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

合集下载

卢沟桥事件简介

卢沟桥事件简介

卢沟桥事件简介
卢沟桥事件,又称北京保卫战,是指1937年7月7日,
日军阵地指挥官厨川汉藏所下达的“挑衅老百姓”的命令,命令
士兵从卢沟桥开始,沿京保铁路向南进攻,试图占领北京市区。

这一事件被视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始,也是中日全面战争的开端。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部,是连接北京和山西省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

当日,日军所在的卢沟桥驻地周围的居民听到了奇怪的动静,纷纷涌到桥头上观望。

突然间,一声鸣笛响起,随之而来的是日军的机枪、火炮等重火力的狂轰滥炸。

卢沟桥尘土飞扬、残垣断壁,成为了那场凶险而毁灭性的战争中最值得人类反思的场景之一。

事实上,卢沟桥事件是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的开始。

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占领了河北、山西等省的重要城镇,对中国国内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肆无忌惮的破坏。

卢沟桥事件不仅让中国起义军和国民政府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且也震动了世界,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卢沟桥事件之后,国共两党达成了抗日共同纲领,共同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

在各地人民的支持下,中国军民奋勇抵抗,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强大的力量。

8年抗战中,中国军民进行了长达7年的艰苦奋斗,最终在1945年以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和平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卢沟桥事件的历史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它不仅影响到了中国的命运和发展方向,也对全球和平和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回顾历史,我们能够凝视真相,领悟历史的深刻启示,并汲取坚毅勇敢的民族精神,为今后民族复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卢沟桥事变名词解释

卢沟桥事变名词解释

卢沟桥事变名词解释卢沟桥事变是指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打着“搜查军械”的幌子,突然袭击位于北京郊区的卢沟桥的中国军队,爆发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事变的背后涉及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因素。

1.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部的卢沟,是一座连接北京和山西、河北的重要战略桥梁。

卢沟桥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而成为日军侵略中国的目标之一。

2. 搜查军械:日本侵略者在发动袭击之前以搜查中国军火库为由,向中国驻守在卢沟桥的军队提出搜查要求,用以掩饰其真正的侵略意图。

3. 八路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与中国国民党联合抵抗日本侵略。

卢沟桥事变中,中国的抵抗由八路军负责。

4. 江西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创立了革命根据地。

在日本发动侵略之后,由于山岳峻险,成为抗击日军的依托基地。

5. 丁壮:指中国农民兵中的青壮年,对于保家卫国、抵抗日本侵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6. 特务:指日本侵略者派遣到中国进行谍报、破坏和颠覆活动的特工人员。

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一项由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及其它各个社会阶层的民主人士推动的抗日抗侵略的统一战线,卢沟桥事变无形中对这一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两小时共和国”:指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国民党政府即将北京丢失给日本侵略者,这段时间被形容为中华民国的领土丧失的短暂时期。

9. 《告全体同胞书》: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全国同胞的公开信,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这是第一次由共产党发布的全局性的抗日动员宣言。

10.《告北京市民书》:是中国国民党北京市党部发布的公开信,呼吁北京市民支持国民党政府,抵抗日军侵略。

这是抗日爱国运动在北京的主要动员宣言。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不愿再忍受日本侵略和欺凌的决心,同时也拉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悠久的卢沟桥

历史悠久的卢沟桥

历史悠久的卢沟桥卢沟桥,又称“盘古桥”,位于中国北京市的海淀区,横跨于岳各庄一河之上,是北京最早的石拱桥之一。

卢沟桥的历史悠久,见证了中国几个重大历史时期的变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

卢沟桥建成于公元公元1189年,也就是北宋时期。

当时,即如今的北平地区正处于国际嘉定贸易通道上,成为北方的商业重镇。

卢沟桥的建造,则是满足了京城与其周边地区的交通需求,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这座古老的桥梁属于石拱桥的类型,使用了优质的大理石为桥石,桥面采用了石头和青砖。

它的设计独特,结实耐久,被誉为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

卢沟桥的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事件要数发生在1937年的七七事变。

这次事件引发了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开始。

卢沟桥作为一座战略要塞,成为了日本侵略军发起进攻的第一目标。

在七七事变中,卢沟桥被敌人遭受了严重破坏,成为了中国人民奋勇抵抗的象征,也成为了中国民族浩气长存的象征。

解放后,卢沟桥得以修复并恢复使用。

如今,游客们可以在卢沟桥上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桥上保存有大量的历史痕迹和纪念碑,记载了这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岁月。

