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教学总结5篇

哲学与人生教学总结5篇

哲学与人生教学总结5篇第1篇示例:哲学与人生教学总结哲学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人类存在、认识、道德和价值等基本问题。

哲学与人生教学是一门将哲学的智慧与人生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引导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提高思维能力和人生素养。

通过学习哲学与人生教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提供指引和启迪。

哲学与人生教学强调思辨能力的培养。

通过哲学的学习,人们可以锻炼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今天的社会中,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人们具备扎实的思辨能力,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哲学与人生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思辨意识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哲学与人生教学注重人生态度的塑造。

人生是一场旅程,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积极面对挑战,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哲学与人生教学通过讨论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担当精神。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需要拥有坚强的内心和乐观的态度,才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哲学与人生教学教会学生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哲学与人生教学强调道德规范的培养。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们相互交往和合作的标准。

哲学与人生教学通过讨论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善良,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失范现象愈演愈烈,需要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哲学与人生教学教会学生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发扬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哲学与人生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融合了哲学的智慧和人生的实践,旨在引导人们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人生素养。

2023年《哲学与人生》读后感5篇

2023年《哲学与人生》读后感5篇

2023年《哲学与人生》读后感5篇《哲学与人生》读后感1最近读了傅佩荣先生的著作《哲学与人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一些我能够模模糊糊体会到但不能很好的将其提取出来的生活哲学。

在这里,我想写出部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谈一谈我对它们的理解。

“哲学就是练习死亡”。

这是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傅先生对其作这样的解释:“所谓练习死亡,就是要练习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就好像死亡一样。

这样,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谈到自由,我不由得想起一次一位老师让我们每个人谈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其中有一位同学的理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理想是:追求尽可能多的自由,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想,这恐怕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吧。

他之所以说“尽可能多的自由”,应该是是因为他明白要追求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自由既包括心灵上的,也包括物质的。

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在行动上总会受到一些约束。

可是我想说的是,心灵的绝对自由却是可以实现的。

而且,这种可以实现的自由,反而是自由的最高境界:它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限制,不受生老病死限制,它使心灵能够如庄子笔下的大鹏鸟一样遨游于九天之外。

“不要只是做一个专家,还要设法透过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体验到智慧”。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所留下来的知识是每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全部掌握的,因此便有了许多从事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

然而近年来在,“专家”这个词的名声似乎不那么好,许多所谓的专家常常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透过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体验到智慧,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被一叶所障目,殊不知知识本来就是相通的,怎么能硬生生的将某一块割裂开来呢?高中时的一位从事竞赛教育多年的物理老师曾对我们说:“物理学到最后就是哲学。

”我相信,不仅仅是物理,任何一门学科到最后都能归结到哲学。

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家,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哲学与人生(中职)

哲学与人生(中职)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3、什么是人生选择的客观实际? 书P4:人生的客观实际,首先是指人生具体的客观的 社会历史条件。——前提 书P5:人生的客观实际,还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 件。——根据 人生的客观实际,还指人生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 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总结成一句话: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社会历 史条件的实际和个人自身条件的实际。(记在书上)
第三个启发: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曾经看过一段话,说人生就是在“嫌麻烦”中一再 流失、错过的。真的是嫌麻烦吗?不是的,是没有勇气。 胡适已经学习了一年农学,并且各门成绩都不错,若重 新选择不仅要耽误一年,还要重新修学分。 换做是你,你有勇气毅然决然地放弃已经拥有的东 西,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吗?
二、哲学的基本功能
——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2、发现真理 ★ 真理的原意就是揭开、发现,去除遮蔽。 ★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井底之蛙!
★ 其实,世界本来是透明的,本来是连接在一起
的,只是我们的视野破坏了、遮蔽了这种一体性。 于是,以人为中心就生发出三种基本的碰撞:即 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
二、哲学的基本功能
——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1、培养智慧
★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 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 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 待社会进步和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 集体利益和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 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 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人生选择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 2.人生实际既包括社会历史条件 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四、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自己的人生之

