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目标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2.3课本活动参考答案
高二地理2.3课本参考答案班级 姓名 组名方法总结: 流域开发和治理的一般思维方法,如下图所示:第48页活动1.河流梯级开发主要是对河流水能的开发。
在河流径流量较稳定、丰富的河段,河流落差集中、水急滩多河段,依地势高低依次建设多个水电站,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能,同时兼顾防洪、航运、灌溉、水产等综合效益,这样的河流开发方式叫梯级开发。
田纳西河通过梯级开发在径流量大、落差较大的集中河段建多个大坝,修建多个水库,既开发水能,同时也在汛期通过大坝多次拦蓄洪水,降低洪峰,延缓洪峰对下游的冲击从而起到防洪的作用。
第49页活动(1)田纳西河流域确定工业项目的依据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能源资源水能和煤炭,吸引了大量高耗能工业(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部门),同时也考虑了流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该流域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塑胶、机电、纺织、服装等部门。
(2)……(1)田纳西河流域给我们的启示:种植业方面:因地制宜,地尽其力,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种植的农作物;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变废为宝,发展农业生产。
林业方面:将林业当做产业来进行发展,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收到了其他环境效益,同时也获得了经济效益。
在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时,将林业建设同畜牧业的发展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促进流域经济综合发展。
(2)发展水产养殖业,以湖养人;就近安置移民,开发洞庭湖流域的水能,利用水电发展工业,增加就业;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扩大就业机会,发展当地经济。
……第50页活动1.我国是一个多河流的国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对我国的启示有:(1)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防止工作中的扯皮现象。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做到治理与开发并重。
(3)应加大开发力度和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经济。
(4)开发中注重环保,从长远规划,大力发展旅游业。
田纳西河流域为什么冬春季节降水多我国东南部地区和美国东南部地区虽然同处亚热带,气候都有季风性的特点,但由于亚洲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最大的海洋,海陆对比最为强烈,亚洲东南部季风性最显著。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其形成与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
据此完成1~2题。
1.读下图,指出其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2.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各种可再生资源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②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一般具有均衡性的特征③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它的分布无规律可循④自然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题,自然资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得,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能够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那部分物质和能量。
B项符合。
第2题,自然资源虽然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虽然分布不均衡,但其分布有规律可循,可再生资源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矿产资源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2.D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
下表示意Y国某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
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资料可知Y国()A.水资源总量丰富B.属于发展中国家C.水资源严重匮乏D.水资源利用率低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③出口水密集型产品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3题,结合表可知,该国所消耗的水资源中,外部水足迹占主体,说明该国水资源严重匮乏。
第4题,为减少内部水足迹,一方面应节约用水,减少本国水资源利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外部水资源。
4.A读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完成5~7题。
5.造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①人口快速增长②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③水蚀、风蚀、沙漠侵吞,丧失大量耕地④生态退耕⑤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大量耕地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C.近期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7.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开垦草原B.围湖造田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尽量多施用化肥6.D7.C浙江某海岛县丘陵面积占68%,平原占32%,沟谷浅窄,河流短小湍急,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 450毫米,人均水资源量为489立方米,远低于全省(2 400立方米/人)。
地理必修三参考答案
地理必修三参考答案地理必修三参考答案地理必修三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地球与地图、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等内容。
本文将对地理必修三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解析和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它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生命之源。
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都与地理位置有关,而地图则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地球的重要工具。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的赤道稍微膨胀,两极稍微扁平。
地球被赤道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被本初子午线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的缩小和简化,通过图形、符号和文字等形式来表达地理信息。
