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自己总结的
题型5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
[例6]在 中, 分别为角 的对边,且 且
(1)当 时,求 的值;
(2)若角 为锐角,求 的取值范围。
【解析】(1)由题设并由正弦定理,得 ,解得, 或
A、 , , ;B、 , , ;
C、 , , ;D、 , , 。
题型3面积问题
[例4] 的一个内角为 ,并且三边构成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则 的面积为
【解析】设△ABC的三边分别: ,
∠C=120°,∴由余弦定理得: ,解得: ,
∴ 三边分别为6、10、14,
.
题型4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5]在 中,已知 ,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6、在 中, 为边 上一点, , , ,求 .
7、在 中,已知 分别为角 的对边,若 ,试确定 形状。
8、在 中, 分别为角 的对边,已知
(1)求 ;
(2)若 求 的面积。
四、课后作业
1、在 中,若 ,且 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2、 中若面积S= 则角
3、清源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顶有一铁塔 ,在塔顶 处测得山下水平面上一点 的俯角为 ,在塔底 处测得点 的俯角为 ,若铁塔的高为 ,则清源山的高度为 。
四课后作业cossina等边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3清源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顶有一铁塔ab在塔顶a处测得山下水平面上一点c的俯角为测得点c的俯角为sincossinsinsincossinsinsinsincoscos为何值时cos2cos的对边且满足sincos3sincos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知识点讲解+例题讲解(含解析)
导数的概念及运算一、知识梳理1.仰角和俯角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叫俯角(如图1).2.方位角从正北方向起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叫做方位角.如B 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2).3.方向角: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锐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等.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二、例题精讲 +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东北方向就是北偏东45°的方向.( )(2)从A 处望B 处的仰角为α,从B 处望A 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180°.( )(3)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0,π2.( )(4)方位角与方向角其实质是一样的,均是确定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析 (2)α=β;(3)俯角是视线与水平线所构成的角. 答案 (1)√ (2)× (3)× (4)√2.如图所示,设A ,B 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 所在的同侧河岸边选定一点C ,测出AC 的距离为50 m ,∠ACB =45°,∠CAB =105°后,就可以计算出A ,B 两点的距离为( )A.50 2 mB.50 3 mC.25 2 mD.2522m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Bsin∠ACB=ACsin ∠ABC,又∵∠ABC=30°,∴AB=AC sin∠ACBsin ∠ABC=50×2212=502(m).答案A3.如图所示,D,C,B三点在地面的同一条直线上,DC=a,从C,D两点测得A点的仰角分别为60°,30°,则A点离地面的高度AB=________.解析由已知得∠DAC=30°,△ADC为等腰三角形,AD=3a,所以在Rt△ADB中,AB=12AD=32a.答案3 2a4.(2018·济南月考)如图,两座灯塔A和B与海岸观察站C的距离相等,灯塔A 在观察站南偏西40°,灯塔B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在灯塔B的()A.北偏东10°B.北偏西10°C.南偏东80°D.南偏西80°解析 由条件及图可知,∠A =∠CBA =40°, 又∠BCD =60°,所以∠CBD =30°, 所以∠DBA =10°,因此灯塔A 在灯塔B 的南偏西80°. 答案 D5.(2017·浙江卷)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创立的“割圆术”可以估算圆周率π,理论上能把π的值计算到任意精度.祖冲之继承并发展了“割圆术”,将π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其结果领先世界一千多年.“割圆术”的第一步是计算单位圆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S 6,S 6=________.解析 如图,连接正六边形的对角线,将正六边形分成六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从而S 6=6×12×12×sin 60°=332.答案 3326.(2019·天津和平区调研)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在BC 边上,AD ⊥AC ,sin ∠BAC =223,AB =32,AD =3,则BD 的长为________.解析 因为sin ∠BAC =223,且AD ⊥AC ,所以sin ⎝ ⎛⎭⎪⎫π2+∠BAD =223,所以cos ∠BAD =223,在△BAD 中,由余弦定理, 得BD =AB 2+AD 2-2AB ·AD cos ∠BAD =(32)2+32-2×32×3×223= 3.答案3考点一求距离、高度问题角度1测量高度问题【例1-1】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________m.解析由题意,在△ABC中,∠BAC=30°,∠ABC=180°-75°=105°,故∠ACB =45°.又AB=600 m,故由正弦定理得600sin 45°=BCsin 30°,解得BC=3002(m).在Rt△BCD中,CD=BC·tan 30°=3002×33=1006(m).答案1006【训练1】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测得∠BCD=15°,∠BDC=30°,CD=30,并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60°,则塔高AB等于()A.5 6B.15 3C.5 2D.156解析在△BCD中,∠CBD=180°-15°-30°=135°.由正弦定理得BCsin 30°=30sin 135°,所以BC=15 2.在Rt△ABC中,∠ACB=60°,AB=BC tan ∠ACB=152×3=15 6.答案D角度2测量距离问题【例1-2】如图所示,某旅游景点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峰,山上有一条笔直的山路BC和一条索道AC,小王和小李打算不坐索道,而是花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徒步攀登,已知∠ABC=120°,∠ADC=150°,BD=1 km,AC=3 km.假设小王和小李徒步攀登的速度为每小时1 250米,请问:两位登山爱好者能否在2个小时内徒步登上山峰?(即从B点出发到达C点)解在△ABD中,由题意知,∠ADB=∠BAD=30°,所以AB=BD=1 km,因为∠ABD=120°,由正弦定理得ABsin ∠ADB=ADsin ∠ABD,解得AD= 3 km,在△ACD中,由AC2=AD2+CD2-2AD·CD·cos 150°,得9=3+CD2+23×32CD,即CD2+3CD-6=0,解得CD=33-32km,BC=BD+CD=33-12km,两个小时小王和小李可徒步攀登1 250×2=2 500米,即2.5千米,而33-12<36-12=52=2.5,所以两位登山爱好者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徒步登上山峰.