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优质课件:13.寓言二则【第1课时】
合集下载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寓言二则 矛与盾公开课课件.pptx
课文 理解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 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前两句写这个人是如何夸耀他的盾和 矛的。他的盾,“物莫能陷”,极其坚固; 他的矛,“物无不陷”,极其锋利。这两 句话使人们清晰地感受到了其中的矛盾之 处,为下文此人不能自圆其说埋下伏笔。
课文 理解
前233),战国末期著
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政治家。法家主要代 表人物,战国末期韩 国人。荀子的学生, 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贰 字词学 习
学习 生字
译
结构:左 右 音序:Y 部首 :讠 组词:译文 笔 译 造句:出版社计划陆续 出版一些古籍的白话译 书写指导:左边
yì
横折提起笔要低,
右边最后一笔竖
多音 字
yīng (应当 应 应该)
yìng (答应 应对)
理解 词语
鬻: 卖。 誉: 赞誉,夸耀。 吾: 我,我的。 陷: 刺透;穿透。 或: 某人,有人。 何如: 怎么样。
叁 课文品 读
课文 回顾
思考这则寓言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故事?
课文 理解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誉:赞誉,夸 【莫:没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鬻:卖。】 有。】 【陷:刺透;穿 【利:锋 耀。】 利。】 透。】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这句话写出了楚人被人问住无以言对的窘
态。
肆 课文赏 析
核心 问题
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矛与盾》这则寓言告诫人 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 过其实、自相矛盾。
延伸 问题
1.想一想,《矛与盾》中的楚国人犯了一个什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5.1 寓言二则-矛与盾 (1)精品ppt课件
寓言二则
矛与盾
Hale Waihona Puke 作者简这则寓言选自《韩非子》一书,
介 作者是韩非,他是战国末期的哲学
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死后,后
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别人评论韩
非学说的文章而编成《韩非子》一
书。
韩非善于用寓言故事来阐述观 点,说明问题。在他的著作里,留 下许多情节简单、含义深刻的小故 事,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
2019/9/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2
谢谢欣赏!
2019/9/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3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一边读书还一边看插图,图文对照 是个好方法。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句子, 弄懂课文内容,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大胆地猜读。
3.弄懂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 有枪头。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矛
盾
鬻(yù):卖。 誉:夸耀。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矛与盾
Hale Waihona Puke 作者简这则寓言选自《韩非子》一书,
介 作者是韩非,他是战国末期的哲学
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死后,后
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别人评论韩
非学说的文章而编成《韩非子》一
书。
韩非善于用寓言故事来阐述观 点,说明问题。在他的著作里,留 下许多情节简单、含义深刻的小故 事,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
2019/9/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2
谢谢欣赏!
2019/9/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3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一边读书还一边看插图,图文对照 是个好方法。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句子, 弄懂课文内容,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大胆地猜读。
3.弄懂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 有枪头。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矛
盾
鬻(yù):卖。 誉:夸耀。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寓言二则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精品课件
士兵用盾挡住了敌人的进攻。
整体感知
读课文,这篇寓言故事写了什么内容?
《矛与盾》写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
矛和盾 ,因为互相抵触而不能_________ 自圆其说 ,落得被 _______ 笑话 的故事。 世人_____
互动课堂
认真研读第一句话:寓言故事开头
介绍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那就会有死鹬了。”
句解:这两句话通过语言描写,具体刻画了鹬和蚌 相持的情景,既写出了双方的互不相让,又交代了 互不相让的原因一等待着对方的死亡与自己的胜利。 这也暗示了鹬和蚌的悲剧命运。
长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 的一 端装有枪头。
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鬻:卖。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 卖盾又卖矛。
认真研读第二句话:楚人是怎样介 绍自己的盾的,注意用上什么语气阅读?