地图分为平面图和球面图两种类型,其中平面图是将地球的表面展开到一个平面上,球面图则是将地球的表面展示在一个球体上。
二、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地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拥有丰富多样的生命形式。
地球上的生命系统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和陆地生态系统。
大气圈是地球上的气体包围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少量的稀有气体组成。
大气圈不仅提供了人类和动植物所需的氧气,还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和保持地球的温度平衡。
水圈是地球上水资源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
水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它不仅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基本需求,还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表面的陆地区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
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生态服务。
三、地球的内部地球的内部是地球表面下的一片神秘领域,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它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壳的厚度不均匀,陆地地壳相对较厚,而海洋地壳相对较薄。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最大的一层,它由固态和半固态的岩石组成。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这使得地幔内部的岩石呈现出流动的特性,形成了地球上的地壳板块运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复习学案+练习 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二章学案+练习复习目标1.掌握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对策。
2.了解热带雨林的作用、亚马孙开发计划,掌握雨林的保护措施.3.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制定相应的对策。
知识梳理与巩固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问题]我国的主要生态问题及整治措施生态问题形成原因整治措施东北地区黑土侵蚀、湿地萎缩、森林破坏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遭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
②沼泽开垦导致湿地萎缩。
③林木超采,毁林开荒,居民烧柴等导致森林资源减少①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
②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
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①春季干旱且蒸发旺盛。
②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距地表近.③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①发展喷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②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发展沼气,发展节能炉灶,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解决生活用能问题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①干旱多大风的气候.②丰富的沙源.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④水资源利用不当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①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③合理放牧,保护林草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①降雨集中在夏季.②地形崎岖。
③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
④过度开垦,乱砍滥伐导致的植被破坏①封山育林。
②植树造林。
③退耕还林。
④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②夏季降水集中且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对小流域进行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多暴雨.③不合理综合治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导致植被破坏[方法技能]生态环境问题可建立如下的思维模式:问题表现—危害-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产生效益。
[典例巩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地理必修三课本习题答案
地理必修三课本习题答案地理必修三课本习题答案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而地理必修三课本是中学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教材,它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地理概念和知识。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做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理解力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地理必修三课本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
2.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公转周期是365.25天。
3. 地球的倾斜轴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不同的太阳辐射,从而形成了季节的变化。
4. 地球的经线是指从南极到北极的虚拟线,也被称为经度。
纵向的经线共有360条。
5. 地球的纬线是指从东到西的虚拟线,也被称为纬度。
横向的纬线共有180条。
6.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被定义为0度经线。
7. 东经和西经是根据本初子午线的东西方向来划分的,东经表示东半球,西经表示西半球。
8. 北纬和南纬是根据赤道的北南方向来划分的,北纬表示北半球,南纬表示南半球。
9. 地球上的每一个地方都可以用经纬度来表示其位置。
10. 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的缩影,可以用来表示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信息。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1. 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
2. 中国的陆地边界线总长度约为2.8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
3. 中国的海岸线总长度约为1.8万公里,拥有众多的港口和海湾。
4.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沙漠等。
5. 中国的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8844.43米。
