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课·教案
幼儿园二次备课教案范例
![幼儿园二次备课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13b95e8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d.png)
幼儿园二次备课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身边的常见动物及其特征;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主题:认识小动物2.学习内容:–动物的名称及外貌特征;–动物的行为习性;–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及其特征;2.培养幼儿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四、教学环节环节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老师边绘制不同动物的轮廓图边向幼儿介绍动物的特征。
2.提问:请幼儿告诉老师这些动物是什么?环节二:新知学习1.展示:介绍常见的小动物,如猫、狗、鸟、猪等,并通过图片展示它们的外貌特征。
2.讲解:逐个介绍每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例如:–狗:外貌特征(颜色、体型),习性(爱叫、护主人);–鸟:外貌特征(羽毛、翅膀、喙),习性(能飞、筑巢)。
3.引导:向幼儿提问,观察并讨论不同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环节三:情感教育1.给幼儿讲述有关小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故事,强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培养对动物的爱护意识。
2.讨论:引导幼儿讨论可能导致动物受伤的原因,并共同制定保护动物的相关规则。
环节四:游戏互动1.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在教室中设置不同的动物区域,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动物特征进行观察和分类。
2.回答问题:每个小组展示自己所观察和分类的结果,并回答问题,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环节五:小结回顾1.老师对今天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幼儿所学到的知识和对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2.点评表现:夸奖幼儿在观察和分类方面的努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动物的主题,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类能力,提高他们对不同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通过情感教育,加强幼儿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爱护动物的情感。
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能较好地完成观察和分类任务。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少数幼儿对细节观察较为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帮助。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教案 (2)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ac2622296f1aff00bfd51e23.png)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借口、时间、战争的性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拟教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拟思维能力。
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增强学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重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危害;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一幅是圆明园兴盛时局部图,第二幅是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远瀛观残迹。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余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燃烧。
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
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起因教师:(展示材料,提出问题)材料一英国输华货物(正当贸易商品)统计表材料二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三中国人不能同时购置商品,又购置毒品。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1)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呈现出什么状况?(2)你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英国怎样认为呢?为此英国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9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开展的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次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次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3b848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6.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次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次集体备课教案以《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为主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对于加减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运算规则理解不深,运算速度较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激励评价法。
通过设定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减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练习题、学习卡片3.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创设情境,如小动物比体重,引出加减法的运算。
让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练习,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运用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巩固加减法运算。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挑战,使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运算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物品等。
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二次备课教案范例
![幼儿园二次备课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77357d7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3.png)
幼儿园二次备课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 1. 认识并掌握数字0-5; 2. 认识并掌握与数字0-5相对应的数量; 3. 能够准确地写出数字0-5; 4.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0-5);–运算符卡片(+、-);–数量卡片(0-5);–游戏道具:小球、积木、卡片等;–黑板、粉笔;–计数材料(可能用到的物品:纸张,鞭炮等);–彩色笔、彩色纸;2.教学环境准备:–教室布置整齐,桌椅干净整洁;–黑板上有清晰可见的数字0-5;–教室中央预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环节(5分钟)1.老师打招呼并向幼儿们问好,引起班级的注意;2.通过唱歌等活动,集体回顾并巩固之前学过的数字0-5;3.通过观察黑板上的数字卡片,复习每个数字的写法和数量表达;步骤二:知识授予(15分钟)1.出示数字卡片(0-5),让幼儿们依次说出数字的名称;2.让幼儿们用彩色笔在彩色纸上写出每个数字;3.引导幼儿们用手指,按照正确的顺序表达0-5的数字数量;4.引导幼儿们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并通过游戏道具进行实际操作;步骤三:巩固练习(20分钟)1.让幼儿们围成一个圈,通过唱歌、拍手等方式进行律动活动;2.出示运算符卡片(+、-),让幼儿们配对选择;3.按照配对情况,让幼儿们做出相应的动作或发出相应的声音;4.出示数量卡片,让幼儿们用特定数量的物品进行配对;5.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增加难度,引导幼儿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四:拓展活动(15分钟)1.引导幼儿们参与集体游戏,如数数跳;2.