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

合集下载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效果初探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效果初探

小麦 赤霉病 是一种 典型 的气候 型病 害 , 小麦 抽穗 扬花
期 是最易 感病期 , 遇 3 如 d以上 连阴雨 天一旦 流行 , 不仅 造成 小麦 严重 减产 , 而且病 麦不 能食 用 。 因此 , 该 病 的防 治必 须 采取 对
工 有 限公 司生产 ) 。 1 2 试 验 田基本情 况 . 试验 田选择 在新 安镇新 东 村一农
6 7 5 % 多菌灵 WP 0 g、5 咪鲜 胺 E 3 m 、0 6m 用 0 10 2 % C 0 L 3 % 苯甲 ・ 丙环 唑 E 1 m 对小 麦赤霉 病 病穗 率 的防效 分别 C 5 L, 为 8 .5 、. 1 、 2 .8 ; 6 4 % 6 9 % 一 14 % 病指 防效分别 为 8 .4 、 75 %
每处理 3次重 复 , 计 1 小 区 , 机 区组 排列 , 区面 共 8个 随 小 积 14 3m 。 14 施 药 时 间与 方 法 . 试 验 于 5月 5日用 药 , 6 7 每 6m
环唑 E 2 m /6 m ; 5 % 多 菌 灵 WP0 g+ 0 苯 甲 C 0 L 67 ③ 0 10 3 %

丙环 唑 E 1 m / 6 m ; 5 咪鲜 胺 E 3 mL 6 7 ; C 5 L 6 7 ④2 % C 0 / 6 m。
⑤3%苯 甲 ・ 环 唑 E 1m / 6m ; 空 白对照 ( K 。 0 丙 C 5 L67 ⑥ C )
l8 7
安 徽农 学 通 报 , n u A r S iB l 2 1 1 ( 1 A h i gi c u1 00,6 1 ) . . .
不 同 药 剂 防 治 小 麦 赤 霉 病 试 验 效 果 初 探
张 波 汪 海 萍 孙 利 忠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试验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由小麦赤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严重危害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
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本试验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的研究。

试验所用药剂包括:百菌清、氯氰菊酯、拜尔丹、丙环菊酯、多菌灵和硫酸铜。

试验
选用品种为晋冀53小麦,试验地点为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玉华乡。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每个药剂处理设置3个重复,共18个试验区。

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不同。

其中,拜尔丹处理的小麦赤霉病
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到100%;百菌清处理的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次之,达到87.5%;氯氰菊酯和丙环菊酯处理的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也比较好,分别为80%和85%;多菌灵处理的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差,只有62.5%;硫酸铜处理的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最差,只有37.5%。

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各药剂的防治效果与药剂的浓度有关。

在拜尔丹处理中,
浓度为800倍的拜尔丹防治效果最好;百菌清处理中,浓度为1200倍的百菌清防治效果最好;氯氰菊酯处理中,浓度为1000倍的氯氰菊酯防治效果最好;丙环菊酯处理中,浓度为1000倍的丙环菊酯防治效果最好;多菌灵处理中,浓度为600倍的多菌灵防治效果最好;硫酸铜处理中,浓度为3000倍的硫酸铜防治效果最好。

总的来说,拜尔丹和百菌清是防治小麦赤霉病最有效的药剂,适当调整药剂浓度可以
获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同时,氯氰菊酯、丙环菊酯和多菌灵的防治效果也比较好,可以作
为备选药剂使用。

硫酸铜可以作为较差的选择,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药剂浓度以及作用方式
和时机。

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

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

2020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小麦赤霉病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要求和防控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51 小麦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5796 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GB/T 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GB/T 25415 航空施用农药操作准则NY/T 650 喷雾机(器) 作业质量NY 1232 植保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1533 农用航空器喷施技术作业规程NY/T 1876 喷杆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NY/T 1923 背负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NY/T 3015 机动植保机械安全操作规程DB41/T 1520 农用旋翼植保无人机安全及作业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小麦赤霉病由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有性世代为Gibberella zeae(Schwein)Petch])等镰孢属真菌侵染小麦穗部,引起部分小穗或整穗枯死,并可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等多种真菌毒素,造成小麦减产和品质下降的小麦病害。

4 防控要求120204.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实行科学预警、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精准防治的策略,健全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联防联控机制,重点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

4.2 结合抗病品种和健康栽培技术,抓好病情测报指导下的抽穗扬花期药剂防治。

4.3 产出的小麦,真菌毒素含量应符合GB 2761的要求,农药残留应符合GB 2763的要求。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

才直紿礁步2021,47(1):273-276Plant Protection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孙海燕1,原征1显,疏燕1,张兴1,张爱香1,陈怀谷-(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210014; 2.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南京210095)摘要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效果,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这两种病害的防治试验。

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25%氤烯菌酯SC、20%叶菌哇SC、48%氨烯•戊座醇SC和200g/L氟哇菌酰强胺9C的防效较好,防效为83.54%〜88.92%;其次为400g/L戊哇•咪鲜胺EW和430g/L戊哇醇SC,防效为71.87%和73.31%;50%多菌灵WP的防效仅为5&05%。

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效调查结果表明:30%丙硫菌哇SC、40%丙硫•戊哇醇9C和430g/L戊哇醇SC的防效较好,防效为84.78%〜88.33%;其次275g/L氟谨菌酰凳胺•丙环哇SE、48%氤烯•戊哇醇9C、40%叶菌•戊哇醇9C和400g/L戊哇•咪鲜胺EW,防效范围为79.66%〜81.56%;200g/L氟哇菌酰强胺SC和50%多菌灵WP的防效为69.36%和39.33%。

从防治效果、两种病害兼防■以及延缓抗药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氤烯•戊哇醇、氟哇菌酰理胺•丙环哇、丙硫•戊哇醇、叶菌•戊哇醇等交替使用是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比较好的策略。