6. 中国的最长河流是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
7. 中国的最大湖泊是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
8. 中国的最大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
9. 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包括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
必修三地理课本练习题答案
必修三地理课本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久?A. 24小时B. 12小时C. 1天D. 1年答案:A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久?A. 24小时B. 365天C. 1天D. 1年答案:B3. 以下哪个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A. 昼夜更替B. 季节变化C. 潮汐现象D. 地壳运动答案:A4. 以下哪个现象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A. 昼夜更替B. 季节变化C. 潮汐现象D. 地壳运动答案:B5. 地球上的经度和纬度是如何划分的?A. 经度以赤道为界,纬度以本初子午线为界B.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界,纬度以赤道为界C. 经度和纬度都以赤道为界D. 经度和纬度都以本初子午线为界答案:B二、填空题1.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
答案:自西向东2.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接近________形状。
答案:椭圆形3. 地球上的赤道是________度纬线。
答案:0度4. 地球上的本初子午线是________度经线。
答案:0度5. 地球上的南北极点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北极点南极点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
答案: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地轴旋转,方向是从西向东,周期约为24小时,造成的现象包括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方向也是从西向东,周期约为365.25天,造成的现象包括季节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 请解释什么是时区,并说明时区的划分依据。
答案:时区是指根据地球自转,将地球划分成24个相等的区域,每个区域覆盖经度15度,每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时区的划分依据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不同地区时间差异,以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为基准,向东和向西每15度经度设立一个时区。
四、论述题1. 论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答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转造成了昼夜更替,使得人类和动植物能够有规律的休息和活动,同时也影响了气候和天气模式。
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
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3【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
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P4活动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
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
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2.1课本活动参考答案
高二地理2.1课本问题参考答案课本37页答案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深居大陆腹地,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降水少、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多是内流河、冬季有断流现象,植被从东向西表现为:森林草原草原草甸草原戈壁沙漠2、议一议,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有什么关系?荒漠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荒漠化的关系1.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
3.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
4. 河流:河流少,多为内流河,水量少。
5. 植被:覆盖率低,主要为草原、荒漠,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多沙质沉积物。
显著自然地理特征:干旱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课本36页阅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⑴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已引起风蚀。
②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来源少,降水稀少③植被稀少,大面积的地表裸露(物质基础)⑵人为原因:①过渡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渡农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需要注意的是:①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②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特别是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这荒漠化进程;③人类活动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塔里木盆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
土壤性状描述:红壤是我国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属中度脱硅富铝化的铁铝土。
红壤,酸性,剖面发育较差的红壤类型,主要分布于土壤侵蚀强烈的丘陵山区,江西国一带和福建东南部有较多分布。
高中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材参考答案
地理必修三教材参考答案第一章P2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平均气温差异主要原因是纬度高低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
松嫩平原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太阳热量少;冬季距冬季风源地近。
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低。
长江三角洲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平均气温高。
2.长江三角洲地区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形成的原因是南部距夏季风源地近,受夏季风影响的程度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减少。
东北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大致是从东向西减少,这主要是因为从东向西距海超越来越远。
