂》是他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探讨自然与灵性之间的联系,强调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性。
2.拉姆齐·伊夫林(Samuel Taylor Coleridge):《古船行》是他与华兹华斯合作创作的诗集,其中包括了经典名篇《水仙花》和《阿尔赛斯及其费利西娅》等。
3.约翰·奥登(John Keats):他以其细腻、感性的诗歌而闻名,代表作品包括《秋天》,表达了对美和短暂生命的思考。
现实主义定义现实主义是一种追求真实、客观描写社会生活和人类经验的文学流派。
它关注社会现象、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等现实问题,并致力于展示社会阶级矛盾和个人命运的困境。
特点1.社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问题,揭露社会阶级、政治和经济的不公正。
2.真实描写:现实主义力求客观真实地描写社会生活,通过具体细致的描述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
3.人性探究:现实主义作品对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进行深入剖析,表现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及其个体命运。
谈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
谈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1925年,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写了一篇名为《论现代小说》的文章,对本涅特、威尔斯、高尔斯华绥等人提出批评。
伍尔夫认为本涅特等人是“出色的工匠”,他们把大量的劳动花费在细节描绘上,其作品“结构紧凑,无懈可击”,但未能“捕捉到生活”,被称之为“本质物”的“真实或现实”“已离去或前行”。
与此相对照,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则“无可怀疑地接近了心灵的本质,而且如此之贴近,在初次阅读时,我们无论如何都会把它誉为杰作。
如果我们所要求的是生活自身,那么在这儿我们确实拥有了它”。
本世纪初以本涅特、威尔斯、高尔斯华绥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被认为是“维多利亚时代现实主义传统的延续”,他们的作品“展示出英国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画卷”。
现实主义最基本的标志是“真实的描写现实”。
本涅特等人遵循19世纪现实主义的传统,采用编年史式的叙述结构、单一的叙述视角和写实的手法,刻意营造一种照相式逼真。
可是,伍尔夫认为,在本涅特、威尔斯、高尔斯华绥等“本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三杰”的作品里,却单单缺乏“真实”。
伍尔夫从现代主义立场向现实主义挑战,言辞不免过激,但她的文章表明20世纪的真实观念发生了变化。
(奥斯丁与狄更斯,图片源自必应)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原则,源远流长。
从19世纪20年代起,现实主义在欧洲文学中取代浪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进入鼎盛时期。
有的文学史把19世纪称之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世纪。
就英国文学来说,奥斯丁、狄更斯、萨克雷、乔治·爱略特、特罗洛普等人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开辟了广阔的小说世界。
19世纪现实主义的表现对象是中产阶级生活。
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在其作品中描写的是“资产阶段的各个阶层:从那把各种‘事务’轻蔑地看作某种庸俗事情的‘极可尊敬的’食利者和公债持有者,一直到小铺老板和诉讼代理人。
”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主人公是中产阶级的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的是中产阶级价值观。
探究英国文学中的社会现实主义
探究英国文学中的社会现实主义引言:社会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主要关注社会问题和阶级斗争,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其思想。
英国文学中也有许多重要的社会现实主义作品,本篇读书笔记将探究这些作品,分析它们对于英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一、社会现实主义的概念和发展社会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
它主要关注社会问题和阶级斗争,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其思想。
社会现实主义的出现与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发展有关,它试图揭示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社会现实主义在英国文学中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
这个时期的英国社会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工人阶级的贫困和不公平待遇、妇女的地位低下、贫民窟的存在等等。
这些问题成为了社会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的重点。
二、英国文学中的社会现实主义作品1. 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雾都孤儿》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典型的社会现实主义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了孤儿奥利弗的遭遇和成长历程,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中存在的贫困、饥饿、犯罪等问题。
小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呼吁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爱。
2. 乔治·奥威尔的《1984》《1984》是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典型的社会现实主义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下的生活和斗争,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中存在的权力滥用、压制自由等问题。
小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呼吁人们对于权力的警惕和反抗。