桥下的水流依然潺潺,桥两边的青山仍然青葱,给人一种跨越历史时空的感觉。

卢沟桥的存在,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抵抗精神。

卢沟桥不仅是北京这座古都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卢沟桥的历史悠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荣耀。

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松心情,感受到建筑艺术的魅力,领略中国古代历史的印记。

总之,卢沟桥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桥梁,见证了中国几个重大历史时期的变迁。

它不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遗产的代表。

卢沟桥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见证者,也是人们缅怀历史的重要场所。

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这样的文化遗产,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这段历史的印记。

卢沟桥

卢沟桥

卢沟桥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

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

桥身总宽9.3米。

桥面宽7.5米。

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

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北侧有望柱140根,南侧有141根。

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

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课文《卢沟桥烽火》"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

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

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

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

中国石拱桥卢沟桥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卢沟桥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卢沟桥的特点中国的卢沟桥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石拱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的卢沟村。

下面将介绍卢沟桥的特点和历史。

首先,卢沟桥是一座传统的石拱桥。

这座桥是由多个拱石组成,并以巨大的石柱和石栏杆作为桥的支撑结构。

石拱桥具有厚实坚固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承载桥面的重量,保证了桥的稳定性。

拱石与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呈现出古朴、庄重的魅力。

其次,卢沟桥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座桥开始修建于公元前1189年,经过多次修缮和改建,如今的卢沟桥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卢沟桥曾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是联通北京与其他城市的关键桥梁。

在明清两代尤其是清朝时期,卢沟桥因为它的战略位置而起到了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作用。

此外,卢沟桥还有着独特的建筑设计。

桥身的主体结构采用了拱桥形式,主跨长约37米,由11个石拱构成,两边还有12个拱,共23个拱洞。

拱下的两侧分别有长方形的桥洞,使行人能够在雨天或夜晚顺利通行。

桥面采用灰瓦铺装,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拱和桥面融为一体,显示出独特的美感。

此外,卢沟桥还有一些独特的建筑元素。

例如,桥上的石拱和桥洞上刻有大量的花纹和雕塑,包括花草、鸟虫、人物等,展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

此外,桥上还有几座亭子,供行人休息观景。

这些建筑元素的存在使卢沟桥在历史上获得了“中国最美丽的石拱桥”之称。

卢沟桥还与中国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息息相关。

桥上的亭子曾经是著名的中国古代戏曲《牡丹亭》中世界著名的场景之一、此外,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卢沟桥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1937年的七七事变中,卢沟桥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亮丽烙印,因此赢得了“卢沟桥事变”之称。

总之,中国卢沟桥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独特的石拱桥。

它的传统设计、厚实的结构和美丽的装饰,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的瑰宝。

这座桥连接着古今并重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材料一对卢沟桥的介绍与课文里的相比

材料一对卢沟桥的介绍与课文里的相比

材料一对卢沟桥的介绍与课文里的相比卢沟桥(Lugouqiao)是位于中国北京市丰台区的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也是京畿公路的第一座大桥。

这座桥横跨于大运河上,又称为北京桥,其历史悠久,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

卢沟桥的建造始于公元1189年,建成于公元1192年,历经了800多年的风雨沧桑。

桥面由26个孔洞组成,整座桥长266.5米,宽9.3米,高5.3米。

桥面上的石狮、石马、石羊等石雕工艺精美,栩栩如生,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卢沟桥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交通要道,连接了中原地区和华北地区,是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

它不仅是交通的枢纽,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卢沟桥上的石碑、石刻、石雕等文化遗迹,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卢沟桥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卢沟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象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这次事变是由日本侵略者挑起的,他们借口搜查中国军队的军火,企图扩大战局。

然而,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使得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为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也成为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象征。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填膺。

中国人民纷纷投身到抗击侵略的行列中,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卢沟桥事变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勇敢抵抗侵略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象征。

卢沟桥事变后,桥身多次修复和重建,以保持其原貌。

如今,卢沟桥已成为一大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桥上的石狮、石马等石雕仍然保留完好,让人们感受到古代艺术的魅力。

