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高三历史9月月考卷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9月模拟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9月模拟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3月模拟考试历一、单选题:共30题最新试卷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1.宗祠是中国民间祭祀祖先的场所。
通过祭祀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该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迁移运用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嫡长子继承制利用父系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在宗族内部,大宗享有祭祀祖先的权利,以达到敬宗收族的作用,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与材料信息无关,均排除;而且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时期,三公九卿制是秦朝时才设立的,与题干中的“早期”不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铁犁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水利工程的兴建D.国家统一的安定环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原因。
从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变化,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而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项是“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水利工程的兴建便于农田的灌溉,C项也是“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但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社会秩序不稳定,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但符合题意,正确。
江西省2018-2019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高三上学期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是在浙江河姆渡发现的用于捻麻纱的木、陶锭盘,制作时间约为公元前5000年。
这类文物可以用来证明我国古代A. 纺织技术的起深B. 制瓷技艺的高超C. 原始农业的滥觞D. 商品交易的活跃【答案】A【解析】根据“用于捻麻纱的木、陶锭盘”可知是纺织工具,故这类文物可以用来证明我国古代纺织技术的起源,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用于捻麻纱的木、陶锭盘”即可。
2. 西周宗法制规定,在同祖父的大家庭里,富者有赈济贫者的义务,贫者有得到赈济的权利,即所谓“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
其主要目的是A. 实现宗族内部平等B. 防止宗族溃散解体C. 建立产品公有制度D. 消除贫富悬殊现象【答案】B【解析】“在同祖父的大家庭里,富者有赈济贫者的义务,贫者有得到赈济的权利”利于凝聚宗族、团结宗族、防止宗族溃散解体,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实现宗族内部平等”,排除A;C不符合西周私有制社会的史实,排除;D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在同祖父的大家庭里,富者有赈济贫者的义务,贫者有得到赈济的权利”并结合所学宗法制的作用分析解答即可。
3. 在春秋战国时期,土特产品的地区差价很大,甚至“市贾倍蓰”,相差一倍至五倍.“其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
”利之驱使,使商人们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而不顾。
这主要反映了A. 大众消费需求的极大增长B. 商人从业风险空前升高C. 特殊商品长途版运的繁荣D. 交通不畅阻碍商品交换【答案】C【名师点睛】抓住材料主旨即可:土特产品的地区差价很大,利润很高,促使特殊商品长途贩运繁荣。
4.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有大量关于农时的叙述,包括《审时》、《上农》、《任地》、《辩土》等篇章都有涉及。
2018-2019学年重庆一中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
2018-2019学年重庆一中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 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
周王此举有利于()A.强化血缘宗法B.维护尊卑关系C.凸显宗教信仰D.加强文化认同【答案】D【考点】宗法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宗法制,侧重于考查的是宗法制的意义。
【解答】“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说明改造的目的就是让整个天下一个神,也就是加强文化认同。
2. 西周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先祖的孝,一是对在世父母的孝,前者更为周人所重视,自春狄以来,“孝”的对象逐渐由在世父母取代先祖。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宗法制逐渐趋于瓦解B.个体家庭经济得到发展C.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D.人文道德观念开始出现【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解题的关键是“一是对先祖的孝,一是对在世父母的孝,前者更为周人所重视,自春狄以来,“孝”的对象逐渐由在世父母取代先祖”。
【解答】“一是对先祖的孝,一是对在世父母的孝,前者更为周人所重视,自春狄以来,“孝”的对象逐渐由在世父母取代先祖”主要是由于个体家庭经济得到发展,故正确;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 秦始皇在划定郡界时,部分地区采用“犬牙相入”的原则,不完全根据自然地理区划;汉初,刘邦“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使各个政区的辅境相互交错。
秦汉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日的是()A.方便政令的传达B.促进各地间的交流C.巩固国家的统一D.防止王国发生叛乱【答案】C【考点】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秦汉中央集权制,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秦汉统治者的目的是巩固国家的统一。
【解答】.方便政令的传达并非根本目的,排除;.促进各地间的交流并非根本目的,排除;.根据材料信息“犬牙相入”、“犬牙相制”可知,这样的措施能够从地理上限制和分散地方势力,防范地方割据,巩固国家的统一,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后没有王国,排除。
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新 版新人教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2019学年度9月份考试高三学年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1--30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计50 分。
)1.《左传》记载,郑国共叔段叛乱,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卫国人替他进攻郑国,占领了廪延。
郑国人率领周天子的军队、虢国的军队进攻卫国南部边境。
据此可知当时A.诸侯能与周王分庭抗礼B.封建专制影响社会稳定C.已经出现礼崩乐坏局面D.血缘疏远导致诸侯叛乱2. 下图“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这种现象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3.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则天借故下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4.荀子曰:“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
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
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
”材料反映出荀子认为A.后天的修养对性情具有改造作用B.以礼乐规范可使人们的行为向善C.道德规范对性情的改造非常重要D.通过法治权术迫使人性转恶为善5.陆九渊门人朱亨道有一段关于“鹅湖之会“的记载:“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