3. 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愤怒的葡萄》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典型的社会现实主义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了加州的葡萄种植园工人的生活和斗争,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中存在的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问题。
小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呼吁社会对于工人阶级的关注和支持。
三、社会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和意义社会现实主义作品对于英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
英国文学中的社会现实与批判思想
英国文学中的社会现实与批判思想英国文学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文学中,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情况。
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说过:“艺术总是要在社会中寻找一个立足点的……不能说艺术与社会毫不相关,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下面,本文将从英国文学中的社会现实与批判思想两个方面,探讨英国文学的魅力之处。
一、社会现实的反映英国文学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影响逐渐显现,带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乔治·艾略特的小说《米德尔马契特》描绘了农业革命时期的农村生活,以及机器工业的发展对农村生活的影响。
小说中,艾略特描绘了收割机的代替手工农业的过程,也反映了农民劳动条件的恶劣。
通过这一过程,艾略特深刻地揭示了工业革命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同时,该小说还探讨了当时社会的阶级问题。
除了艾略特之外,查尔斯·狄更斯的多部小说也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雾都孤儿》揭示了工业社会中穷人的生活条件和社会阶层差异;《双城记》则描绘了法国大革命的形势,进一步反映了当时英国和法国的社会现实。
艾利斯·贝莱特的小说《卡斯特桥街》探讨了当时工业革命对农村社会的影响,以及女性的角色和社会地位。
这些作品都通过小说情节、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等形式,传递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二、批判思想的表现英国文学中的批判思想也是其魅力的一个方面。
文学作品中的批判思想,通常是对现实社会中某些问题的直接或间接批判。
在政治、宗教和历史等方面,英国文学中出现了一些突出的批判思想。
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一个具有批判性的作品。
该作品中,主角哈姆雷特面对王室腐败和冷血的行径,通过舞台剧的方式,揭示国家的腐败,以及权力和胜利对个人的摧残。
同样,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通过描述远离地球的利尔普特(Lilliput)和布罗布丁格(Brobdingnag)两个小人国家以及英国本土模拟他国的文化和权力,揭示了英国当时的政治问题。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一)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一)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1. 反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客观真实和逻辑思维。
•反对浪漫主义的情感主义,追求真实的描写和现实的题材。
2. 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关注社会底层的贫困、剥削和不公正。
•揭露社会现实中的腐败、偏见和不平等。
•强调作品要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3. 内心思想的探索•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探索人类的欲望、情感和道德困境。
•认为真实的人性是复杂、矛盾和多维的。
4. 反对英雄主义和理想化•拒绝把人物理想化,将普通人和社会边缘人物作为主人公。
•反对传统的英雄形象,强调普通人的生活、工作和日常困扰。
5. 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批判•陈述工业化和现代化对个体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
•揭露社会生活中的机械化、物化和异化。
6. 以写实手法进行描写•着力于细致入微的客观描写,追求写实感。
•采用直接、简明、平实的语言风格。
7. 反对社会中的虚伪•控诉社会中虚假、伪善的道德和价值观。
•关注个人对抗社会的斗争。
8. 追求艺术的真实和精确•撇弃夸张和浮华的修辞,强调精确的描写和真实的细节。
•追求与现实相符合的艺术表达方式。
以上列举的是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
这些内容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核心原则,包括反对浪漫主义、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内心思想的探索、反对英雄主义和理想化、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批判、以写实手法进行描写、反对社会中的虚伪以及追求艺术的真实和精确。
通过这些内容,现实主义作家试图以客观真实的方式揭示社会的各种问题,探索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并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描写和批判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探索20世纪英国意识流小说的现实主义特性
探索20世纪英国意识流小说的现实主义特性3李 岩 田绪生(中国医科大学外语部,辽宁沈阳110001) 摘要:意识流小说以其独特的创作技巧力求达到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人的主观心理活动。
文章分析了意识流小说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及其所反映的心理现实和所折射的社会现实。
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分析了意识流小说作为反映现实的文学形式,在对待客观现实上的局限性。