【训练2】 海轮“和谐号”从A 处以每小时21海里的速度出发,海轮“奋斗号”在A 处北偏东45°的方向,且与A 相距10海里的C 处,沿北偏东105°的方向以每小时9海里的速度行驶,则海轮“和谐号”与海轮“奋斗号”相遇所需的最短时间为________小时.解析 设海轮“和谐号”与海轮“奋斗号”相遇所需的最短时间为x 小时,如图,则由已知得△ABC 中,AC =10,AB =21x ,BC =9x ,∠ACB =120°. 由余弦定理得:(21x )2=100+(9x )2-2×10×9x ×cos 120°, 整理,得36x 2-9x -10=0, 解得x =23或x =-512(舍).所以海轮“和谐号”与海轮“奋斗号”相遇所需的最短时间为23小时. 答案 23考点二 测量角度问题【例2】 已知岛A 南偏西38°方向,距岛A 3海里的B 处有一艘缉私艇.岛A 处的一艘走私船正以10海里/时的速度向岛屿北偏西22°方向行驶,问缉私艇朝何方向以多大速度行驶,恰好用0.5小时能截住该走私船? ⎝⎛⎭⎪⎫参考数据:sin 38°≈5314,sin 22°=3314解 如图,设缉私艇在C 处截住走私船,D 为岛A 正南方向上一点,缉私艇的速度为每小时x 海里,则BC =0.5x ,AC =5,依题意,∠BAC=180°-38°-22°=120°,由余弦定理可得BC2=AB2+AC2-2AB·AC cos 120°,所以BC2=49,所以BC=0.5x=7,解得x=14.又由正弦定理得sin∠ABC=AC·sin∠BACBC=5×327=5314,所以∠ABC=38°,又∠BAD=38°,所以BC∥AD,故缉私艇以每小时14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恰好用0.5小时截住该走私船.【训练3】如图,两座相距60 m的建筑物AB,CD的高度分别为20 m,50 m,BD为水平面,则从建筑物AB的顶端A看建筑物CD的张角∠CAD等于()A.30°B.45°C.60°D.75°解析依题意可得AD=2010 m,AC=30 5 m,又CD=50 m,所以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cos∠CAD=AC2+AD2-CD22AC·AD=(305)2+(2010)2-5022×305×2010=6 0006 0002=22,又0°<∠CAD<180°,所以∠CAD=45°,所以从顶端A看建筑物CD的张角为45°.答案B考点三 正(余)弦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例3】 (2019·洛阳二模)如图,已知扇形的圆心角∠AOB =2π3,半径为42,若点C 是AB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1)若弦BC =4(3-1),求BC ︵的长; (2)求四边形OACB 面积的最大值.解 (1)在△OBC 中,BC =4(3-1),OB =OC =42,所以由余弦定理得cos ∠BOC =OB 2+OC 2-BC 22OB ·OC =32,所以∠BOC =π6,于是BC ︵的长为π6·42=223π.(2)设∠AOC =θ,θ∈⎝ ⎛⎭⎪⎫0,2π3,则∠BOC =2π3-θ,S 四边形OACB =S △AOC +S △BOC =12×42×42sin θ+12×42×42·sin ⎝ ⎛⎭⎪⎫2π3-θ=24sinθ+83cos θ=163sin ⎝ ⎛⎭⎪⎫θ+π6,由于θ∈⎝ ⎛⎭⎪⎫0,2π3,所以θ+π6∈⎝ ⎛⎭⎪⎫π6,5π6,当θ=π3时,四边形OACB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16 3.【训练4】 (2019·临沂检测)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已知A =π2,B =2π3,AB =6.在AB 边上取点E ,使得BE =1,连接EC ,ED .若∠CED =2π3,EC =7.(1)求sin ∠BCE 的值; (2)求CD 的长.解 (1)在△BEC 中,由正弦定理,知BE sin ∠BCE=CEsin B ,因为B =2π3,BE =1,CE =7, 所以sin ∠BCE =BE ·sin B CE =327=2114.(2)因为∠CED =B =2π3,所以∠DEA =∠BCE , 所以cos ∠DEA =1-sin 2∠DEA =1-sin 2∠BCE =1-328=5714.因为A =π2,所以△AED 为直角三角形,又AE =5, 所以ED =AE cos ∠DEA =55714=27.在△CED 中,CD 2=CE 2+DE 2-2CE ·DE ·cos ∠CED =7+28-2×7×27×⎝ ⎛⎭⎪⎫-12=49.所以CD =7.三、课后练习1.(2018·衡水质检)某气象仪器研究所按以下方案测试一种“弹射型”气象观测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在C 处(点C 在水平地面下方,O 为CH 与水平地面ABO 的交点)进行该仪器的垂直弹射,水平地面上两个观察点A ,B 两地相距100米,∠BAC =60°,其中A 到C 的距离比B 到C 的距离远40米.A 地测得该仪器在C 处的俯角为∠OAC =15°,A 地测得最高点H 的仰角为∠HAO =30°,则该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CH 为( )A.210(6+2)米B.1406米C.2102米D.20(6-2)米解析由题意,设AC=x米,则BC=(x-40)米,在△ABC内,由余弦定理:BC2=BA2+CA2-2BA·CA·cos∠BAC,即(x-40)2=x2+10 000-100x,解得x=420(米).在△ACH中,AC=420米,∠CAH=30°+15°=45°,∠CHA=90°-30°=60°,由正弦定理:CHsin∠CAH=ACsin∠AHC. 可得CH=AC·sin∠CAHsin∠AHC=1406(米). 答案B2.(2019·潍坊模拟)校运动会开幕式上举行升旗仪式,旗杆正好处在坡度为15°的看台的某一列的正前方,从这一列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测得旗杆顶部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离为10 6 m(如图所示),旗杆底部与第一排在一个水平面上.若国歌时长为50 s,升旗手应以________m/s的速度匀速升旗.解析依题意可知∠AEC=45°,∠ACE=180°-60°-15°=105°,∴∠EAC=180°-45°-105°=30°.由正弦定理可知CEsin∠EAC=ACsin∠CEA,∴AC=CEsin∠EAC·sin∠CEA=20 3 m.∴在Rt△ABC中,AB=AC·sin∠ACB=203×32=30 m.∵国歌时长为50 s,∴升旗速度为3050=0.6 m/s.答案0.63.某人为测出所住小区的面积,进行了一些测量工作,最后将所住小区近似地画成如图所示的四边形,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则该图所示的小区的面积是________km2.解析 如图,连接AC ,由余弦定理可知AC =AB 2+BC 2-2AB ·BC ·cos B =3,故∠ACB =90°,∠CAB =30°,∠DAC =∠DCA =15°,∠ADC =150°,由AC sin ∠ADC =AD sin ∠DCA, 得AD =AC sin ∠DCA sin ∠ADC =32-62, 故S 四边形ABCD =S △ABC +S △ADC =12×1×3+12×⎝ ⎛⎭⎪⎫32-622×12=6-34(km 2). 答案6-34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π3,AD ∶AB =2∶3,BD =7,AB ⊥BC .(1)求sin ∠ABD 的值;(2)若∠BCD =2π3,求CD 的长.解 (1)∵AD ∶AB =2∶3,∴可设AD =2k ,AB =3k (k >0).又BD =7,∠DAB =π3,∴由余弦定理,得(7)2=(3k )2+(2k )2-2×3k ×2k cos π3,解得k =1,∴AD =2,AB =3,sin ∠ABD =AD sin ∠DAB BD =2×327=217. (2)∵AB ⊥BC ,∴cos ∠DBC =sin ∠ABD =217,∴sin∠DBC=277,∴BDsin∠BCD=CDsin∠DBC,∴CD=7×27732=433.。
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和典型例题
