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四数上同步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4课时 统计与数学广角|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4课时统计与数学广角|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统计图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图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3.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4. 数学广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图表的制作和数据分析2. 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统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统计图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统计图表,以及统计图表的分类,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2)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教师讲解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一个关于班级同学喜欢的水果的条形统计图。
(3)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
(4)数学广角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如有趣的数字、数学游戏等。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统计图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了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引导不够,部分学生对统计图表的分类理解不够深入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略注:本教案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第9单元第4课时教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本教学设计教案是针对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全册的课程设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具体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2. 学生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能够感性理解面积、周长的概念,并能简单计算;3.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把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4.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教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算数部分:加减法和乘法的口算和列式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2. 几何部分: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学习面积、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几何运算;3. 分数部分: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把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4. 数学思维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通过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教师评估学生的基本学习水平,题目难度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逐渐加大;2. 教师通过清晰明了的PPT课件来引导学生感性理解概念和方法,并在课堂上提出例题进行讲解;3. 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课堂练习和数学游戏;4. 在完成小组活动后,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单独测试来评估他们的实际成果;5. 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方法,温故知新,直观易懂。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教学设计教案的实施,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是否能够理解概念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 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算数知识,并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实际运用;3. 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并能计算面积和周长;4. 学生是否能够了解分数概念并掌握其运算规则,能够把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能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一)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一)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3. 估算在乘法计算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2. 探究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特点,总结计算方法。
(2) 演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强调计算规则。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总结提升(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强调估算在乘法计算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实践,使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注:本教案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第四单元第1课时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新课”和“实践应用”环节。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用图表统计数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学会用图表统计数据。
三、教学难点1.通过数据制作图表;2.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统计表范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数据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话题:“统计”。
2. 讲解1.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即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
2.同时介绍常用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表格等,并讲解如何制作这些图表。
3. 练习1.让学生分组,根据给出的数据制作相关的统计图表。
2.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数据分析能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2.自行收集一组数据,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3.记录一天中某一活动的数据,并制作相应的统计表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统计这一话题展开,通过讲解、练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安排,谢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细心、耐心、合作等。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
3.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结计算方法。
(2)教师点评学生的计算方法,强调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
(3)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总结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书写规范。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学生对乘法的掌握情况。
2.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2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2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数产生的历史,认识自然数。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为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计数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1.数的产生。
【课件演示】(图片)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
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6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
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
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4.阿拉伯数字的出现。
5.什么是自然数?自然数有哪些性质和特点?(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1.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
2022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亿以上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教案(公开课) 人教版
(四)年级第(上)册(数学)学科电子教案(详案)用计算器计算(1课时)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26页例1,做一做。
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利用计算器计算1、师:谁会使用计算器计算?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输入题目,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2、出示:386+179=,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3、自己试试看: 26×39=312÷8=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屏。
5、计算。
765+469= 589×76= 3208-2965=625÷25= 6848-579+386=再计算。
946×57×0=100÷5=3028-2965=估算:99+199≈计算后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4.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Word)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4.3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Word)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节数学课,课题是“积的变化规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7页至第69页,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积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材,学生们需要准备的是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让学生猜测它们的乘积是多少,然后展示答案,并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积的变化规律这个课题。
2. 新课讲解:我会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并逐一讲解,让学生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解答,然后我会挑选几位学生来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4. 巩固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决,以此来巩固他们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来展示积的变化规律的公式,并会在旁边加上一些关键的词语和解释。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积的变化规律。
