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研究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深度融合研究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深度融合研究作者:赵利平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33期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一个地方红色基因传承的成果,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和教学价值。
文章阐释了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深度融合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对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提出了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构建。
充分发挥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和教学价值,聚焦问题,解决历史虚无主义的迷茫,全面提升新时代贵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关键词: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深度融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看待历史和现实,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以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向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就决定了“纲要”课程与其他思政理论课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
除了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要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价值观。
但是长期以来,“纲要”课大多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学生依然大多是以死记硬背的形式学习这门课,课堂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学效果离期望值有一定差距,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开展。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对新时代“纲要”課程创新教学方法,守好高校思政教育“责任田”,打牢学生成才的思想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涵义及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概述(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涵义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指向性,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活动相关,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等,在这些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特殊价值指向的文化,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
红色文化在贵州研究报告
红色文化在贵州研究报告红色文化在贵州研究报告摘要:贵州作为中国红色革命的重要地区之一,在红色文化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传承。
本报告通过对贵州红色文化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贵州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引言红色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和建设的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作为红色革命的重要阵地,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遗迹,如兴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等。
二、历史渊源贵州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1911年辛亥革命后贵州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和革命队伍的重要基地。
1928年,贵州发生遵义会议,标志着红军正式进入贵州。
红军长征期间,贵州成为伟大决战和历史转折的地方。
三、发展现状目前,贵州红色文化的发展得到了重视和推动,相关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和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层出不穷。
此外,贵州还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结合,提升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四、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贵州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红色文化旅游的兴起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当地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激发了当地居民的爱国热情和创业精神,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建议和措施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贵州红色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建设更多的红色文化遗迹和纪念馆,提升红色文化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2.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深入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和宣传推广活动;3.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和创业意识;4.加大政府对红色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六、结论贵州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功能简析
教育 , 助他 们深 刻认识 中国 国情 、 帮 国
学,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 三个选择” 历 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的强大 新的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 l
史必然性的认识 在 中国共产 党成立 之前, 为实现 民 地证 明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 中国” 供 了丰富的r容和源泉。 和 8 族独立 、 民幸福和 国家富强, 人 一代代仁 “ 有社会主 义才 能救 中国” 的历 史论 只
造 的 新 民 主 主 义 文 化 的核 心 。 把 红 色 文 线 。 这 三 件 是 我 们 战 胜 敌 人 的 主 要 武 改 进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以 爱 国 主 要 化资源运用 于 《 国近现代 史纲 要》 中 教 器 。 时 , ”恫 我们 党 在 革命 战争 年 代 形 成 义 教 育 为重 点 , 入 进 行 民 族 精 神 教 育 , 深 学 , 助 于 丰 富 教 学 内容 , 有 改进 教 学 方 法 的 井 冈 山精 神 、 征 精 神 、 安精 神 、 长 延 西 引 导 大 学 生 增 强 民族 自尊 心 、 自信 心 、 自 和 途 径 , 强 大学 生 对 “ 个 选 择 ” 史 柏 坡 精 神 等 , 增 三 历 既是 对 民族 优 秀 文 化 传 统 豪 感 。 必 然性 的认 识 ,加 强 大学 生 民 族精 神 教 的 传承 、 华 , 是 凝 聚 和 激 励 全 党 和 全 升 更 以 红 色 资 源 为 载 体 的 红 色 革 命 精
我党一直非常重视革命传统和革命 的, 必须倍加珍惜, 从而使他们进一步 l
中华 民族在山重水复之后 ,才最终找到 精神的教育价值 , 早在解放之初 , 毛泽东 增强 民族 自尊心、 自信 心和 自豪感, l 增 了出路。而中国共产 党也由刚诞生时的 就号召全党和全 国人 民要 “ 扬革命传 强民族责任 感和 民族 忧患 意识 , 发 有助于 J 十几个党员, 历经艰难险阻 , 步成 长壮 统 , 逐 争取更 大光荣”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 帮助 大学 生树 立正 确 的世 界观 、人 生 l
贵州地方历史资源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必要性探析
必要 性 “ 纲要 ”课 程是 思想 政治 理论 课 , 而非纯 粹 的历史 课 , 该 课程 有
