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项核心制度儿科

合集下载

复旦儿科医疗核心制度五项

复旦儿科医疗核心制度五项

复旦儿科医疗核心制度五项一、儿科医疗核心制度的重要性儿科医疗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儿科医疗核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儿童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儿童健康至关重要。

复旦儿科医疗核心制度五项是复旦医院儿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措施,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项核心制度。

二、核心制度一:儿科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 建立科学的质控标准在儿科医疗中,建立科学的质控标准是保障医疗质量的基础。

复旦儿科医院通过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标准。

2. 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机制儿科医疗质量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复旦儿科医院建立了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机制。

通过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 建立儿科医疗质量评估体系为了及时评估医疗质量,复旦儿科医院建立了儿科医疗质量评估体系。

通过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活动,对医疗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4. 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医疗事故的发生对于患儿和家属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复旦儿科医院建立了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

任何医疗事故都必须及时上报,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和赔偿,确保患儿和家属的合法权益。

三、核心制度二:儿科医疗技术创新体系1. 建立科研团队复旦儿科医院注重儿科医疗技术的创新,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由一流的医学专家组成,他们致力于儿科医疗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2. 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管理是指根据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制定出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和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复旦儿科医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通过严格执行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减少了医疗差异,提高了医疗效果。

3. 倡导多学科合作儿科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复旦儿科医院倡导多学科合作,建立了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

通过多学科的协同工作,可以更好地解决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提高医疗水平。

临床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

临床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

临床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死亡病例讨论制度5、危重病人抢救制度6、会诊制度7、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8、医师交接班制度首诊负责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是体现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对患者高度负责,防止因推诿病人而贻误救治时机,保证患者来院后得到认真、及时诊治、抢救的一项重要制度。

为了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制定医院的相关规定,望各科室、部门遵照本制度严格执行。

一、凡来院就诊的患者尤其是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必须认真负责地进行诊治和抢救。

二、属于两科以上多科属疾病的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进行认真负责的诊疗,并根据病情需要请专科会诊。

三、必须转科治疗的患者,须经转入科室会诊同意。

转科前,由首诊医师开写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

转出科室需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室,向值班人员交待有关情况。

四、凡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收、拒治。

五、因技术力量、设备条件限制本院不能诊治,必须转院的患者,首诊医师在征得医务科、总值班、业务院长同意后方可执行,并提前与相关医院联系;如估计患者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若患者家属要求转院,要做好相关的医疗文书记载。

转院途中,需有我院医务人员全程护送。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为了确保三级医师负责制的认真执行,各级临床医师有效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患者得到连贯性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各级医师的医疗水平,培养良好的医疗行为和医疗习惯,制定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查房频次及时限1、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1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等有关人员参加。

住院期间,对一般病情的新入院患者的首次查房应在其入院48小时内完成。

对危重患者,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应即时查房,并有查房记录。

2、主治医师查房对一般病情患者的查房每日至少1次,由住院医师及有关人员参加,住院医师负责记录和落实诊疗计划。

对危重患者应随时查房,但至少不少于每日两次。

十三项核心制度儿科

十三项核心制度儿科

十三项核心制度儿科儿科是专门研究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疾病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科。

为了提高儿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其中包括了十三项核心制度。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核心制度进行论述。

一、基本制度儿科医疗机构运行应符合国家的医疗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医疗机构应具备标准化的医疗设备,配置专业的医疗团队,并配备儿科专用的药物和辅助治疗设备。

此外,儿科医生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保障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诊疗制度对于患儿的就诊需采取绿色通道,即优先安排儿童看病。

儿科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预约挂号和分诊制度,避免患儿等待时间过长。

同时,儿科医生应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对患儿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针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不必要的病理检查。

三、护理制度儿科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业的儿科护理团队,为患儿提供全程的护理服务。

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与患儿沟通的能力,关注患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在患儿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健康评估,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同时,积极协助家属的护理工作,加强儿童的家庭护理教育。