2. 请用两个例子来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节课结束后,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看看是否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并会在下一节课中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去寻找更多的实际问题来运用积的变化规律,以此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并详细补充和说明的。
这些细节包括导入环节的设计、新课讲解的方法、随堂练习的设置、巩固练习的实施以及板书设计的理念。
一、导入环节的设计二、新课讲解的方法新课讲解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
在讲解积的变化规律时,我选择了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并逐一讲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多位数的概念,认识各位数的含义。
2.能够正确读写各位数。
3.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多位数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多位数的概念及各位数的含义。
2.正确读写多位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多位数的认识和理解。
2.运用多位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教学课件、多位数卡片。
3.设备:投影仪、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讲解多位数的概念,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多位数。
2.让学生观察多位数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各位数的含义。
第二步:讲解1.通过示范和讲解,教授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多位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步:练习1.给学生发放多位数卡片,让学生进行多位数的读写练习。
2.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第四步:巩固1.进行多位数的口算练习,加深学生对多位数的理解。
2.引导学生探讨多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方法。
第五步:作业布置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2.检查学生作业,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多位数的概念和各位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多位数,并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多位数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多位数的认识展开教学,通过导入引入概念,讲解和练习操作等环节,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多位数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2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的数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探索,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原理。
2、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方法。
3、结合练习中的有关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难点:积末尾的“0”比因数末尾的“0”的多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1、让学生回忆本学期的秋游,简要的说一说2、引入光明小学也去秋游,引入主题图。
3、教学例1的每一小题。
①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学生列式计算,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②出示“10人要多少钱?”要求学生列式,并四个小组讨论:等于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③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出示修改后的第二小题①坐碰碰车每人3元,2人要多少钱?学生列式计算,说出表示几个几是多少,教师用电脑演示用算珠演算的过程。
②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学生列式:3×20=,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并要求用算珠来计算。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用算珠来计算的过程。
③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0人要多少钱?学生列式:3×200=,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并要求用算珠来计算。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用算珠来计算的过程。
5、把3道算式板书一起,提出要求:观察这3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加以引导:你用了什么乘法口诀?乘完后在哪里添“0”?你是根据什么来添“0”的?从而总结出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计算方法:先按表内乘法计算,然后根据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二、课堂练习1、基础练习20×7=200 ×7=20xx ×7=20 ×4=40 ×6=60 ×8=600 ×5=500 ×4=500 ×8=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先问用了什么乘法口诀,再问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最后一行的题目结果出示时,把添上的“0”用红色标出,在做完题目后反问学生:为什么这里的“0”有不同的颜色,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有的“0”是在做表内乘法时产生的,并非全是添上去的“0”。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材、习题册等。
2.学生准备:课前复习相关知识点,准备好笔和本子。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知识
1.讲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第二步:讲解计算方法
1.展示示范计算的步骤。
2.让学生模仿跟随一起进行计算练习。
第三步:练习巩固
1.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2.适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四步:拓展应用
1.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法。
五、教学总结
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回顾。
2.强调学生在课后的复习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六、课后作业
1.完成习题册上相关题目。
2.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写一份学习日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可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改写及求近似数》同步讲解教案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改写及求近似数(一)教学目标1.通过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类推出亿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及会用“四舍五人,,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及多位数的改写。
难点: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一】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下面是2011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
(单位:人)你会比较每两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吗?过程讲解1.观图.读题,整理数学信息七位数有:2116100,3658200,2536300,4185400六位数有:608000,606500。
2.探究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l)位数不同的两个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例如:608000与3658200相比较,608000是六位数,3658200是七位数,所以608000<3658200。
(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首先比较最高位上的数,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例如:2116100与3658200相比较,它们都是七位数,比较最高位上的数,百万位上的2小于3,所以2116100<3658200;比较2116100与2536300,它们的位数相同,且最高位百万位上都是2,就比较十万位上的数,因为1<5,所以2116100<2536300。
归纳总结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2.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拓展提高多个数进行大小比较时,先看它们分别是几位数,可以先把相同位数的数分成一组,再逐组进行比较。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精华】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第3课时: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人口普查,掌握人口普查的相关概念;2.学会读写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3.能够正确运用“读数码表”和“写数码表”进行练习;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口普查的概念;2.大数的读写;3.“读数码表”和“写数码表”练习。
三、教学准备1.课程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教学课件:人口普查数据、读数码表、写数码表的教学PPT;3.课堂设备:投影仪、黑板、白板,笔、书,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课堂氛围缓和,问候学生;2.引向本课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呈现(20分钟)1.讲授“人口普查”的概念,教师出示人口普查数据,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所涉及的内容和数据的数量;2.讲授“大数的读写”方法,听写读一些大数让学生加深对读大数的记忆;3.通过“读数码表”和“写数码表”练习,巩固大数读写;4.教师板书总结,让学生掌握课堂要点。
练习(20分钟)1.让学生在计算纸上练习写一些大数;2.让学生跟着教师读数码表,加深记忆;3.让学生在计算纸上练习“写数码表”。
总结(5分钟)1.问答:掌握本节目标的学生自评;2.意义:总结“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知识,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上教学时长在预计时间内,学生掌握了人口普查的概念,学会了读写各位数、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能够运用“读数码表”和“写数码表”进行大数的读写。
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些学生对大数读写还不是很熟练,导致练习环节的时间略有偏短,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重点巩固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多位数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概念,能正确读写多位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多位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通过对多位数的认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多位数的概念2. 多位数的读写方法3. 数学语言描述多位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数学语言描述多位数。