文成教育学科辅导教案讲义授课对象授课教师徐老师 授课时间 3月11日 授课题目 解三角形复习总结 课 型 复习课使用教具人教版教材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三角形六元素之间的关系,会解三角形教学重点和难点 灵活解斜三角形 参考教材人教版必修5第一章教学流程及授课详案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一、知识必备: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a。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21ah a =21bh b =21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根据正弦定理, 0sin 42.9sin81.880.1()sin sin32.0==≈a B b cm A ; 根据正弦定理,0sin 42.9sin66.274.1().sin sin32.0==≈a C c cm A(2)根据正弦定理, 0sin 28sin40sin 0.8999.20==≈b A B a 因为00<B <0180,所以064≈B ,或0116.≈B①当064≈B 时, 00000180()180(4064)76=-+≈-+=C A B ,②当0116≈B 时,180()180(40116)24=-+≈-+=C A B ,0sin 20sin2413().sin sin40==≈a C c cm A 点评:应用正弦定理时(1)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2)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题型2:三角形面积例2.在∆ABC 中,sin cos A A +=22,AC =2,3=AB ,求A tan 的值和∆ABC 的面积。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情况及典型例题1
实用标准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一、知识必备: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a。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S =21ah a =21bh b =21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1ac sin B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例1.(1)在∆ABC 中,已知032.0=A ,081.8=B ,42.9=a cm ,解三角形;(2)在∆ABC 中,已知20=a cm ,28=b cm ,040=A ,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01,边长精确到1cm )。
解:(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0180()=-+C A B 000180(32.081.8)=-+066.2=;根据正弦定理, 0sin 42.9sin81.880.1()sin sin32.0==≈a B b cm A ; 根据正弦定理,0sin 42.9sin66.274.1().sin sin32.0==≈a C c cm A(2)根据正弦定理, 0sin 28sin40sin 0.8999.20==≈b A B a 因为00<B <0180,所以064≈B ,或0116.≈B①当064≈B 时,00000180()180(4064)76=-+≈-+=C A B ,sin 20sin7630().sin sin40==≈a C c cm A ②当0116≈B 时,180()180(40116)24=-+≈-+=C A B ,0sin 20sin2413().sin sin40==≈a C c cm A 点评:应用正弦定理时(1)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2)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题型2:三角形面积例2.在∆ABC 中,sin cos A A +=22,AC =2,3=AB ,求A tan 的值和∆ABC 的面积。
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讲解及例题解析一、知识点讲解:1、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如果∠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那么(1)三边之间的关系为(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为∠A+∠B=90°(3)边角之间的关系为2、其他有关公式面积公式:(hc为c边上的高)3、角三角形的条件在除直角C外的五个元素中,只要已知其中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元素。
4、直角三角形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关系式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是勾通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结合部,只要题目中已知加未知的三个元素中有边,有角,则一定使用锐角三角函数,应如何从三角函数的八个公式中迅速而准确地优选出所需要的公式呢?(1)若求边:一般用未知边比已知边,去寻找已知角的某三角函数(2)若求角:一般用已知边比已知边(斜边放在分母),去寻找未知角的某三角函数。
(3)在优选公式时,尽量利用已知数据,避免“一错再错”和“累积误差”。
5、直角三角形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在解直角三角形时,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度或角的大小,这是数形结合为一种形式,所以在分析问题时,一般先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它的平面或截面示意图,按照图中边角之间的关系去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帮助思考,防止出错。
(2)有些图形虽然不是直角三角形,但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它们分割成一些直角三角形和矩形,从而把它们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3)按照题目中已知数据的精确度进行近似计算二、例题解析: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和是16cm,另一条直角边为8cm,求它的面积,解:设斜边为c,一条直角边为a,另一条直角边b=8cm,由勾股定理可得,由题意,有c+a=16 ,b=8说明:(1)由于知两边和及第三边的长,故相当于存在两个未知量,因为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所以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沟通关系。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因为 ,所以
[例2 ] 若 、 、 是 的三边, ,则函数 的图象与 轴( )
A、有两个交点 B、有一个交点 C、没有交点 D、至少有一个交点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 ,因为 1,所以 0,因此 0恒成立,所以其图像与 轴没有交点。
题型2 三角形解的个数
[例3]在 中,分别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解的是( )
A、 , , ;B、 , , ;
C、 , , ;D、 , , 。
题型3 面积问题
[例4] 的一个内角为 ,并且三边构成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则 的面积为
【解析】设△ABC的三边分别: ,
∠C=120°,∴由余弦定理得: ,解得: ,
∴ 三边分别为6、10、14,
.
题型4 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5] 在 中,已知 ,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解析】把已知等式都化为角的等式或都化为边的等式。
方法一:
由正弦定理,即知
由 ,得 或 ,
即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同上可得
由正、余弦定理,即得:
即
或 ,
即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点拨】判断三角形形状问题,一是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边与边之间的关系,通过因式分解等方法化简得到边与边关系式,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角化边)
