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文学教育的本质探析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他们对 生活 、对人 生的一种真切 的体验 、思 考与把握 。也 就是说思想情 感
充分融 入到现实社 会人生之 中 ,才能发 现那 些别人不 易发现的东西 ,感受 到别人 不易感受 到的那些东西 ,从 而才 能促 使他们表现那 些他们有 了真切
感受 的东西 。发现 生活 中的美 ,首要 的是 发现 自己的内心世界 。因此 ,解
本 的阅读 是 不会 有 这样 的效 果 。
பைடு நூலகம்
程 的性质 定位为工具 性和人文 性
的统一 ,我想 ,这 两者 的统一 的
活联系起来 考察文 本 ;很少 将学 生的写作 实际联 系起来 ,通 过对 照 比较 ,让 学生获 得具体 的而不
是空 的感 受。要知道 ,任何 方法
这就要求 我们 的教师要联 系学生
真正 对学 生 的习作起 到示 范作 用 ?这不 能不 是我 们每个 语 文人 思索 的问
题。
首先 ,就 阅读教学来说 ,大多数教 师都将分 析讲 解作为 阅读 教学 的重

要方法 ,作为 阅读教学 的主要手 段 ,但是 他们很少 关注学 生的实
际感受 ,很少从学 生的实 际认识 出发 ,让 学生去体 验文本 ,感悟 文本 ;他 们很少把 学生 的实 际生
达到这样 的境界 。
都 是具体 的。我们学 生 阅读 文本 需 要的不仅仅 是教师 的讲解 ,其
实 ,就讲解来 说 ,我们教师 的有 些 讲解根本 就是不必 要的 ,也是
没 有实际意义 的 ,除了 白白地 浪 费了宝贵 的课 堂教学 时间外 ,对
学 生根本起不 到启发 的作用 。我
不能从 一些司空见 惯的事物 中发现 美的 因素 。罗丹说 : “ 生活 中不是 没有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南前山人【摘要】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绕不开的内容,文学教育具有净化学生心灵,塑造学生灵魂,完善学生人格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写作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获得精神力量,得到做人的教育。

要实现真正的文学教育,必须在文学作品的选入上、课堂教学方法上、课外阅读选择上,注重作品的自身特点,紧抓作品的精神力量,对学生施以影响。

【关键词】文学教育意义实现真正教育近年来,在“语文新课标”的引导下,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口号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越来越丰富了。

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尤其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这一任务里,文学教育的功能与地位越来越突出了。

一文学教育的意义文学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肩负着净化学生心灵,塑造学生灵魂,完善学生人格的重任。

在当代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波动很大,培养合格的人才,学校教育首担重任。

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教育充当了先行者的角色,其中的文学教育又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写作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获得精神力量,得到做人的教育。

语文学习离不开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体会,语文教育也离不开文学教育。

文学即“人学”,它是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探讨。

文学教育的本质力量在于引发人们对人类生命意义的探索,它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及自我生命价值的思考,以提高修养,把正生命的航向。

①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活跃,世界观形成的时期,是塑造灵魂,完善人格的绝佳时期,也是易受不良诱惑的危险时期。

这一阶段施以形象性的文学教育,能起到较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文学作品总是在写人与人、人与事、人与景的相互关系中推进,那些真正体现作家用情感的眼睛去看待生活、描写生活、评价生活的作品,就一定会感动人、启迪人。

②从语文教育的人文角度讲,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离不开文学教育的,文学教育所具有的形象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其他教育无法相比的。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探寻教育的本质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探寻教育的本质

教育人类学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主要在于人具有 的未待定性。人的未待定性赋予人以教育的需求和可 能,表明了人具有可塑性和可教育性,人成为人需要 通过教育才能达成。教育正是通过有意识地传授社会 文化与经验的过程使人得以发展和日臻完善的。
※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
1、动物对后代的爱护、照顾和哺乳是一 种本能的需要,这种本能是无条件反射 联结,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 发行为,是动物界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 手段。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探寻教育的本 质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第二节:教育的本质 第三节: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四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讨论:
老猫教小猫抓老鼠,母鸡 带小鸡找虫子吃,老小 偷教小小偷偷东西,这 些是教育活动吗?为什 么?
必须明确:衡量教育活动的 标准是什么???(含义、 特征、本质)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夸美纽斯:教育在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赫尔巴特: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道德’ 一 概念概括。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 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 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 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 “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 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美国百科全书》: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教 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 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 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 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 育。
从以上种种对教育概念的阐释可 以看出,教育这一概念是一个 使用极其广泛而又很难精确下 定义的词语。即使在当今国外 的教育学教科书中,我们也不 容易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教育 定义。

语文教学本质是语用教学

语文教学本质是语用教学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用教学上传: 张兴洪更新时间:2013-1-15 18:34:51一、解题从本质上看,语文教学不是语形教学,不是语法教学,甚至也不是语义教学,而是语用教学。

这里的语文教学包括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但重点是指基础教育阶段,即中小学语文教学。