3.长江三角洲因为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湖沼星罗棋布,河网密度远远大于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水稻种植业,而松嫩平原则以种植小麦等旱作农业为主。
另外,长江三角洲还利用水多的优势发展了水产养殖业,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教材P3~P41.(1)北方河流少,地形完整,地势平坦,民居讲究坐北朝南,方位观强。
南方河网密度大,多低山、丘陵,地形零散,民居大多沿河顺势修建,方位观差。
北方冬季严寒,修建房屋时主要考虑防寒保暖,因此墙体严实厚重。
例如我国西北阿勒泰地区冬季漫长严寒,这里房屋外观看上去很大,可房间却很紧凑,这种房屋厚达83厘米。
我国南方大多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民居的墙体轻薄。
降雨多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泄水,因此我国南方民居屋顶的坡度比北方大。
民居出檐深远,一个目的是为避雨,另一个目的是遮阳,越往南房檐逐渐加宽的道理就在于此。
往南房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主要基于有利于通风散热的考虑。
(2)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主要是需具备采暖的配套措施,例如暖气的安装。
建同样的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主要考虑的是正午太阳高度对楼房采光的影响。
2.沿途及各考察点会观察到以下自然和人文景观:在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会看到各种中外文化融合的各具特色的建筑,既有东方文化的文庙,又有西方古典式建筑的基督教堂。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课本练习-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课本练习-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通过引力确定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的主要原因。
2. 经度是指连接地球两极的线,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以东为东经。
3. 本初子午线通过伦敦,英国位于0度经线上。
4. 纬度是指垂直于地轴的线,赤道位于0度纬线上。
5. 符合“六分之一”原则的世界时区分带,地球公转一周分为24个时区。
6. 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经度唯一,纬度也是唯一的。
7. 通过观察北极星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是极角测量法。
8. 屈曲于赤道两侧的纬线为副高纬线。
9. 地图的用途主要有定位、导航和分析等。
10. 副经线上纬度信号北面向南。
第二章:生产活动与区域联系1. 牧业适宜于气候湿润、草木茂盛的地区。
2. 水力资源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用于灌溉、水运等。
3. 中央商务区是城市中心,集中了大量的商业、金融等活动。
4. 就近原则是指工业企业就近选择和原材料、能源来源距离较近的地理位置。
5. 以农业、牧业为主的地区属于农业区。
6. 工业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
7. 我国重点发展的特色农业区包括川渝黔、长江中下游和福建等地。
8. 我国西南部地区适合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原因是山清水秀、风景秀丽。
9. 农产品的产地和市场之间不存在空间隔阂。
10. 我国东北地区适合发展森林工业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资源丰富。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上分布的人口数量。
2. 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一般具有较发达的经济、交通和文化等条件。
3. 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有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自然增长等。
4. 由于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差异,城市人口流动呈现循环性。
5.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6. 中心城市是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对周边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
7. 人口的流动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要形式。
8. 人口流动会造成就业压力、城市交通负荷等问题。
9. 垂直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扩张和发展。
必修3地理目标综合题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二、综合题
(1)地形平坦开阔(2)人少地多,商品率高自然条件好,增长潜力大
(3)土壤肥沃(4)由于生产规模大,生产成本低;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所以农产品价格低由于农业技术先进,所以农产品质量高
(5)改良品种,提高品质;集约生产,降低成本;改善基础设施,加强交通建设;深度系列开发,开拓各类市场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综合题
(1)南港澳东南亚(2)图示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著名的侨乡;劳动力丰富;同时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水热充足,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在这里水网密布,三角洲地形较为平坦、土壤比较肥沃条件。
(3)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4)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
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体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5)城镇人口比重大城镇数量多城镇密度大城镇经济实力强外来劳动力比重大。
必3地理目标答案
高二地理(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单选题1.C 2.A 3.A 4.B 5.C 6.B 7.A 8.B 9.B 10.D 11.B 12.D 13.A14.C 15.B 16.B 17.C 18.B 19.B 20.A 21.A二、综合题(2)时间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空间变化: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气温自南向北递减。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单选题1.A 2.B 3.D 4.A 5.A 6.A 7.B 8.A 9.C 10.C11.C 12.B 13.A 14.D 15.A 16.A 17.D 18.A 19.A 20.C二、综合题1.提供准确三维坐标(经度、纬度、海拔)和时间、速度。