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
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下列选项对二者主张理解错误的是A.陆九渊主张心立为根本;朱熹则主张格物而穷理B.双方对当时社会转型发表各自见解C.双方论争旨在复兴儒学D.二者都汲取了佛道之精义解释儒家义理6. 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 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C. 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D. 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7.宋朝负责丝织的绫锦院,在宋太宗端拱元年有兵匠(织工)1034人,宋真宗戚平年间拥有锦绮机400余张。
精选江苏省南京市2018-2019学年高三9月学情调研历史试卷(附参考答案)
南京市2019届高三期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陈立在《白虎通疏证·封公侯》中说:“天子以别子为诸侯,其世为诸侯者,大宗也。
诸侯以别子为卿,其世为卿者,大宗也。
卿以别子为大夫,其世为大夫者,大宗也。
大夫以别子为士,其世为士者,大宗也。
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则为小宗。
”该材料主要反映出A.宗法制维系了统治秩序 B.宗法制保证了贵族特权C.分封制加强了地方统治 D.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2.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该思想属于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3.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
抚接夷狄,以人为本。
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B.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C.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 D.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4.“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这段话意在强调A.知行合一 B.致良知 C.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5.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6.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
2018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9月份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的局面,这种局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北魏实行了( )A.编户制度 B.汉化政策 C.宗主督护制度 D.民族歧视政策25.有学者认为,纵观二十四史,围绕皇位继承人而展开的争斗,几乎是所有宫廷悲剧及大多数朝堂悲剧的源头。
由于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继承人,这使得各皇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古代中国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君权至上 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26. 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
这项政策A. 推动官营工商业发展B. 加速白银内流C. 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D. 放弃海禁政策27.据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共有宰相21人,其中三分之二出身于科举。
但宰相任期一般只有三年多,少的甚至只有一年多或几个月。
这说明唐玄宗时期( )A.科举取士初现弊端 B.皇权不断受到威胁C.科举制有利人才选拔 D.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8. 1864年,薛福成在《上曾侯相书》中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
”当时有识之士提出的并付诸实施的对策是A.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B. “何以立国?曰富。
何以制夷?曰强。
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
人不自治,治之以法。
”C.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D.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29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30. 表1从表1记述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方孝孺因拒绝草诏被杀B. 朱棣发动政变夺取政权C.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制度D. 方孝孺坚持正统的皇位继承原则31.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对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
武汉市高三九月调研测试历史
2018—2019学年度武汉市高三九月调研测试历史试卷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拓展疆土:如秦人征服巴蜀,开发西南;燕人北击东胡,开辟辽东和辽西;赵人“胡服骑射”,将势力推进到阴山。
各诸侯国的疆域变化A.拓展了华夏文明的空间B.巩固了周王室势力范围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体现了尊王攘夷的策略2.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
这些规定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D.标志统一国内市场形成3.汉文帝、景帝、武帝时期都尽力削夺宗藩权力,但主要是裁抑先帝所立宗藩;与此同时,他们又尽量封自己的儿子为王。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西汉前期A.对血缘族群力量的依赖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C.血缘亲疏决定政治稳定D.分封制取代郡县制成为主流4.唐代都城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唐代的庙会A.反映唐代市民文化繁荣B.推动市坊制度逐步瓦解C.展现了城乡的繁华景象D.为草市活跃提供了条件5.北宋文人王谠指出,“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藩镇有以乱之。
……故其所以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而所以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
”作者旨在说明A.唐朝藩镇具有双重作用B.藩镇有利于维系唐朝统治C.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D.藩镇是平定叛乱主要力量6.元朝初年,行御史台对行省官的纠劾,常常引起行省官的反纠劾,行御史台官因纠劾行省官而反遭诬陷和人身迫害的现象也较为常见。
后来,元世祖正式下达诏令:“行御史台勿听行省节度”,行御史台官遭行省迫害的情形才逐渐减少。
这一变化表明A.行御史台与行省长期紧张对立B.元朝初年监察制度逐渐完善1C.行御史台代表着中央控制行省D.行省成为行御史台监察重点7.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也。
2018-2019高三历史好教育云平台9月特供卷(五)(解析版)
2018-2019高三历史好教育云平台9月特供卷(五)(解析版)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历史十五讲》说:“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这一“政治制度”是指A.郡县制度B.皇帝制度C.行省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解析】郡县制是秦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未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皇帝制度的特征是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与维护国家统一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行省制度是元代的地方制度,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可知是实行中央集权制,这有效地阻止了地方割据,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2.《论衡》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