誉之曰:“吾盾之
坚,物莫能陷也。” 夸耀。
穿透。
译文: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 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战国策》
刘向(约前77一前6) 西汉经学家、
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
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曾校阅
群书,撰成《别录》,为中国目录学
之祖。又编有《楚辞》。原有集,
已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pù huì
一 曝 十寒
鸟喙
我会写
谓 禽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互动课堂
仔细阅读第一句话,介绍了一个什么场 景,它们正在做什么?
刚刚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 它的
肉,蚌合而箝其喙。
箝通“钳”,夹住。
译文:蚌正张开壳晒太阳,鹬一下子啄住了它的肉, 蚌立刻闭壳夹住了它的嘴。
整体感知
读课文,这篇寓言故事写了什么内容?
《矛与盾》写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
矛和盾 ,因为互相抵触而不能_________ 自圆其说 ,落得被 _______ 笑话 的故事。 世人_____
互动课堂
认真研读第一句话:寓言故事开头
介绍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那就会有死鹬了。”
句解:这两句话通过语言描写,具体刻画了鹬和蚌 相持的情景,既写出了双方的互不相让,又交代了 互不相让的原因一等待着对方的死亡与自己的胜利。 这也暗示了鹬和蚌的悲剧命运。
长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 的一 端装有枪头。
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鬻:卖。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 卖盾又卖矛。
认真研读第二句话:楚人是怎样介 绍自己的盾的,注意用上什么语气阅读?
誉之曰:“吾盾之
坚,物莫能陷也。” 夸耀。
穿透。
译文: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 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战国策》
刘向(约前77一前6) 西汉经学家、
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
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曾校阅
群书,撰成《别录》,为中国目录学
之祖。又编有《楚辞》。原有集,
已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pù huì
一 曝 十寒
鸟喙
我会写
谓 禽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互动课堂
仔细阅读第一句话,介绍了一个什么场 景,它们正在做什么?
刚刚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 它的
肉,蚌合而箝其喙。
箝通“钳”,夹住。
译文:蚌正张开壳晒太阳,鹬一下子啄住了它的肉, 蚌立刻闭壳夹住了它的嘴。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1、面对旁人的质问,他为什么答 不上来呢?
2、你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 么道理?
我们说话做事都要实事求是, 不能言过其实,不要自相矛盾。
鹬
是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上 体通常杂黑褐色,尾和体侧具有横斑,常在水边或 田野中捕吃小鱼、贝类等。
蚌
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 种类很多,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珍 珠。
彼此放弃,放过对方。
相舍 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 通“擒”,捉走。 禽 并禽之。
说一说
◆ 鹬被蚌紧紧地夹住了,鹬是怎么说的?
◆ 鹬这样生气的说,蚌会害怕么?它的 表现是怎样?
练一练
大家同桌之间练习模仿鹬和 蚌的对话,要读出它们彼此毫不 示弱的语气。
想一想
从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明 白了什么道理?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鹬蚌相争
• 带着下面的问题,看课文。
(1)它们为什么争? (2)它们怎么争? (3)结果怎样?
要求:
1、用波浪线画出鹬蚌相争的语言。 2、小声地,带感情地读一读。
鹬蚌相争
刚刚 晒太阳
2、你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 么道理?
我们说话做事都要实事求是, 不能言过其实,不要自相矛盾。
鹬
是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上 体通常杂黑褐色,尾和体侧具有横斑,常在水边或 田野中捕吃小鱼、贝类等。
蚌
生活在江、河、湖、沼里的贝类, 种类很多,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珍 珠。
彼此放弃,放过对方。
相舍 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 通“擒”,捉走。 禽 并禽之。
说一说
◆ 鹬被蚌紧紧地夹住了,鹬是怎么说的?
◆ 鹬这样生气的说,蚌会害怕么?它的 表现是怎样?
练一练
大家同桌之间练习模仿鹬和 蚌的对话,要读出它们彼此毫不 示弱的语气。
想一想
从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明 白了什么道理?