中职《哲学与人生》全套教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全套教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本质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难点在 于如何将抽象的哲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人生实践指导。
02
哲学基础知识
哲学概念及起源
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 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学科,是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哲学的起源
哲学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 类自身存在的思考,是人类对宇宙 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追问和反思。
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品质途径
A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锻炼、校园文化等多种途 径,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职业观和道德观。
注重实践锻炼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 活动,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提 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B
C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邀请优秀校友、行业模范等进校开展讲座、 报告等活动,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激 励学生自觉追求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个人在社会中责任和使命
0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同时,个
人也承担着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02 03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个人应该积极融入社会,关心社会,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时,个人也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 献自己的力量。
认识论基本原理
01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 意识。
02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 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
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03
06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 意识。

哲学与人生第三课课件

哲学与人生第三课课件

东方哲学思想特点
01
02
03
强调内在修养
东方哲学注重个人内在的 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如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
追求和谐
东方哲学强调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如 佛教中的“因果报应”和 “众生平等”观念。
重视直觉和悟性
东方哲学认为通过直觉和 悟性可以把握真理和智慧 ,如禅宗中的“顿悟”和 “不立文字”的教义。
多角度思考问题
尝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理 解各种观点和立场,培养全面 、客观的思维方式。
勇于质疑和挑战权威
保持怀疑精神,勇于质疑和挑 战权威观点,通过独立思考和 求证,形成自己的见解。
实践锻炼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批判性思 维,参与讨论、辩论等活动,不 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05 心灵成长与自我实现
哲学史上的重要流派
介绍了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 代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核心观点。
3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阐述了哲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生意义、价值和 道德等问题。
学生心得体会分享
01
对哲学的认识有所改变
通过课程学习,发现哲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
关。
02
获得了思考问题的新视角
社会责任感的概念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是一种 自觉的道德意识。
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品德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有助于促进社会和 谐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培养社会责任感
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等途径,引导个人关注社会问 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道德原则的内涵
道德原则是人类行为的准则,包括平等待人、尊重生命、热爱和 平、积极向上、引人向善。

哲学与人生的读书心得3篇

哲学与人生的读书心得3篇

哲学与人生的读书心得3篇哲学与人生的读书心得1暑假拜读了台湾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是傅先生的讲义,被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读了以后觉得实至名归。

书中从古至今,兼顾中西方的主要哲学家的主要观点,侧重于人生与文化,以哲学的思辨方法贯穿其间,引经据典,可读性很强,语言通俗。

整日奔波于家庭、学校之间的我们,在假期里,借这本书静静地审视一番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一直以来,觉得人生就是一场现场直播,自己描绘的是自己的生活。

殊不知,在不经意的生活中包含着如此多的哲学。

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

学哲学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傅佩荣先生认为幸福、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

首先,现在就业压力很大,相对于那些奔波于求职而不得的人,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爱自己的人,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有志同道合的同事,我内心感觉很幸福。

工作能激发活力,养老院将老人分为两组,一组每人负责照顾一盆花,另一组的老人什么事都不做,纯粹是休息养老。

在身体状况相似的前提下,第一组老人比第二组老人,平均多活两年。

由此可知,有工作可以做,哪怕是照顾一盆花,也会激发更强的生命力,活得更久。

这个调查研究结果,让我深深体味工作的重要。

由此想到自己年迈的母亲,今年77岁,四年前,父亲因为身体多方面的疾病,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我很担心,年迈的母亲也会因为照顾父亲而病倒,但是,我发现,每次回家,母亲像以前一样,不断地告诉父亲家里的变化,给他一日三餐,体检显示:母亲的身体很健康。

在父亲过完百日后,我把母亲接到了济南,我不忍心让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再为我做什么,我在心里说,让母亲好好休养。