有效开 发利用 地方历 史资源 , 有利 于更好 地使用 “ 纲 要 ”教材 , 助 于当 代大 学 生 了解 中 国近现 代 史 , 认识 我 国革 命发 展 、 近现 代 社 有利 于激 发大 学 生的学 史兴 趣 , 有 利于培 养 师生 的创 新 能力和 实践 会 发展 的 历 史进 程 及其 内在 规律 , 从 而 了解 我 国国 情 , 培 养 社会 主 能力 。 在 “ 纲 要 ”课程 中运 用贵 州地 方历 史资源 , 可 满足 外地学 生对 义 核心价 值观 。 让 学生 感 觉耳 目一 新 , 激发 中 国近现 代史 , 是指 1 8 4 0 年 以来 中国 的历史 。“ 史 纲 ”以 时间 求 学所 在 地历 史 文化 的探 秘心 理 需求 , 满 足学 生对新知 识的需 求 。 我省 高校 招生立足 本土 、 为纬, 以各 时期重 大历 史事 件为纬 而编 织成 “ 纲” 。 “ 纲 要 ”教材 分 学 生学 习兴趣 , 为上、 中、 下 三编 , 每 编除 综 述外 又设 十 章 。编者 高屋 建 瓴 , 从 宏 观 面 向 全国 , 很 多学 生来 自 贵州 本土 , 贵 州籍 学 生对 本地 历 史文 化有 视 域 把握 中 国近 现代 史 , 特别 注 重从 政 治史 、 革命 史 角度 梳理 我 国 或 多或少 的 了解 , 在 “ 纲 要 ”课某些 知识 点适 量插入 相 关地 方历史 近 现代 历 史的发 展进程 。本 课程 非 历史学 科的 专业课 , 系 每周 2学 文 化 有 利 于学 生 近距 离 地接 触历 史 , 可促 进学 生 参与 、 讨论、 探究 日 寸 的 公 共课 , 限 于篇 幅 , 教材 内容 自然 很难 兼顾 海量 的微 观 史 实和 课堂教学内容 , 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改进 “ 纲要 ”课教学 史料 。教材 内容 的编 排给 老师 教学一 个拓 展的 空间 , 同时 此亦 客观 实效 , 增 强课 程的 亲和 力 、 吸 引力和 感染 力 , 将 课程 教材 的核 心内容 上 需要 老师利 用教材 内容之外 的历 史资源 丰富 自己的教 学内容 。 转化 为学 生的知识 体系 和信仰体 系 。 按 照现 行 教育 体 制 , 我 国在 中学 阶段 就 开设 历 史课 , 故 在开 设 3 、 有 利 于增 进 学生对贵 州的热 爱 “ 纲要 ”课前 , 大 学生 特别是学 文科的学 生对 中国近现代 史已有 或多 在 “ 纲 要 ”课程 中运 用贵 州地 方历 史资源 , 有利 于 大学 生历 史 或少 的 了解 。在 内 容方 面 , “ 纲 要 ”教材 与中 学历 史教 材存 在一 定 素 养 的 培养 , 激发 贵 州 籍学 子 热 爱 家乡 、 建设家乡, 有 利 于 宣 传 贵 程度 的重复 , 此 造成 了部分大 学生学 习态 度不 太端正 , 上课积极 性不 州、 建 设 贵州 , 并 进一 步培 养 学生 的 爱国热 情。在 中 国近 代 化运 动 高, 课程教 学效果有待提 高的局面 。 “ 纲要 ” 教学内容多 , 教学 时数少 , 中, 贵 州 涌现 出不 少 先进 人物 , 如 黎庶 昌是 睁 眼看 西 方 的第一 个 贵 要在 三十 多个 课时 内讲完 近现 代 以来一 百七十 多年 的 中国历 史 , 同 州 人 , 其 对西 方 民主政 治的认 识 , 突破 了 “ 中 体西 用 ”的框框 , 可 以 时又要 避免过多重复 中学历 史知 识 , 需要 “ 纲要 ”任课教 师深 入研究 说 是 我 国近代 维 新思 想 的先驱 者 。另 如李 端 禁是 近代 中 国变 法 维 和 探讨 教什 么、 怎样 教 的问题 , 精心备 课 , 认 真 思考 如何组 织教 学内 新运 动 的重要 推 动者 , 被 梁启 超称 为 二 品以上 大 臣言 新 政第 一人 , 容 。其中具体要 求之一即任课 教师在围绕 教材 主要内容 的基 础上 , 给 是贵州人 的骄傲 。再如 中共 “ 一大” 唯一的少 数民族 成员邓 恩铭 ( 水 学生扩 充一些教材之外 的有用信息 , 补充教材上所 没有 的 “ 新” 史料 。 族 )是中 国少 数 民族 最早 的 共产 主义 先 驱 。以上 述人 物 为代 表 的 而我 国地方历史资源 丰富 , 是一座 尚待不断挖掘 的历史宝库 , “ 纲要 ” 近代 贵州 精神 , 明显 具有 与历 史 潮流 前进 方 向相 顺应 的 时代 特 征 。 任课教 师应适时 、 适量将 相关地 方历 史资源融入本 课程教学过程 。 在 “ 纲 要 ”课程 中融入 上述 史实 , 有利 于改 变学 生局 限于一 讲到 贵 在 “ 纲 要 ”教 学 过程 中 适量 运 用地 方历 史 资源 是统 编 教材 的 州 , 就有 “ 天 无三 日睛 、 地 无三 里 平 、 人 无 三分 银 ”的认 识 , 增 强 学 必 要补 充 。课 程教 材特点 之一 即重 在分 析 、 理 解 问题 , 而 轻描述 , 此 生作 为贵州籍 学子的 自尊心 、 自信心 和 自豪 感 。 特 点决 定 如果 纯粹 照 本宣 科 , 则说 教性 过 强 , 而我 们面 对 的施 教对 在 “ 纲要 ”课 程中 运用 贵州地 方历 史资 源 , 可使学 生 了解贵 州 象 是正 处 于 “ 激 昂文字 、 指 点江 山 ”年 龄 阶段 的大 学 生 , 说 教 性过 发展 变化 的 历史 过程 , 激 发 学生 改变 贵 州 “ 欠发 达 、 欠开 发 ”省 情 强 的教 育易 引起学 生反 感 , 教 师应 结合 “ 纲要 ”课 程的 具体教 学 内 的斗 志 , 将 爱国 、 爱党 落于 具体实 际行 动之 中 , 从 而达 到 “ 纲 要 ”教 容, 有意 识地 插入 地方 历史 资源 , 并注重 采用 多种 教学 手段 , 减 少课 学的 真正 目的 。 程 枯燥性 , 增强 “ 纲要 ”课程 教学的 实效性 。 三、 贵州 具有丰 富的地 方历史 资源
论黔南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运用
AbtatQan A tnm u 'et hs'u dn rdr ore, h hClb p l ec sDm t ci h uieo M dm d 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i  ̄ uoo osle cm ̄ ' a n ate e ucs w i a eapi t t l s o ahn o T eO tn f oe a r n hf a b s c l d e oh & I e gf l n
1 .邓恩铭烈士故 居
收 稿 日期 : 1 0— 7 2 0~1 2 0
作者简介: 潘晓东(96一) 男( 17 , 水族)贵州三都人 ,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讲 师, 究方向: 研 民族理论 、 民族法
审 与思想政治教育。 l
・
8 ・ 7
黔南 民族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1 第 1 0 1年 期
黔南 民族师范学 院学报 2 1 0 1年第 王 期
论 黔 南 红 色 资 源
在 《 国近 现 代 史 纲 要 》 中 的运 用 中 课
潘晓东
( 南民族 师 范 学院 马列 主 义教 学部 , 州 都 匀 5 80 ) 黔 贵 50 0
摘 要 : 南 自治州有丰 富的红 色资源 , 《 黔 在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 的教 学 中, 课 可联 系黔 南的红 色资 源进 行讲解 , 对
青年 大学生进行更具针 对性 的爱 国主 义教 育、 民族 团结教 育和革命 传统教育 , 以提 高大学生思想政 治理论课 的效果 。
关 键 词 : 南 ; 色 资 源 ; 国近 现 代 史 纲 要 ; 用 黔 红 中 运 中 图 分 类 号 :2 K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 3 9 2 1 ) l一 0 7一 4 17 2 8 (0 1 O 0 8 o
红色经典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红色经典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为了确保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的目的,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在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增强《纲要》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在《纲要》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资源有很多,其中对于红色经典的利用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
当今学界对于红色经典的认知概念不一,从广义上而言,它时限上至1921年,下至改革开放以后;艺术形式多样,包括小说、电影、诗词、戏曲、歌曲等多种文艺形式;所反映的内容则大体一致,即主要是革命历史题材。
可以说,红色经典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争,最终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进程。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红色经典与《纲要》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契合的,这正是我们将红色经典应用于《纲要》教学的基础。
由于红色经典是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而《纲要》教学是严谨的课堂教授活动,这就决定了不能将红色经典直接应用于教学过程。
要将红色经典巧妙地应用于《纲要》的课程教学,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红色经典《纲要》课程课时短,而涉及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
红色经典包含艺术成果丰硕,形式多样,教师要具体结合课程安排,选择恰当的内容和形式。
红色经典要恰如其分的服务于课程教学,既要达到使大学生深刻“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的目的,又不能过分展示,以免有喧宾夺主之嫌。
《纲要》课程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经典。
如在讲授抗日战争时期内容时,为大学生展示《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优秀影片,使大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的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机智顽强地同日本侵略者做斗争的艰苦历程。
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的融合