2.(1)GPS (2)GIS3.(1)飞机高(2)地面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由于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第一章检测题一、单选题1.C 2.A 3.C 4.B 5.B 6.C 7.C 8.A 9.A 10.B 11.D 12.A 13.A 14.C 15.C二、综合题1. 26分(1)太平(1分)台湾(1分)亚热(1分)热(1分)(2)①山地、丘陵(1分)西(1分)②小(1分)丰沛(1分)③鱼类(1分)海盐(1分)石油(1分)硫磺(1分)水能(1分)④太平洋(1分)亚欧(1分)地震(1分)台风(1分)(3)①三(1分)二(1分) 90(1分)高(1分)②南(1分)③D(2分)④AB(2分)2.14分(1)C (2分)(2)B(2分)(3)C(2分)(4)B(2分)(5)空间部分(2分)地面控制部分(2分)用户设备部分(2分)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单选题1.B 2.C 3.D 4.D 5.C 6.C 7.C 8.A 9.B 10.A 11.A12.A 13.C 14.B 15.D 16.D 17.A 18.D 19.B 20.C 21.C 22.B二、综合题(1)人口增长快,耕地扩大,荒漠化面积扩大(2)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强,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2课时鲁尔区的新发展word版含答案2
鲁尔区的新发展[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鲁尔区振兴的措施,掌握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原则和方法。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自主预习1.通过对企业实行①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使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企业数量②大幅度减少,而每个企业的生产规模却③扩大了,④生产效率也大幅度提高。
2.利用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和⑤消费市场巨大的优势,鲁尔区大力引进和发展⑥新兴工业及⑦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⑧多元化,调整了⑨工业布局,污染的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
3.思考教材P61~63活动提出的问题。
合作探究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中看出,在综合整治中鲁尔区对工业结构进行了怎样的调整?(2)新建的电子、石油加工等企业在布局上有何特点?(3)该区钢铁工业布局有何调整?答案(1)鲁尔区针对传统工业衰落和经济结构单一的实际,减少了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厂矿企业数量,保留的厂矿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新建或迁入了电子、汽车、石油化工等多个工业部门以及服务业,形成了以传统工业为主,经济结构多元的综合性工业区。
(2)大多布局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
(3)钢铁工业布局改变了过去的就煤模式,针对铁矿石进口的实际情况,在莱茵河沿岸港口周边地区布局钢铁企业,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反思归纳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措施具体内容企业集中化、合理化改造合并钢铁、煤炭企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调整工业布局布局新企业安排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对传统产业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关、停、并、转。
例如,钢铁企业日益西移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合理布局企业,兴建环保企业,植树造林等练习巩固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答案 A课堂小结[知识提纲][强化记忆]数字法记忆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四个治理措施——改造传统工业、引进新兴工业和服务业、调整工业布局、治理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单选题1.A2.D3.A4.A5.C6.D7.B8.D9.D10.B 11.D 12.C 13.B 14.A 15.D 16.C 17.C 18.D二、综合题1.(1)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2)(3)(4)地形区序号地形区序号青藏高原c ⑧甲塔里木盆地b ②③⑦乙内蒙古高原b ⑤乙准噶尔盆地b ②⑦乙黄土高原a ①乙柴达木盆地c ②④⑦甲云贵高原a ⑥⑩乙四川盆地a ⑨乙2.(1)相同点不同点中国西部美国西部地理位置纬度纬度接近,位于温带和亚热带约20°-50°N,跨纬度更大约30°-50°N,跨纬度较小海陆地处内陆濒临海洋地形均以高原、山地为主山脉东西走向为主山脉南北纵列气候大部分地区干旱缺失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岸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植被荒漠为主高山上有森林沿海及高山有森林资源能源丰富缺少稀土、铁矿铁矿和稀土丰富(2)相同点不同点美国西部中国西部开发条件有利能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西濒太平洋,海运方便利用铁路(或第二亚欧大陆桥)与国际联系生态环境脆弱不利多山、气候干旱、水资源紧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单选题1.A2.B3.A4.D5.A6.A7.C8.C9.C 10.B11.D 12.B 13.A 14.A 15.D 16.C二、综合题1.提供准确三维坐标(经度、纬度、海拔)和时间、速度。
2.(1)飞机高(2)地面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由于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第一章检测题一、单选题1.C2.A3.C4.B5.B6.C7.C8.A 9.A 10.A 11.B 12.D 13.A 14.A 15.C二、综合题1.(1)太平台湾亚热热(2)①山地、丘陵西②小丰沛③鱼类海盐石油硫磺水能④太平洋亚欧地震台风(3)①三二90 高②南③D ④AB2.(1)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2)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速度快受地面限制少等;(3)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4)地图、遥感图像以及野外考察、室内试验、社会经济统计等获得的数据。
3.(1)土地资源利用状况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预报天气变化、旱涝、农作物长势以及进行产量预测,提高抗灾能力;进行农业环境污染状况监测与预报,制定解决措施等。
(2)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坏,地震分布带,矿产监测,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监测等。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单选题1.B2.C3.D4.B5.C6.D7.C8.D9.C10.C 11.C 12.A 13.B 14.A 15.C 16.D 17.D 18.D二、综合题1.(1)人口增长快,耕地扩大,荒漠化面积扩大(2)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强,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
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过度放牧与垦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农业、牧业发展超过环境承载力(3)资源环境2. (1)云南广西贵州(2)坡度越大,土层越薄,有机质层变薄肥力(3)坚实塌陷(4)自然原因:坡度陡峻,土层较溥,降水丰富,特别是夏季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原因:本区人口稠密,使土地超载,为了生存,人们砍伐森林,铲除植被,在陡坡上开荒,严重破坏了坡面植被。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单选题1.D2.B3.D4.B5.A6.B7.B8.D9.C 10.D 11.C12.A 13.A 14.B 15.B二、综合题1.(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第一行②⑦;第二行⑧⑥③④⑨;第三行①⑤(2)整体性热带雨林2.(1)见右图(2)20(3)水土流失流水侵蚀(4)①过度的迁移农业;②商业性伐木;③采矿、修路、城镇建设;④开辟大型农牧场。