二是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角与角之间三角函数的关系,通过三角恒等变形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内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边化角)
题型5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
[例6]在 中, 分别为角 的对边,且 且
(1)当 时,求 的值;
(2)若角 为锐角,求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一、知识必备: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2=c 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 in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ba。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A 、B 、C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2=b 2+c 2-2bccos A; b 2=c2+a 2-2c acos B ; c 2=a 2+b2-2ab c os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S =21ah a=21bh b =21ch c (ha、h b 、h c 分别表示a、b 、c 上的高); (2)∆S =21ab s inC =21bc si nA =21ac s inB;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当0116≈B 时,180()180(40116)24=-+≈-+=C A B ,0sin 20sin2413().sin sin40==≈a C c cm A 点评:应用正弦定理时(1)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2)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题型2:三角形面积例2.在∆ABC 中,sin cos A A +=22,AC =2,3=AB ,求A tan 的值和∆ABC 的面积。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一、知识必备: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S =21ah a =21bh b =21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1ac sin B ;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第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5.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除了应用上述公式和上述变换方法外,还要注意三角形自身的特点。
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和典型例题
因为 < < ,所以 ,或
①当 时, ,
②当 时,
,
点评:应用正弦定理时(1)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2)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题型2:三角形面积
例2.在 中, , , ,求 的值和 的面积。
解法一:先解三角方程,求出角A的值。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
第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5.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
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除了应用上述公式和上述变换方法外,还要注意三角形自身的特点。
解:在△ABC中,∠DAC=30°, ∠ADC=60°-∠DAC=30,
所以CD=AC=0.1 又∠BCD=180°-60°-60°=60°,
(2) = absinC= bcsinA= acsinB= =2R2sinAsinBsinC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
当sin = ,即A= 时, cosA+2cos 取得最大值为 。
点评:运用三角恒等式简化三角因式最终转化为关于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通过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得结果。
题型6: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例6.(2009辽宁卷文,理)如图,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 , ,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 ,AC=0.1km。试探究图中B,D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D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km, 1.414, 2.449)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课前复习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2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sinαsinβ3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tan(α+β)=,tan tan 1tan tan βαβα-+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tan(α-β)=.tan tan 1tan tan βαβα+-(()()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⑴sin22sin cos ααα=.222)cos (sin cos sin 2cos sin 2sin 1ααααααα±=±+=±⇒⑵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升幂公式2sin 2cos 1,2cos 2cos 122αααα=-=+ ⇒降幂公式2cos 21cos 2αα+=,21cos 2sin 2αα-= ⑶22tan tan 21tan ααα=- 默写上述公式,检查上次的作业 课本上的!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2+=(A x c恒成立,所以其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
中,分别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解的是=30A;︒B;=30︒S=ABC题型4 判断三角形形状5] 在【解析】把已知等式都化为角的等式或都化为边的等式。
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例题解析、高考题汇总及答案