一日,小哥来电话称,小妹你的想法太奇怪了,千万别让母亲什么事都不做,母亲身体力行可以做的,都让母亲去做。

如果她一旦发现自己什么也不能做,会加快母亲的衰老。

果然,母亲第一次独自在院里遛弯回来,开不了门,站在门外怎么也打不开。

哲学与人生说课课件

哲学与人生说课课件
强调哲学思考在人生中的 重要性,帮助人们更好地 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课程目标
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哲学如何影响和塑造人们对人 生的理解和态度。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以应对 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培养批判性思维
通过哲学思考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02 03
成年后的调整与转变
随着个体成长和环境变化,其人生观可能发生调整和转变。例如,面临 职业选择、婚姻和家庭责任等生活事件时,个体的人生观可能会发生变 化,以适应新的生活需求和挑战。
哲学思想的引导与启示
哲学思想对个体人生观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学习和思考哲学问题, 个体可以深入探究生命的意义、价值等根本问题,从而丰富和深化自己 的人生观。
哲学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沟通交流
运用哲学的思考方法,提高自己 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好地
理解他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际关系
通过哲学思考,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 力和影响力。
解决冲突
运用哲学的思考方法,解决人 际冲突和矛盾,维护和谐的人 际关系。
情感管理
运用哲学的思考方法,管理自 己的情绪和情感,保持良好的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强调人类应该追求幸福和完美,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 自己的潜能和追求美好的生活。
尼采的哲学思想强调人类的自由和创造力,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超越自己和创造 新的价值。
03 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
人生观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 态度,包括对生命的意义、价值、目 的和幸福等方面的认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 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台湾)傅佩荣简体版序:1.活着,是一回事;但要活得有意义,则是另一回事。

2.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3.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形诸笔墨.乐于应命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吉光片羽第一章哲学是什么1.哲学具有基础性和整合性,既能为一切知识奠基,又能统和所有的知识。

2.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是由希腊文中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所合成的,意思是“爱智”——爱好智慧。

3.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希腊时代有一句话说:“哲学起源于惊讶。

”4.人类的身体是软弱的,有惰性的,会妨碍人类有智慧。

5.那么如何才能拥有智慧呢?柏拉图说:“哲学就是练习死亡。

”当然这不是要我们去练习自杀。

所谓的“练习死亡”,是要练习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就好像死亡一样。

6.一个人如果有高度的自制力,就可以摆脱身体的惰性和软弱,让心灵更为自由。

人的本质在于心灵,因为身体会老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避免。

如果要依靠身体,只会一步步走向坟墓,一点希望都没有。

相反的,如果了解人的本质在于心灵世界,那么不管身体如何变化,心灵都有另外一个可以翱翔的天空。

7.事实上,一个人如果要研究哲学,就必须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觉得好奇,这样才能让自己重新出发。

8.思考能让一个人找到生命中转弯的机会。

9.一个人如果没有负面的体会,就很难对正面有所了解。

10.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些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11.哲学可以用三句话描述:(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

12.爱因斯坦说,专家是训练有素的狗。

这句话的用意不在骂人,而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只是做一个专家,还要设法透过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体验到智慧。

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一)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1 了解哲学的定义和起源1.2 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1.3 探讨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使学生认识到哲学与人生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教学内容:哲学的定义和起源:解释哲学的概念,介绍哲学的历史发展。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探讨哲学对人生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哲学的指导作用:讨论哲学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引导学生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授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二)第二章:人生的意义与目标2.1 探讨人生的意义和目标2.2 理解不同哲学流派对人生意义的解释2.3 分析个人价值观对人生目标的影响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标的重要性。

使学生了解不同哲学流派对人生意义的解释。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观对人生目标的影响。