四、预防制度儿童疾病的预防是儿科医疗的重要任务。

儿科医生应当普及儿童疾病的预防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养育儿童。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儿童健康管理系统,进行儿童健康体检和疫苗接种工作。

此外,儿科医生还应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度。

五、培训制度为提高儿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儿科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对儿科医生进行不断的专业培训和进修,提高其诊疗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

此外,儿科医院还可以开展派遣医生到乡村地区开展义诊和宣传活动,提高偏远地区儿童的医疗水平。

六、科研制度儿科医疗机构应开展儿科学术研究,推动学术交流和科学创新。

医院可以组织开展临床试验和疾病防控研究,提高儿科的科学性和前沿性。

同时,医院应支持儿科医生参与学术会议和发表科研论文,提升儿科医生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整理版)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整理版)

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分级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现将各项制度要点整理如下:一、首诊负责制度:1、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要对所接诊的病人负责,不得推诿或拒绝病人.2、首诊医师除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己明确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人应对症治疗,并及时请上级医师指导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待明确诊断后,负责转有关科室治疗。

3、首诊医师开具的各种检查单,当班不能出结果者,应交给下班医师或与病人约定时间处理.4、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人,必须及时收住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须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5、如遇危重病人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6、对己接诊的病人,需要会诊及转科者,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负责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1、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周2-3次,查房在上午进行,住院医师对所管病人每日至少查房2次。

2、对危重病人,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时查病人.3、查房前医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械等,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

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示。

4、经治医师应将各次查房内容作认真科学的记录,以便记录完整,反映出病程的转归,治疗疗效等动态变化。

十三项核心制度儿科

十三项核心制度儿科

十三项核心制度儿科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儿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对其整个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儿童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建立一套科学而高效的儿科核心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以下十三个方面论述儿科核心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患者管理制度儿科核心制度的基石之一是建立健全的患者管理制度。

这包括建立患者档案管理系统、定期进行患者随访和评估、并确保及时记录和更新患者的健康资料。

二、医疗质量控制制度医疗质量是儿科工作的核心目标。

通过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制度,可以提高医疗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确保儿童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三、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儿科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明确儿童疾病的治疗流程和规范,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负担。

四、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医疗风险更加敏感。

建立儿科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管理、操作规范、感染控制等,能够保障儿童的安全。

五、家属管理制度儿科中家属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建立家属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家属的教育和交流,提高家长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和管理水平。

六、医患沟通制度儿科医患沟通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提高医疗效果。

在医患沟通中,医生需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疾病和治疗方案,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和困惑。

七、继续教育制度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是医生保持专业水平的关键。

通过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儿科医生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八、科研创新制度科研创新是提高儿科医疗水平和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科研创新制度,推动医院开展儿科疾病的研究,培养儿科医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九、质量评估制度质量评估是儿科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质量评估制度,可以对儿科医疗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十、医保政策制度医保政策对于儿科医疗服务的保障至关重要。

金湖县中医院中医儿科三基考试试卷8月

金湖县中医院中医儿科三基考试试卷8月

金湖县中医院中医儿科三基考试试卷2010年8月姓名:得分:一、A型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患儿,6个月。

每闻声响则惊哭不安。

其病位在A肺 B.脾 C.心 D.肝 E.肾2.小儿发生烈性传染病的病邪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A.风热 B凤寒 C。

湿热 D.燥邪 E.疫疠3.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A.脾常不足 B.肺脏娇嫩 C.肾常虚 D.稚阳未充 E.稚阴未长4.小儿易患五迟、五软、解颅、遗尿等病,原因主要是A肺脏娇嫩 B.脾常不足 C.肾常虚 D.稚阴稚阳 E.纯阳之体5.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首推A.肺系病证 B.心系病证 C.肝系病证 D.脾系病证 E.肾系病证6.腹部膨大,肢体瘦弱,发稀,额上青筋显现,多为A.积滞 B.泄泻 C.疳积 D.厌食 E.五迟7.百日咳咳嗽的特点为A.咳声清扬,伴流清涕 B.咳嗽阵作,并有回声 C.咳声重浊,痰稠色黄D.咳声嘶哑,如犬吠样 E.干咳无痰,口鼻干燥8.患儿,5岁。