在游戏中,引导幼儿们对数字的认识进行拓展,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字数量的理解;3.鼓励幼儿们积极参与,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引导;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1.老师向幼儿们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概括;2.老师提醒幼儿们:–在课后要继续巩固数字的认识和数量表达;–可以与家长一起玩数字游戏,进一步培养兴趣和动手能力;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唱歌、游戏和实践活动的方式,使幼儿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1cb16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9.png)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重点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及附件内容2.导入新课:导入新课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②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具体的授课方式①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课极为简略,但为什么把它单列一个板块,一是整体线索的思路结构分明,顺理成章。
二是因为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类似“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这是后话),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联系。
所以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从课目引入,即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在此发动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在第二板块“列强罪行”中,可做如下处理:a.讲“火烧圆明园”,可采用说看议的形式进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150fd88284ac850ad0242c4.png)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舞蹈二次备课教案范例
![舞蹈二次备课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8fffcc1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3.png)
舞蹈二次备课教案范例一、教案背景在舞蹈教学中,备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充分准备,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本教案旨在为舞蹈教师提供一个二次备课教案的范例,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规划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学习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协调性,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
具体目标如下:•学生能够掌握基本舞蹈动作的技巧和要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舞蹈动作进行创造性表演;•学生能够合作并与团队成员协调配合进行演出。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介绍舞蹈基本动作1.活动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舞蹈视频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点讲解:介绍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摇臂、抬腿、转身等。
通过示范和解说,确保学生准确理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技巧。
3.动作训练:分组进行动作练习,每个组按序练习摇臂、抬腿、转身动作。
教师逐个指导每个小组,纠正动作不准确的学生,并提供必要的个别辅导。
4.动作串联: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尝试将摇臂、抬腿和转身三个动作进行合理的串联,并进行整体练习。
第二课时:舞蹈创作与表演1.复习训练: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基本动作,确保学生对动作的掌握程度。
2.舞蹈创作: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创作。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所学的动作进行编排和创作,展示舞蹈的创造力。
3.团队合作: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互相搭档,共同协作完成舞蹈编排。
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提醒学生关注团队协作和整体效果。
4.舞蹈表演:每个小组将自己编排的舞蹈进行表演。
教师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并给予肯定和建议,激发学生对舞蹈的进一步热爱。
四、教学评价与总结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和总结,以便提升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学生评价:教师采用问卷或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评价,并收集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2.教学总结: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小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版一年级上册第2次课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版一年级上册第2次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bb4141e009581b6ad9ebad.png)
板书
练习
设计
开
始
部
分
1、班长整队按四路纵队排队。
组织队型:
××××
××××
××××
××××
××××
◎
要求:快、静、齐。
2、师生问好、报告人数。
3、身体不适的学生见习。
4、认真理解游戏规则。
组织队型:同上。
5、做两节简单的准备活动。
1、师生问好,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2、教师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3、教师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3、教师个别指导。
二、组织游戏:
1、教师讲游戏规则:
①必须按信号散开,集合站队时要迅速。
②分散和集合队伍时不准推人,拉人,冲撞他人。
2、教师做示范。
3、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4、颁发“小金杯”。
结
束
部
分
1、学生放松。
组织:
2、认真听讲情绪饱满。
3、下课。
1、组织学生放松。
2、教师以表扬、激励的方式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
××××××
1、学生认真听游戏方法和规则。
2、学生练习比赛。
①以跑的形式集合。
②以单脚跳的形式集合。
③以双脚跳的形式集合。
3、分组比赛。
4、获胜的小组可以的到一个“小金杯”。
一、队列队形:
1、教师讲解动作和要领。
重点;挺胸抬头。
难点:腿要伸制直,体要正动作要迅速。
2、教师做完整正确示范。
4、讲解游戏规则:
①教师说“大球”(小球),学生用手势做“小球”(大球)。
②做错者表演一个节目。
5、教师领做。
基
本
初中历史二次备课教案
![初中历史二次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89d18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6.png)
初中历史二次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2. 掌握秦始皇的改革政策和功绩
3. 了解汉武帝的治国方针和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秦始皇的改革政策和功绩
2. 掌握汉武帝的治国方针和成就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教科书和教辅资料
3. 彩色笔、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让他们回顾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并提出问题: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秦始皇的改革政策和功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
2. 讲解汉武帝的治国方针和成就,如设立铁甲军、修筑大运河等
三、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改革政策,分析其利弊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完成一道选择题和一道填空题,检验他们对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性和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看法,并探讨其对今日中国政治的启示。
七、课堂反馈(5分钟)
师生互动,学生提出问题,老师答疑解惑,巩固学生对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理解。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内容是否紧凑、重点突出?