关键词小麦;小麦赤霉病;小麦叶锈病;杀菌剂;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435.12文献标识码:B DOI:10.16688/j.zwbh.2019547Control efficacy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against Fusariumhead blight and leaf rust in wheatSUN Haiyan1,YUAN Zheng112,SHU Yan1,ZHANG Xing1,ZHANG Aixiang1,CHEN Huaigu1(1.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jing210014,China;2.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Abstract Field trial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against Fusarium head blight and leaf rust in wheat.Phenamacril25%SC,metconazole20%SC,phenamacril■tebuconazole48%SC and pydiflumetofen200g/L SC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on Fusarium head blight,with the efficacy from83.54%to8&92%,then followed by tebuconazole•prochloraz400g/L EW and tebuconazole 430g/L SC,with the efficacy of71.87%and73.31%,respectively.Carbendazim50%WP was the weakest, with the efficacy of5&05%.prothioconazole30%SC,prothioconazole•tebuconazole40%SC and tebuconazole 430g/L SC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on leaf rust,with the efficacy from84.78%to88.33%,then followed by pydiflumetofen•propiconazole275g/L SE,phenamacril・tebuconazole48%SC,metconazole•tebuconazole 40%SC and tebuconazole・prochloraz400g/L EW,with the efficacy from79.66%to81.56%.Pydiflumetofen 200g/L SC was weaker,with the efficacy of69.36%,and carbendazim50%WP was the weakest with the efficacy of only39.33%.Taken into account the control efficacy and fungicide resistance,alternative application of phenamacril・tebuconazole,pydiflumetofen•propiconazole,metconazole•tebuconazole and prothioconazole •tebuconazole are considered to be good solutions for Fusarium head blight and leaf rust control in wheat.Key words wheat;Fusarium head blight;leaf rust;fungicide;efficacy小麦赤霉病(wheat head blight)是我国小麦生产上最具威胁的流行性病害之一。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王兴琴(霍邱县临淮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霍邱237484)摘要选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菌酯悬乳剂、45%咪鲜胺水乳剂、30%戊唑醇悬乳剂、40%克百菌悬乳剂、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原药可湿性粉剂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共8种药剂,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8个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施用25%氰烯菌酯悬乳剂1.8L/hm2(处理2)和施用30%戊唑醇悬乳剂225mL/hm2(处理4)的防效始终在90%以上,病穗率始终在5%以下,防治效果和持效性都优于其他6个药剂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8个药剂处理均可提高小麦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其中处理2和处理4小麦的结实率均达到89%以上,千粒重均达到42.00g以上。

说明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过程中,可以优先考虑使用25%氰烯菌酯悬乳剂和30%戊唑醇悬乳剂。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防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S435.12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8-0047-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4.08.01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世界广泛种植,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

小麦赤霉病是最具有破坏性的小麦病害之一,被视为小麦的“癌症”。

该病害是一种气候型流行性病害,在全球大部分小麦种植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在温暖潮湿的小麦产区小麦赤霉病发生较严重[1]。

小麦赤霉病又称红麦头、烂穗病、烂麦头,是由多种镰刀菌、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小麦病害[2],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以穗期发生为主,湿度大时病穗可见粉红色霉层[3]。