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的融合作者:杨淑玉程丽云贝丽静邹庆华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11期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应遵循教育性、客观性、多样性等原则,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相结合。
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了实践教学内涵,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的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学;融合红色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发展到壮大的光辉历程。
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即红色文化资源,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及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亦进入了多元化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之间激烈碰撞、冲击,尤其是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冲击是巨大的,其不良反映表现在: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而大学生是高素质群体,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实践教学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可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实践教学遵循的原则(一)教育性原则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主流文化的前进方向,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总的教育目标,即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心理素质等总的要求是完全契合的。
在《纲要》课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德育教育优势。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校园文化实践教学及社会实践等途径,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以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等为基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
本土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路径探析——以黔东红色资源为例
收稿日期:2019-12-23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szk41);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校级一般课题“以红色资源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以黔东红色文化资源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ryz2016B04)。
作者简介:张佳佳(1987—),男,回族,河南新乡人,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党政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教学。
本土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路径探析———以黔东红色资源为例张佳佳(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 [摘 要]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联系紧密。
本文通过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系建设,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吸引力,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黔东[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11X(2020)06-0138-02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0.06.062[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要把红色资源保护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
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它形式多样,有物质形态(革命历史遗迹、纪念馆、旧址等)、有信息形态(文献、声音、图像等)、有精神形态(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它内涵丰富,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功能独特,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和优秀素材。
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摘要:红色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把红色资源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运用红色资源是指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红色风情。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凝结的思想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精神资源以及它们的物化形态。
“红色资源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是一种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多年以来,红色资源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凸显其重要性和实效性。
一、红色资源运用于《纲要》教学的现状红色资源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和物质资源,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一种极富价值的优质教育资源。
作为高校《纲要》课程的教师,更应该重视和运用红色资源的价值,引领大学生的行为和道德,丰富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
所以,在《纲要》教学中运用好红色资源,对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红色资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在高校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认识不到位,教师、学生和红色文化开发者都有强烈的当下意愿。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路径研究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路径研究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我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不同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各具特色,如延安的革命圣地、井冈山的红色摇篮、遵义的红军会议会址等,都是我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革命遗址和文化符号。
这些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革命精神,对于学生的历史教育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能够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近现代史教学往往只是停留在教科书的文字和图片上,学生的认知范围局限于书本知识。
而如果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中,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
组织学生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参观,亲身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和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这样的体验将使学生对于近现代史的认识更加深刻。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能够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
近现代史是一门充满血与火,充满英雄事迹的历史课程,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正是这段历史的生动写照。