青 春 风 采
高考总分:
692分(含20分加分) 语文131分 数学145分 英语141分 文综255分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 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何旋
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 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 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 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 “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 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 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 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 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 的学校捐书”。
鹬蚌相争
• 带着下面的问题,看课文。
(1)它们为什么争? (2)它们怎么争? (3)结果怎样?
要求:
1、用波浪线画出鹬蚌相争的语言。 2、小声地,带感情地读一读。
鹬蚌相争
刚刚 晒太阳
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优质课课件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
新课导入
矛 与 盾
新课学习
韩非子,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
家。是荀子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
家思想,吸取了荀子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
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因受李斯的谗言,
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
55 篇。其中引述了很多寓言故事,富有较高的思 想性和艺术性,是先秦寓言发展的高峰,反映出 我国寓言在战国末期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 (2)设计一段广告词(产品自己选)。
板书设计
矛与盾
锋利 无不陷 实事求是 坚固 莫能陷
新课学习
矛与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 誉(yù)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 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 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 也。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1、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 誉(yù)之
卖
„„的人 夸耀 它们
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我的 不 穿透
新课学习
2、又誉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夸耀 他的 我的 对于 穿透
新课学习
3、或曰:“以 子 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有人 用 您 怎么样
新课学习
4、其 人 弗能 应也。 这长矛和盾牌 。为了招徕顾客,他举起盾牌夸耀说:“ 我的盾牌非常坚固,无论什么武器都剌不 穿它!” 他放下盾牌,又举起长矛吹嘘说:“ 我的长矛锋利无比,无论什么东西一剌就 穿!” 这时,有个人问他说:“如果用你的 长矛来剌你的盾牌,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呢?” 那个楚国人听了,哑口无言,一句话 也答上来。
第五单元
第21课
新课导入
矛 与 盾
新课学习
韩非子,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
家。是荀子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
家思想,吸取了荀子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
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因受李斯的谗言,
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
55 篇。其中引述了很多寓言故事,富有较高的思 想性和艺术性,是先秦寓言发展的高峰,反映出 我国寓言在战国末期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 (2)设计一段广告词(产品自己选)。
板书设计
矛与盾
锋利 无不陷 实事求是 坚固 莫能陷
新课学习
矛与盾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 誉(yù)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 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 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 也。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1、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 誉(yù)之
卖
„„的人 夸耀 它们
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我的 不 穿透
新课学习
2、又誉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夸耀 他的 我的 对于 穿透
新课学习
3、或曰:“以 子 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有人 用 您 怎么样
新课学习
4、其 人 弗能 应也。 这长矛和盾牌 。为了招徕顾客,他举起盾牌夸耀说:“ 我的盾牌非常坚固,无论什么武器都剌不 穿它!” 他放下盾牌,又举起长矛吹嘘说:“ 我的长矛锋利无比,无论什么东西一剌就 穿!” 这时,有个人问他说:“如果用你的 长矛来剌你的盾牌,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呢?” 那个楚国人听了,哑口无言,一句话 也答上来。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矛与盾鹬蚌相争》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精品课件PPT
互动反馈
心灵感悟
说话、做事切忌夸大其 词,信口开河,只有尊重客 观事实,才能免于身陷“自 相矛盾”的尴尬处境;而有 冲突的矛盾双方,如果没有 努力化解冲突的意识与智慧, 只会落得两败俱伤。“得饶 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 阔天空”,希望我们能从中 获取对人生有益的启思。
特色写法
借事寓理,简练、含蓄而不失深刻
取了他之前法家的学说,成为
法家的集大成者。
刘向 (约前77—前6),西汉经
学家、目录学家和散文家,原 名更生,字子政,彭城(今江苏 徐州)人。其主要著作有《说苑》
《新序》。他还整理修订了
《战国策》《楚辞》等。
字词整合
yì 音序 y 英文
1、生难字
翻译translate/translator
译
部首
“弗能应”表现了楚人的尴尬。他的话互相 抵触,无法自圆其说,只能落得被人耻笑的下场。
3、鹬和蚌落得双双被擒的下场,原因是什么?