小麦赤霉病发生后,不仅会给小麦造成产量损失,还会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等毒素,食用病麦会引起眩晕、发烧、恶心、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还会导致怀孕母畜中毒后流产,直接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影响小麦优质高产[4]。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作 者 简 介 :周 学 荣 (9 8一) 男 ,农 艺 师 ,主要 从 事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工 作 。E m i bx@ s acm。 15 , - ai zr i . o :c n
赤 霉病 是如 东县小 麦上 的主要 病害 之一 ,尤 以 小麦 受害最 重 ,小 麦穗 期多 雨 、气 候潮 湿 的年 份 易 流行 ,对小 麦优 质高产 构成严 重威 胁 。 由于小 麦赤 霉病 病原菌 对多 菌灵 已产生抗 药 性 ,为 筛选 防治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照 ( 清水 ) 。
小 区 面积 6 . 6 7I ,3次 重复 ,随机 区组 排列 。 n
困 冒
渺 唐 j 21第 期 江 学 0 年 6 1
文 献 著 录格 式 :周 学 荣 . 小 麦赤 霉 病 防 治 药 剂 筛 选试 验 [ ] 浙 江 农 业科 学 ,2 1 ( ) 3 2—15 J. 0 l 6 :15 33
小麦 赤 霉 病 防治 药剂 筛 选试 验
周 学 荣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I 供 试 材 料 .
安全性 观察 :观 察 试 验 药 剂 对 小 麦 生 长 的 影
响 ,有无 药害发 生 。
药效 调 查 :小 麦 赤 霉 病 病 情 稳 定 进 行 调 查 ( 5月2 5日) 。采用 每 处 理平 行跳 跃 1 0点 取 样 ,每
14 / 以下 ;2级 ,病 小穗 占全 穗 的 14~12 / / ;3级 , 病小 穗 占全穗 的 1 2~3 4 / / ;4级 ,病小穗 占全穗 的
3 4 以 E。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防效
试验 结果 ( 1 表 明 ,在小 麦 扬 花 期 施 药 , 表 ) 5 % 咪鲜胺 锰盐 可湿性 粉 剂 9 0g・ m 对 小 麦 赤 0 0 h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赵应娟;袁虹霞【摘要】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与田间病害防效,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和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强,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23μg/mL和0.25μg/mL;戊唑醇的抑菌作用也较强,EC50为0.54μg/mL,甲基硫菌灵和三唑酮的抑菌作用明显较差.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25%氰烯菌酯500倍稀释液初花期喷雾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达到83.84%,小麦千粒重比对照增加72.29%;50%多菌灵800倍稀释液处理防效达到79.43%,千粒重比对照增加74.87%.氰烯菌酯和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和保产效果均明显高于甲基硫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和嘧菌酯.%Virulence of six fungicides to Fusarium graminearu in vitro and control effect on wheat scab in the field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JS399⁃19(2⁃cyano⁃3⁃amino⁃3⁃phenylacrylic acetate)and carbendazim had stronger inhibiti on to F. graminearu,and their EC50 were 0.23μg/mL and 0.25μg/mL,respectively. The EC50 of tebuconazole was 0.54μg/mL. The inhibition effects of thiophonate⁃methyl and triadimefon were poorer obviously. The control effect was 83.84%by using 25%JS399⁃19 500⁃fold dilution spraying in the initial flowering stage,and thousand kemel weightof wheat increased 72.29%than that of blank control. The control effect of 50%carbendazim 800⁃fold dilution was 79.43%,and thousand kernel weight increased 74.87%than that of blank control. The control effect and yield increasing of JS399⁃19 and carbendazi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iophonate⁃methyl,triadimefon, tebuconazole and azoxystrobin.【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938-941)【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杀菌剂;毒力;防病效果【作者】赵应娟;袁虹霞【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郑州 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1+.9小麦赤霉病主要是由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Schw.)Petch)侵染引起的一种穗部病害,发病麦穗的部分小穗或整穗提早干枯,病籽粒干瘪瘦小,千粒重降低,病菌还导致籽粒含有真菌毒素,对人畜都有较大危害[1-4].该病害是中国江淮流域和西南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常发性病害[5-6],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与作物品种等改变以及病原菌的适应性变异,小麦赤霉病在黄淮冬麦区的发生和流行趋于严重与频繁[7-8],防治小麦赤霉病已经成为该区域小麦中后期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种植抗病品种是植物病害防治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研究发现许多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抗性普遍较差[9-10],利用化学药剂是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措施.喷施化学药剂控制小麦赤霉病在长江流域麦区已有一些报道[11-12].多菌灵是中国自70年代中期以来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药剂,该药剂在长江流域麦区长期大量使用导致了抗药性病原菌群体比例迅速上升,抗药性病原菌分布范围不断扩大[13].李恒奎等研究了氰烯菌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药剂对病原菌的敏感性[14].黄淮麦区中后期小麦管理“一喷三防”措施中多使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对白粉病和锈病具有特效,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作用缺乏系统研究,且一些报道的试验结果不一致[15].本研究选择了6种杀菌剂,旨在比较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病与保产效果,筛选高效防治药剂,为黄淮麦区小麦中后期病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1.1 供试药剂供试药剂名称及来源见表1.1.2 供试小麦品种矮抗58,该品种感小麦赤霉病.1.3 小麦赤霉病菌菌种为小麦赤霉病菌的无性态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本实验室从郑州郊区麦田采集的小麦赤霉病标样,分离纯化后保存.1.4 室内毒力测定采用PDA平板含毒介质法测定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首先将各药剂用无菌水配成1000、500、100、50、10、5、1、0.1μg/mL 8个浓度,吸取1 mL加入培养皿中,然后再倒入9 mL融化的PDA培养基,充分摇匀,制成含毒平板,然后在平板中央放上直径6 mm的菌碟,每个浓度做4个平板,不加药作为空白对照.以上操作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将平板放在26℃培养箱中培养6 d后测量菌落直径.利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毒力回归方程,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1.5 田间防效试验1.5.1 田间设计试验在郑州郊区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进行,小麦扬花初期(4月16日)进行喷药,小麦行长2 m作为一个喷药小区,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即排列.1.5.2 药剂处理及施药方法采用猴头喷雾器施药,喷施穗部与中、上部叶片.施药在下午4点后进行.施用药量与方法见表2.1.5.3病菌接种为保证充分发病,喷药后2 h人工接种小麦赤霉病菌.将小麦赤霉病菌接种在3%绿豆汤培养基中,25℃震荡培养7 d,摇瓶中产生病原菌的大型分生孢子.田间病菌接种时用无菌水将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稀释为1×105个/mL,田间菌液接种量为每米行长接种10 mL.第二天傍晚在穗部喷施1次清水增加湿度,利于病菌的侵染.1.5.4 药效调查施药后观察发病情况,发病高峰期进行防效调查.每个小区连续调查100穗.调查病穗数与严重度,计算病穗率与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小麦赤霉病严重度按照0~4级分级标准进行,小麦赤霉病病情调查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斑;1级:病穗面积占整个麦穗的25%以下;2级:病穗面积占整个麦穗的25%~50%;3级:病穗面积占整个麦穗的50%~75%;4级:病穗面积占整个麦穗的75%以上[7]. 1.5.5穗粒数与千粒重测定小麦成熟后每个小区随机剪取100穗,测定穗粒数与千粒重.2.1 供试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测定供试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为0.23μg/mL;其次是多菌灵,其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0.25μg/mL;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0.54μg/mL;甲基硫菌灵和三唑酮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不强;嘧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基本没有抑制作用.2.2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见表4.氰烯菌酯处理防治效果最高,达到了83.84%;其次为多菌灵处理,防效达到79.43%;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三唑酮处理田间防效较氰烯菌酯和多菌灵明显较弱,分别是68.71%、68.37%和60.20%;醚菌酯处理防病效果最差,防效47.80%.对病情指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5%的概率水平下,6种药剂处理与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除甲基硫菌灵与戊唑醇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外,任何两种药剂处理之间均有显著差异.2.3 不同药剂处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见表5.多菌灵处理平均穗粒数最高,为33.20粒,对照平均穗粒数为32.83粒;6种药剂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明显,各处理之间差异也不显著.所有药剂处理千粒重均比对照增加,多菌灵处理千粒重增加最多,为74.87%,其次是氰烯菌酯,千粒重增加了72.29%,多菌灵、氰烯菌酯和戊唑醇处理之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三唑酮与甲基硫菌灵处理之间千粒重差异也不显著.氰烯菌酯和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强,戊唑醇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次测定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抑制中浓度EC50是0.23μg/mL,李恒奎等报道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平均抑制中浓度EC50为0.09μg/mL[4],作者测定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降低,可能因为本试验用的是氰烯菌酯商品药,而李恒奎等测定使用的是氰烯菌酯原药.田间试验氰烯菌酯和多菌灵都表现出较高的防病效果,戊唑醇和三唑酮的防病效果明显降低.河南地区小麦中后期管理“一喷三防”措施中,三唑酮是防治病害的常用药剂,能够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和锈病,但对赤霉病效果不佳,这也是造成小麦赤霉病多次严重发生的因素之一.面对小麦赤霉病在河南麦区流行频率增加的态势,建议在小麦扬花初期,喷施1次多菌灵或氰烯菌酯,能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危害;或者在“一喷三防”措施中添加杀菌剂三唑酮和多菌灵,兼顾白粉病、锈病和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本试验还显示了小麦赤霉病对小麦穗粒数影响不大,主要影响籽粒的千粒重和品质,导致产量损失严重.【相关文献】[1]董金皋.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Jennings P,Coates M E,Walsh K,et al.Determination of deoxynivalenol and nivalenol-producing chemotypes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isolated from wheatcrops in England and Wales[J].Plant Pathology,2004,53:643-652.[3]Obanor F,Neateb S,Simpfendorfer S,et al.Fusarium graminearum and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caused the 2010 head blightepidemics in Australia[J].Plant Pathology,2013,62:79-91.[4]尤爱琴,张昌杰,胡宇峰,等.5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初探[J].浙江农业科学,2012(4):532-535.[5]武爱波,赵纯森,李和平,等.2套小麦鉴别寄主对我国代表性禾谷镰刀菌的抗性反应[J].植物病理学报,2006,36(3):285-288.[6]王芊,张匀华,郭梅,等.黑龙江省小麦赤霉病菌致病力的初步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7:14-16.[7]曾娟.我国2012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预测预报建议[J].植物保护,2013,39(4):78-85.[8]胡锐,沙广乐,邢彩云,等.2012年郑州市小麦赤霉病防控概况及其启示[J].中国植保导刊,2013,3(4):32-34.[9]李强,王保通,吴兴元,等.陕西省新育成品种(系)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4):712-715.[10]Bai G H,Shaner G.Managementand resistance in wheatand barley to Fusarlum head bright[J].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2004,42:135-161.[11]尤爱琴,张昌杰,胡宇峰,等.5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初探[J].浙江农业科学,2012(4):532-535.[12]杨红福,姚克兵,缪康,等.江苏省防控小麦赤霉病主要药剂及其复配剂药效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8):264-269.[13]周明国,王建新.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的敏感基线及抗药性菌株[J].植物病理学报,2001,31(4):365-370.[14]李恒奎,陈长军,王建新,等.禾谷镰刀菌对氰烯菌酯的敏感性基线及室内抗药性风险初步评估[J].植物病理学报,2006,36(3):273-278.[15]孔祥英,马鸿翔,张旭,等.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和增产效果[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4):64-67.。