2. 学生对政治制度的理解是否深入?
3.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四年级语文二次备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二次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a178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f.png)
四年级语文二次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语文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重点: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2. 投影仪3. 教学软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整体介绍,帮助学生建立初步印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课文内容。
3.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讲述相关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展示课题,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2. 讲授新课(30分钟)教师对课文进行整体介绍,帮助学生建立初步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课文内容。
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包括生字词认读、句子理解等。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4. 归纳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KB3Unit1第二次课教案
![KB3Unit1第二次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c08f6952d380eb63946d23.png)
Give me a book.
Which book?
This one? No, not that one. The red one. This one?
Give me some glasses. Which glasses?
These glasses? No, not those. The ones on the shelf. These glasses?
water meat rice
5
fish chicken cake
1
which glass bottle knife fork spoon paint empty large little sharp blunt
pa_r_ents
g_r_a _ndparents
s_on
d_au_g_h_ter
grandson
granddaughter
un_cl_e_
a_u_nt
ne_ph_ew
nie_ce_
hu_sba_nd
wi_f_e
co_u_sin
father daughters
grandmother granddaughter
son uncle
aunt mother
Is he/she… Has he/she got…?
Star. Mr. Star’s _f_a_th__e_r ___ is funny. He likes fishing. Mr. Star’s _m_o__th_e_r___ is quiet. She loves painting. Mr. and Mrs. Star have got one _s_o_n_ and two _d_a_u_g_h_t_e_rs_____. Stella’s _a_u_n_t__ is called May and her __u_n_c_l_e____ is called Fred.
体育课教案空白模板
![体育课教案空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5c9e6019b89680202d82533.png)
预
计
部
分
本堂课使80%学生基本学会蹬地收腹抬腿这一连贯动作;20%左右的学生大概理解和勉强完成这一技术动作。
课后小结
场地
器材
回收皮筋、标志桶
体育课教案空白模板(总2页)
中学体育课教案模板
班级:八年一班任课老师:梁涛
课题:立定跳远(第二次课:蹬地、收腹抬腿)
教
学
目
标
通过多种跳跃性练习达到以下教学和教育效果:
1.锻炼学生下肢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
2.让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和对运动的热情。
3.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重点
摆臂与蹬地的配合,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
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组织:成两路纵队
X X
X X
X X
X X
组织:成四列横队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组织:两路纵队
X X
X X
X X
X X
要求:
快、静、齐;
要求:
队伍整齐,安静
要求;充满激情Βιβλιοθήκη 活跃;遵守规则 ;注意安全
基
本
部
分
(26)
四、讲解课堂内容
.辅助性练习
收腹跳
设立障碍(皮筋)
.讲解示范
.分组练习
.个别针对性指导
组织:
前两排坐下,后两排插空
O O O O O
O O O O O
X X X X X
X X X X X
要求:安静、认真听讲
结
束
部
音乐二次备课教案范例
![音乐二次备课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a0788d5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b.png)
音乐二次备课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音乐节奏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能够通过感受和演奏音乐节奏,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能够准确演奏一段简单的节奏,并能够与他人合奏。
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工作如下:•音乐教材:包含基础的节奏教学内容;•手鼓或其他打击乐器:用于学生进行节奏演奏;•课堂投影仪和屏幕: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使用投影仪和屏幕,展示一段流畅的节奏演奏视频,引发学生对节奏的兴趣和好奇心;•向学生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感受到节奏的存在?可以给一些例子。