教学内容: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探讨人生为何重要,人生有哪些目标。

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意义:介绍不同哲学流派对人生意义的观点和解释。

个人价值观对人生目标的影响:分析个人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生目标的确定和实现。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介绍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意义观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个人价值观对人生目标的影响,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授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三)第三章:道德与伦理3.1 理解道德和伦理的概念3.2 探讨道德和伦理的原则和价值观3.3 分析道德和伦理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应用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道德和伦理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了解道德和伦理的原则和价值观。

《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一、教案概述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思想流派及其对人生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和方法审视人生,提升人生境界。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思想流派;掌握哲学对人生的思考方法;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基本概念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与科学、宗教等其他知识领域的区别2. 西方哲学思想流派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启蒙哲学:伏尔泰、卢梭、康德现代西方哲学:尼采、萨特、海德格尔3. 东方哲学思想流派儒家哲学:孔子、孟子、荀子道家哲学:老子和庄子佛家哲学:释迦牟尼、龙树、慧能4.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哲学对人生的思考方法哲学对人生价值的判断哲学对人生实践的指导作用5. 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哲学的关系哲学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哲学在应对现实挑战中的指导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基本概念、思想流派及其对人生的影响;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哲学家和哲学流派的人生观念;3. 小组讨论法:探讨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意义和作用;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将哲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3. 课程论文:评估学生对哲学与人生关系的深入思考;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哲学与人生》等相关教材;2. 参考书目:提供西方哲学、东方哲学等相关著作;3.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网站、博客、论坛等;4. 视频资料:播放相关哲学讲座、纪录片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课程结构:分为十个章节,每个章节3课时;3.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安排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4. 课堂活动:每章节安排一次小组讨论,每次讨论时间为15分钟。

2023哲学与人生读后感(6篇)

2023哲学与人生读后感(6篇)
人无法预知未来,不知道明天和灾难哪一个先到来,惟有珍惜好当下,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呀。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如果你视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天堂。如果你视工作是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单调乏味,还是充实有趣,往往取决于我们对待它的心境。既来之则安之,我觉得选择了“传道受业解惑”这个行业是幸运的,因为自己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单纯的心灵,每当看到孩子们真诚、求知、澄澈的眼眸,看到他们因一点收获而快乐,一点点进步时,内心的欢乐无法言喻。只能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备课,对得起这群小可爱啊。
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或许我不尽赞同,但由于此书谈论的是人生,对于人生,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一个人对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既然是奥秘,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动,更何况傅先生说的许多东西又是那么正确呢?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细细想来,这些话句句皆是真理。此外,还有许多让我所感悟的话,比如‘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什么成就,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生态度有二: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一是珍惜你所有的。前者常在压力之中,后者则可自得其乐。’‘如果一个人表现不好就怨天尤人,那么当新的机会来到时,反而容易错过。’等等。这些话无一不能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哲学与人生是一门包含广泛讨论和深刻思考的学科。

它不仅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还涉及到许多关于道德、伦理、知识和真理的问题。

下面将列举几个常见的哲学与人生试题,并提供一些简要的答案。

试题一: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哲学中,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一直存在着讨论和争议。

自由意志指的是人类有能力自主决定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命运则是指一切事物都是由某种预定的力量或命运所决定的,人类无法干预或改变。

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一种观点认为,自由意志是与命运相对立的。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决定来选择自己的行动,而不受外部因素的制约。

这种观点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自由意志与命运并不互相排斥。

人类具有自主选择的能力,但在生活中也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和约束的影响。

因此,虽然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但国家、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也会对我们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试题二:人的存在是否具有目的或意义?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一直是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与宗教、伦理和个人的生活经验等因素有关。

人们对此问题的回答不同,存在多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存在是有目的和意义的。

人类作为有理智和意识的生命体,可以通过追求真理、追求幸福、实现个人价值以及为社会做出贡献来赋予自己的存在目的和意义。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存在是没有固定的目的和意义的。