它们之所以会落得这样的下场,是因为 双方都不肯相让,都要治对方于死地,全然 不顾更大的危险。
4、想一想,若是没有渔人,鹬和蚌的命运会有所 改变吗?
若是没有渔人,结果会是两败俱伤,同归
矛盾或抵触。
因此,这一则里的“矛盾”指的是言语或 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 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 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鹬和蚌都
想置对方于死地,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
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 三者坐收渔利。 因此,这一则里的“矛盾”指的是为了保护 某方面的利益而失去了其他的利益。
曝(pù):晒太阳。
《寓言两则》精选课件PPT
易错提示: 上下结构, 上窄下宽, 最后三笔是: 竖、提、点。
6
理解题目
妟 yàn 匽yǎn
yà
揠苗助长
匸 xì 揠 yà
拔
说说“揠苗助长”的 意思。
2021/3/2
7
揠苗助长
把苗拔高,帮 助它快长。比喻违 反事物的规律强求 速成。
2021/3/2
8
自学要求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说一说“读了课文,我觉得
3
做游戏:送生字宝宝回家。
胁协 持诗
侧则
威(胁) 主(持 ) (侧)面 (协)同 (诗)人 否(则 )
2021/3/2
4
我会写
yù sòng bá jīn zán
寓宋 拔 筋 咱
kū
枯
2021/3/2
shēn
伸
jiā
夹
shì
示
qí
齐
5
bá
yù
拔 易
写 错
寓
2021/3/2
易错提示: 与“拨”区别 开来,“拔” 右边是个“友” 加一点。
朗读:除了要读好重点词,还要边读边想象农夫一棵一棵拔 禾苗的情景,读出农夫的辛苦,筋疲力尽。
2021/3/2
15
筋疲力尽
劳累了一天,妈妈已经筋疲力尽。 体育课上,当我们跑完800米,个个筋疲 力尽。
2021/3/2
16
十分高兴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 “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 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 截!”
2021/3/2
21
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这样的事。
为了让猪长 出瘦肉,大量喂 食“瘦肉精”, 结果人吃了,祸 害无穷。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五 冲突 寓言二则》优质课教学PPT课件
字词乐园
鬻
誉
陷
或
弗
何如
课题释义
“矛” 和“盾”是什么呢?
研读课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 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 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
13
研读课文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 物无不陷也。”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 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矛与盾
楚人 /有鬻盾与矛者,誉之/ 曰:“吾盾之坚,物 / 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 无不陷也。”或曰:“以子 之矛, 陷子 之盾,何如?”其人 弗能 应也。
/
/ /
/
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明白字义, 读通句子,注意正确地断句与停顿。
2.自主清除生字障碍。
3.借助译文,初步了解寓言的大意。
18
品读课文
你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 能自相矛盾。
19
课堂小结
这则寓言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人物的特点,进而点明道理的。讽刺了那些 说话不顾事实,把事物任意夸大,使自己陷入 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的人。告诉人们:说话 做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就出于这里。
资料宝袋
《矛与盾》这则寓言选自《韩 非子》一书,作者是韩非,他是 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法家的代表 人物。韩非善于用寓言故事来阐 述观点,说明问题。在他的著作 里,留下了许多情节简单,含义 深刻的小故事。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一边读书一边看插图,图文对照。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抓住字眼解释, 理解句子,弄懂课文内容。 3.要通过反复地读,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4.最关键的是要明白寓言所说的道理。
语文六年级下北师大版《寓言二则》课件(17张)
寓言二则
(一)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yù)之 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吾盾之坚,物莫莫能陷陷也。”
(不)(剌、穿)
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 东西都穿不透它。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再见
蚌方出曝(pù),而鹬(yù)啄其肉。 蚌合而箝其喙(huì)。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 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 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启示:
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 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所以,在生 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它告诉人 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 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 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 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 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 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
矛、盾都是古代打仗时用的兵器,矛主要用来进攻 盾主要用来防守。
第5单元:
(yù)
鬻
(yù)誉Fra bibliotek(fú)
弗
字理:上是兴, 下是言,受到 人们语言的称 赞,心里当然 高兴。
拂 弗佛
沸
寓言二则
(一)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yù)之 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其人弗能应也。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冲突 寓言二则》公开课课件_1
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 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 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 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 同世而立。
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 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 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 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 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 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 者得而并禽之。