”2. 学习节奏基础(15分钟)•通过展示符号表示节奏的基本概念,解释音乐符号中的音符、休止符和拍号的含义;•向学生展示不同长度的音符和休止符,解释它们在节奏中的作用;•与学生一起练习鼓掌、拍手等动作,感受不同节奏长度的强弱程度。
3. 学习简单节奏曲目(30分钟)•向学生介绍一段简单的节奏曲目,并演示如何演奏;•分发手鼓或其他打击乐器给学生,让他们跟随教师的指导一起演奏;•反复练习,帮助学生熟悉节奏曲目的演奏。
4. 合奏表演(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分别选取不同的节奏曲目进行合奏表演;•教师给予每个小组表演的指导和鼓励。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向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音乐节奏对音乐演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和体验;•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进步,为之后的学习提出建议。
四、教学扩展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进行以下教学扩展活动:•学生创作自己的节奏曲目,并进行表演;•学生尝试演奏其他乐器,探索不同乐器对节奏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听取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分析并感受其中的节奏特点。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练习自己创作的节奏曲目,并准备下节课的合奏表演;•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分析其中的节奏结构,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c9e7e5a300a6c30d229f9e.png)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教学任务】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要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反抗侵略和压迫永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2.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流程】解决方案情境引入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其中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哪几条?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过:“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在北京近郊就有这么一座废墟,每一个中国人走近她,都会感到惊慄和愤郁,那就是圆明园。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一诗中曾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那么圆明园如何遭劫,那璀璨的文明又是如何在强盗掩盖罪恶的烈火中化作残灰的?今天我们就走进圆明园,去揭露百年前的那次强盗的兽行。
自主探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主完成导学学案或者《历史同步学习与探究》〈探究过程〉内容,(填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只作了解即可。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次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次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5392d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6.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次集体备课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熟练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掌握十以内的数的排序规律。
3.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2.难点:对于数字排序的综合应用。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工具:计算器、小黑板3.教学材料:十以内的数字卡片、小方块等教学流程导入(5分钟)•通过数字卡片或小方块,复习前几节课学过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讲解加法和减法概念(15分钟)1.通过实际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带领学生尝试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巩固概念。
练习加法和减法(20分钟)1.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他们尝试做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
2.请学生互相交流,帮助对方纠正错误,并讨论解题方法。
数字排序活动(15分钟)1.放上数字卡片,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规律排列数字。
2.讨论排序的策略,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实践运用(20分钟)1.给学生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要求他们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重点,强化记忆。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加减法练习。
2.继续熟练十以内数字的排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加法和减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数字的大小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多加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体育第 1周 第2次课教案总2 次备课教师