关键词:意识流;心理现实;社会现实中图分类号:I1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06)06-0050-04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欧美兴起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是以反传统为总特征的。
作为现代主义在小说领域的最高成就———英国意识流小说也是打着反对传统的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旗号登上世界文学舞台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意识流小说得到承认并广为流传,创作意识流小说的作家也越来越多,小说的艺术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的、受人欢迎的创作手法,它不仅没能与现实主义彻底决裂,反而使作品具有了更明显的现实主义特性。
一、意识流小说所反映的心理现实及其所折射的社会现实,同时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识11意识流小说所反映出来的心理现实20世纪初的社会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越来越多的沮丧情绪,现代主义文学趋向描写一些有危机感和疏远感的东西。
这些都是他们对社会和生活的感觉,而且把之当作意识流小说的两个主题。
在意识流小说中,沮丧、空虚的感觉以及对生活的失望在不同人物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维・伍尔芙的著名小说《达罗卫夫人》(Mrs.Doll2 away)讲述了一个富裕的夫人久病初愈,准备举办一个晚会,邀请了许多名人政要。
在六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她走在伦敦的大街上,想了许多,通过她的心理活动,我们发现她并不快乐。
显赫的社会地位和富裕的生活并没给她带来很大的满足感。
她经常想着以前的情人,甚至怀疑当初的决定,为什么没有嫁给他。
后来证明,她和丈夫的婚姻实际上并不幸福。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
第13卷第1期2011年2月安顺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SH UN UNIVERS ITYVol 13 No 1Feb 2011文学 语言 写作收稿日期:2010-11-20作者简介:刘迎春(1976~),辽宁大连人,大连职业教育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刘迎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116035)摘 要: 愤怒的青年!的文学创作是对19世纪英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是来自英国社会底层的人们对其生存意义的严肃思考,是对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尖锐矛盾的揭露。
愤怒的青年!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地位。
关键词:愤怒的青年;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图分类号:I561 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1)01-0005-03 愤怒的青年!(T he Angry Yo ung M en)是指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英国文坛上的一批现实主义风格的青年作家,在英国战后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们没有固定的团体组织,也没有统一的宗旨,他们来自于社会的中、下层,愤世嫉俗,发泄着20世纪50年代战后欧洲人们心中的空虚、迷茫、压抑、孤独和悲观的心情。
愤怒的青年!的出现,填补了英国文坛上继叶芝、詹姆斯 乔伊斯、弗吉尼亚 伍尔夫和劳伦斯等文学大家之后曾一度出现的空白,使英国文坛在现实主义传统的复苏中又勃发出一片生机。
一、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表现形式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原则,首先出现在法国,19世纪初出现在英国,以笛福和菲尔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的作品着重反映了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所以,也有评论家把这一时期刚刚出现的现实主义作品称之为社会和道德现实主义。
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已经成为英国文学的主流,在英国的社会条件和各种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英国现实主义作家通常以劳资矛盾为创作题材,较多地表现劳资矛盾以及 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特别浓厚,出现了马克思所称赞的 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他们是狄更斯、萨克雷、夏绿蒂 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此时英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又被称作批判现实主义,其主要代表作家是查尔斯 狄更斯和萨克雷。
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劳伦斯的母亲莉蒂娅在花园里
1906年,劳伦斯以优异成绩考入诺丁翰大 学师范系,同时开始文学创作,写作第一 部长篇《白孔雀》。 两年结业后,他到伦敦郊区的一所中学任 教,与海伦.柯克小姐结识,以对方提供 的素材为基础、溶入自己的经历,创作了 第二部小说《逾矩的罪人》。在此期间, 他博览群书,大量阅读国内外名著。
《巴巴拉少校》
《巴巴拉少校》剧照 北京人艺排演
《巴巴拉少校》艺术特色
首先写实风格比较突出。
其次 在写实的同时,注意透过现实进一步 观照历史与传统。 第三 喜剧效果强烈,并有讽刺意味。
第四 机智幽默的对话艺术。
主要是把英国固有的风俗喜 剧,成功地同易卜生的社会 问题剧结合在一起,从而使 英国戏剧摆脱了维多利亚时 期浪漫的旧程式,朝向更健 康的方向发展; 同时又继续创新,中期以后 大量运用象征主义技巧,因 而构思奇幻,蕴意深刻。
高更为了从事绘画, 放弃了大有发展的银 行事业,并且与家庭 决裂。他厌恶文明社 会,包括传统的艺术 趣味。 他称自己是"幼稚而 粗鲁的野蛮人"。法 国诗人马拉美说他是 "原始人的最高典型"。
五、约瑟夫· 康拉德
(Joseph Conrad 1857-1924) 亨利· 詹姆斯的继承人,形式革 新与心理探索。 思想上: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 义。 艺术上:象征主义与印象主义, 较为现代。 作品 :《黑暗的心》(1902)
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
(1919)