发热1~2天,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

其诊断是A.口疮 B.麻疹 C.鹅口疮 D.痄腮 E.发颐9.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何种病毒最易致胎儿畸形A.麻疹病毒 B.风疹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埃可病毒 E.腺病毒10.患儿,出生后4天。

家长发现小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垫状隆起,可活动。

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A.影响吸乳,消毒后挑割 B.影响吸乳,手术切除 C.应予治疗,解毒消肿D.有利吸乳,不予处理 E.有利吸乳,但易感染11.患儿,6个月。

近来出现夜间哭闹,多汗,精神烦躁等症状,头枕处头发变稀,此时应首先添加的是A.蛋黄 B.肝泥 C.鱼肝油制剂 D.鱼泥 E.动物血制品12.患儿,4个月。

开始添加辅食,近日来大便次数增多,量多质稀,味酸臭,夹有食物残渣,一般情况可,小便无明显减少。

以下处理方法中恰当的是A.禁食不禁水 B.继续原法喂养 C.暂停添加辅食D.静脉补液并予抗病毒药 E.静脉补液并予抗菌药物13.患儿,出生12天。

儿科各项规章制度

儿科各项规章制度

儿科各项规章制度篇一:儿科工作制度儿科工作制度一、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开展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全科出勤率≥__%。

二、要教育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遵守卫生颁发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并建立医德考核评价制度及单位、职工和社会群众相结合的监督系统。

三、加强科室门诊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针对儿童疾病常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交叉感染,而且缺乏自诉病情的能力,检查不合作等特点,因此,除健全完善全院共性的各项规章制度外,应注意加强以下几点:(一)诊断耐心、细致,治疗及时、恰当、有效。

(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三)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儿童保健,搞好卫生宣传教育。

(四)儿童的健康情况,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应注意与社会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协作。

四、抓好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正确处理差错事故,认真吸取教训。

……儿科健康教育制度在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增加护士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时间,将对病人的心理与健康知识宣教融汇在每项护理服务中。

把重点放在入院宣教、特殊用药检查前后宣教以及病情变化时和出院前的指导,对一般病人进行普通健康知识宣教,有效发挥健康教育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的教育,以提高病人、家属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健康状况,制定本制度:一、健康教育在评估病人及家属实际需求进行,由医务人员、病人、家属共同确定完成。

1.使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计划、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

2.出院随访信息。

二、建立健康教育手册,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三、责任护士应评估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病人、家属现有文化程度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与需求。

2.病人住院日长短和病人能力进行教育。

3.病人、家属与医务人员的目标是否一致。

内儿科十八项核心制度考核

内儿科十八项核心制度考核

内儿科十八项核心制度考核一、首诊医师负责制度1.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和,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2.首诊医师必须,进行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3.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

4.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5.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实行、、三级查房。

危重者入院后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三级医师查房规定:每周查房次,应由二级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二级医师查房规定:一般患者每周查房次,一般患者入院后,二级医师首次查房不得超过小时。

应有本病房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参加。

对危重病人应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

一级医师查房规定:对所管的病人每日至少查房次,早晚查房一次,上午、下午下班前各一次,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现新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疑难病例入院一周以上诊断不明确或者疗效较差的病例;住院期间实验室或其他辅助检查有重要发现,将导致诊断、治疗方案的重大改变;病情复杂疑难或本院本地区首次发现的罕见疾病;病情危重病例或者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病例以及科室认为必须讨论的其他病例。

四、会诊制度2.会诊医师须详细记录会诊意见,提出具体诊疗意见并开出本科医嘱,会诊记录包括会诊和、会诊医师的科室、会诊及会诊医师签名等;3.必须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对患者需要或部分自费的药物或医用材料以及特殊用法须在会诊意见记录中注明,并告知患者和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6.严禁会诊医师电话会诊。

十三项核心制度内容

十三项核心制度内容

“十三项”医疗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1.医院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患者诊治全面负责,严禁推诿,互相扯皮,贻误病情。