5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分析

5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分析

100
4 2 % 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
60
4 2 % 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
80
50% 咪鲜胺可湿性粉剂
30
50% 咪鲜胺可湿性粉剂
50
2 5 % 多·酮可湿性粉剂( 对照药剂)
100
有效成份(g 、 mL/hm2) - 9 12 15 375 750 432 540 378 504 225 375 375
复杂多变、耕作制度不断发生变化,导致长江中下游麦区 器,对水 45 kg/667 m2,均匀喷雾。第 2 次施药后 12 d 进
赤霉病流行发生越来越频繁,在上海、福建、浙江等省 行调查,调查次数为 1 次,每小区采用对角线 5 点取样法取
(市),部分地区甚至因赤霉病的影响而停止了小麦种植[5~ 样,每点调查 40 株,共 200 株,记录病穗数和病级数,计算
烯菌酯悬浮剂(S C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数占全部小穗数的 1/2~3/4;Ⅳ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
4 2 % 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5 0 % 咪鲜胺可湿性粉剂 数的 3/4 以上。
(W P ,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对照药剂: 1.4 药效计算
———————
病情指数(%)=[∑(各级的穗数×相应级的代表数值)/
8],因此,筛选低毒安全的高效杀菌剂对控制和防治小麦赤 病情指数和防效。
霉病具有重要意义。
表 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虽然目前用于防治麦类赤霉病较好的药剂为咪鲜胺和戊 唑醇或其复配剂等[4,9],但上海地区仍以赤霉清作为防治赤 霉病的主要药剂,多菌灵、赤霉清等杀菌剂是我国长期以来 防治赤霉病的主要药剂,但由于它们对呕吐毒素的抑制作用 甚微,且因药剂长期使用,赤霉病菌的抗药性逐渐上升,导 致药剂防治效果逐年下降。为减轻赤霉病菌对赤霉清的抗药 性,持续控制赤霉病危害,筛选出更多更高效安全的赤霉病 防治药剂,特进行了 5 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 试验,现将减轻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药剂试验