――节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 箝其 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 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 /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 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节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 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 而箝其 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 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 /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 而并禽(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 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 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
鹬蚌相争 (赵)————(燕) 渔翁得利 秦
译文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 “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 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 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 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 ‘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 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 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 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 争中“渔夫”那样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 考虑考虑。”惠王听了,恍然大悟,说:“有道理!” 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PPT文档共20页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寓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寓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3.寓言二则【第1课时】|北师大版 (共23张PPT)
本文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幽默的语言,告诉我 们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要犯自相矛盾的错误。在我国 的文化宝库中,这样的寓言故事有许多,他们蕴涵着深 刻的道理,凝聚着宝贵的经验。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理解词语
卖。 赞誉,夸耀。 我,我的。 刺透;穿透。 某人,有人。
怎么样。
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 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 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 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
语言描写 前两句写这个人是如何夸耀他的盾和矛的。他的盾, “物莫能陷”,极其坚固;他的矛,“物无不陷”,极 其锋利。这两句话使人们清晰地感受到了其中的矛盾之 处,为下文此人不能自圆其说埋下伏笔。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这句话写出了楚人被人问住无以言对的窘态。
理解文言词语
走近作者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 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 治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战国末 期韩国人。荀子的学生,后世称他 为韩非子。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者。
我会写
yì
译
左边横折提起笔要低, 右边最后一笔竖为悬 针竖。
多音字
yīng (应当 应该) 应
yìng(答应 应对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32021/8/13Friday, August 1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32021/8/132021/8/138/13/2021 5:10:31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32021/8/132021/8/13Aug-2113-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32021/8/132021/8/13Friday, August 13, 2021
北师大小学语文六年级下《五 冲突:寓言二则》 公开课ppt课件_1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
庄子,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
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
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老庄” 牛》、 《邯郸学步》等。
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代表作有《庖丁解
★注意生字
pí n qiè 一颦一笑 挈带 wǔ cùé 捂住 蹙额
★注意词意
3、相当于“这” “那”,指之前 提到的事或物。
4、代“他”、 “她”、“它”。 5、虚用,无所指。
其里之富人见之, 坚闭门而不出; 贫人见之, 挈妻子而去之走 。
__________见之,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见之,
_______________。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
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 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
妻子而去之走 。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
所以美。
东施效颦《庄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 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 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 妻子而去之走 。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 所以美。
所以美。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
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 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
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 彼/知颦美/而/
不知颦/之所以美。
1、往、到。
其里之富人见 之,坚闭门而 不出;贫人见 之,挈妻子而 去之走 。
2、相当于“的”。
10.去:离开
11.去:离开,躲开
4.美之:“以之为美”,认为她这样很美
5.亦:也 12.走:
庄子,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
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
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老庄” 牛》、 《邯郸学步》等。
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代表作有《庖丁解
★注意生字
pí n qiè 一颦一笑 挈带 wǔ cùé 捂住 蹙额
★注意词意
3、相当于“这” “那”,指之前 提到的事或物。
4、代“他”、 “她”、“它”。 5、虚用,无所指。