通过亲身接触这些革命历史遗址和红色文化符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祖国的独立自由并不是天赐的,而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能够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亲和力。
传统的近现代史教学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
而通过融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探索。
可以通过举办红色文化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近现代史研究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增强对近现代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如何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路径中?可以通过教育部门和学校机构的协调安排,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地实地参观学习。
这样的形式既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历史的亲身感受,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可以通过近现代史课程设计的调整和创新,增加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和情境。
地方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运用
地方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运用作者:李慧来源:《学理论·下》2015年第11期摘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红色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有:以老师为主体,凝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地方红色资源成果,通过课堂教学环节传授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贴近”的实践教学新路径,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地方红色资源的魅力;师生共同探讨,将教材中重点内容与地方红色资源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式教学。
关键词:地方红色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途径中图分类号:G642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160-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学生误认为这是让他们再学习一次初高中阶段已熟知的历史课程,且因其所论述的历史事件大部分为过去的人与事,在时空方面难免与学生的心理产生距离。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经常思考且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域的红色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李贤海等人认为“红色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和形成的,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发利用、并具有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
物质载体是指能集中反映蕴含这些精神的革命历史遗迹,如纪念馆、博物馆、烈士公园、英雄人物事迹、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等。
”[1]地方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源自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我们把这些学生身边的故事生动地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可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欣赏指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红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红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红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在文章先对背景进行介绍,然后阐述研究的意义。
在分别从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纲要》课中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方式、以及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红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实践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红色文化资源在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纲要》课、实践教学、教学应用、学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作用、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红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工作者开始重视如何通过挖掘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纲要课作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修课程,尤其需要注重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研究红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等内容,旨在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关于《纲要》课实践教学中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研究红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道德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程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可以使《纲要》课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教学资源,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探析
学校代码:10663学号:*************贵 州 师 范 大 学教 育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探析Guizhou Red Cultural Resources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SeniorHigh Schools专 业 方 向:学科教学(思政)专 业 代 码:045102申 请 人 姓 名: 张蓓导师姓名(职称):杨芳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十日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高中学生必将成为这支梦之队的生力军和突击队,而这支生力军和突击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人生时段,也是对其进行红色文化基因培育和传承的最佳时期。
注重将优秀的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中,将更加有利于广大高中学生通过对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不断提升政治核心素养,自觉运用辩证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文化自信的眼光、国情的眼光和国际的眼光去观察和辨析、反思和实践当今国际局势和社会变革创新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从而正确把握人生政治航向,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现状展开研究,进而对贵州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提出有效的解决路径。