卢沟桥作为一座古老的桥梁,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它不仅是一座交通枢纽,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卢沟桥的存在,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卢沟桥介绍250字

卢沟桥介绍250字

卢沟桥介绍
卢沟桥,又称芦沟桥,位于中国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

这座桥始建于1189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板桥之一。

卢沟桥以其精美的石刻工艺和历史悠久而著称,特别是桥上的狮子,形象生动,被誉为“卢沟晓月”。

1937年7月7日,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卢沟桥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象征。

如今,卢沟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拓展资料:
新建“卢沟新桥”
1971年,北京市在距卢沟古桥约一公里远处又新建了“卢沟新桥”。

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桥,全长54.99米,宽15.5米。

1985年又在旁边建了一座新桥,旧卢沟桥从此成为文物,不再通车。

修缮古桥
1986年,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全面修缮了古桥。

工程筹资355万元,拆除了1967年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并清除沥青,中间空出印心,完全恢复了古桥原貌。

1988年9月3日是一雷雨天,一个霹雷将卢沟桥北侧东起第68根栏杆望柱击坏,望柱上的石狮也同时坏损。

1997年又对部分被雷电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了补救。

地理位置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距广安门10公里,是北京现存
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始建于金大定29年(1189年),建成于金章宗明昌3年(1192年)。

早在700年前,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介绍到欧洲而闻名于世,当年马可·波罗就是从这里进入北京的。

卢沟桥详细介绍

卢沟桥详细介绍

卢沟桥详细介绍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距市中心约1公里。

它是我国现
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桥长27.5米,宽8.7米,高10米。


面由7条石铺砌而成,南北走向。

桥的两端各有一个石狮子,姿
态各异,雄赳赳,气昂昂。

卢沟桥是我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纪念性
桥梁。

1937年7月7日晚上,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
中国守军坚决抵抗。

卢沟桥上的战士们有的手握钢枪、有的手持
手榴弹、还有的手握大刀……向日军发起进攻。

战士们虽然英勇
顽强、视死如归,但仍有许多战士被日军击中而牺牲了。

这件事在《北京日报》上作了详细的报道。

从那以后,卢沟
桥就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7年7月1日零时整,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这里冉冉升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1999年7月1日零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了国
歌《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 1 —1 —。

卢沟桥是如何成为旅游景点的?

卢沟桥是如何成为旅游景点的?

卢沟桥是如何成为旅游景点的?一、历史悠久的卢沟桥卢沟桥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卢沟镇,是连接北京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座古老桥梁。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卢沟桥的建造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桥梁建设的杰出代表。

在多个朝代,卢沟桥都是交通要道和商贸重镇。

清朝时,卢沟桥是通往北方的必经之地,丰富的商业活动和繁华的人流使得它成为京郊重要的经济中心。

同时,卢沟桥也是文化交流的枢纽,为北京文人雅士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场所,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他们的作品和记录。

二、文化底蕴的彰显卢沟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

桥上建有众多石刻碑文,其中包括了大量历史人物的碑铭、古代风俗的描绘以及文化交流的纪录。

这些石刻碑文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是对历史的真实见证。

游客可以在参观卢沟桥时,近距离感受到这种文化的魅力和厚重。

此外,卢沟桥附近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雁栖湖、石峪关等。

这些古迹和遗址与卢沟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游客们可以在欣赏千年古桥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三、自然风光的胜景卢沟桥位于山水之间,周围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秀丽。

桥头有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清澈见底,水中有着各种鱼儿在嬉戏。

桥旁有茂密的树林,景色宜人,春日里桃花盛开,夏日里绿树成荫,秋天时枫叶红透,冬季雪景更是美不胜收。

此外,卢沟桥还坐落在雁栖湖的边缘,湖水平静如镜,映衬着桥梁的倒影,美不胜收。

湖畔的草地上,人们可以尽情踏青、野餐,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四、保护与改造的努力为了更好地保护卢沟桥这一历史遗迹,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了大量的保护与改造工作。

他们修缮了卢沟桥的外观和结构,保持了原貌的同时,也加固了桥体的稳定性。

同时,在卢沟桥附近修建了设施齐全的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方便游客的参观和休息。