(5)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②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③加强鱼鳞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④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等;⑤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⑥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去机会。
第二章检测题一、单选题1.A2.D3.A4.D5.B6.A7.C8.A9.C 10.C11.B 12.A 13.A 14.A 15.B 16.A 17.A 18.C 19.B 20.A二、综合题1.15分(1)气候干旱,风力侵蚀强烈(2)ABCD(3) 过垦、过牧、植被破坏(4)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在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在草原牧区减少水井的数量,控制牲畜数量在干旱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兼顾上、中游开发和下游生态保护(5)三北(6)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泛滥成灾。
2. 15分(1)10 8 毁林开荒(2)减少了(3)森林锐减气候恶化(温差增大,降水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了两倍)(4)①人口增加,掠夺式开发资源②滥伐林木,毁林开荒,导致森林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减弱3. 10分(1)生物土壤供给养分淋溶作用流失养分A (2)养分土壤(3)植物体关键(4)生态系统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单选题1.A2.D3.C4.B5.B6.A7.B8.D9.C 10.B二、综合题1.(1)铁矿、铝土矿能源煤一焦一化(2)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采取的具体措施:①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2.(1)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2)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3)保护河道和矿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防止洪水冲毁矿区(4)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地,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第二节河流综合开发一、单选题1.B2.D3.C4.D5.A6.A7.D8.A9.C 10.B 11.D12.D 13.C 14.A 15C二、综合题(1)河流整体性特征(2)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3)密西西比河是干流,俄亥俄河是一级支流,田纳西河是二级支流(填图略)(4)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
(5)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度大(6)抬高水位,且每座大坝都建有船闸,改善了通航条件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业结构;稳固河、湖岸线;对采矿取的土地生态进行恢复和治理。
第三章检测题一、单选题1.B2.A3.B4.D5.A6.A7.B8.C9.C 10.D 11.B 12.C 13.D 14.B 15.C二、综合题1.10分(1)煤炭转化为电力煤炭转化为焦炭(2)电煤煤电(3)2000年之前能源转换率不断上升,之后开始下降煤炭生产增长速度超过能源转换能力增长速度,能源加工能力不足2.30分(1)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2)相似之处:大力兴建水利设施,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注重防洪,开发水能,发展航运,立足优势资源发展工业(3)统一开发管理全流域大力开发水能资源提高干支流通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旅游期中检测题一、单选题1.D2.D3.B4.C5.B6.A7.A8.A9.D 10.A11.C 12.A 13.D 14.A 15.D 16.A 17.B 18.C 19.B 20.C二、综合题1.10分(1)12.5(11.5---13.5之间均可) 16(15---17之间均可)(2)低(小) 小(3)高小低小(4)减小(降低) 减缓(降低)2.20分(1)能源(2)输煤输电该地煤炭资源丰富,但铁路运力有限(3)冶金煤炭化工发挥该地煤炭优势,发展高耗能工业(4)煤尘、粉尘增多,影响空气质量排放硫氧化物,形成酸雨(5)B 降雨集中,多暴雨破坏植被3.10分(1)发源地水量水质(2)平原(3)合理分配水质的保护(4) A B (5)山地水能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单选题1.C2.D3.C4.A5.D6.A7.D8.D9.A 10.C11.D 12.D 13.B 14.D二、综合题(1)地形平坦开阔(2)人少地多,商品率高自然条件好,增长潜力大(3)土壤肥沃(4)由于生产规模大,生产成本低;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所以农产品价格低由于农业技术先进,所以农产品质量高(5)改良品种,提高品质;集约生产,降低成本;改善基础设施,加强交通建设;深度系列开发,开拓各类市场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单选题1.A2.B3.D4.C5.D6.D7.A8.C9.A 10.B11.C 12.D 13.C 14.A 15.B二、综合题(1)中南港澳东南亚(2)图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在这里水网密布,且降水丰沛。
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比较肥沃的土壤条件。
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3)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4)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
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体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5)城镇人口比重大城镇数量多城镇密度大城镇经济实力强外来劳动力比重大第四章检测题一、单选题1.C2.C3.B4.C5.D6.C7.A8.A9.B 10.D 11.B 12.A 13.A 14.D 15.A二、综合题1.22分(1)辽东丘陵辽河平原林果业种植业(2)三江平原大豆人均耕地多(3)AC(4)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2.18分(1)劳动轻纺(2)CD (3)技术电子电器(高新技术)(4)AC(5)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上升第二产业尤为明显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单选题1.C2.B3.D4.C5.B6.C7.C8.C9.A 10.A 11.C 12.D 13.B 14.C 15.C二、综合题(1)新疆维吾尔上海塔里木柴达木(2)河西走廊山西(3)太阳辐射(4)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促进西部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5)有利于东部地区环境改善;相关产业的拉动;经济优势的进一步发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