”这体现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B.休耕轮作C.耒耜耕作D.精耕细作【解析】土壤自然肥力有肥、瘠之分,可以通过“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
这是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属于“精耕细作”范围,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刀耕火种、耒耜耕作和休耕轮作,故A、B、C三项排除。
【答案】D3.冯友兰先生说,在一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的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段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
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C.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D.宋明理学【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兴起于西方奴隶社会时期,当时西方社会没有出现社会转型,故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当时出现的“百家争鸣”就是社会中的各个阶级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故本题选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出现在西汉,当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也不是转型期,故排除C;宋明理学所处的阶段也不社会转型期,故可排除D。
2018-2019学年度高三历史9月月考卷2
绝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学校8月月考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下表是不同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不同认识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 美苏冷战的发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B . 美英等国应该对冷战发动承担主要责任C . 极端意识形态不利于构建国际和平秩序D . 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冷战发生的主要原因2.下图为一张残缺的海报,下列对其历史推断最合理的是装…………○……………○……※要※※在※※装※※订装…………○……………○……A . 出现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时B . 发行者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C . 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 . 发行者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3.1971年,美国有学者指出:“外交已开始付出红利,苏联因怕美国与中共过分亲善,愿意在反弹导导弹条约的坚定立场上让步。
”其背景是 A . 尼克松主义的推行 B . 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守势 C . 欧洲联盟的建立 D . 中苏关系实现了正常化4.下表是二战后初期苏联对外贸易(单位:百万美元)表。
这一现象表明二战后初期 A . 苏联依靠西方恢复本国经济 B . 西方国家持续扩大对苏贸易 C . 东西方分裂的格局日益明显 D . 美苏间的贸易关系趋于恶化5.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
”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 ①有利于西欧社会稳定 ②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③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④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6.“苏联在德国的政策最初集中于获得商品和工厂作为补偿。
西方盟国很快就阻止了苏联对它们的占领区的插手,并转向一些重建的努力,以便打一张有分寸的‘德国牌’来对抗苏联在东方逐渐增强的力量。
2018-2019学年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第Ⅰ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 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B. 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C. 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D. 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答案】B【解析】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不符合题意和材料信息;B.根据材料“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即可概括出作者认为建立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C.消除了表述错误,太过绝对化;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材料无法体现。
故选:B。
本题考查秦朝的郡县制,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明确几个制度的内涵。
诸如分封制、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等。
分封制与郡县制均是针对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目的在于巩固统治。
郡县制即体现“中央集地方的权”,加强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即体现“皇帝在中央再集权”,诸如秦朝的皇帝制度以及三公九卿制等,最后形成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体制,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本题考查秦朝的郡县制,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注意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把握。
2.下表为隋唐科举制发展简表。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隋代没有真正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科举考试考题禁锢了读书人思想C. 唐代科举成为当时唯一选官方式D. 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逐渐完善【答案】D【解析】A.科举制是开始于隋朝大业年间。
B.禁锢读书人的思想材料体现不出来。
C.唐朝除了科举选官以外,还有其他的选官方式。
D.从材料可以看出,从隋朝到唐玄宗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不断的发展,逐步完善。
「精品」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九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史料记载,在1840年之前,西方人不能带军器进入广州,“夷妇”也不许进去,以防“盘踞之渐”。
这反映当时清政府A. 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B. 禁止发展中外贸易C. 坚持维护国家安全D.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历史时认为,当时生活在“天朝”的人们,自有一套迥然相别的价值标准。
另有一种平等观念。
他们对今天看来为“平等”的条款往往愤愤不平,而对今天看来为“不平等”的待遇却浑然不觉。
在该学者看来,让当时“天朝”的人们感到愤愤不平的条款应该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领事裁判权C.中英双方协定关税D.片面最惠国待遇3.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
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以下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A.《北京条约》的签订 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武昌起义后列强猛攻武汉4. 1850年代末,少数中国商人已涉足外资航运企业。