此外,政府还注重旅游区的环境整治,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

他们提倡游客文明旅游,不随地乱扔垃圾,不破坏环境,共同维护卢沟桥的美好。

关于卢沟桥的介绍

关于卢沟桥的介绍

关于卢沟桥的介绍
卢沟桥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南部的一座历史名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以下是关于卢沟桥的一些介绍:
1. 历史背景:卢沟桥最早建于公元1189年,起初是为了便利京城与山西、陕西等地经济交流而修建的。

此后,卢沟桥成为京郊通往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

2. 重要事件:卢沟桥因1937年七七事变而闻名于世。

该事件标志着中日战争的爆发,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在该事件中,日本军队袭击并占领了卢沟桥,引发了全面的中日战争。

3. 桥梁特点:卢沟桥是一座石拱桥,长266米,宽9.3米,桥面由16个石拱组成,桥身以青石垒砌而成。

桥上设有19个桥孔,其中主洞为三孔,两侧各为八孔。

这种结构使得卢沟桥在水流冲刷下能够更加稳固。

4. 文化意义:卢沟桥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京郊旅游的热门景点。

它融合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和美学理念。

5. 文物保护:卢沟桥经历了多次修复和保护工作,其中最大规模的一次修复是在1987年。

为了保护桥梁本身以及周边的历史环境,卢沟桥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1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卢沟桥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桥梁,也承载着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卢沟桥

卢沟桥

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广安门外永定河上,距天安门15千米。

它始建于金代大定年间,历时3年建成,定名为“广利桥”。

又因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所以俗称为卢沟桥。

卢沟桥全长267米,宽7.6米,最宽处可达9.5米。

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桥面为花岗岩所砌成,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在桥畔两头还各立有一座汉白玉碑亭,每座碑亭的四角都立有1根雕有精美盘龙纹饰的亭柱,其中一座碑亭内竖有清康熙帝重修卢沟桥碑,碑文为康熙帝御笔。

另一座碑亭内竖有卢沟晓月碑,碑文同样为乾隆帝御笔,且卢沟晓月盛景也由此而名扬四海。

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在《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中曾对桥沿上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这般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

”可见卢沟桥的确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现在,卢沟桥已被列为我国红色旅游景点,尽管历经沧桑,它仍旧闻名于世界!。

卢沟桥的介绍资料

卢沟桥的介绍资料

卢沟桥的介绍资料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之上。

这座桥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的全长为266.5米,宽度为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

在历史上,金大定二十九年(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六月,卢沟桥开始建造。

并在明正统九年(1444年)进行了重修。

然而在清康熙时期,该桥曾被洪水毁坏过。

除了其历史悠久的建筑特点外,卢沟桥也是一处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景区。

桥东的碑亭内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这是明代帝京的故事。

此外,卢沟桥还有宛平城、雕塑园等景点。

作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是卢沟桥的一大特色游览区。

卢沟桥文化传统

卢沟桥文化传统

卢沟桥文化传统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

这座桥横跨于永定河上,连接了北京和河北省的一个小镇。

卢沟桥不仅是一座交通要道,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

卢沟桥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传
统的民俗文化,如舞龙舞狮、京剧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

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不仅吸引了当地居民,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舞龙舞狮是卢沟桥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每逢节日或重大活动,都会有人们在
桥头广场上表演舞龙舞狮。

这些色彩艳丽的龙和狮子在鼓乐声中起舞,给人们带来了喜庆和祥和的氛围。

京剧表演也是卢沟桥地区的传统文化,经常有京剧团体在这里演出,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欣赏。

此外,卢沟桥地区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如剪纸、刺绣、瓷器等。

这些
手工艺品以其精美细致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成为了当地的特色文化。

卢沟桥文化传统的传承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努力,他们通过世代相传,将这些传
统文化活动和手工艺品制作技艺传承下来。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卢沟桥文化传统的保护和支持力度,使得这些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卢沟桥文化传统的丰富多彩,为当地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吸引了
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这些传统文化活动和手工艺品制作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传承和保护。

希望卢沟桥文化传统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增添新的光彩。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语⽂课⼀般被认为是语⾔和⽂化的综合科。