2. 教学难点:多位数的概念理解,数学语言描述多位数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多位数,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激发学生学习多位数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多位数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多位数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字组成的数,进一步明确多位数的定义。
(2)多位数的读写方法a. 整数的读写: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写,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b. 小数的读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写法来读、写;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3)数学语言描述多位数通过举例,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多位数,如:这是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千位,千位上是几……。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多位数的读写方法和数学语言描述多位数的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多位数,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多位数的积极性,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练习,使学生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提高数学语言描述多位数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大数的认识 第2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 同步教案
数学四年级上1.2 亿以内数的读法人教版 4年级上册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1.2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目的】1.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2.理解读数的规则。
3.培养良好的读数习惯。
【教学重点】数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数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一、课程导入复习导入: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内容,看谁读的清晰准确师:大家读得非常好,总结一下,怎样读数呢?师:今天老师要选播音员了,看谁能把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所得的人口数据读对,就选谁给大家播报出最准确的数据。
【设计意图:以选播音员为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好好学习读数的欲望,为新课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做好准备】二、知识精讲实例1.教学例2。
师:你能尝试读出下面各数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数据)生1:第一个数2496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生2:第二个数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师:同样是“2496”,在第一个数据中出现在个级,在第二个数据中出现在万级,它们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跟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吧?生: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但是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师:总结得很好。
你能按照这个规则试着读出剩下的两个数吗?生3:第三个数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
生4:第四个数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师:同桌两人互相读一读,听一听,看谁读得对。
学生进行读数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 教学例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案(同课异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案(同课异构)一. 教材分析《一亿有多大》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体会一亿这个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一亿的数量级,并能运用一亿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于千、万等较大的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一亿这个数对于他们来说还是相对较大的,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一亿的数量级,能够认识和读写一亿。
2.培养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运用一亿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对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亿的数量级,能够认识和读写一亿。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运用一亿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图片、卡片、计数器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一亿的数量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足球场、篮球场等,让学生猜猜这些场地上能容纳多少人。
通过这个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亿这个大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亿的数字,让学生观察和读写。
同时,教师可以讲解一下一亿的来源和数量级,让学生对一亿有更深入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例如,让学生拿出一颗棋子,代表一个单位,然后让学生尝试摆放出一亿颗棋子,感受一亿的数量级。
4.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出一道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如“如果一本故事书有100页,那么100本故事书有多少页?”通过这个题目,让学生运用一亿进行相关的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模板五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模板五篇备教案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
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一种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取,往往是难以完全使人满意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四年级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四年级教案1《乌塔》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
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引目标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
(激发兴趣)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1.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
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
人教版同步教参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和量角器(1)角的计量单位: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人们将圆平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如下图:(2)认识量角器:根据上面的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如下图:发现:①、半圆被分成180等份,每1份所对的角都是1°。
②、中心两边各有一条0°刻度线,两条0°刻度线组成的角是180°③、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表示)外圈刻度(顺时针方向表示)内圈刻度(逆时针方向2.在量角器上找到指定度数的角 在量角器上找出50°和140°的角发现;同一度数的角既可以在内圈刻度中找到,也可以在外圈刻度中找到,只是角的开口方向不同。
3.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的方法 (1)明确量角的步骤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2)量法展示所以∠1=30°1.连一连120°70°60°2.量出下面各角度数类型一:量角器使用例1.下面的量角器使用对么?对的画√错的画×用量角器量角时,把量角器的()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答案:××√中心重合度数解析:熟练掌握量角器的固定义以及使用方法。
类型二;运用量角器量角例2.量出下面两个角的度数,并就比较它们的大小,然后填一填。
∠1=()∠2=()∠1 ∠2答案:∠1=60°∠2=30°∠1>∠2解析:熟练运用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准确量出角的大小并比较。
类型三:运用列表法解决数角问题例3.根据规律填一填答案:10解析:数角的个数时,找到角的个数与组成角的射线条数之间的规律,就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第9单元 第4课时 统计与数学广角(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
第9单元第4课时统计与数学广角(Word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意义,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3. 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2. 教学难点: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意义,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2)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会整理和表示数据。
(3)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第9单元第4课时统计与数学广角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是因为统计学的本质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如果不能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就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精髓。
因此,如何将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数的认识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生活中的大数广泛存在,对亿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对万以内数认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牢固的基础。
【学情分析】经过第一学段数的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都有了较深的了解,这为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大数,他们对大数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这些认识有的是正确的,有利于教学;有的是模糊的,需要教学来澄清和提升;有的则是错误的,需要教师来纠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给出一些大数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初步认识与交流,一方面唤起学生的相关经验,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另一方面丰富学生对大数的直观感受,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2.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数位顺序表。
难点: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理解数级、数位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流程】谈话引入→通过对生活中大数的实例直接引入课题↓↓探究新知→探索计数单位、数级、数位的含义↓↓巩固提高→通过练习,巩固对新知的认识↓↓课堂小结→自主交流对大数的认识【谈话引入】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比万大的数。