![体育第 1周 第2次课教案总2 次备课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99bb874fcf84b9d528ea7aa2.png)
备课教师:丁维维8-28
教材
1、障碍跑;2、接力游戏
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学生知道跨跃垂直和一定宽度的障碍物跑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学生能在跳动中用“踏上式”越过低高度的垂直障碍物,用“跨步式”跨过一定高度的水平障碍。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拼搏顽强的意志品质。
教学
过程
教学
内容
日期
学生认真练习。
场
地
器
材
垫子八块
本
部
分
二
素质
一、教师讲解练习要求。
二、组织学生练习
三、参与练习并巡回指导。
(跳绳。小推车)
20
10
学生练习图:
二、1、学生分成八小组
2、各组在小组长带领下认真完成练习任务。
(跳绳50/3、小推车10米/3)
结
束
部
分
一
整理
放松
二
小结
一、领做放松操
二、本课总结讲评
1.学生自我评估学习情况
2.教师总结
3.布置收还器材
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队列如图示
×××××××
×××××××
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
▲
要求:注意力集中,活动充分
1、“∞”字形走如图(二)
××××0000
××××0000
××××0000
××××0000
4*8
基
本
部
分
一、
障碍跑
一、障碍跑练习
1、教师讲解要求
练习要求:
1、学生认真听讲
2、尊守规则
小学体育与健康第2次课队列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第2次课队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2206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b.png)
小学体育与健康第2次课队列教案队列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的第二次课上,我们可以通过队列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队列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活动名称:队列接力比赛活动目标:通过队列接力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引导学生了解队列的概念。
活动准备:1.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奖杯,以及每位学生一根长棍作为接力棒。
2. 在操场或者运动场上标出起点和终点,确保比赛场地的安全。
活动过程:1.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8人。
2. 解释队列的概念,告诉学生队列是一种先后顺序排列的方式,类似于大家排队等待上课或者排队购买食物的场景。
3. 让学生每个小组站成一列,站好后将接力棒交给队首的学生。
4. 宣布比赛开始,队首的学生将接力棒递给下一位学生,下一位学生再递给队列中的下一位学生,依次进行,直到接力棒到达队尾的学生手中。
5. 当接力棒到达队尾的学生手中后,该学生返回队首位置,继续传递接力棒,队列接力继续进行。
6. 最先完成接力的小组获胜,将奖杯颁发给该小组。
活动总结:通过这个队列接力比赛的活动,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了队列的概念。
他们学会了遵守队形,按照固定的次序进行传递,体验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养成了积极的态度和优秀的团队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此外,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对队列概念的理解程度。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互相帮助,鼓励胜利者关心失败者,明确胜利不是唯一的目标,团队合作才是最重要的。
在课后的反思中,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队列接力比赛中的困难和挑战,学生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如何更好地协作和传递接力棒的方法。
同时,也可以请学生分享比赛中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经验,展示他们对活动的理解和体会。
通过这样的队列活动,学生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知识,培养出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奠定了基础。
原创政治二次备课教案范例
![原创政治二次备课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183423f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1.png)
原创政治二次备课教案范例I. 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政治课程的二次备课教案范例,主要围绕政治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概念展开教学。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理解政治概念的含义,并掌握政治实践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II.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实施,帮助学生达成以下目标:1.理解政治的定义和范围;2.掌握政治实践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分析政治现象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III.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的定义和范围–政治定义的概念解释–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政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政治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政治实践的定义和特征–政治实践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政治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政治现象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政治现象的方法和途径–探讨政治现象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政治现象的个案研究与分析IV. 