解三角形【考纲说明】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知识梳理】一、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ABC 中,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2、变形公式:(1)化边为角: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 (2)化角为边:sin ,sin ,sin ;222a b cA B C R R R=== (3)::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4)2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R A B C A B C++====++.3、三角形面积公式:21111sin sin sin 2sin sin sin 22224ABCabc S ah ab C ac B bc A R A B C R∆====== 4、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解唯一)(2)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 (解可能不唯一) 二、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A bc c b a cos 2222-+=⇔bcac b A 2cos 222-+=B ac a c b cos 2222-+=⇔cab ac B 2cos 222-+=C ab b a c cos 2222-+=⇔abc b a C 2cos 222-+=2、余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α北东h i l=θ(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解唯一)(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解唯一):(3)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解可能不唯一) 三、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1、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1).图1 图2 图3 图42、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 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2). 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3).4、坡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叫坡角(如图4). 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之比叫做坡度(或坡比)【经典例题】1、(2012天津理)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8=5b c ,=2C B ,则cos C =( )A .725B .725-C .725±D .2425【答案】A 【解析】85,b c =由正弦定理得8sin 5sin B C =,又2C B =,8sin 5sin 2B B ∴=,所以8sin 10sin cos B B B =,易知247sin 0,cos ,cos cos 22cos 1525B BC B B ≠∴===-=. 2、(2009广东文)已知ABC ∆中,C B A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62a c ==75A ∠=,则b =α 北东南西 B目标lh( )A .2B .4+ C .4— D【答案】 A【解析】0sin sin 75sin(3045)sin 30cos 45sin 45cos304A ==+=+=由a c ==可知,075C ∠=,所以030B ∠=,1sin 2B =由正弦定理得1sin 2sin 2ab B A=⋅==,故选A3、(2011浙江)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a b c .若cos sin a A b B =,则2sin cos cos A A B +=( )A .-12 B .12C . -1D . 1 【答案】D【解析】∵B b A a sin cos =,∴B A A 2sin cos sin =,∴1cos sin cos cos sin 222=+=+B B B A A .4、(2012福建文)在ABC ∆中,已知60,45,BAC ABC BC ∠=︒∠=︒=则AC =_______.【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45AC AC =⇒=︒5、(2011北京)在ABC 中,若15,,sin 43b B A π=∠==,则a = . 【答案】325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 b A B =又15,,sin 43b B A π=∠==所以5,13sin 34a a π==6、(2012重庆理)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bc ,且35cos ,cos ,3,513A B b ===则c =______ 【答案】145c =【解析】由35412cos ,cos sin ,sin 513513A B A B ==⇒==, 由正弦定理sin sin a b A B=得43sin 13512sin 513b A a B ⨯===, 由余弦定理2222142cos 25905605a cb bc A c c c =+-⇒-+=⇒=7、(2011全国)△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己知sin csin sin sin a A C C b B +=. (I )求B ; (Ⅱ)若075,2,A b ==a c 求,. 【解析】(I)由正弦定理得222a cb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b a c ac B =+-.故cos 2B =,因此45B = (II )sin sin(3045)A =+sin30cos 45cos30sin 45=+4=故sin 1sin A a b B =⨯==+ sin sin 6026sin sin 45C c b B =⨯=⨯=8、(2012江西文)△ABC 中,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3cos(B-C)-1=6cosBcosC.(1)求cosA;(2)若a=3,△ABC 的面积为求b,c.【解析】(1) 3(cos cos sin sin )16cos cos 3cos cos 3sin sin 13cos()11cos()3B C B C B C B C B C B C A π+-=⎧⎪-=-⎪⎪+=-⎨⎪⎪-=-⎪⎩则1cos 3A =. (2)由(1)得sin A =,由面积可得bc=6①,则根据余弦定理 2222291cos 2123b c a b c A bc +-+-===则2213b c +=②,①②两式联立可得32b a =⎧⎪⎨=⎪⎩或32a b =⎧⎪⎨=⎪⎩.9、(2011安徽)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a=3,b=2,12cos()0B C ++=,求边BC 上的高.【解析】:∵A +B +C =180°,所以B +C =A , 又12cos()0B C ++=,∴12cos(180)0A +-=, 即12cos 0A -=,1cos 2A =, 又0°<A<180°,所以A =60°.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sin sin a b A B=得sin 2sin 602sin 3b A B a ===,又∵b a <,所以B <A ,B =45°,C =75°, ∴BC 边上的高AD =AC·sinC 2752sin(4530)=+2(sin 45cos30cos 45sin 30)=+2321312()2+==10、(2012辽宁理)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角A ,B ,C 成等差数列.(I )求cos B 的值;(Ⅱ)边a ,b ,c 成等比数列,求sin sin A C 的值. 【解析】(I )由已知12,,,cos 32B AC A B C B B ππ=+++=∴==(Ⅱ)解法一:2b ac =,由正弦定理得23sin sin sin 4A CB ==, 解法二:2222221,cos 222a c b a c ac b ac B ac ac+-+-====,由此得22a b ac ac +-=,得a c =所以3,sin sin 34A B C A C π====【课堂练习】1、(2012广东文)在ABC ∆中,若60A ∠=︒,45B ∠=︒,BC =,则AC =( )A .B .CD 2、(2011四川)在△ABC 中,222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B C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6πB .[,)6ππC .(0,]3πD .[,)3ππ3、(2012陕西理)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若2222a b c +=,则cos C 的最小值为( )A B C .12 D .12- 4、(2012陕西)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若2222c b a =+,则C cos 的最小值为( ) A .23B .22 C .21D .21-5、(2011天津)如图,在△ABC 中,D 是边AC 上的点,且,2,2AB CD AB BC BD ===则sin C 的值为( )A .3 B .6 C .3 D .66、(2011辽宁)△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sin B +b cos 2A =a 2,则=ab( )A .B .CD 7、(2012湖北文)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三边的长为连续的三个正整数,且A B C >>,320cos b a A =,则sin :sin :sin A B C 为( )A .4∶3∶2B .5∶6∶7C .5∶4∶3D .6∶5∶48、(2011上海)在相距2千米的A .B 两点处测量目标C ,若075,60CAB CBA ∠=∠=,则A C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千米。