语⾔和⽂章、语⾔知识和⽂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也可以说,语⽂是运⽤语⾔规律与特定语⾔词汇所形成的书⾯的或⼝语的⾔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卢沟桥》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卢沟桥》原⽂ 卢沟桥在北京郊区的永定河上。

它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它全长266。

5⽶,由11个半圆形的⽯拱组成。

每个⽯拱长度不⼀,短的16⽶,长的21⽶多。

⽯拱之间有⽯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

以前永定河发⼤⽔时⽔势很猛,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损。

桥宽约7。

5⽶,桥⾯平坦,⼏乎与河⾯平⾏。

桥⾯⽤⽯板铺成,两侧有⽯栏、⽯柱,⽯柱上⾯有精刻的⽯狮,共501个。

这些⽯狮姿态各异:有的母⼦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

桥东的碑亭内⽴着⼀块汉⽩⽟碑,上⾯刻着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四个⼤字,为燕京⼋景之⼀。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那时候有个叫马可·波罗的意⼤利旅⾏家来过中国,他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的、独⼀⽆⼆的”,桥柱上的狮⼦是“美的奇观”。

1937年7⽉7⽇,⽇本侵略者向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

这就是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从此,我国开始了⼋年的抗⽇战争。

现在,卢沟桥附近有中国⼈民抗⽇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

每年7⽉7⽇,这⾥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怀历史,悼念先烈。

 【篇⼆】⼩学三年级语⽂《卢沟桥》教案 第⼀课时 ⼀、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会从哪⼏⽅⾯写卢沟桥? ⼆、初读课⽂,整体感知 1、⾃读课⽂,要求做到: (1)画出⽣字新词,读准字⾳,建⽴字⾳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字的句⼦多读⼏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是从哪⼏⽅⾯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读情况: (1)检查⽣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留意指导学⽣读好长句⼦,把课⽂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然段。

中国石拱桥卢沟桥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卢沟桥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卢沟桥的特点卢沟桥是中国传统石拱桥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之一、卢沟桥建于元朝至明朝时期,坐落在卢沟河上,全长多达266.5米,宽8.5米,总面积2267.3平方米。

以下是卢沟桥的特点:一、石质坚固耐久卢沟桥采用优质花岗岩建造,这种石材具有硬度高、抗压性强的特点,能够承受桥身所受的压力,使桥体稳固耐久。

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卢沟桥依然完好无损,证明了其坚固耐用的特性。

二、独特的桥墩设计卢沟桥的桥墩设计独特美观。

桥墩呈四方形状,采用多层次的台阶形式,让桥墩看起来既稳固又雄伟。

桥墩上还雕刻有各种神话故事和传统文化图案,使得卢沟桥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三、拱券造型独特卢沟桥的拱券采用梁式的结构,拱券下部呈圆弧状,上部为直线。

这种造型使得拱券在视觉上显得非常美观且稳定,能够有效承受桥身的重量分布,保证桥体的结构安全。

四、精美的雕刻工艺卢沟桥的桥面和桥墩上都雕刻有大量的花纹和图案,这些雕刻工艺精美细致,形象生动。

在桥墩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传统文化以及花卉图案,形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

这些雕刻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水平,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五、独特的桥面铺装卢沟桥的桥面采用了大量的青石铺装,这种铺装方式既美观又耐磨。

桥面上还设置了一些凸起的石头,这些石头能够防止车辆滑倒,提高行人、车辆通过桥面的安全性。

六、文化历史价值卢沟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

卢沟桥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京原运河的重要一段,有着重要的军事、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作用。

卢沟桥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保存着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水利工程以及交通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七、旅游观光价值卢沟桥作为一处历史古迹,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

卢沟桥周边的环境优美,河水清澈,桥上的石桥墩造型独特,雕刻精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拍照。

卢沟桥事迹

卢沟桥事迹

卢沟桥事迹
(原创版)
目录
1.卢沟桥简介
2.卢沟桥事变背景
3.卢沟桥事变经过
4.卢沟桥事变的影响
5.结论
正文
卢沟桥,位于中国北京市丰台区,是北京城的西南门户,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地方。

卢沟桥事变,发生在 1937 年 7 月 7 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他们在华北地
区频繁进行军事挑衅,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