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1.板书讲解:教师通过板书的形式,将重要概念和关键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2.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某些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政治现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V. 教学过程本教案的教学过程如下:1.导入(5分钟)–通过引用一则政治现象的新闻报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本节课的话题。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板书的方式,讲解政治的定义和范围,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3.原理和方法讲解(20分钟)–讲解政治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政治实践的特点和作用。
4.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政治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5.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提供一个政治现象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该案例,并讨论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案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66eb72cc7931b765ce1586.png)
三 基本部分
1 复习上次课所学内容
2 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第(8)~(9)势
(8)右揽雀尾:这个动作与(7)左揽雀尾动作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学生自己完成学习新动作的任务。
(9)单鞭:上肢动作是重点,不容易掌握,教师可采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授课。
3 复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第1~18个动作
4 素质练习:腰腹柔韧
注意:(1)出球的高度要低于腰
(2)要控制出球力量
·
(3)圈内人跑动时注意不能拥挤,注意安全
3柔韧练习: 压腿、 压肩
三 基本部分
1学习太极拳套路中的手型
拳、掌、钩、弓步、仆步、虚步、左右抱球
2 学习太极拳套路中的常用步型
进步、 退步:
将有基础与无基础的学生分开分为两组面对面站成两列横排,有基础的学生进行示范,无基础的学生模仿,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并讲解要领。
4素质练习:下肢静止力量。
,
组
、
织
与
教
·
法
一 开始部分
1 集合整队,师生问好
2 宣布本次课内容
3 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 准备部分
1 进行关节操练习
~
2 游戏:捕鱼
圈定游戏的范围。选一名学生开始抓人,被抓到者和开始的学生一起去抓剩下的人,直到抓完为止。
3 柔韧性练习:压腿、压肩
三 基本部分
1 分组复习所学内容
2 小结本次课的情况
3 布置课后练习内容
课后小结:
|
武术课教案
任课班级 2-5年级 男女生 人 第 十一 周
教材内容 二十四式太极拳 第 十一 次课
本
课
目
标
*
1 运动损伤的预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b83cb3f6137ee06eef91880.png)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涵亚学校陈冠宇【知识与技能】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性质及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认识到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
【重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危害;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自主学习】1.英法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了哪些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危害?3.哪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4.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十二生肖兽铜像是由欧洲传教士郎世宁主持设计、清宫廷匠师制作、展现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珍品。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掠走了十二生肖青铜兽首,致使这批国宝流失海外。
到目前为止,十二生肖青铜兽首中的龙首、狗首、蛇首、羊首,鸡首等6尊铜像仍下落不明。
你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吗?这期间列强在中国犯下了哪些罪行?(情境式导入)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
教师讲述:你到北京参观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来了解这段历史。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活动一展示材料,并阅读教材P8内容,思考:英国输华货物(正当贸易商品)统计表(1)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呈现出什么状况?答案提示:鸦片战争后英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品在中国销售量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表达方式知识解说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顶真、回环、通感等。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