以法国印象派大师级画家高更 为原型。斯特里克兰德,原是 一个伦敦的平庸的证券经纪人, 后到巴黎从事绘画艺术,仍然 碌碌无为,最后来到太平洋上 的一个小岛,与当地的土著生 活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艺术 灵感,揭露了西方现代文明扼 杀艺术天才与创作个性,并对 自然、淳朴的生存环境寄予了 浪漫主义的幻想。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论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提起现实主义,许多年轻的文学爱好者就会不屑一顾,认为现实主义是一个过时的字眼儿,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才是值得讨论和研究的。
殊不知,即便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也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统一的,前两者对后者既有否定也有继承,既有扬也有弃,研究后者对研究前者会大有裨益。
一、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英国文学史上,乔叟当为现实主义的先驱。
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其现实主义的特点已相当突出。
在这部书中,乔叟一反过去骑士传奇、宗教传说或民间传说等浪漫的表现手法,将作品的重点从描述离奇的冒险、浪漫的爱情以及对来世的追求转到描述世俗世界的各个阶层的世俗生活上来,将现实主义引入文学创作中。
其故事虽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骑士文学,但都反映了当时英国历史的趋势,揭露了封建阶级尤其是教会的腐败,体现了作者的反封建倾向和人文主义思想。
通过刻画一群代表社会各阶层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讲述发生于世俗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故事,《坎特伯雷故事集》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真实的中世纪生活画卷,从而成为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典范作品,为现实主义开了先河。
乔叟笔下的巴斯妇、女尼等人物也成了现实主义长河中闪光的浪花。
文艺复兴运动最杰出的人物——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乔叟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将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将现实主义从诗歌引入戏剧。
虽然莎翁的戏剧不乏浪漫主义的笔触,但在本质上是现实主义的。
莎翁本人对现实主义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虽然他本人或许对“现实主义”一词还一无所知):他认为戏剧的目的是“如镜子般反映自然”,如实地表现自然和社会本身的美和丑,如实地赞扬人世间的美好,如实50地批判和讽刺世上的丑恶,如实地反映时代的形态和趋势。
这种说法其实与恩格斯为“现实主义”下的如下定义相一致的:“现实主义除了描写真实的细节以外,还应真实地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莎士比亚以戏剧为武器,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英国封建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富有预见性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初期金钱万能和利己主义的现象,深刻而真实地描绘了一幅幅没落封建阶级和处于资本积累阶段的资产阶级的生活画卷。
3-第三节 英国现实主义
第二节英国现实主义一.概况19世纪英国文学也达到了高度繁荣。
英国与法国共同哺育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颓废派三大运动。
英国是颓废派思潮及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发源地之一,颓废派在英国主要表现为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
此外,不同的文学种类也开始涌现出来,如柯南·道尔(Conan Doyle,1859~1930)以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为名的系列侦探小说、乔·威尔斯(George Wells,1866~1946)的科学幻想小说等等。
由于工业革命及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也产生了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的宪章运动文学(Chartist literature,1837~1854)。
以狄更斯为首的现实主义小说则代表了英国19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就,诗歌与戏剧相对低落。
30年代拜伦、雪莱和司各特相继逝世后,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便衰落了,现实主义运动于40~50年代崛起。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与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有一点不同,法国现实主义作家较多反映新生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而在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们则更多地将目光转向社会下层,注重表现在资本主义金钱压迫下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和工人阶级的斗争。
现实主义运动的奠基人和最伟大的代表是查理·狄更斯,他也是自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文学最伟大的作家。
威廉·梅克庇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1863)在现实主义前期是仅次于狄更斯的重要代表作家。
他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一个富有的税务官家庭,在剑桥大学受的教育。
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1848),主人公蓓基·夏泼是个令人憎恨同时又多少令人同情的很复杂的女冒险家形象,她出身贫寒,幼年饱受酸辛,因此决心凭自己的才貌不择手段爬进上层社会。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夏泼与她的同学艾米丽亚各自的家庭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20世纪50年代英国学院派小说中的现实主义
作者:姜慧玲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3期