例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得知,北京市人口为19612368人,在这个数中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探究新知】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主题情境图。
(用计数器拨出数19612368)(1)认识计数单位。
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并知道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照这样数下去,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就是较大的计数单位。
(2)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因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10个低一级的单位等于1个高一级的单位,所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认识数位、数位顺序表及数级。
①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②数位顺序表:把数位从右到左按顺序排列起来就制成数位顺序表。
依照数位顺序表读数和写数会更方便。
③数级:把多位数按四位一分级,即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作为一级。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这四个数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
个级、万级以及后面要学到的亿级都叫做数级。
注意:计数单位表示计算物体个数(数量)的单位,而数位则表示不同的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它们所占的位置,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4)错误!K北京市人口为19612368人,这是一个八位数,最高位是千万位。
千万位上的“1”表示1个千万,百万位上的“9”表示9个百万,十万位上的“6”表示6个十万,万位上的“1”表示1个万……由此可见,哪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注意:相同数字在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义不同。
如上面的“1”所在的位置不同,它表示的意义就不同。
2.尝试练习。
(1)试着把课本第2页几个大数在数位顺序表中对号入座,并说出它们所在的数位及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巩固提高】完成教材第8页第1、2题。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大数的认识有了哪些体会?快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亿。
数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数级: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作为一级。
有个级、万级、亿级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2、例3。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对万以内数的读法的复习回顾,结合数位顺序表,找出含两级数的简便读法。
再比较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的异同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会读含有两级的数,最后归纳出读大数的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学习基础看,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对大数用得少,甚至见得少,要正确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从学生的学习阶段看,四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按照本课的教学设想,只要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就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概括出读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含两级数的读法。
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位顺序表。
【教学流程】谈话引入→一句话简洁地引出课题↓↓探究新知→探究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巩固提高→通过练习,巩固分级读数的方法↓↓课堂小结→畅谈收获,提出疑问【谈话引入】我们已经知道了计数单位、数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较大的数怎样读出来呢?(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探究新知】1.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1)学生试读,交流读数方法。
第一个数的读法已经学过,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第二个数学生可能读作“二千万四百万九十万六万”或“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哪种读法比较简便呢?试读例2另外两个数3080000和40500000。
预设学生汇报有以下读法:①标上数位再读;②把数写在数位表中,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③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小组讨论大数的读法①含两级的数怎么读?②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③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2.教学例3。
(1)学生试读,教师订正。
(2)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生交流讨论读数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完成第5页下面的填空)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理解位值、数的组成。
说出下面每个数中,各个数字在数位上表示多少?3100895249600085000300例:3100895中“3”表示3个百万。
3100895是由3个百万、1个十万、8个百、9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3.尝试练习。
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2题。
【巩固提高】1.完成教材第6页第3题和第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9页第6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页第14题。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问的地方?【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读法例2: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例3: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4。
【教材分析】上节课教学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学生已经知道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这些计数单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会读亿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因为大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大的数就可依此类推了。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写法,并且上节课刚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多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2.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难点: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位顺序表。
【教学流程】谈话引入→回顾读数,引出如何写数↓↓探究新知→探究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巩固提高→通过练习,巩固大数的写法↓↓课堂小结→回顾总结写数的情况及注意事项【谈话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看电视,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数,怎样把这些数记下来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知识。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探究新知】1.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展示题目: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内外共铸了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个字。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个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在数位顺序表中写数。
①出示数位顺序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位位位位位位位位②先写万级上的数。
师: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写在万级上的数字分别是多少?(23)③再写个级上的数。
师:个级千位上有没有数?(没有)没有数怎么办?(用0表示或用0占位)如果不写0,就剩下“23184”,行不行?为什么?师: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这是一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万位,对齐数位顺序表中的十万位写2,对齐万位写3,对齐千位写0占位,对齐百位写1,对齐十位写8,对齐个位写4。
(3)小结写数的方法。
写含有两级的数时,从高位写起,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4)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写出另外三个数。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写作:102345三百零二万六千写作:3026000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写作:204007002.尝试练习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
【巩固提高】完成教材第8~10页练习一第4、5、7、8、11、12题。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亿以内数的写法。
写亿以内的数可以分哪些情况来写?在写的过程中,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写法例4: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写作:230184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写作:102345三百零二万六千写作:3026000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写作:20400700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例5。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旨在研究大数的比较方法,通过归纳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大数各个数位的意义。
【学情分析】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主完成本节课的内容,自己找到比较大数大小的方法,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对能力偏弱的学生的指导。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难点:能正确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谈话引入→揭示已学了大数,引出大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的探讨↓↓探究新知→探究亿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巩固提高→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课堂小结→畅谈收获,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谈话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大数的读写,认识了一些大数,你知道这些数中哪个大,哪个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比较这些数大小的方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探究新知】1.教学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