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完全正确版

合集下载

全国2010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0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同富裕B.实现共产主义C.实现民主自由D.实现公平主义正确答案:B注解: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2.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A.精神是世界的本质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正确答案:A注解: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的本质是精神。

3.设想没有物质运动的观点是【】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正确答案:D注解:唯心主义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4.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A.同一性B.普遍性C.客观性D.特殊性正确答案:A注解: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5.对外国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对立统一的原理B.辩证否定的原理C.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D.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正确答案:B注解: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

6.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绝对是,后者是相对的C.前者是通过自然力量相互作用实现的,后者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D.前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后者是可以随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的正确答案:C注解: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自然规律是自发形成的;社会规律是在人的自觉活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离不开人的参与。

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是生物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正确答案:D注解: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是直观反映”,这是一种【】A.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先验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正确答案:C注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是直观反映。

全国2010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0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配第、斯密、李嘉图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正确答案:D注解: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 识记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正确答案:C注解:如何回答适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间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间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正确答案:A注解: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作了界定:(1)劳动是人的本质;(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其中,劳动是人的本质这一界定,只涉及人与动物的区别,尚未涉及不同时代的人和同一时代处于不用社会地位的人的本质的区别。

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正确答案:B注解: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具体作用和具体结果是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16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④ 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P2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P23-25内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010考研政治精选实用教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含金量极高,永久

2010考研政治精选实用教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含金量极高,永久

俄国人民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开创了
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2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中坚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
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 “ 自然规律 ”
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
步探讨。但是,他们把资本看做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又极力掩饰资本主义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矛盾,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
则是全新内容。必有考题。要把几个角度掌握的全一些,提法记得准确一些。
第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的确,时代孕育了马克
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又开辟了新的时代。就考试来说,这部分考点不少,而且以
客观性试题的形式为主,题目内容可以出得很活。像《共产党宣言》所说的 “
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
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
为帝国主义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这就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曾得出过社会主
义革命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同时发生的结论。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
义者的态度,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马克思主义是关于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马克思主义是关于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0.1复习笔记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它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对马克思主义含义不同角度的回答(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范畴(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社会基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加剧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试题

【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试题

三、辨析题1、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真理是多元的。

2、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3、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四、简答题1、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简述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五、论述题1、用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分析说明我们党在当前形势下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2、试论述产业资本循环的基本原理,说明对社会主义企业资本运动的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

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

世界统一于存在。

”材料2: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

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请回答:(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什么区别,错误的实质是什么?(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错在哪里?(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错在哪里?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1、错误:(1)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第一,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

第二,从认识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第三,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而对具体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正确反映,只能有一个,即真理是一元(3)多元真理观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它否认了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所以是错误的。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1复习笔记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

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①基本概念a.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b.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d.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主体和客体依靠中介系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②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认识过程,就是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

③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有以下环节:a.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总之,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a.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社会实践的需要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b.在当今时代,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确立,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而且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需要。

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③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而直接经验是人亲身实践的产物。

2010年10月及4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2010年10月及4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2010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1分)A:配第、斯密、李嘉图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1分)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 (1分)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 (1分)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1分)A:社会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1分)A: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价值和交换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是一种() (1分)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1分)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1分) A:能动性B:间接性C:客观性D:直接性10.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全国2010年0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全国2010年0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C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D )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 B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D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A)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C )A.感觉、概念、判断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知觉、表象D.感觉、知觉、推理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B )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A.真理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C.真理具有主观性D.真理具有绝对性12.地理环境是( D )A.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B.社会经济结构的划分依据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D.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13.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D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A)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16.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C )A.人的心理素质B.人的文化素质C.人的社会属性D.人的自然属性17.货币的本质是( D )A.价值符号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8.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A)A.c∶v B.m∶cC.c∶m D.m∶v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B )A.劳动成为商品B.劳动力成为商品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D.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活和生产资料20.商品生产者要实现更多的收益必须使( C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1.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B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A)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B.社会两大部类的比例失调C.商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D.国家宏观调控的缺失23.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B )A.c+v+m B.c+vC.c+m D.v+m24.除了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工,商业资本独立化的条件还有( B )A.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分工B.商业资本家有独立的投资C.存在独立的商业活动D.存在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商业店员25.借贷资本是( C )A.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相同的职能资本B.与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相同的流通资本C.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D.与其他职能资本家获得同样利润的资本形式2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A)A.商品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输出27.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B )A.促进市场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的平衡B.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C.促进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D.促进币值稳定与收支平衡28.资本国际化进程大体是( C )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B.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D.从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国际化29.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中国共产党人是( D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3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C )A.按资分配B.按劳分配C.按需分配D.平均分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有什么重要的理论意义?30第一,自然界是客观的首先,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其次,人类产生后,生产劳动使自然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二,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首先,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是由客观世界发展而来的。

其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再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7、什么是矛盾及其两个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45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已获得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彼此相通,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2)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

第二章5、为什么说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70-71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从形式上看,认识运动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认识的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它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唯一科学的工作路线。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与群众观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与群众路线,是内在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完全版(4-7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完全版(4-7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完全版第四章至第七章第四章1、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

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答: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共产主义是人类最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共产主义是人类最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7.1复习笔记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1.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1)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①共产主义理想与一切空想和幻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②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靠社会的发展进步,靠人民群众的实践。

(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①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

②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

2.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是一个合规律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合目的的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推进,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①人类历史上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始终向往和追求着一种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但历史证明以往的任何阶级都不可能实现消灭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理想。

201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项选择题汇总

201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项选择题汇总

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E、马克思主义法学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CD)。

A、德国古典哲学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E、法国启蒙思想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E)。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阶级斗争学说E、剩余价值学说采集者退散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E)。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E、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5、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AD )。