解三角形(总结+题+解析)
解三角形一.正弦定理:A a sin =B b sin =C csin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正弦定理的如下变形常在解题中用到1.(1) a=2RsinA(2) b=2RsinB(3) c=2RsinC2.(1) sinA=a/2R(2) sinB=b/2R(3) sinC=c/2R3.a :b :c=sinA :sinB:sinC适用类型(1)AAS(2)SSA二.余弦定理:1. a^2 = b^2 + c^2 - 2·b ·c ·cosA2. b^2 = a^2 + c^2 - 2·a ·c ·cosB3. c^2 = a^2 + b^2 - 2·a ·b ·cosC余弦定理的如下变形常在解题中用到1. cosC = (a^2 + b^2 - c^2) / (2·a ·b)2. cosB = (a^2 + c^2 - b^2) / (2·a ·c)3. cosA = (c^2 + b^2 - a^2) / (2·b ·c )适用类型1.SSA2.SAS3.SSS三.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面积公式S △ABC =21absinC=21bcsinA=21acsinB(常用类型: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判断解的个数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有两种途径:(1)将已知的条件统一化成边的关系,用代数求和法求解(2)将已知的条件统一化成角的关系,用三角函数法求解三.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测量中相关的名称术语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以上时,在视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内,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叫做仰角。
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以下时,在视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内,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叫俯角方向角: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测距离的应用测高的应用(一)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例1已知在△ABC中,c=10,A=45°,C=30°,求a、b和B.∠B=180°-30°-45°=105°a=10sin45°/sin30°=10√2sin105°=sin(60+45)=√2/2(√3/2+1/2)=(√6+√2)/41/sin105=√6-√2b=10sin45°/sin105°=5√2(√6-√2)=10(√3-1)(二)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解三角形例2在△ABC中,已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2√3,b =√6,A=45°,求边长C由余弦定理,得b²+c²-2bccosA-a²=06+c²-2√3c-12=0c²-2√3c-6=0根据求根公式,得c=√3±3又c>0所以c=3+√3(三)已知两边及夹角,解三角形例3△ABC中,已知b=3,c=33,B=30°,求角A,角C和边a.解:由余弦定理得∴a2-9a+18=0,得a=3或6当a=3时,A=30°,∴C=120°当a=6时,由正弦定理∴A=90°∴C=60°。
高考数学解三角形中的要素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讲解
高考数学解三角形中的要素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讲解一、基础知识: 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其中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正弦定理的主要作用是方程和分式中的边角互化。
其原则为关于边,或是角的正弦值是否具备齐次的特征。
如果齐次则可直接进行边化角或是角化边,否则不可行 例如:(1)222222sin sin sin sin sin A B A B C a b ab c +−=⇔+−= (2)cos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b C c B a B C C B A +=⇒+=(恒等式) (3)22sin sin sin bc B Ca A= 2、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变式:(1)222cos 2b c a A bc+−=① 此公式通过边的大小(角两边与对边)可以判断出A 是钝角还是锐角 当222b c a +>时,cos 0A >,即A 为锐角;当222b c a +=(勾股定理)时,cos 0A =,即A 为直角; 当222b c a +<时,cos 0A <,即A 为钝角② 观察到分式为齐二次分式,所以已知,,a b c 的值或者::a b c 均可求出cos A(2)()()2221cos a b c bc A =+−+ 此公式在已知b c +和bc 时不需要计算出,b c 的值,进行整体代入即可3、三角形面积公式:(1)12S a h =⋅ (a 为三角形的底,h 为对应的高) (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ac B ===(3)()12S a b c r =++⋅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此公式也可用于求内切圆半径)(4)海伦公式:()12S p a b c ==++(5)向量方法:()()22S a ba b=⋅−⋅ (其中,a b 为边,a b 所构成的向量,方向任意)证明:()2222222111sin sin 1cos 244S ab C S a b C a b C =⇒==−S ∴=cos a b ab C ⋅=∴ ()()22S a b a b =⋅−⋅坐标表示:()()1122,,,a x y b x y =,则122112S x y x y =− 4、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两角可表示另一角)。
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
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一、知识必备: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a。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a 2-2ca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S =21ah a =21bh b =21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1ac sin B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第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5.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除了应用上述公式和上述变换方法外,还要注意三角形自身的特点。
解三角形知识点讲解总结及典型例题-自己总结的