人类的存在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偶然事件,缺乏根本价值和目的。

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人生观来定义自己的目标和意义。

试题三:真理是否存在?真理的概念是哲学讨论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不同的哲学派别对真理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我们的主观感觉和观点。

真理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可以通过人类的认识和思考逐步揭示。

另一种观点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和主观的。

每个人对真理的理解是有限的,受到个人的经验、观点和信念的影响。

真理不存在于客观的世界中,只存在于个体的主观认知之中。

2024年《哲学与人生》教案(精选)

2024年《哲学与人生》教案(精选)
《哲学与人生》教案(精选)
2024/2/29
1
目 录
2024/2/29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哲学基本概念与思想体系 • 人生价值与意义探讨 • 自我认知与成长策略 •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 情感管理与心理健康维护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 目标
2024/2/29
3
人际关系问题
表现为沟通障碍、冲突和孤独感。应对方法包括学习沟通技巧、建立 支持系统、寻求专业帮助等。
2024/2/29
25
保持心理健康途径和建议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饮食, 适度运动,良好的睡眠习惯。
应对压力
学习有效的应对压力方法,如 时间管理、放松技巧、寻求支 持等。
培养积极心态
关注积极的事物,保持乐观和 自信,培养心理韧性。
01 02
西方哲学流派
包括古希腊哲学(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中世纪哲学(如经院哲 学)、近代哲学(如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等)和现代哲学(如分析哲学 、大陆哲学等)。
东方哲学流派
包括中国哲学(如儒家、道家、佛家等)、印度哲学(如瑜伽派、胜论 派等)和日本哲学(如神道、禅宗等)。
2024/2/29
03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策略
尊重他人、关注他人需求、主动沟通、建立信任 。
3
维护人际关系策略
保持联系、定期聚会、分享生活点滴、互相支持 。
2024/2/29
22
06 情感管理与心理 健康维护
2024/2/29
23
情感管理原则和方法
2024/2/29
认知重评
01
通过改变对情境的评价和解释,以更积极、理性的方式看待问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相互转化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一个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往往可以 转化为另一个事物的性质和状态。
普遍联系的原理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 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处于一定 的联系之中。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在一定 的条件下,事物之间才能建立起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案例三:家庭关系中的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总结词
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纽带与沟通
详细描述
家庭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为了维护家庭和谐,家庭成员之间需要建立紧密的情感纽带, 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尊重、理解和包容是实现家庭和谐的关键。同时,家庭成 员之间也要关注彼此的成长和发展,共同成长和进步。
系。
扩大社交圈子
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 结交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以促进人际关
系的多元化。
增强同理心
同理心是理解他人感受和需求的能力,增 强同理心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建立情感共鸣 和联系。
维护和修复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及 时采取修复措施,如沟通、道歉和寻求解 决方案,有助于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03
相互制约
普遍联系的观点也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在人际关系中,人
们的行为和决策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和制约,这种相互制约关系对于维
护人际和谐至关重要。
人际和谐在普遍联系中的意义
社会稳定
人际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一 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社会无法实 现长期稳定和发展。人际和谐能 够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团结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普遍联系与 人际和谐
目 录
• 普遍联系 • 人际和谐 •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的关系 • 实际案例分析

傅佩荣哲学与人生

傅佩荣哲学与人生

傅佩荣哲学与人生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傅佩荣《哲学与人生》在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这种态度称为“爱智”。

作者同时指出“爱智”的原则,“拥有智慧不等于爱好智慧”。

爱智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

所强调的“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

哲学到底揭示了什么?不同的哲学流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进而思考人生。

“哲学”出现在西方古希腊时代,它的原始定义,philosophy,它源自希腊文,叫做“爱好智慧”。

三个层次,首先,感受或接受到信息,感知,比较感性,这是感觉。

第二,把掌握的信息整合起来变成知识,比如现在的学生们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古人无法了解的。

但是这种知识是分而不合,每种学科都有不同的知识。

第三叫做智慧,融会贯通且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作者在文中提到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就是凡事保持好奇。