7 月 7 日,日军在卢沟桥
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

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了突然进攻。

中国守军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拉开了卢沟桥事变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经过数小时的激战,中国守军打退了日军的进攻,日军被迫撤退。

但随后,日本大批援军赶到,战斗愈发激烈。

事变发生后,中国国民政府宣布对日宣战,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在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其次,卢沟桥事变使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
体现了民族大义。

最后,卢沟桥事变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投入到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中。

综上所述,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团结一致、英勇抵抗的伟大精神。

卢沟桥名词解释

卢沟桥名词解释

卢沟桥名词解释
摘要:
一、卢沟桥简介
二、卢沟桥的历史背景
三、卢沟桥事变
四、卢沟桥的价值和意义
五、总结
正文: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桥梁。

它始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历经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建和维护,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卢沟桥全长640米,宽9米,桥上的石狮子共有501个,栩栩如生,被誉为“石狮子的故乡”。

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金朝时期。

当时,北京曾是金国的首都,卢沟桥作为连接京城与南方的重要通道,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

在元、明、清三个朝代,卢沟桥仍然是京师通往南方的主要交通要道,见证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卢沟桥事变发生。

日本侵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

中国军队坚决反击,全国抗日战争由此爆发。

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卢沟桥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上,还在于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座古老的桥梁,卢沟桥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
衰落,更见证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时刻勇敢抵抗外敌的决心和勇气。

如今,卢沟桥成为了一座和平与友谊的桥梁,连接着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卢沟桥是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中国石拱桥课文卢沟桥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课文卢沟桥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课文卢沟桥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课文卢沟桥》是一篇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文章,卢沟桥是其中的一个具体例子。

卢沟桥作为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坚固耐用:卢沟桥采用石料建造,石材结实耐用,能够承受水流的冲击和桥上人流的压力,经久不衰。

2. 石拱结构:卢沟桥采用了石拱结构,这种结构在中国古代桥梁建筑中非常常见。

石拱桥采用多个石块拱形排列,通过相互支撑和分散荷载,增强了桥梁的稳定性和强度。

3. 巧妙设计:卢沟桥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水流情况和桥梁功能的需求。

桥面略向两侧倾斜,让雨水和河水能够顺利流走,减少对桥梁的侵蚀。

同时,在桥的两端设置了护栏和石柱,保证行人的安全。

4. 精美雕刻:卢沟桥上的石雕非常精美,包括桥墩上的石狮子、桥栏杆上的石雕图案等。

这些雕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特点,也为桥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5. 文化意义:卢沟桥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史和民众生活的变迁,也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窗口。

以上是卢沟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一些特点。

通过了解和欣赏这样的传统建筑,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卢沟桥课外小知识

卢沟桥课外小知识

卢沟桥课外小知识卢沟桥,位于中国北京市丰台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

凭借着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卢沟桥成为了人们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种象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关于卢沟桥的课外小知识。

卢沟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的桥梁被称为“卧佛桥”,被用于连接京杭大运河和卢沟河两岸,方便交通运输。

然而,卧佛桥在明朝时期发生了毁坏,随后在清朝乾隆年间进行了重建,并改名为“卢沟桥”。

卢沟桥最为人所熟知的历史事件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这一事件被认为标志着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也被视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事发当天,日本侵略军向中国驻守卢沟桥的守军提出了一项无理要求,要他们放弃控制桥梁的权利。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随后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这一事件激起了全国范围内对于日本侵略行为的愤怒和抵抗,被视为中国抵抗战争开始的标志。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桥梁遭到严重破坏,事后得到修复。

如今的卢沟桥已经不是原始建筑,但仍然保留了许多历史痕迹和古老的建筑风格。

桥面上还保存着一块纪念碑,上面刻有“卢沟桥事变纪念碑”的字样。

每年许多游客都会来到这里,参观桥梁、了解历史。

除了卢沟桥事变,卢沟桥还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和电影中。

著名作家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卢沟桥是阿Q被捆绑并被游街示众的地点。

此外,电影《卧虎藏龙》中也有一场激烈的打斗戏在卢沟桥上演。

卢沟桥的周边还有一些其他景点,如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卢沟桥夜泊”。

这个诗意的场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在卢沟桥附近还有一座纪念馆,展示了卢沟桥事变和抗日战争的历史文物和照片。