由于华商行船不单要缴纳捐税,亦须支付厘金,他们索性“与外人各图所求,互为结盟”,因此轮船悬挂洋旗之现象相当普遍。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 洋商不用缴纳关税B. 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主权C. 近代商人地位低下D. 近代企业发展已初现依附性5. 晚清总理衙门成立后,曾参与多份国际条约的签署,如为收回领事裁判权而力图抵制《和解公断条约》,为“善与人同”、“俾各国军队易于辨认以期一律”而接受《改正红十字条约》等。
这最能说明A.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萌生B. 朝贡体系受到近代外交冲击C. 主动顺应国际化的趋势D. 文明转型与自强求存的结合6. 1888 年曾国藩上奏称:“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盛,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减价销售)”。
[推荐学习]2018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这种“爆炸性影响”主要是指()A. 使世界由隔绝走向联系B. 加速了生产方式的变革C. 使其成为世界贸易中心D. 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2.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于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
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A. 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B. 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C. 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D. 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3.如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流入西欧的贵金属数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三次英荷战争的影响B. 圈地运动的开展C. 英国霸权地位的确立D. 世界市场的拓展4.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放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 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 外来疾病导致美欧原住民大量死亡D. 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5.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订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订绝密★启用前 2018-2019学年度???学校8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下图是一幅反映苏联解体的漫画:走在棺材之前的就是戈尔巴乔夫,云层中的共产主义前辈们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却无法改变解体的事实。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 . 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B .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C . 经济政治危机的发生 D .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2.当代国际关系里正在悄然兴起政治世界和经济法则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即所谓的“社会世界”,如宗教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的精英、各种跨国公司、环保运动以及各种国际非政府组织等。
这一现象反映了 A . 国际格局的多极化 B . 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C . 世界经济的体系化 D . 国际局势的复杂化 3.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说:“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
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
”其具体A.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B.日本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C.俄罗斯不再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D.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并努力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4.有学者认为: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是个灾难,因为正是由于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
这说明苏联解体产生的主要影响是导致A.两极世界最终解体B.美国失去战略对手C.世界形成多极格局D.资本主义内部对抗5.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
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一一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A.经济全球化势头正猛B.世界己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D.世界已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6.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以来,对于现有守成大国和国际体系而言,几乎所有崛起的大国都是跟进者、参与者,而非挑战者、颠覆者。
”这说明冷战后A.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固化B.国际关系实现了民主平等C.守成大国放弃霸权政策D.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7.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在2014年已占到全球经济的21%,在2005-2014年的十年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
金砖国家正在获得更多的财富、专业技术、消费能力和政治影响力,并且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重新安排世界制度。
这表明A.全球经济一体化扩展到金融领域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C.中国成为新的世界秩序的主导者8.有学者预言,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
这说明A.两极格局已经解体B.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C.世界政治新秩序已建立D.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9.20世纪末,欧洲发生了两个极富象征性的事件:一边的联盟正在筹备建立,而另一边的联盟却悄然而散。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欧洲正处于两极格局的夹缝之中B.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凸显C.说明了经济全球化趋势遭受沉重打击D.体现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进一步加强10.“医生赶到病人那里,可病人已经死亡。
于是在别洛韦日森林开具了死亡证明。
当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核手提箱留给谁?这可不是儿戏,于是商定:由俄罗斯来控制。
”材料中“病人已经死亡”是指A.苏联成立B.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C.苏联解体D.美苏争霸11.2011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材料中“根本性变化”是指,当今世界A.发达国家已日趋衰落B.东西方差距逐渐消失C.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D.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12.“冷战”时期的政治评论员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这些评论员认识变化的背景是订…………○……※※答※※题※※ 订…………○……C . 联合国作用的增强 D . 两极格局瓦解使美苏两大国对抗的危险消失 13.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