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药剂试验
( 3 ) 6 0 %多 ・ 酮 可湿性 粉 剂 , 由江 苏 i迪 化 学有 限
的发 生 在世 界 范 围 内迅速 扩 展【 3 I 。因此 , 化 学 防治仍 公 司生产 。 是必 不可 少 的 。目前 . 我 国防治小 麦赤 霉病 的药剂 主 1 _ 2 试 验 设 计 要是 多 菌灵及 其复 配剂 。据报 道 , 小麦 赤霉病 病 原菌 试 验 设 6个 处 理 : 处 理 1 : 2 5 %氰烯 菌酯 S C
I I 啪
2 0 1 盐 ・ 多菌灵 防治 小 麦赤霉病 药剂试验
包善微 丁 旭 吴小兵 袁 小华 顾庆 红
( 江 苏省 如皋 市农 业技术 推广 中心 如皋 2 2 6 5 0 0 ) 摘要: 为进 一 步探 明 5 9 . 7 %咪 鲜胺 锰 盐 ・ 多菌灵 可 湿性 粉 剂对 小 麦赤 霉病 的 防 治效果 , 为其 大 田应 用推 广提供 理论 依据 , 如皋 植保 站 于 2 0 1 2年在 如皋 市桃 园镇 张八 里村 开展 药剂试验 。试 验 结果表
具 有 特殊 的保 护 和 治 疗作 用 l 6 。 是 目前 防治 小 麦 赤 1 . 3 试 验 田概 况
霉 病效 果 最佳 的 选择 性 杀 菌剂 ,具 有 良好 的应 用 前
本 试 验 设 在 如 皋 市 软件 园 ( 桃园镇 ) 张八里村 ,
景f 8 _ 。 5 9 . 7 %咪鲜胺 锰盐 ・ 多 菌灵 可湿性 粉剂是 江 苏辉 为小 麦直播 田 , 供试 小 麦 品种为 扬麦 l 3 , 为小 麦赤 霉 丰农 化 股份 有 限公 司最新 研 发 的防 治 小麦 赤霉 病 的 病 感病 品种 。试 验 田小麦长 势 、 栽 培密 度均匀 一致 。
防治 作用 。氰烯 菌酯 是一 种新 型 的杀 菌剂[ 5 - 6 1 , 该化 合 对 照 ( C K) 。 每处 理 3次重 复 . 共 1 8个小 区 , 小 区 面积 物具 有 高效 、 广谱 等 特点 , 对 镰 刀菌 引起 的植物 病 害 4 4 . 5 m , 随机 区组排列 。

小麦赤霉病农药产品逐渐增多,品种相对较少

小麦赤霉病农药产品逐渐增多,品种相对较少

31小 麦 赤 霉 病农药产品逐渐增多,品种相对较少口/《农化市场十日讯》编辑部整理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一种流行性病害,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在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为害严重。

小麦感染赤霉病后,减产严重,甚至绝收,品质降低,籽粒干瘪,出粉率降低;此外,若感染赤霉病的病麦率含量达到4%以上时,小麦将不能食用,失去商品价值。

小麦赤霉病发生时期一般集中在扬花期,即每年的4月中下旬(正常小麦的扬花期),用药的最佳时期是在小麦齐穗扬花初期(扬花5%)。

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最早防治赤霉病药剂,也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化学药剂。

截至2019年1月25日,农业农村部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有303个,其中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有113个,占全部登记数量的37.3%。

然而,由于长时间单一或重复使用,已导致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产生了抗药性,迫切需要新的杀菌剂来减少或替代多菌灵的使用。

1998年,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氰烯菌酯的合成创制;2007年,95%氰烯菌酯原药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取得临时登记;2010年,在小麦赤霉病全国大暴发的情况下,氰烯菌酯的防效得到进一步验证;2011年被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列为防治小麦赤霉病全国重点推广产品;2012年,95%氰烯菌酯原药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取得了正式登记。

截至2019年1月25日,农业农村部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氰烯菌酯及其复配制剂有3个(表1)。

表1 国内氰烯菌酯的登记情况(用于小麦赤霉病) 2008年,安道麦的400克/升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在我国获得临时登记,2009年获得正式登记。

截至2019年1月25日,我国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咪鲜胺·戊唑醇制剂有32个(表2)。

32表2 国内咪鲜胺·戊唑醇的登记情况(用于小麦赤霉病)PD20182258水乳剂400克/升2023-6-27安徽海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D20182069水乳剂45%2023-6-27江苏省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PD20182062水乳剂45%2023-6-27江苏粮满仓农化有限公司PD20183605水乳剂45%2023-8-20河北金德伦生化科技有限公司PD20183604水乳剂45%2023-8-20河北瑞宝德生物化学有限公司PD20183414水乳剂400克/升2023-8-20安徽佳田森农药化工有限公司PD20184298悬浮剂45%2023-9-25连云港市特别特生化有限公司PD20140882水乳剂45%2024-4-8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D20094928水乳剂400克/升2024-4-13安道麦马克西姆有限公司 2018年12月03日,农业部药检所公示的第12批拟批准登记产品名单中,有4个含丙硫菌唑的制剂首次获批登记,其中三个登记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表3)。

关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关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赤霉病、叶锈病等病害在小麦种植中较为常见。

其中,赤霉病的出现与镰刀菌属真菌相关联,多见于潮湿、半潮湿小麦种植区域,最早出现在南方地区,而受到气候变化、耕作制度的影响,赤霉病近年来逐渐向北部蔓延,对葫芦岛地区小麦生产影响严重。

叶锈病发病具有普遍性,属于世界性病害。

合理选择抗病品种,对于促进小麦病害防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当前行业并未研究出对上述病害的高抗品种,如果选择中低抗品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抵抗赤霉病、叶锈病的侵害。

因此,化学防治仍然是重要的防治方法,要求行业应合理选择有效杀菌剂,促进小麦病虫害防治,有效提高小麦产量。

一、研究背景小麦属于禾本科植物,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种植广泛,也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将小麦磨成面粉后,可制作成面条、面包等食物,经发酵处理,可制作成啤酒、酒精,还可以作为生物质燃料。

小麦目前基本作为食物食用,少数小麦作为饲料食用。

全世界范围内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是两河流域,我国同样属于小麦种植较早的国家。

针对小麦种植,受到病虫害影响,将会严重损害小麦生长,进而导致小麦减产,使小麦品质下降。

同时,在小麦产量降低的情况下,还会严重影响农业效益。

在葫芦岛区域,小麦叶锈病、赤霉病属于常见病害。

其中,小麦赤霉病在当前小麦生产中具有较强的威胁性,受到病害流行影响,不仅会导致小麦严重减产,还会进一步导致多种毒素出现,使谷物受到污染,进而对人、动物健康产生威胁。