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就是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类。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分4种,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
(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是描绘春雨夜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
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三、写作方法拆分训练(三)动作发散法所谓动作发散法,抓住主要人物的某个动作,把这个动作的所有突出特点都一一刻画出来。
动作的特点包括:声音、状态、心理、速度、力度、方向、效果、动程等等。
例如:他提起拳头,像一头被激怒了的雄狮(状态),将全身的力气瞬间凝聚在一起(力度),对着敌人的太阳穴(方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速度),猛地砸了过去(力度)。
斗大的拳头,挂着风声(声音),带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心理),在空中划出一道短暂的弧线(动程),耳畔间只听“咚”的一声闷响(声音),对面的日本兵还没有反应过来,便像谷个子一样倒了下去,七窍流血而亡。
其他的鬼子见势不妙,丢下同伴的尸体,仓皇而逃。
(效果)四、阅读通往田野的小巷刘亮程①顺着一条巷子往前走,经过铁匠铺、馕坑、烧土陶的作坊,不知不觉地,便进入一片果园或苞谷地。
八九月份,白色、红色的桑椹斑斑点点熟落在地。
鸟在头顶的枝叶间鸣叫,巷子里的人家静悄悄的。
很久,听见一辆毛驴车的声音,驴蹄滴达滴达地点踏过来,毛驴小小的,黑色,白眼圈,宽长的车排上铺着红毡子,上搭红布凉棚。
赶车的多为小孩和老人,坐车的,多是些丰满漂亮的女人,服饰艳丽,爱用浓郁香水,一路过去,留香数里,把鸟的头都熏晕了。
如果不是赶集日,老城的热闹仅在龟兹古渡两旁,饭馆、商店、清真寺、手工作坊,以及桥上桥下的各种民间交易。
这一块是库车老城跳动不息的古老心脏,它的头颅如清真大寺般昼夜高昂,它的手臂时时背在身后,它的双腿埋在千年尘土里,不再迈动半步。
②库车城外的田野更像田野,田地间野草果树杂生。
不像其他地方的田野,是纯粹的庄稼世界。
③在城郊乌恰乡的麦田里,芦苇和种类繁多的野草,长得跟麦子一样旺势。
高大的桑树杏树耸在麦田中间。
白杨树挨挨挤挤围拢四周,简直像一个植物乐园。
桑树、杏树虽高大繁茂,却不欺麦子。
它的根直扎下去,不与麦子争夺地表层的养分。
在它的庞大树冠下,麦子一片油绿。
④有人说,南疆的维吾尔农民懒惰,地里长满了草。
我倒觉得,这跟懒没关系,而是一种生存态度。
在许多地方,人们已经过于勤快,把大地改变得不像样子,只适合人自己居住。
他们忙忙碌碌,从来不会为一只飞过头顶的鸟想一想,它会在哪儿落脚?它的食物和水在哪里?还有那些对他们没有用处的野草,全铲除干净,虫子消灭光。
在那里,除了人吃的粮食,土地再没有生长万物的权利。
⑤人只有缓慢下来,才会很从容地想想人之外的其他事情。
人已经远远地走到其他生命前面了,完全没理由再急死忙慌地奔跑了。
停下来,至少,放慢些脚步。
⑥库车农民的生活就像他们的民歌一样缓慢悠长。
那些毛驴,一步三个蹄印地走在千年乡道上,驴车上的人悠悠然然,再长的路,再要紧的事也是这种走法。
不管太阳什么时候出来,又什么时候落山。
田地里的杂草,就在他们的缓慢与悠然间,生长出来,长到跟麦子一样高,一样结饱籽粒。
⑦在这片田野里,一棵草可以放放心心地长到老而不必担心被人铲除。
一棵树也无须担忧自己长错位置,只要长出来,就会生长下去。
人的粮食和毛驴爱吃的杂草长在同一块地里。
鸟在树枝上做窠,在树下的麦田捉虫子吃,有时也啄食半黄的麦粒,人睁一眼闭一眼。
库车的麦田里没有麦草人,鸟连真人都不怕,敢落到人帽上,敢把窝筑在一伸手就够到的矮树枝上。
⑧一年四季,田野的气息从那些弯曲的小巷吹进老城。
杏花开败了,麦穗扬花;桑子熟落时,葡萄下架。
靠农业养活,以手工谋生的库车老城,它的每一条巷子都通往果园和麦地。
沿着它的每一条土路都走回到过去。
毛驴车,这种古老可爱的交通工具,悠悠晃晃,载着人们,在这块绿洲上,一千年一千年地,原地打转,永远都跑不快,跑不了多远,也永远不要跑多快多远。
⑨不远的绿洲之外,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
11.文章首段所描写的小巷有哪些特点?(3分)12.理解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有人说,南疆的维吾尔农民懒惰”“在许多地方,人们已经过于勤快”懒惰:勤快:13.第⑨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1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15.全文展现了库车人的“生存态度”,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这种生存态度对你的启发。
(60字左右)(5分)11.(3分)①富有自然气息;②古老(古朴,原生态);③宁静安详(节奏缓慢/从容安逸)。
(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
意思相近即可)12.(4分)懒惰:不清理庄稼地里的杂草,但作者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尊重自然的生存态度;勤快:改造田地,铲除一切妨碍粮食生产的生物,其实是一种只从人类自身利益出发而不知尊重其他物种生存权利的的生存态度,隐含着作者的批评。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13.(3分)①收束全文,言尽意远,(1分)引人深思,不远处便是沙漠,警示人们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升华了主题(1分)②绿洲与沙漠的强烈对比,进一步赞美老城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存态度(1分)。
(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14.(5分)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1分),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老城的审视,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老城的古老、从容、淡然(2分),突出强调老城人缓慢从容的生活习俗和悠然自守的文化传统(1分)。
②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15.(5分)“生存态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守护自然等,2分;联系实际:举例得当,言之成理,2分,;表达流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