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缘起及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阐述了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运用中的意义;第四部分阐述了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运用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针对现如今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可行性解决措施,以此助推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有效运用,助推学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助推革命事业的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路径研究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路径研究作者:谭晓旭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9年第04期【摘要】本文阐释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现实价值,分析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程教学的内容选择,提出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纲要》课程教学的路径构建:依托地方红色场馆,构建“立体化”现场教学模式;挖掘地方红色民歌,探索“民族性”情感教学方法;弘扬地方红色精神,融合“多样性”课堂教学内容。
【关键词】地方红色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教学效果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艰苦奋斗历史进程的文化凝练,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
“充分认识和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努力推进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现实价值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案例发生的年代较久,空间较远,与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存在较为久远的时间空间距离,难以调动大学生学习《纲要》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多数高校附近都存在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
学生在入校后,长期生活在学校所在地,对学校所在的文化具有天然的亲切性。
这些地方性红色资源与历史资源,在地理空间上拉近了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在文化传承上也能够是学生产生一种情感的亲切性,可以说地方文化资源与《纲要》课程中的教学案例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将其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代入感与亲切感,拉近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距离。
2、构成理论观点的内容支撑《纲要》课程教学不仅仅是通过历史事件的讲述,使学生了解、熟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各类历史故事的过程,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历史,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活动。
贵州地方历史资源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必要性探析-教育文档
贵州地方历史资源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必要性探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国高校本科生公共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地方历史资源是“纲要”课程重要的教学资源,地方历史资源运用于“纲要”教学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本文略论贵州地方历史资源在本土高校“纲要”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课程特点使贵州地方历史资源在“纲要”教学中运用具有必要性“纲要”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非纯粹的历史课,该课程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认识我国革命发展、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从而了解我国国情,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史纲”以时间为纬,以各时期重大历史事件为纬而编织成“纲”。
“纲要”教材分为上、中、下三编,每编除综述外又设十章。
编者高屋建瓴,从宏观视域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注重从政治史、革命史角度梳理我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本课程非历史学科的专业课,系每周2学时的公共课,限于篇幅,教材内容自然很难兼顾海量的微观史实和史料。
教材内容的编排给老师教学一个拓展的空间,同时此亦客观上需要老师利用教材内容之外的历史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按照现行教育体制,我国在中学阶段就开设历史课,故在开设“纲要”课前,大学生特别是学文科的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已有或多或少的了解。
在内容方面,“纲要” 教材与中学历史教材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此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不太端正,上课积极性不高,课程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的局面。
“纲要”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要在三十多个课时内讲完近现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的中国历史,同时又要避免过多重复中学历史知识,需要“纲要”任课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精心备课,认真思考如何组织教学内容。
其中具体要求之一即任课教师在围绕教材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扩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有用信息,补充教材上所没有的“新”史料。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路径研究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路径研究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已经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留下的重要文物、史迹、遗址和红色教育基地等,这些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对于加强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路径为研究对象,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内容,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
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与价值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留下的重要文物、史迹、遗址和红色教育基地等。
这些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对于加强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丰富多样: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包括了许多种类,如红色革命纪念馆、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遗址、红军长征路线等,这些资源丰富多样,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展现了中国革命历史的风采。
2. 具有教育意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这些资源承载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革命热情。
3. 地方性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各地的乡村、城镇和农村,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通过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当地革命历史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教学内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更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2. 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3. 培养爱国情感: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
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策略与方法,探讨红色文化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评估红色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研究背景和意义从实践教学中提升红色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意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教育界提供更好地实践教学指导,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展望。