小麦赤霉病既往多见于长江中下游,在东北春麦区也会发现。

近年来,结合气候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小麦赤霉病在黄淮麦区也有发生,要求行业应给予高度重视。

小麦叶锈病属于严重病害,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麦区均有出现,该病害发生后将会产生严重危害。

具体而言,因为麦区栽培品种不同、发病早晚也存在区别,具体产生的病害损失也存在明显不同,当发生病害后,常见损失产量可达到7%-30%,在病害严重的情况下,小麦减产可超过50%。

要求行业应重点关注小麦生产中伴随出现的赤霉病、叶锈病情况,切实落实防治工作。

13种重大病虫的抗药性监测结果

13种重大病虫的抗药性监测结果

2015年,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新疆等20个省(区、市)的60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二化螟、小麦赤霉病、棉铃虫、棉蚜、小菜蛾等13种重大病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

本年度系统测定田间常用农药品种33个,其中可以评估的病虫和涉及的农药品种抗药性情况如下:1水稻害虫的抗性状况1.1 褐飞虱监测结果及对策建议1.1.1 监测结果(1)对新烟碱类药剂抗性目前监测地区褐飞虱所有种群都对第一代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都在1,000倍以上),对第二代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也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都在 200倍以上),但对烯啶虫胺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1.6~8倍);对第三代新烟碱类药剂呋虫胺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1~48倍)。

多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嗪(常规剂量)对褐飞虱防效下降,药后10天防治效果只有40%~60%。

(2)对有机磷类药剂抗性目前监测地区褐飞虱所有种群均对毒死蜱产生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64倍),与2014年相比褐飞虱对毒死蜱抗性上升趋势明显,已从低水平抗性上升到中等水平抗性。

多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常规剂量)对褐飞虱药后10天防治效果只有50%~60%。

(3)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抗性目前监测地区褐飞虱所有种群均对噻嗪酮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都在200倍以上),与2014年相比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倍数大幅提升,其中浙江金华种群抗性倍数从2014年84倍上升到2015年1,324倍,增加了14倍。

多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噻嗪酮(常规剂量)对褐飞虱防效下降,药后10天防治效果只有40%~50%。

(4)对吡蚜酮抗性江苏、福建等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吡蚜酮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8~67倍),浙江、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区种群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60~302倍)。

据浙江省植保植检局反映,与前几年相比,吡蚜酮(常规剂量)对褐飞虱防效下降,药后10天防治效果只有71%。

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精品文档5页

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精品文档5页

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小麦赤霉病(FusaHum graminearum Sehw.)由多种镰刀菌引起,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5%~15%,而且病麦中还产生对人畜有毒的物质,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利用价值。

为明确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咪鲜胺产品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使用剂量及对小麦的安全性,为该药剂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按照阜阳市植保站安排,2013年4月笔者进行了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供试药剂:59.7%咪鲜胺锰盐·多菌灵WP、25%咪鲜胺EC,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对照药剂:25%氰烯菌酯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47%多·酮WP,江苏东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设清水对照处理。

2.试验设计2.1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2.2小区排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3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35平方米;重复次数:3次。

每小区之间设40cm保护行相隔。

3. 试验条件试验地选择在小麦赤霉病常年发生较重的阜南县王大湖农场一小麦田中进行。

土壤类型为中壤土质,有机质含量为1.31%,PH值为6.1。

各小区小麦品种、播量、播种时间、田间密度、肥水管理等栽培条件一致,小麦品种为淮麦29。

2012年10月26日播种小麦,亩播种量14㎏,亩施N15P15K15三元复合肥50kg,尿素6.5kg。

前茬作物旱稻。

4.施药时期和方法试验在4月18日(小麦抽穗杨花期)、4月25日各施药1次,共施药2次。

施药时两次稀释、一次添加农药,采用华盛泰山牌3WF-3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水平喷雾量(kg/min)0-4,水平喷雾最大射程12m,配套动力1E40EF-32;按每666.7m2用药液量50kg折算小区用药量,用彩条膜隔开小区喷雾,均匀喷施。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筛选 出 有效 的防病 新 药 剂 , 们 在 利 辛 县 良种 示范 繁 殖 场 我 进行 了 田间 防效 试验 . 现将 试验 结 果总 结如 下 。
1 试 验 材 料
表 l 各 处 理 药 剂 防 治 小 麦 赤 霉 病 试 验 结 果
11 试 验 药 剂 .
2 %多菌 灵可 湿性 粉剂 ( 5 北京啄 木鸟 新技 术 发展 公 司提 供 ) 5 %多菌 灵 可 湿 性 粉剂 ( ;0 天津 市 海 蓝 精 细化 工 厂 ) 市 (
菌灵 可 湿性粉 剂( 效 剂量 7 0 有 5 . 7 . 55
gh ) 问 防 病 效 果 较 好 。 / m 田
关键 词 2 %多茵灵 可 湿性粉 剂 ; 5 小麦 赤霉病 ; 防效 中 图 分 类 号 ¥ 8 9 4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小 麦赤 霉病 是 影响 小麦 产量 、 品质 的 重要病 害 之 一 , 为
维普资讯 http://Biblioteka
现代农业科技 ̄o8 2o 年第 1 期
植物保护
2 %多茵灵可湿性粉剂 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5
邵 学会
( 徽省利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徽利辛 260 ) 安 安 3 7 0
摘要
试验 结 果表 明 , 小麦穗 期 防治 赤霉 病 , 用 北京 啄 木鸟 新技 术发 展 公 司生 产的 2 % 在 使 5
05 , 均防效 为 8 .3 防效 高 于其他 各处 理 。 用 2 %多 .9 平 68 %, 使 5 菌灵 可 湿性 粉 剂 7 0 / m 5 %多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7 0 5gh 和 0 5 g h 平 均 病 指 分 别 为 08 / mz .0和 0 5 平 均 防 效 分 别 为 .4,