解三角形知识点讲解总结及典型例题-自己总结的一、知识点复习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2(sin sin sin a b c R R A B C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1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边化角公式)2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角化边公式) 3::sin :sin :sin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4),,sin sin sin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2、正弦定理适用情况:(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2)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需要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已知a ,b 和A ,求B 时的解的情况:如果sin A ≥sin B ,则B 有唯一解;如果sin A <sin B <1,则B 有两解;如果sin B =1,则B 有唯一解;如果sin B >1,则B 无解.3、余弦定理及其推论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 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a b c C ab+-=+-=+-= 4、余弦定理适用情况:(1)已知两边及夹角;(2)已知三边。
5、常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1)高底⨯⨯=∆21ABC S ; (2)B ca A bc C ab S ABC sin 21sin 21sin 21===∆(两边夹一角); 6、三角形常用结论 (1),,(ab c b c a a c b +>+>+>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sin sin (ABC A B a b A B ∆>⇔>⇔>在,即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3)在△ABC ,A+B+C=π,所以sin(A+B)=sinC ;cos(A+B)=-cosC ;tan(A+B)=-tanC 。
(完整版)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和典型例题,推荐文档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平方的和减去其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2
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明确解题思路和变形方向,通畅解题途径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 ,D 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
,20
62315ACsin60+=
b .
故当B=30°时,sinB+sinC取得最大值1。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自己总结的
三、课堂练习:
1、满足 ,c= ,a=2的 的个数为m,则 为
2、已知a=5,b= , ,解三角形。
A、 B、
C、 D、
4、 的三个内角为 ,求当A为何值时,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5、在 中, 分别为角A,B,C的对边,且满足
(1)求角C的大小
(2)求 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角A、B的大小。
3、在 中,已知 , , ,如果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有两解,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 C、 ≤ ≤ D、
4、在 中,若 则角C=
5、设 是 外接圆的半径,且 ,试求 面积的最大值。
6、在 中,D为边BC上一点,BD=33, , ,求AD。
7、在 中,已知 分别为角A,B,C的对边,若 ,试确定 形状。
∴△ABC三边分别为6、10、14。
题型4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5]在 中,已知 ,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解析】把已知等式都化为角的等式或都化为边的等式。
方法一:
由正弦定理,即知
由 ,得 或
即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同上可得
由正、余弦定理,即得:
即
或
即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点拨】判断三角形形状问题,一是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边与边之间的关系,通过因式分解等方法化简得到边与边关系式,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角化边)
二是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角与角之间三角函数的关系,通过三角恒等变形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内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边化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一、知识必备: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a。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S =21ah a =21bh b =21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1ac sin B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 第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5.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除了应用上述公式和上述变换方法外,还要注意三角形自身的特点。
(1)角的变换 因为在△ABC 中,A+B+C=π,所以sin(A+B)=sinC ;cos(A+B)=-cosC ;tan(A+B)=-tanC 。
2sin 2cos ,2cos 2sinCB AC B A =+=+; (2)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6.求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分析题意,弄清已知和所求;(2)建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写出已知与所求,并画出示意图;(3)求解:正确运用正、余弦定理求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二、典例解析 题型1:正、余弦定理 例1.(1)在∆ABC 中,已知032.0=A ,081.8=B ,42.9=a cm ,解三角形;(2)在∆ABC 中,已知20=a cm ,28=b cm ,040=A ,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01,边长精确到1cm )。
解:(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0180()=-+C A B 000180(32.081.8)=-+066.2=;根据正弦定理, 00sin 42.9sin81.880.1()sin sin32.0==≈a B b cm A ; 0sin 42.9sin66.274.1().sin sin32.0==≈a C c cm A (2)根据正弦定理, 0sin 28sin40sin 0.8999.20==≈b A B a 因为00<B <0180,所以064≈B ,或0116.≈B①当064≈B 时, 0180()180(4064)76=-+≈-+=C A B , 0sin 20sin7630().sin sin40==≈a C c cm A ②当0116≈B 时, 00000180()180(40116)24=-+≈-+=C A B ,00sin 20sin2413().sin sin40==≈a C c cm A 点评:应用正弦定理时(1)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2)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题型2:三角形面积例2.在∆ABC 中,sin cos A A +=22,AC =2,3=AB ,求A tan 的值和∆ABC 的面积。