2.首诊医师对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及时确诊,合理治疗,并按要求书写门(急)诊病历,做到不推不拖。

3.对疑难重症应祥细检查,并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

遇有多处复合性创伤时,应由首诊医师和有关科室共同给予急救处理.需住院者应和有关科室、部门联系协商,尽快收治。

4.对科室之间“临界病人"应由首诊医师负责诊治。

5.对于涉及两科以上疾病的患者,应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为主,首诊医师负责护送患者转科.6.危重患者首诊医师负责转送急诊科进行抢救,情况危急者,首诊医师负责组织就地抢救。

7.凡应收治的特殊抢救病人,如收人科室确有困难,首诊医师应报告医务科和总值班,该部门人员有权临时吩咐有关科室先行治疗,该科不得拒绝.8.首诊医师有事离岗时,应将所负责的患者交予其它医师负责。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1.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

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二次(上下午各一次)。

2.对危重病员,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病员.3.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械等,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

经治的住院医师汇报病情要简明扼要,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主(副)任医师、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指示。

4.护士长组织护理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实际教学。

5.查房的内容:(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审查对新入院,重危病员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

护理10个核心制度

护理10个核心制度

禄丰县人民医院护理核心制度一、分级护理制度(一)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患者入院后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级别,并下达医嘱。

(二)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三)患者一览表和床头牌上有分级护理标志,标志与护理级别吻合,根据医嘱及时更改。

患者住院期间应根据级别要求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四)分级护理范围:1、特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一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二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4、三级护理(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五)分级护理要求:1、特级护理:(I)安臵患者于抢救室、监护室或单人病房.24小时专人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处臵,各种管道通畅、固定妥善。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和护理.并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

(3)及时、客观填写护理记录,准确测量、记录24小时出人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应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病情,及时制定和调整护理计划。

18项医疗核心制度口诀

18项医疗核心制度口诀

18项医疗核心制度口诀医疗核心制度是指构建和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它们在保障和改善人民健康方面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作用。

《中国共产中央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18项医疗核心制度,这些制度覆盖了医疗体制改革方方面面的问题,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本文将按照18项医疗核心制度的顺序,逐一进行回答和解析。

第一项医疗核心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这一制度要求将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放在首位,确保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为此,我们需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从预防为主到预防为主和治疗并重的转变,提高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水平。

第二项医疗核心制度: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制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全科医生在基层承担着全面协调、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的重要职责,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

我们需要通过完善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连续和协调的医疗服务。

第三项医疗核心制度: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医联体是指在相互信任、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病患群体等组成的协作联盟。

通过医联体建设,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我们需要加强对医联体的引导和规范,激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其中,形成良性互动和良性竞争的局面。

第四项医疗核心制度: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保障人民享有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是指覆盖城乡居民、覆盖职工、覆盖城乡低保户、覆盖特困人员等不同群体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我们需要继续推进医保制度整合,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医疗保险的普惠性、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第五项医疗核心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指以绩效为导向、分权分责、信息化管理的医院管理模式。

15个护理核心制度

15个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15条1.护理文件管理制度2.患者身份识别制度3.护理安全与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5.防坠床、跌倒管理制度6.压疮管理制度7.医嘱查对制度8.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9.输血查对制度10.值班、交接班制度11.分级护理制度12.消毒隔离制度13.健康教育制度14.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15.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一、护理文件管理制度1.医疗机构应当严格病历管理,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用后必须归还原处。

2.护理文件包括医嘱单、体温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监测单等。

护理文件管理由病区护士长总负责,办公室护士具体负责,各班次护理人员均实行谁在班谁负责的管理原则。

3.护理文件的书写按卫生部及省卫生厅的相关规范要求执行,书写应客观真实、重点突出,体现及时性、连续性、完整性、准确性,严格遵行“谁执行,谁记录,谁签名”。

4.护士长对护理文件的质量把关,定期检查护理文件书写情况,并进行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分析,将存在问题向护士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督促落实。

5.死亡、纠纷、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护士长必须审阅,并在最后一次记录上签名。