项目来源:本文为2012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青年项目“拉金诗歌中的英国本土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012XJQN36)阶段性成果;2013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青年项目“葛浩文翻译伦理研究——以《生死疲劳》为例”(项目编号为:2013XJQN12)阶段性成果。
摘要:20世纪50年代,英国文坛在现代主义消退后出现了一次现实主义强劲反弹的局面。
金斯利·艾米斯、C. P. 斯诺和约翰·韦恩等以在大学里的经历为创作源头,以愤怒和大声疾呼为主要特征,遵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使英国学院派小说受到极大关注。
本文通过解读其代表作《幸运的吉姆》、《院长》和《大学后的漂泊》,可见这些学院派小说既受现实主义传统的影响,针砭时弊,又另辟蹊径,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通常写法,以写实的风格与虚构的艺术有机融合,开创了小说涉足学术界的先河。
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英国学院派小说;现实主义
作者简介:姜慧玲(1982-),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英国文学,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3-0-01
1.引言
“影响的焦虑”这一表述出自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著作《影响的焦虑》。
这种影响的焦虑不仅存在于诗歌领域,还存在于小说中。
在现代主义消退后的20世纪50年代,英国文坛出现了一次现实主义强劲反弹的局面,出现了以金斯利·艾米斯、C. P. 斯诺和约翰·韦恩等为代表的英国第一代学院派小说家,他们以在大学里的经历为创作源头,以愤怒和大声疾呼为主要特征,遵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开创了英国学院派小说的先河。
2.《幸运的吉姆》:学院中上演的闹剧式的喜剧
《幸运的吉姆》是金斯利·艾米斯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这部小说是第一部将高校教师作为讽刺对象的作品”(高继海,2006:451)。
《幸运的吉姆》讲述了出生中下层的吉姆·狄克逊在一所二流大学的历史系担任临时教职,因出身低微,不熟悉中产阶级的社
交与文化生活,又因才疏学浅、教学业绩平平,在社交场合出了不少“洋相”。
在本书中,闹剧式的喜剧随处可见,种种小丑式的诙谐与胡闹一次次地嘲讽与亵渎着社会的精英和精英文化的庄严与神圣,作者尖锐地向当时的学院生活与精英文化提出了挑战,深刻讽刺的同时还刻画了一幅英国知识分子的百丑图。
艾米斯的写作技巧表现在对现实主义和实验主义的反对方面。
他崇尚反革新、反实验的传统主义小说,不着眼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而着眼于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铺设。
由于传统主义小说比现实主义和实验主义作品通俗易懂,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无疑会得到普通读者的喜欢和爱戴。
3.《院长》:学界中人的争权夺利
《院长》出版于1951年,称得上是斯诺最出色的作品,记述了1937年剑桥学院内围绕院长选举而发生的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
小说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有关选举中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
在选举中出现了选举经纪人,如路易斯的朋友布朗。
他们从事着肮脏的金钱交易,企图操纵双方的选举力量,控制选举结果。
最终,杰戈以一票之差落选,原因是他的支持者克里斯托在最后时刻倒戈。
此后,杰戈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在学校事务中担当任何重要职务。
正如侯维瑞所说,这场校园内的权力斗争勾画出各种力量为一己私利分化组合、投机取巧的众生相,是社会大环境里狗苟蝇营的权力政治的缩影(1998)。
在《院长》的创作中,作者把学者、文人置于权力斗争的漩涡中,让他们竞相亮相,对他们或讽刺,或揭露,或嘲弄。
小说在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统一方面沿用了传统的小说手法;小说的笔触非常犀利,人物刻画也非常到位,校园内学者、文人的百态被惟妙惟肖地描摹出来(张和龙,2006:41)。
4.《大学后的漂泊》: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边缘人”的“流浪”
《大学后的漂泊》是约翰·韦恩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小说中兰姆利同吉姆一样是一个典型的“反英雄”形象,具有当代人不被重视的“另一面”:平庸、猥琐、消极、碌碌无为,极力逃避文明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他在逃避和隐遁自己的同时,随波逐流地任由生活摆布,“尽管有时还有抱负和思想,但是他不够坚强,经常只是一个梦中人,被生活颠来倒去,或者至少笼罩在生活的危险阴影之中”(Salwak, 1981:29)。
兰姆利的“无根”状态具有典型的“现代流浪汉”的特征,因此,许多批评家认为这部小说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传统。
与《幸运的吉姆》相比,《大学后的漂泊》中的“愤怒”的成分似乎要小得多,但流浪汉小说的特征要明显得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兰姆利出身于社会下层,他在不愿认同于上层社会的同时,其实也不愿苟同于以劳工阶级为代表的下层,因此只能在社会的边缘“不停地流浪”,他的“流浪”非常鲜明地反映了当时变动的英国社会中个体与社会严重对立的状况。
5. 结语
综上,20世纪50年代学院派小说家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
然而,与18世纪英国小说勃然兴起的个人主义思潮不同的是,艾米斯等人小说中的主角的人性和自我似乎在社会秩序和传统体制的压抑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笛福等人小说中的乐观向上和充满自信的精神已经荡然无存,接受过大学高等教育具有“反英雄”特征的主人公们内心充满着牢骚和愤恨。
可以说,学院派小说中的“愤怒青年”已经成为50年代一代人的典型形象,成为50年代社会转型时期突出的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
[1]Salwak, Dale. John Wain. Boston, 1981.
[2]布鲁姆徐文博译. 影响的焦虑[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3]高继海等. 英国小说名家名著评析[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4]侯维瑞. 在陌生世界寻求兄弟情谊——试论C.P.斯诺的小说创作[J]. 外国文学评论.1998(2).
[5]张和龙. 战后英国小说[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