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
这反映了( ) A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 . 美国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C . 大国一致原则得到认可 D . 国际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14.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山姆大叔的饭桌》。
该漫画表明A . 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分裂对峙B . 恐怖主义延缓了政治多极化进程C . 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D . 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15.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认为“先前旧政权的消失与其说是通过外部压力,不如说是通过内爆的过程,即从内部瓦解”。
帕尔默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 . 北美赢得独立B . 欧共体的形成C . 德国实现统一D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6.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
作者意在说明A . 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B . 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C . 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D . 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17.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二战”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 .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 .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D.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18.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引发国际争端,遭到阿拉伯国家和法德等欧盟国家的反对。
2018年1月9日韩国和朝鲜在板门店韩方一侧“和平之家”举行朝韩高级会谈,双方就朝鲜参加平昌冬奥会的相关事宜达成一致。
这些现象说明A.世界和平之路任重道远B.美国是世界麻烦的制造者C.政治多极化有利于稳定D.协商无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9.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
这说明在作者看来A.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B.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C.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D.中国与印度将成为主导世界的国家20.有学者把20世纪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年至1915年);第二个时期,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年至1989年);第三个时期,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
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A.国际关系的变革B.战争对世界的影响C.时间的不断更替D.大国对历史的影响21.1946年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80年美国支持伊拉克进攻伊朗,1990年,美国发动打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以上史实表明,影晌美国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A.意识形态B.平等人权C.民族矛盾D.国家利益及等中东传统盟友与美国进一步拉开距离。
特朗普就职前夕公开谈论“北约已经过时”“欧盟是德国的工具”,要求盟国增缴“保护费”。
这说明A.西方争夺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B.欧盟的崛起冲破了美国政治控制C.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影响扩大D.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日益受到冲击23.1990年初,美国布什政府提出“2+4”方案,即先由两德商讨解央与统一有关的“内部”问题,再由两德同美,英、苏、法四大国一起解决与统一有关的“外部“问题。
2月13日,苏联接受了美国的“2+4”方案。
这表明当时的两德统一A.符合当时四国利益B.外力起了主导作用C.促成美苏关系缓和D.国际环境较为有利24.近年来,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方式加强区城经济合作,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反映出A.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B.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趋势C.第三世界发展壮大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25.苏联崩溃后,一家独大的美国改变了其依靠代理人以色列制衡阿拉伯国家的常规,亲自出马向宗教色彩极为浓烈的中东地区国家强行输出西方民主模式,对此准确的解读是A.美国改变了对中东的霸权主义政策B.两极格局解体导致中东局势失衡C.多极化趋势影响美国对外政策调整D.美国插手加剧了中东局势的紧张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参考答案1.D【解析】【详解】漫画说明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僵化体制束缚了苏联经济发展,故D 项正确;社会主义理论不存在缺陷问题,故A项错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故B项错误;经济政治危机的发生不是根本原因,属于直接原因,故C项错误。
2.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第三种力量”以不同于传统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形态和思路参与现今的国际事务,影响着国家和非国家的各种行为体在新时期的互动轨迹,成为当今国际关系里一种日益增长的、不可忽略的、有进步内涵的存在。
这充分反映出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趋势,故B项正确;“第三种力量”不是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不能反映国际格局的多极化,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开始于二战后初期,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际局势的复杂化,故D项错误。
3.C【解析】从材料“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中可以看出,多极化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促进了世界新秩序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盟的发展、日本的崛起和中国的发展都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AB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俄罗斯在军事方面对美国的地位仍有挑战,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4.A【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说由于苏联存在导致美国及其盟国有存在的理由。
苏联解体之后,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世界也随之解体,故A项正确;苏联虽然解体,代之而起的俄罗斯依然是美国战略对手,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苏联存在对于美国的意义,不是世界格局演变,故C 项错误;材料说明两极格局对抗,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对抗,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