6.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文件定点放置,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监测单等按在床病历顺序排列,出院(死亡)病历按照出院病历顺序排列,与病案室人员交接并签全名。

7.患者会诊或转院时只能携带会诊单或病历摘要;转科时应当由病区指定专人送交病历;因办理案件需要查阅、复印病历或患者本人(代理人)需要复印病历资料时,需按照相关流程进行申请并在医院指定部门复印。

8.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值班人员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由质量监控部门或者专职人员在患者或其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封存病历。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患者佩戴腕带1.1原则上所有住院患者、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均需佩戴腕带。

在重症医学病房、新生儿科、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有创诊疗、输液输血、抢救、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必须佩戴腕带,用以识别患者身份。

儿科护士对十四项核心制度自查自纠问题总结

儿科护士对十四项核心制度自查自纠问题总结

儿科护士对十四项核心制度自查自纠问题总结通过开展十四项核心制度教育活动,使我深刻认识“治庸问责”是转变工作作风、端正工作态度、提升自身形象标尺。

结合自身实际,将自查自纠结果汇报如下:一、当前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一)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

平时由于工作较多,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全面,浅偿辄止,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没有深入挖掘理论内涵,把握精神实质,思想上缺乏紧迫感,其次不能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工作中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二)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满足于工作现状。

缺乏钻研精神,对新形势下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够,没有很好地从实际出发,使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水平,与适应新形势工作发展的要求有差距。

二、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是认为工作忙起来没时间学,把学习摆在了次要位置,其次是认为可有可无不想学,总感到工作和学习关系不大,学不学一个样,造成了政治嗅觉上的迟钝。

三、查明了原因,提出建议:(一)进一步提高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事实上,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提高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工作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厚积博发,游刃有余,才能在错综复杂的情势下技高一筹。

因此,今后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将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克服和纠正轻视理论学习倾向,纠正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的问题,更加自觉处理好工作和学习关系,深入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进一步掌握精神实质,指导好工作实践。

用作树新风、强作风的标准对照检查自己,约束自己。

(二)树立开拓创新思想,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工作主动性,对工作敢想敢干,实践就象一叶方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尽管征途可能充满险阻,充满批评,但它必竟有到达彼岸的希望,如果畏首畏尾,踌踌不前,只会望洋兴叹,不能负重前行,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所以工作中要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闯出新路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三项核心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核心制度〕〔一〕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与管理。

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Ⅰ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缺乏,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展分析,制定改良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响,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2、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每月有方案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展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工程有方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展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

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响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当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

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展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展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良。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展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响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展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中医儿科工作制度

中医儿科工作制度

中医儿科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医儿科的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儿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医儿科的诊疗、教学、科研等工作。

第三条中医儿科工作应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优势。

第四条中医儿科工作人员应遵循医疗伦理,尊重患儿及家长的权益,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诊疗工作第五条中医儿科诊疗工作应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进行,确保医疗安全。

第六条中医儿科诊断应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不得滥用西医检查和治疗方法。

第七条中医儿科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因人制宜,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第八条中医儿科应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中药敷贴等,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章教学与科研第九条中医儿科应承担教学任务,做好学生带教工作,传承中医儿科诊疗技术。

第十条中医儿科应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中医儿科诊疗技术水平。

第十一条中医儿科工作人员应参加学术交流,了解和掌握中医儿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第四章药品管理第十二条中医儿科应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规,确保药品质量。

第十三条中医儿科工作人员应熟悉药品性能,合理使用药品,不得滥用或不当使用。

第十四条中医儿科应定期对药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患儿用药安全。

第五章病案管理第十五条中医儿科应规范书写病案,做到病情描述准确、治疗方案明确、疗效评估客观。

第十六条中医儿科应定期进行病案质量检查,提高病案质量。

第六章服务质量第十七条中医儿科应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第十八条中医儿科工作人员应注重职业素养,保持良好的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第七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中医儿科所有。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核心制度检查流程