A、根本属性B、普遍状态C、主观形式D、存在方式E、唯一特性6、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7、意识的本质是(AD)。

A、人脑的机能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C、“绝对观念”的产物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E、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8、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ABE)。

A、心静自然凉B、审时度势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E、运筹帷握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B )。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E、普遍和特殊的关系10、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E)。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1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全版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全版本)

1.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 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4 •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 简述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点?
•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 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 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多选题:根据列宁的物质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 )
A.引力场
B.反物质
•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指19世纪上半页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 义者的学说。



西




费尔巴哈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 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 级革命的时代,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 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成果。
也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整个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体。 • 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之间的联系存在多种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 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
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答: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 (1)客观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2010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0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自然、社会及人类意识都统一于世界的物质性之 自然、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中。——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物质的普遍特性是它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特性。 物质的普遍特性是它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特性。 任何物质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运动的。 任何物质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运动的。 牛顿的木桶理论:使时空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 牛顿的木桶理论:使时空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 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时空与物质及其质量、 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时空与物质及其质量、 运动相关,四维时空。 运动相关,四维时空。 在高速运动条件下,发生空间尺缩,时间延缓。 在高速运动条件下,发生空间尺缩,时间延缓。 空间弯曲与宇宙的有界和无限。 空间弯曲与宇宙的有界和无限。
哲学的一般特点及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1、 哲学是爱智慧,是对智慧的追求。 哲学是爱智慧,是对智慧的追求。 2 、哲学是关于世界的综合性视野,是大 哲学是关于世界的综合性视野, 大一,是本体论, 全、大一,是本体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什么是形而上学? 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什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撰系辞 ——易撰 易撰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 道德经)。 哲学是本体论,是宇宙观、世界观。 哲学是本体论,是宇宙观、世界观。
实践的价值哲学思考
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马克思。 马克思。 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 马克思 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人充满劳绩生活在大地上, 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人充满劳绩生活在大地上, 诗意地栖居。 赫尔德林。 诗意地栖居。——赫尔德林。 赫尔德林 中国文化独特的实践:人的内在生命的实践。 中国文化独特的实践:人的内在生命的实践。 ——从养生到修身,自觉调整生命的处身情态。 ——从养生到修身 自觉调整生命的处身情态。 从养生到修身, 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 安何来?中庸:和谐“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安何来?中庸:和谐“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的“敬与静”,道家的“轻与清”。 儒家的“敬与静” 道家的“轻与清” 立天、立地、立人,立精神、立事业、立身体。 立天、立地、立人,立精神、立事业、立身体。

2010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详解

2010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详解

2010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详解绝密★考试结束前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A.配第、斯密、李嘉图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答案】D【解析】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包括:①法国的圣西门;②法国的傅立叶;③英国的欧文。

他们成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他们对新社会的描述尽管带有很大的空想,但也有其合理成分、闪烁着天才的火花。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答案】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

2010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2010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华大学出版社,2003。
• [7]、霍金·S,许明贤译,《时间简史》
(插图本)[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
作编译局,《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出 版社,2004。
说明:
• 如果各位想另外选择阅读书
目,请事先与老师沟通协商, 否则所递交的论文无效。
该不该扶危救困?怎样看待“网络 和现实中的两张脸”?
(二)、第二次:民生问题
食品安全、住房问题。
• 4、第四次讨论课:课外自主阅读,
读书笔记交流
• 第12周 • 学生就自己选定的课外阅读材料撰
写读书笔记情况进行交流。
课堂讨论的要求
• ☛参加课堂讨论的发言原则应该脱稿,讨论课原
则上每一位同学只能参加一次,没有上台参与讨 论交流的同学需要交一份纸质文稿(含图片), 内容为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解读,约800字左右 (上台参与讨论交流的同学不需要递交纸质版本 讨论稿);每次讨论课参与人数约为15人,上台发 言的同学要求脱稿讲,可以不做PPT;
眉”。页眉左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采 用三号宋体字,页眉右边用五号宋体字打 印题目。在页眉上只打印主标题。
• (B)正文标题为黑体加粗三号字,内容采
用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单面打印。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外指 定阅读书目:
• [1]、戴维·麦克莱伦(英),王珍译,马克
思传(插图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出自己的看法。抄袭者该论文成绩为0分。
• ⑤满分为10分。 • ⑥递交时间:第12周前交。逾期者只能获得
及格分数。

• ⑦写作格式: • (A)统一采用A4纸。 • (B)正文标题为黑体加粗三号字,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10年修订版(修正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10年修订版(修正版)

目录绪论 (5)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5)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5)第一章 (6)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6)2 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 GDP 进入 1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见下题) (7)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7)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7)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8)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 (8)第二章 (9)1、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9)2、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9)3、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谈谈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或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10)4、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P58) (10)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66-67) (11)6、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1)7、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11)8、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第三章 (12)1、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教材 P26-27、P29)2 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 GDP 进入 1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见下题)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一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人均 GDP 进入 1000-3000 美元时期,一方面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所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甚至引发局部贫富不均的现象。

这必然要影响一部分人的生产积极性,成为各类社会矛盾的突显期,从而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人均 GDP1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的时期,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社会政策,兼顾社会公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正确地处理各类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们就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将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4、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 请用本章的相关原理思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保证他们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

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经济增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根本动力。

不顾条件、不计代价地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损于人的发展。

二是必须正确认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但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相互协调、社会和谐、人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在内的,内涵更广泛、更丰富的概念。

三是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破坏自然、掠夺自然,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与珍爱自然、延续自然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

四是必须正确认识区域之间的协调。

5、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世界的普遍状态。

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怎么样;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无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条件性,孤立和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题;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是世界,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着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认识矛盾就是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就是处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