强化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红色文化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策略与方法、案例分析、影响和作用、研究成果、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和推动,红色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中学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统性梳理和总结,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现代发展历程的重要渠道。
而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的红色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更能激发学生对于党和国家历史的热爱和对于伟大事业的责任感。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教材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
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的红色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精神。
红色文化在贵州研究报告
红色文化在贵州研究报告
贵州省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贵州省在革命战争年代,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许多革命历史事件在贵州省发生。
在贵州省,红色文化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贵州省有许多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址,如遵义会议会址、井冈山、黔东南革命根据地等。
这些遗址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是革命纪念地。
人们可以在这些地方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和精神。
其次,贵州省有很多革命文物和红色文化遗产。
革命文物包括革命战士的遗骸、革命战争时期的军火和装备等。
这些文物展示了中国革命的艰苦条件和英勇斗争。
红色文化遗产包括贵州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这些文化在革命时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贵州省还有许多红色教育基地。
这些基地以红色文化为主题,通过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碑等形式,向人们展示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
这些基地不仅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场所,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红色文化在贵州省的研究主题包括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等。
这些研究对于贵州省的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贵州省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通过研究和保护红色文化,可以增强贵州省的文化软实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
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路径探索——以“红岩精神”为例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以下简称“纲要课”),主要是通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今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叙述,使学生在理解近代中国的核心主题和基本线索的基础上理解“四个选择”,同时令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敬畏感。
在“纲要课”的教学中,运用红色文化,特别是一些最初是在某些地方形成,最终成为全国性的红色文化精神的红色文化,既能使学生与历史拉近距离,使历史更具感染力,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增强其收获感,还能使“纲要课”的教学目的相对更易完成。
基于此,本文以红岩精神为例,结合自己讲授“纲要课”的经验,对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的路径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教于 方家。
一、“红岩精神”的基本内容和特色“红岩荒谷耳,抗日显光辉。
”红岩,即今日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的红岩村,抗战时是爱国人士饶国模的私人农场。
此处是抗战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初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机关所在地,因而和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共党史有着密切联系,从1939年至1946年,在以周恩来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在复杂而艰苦的斗争环境下,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
从1947~1949年,尤其是1948年春因为《挺进报》事件,曾受南方局领导的川东和重庆地下党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地下党员被捕,这些地下党员多半被集中关押在歌乐山下,以渣滓洞和白公馆两座集中营为主要关押地的中美合作所内。
这些地下党员以许建业、江竹筠、李青林、王朴、陈然为代表,面对酷刑和死亡,坚贞不屈,正义凛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凯歌。
他们用坚定的信仰和宝贵的生命,丰富和发展了红岩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研究
作者:马霞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34期
摘要:贵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把这些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去,能有效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68-02
一、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强调:“高等学校要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2012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再次强调:“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这些文件都明确指出了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应该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使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对真实生动的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感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真正做到“两个了解”,深刻领会“四个选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贵州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贵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据统计,贵州省重要遗址共有2078处。
据归类数据分析,在1919年到各地解放前形成的1465处革命遗址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共268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地共767处、革命领导人故居共62处、烈士墓共208处、纪念设施共160处。
贵州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有:息烽集中营、遵义会议旧址、遵义红花岗烈士陵园、遵义娄山关战斗遗址、湄潭九军司令部旧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安顺王若飞故居、晴隆24道拐、贞丰滇桂黔革命根据地遗址、毕节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毕节夏曦烈士纪念碑、瓮安猴场会议会址、独山黔南事变纪念馆、独山深河桥战斗遗址、荔波邓恩铭烈士故居、黎平会议旧址、镇远日军战俘营、铜仁周逸群故居、印江黔东革命根据地遗址等。
许多地
方政府比较重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提高本地的旅游经济收入,却忽视了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价值。