哲学就是培养智慧、发现真理、印证价值。

而智慧有两点:“完整”与“根本”。

在此基础上,通过培养思考习惯、力求知行合一,我们即可慢慢提升哲学素养。

由于每个人都必经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向度,因此哲学的思考就是要将三个向度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之中而已。

即有一个动态的升华过程,不断回望及展望。

在行文当中,谈到西方的神话和悲剧,以及一些代表性哲学人物,能够抓住其最核心的部分深入浅出进行生动讲述。

如讲到苏格拉底,既不是大幅描写他的辩论,智慧的闪光或者苏格拉底的趣事,而是选择讲述苏格拉底为坚持真理放弃逃跑机会,面对死亡的从容。

苏格拉底喝下毒酒,交代朋友帮他献一只鸡给医神,就离开了人间。

哲学与人生-论人生的目的与意义

哲学与人生-论人生的目的与意义
哲学与人生
——论人生的目的与价值
人生观
何为 哲学 人生
引导 人生
人生
目的 创造 奉献
何为 人
何为 哲学
目录
否定
结 语
何为哲学
源于19世纪日本学者西 周,他把源于古希腊的 西方哲学思想翻译为“ 哲学”。中国晚清的学 者黄遵宪最早把“哲学 ”这个词从日本介绍到 中国。
3
• 爱智慧 PHILOSOPHY=PHILIA+SOPHIA 爱=情爱+友爱+博爱 哲学爱=友爱 智慧=完整+根本=生命的完整+开放的心胸 • 爱智,强调过程,不停地质疑与追问。
返回 21
在创造和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
•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人的价值分为个人价值和社 会价值。
• 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前提,只有个人的 自我发现与创造得以实现才可以进一步的在社会化中 实现与社会存在、发展一致的价值趋向。
• 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高级形式,作为人的总体存在 及发展的体现。
人经得起痛苦和磨难的人生态度之学。 • 哲学不应与人生相分离。
返回 17
何为人生
• 是生到死的生命现象,还是人一生中活动的总 和,还是人们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过程?
• 人生就是在不断创造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 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返回 18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 产物,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 “超人”,是指具有旺盛的创 造力的人,是生命的强者,是 平庸和停滞的反义词。
尼采
• 只有克服自己的人、不断超越 自己的人才是超人。
14
苦海无涯
• 佛教观点。 • 人的五官就生就一副“苦”像―眉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孙正聿发布时间:2009-04-16 07:50光明日报演讲人:孙正聿演讲地点:吉林大学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欢迎大家来到北国春城,来到吉林大学。

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同学们作这样一个交流,大家都处在求学的青年时期。

我想在座的同学,不管是学习文史哲,还是学习政经法、数理化、天地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关切,那就是对于人生的关切,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关切。

按照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话说: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所以,我把同学们对人生的关切和对哲学的兴趣结合起来,和大家谈一下哲学与人生。

哲学:“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

而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在这个命题中,包含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活动,应当说人人都会有。

另一层意思是说,作为哲学的这样一种人类活动,它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地反思人生的活动叫哲学活动;而进行这种活动的人呢,就是哲学家了。

系统地反思人生的哲学,它同其他科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除了哲学之外的其他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也就是使你掌握某种具体的专业,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将来你可以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

我们把这称为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

与此不同,哲学使你“作为人而成为人”。

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刻的。

虽然说你是人,但是在真正人的意义上,缺少一种哲学的修养,还不是冯先生所指认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人。

所以,他作了这样的一种区别,其他学科使你成为某种特殊的人,用我们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成为一种“专门人才”;而学习哲学,使你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这是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也就是哲学的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这种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哲学,怎样才能够获得?冯先生说是“觉解”。