核心制度检查流程

核心制度检查流程一、检查对象儿科、妇产科、手术室;二、检查时间不定期进行抽查三、检查地点儿科病房、妇产科病房、手术室病房、四、检查方法及内容一、核心制度知晓情况1、检查方法及内容1、方法:病房负责人、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各1人2、内容:依据科室出示的该院制定的核心制度进行检查,每人至少考核2项核心制度,了解掌握情况2、扣分标准1核心制度1项不了解或基本不掌握,每人扣2分2掌握不全面或有明显缺陷每人扣1分二、首诊负责制10分1、检查方法及内容1方法:选各科室2位医师,每病房2位医师2内容:对首诊负责制度的知晓情况;对急诊病人的首诊处理流程;对转科、转院流程的掌握情况1对首诊制度不掌握每人扣2分,概念不清、掌握不全每人扣1分2对复合伤病人的处理流程有缺陷的,每人扣2分3对转科、转院流程不掌握的,每人扣2分4在转科、转院过程中,无上级医师会诊并同意的,每人扣1分三、查房制度10分1、检查方法及内容1对象:每个病房抽查运行病历2份手术科室抽查术后病历、非手术科室抽查住院10天左右病历,共查8份运行病历2内容:查看三级查房落实情况2、扣分标准1入院48小时内无主治医师查房记录,每份扣1分2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或主任医师查房记录,与住院医师首次病程记录内容相同的,每份扣1分3主治医师每周查房少于2次、主任医师每周查房少于1次的,每份扣1分四、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0分1、检查方法及内容1对象:病房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2内容:检查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执行情况1病房无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每病房扣3分2应有三级医师参加讨论,缺某一级医师每例扣1分3讨论记录不规范未记录发言人具体意见、无总结意见、字迹潦草不易辨认、无记录医师签名,每例扣1分;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10分1、检查方法及内容1对象:文档、设备、药品2内容:危重症病人抢救预案,抢救设备、药品的齐备情况2、扣分标准1无危重患者抢救预案的,每科室扣3分2无抢救设备或抢救设备未处于备用状态的,每科扣1分3无抢救药品或抢救药品已过期的,每科扣1分六会诊制度10分1、检查方法与内容1对象:急会诊随机选择检查地点3名会诊医师、每病房2份运行病历2内容:模拟儿科、妇科急会诊,检查会诊医师是否在10分钟内到场;了解常规会诊执行情况2、扣分标准1急会诊未在10分钟内到场的,每例扣2分2常规会诊未在48小时内完成的,每次扣2分3会诊医师为总住院医师以下资质的,每次扣1分4会诊记录不规范会诊记录项目填写不全、病历摘要过于简单、会诊目的不明确、会诊意见过于简单、字迹潦草不易辨认、缺签名等每次扣1分七、术前讨论制度10分1、检查方法和内容1方法:选妇产科病房中等难度以上手术的运行病历各2份2内容:术前讨论制度执行情况2、扣分标准1、中等难度以上手术无术前讨论的、术者未参加讨论的,每次扣2分2术前讨论记录不规范无手术适应症或适应症描述无针对性,无手术风险评估或对风险估计不足,无手术意外或并发症、合并症处理预案,无医师签名,每次扣1分八、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0分1、检查方法和内容1方法:检查儿科、妇产科病房的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死亡病历2内容: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执行情况2、扣分标准1病房无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的,每病房扣3分2未在患者死亡后一周内讨论的,每例扣3分3讨论记录不规范未记录发言人具体意见、对死亡原因分析不足, 无上级医师参加、讨论无总结意见、字迹潦草不易辨认、无记录医师签名,每次扣1分九、交接班制度10分1、检查方法和内容1方法:参加病房的早交班,检查交接班记录本、运行病历等相关记录2内容:交接班制度执行情况2、扣分标准1、早交班无上级医师参加的,扣2分2、早交接班内容简单、重点不突出的,扣1分3、夜班有处置,但病历中未记录的,每例扣1分4、无交接班记录本的,每病房扣2分5、交接班记录项目填写不全的,每病房扣1-2分五、核心制度检查注意事项1.选取对医院具有代表性的科室进行检查2.因参加早交班,注意要提前到医院,在选择早交班科室时,尽量选取危重病人多、手术病人多时的科室3.扣分累计不得超过各项权重,如会诊制度检查发现的问题,扣分不得超过10分4.掌握标准,确保检查质量,按标准要求进行检查,详细记录扣分依据5.特殊情况,酌情处理,发现标准未列举的其它问题时,请详细记录并酌情扣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台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十三项核心制度(儿科具体措施)目录一、首诊负责制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三、分级护理制度(一)特级护理(二)一级护理(三)二级护理四、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五、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六、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七、会诊制度(一)院内会诊制度(二)邀请院外会诊制度(三)应邀外出会诊制度(四)会诊管理制度八、手术分级制度(略)九、术前讨论制度(略)十、查对制度(一)临床查对制度(二)输血查对制度(三)手术查对制度(略)(四)发药查对制度(略)(五)医技检查查对制度(略)(六)供应室查对制度(略)十一、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十二、交接班制度十三、转院制度一、首诊负责制1. 病人首先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须及时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与处理,并认真书写病历。