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发财农业网】

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发财农业网】

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发财农业网】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非常严重的病害之一,可以使用多菌灵、烯唑醇、咪酰胺、克百菌等农药品种防治,也可以施加磷酸二氢钾溶液、腐殖微酸肥等元素药剂同时防治伴生病症。

对于病害较为严重的地段,需要施加两次药剂。

1、小麦主要病害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生长收成都有极大的破坏。

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影响最严重是穗腐。

小麦变成褐色,随之腐烂,进而死亡。

不过治疗小麦赤霉病的药剂还是比较丰富的。

2、农药药剂
目前经过实用经验来看,多菌灵是最有效的药品,其它如烯唑醇、咪酰胺、克百菌、戊唑醇、氰烯菌酯、苏锐克、速保利等药剂也是放置赤霉病比较实用的农药品种。

可湿性粉剂类药品要少用,容易在土质内形成沉淀,导致土壤变质。

3、元素药剂
赤霉病并不是单独出现的,往往会伴随着蚜虫、白粉病、锈病等一起袭来,因此用腐殖性的微酸肥、磷酸二氢钾溶剂、杀菌杀虫剂等,可以实现一喷多防的目的。

注意药量需控制,使用前更要先稀释浓度。

4、使用频率
防治小麦赤霉病时,没有固定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养殖者需要根据小麦的菌源量以及具体发病情况及时调整药品使用量。

在比较严重的地段需要进。

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农学论文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陈宏州1,肖婷1,许媛1,狄华涛1,马圣洲1,范婷2,杨敬辉1 (1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 ;2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摘要:为探明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 (Schwein.) Petch]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和该药剂与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区分剂量法检测了采自江苏省26个县(市)的520株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对多菌灵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唑胺菌酯、氟环唑、己唑醇、灭菌唑和咯菌腈等杀菌剂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县(市)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差异较大,总抗性频率为50.58% ;通过EC50值相关性分析,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较高,迫切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菌;多菌灵;抗药性;交互抗性中图分类号:S435.121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稻麦两熟制高产平衡技术方案” [CX(15)1002] ;镇江市农业科技支撑项目“小麦赤霉病抗性检测与防控技术研究” (NY2013003);“市域主要农作物病原菌抗药性检测与监测” (NY2015019) 。

第一作者简介:陈宏州,男,1984年出生,广西宜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作物病害抗药性检测与治理研究。

通信地址:212400江苏省句容市弘景路1号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Tel: 9,E-mail : [emailprotected]。

通讯作者:杨敬辉,男,1973年出生,云南丽江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研究。

通信地址:212400江苏省句容市弘景路1号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Tel: 9,E-mail : [emailprotected]。

5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毒力

5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毒力
(2)在 自 然 条 件 下 ,由 于 药 剂 对 病 害 的 防 治 效 果 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限制, 室内测定结果与田间实 际防治效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 所以这些药剂在 田间的表现和防治成本因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 论证。 可进一步在田间进行药效比较,结合室内、室
外效果,选择优良的杀菌剂应用于生产。
试验研究 2016.7
5 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毒力
段成鼎 王付彬 任兰柱 马井玉 (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济宁 272031)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戊唑醇、三唑酮、多菌灵等 5 种药剂对 小麦赤霉病菌产生的室内毒力。 通过测定其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 氰烯菌酯、 咪鲜胺、 戊唑 醇、 三唑酮、 多菌灵等 5 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 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分别为 0.230 5 mg/L、 0.292 0 mg/L、0.423 5 mg/L、0.767 5 mg/L、0.9921 mg/L,其中氰烯菌酯活性最高,多菌灵活性最低。 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可以作为多菌灵的替代品防治小麦赤霉病。 关键词:赤霉病;杀菌剂;室内毒力
禾谷镰孢菌(Gibberrella zeae),采自济宁市 任城 区,用 PDA 培养基经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经纯
化、鉴定后保存备用。 1.3 方法 1.3.1 菌 丝 生 长 速 率 法 依 据 “NYNY/T 1156.2 2006” [5],药剂用丙酮溶 解,配制成 10 000 mg/L 母 液 后逐级稀释至所需浓度。 处理好的药剂从低剂量至 高剂量依次加入准备好的 PDA 培养基中, 每种药剂 设 5 个浓度梯度(见表 1),将每种供试药剂加入冷却 至 60℃左右的 PDA 平板培养基中分别制成平板,接 种单 个 直 径 5 cm 的 菌 饼 ,设 灭 菌 水 为 对 照 水 ,每 处 理设 3 次重复。 在 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 d 后检 查各处理菌的生长情况,根据空白对照的生长情况, 采 用 十 字 交 叉 法 测 量 菌 落 直 径 ,计 算 抑 菌 率[6]。

多菌灵是什么,可以和杀虫剂混合使用吗

多菌灵是什么,可以和杀虫剂混合使用吗

多菌灵是什么,可以和杀虫剂混合使用吗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的杀菌剂,对于真菌引起的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1、小麦黑穗病:使用100g有效成分的多菌灵和4kg水混合,均匀喷洒在100kg麦种上,堆闷6小时。

2、小麦赤霉病:每亩地使用150-200g的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50-80kg稀释喷雾。

一、多菌灵是什么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的杀菌剂,对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方法如下:1、小麦(1)黑穗病:使用100g有效成分的多菌灵和4kg的水混合,然后均匀喷洒在100kg的麦种上,堆闷6小时左右。

(2)赤霉病:每亩地使用150-200g的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50-80kg稀释喷雾,后续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在5-7天后重复用药。

2、水稻(1)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末期和孕穗之前,每亩地使用37-.5-50g 有效成分的多菌灵兑水稀释喷雾,重点喷洒水稻茎部。

(2)小粒菌核病:在水稻圆秆拔节期至抽穗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37-.5-50g有效成分的多菌灵兑水50-80kg稀释喷雾,每隔5-7天喷洒一次,一共喷洒2-3次。