除了节假日旅游旺季一些家长带孩子走马观花式地参观访问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之外,平时来的学生寥寥无几。
学生在中学阶段都学过中国近现代史这个阶段的历史,文科生还参加了历史科目的高考,大学阶段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有些学生会觉得学习内容和中学阶段重复,单纯的理论讲授有些枯燥乏味。
据了解,贵州的一些高校因为经费和课时的原因,没有认真开展实践教学,只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短片,有些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所以,实践教学的开设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两者结合相得益彰。
贵州拥有的大量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利用贵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对学生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贵州省的高校都是省属或者市属高校,大部分的学生是来自贵州,学生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较为熟悉。
外省的学生来到贵州也会对当地的文化资源有探索的兴趣,想多走走多看看,去了解贵州这个红色旅游大省。
利用贵州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认识贵州、了解贵州、热爱贵州、宣传贵州、建设贵州,进而更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三、贵州红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路径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贵州的任课教师可以认真挖掘贵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通过总结近几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经验,结合贵州省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学生实际,初步探索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几条路径。
1.组织学生参观贵州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
贵州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任课教师可以利用贵州的文化资源优势,有选择地组织学生到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革命基地参观,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就近的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红色革命遗址去参观。
在去目的地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做好参观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让学生提前查阅参观目的地的相关资料,带着问题去参观,参观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参观的感受,并写出参观的心得体会上交给老师。
如在讲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遵义会议旧址,让学生亲临现场,亲眼目睹当时的实物和图片,亲耳聆听讲解员的生动介绍,现场感受历史的气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就会变得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遵义会议是如何在生死攸关的时候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也就理解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真正内涵。
2.组织学生进行对贵州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社会调查。
许多学生都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家乡的历史人物也倍感亲切,引以为傲。
学生可以利用地域条件的便利,走访家乡健在的革命战士或革命先烈后代,参观家乡的革命遗址,探索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并确定每组的组长,动员他们利用节假日对贵州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调查。
在调查前,任课教师指导学生拟定调查的提纲,确定调查的主题和内容、时间安排、
成员分工等,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保证调查任务的完成,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调查结束后,让他们对收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教师对学生的调查报告提出修改意见,让其修改完善后制作PPT向全班同学展示调查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和调查报告的质量进行成绩评定,作为学生的实践成绩,占70%,由各小组组长对内部成员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成绩评定,占实践成绩的30%。
学生在收集调查素材和信息的时候锻炼了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历史是鲜活的,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
另外,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会更直观、深刻感受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和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3.开展红色讲座或举办红色展览。
同一个学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课教师可以沟通协商,请专门研究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专家、学者或贵州健在的老红军、老战士到学校作报告。
这些专家、学者掌握着大量丰富的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信息,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讲座的形式分享给学生,给学生带来巨大的视觉和听讲的冲击,让学生耳目一新。
贵州的老红军、老战士是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者,他们的革命经历就是一部活的历史教科书,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们的亲身经历和革命传奇故事,能强烈地感染、震撼学生。
革命年代逐渐离我们越来越远,一些学生对黄继光、董存瑞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行为将信将疑,认为课本上的内容是夸大其词。
举办这样的红色讲座可以增强理论知识的说服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另外,还可以举办一些红色展览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重要补充。
红军长征经过了贵州的68个县,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革命遗址,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任课教师可以举办“红军长征在贵州”的图片展,向全校师生征集他们自己拍摄的红色文化资源的照片。
从参选的照片中选择一些有意义且拍摄技术好的照片进行奖励,并在学生活动频繁的场地进行展览。
4.组织学生观看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相关视频。
鉴于一些学校实践教学经费不足,也可以在实践教学中播放一些关于贵州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片段,如电影《四渡赤水》、《我的长征》、《遵义会议》以及纪录片《百年中国》、《复兴之路》、《筑梦中国》等。
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在精美的画面和优质的声音中感受历史,比教师单纯地运用语言讲述具有更强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播放视频前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精心选择好内容,让学生认真观看,看完之后写心得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心得体会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综上所述,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贵州的红色文化资源,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开展,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俊涛.贵州红色文化得天独厚[J].当代贵州,2012,(6).
[2]地方历史文化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探析[J].世纪桥,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