我曾经写过《哲学修养十五讲》一书,在国内算一本畅销书吧。

前几天这本书的编辑给我说,最近在台湾重新出版这本书,更名为《哲学修养的十五堂课》。

在书里,我说学习科学和学习哲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学科学是什么感觉呢?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

而学哲学则是,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大家会觉得很怪,怎么会是这样呢?大家想一想,科学是把一些个别的现象,单称命题和观察名词,经过归纳推理,上升为理论名词和全称命题,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做出解释和预见。

例如,我一说,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再一说边角关系,你就会作相关的几何题了。

这就叫作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了。

而哲学恰好相反,它是把人们当作不言而喻的、毋庸置疑的东西作为批判反思的对象。

我不说的时候,你清清楚楚的;我一说,你却可能糊涂了。

例如,这里有一张桌子,我不说,它就是一张桌子,清清楚楚的;可是我一旦问你,你如果没有桌子的观念,为什么会把如此这般的一个东西把握为桌子呢?糊涂没?这就是哲学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地的同学都知道,台湾的同学不知听到过没有?有一首歌叫《我心中的太阳》,歌词是:“天上的太阳和水中的月亮谁亮?山上的大树和山下的小树谁大?心中的恋人和身外的世界谁重要?”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怎么回答?歌曲中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极为复杂的!哲学就是要把这个世界的复杂性,特别是人生的复杂性揭示出来。

我不说的时候,你很清楚;我一说的时候,你可能更糊涂了,这就需要冯先生所说的那个“觉解”。

如果没有一种哲学的辩证智慧,你很容易走向极端,你今天是理想主义,明天可能是现实主义,最后可能是绝对主义,相对主义了,荣辱呀,祸福呀,你就不好把握了。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是一种“觉解”的活动。

哲学的这种“觉解”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冯先生说是“境界”。

他讲人生四境界:使人超越自然的境界、功利的境界、道德的境界,最后达到一种天地的境界。

所以,中国哲学最讲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养吾浩然之气。

这是一种冯先生所理解的哲学,也就是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上面是谈了冯友兰先生对哲学的理解。

下面,我就想从哲学与人生出发,从哲学层面上对人生有一个大体的解说,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想分成三个问题具体地来谈,一是人的存在;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

人的存在,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

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怎么样来理解人的存在呢?我的说法是,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想性的、创造性的存在。

我还有一本书《超越意识》。

这本书开篇的第一句话:人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存在——超越性的存在。

怎么理解呢?我首先是使用反证法:人无法忍受什么?尤其是青年人,我概括为五个方面: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

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世界就是自然,它自然而然地存在。

那么人生呢,它也是自然。

人自然而然地生,自然而然地死。

然而,从自然当中生成的人,它恰好超越了这个自然!把自然而然的世界改造成了一个对于人来说真善美相统一的世界!这才是人!我问在座的同学,你喜欢什么颜色?有的说喜欢红色,有的说喜欢绿色,有的说喜欢蓝色。

但是,我说如果这个世界只是你所喜欢鲜艳的红色、纯洁的白色、娇嫩的绿色,你还能不能在世界上生活了?!那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一段话,他说:“在太阳的辉映下,每一颗露水珠都会闪现出五颜六色的颜色。

”人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丰富多彩的世界,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

生活的世界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人无法忍受的第二个就是“凝固的时空”。

用马克思的话说:“时间是人类存在的空间。

”前些天看鲁豫的一个访谈,被采访的那个女士说,回顾自己的一生,我没有浪费上帝给予我的时间。

时间构成了人真正的存在,所以人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而是在时间中实现了自己的存在。

人的生活是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改天换地的过程。

人类世世代代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艺术创作、理论创新、政治变革,不都是在时间中构成自己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吗?“凝固的时空”是人无法忍受的。

正因为人给自己创造了自己的时空世界,所以人又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

什么叫人?人是寻求意义的存在。

人无法忍受无意义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国内近30年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内有一本畅销的杂志叫《读者》,这是一本有情趣的人都会喜欢的杂志。