总结一下,卢沟桥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桥梁,承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

它不仅是一种地理标志,更是一种象征,让我们记住中国人民对于侵略行为的抗争精神。

无论是在历史还是文学作品中,卢沟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尊重。

本文简要介绍了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品一品,背一背,练一练。)
为了更好地积累语言素材,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第二段,我结合本段中的排比、拟人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进行练笔仿写,从而,使读写紧密结合,知识迁移为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三)、做雄狮,激起民族责任感。
由于时空距离,学生对七七事变的历史不甚熟悉,这就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为了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上的历史悲剧,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克服学习难点,我利用巧妙过渡的进行激疑——“孩子们,究竟谁是真正的勇士、真正的雄狮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启开了思维的闸门。结合学生的讨论,我播放了“七七事变的”视频画面,生动的画面,缩短了时空距离,是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国人民所遭受到的惨痛历史。在对“谁是真正的雄狮”的辩论中,随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我展示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苦画面,使学生真正明白“真正的雄狮”就是中国人民。此时,我又展现出卢沟桥的狮子,让学生再一次想象:如果你是狮子,经历了战火硝烟,你向世人述说什么,从而回归整体,激扬思维,使语言文字学习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二)、品狮子,感悟文本,欣赏、体会狮子的姿态美、神韵美意象美。
1、(画一画,描写狮子的句子。)
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狮子的精美,我利用优美的配音范读,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狮子的句子,既有效地指导了朗读,也培养了他们边听边思考的能力。
2、(看一看,说说狮子的美。)
由于时空距离,大多数学生对卢沟桥不太熟悉,为了让他们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结合直观性原则,为学生展示卢沟桥狮子的图片。形象直观的图片,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狮子的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在此基础上,我趁机引导他们积累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理解“姿态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等词,恰当的语言环境,亲切的师生互动氛围,帮助学生理解积累了语言素材,加深了对卢沟桥狮子的理解。
2、补充资料,播放视频,感受民族的深痛教训。
3、模拟场景,采访狮子,加深民族责任感。
三、做雄狮
悲哉—狮子
雄哉—狮子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说狮子,整体感知卢沟桥设计的精美。
我结合启发性原则,利用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评价定向诱导,使学生明白“卢沟桥狮子独一无二,是美的奇观”,从而整体感知卢沟桥的精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感受卢沟桥石狮子的精美,背诵第二自然段,在此基础上创新想象、有效仿写。
4、认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学习过程:
这篇课文我教学的是第二课时:
下面请大家看我的教学流程图:
(在教学中,我利用“狮子”贯穿始终,
1、由马可波罗的评价引入,激发兴趣。
2、阅读课文,找出卢沟桥的建筑特点,用小导游的方式介绍仅仅让学生体会卢沟桥狮子的精美,还不能丰满地展现出民族文化的韵味,为了通过狮子的意象,使学生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文化,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我进一步启发学生:为什么要在卢沟桥上刻狮子?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明白了中国人崇尚狮子,狮子是力量、勇士的象征,把它雕刻在永定河上,是为了让他们保家卫国,捍卫和平。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也激发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从而,石狮子的美变得丰满,得到了升华。
一、说狮子
美哉—狮子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描写狮子的句子,初步感受狮子的美。
2展示图片,形象感知,进一步感受狮子的美。
3交流反馈,情境理解“姿态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想象狮子的美。
4品味狮子,了解狮子蕴含的美好含义。
5背诵第二段,进行仿写,知识迁移。
二、品狮子说狮子
1自读四五自然段,讲讲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3、(读一读、演一演,夸夸狮子的美。)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重点品味狮子的姿态美、神韵美,从而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个性体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我用谈话的方式和学生说出最喜欢的狮子,并描摹出狮子的神态、讲出喜欢的理由。“母子相抱的狮子温馨惬意、相互嬉戏的狮子顽皮可爱、检阅车马的狮子威武神气”。然后,激发孩子进行创新思维,想像还有那些姿态的狮子。透过文字,学生感受到了狮子的美,品味到了语言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表达出自己的对小狮子的喜爱之情。
《卢沟桥》说课稿
《卢沟桥》一课是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设计精美,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同时,卢沟桥又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因此,课文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积累相关词语,掌握多音字“燕”。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出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