解法一:先解三角方程,求出角A 的值。
.21)45cos(,22)45cos(2cos sin =-∴=-=+ A A A A又0180<<A , 4560,105.A A ∴-==tan tan(4560)2A ∴=+==- .46260sin 45cos 60cos 45sin )6045sin(105sin sin +=+=+==AS AC AB A ABC ∆=⨯=⨯⨯⨯+=+1212232643426sin ()。
解法二:由sin cos A A +计算它的对偶关系式sin cos A A +的值。
sin cos A A +=22① 21(sin cos )212sin cos 20180,sin 0,cos 0.1(sin 2)2A A A A A A A A ∴+=∴=-<<∴><=- 另解23cos sin 21)cos (sin 2=-=-A A A A , ∴-=sin cos A A 62② ①+②得sin A =+264。
①-②得cos A =-264。
从而sin tan 2cos A A A ===- 以下解法略去。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等基本知识,着重数学考查运算能力,是一道三角的基础试题。
两种解法比较起来,你认为哪一种解法比较简单呢? 题型3: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变换问题例3.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长,已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a 2-c 2=ac -bc ,求∠A 的大小及cBb sin 的值。
分析:因给出的是a 、b 、c 之间的等量关系,要求∠A ,需找∠A 与三边的关系,故可用余弦定理。
由b 2=ac可变形为c b 2=a ,再用正弦定理可求cBb sin 的值。
解法一:∵a 、b 、c 成等比数列,∴b 2=ac 。
又a 2-c 2=ac -bc ,∴b 2+c 2-a 2=bc 。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c a c b 2222-+=bc bc 2=21,∴∠A =60°。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B =aA b sin ,∵b 2=ac ,∠A =60°,∴ac b c B b ︒=60sin sin 2=sin60°=23。
解法二:在△ABC 中,由面积公式得21bc sin A =21ac sin B 。
∵b 2=ac ,∠A =60°,∴bc sin A =b 2sin B 。
∴cB b sin =sin A =23。
评述:解三角形时,找三边一角之间的关系常用余弦定理,找两边两角之间的关系常用正弦定理。
题型4: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例4.在△ABC 中,若2cos B sin A =sinC ,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 ) A.等腰直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解析:2sin A cos B =sin C =sin (A +B )=sinAcosB+cosAsinB ∴sin (A -B )=0,∴A =B 另解:角化边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明确解题思路和变形方向,通畅解题途径 题型5:三角形中求值问题例5.ABC ∆的三个内角为A B C 、、,求当A 为何值时,cos 2cos 2B CA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解析:由A+B+C=π,得B+C 2=π2 -A 2,所以有cos B+C 2 =sin A2。
cosA+2cos B+C 2 =cosA+2sin A 2 =1-2sin 2A2 + 2sin A 2=-2(sin A 2 - 12)2+ 32;当sin A 2 = 12,即A=π3 时, cosA+2cos B+C 2取得最大值为32。
题型6: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例6.如图,A,B,C,D 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 ,D 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
测量船于水面A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角分别为075,030,于水面C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角均为060,AC=0.1km 。
试探究图中B ,D 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 ,D 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km ≈1.414,≈2.449)解:在△ABC 中,∠DAC=30°, ∠ADC=60°-∠DAC=30, 所以CD=AC=0.1 又∠BCD=180°-60°-60°=60°,故CB 是△CAD 底边AD 的中垂线,所以BD=BA ,在△ABC 中,,AB Csin CB C A sin ∠=∠A AB 即AB=,2062315sin ACsin60+=因此,BD=。
km 33.020623≈+ 故B ,D 的距离约为0.33km 。
点评:解三角形等内容提到高中来学习,又近年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和对三角变换要求的降低,对三角的综合考查将向三角形中问题伸展,但也不可太难,只要掌握基本知识、概念,深刻理解其中基本的数量关系即可过关。
三、思维总结1.解斜三角形的常规思维方法是:(1)已知两角和一边(如A 、B 、C ),由A +B +C = π求C ,由正弦定理求a 、b ;(2)已知两边和夹角(如a 、b 、c ),应用余弦定理求c 边;再应用正弦定理先求较短边所对的角,然后利用A +B +C = π,求另一角;(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a 、b 、A ),应用正弦定理求B ,由A +B +C = π求C ,再由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c 边,要注意解可能有多种情况;(4)已知三边a 、b 、c ,应余弦定理求A 、B ,再由A +B +C = π,求角C 。
2.三角学中的射影定理:在△ABC 中,A c C a b cos cos ⋅+⋅=,…3.两内角与其正弦值:在△ABC 中,B A B A sin sin <⇔<,…4.解三角形问题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这时应结合“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定理及几何作图来帮助理解”。
三、课后跟踪训练 1.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sin :sin 5:11:13A B C =,则△ABC ( )(A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C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2.在△ABC 中,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是a,b,c ,若22ab -=,sin C B =,则A=( )(A )030 (B )060 (C )0120 (D )0150 3.在ABC ∆中,a=15,b=10,A=60°,则cos B =A B 3 C4.已知a,b,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B,C 所对的边,若则sinC= . 5在锐角ABC ∆中,1,2,BC B A ==则cos ACA的值等于 , AC 的取值范围为 .6.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已知222ac b -=,sin cos 3cos sin ,A C A C = 求b7在ABC ∆中,A B 、为锐角,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sin A B ==(I )求A B +的值;(II )若1a b -=,求a b c 、、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