那里边曾经先后登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当我没有钱的时候》,另一篇是《当我有钱的时候》。

这两篇文章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叫做人不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而是为了寻求意义而生活的。

所以,现在哲学有一个说法,说所谓现代病就是“形象大于存在”,就是“包装”,方方面面的“包装”。

可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里就有这样的歌词:“你不用涂红又沫绿,只要你不断充实自己,人人都会喜欢你。

”充实自己,就是获得存在的意义。

人生的存在是大于它的形象的。

它的存在的意义是最重要的。

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

正因为如此,人又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

大家都知道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

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最终升华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想,对于每一个年青人来说,最能够使他激动起来的,就是自我实现的感觉。

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峰的体验。

最美的体验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每个人的人生,作为一个长卷,它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小说;作为每个瞬间,它是一首感动自己的诗篇。

人生的幸福,既是在目标的实现中所获得的快乐的感觉,又是在快乐的感觉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所以人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

人生是有限的。

人是一种能够自觉到死的存在。

系统地反思人生的哲学,是“向死而思生”,所以有人把哲学叫作对死亡的练习。

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限的存在,人就想超越这种有限的人生,因为人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

哲人培根说,人的“复仇之心胜过死亡,爱恋之心蔑视死亡,荣誉之心希冀死亡,忧伤之心奔赴死亡,恐怖之心凝神于死亡”。

这是心灵对死亡的超越。

人的生命面对死亡,又以生命的追求超越死亡。

古人讲立功、立德、立言,用这三种方式来使自己有限的人生燃烧起熊熊的生命之火,使生命得到无限的延续。

这就是我所说的人的超越性。

有了寻求意义的人生,才能对人生进行有系统的反思哲学。

那么,究竟怎样理解人的存在?人既源于动物,又同动物具有根本性的区别。

人和动物都是一种生命活动,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动物是一种生存的生命活动,而人是一种生活的生命活动。

生存是一种无意义的生命活动,生活是一种寻求意义的生命活动。

在这一点上区分了人和动物。

人是一种寻求意义的生活活动,动物是一种本能性的生存活动,动物和人的区别就在于是两种不同的生命活动。

为什么是两种不同的生命活动呢?马克思说,动物只有一个生命的尺度,而人有两种尺度。

动物只有自己所属的物种的一个尺度,所以它只能是本能的生命活动。

人有两个尺度,既是按照自己的目的活动,又是按照所有物种的尺度活动,这就是既“合目的”又“合规律”的活动,是把世界变成对人来说是真善美的世界的活动。

所以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是一个超越性的存在,一个理想性的存在,人是一个把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变为现实的活动过程。

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老院长胡绳,在一篇文章中讲到:人类在20世纪的后五十年所创造的科学技术,超过了人类在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几千年所创造的总和!什么叫现代化?现代化首先是日常生活科学化,接着是日常消遣文化化,接着是日常交往社交化,日常生活法治化,农村生活城市化。

人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实现了生活的现代化。

所以人的存在是超越性的、理想性的、创造性的存在。

这才是人的存在。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的最有理想、最有创造性的时期,你们一定很喜欢哲学。

这是对于人生的一种有系统的反思。

通过这种反思,我们能够觉解生活,更加自觉地去拥抱生活,更加自觉地去创造生活,从而把我们的世界建设成为更美好的世界,把我们的人生塑造成更美好的人生。

人的人化,人使自己成为人人是一个人化的产物,是一种人化的结果,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

这是人和动物的不同。

动物是一代又一代的复制自己,而人是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自己。

这是人和动物的不同。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存在先于本质”。

人以外的所有的存在都是本质先于存在,而人这种存在是存在先于本质。

除了人之外,我们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叫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本质先于存在,本质就规定了它的存在。

但是,人就不是这样了。

生下来的无论是男孩女孩,我们说他是人,但是长大了,未必就成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