2. 诊断为非本科疾患,需请其它科室会诊。

若属危重抢救病人,首诊医师必须及时抢救病人,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坚决杜绝科室间、医师间推诿病人。

3. 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须按时会诊,执行医院会诊制度。

会诊意见必须向邀请科室医师书面交待。

4. 首诊医师请其它科室会诊必须先经本科上级医师查看病人并同意。

被邀科室须有二线医师以上人员参加会诊。

5. 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

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总值班协调解决,不得推诿。

6. 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病人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

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

7. 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须先抢救,同时由病人陪同人员办理挂号和交费等手续,不得因强调挂号、交费等手续延误抢救时机。

8. 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在病人稳定之前不得转院,因医院病床、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须由二线医师亲自察看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转院,对需要转院而病情允许转院的病人,须由责任医师(必要时由医疗管理部门或总值班)先与接收医院联系,对病情记录、途中注意事项、护送等均须作好交代和妥善安排。

9. 首诊医师应对病人的去向或转归进行登记备查。

10.凡在接诊、诊治、抢救病人或转院过程中未执行上述规定、推诿病人者,要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科室的责任。

儿科实施细则:1.本科专业病种较多,包含新生儿及儿科各系统疾病,要求本科医师必须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常规。

按诊疗常规及诊疗指南处理本科疾病。

2.诊断为非本专业疾患,处理有一定难度,首诊医师必须先积极安置病员,做好沟通及记录,同时请示上级医师,经上级医师同意,请相关专科医师会诊,指导诊治病员。

3.诊断为非本专业疾患,若属危重抢救病人,首诊医师必须及时抢救病人,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应及时赶赴现场,积极组织抢救,并做好记录。

4.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前、抢救中、抢救后应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并向科主任汇报,及时完成抢救记录。

5门诊,急诊医师应写好门诊日,转诊病儿的去向登记于门诊日鋕,其余按首诊负责制相关规定执行。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1、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

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二次。

2、对危重病员,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检查病员。

3、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

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

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示。

4、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实际教学。

5、查房的内容:5.1 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审查对新入院、重危病员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5.2 主治医生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

尤其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员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映;倾听病员的陈述;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错误的记录;了解病员病情变化并征求对饮食、生活的意见;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转院问题。

5.3 住院医师查房,要求先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病员,同时巡视一般病员;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开写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检查病员饮食情况;主动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7、院领导以及机关各科负责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参加各科的查房,检查了解对病员治疗情况和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做好查房及改进反馈记录。

儿科实施细则:1.科主任查房每周1次,一般安排在星期六上午。

急、危、重、疑难病员应组长医师邀请随时查房。

下级医师认真做好记录并负责实施,科主任审阅查房记录并签字。

2.各医疗组长(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先查危重病人。

上级医师负责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下级医师认真做好记录并负责实施。

3.住院医师每日查房二次.下午及夜间查房由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住院总医师负责实施,要求先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入院的病员,同时巡视一般病员;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开写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检查病员饮食情况;主动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4.危重病人入院24小时内必须有副主任医师查看,每天必须有组长医师查看。