(3)稻瘟病:如果是叶瘟病,在发现发病中心的时候喷药,如果是防治穗瘟病,在水稻破口期和孕穗前分别喷药一次,每次的用药量为37.5-50g(有效成分)/亩。

3、棉花每100kg的棉花种子使用500g有效成分的多菌灵进行拌种,或者是每100kg的种子使用250g有效成分的多菌灵兑水250kg浸种24小时左右,可以防治棉花立枯病和炭疽病。

4、油菜在油菜的花期和终花期的时候,分别喷药一次,每次每亩地使用37.5-62.5g有效成分的多菌灵兑水50-80kg稀释喷雾,可以防治菌核病。

5、花生每100kg的种子使用500-1000g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可以防治立枯病、茎腐病、根腐病。

6、甘薯使用多菌灵20000倍液浸种10分钟左右,或者是使用30mg/kg 的多菌灵药液浸苗基部3-5分钟左右,可以防治甘薯黑斑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了12 0 个敏感菌株和 充 『菌株的E s , 药生 Co 平均值分别为(. 7 -0 19 mg 和(. 3 ± . 6) g 抗药 值 0 8 0t . 3 ) / 0 4 1 0 32 m / 5 -0 L 6 0 L, 菌株 对 多菌灵均 表现为 低抗 。
关 键 词 : J ; 麦赤 霉 病 菌 ; 菌 灵 ; 四 I小 l 多 抗药 性
iy wa . t s 14 mg/ ofM BC.Th e u t howe h tt r e e 4 BC— e it ntiolt s he p r n a e ofM BC— L e r s lss d t a he e w r 0 M r ssa s a e ,t e ce t g
维普资讯
第4 6卷第 8 期 20 07年 8 月
农 药
AGROCHEM I CALS
、 . . , 46 No. 01 8 Au .2 0 g 07
应用技术
四 川 省 小 麦 赤 霉 病 菌 对 多菌 灵 的 抗 药 性
王 丹 叶华智 秦 芸 , ,
Key wo ds r :Si h n; s im ami a u ;c be da i ;f c ua Fu aru gr ne r m ar n z m ungci e it n e i der ssa c
. 小麦赤霉病是麦类作物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 世界 1 1 材 料
上 几 乎所 有 小 麦产 区都 有该 病 发 生 。在 我 国和 四川 省 其 111 供 试 药 剂 .. 主要致 病菌是 禾谷 镰刀 菌(uaim ga na u ” F sr rmi rm) 。由 u e 。
rssa t s1 .3 %. ev le o 0 efciec n e tain ( 5 e itn 67 6 Th au sfr5 % fe tv o c nrto EC0 wa )weeie t idb e s rn c l l r ni e ym a u ig my ei d f a go hi n iiea n e da Av rg C5o 0 e st eioae r 05 7 + .1 9 r wt nf gcd —me d dme i. ea eE 0 f1 2s n iv ltswee( .8 0 00 3 )mgLa dto eo 0 u i s _ / n s f h 4 rssa t s ltsweer .4 O0 6 )mgL. 1 fterssa t s ltsweelw—e itn oM BC. e i n oae r O6 3 ± .3 2 t i 1 / A1 o e itn o ae r o rssa t h i t
( 四川农 业大学 a微生物 系 ; . 保系 ,四川要 : . / 以14 mg L多菌灵作为鉴别剂量 , DA平板上对 四川省 1 个地区的2 9 在P 6 3 个小麦赤霉病 菌( u a i m F s ru
ga i au ) r n r 进行了抗药性测定 , m e m 检测得 到4个对多菌灵具有扔 『的菌株 , 总菌株的1. 6 用菌落直径法测 o 生 占 6 3%。 7
中图分类号 : 4 2 2 ¥ 8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0 - 4 (0 70 —5 0 0 1 60 1 2 0 ) 80 6 — 3 0 3
T e Re it n e O u a im a i a u h ssa c {F s r u gr m ne r m Ca b n a i 1 c u n r e d zm n Sih a
WA G Da aY u -hbQI ul N n. E H az i N Y r , b
( ih a r u tr nv ri . p r n f co i l y bDe at n o ln Poe t nY a 2 0 4 Sc u n C ia Sc u n Agi l a U ies y a c ul t De at t rboo ; . p r me o Mi g me t f a t rtc o , a n 5 1 , i a , hn ) P i 6 h Absr c : t t l f 3 s lt so s ru g a n a u we e c l ce r m d src si ih a r v n e t t a t A o a 9 io a e f o 2 Fu a i m r mi e r m r o l td fo l itit n S c u n p o i c e 6 o
d tr n h cd n eo ssa c oc r e d zm ( BC)Th it ciec n e tainfrrssa c n e s i- eemietei ie c f eitn et ab n a i M n r . edsi tv o c nrt o eitn ea dsn iv n o t
9 %多菌灵原药( 8 四川简阳国光农药厂) 使用前先将 。
于缺乏有效的抗病品种 , 目前主要采用多菌灵等苯并咪唑 原药溶解于01 o L . m l 盐酸中, / 配成5 0 / 的母液备用。 00mg L 类杀菌剂在小 麦扬花期进行喷雾防治。由于该类药剂作 11 供试 菌株 .- 2 用靶标单 一 , 长期单一使用很容易使病原菌产生抗 药性 在 四川 省的 1 个地 区采集 小 麦赤 霉病 病穗样 本 , 离 6 分 而导致药剂防效降低或丧失 ’ 国从 18 年开始在江 。我 4 9 纯 化 …后得 到 禾谷 镰 刀菌单 孢 菌株 2 9 。 3个 淮地区开展对小麦赤霉病菌田间抗药性的监测 。19年周 92 1 方法 . 2 明国等 在浙江海 宁市分离得到禾谷镰刀菌 田间抗药性 _. 菌 株 , 随 后 的逐 年 抗 性 监 测 中 发 现 , 浙 地 区抗 药性 121抗 药性菌株的筛选 在 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