其里之富人见之, 坚闭门而不出; 贫人见之, 挈妻子而去之走 。
__________见之,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见之,
_______________。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
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 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
妻子而去之走 。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
所以美。
东施效颦《庄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 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 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 妻子而去之走 。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 所以美。
所以美。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
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 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
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 彼/知颦美/而/
不知颦/之所以美。
1、往、到。
其里之富人见 之,坚闭门而 不出;贫人见 之,挈妻子而 去之走 。
2、相当于“的”。
10.去:离开
11.去:离开,躲开
4.美之:“以之为美”,认为她这样很美
5.亦:也 12.走: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幽默的语言,告诉我
们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要犯自相矛盾的错误。在我国 的文化宝库中,这样的寓言故事有许多,他们蕴涵着深 刻的道理,凝聚着宝贵的经验。
3.三品:这则寓言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矛与盾》矛盾的焦点是与实际情况冲突。
课文结构
盾坚物莫能陷
矛与盾
自相矛盾
矛利物无不陷
无话可说
课文主旨
《矛与盾》写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
和盾,因为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落得被世人笑 话的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言 过其实,自相矛盾。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 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整体感知 《矛与盾》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二十五
课内容,短小有趣,借买矛与盾的故事讽刺生活中自
相矛盾的现象,耐人寻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 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语言描写
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
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
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梳理文意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何如:怎【其人:那 【应:回答。】 【子:你。】 么样。】 个人。】 【弗:不。】
寓言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习
寓言会使我们受益匪浅。本文精选了两则
寓言。《矛与盾》写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 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为互相抵触而不能 自圆其说的故事。《鹬蚌相争》写的是鹬 和蚌互相钳制、互不相让,结果让渔夫从
中获利的故事。学习这两则寓言,我们一
定能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13 寓言二则
第一课时
鬻: 卖。
誉: 赞誉,夸耀。
吾: 我,我的。 陷: 刺透;穿透。 或: 某人,有人。 何如: 怎么样。
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 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
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
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
核心问题:
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故事。 2.二思:想一想,《矛与盾》中的楚国人犯了一个什么
矛与盾
《韩非子》
助读 资料
字词 精讲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矛与盾
《韩非子》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 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 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 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其人弗能应也。
1.正确读写“誉”“陷”“何如”3个词语。
2.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重点) 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解什么是矛盾冲突。(难点)
错误。
3.三品:这则寓言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 边思考“核心 问题”“串珠 问题”。
梳理文意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
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鬻:卖。】 【誉:赞誉,夸耀。】【莫:没有。】 穿透。】 【利:锋利。】
走近作者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 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 治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战国末 期韩国人。荀子的学生,后世称他 为韩非子。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者。
我会写
yì
译
书写指导
左边横折提起笔要低, 右边最后一笔竖为悬 针竖。
多音字
应
yīng (应当
yìng(答应
应该)
应对 )
理解词语
文言词语又称“古词语”,它是古代汉语的书面 词语,它所表示的事物或概念至今继续为现代汉民族 所使用,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是读懂古文的关键。本 文中的“吾”“之”“曰”等都是文言词语。 理解方法 1.对照注释。2.使用工具书。3.联系上下文。
核心问题:
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矛与盾》这则寓言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
前两句写这个人是如何夸耀他的盾和矛的。他的盾,
“物莫能陷”,极其坚固;他的矛,“物无不陷”,极 其锋利。这两句话使人们清晰地感受到了其中的矛盾之 处,为下文此人不能自圆其说埋下伏笔。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
应也。 语言描写
这句话写出了楚人被人问住无以言对的窘态。
理解文言词语
概念
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故事。 《矛与盾》写了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的盾和矛, 因为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被人笑话的故事。
2.二思:想一想,《矛与盾》中的楚国人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楚国人犯了一个这样的错误:他把事物绝对化了, 说矛锋利就锋利得无坚不摧,忘了还有盾;说盾坚固 就坚固得牢不可破,忘了还有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