5.查房时应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6..其余按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

三、分级护理制度1.特级护理1.1 病情依据:a.病情危重,随时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b.各种复杂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后的患者。

c.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d.某些严重的内科疾患及精神障碍者。

e.入住各类ICU(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1.2 护理要求:a.除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外,必须进入抢救室或监护室,根据医嘱由监护护士或特护人员专人护理。

b.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保持呼吸道及各种管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 小时出入量。

c.制定护理计划或护理重点,有完整的特护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d.重症患者的生活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完成。

e.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用物定期更换和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f.观察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2.一级护理2.1 病情依据:a.重症患者、各种大手术后尚需严格卧床休息以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

b.生活一部分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2 护理要求:a.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b.加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防止发生并发症。

c.定时巡视病房,随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

d.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e.观察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3.二级护理3.1 病情依据:a.急性症状消失,病情趋于稳定,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b.慢性病限制活动或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的患者。

3.2 护理要求:a.定时巡视患者,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按常规给患者测量体温、脉膊、呼吸、血压;b.协助、督促、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护理。

c.按要求做好一般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4.三级护理4.1 病情依据: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的、病情较轻或恢复期的患者。

4.2 护理要求:a.按常规为患者测体温、脉膊、呼吸、血压;b.定期巡视患者,掌握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精神状态;c.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儿科实施细则:1.各位医师必须掌握分级护理相关内容,作为医嘱中下护理级别的依据。

2.各医疗组长(主治医师)查房时应督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3.各护理组长应根据护理级别认真落实护理措施。

4.本科专业病种较多,包含新生儿及儿科各专业疾病等,要求本科护士长,.护理组长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并对本组组员进行专科护理知识教育。

5.其余按分级护理制度要求执行。

四、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病人住院3天内未能明确诊断或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由科主任或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召集有关医务人员进行讨论。

2、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佳且住院时间超过3天的患者,应及时向大科主任汇报,并由大科主任组织院内有关专家进行讨论。

3、若经院内专家会诊后仍未能明确诊断的,须上报医务部,由医务部邀请并组织院外专家进行会诊。

4、讨论前,主管医师应积极准备有关病历资料,明确提出讨论目的;讨论时,应详细做好讨论记录,并于讨论完成后,将相关内容在病历中记录。

儿科实施细则:1.疑难病例讨论原则上安排在每周五下午进行,由主管医师提出,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医生、护士长及护理组长参加。

2.如有必要,随时可进行讨论。

3.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佳且住院时间超过3天的患者,应及时向大科主任汇报,并由大科主任组织大内科专家组进行讨论,必要时请相关专业专家参与,如检验、放射、超声、外科等。

4.大内科专家组讨论应有大内科护士长参加,与本科护士长、护理组长共同制定护理措施。

5.主管医生在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上详细记录每位专家意见,病历中记录综合意见,病程记录中反映讨论意见的落实情况。

6.讨论结束后由参与讨论者共同将讨论意见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以取得理解及配合。

必要时上报医务部备案。

五、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患者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

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做出后一周进行。

2、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疗管理部门人员参加。

3、讨论目的是分析死亡原因,吸取诊疗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4、要有完整的讨论记录,由科主任、上级医师签字确认后纳入病历。

儿科实施细则:1.,死亡病例一周以内讨论,可能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的病例及时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生及护士长参加,.并做好详细记录。

2.病历中记录综合意见,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上详细记录每位专家意见。

3.记录应客观、真实、避免使用易导致纠纷的字句。

六、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一)抢救工作应由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和护士长组织,重大抢救应由科主任或院领导参加组织,所有参加抢救人员要听指挥,严肃认真,分工协作。

(二)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迅速予以解决。

如需会诊者,应本着先科内、后科外的原则,及时组织会诊,院内大会诊应报医务部协助组织,各类医务人员接到急会诊后应随请随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