这里的语文教学是广义的语文教学,包括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

语文教学从本质上看是语用教学,意味着它并不排斥语形教学(含语法教学)、语义教学,但这些不是主体,不是核心,语文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是语用教学。

二、什么是语用教学语用学自从20世纪后半期兴盛之后,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语用学与语形学、语义学相对。

前两者之间的区分明显:语形学研究的是构词法、句法等,它们是抽象的语言形式关系,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具体使用。

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区分比较复杂。

莫里斯说:“如果研究中明确涉及讲话者,或语言使用者,便是语用学的领域,如果撇开语言使用者,只分析语词与指涉物,就是在语义学的领域中。

”〔1〕这一区分得到了语言学界的认可,可惜太笼统。

利奇把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简单表述为“X意指Y:语义学;通过话语X,说话人S意指Y:语用学”。

他还指出了语用学的判断标准:考虑到说话人和听话人,考虑到说话人的意图或听话人的解释,考虑到语境,考虑到通过使用语言或依靠语言而实施的那种行为或行动,就是语用学的范畴。

〔2〕利奇的观点也被广泛采纳。

韩里德在研究语境时把这种涉及语用的语境进一步明确为三个方面:一是话语范围,即话题以及伴随话语活动的其他相关事件;二是话语基调,包括权力、接触和情感;三是话语方式,包括语言重要性(为主或为辅)、交谈方式(对话或独白)、媒介(文字或声音)。

〔3〕因此,我们可以简洁地把语义学看成对约定俗成的已经凝固在语形之中的语义的研究,通俗地说,就是字典义和语法的总和;语用学则是研究在具体语境中人们如何使用语义学中的语义达成交际目的。

语用学有几个方面是语义学无法企及的:一是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社会背景与心理状态,二是说话人与语义学层面的语义不一致的真实意图,三是听话人如何解释言语,四是伴随言语的行为,五是韩里德语境中的话题、场合、权力、接触、情感、语言重要性、交谈方式、媒介等。

从语文学习的本质看中学语文阅读审美的个性化

从语文学习的本质看中学语文阅读审美的个性化

学的各科课堂 , 面对这样的变化 , 研究性学 习用在语文这 一重
要 的学 科 中的 必 要性 就 大大 增 强 了 。在 语 文 学 习 中 , 读 历 来 阅
都是 以重头戏的形式存在着 , 而研 究性 的学习理念也给阅读审 美 教育 提出了新的要求 。于是 在摈 弃 了旧的阅读教学方 法之 后, 研究性学 习的新理 论怎样与阅读相结合 达到“ 审美 ”最终 , 达到“ 个性化” 这一教学 问题成了新时期阅读教学 的重中之重 。 语文是一 门人文性的基础性学科 , 这就决定 了语 文学 习的 个人性 、 体验性和创造性 。语文学 习的研究强调个人 的理解 与
方法。 语文 学 习包 括 了对 语 文文 本 的 学 习 和对 社会 文本 的学 习 这
语文是 由“ 生活—创作一解读” 构成的 , 这就说 明了它 的外
延 与生活 的外延相等。因此 ,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 的自主性
探究 , 在知 识能力 、 情感 态度 、 价值观审美
个性化
理解
研 究性 二、 怎样运用研究性的学习培养阅读 审美的个性化

中学语 文 阅读 审 美个 性 化 的 必要 性
谈到语文学习的本质 ,这是 自 19 97年提出新课程理 念之
后 的 又一 个 全 新 的概 念 。语 文学 习 的 本 质 就 是 研 究 性 的 学 习 ,
多元的。” 阅读是学生 的个性化行为 , “ 不应该以教师的 分析来
带动学生的阅读实践 。”课程标准》 《 上的这几句话 , 给教师提供
了一定 的行为指示 。教师的正确引导 , 使学生具有健康 的多元 理解 。《 课程标准》 里还有这样一句话 :语文学习应尊重学生在 “
学 习过程 中的独特体验。” 学生在 自主 的多元 的理解 了文本之 后 ,把对社会的经历和 自身的体 验与 自我发现 相结合 的过程 ,

【每日一荐】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每日一荐】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每⽇⼀荐】教育的本质是:⼀棵树摇动另⼀棵树,⼀朵云推动另⼀朵云,⼀个灵魂唤醒另⼀个灵魂
朋友们,⼤家早上好!昨天,为⼤家推荐的是和青年有关的名⾔,今天,为⼤家推荐和教育有关的名⾔。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著名⼩说家、诺贝尔⽂学奖得主莫⾔先⽣说:
教育的本质是:⼀棵树摇动另⼀棵树,⼀朵云推动另⼀朵云,⼀个灵魂唤醒另⼀个灵魂。

这话说得真漂亮,⼜真有道理啊!莫⾔先⽣是在谈⽂学与⾃然科学的关系时说这番话的。

莫⾔先⽣认为,与⾃然科学相⽐,⽂学似乎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处,但是,⽂学能够影响⼈的思想,塑造⼈的灵魂,所以,⽂学是最⽆⽤也是最有⽤的。

教育也是如此,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中的影响,是对灵魂的唤醒,对精神的塑造。

反观我们的现实,教育,在很⼤程度上是缺少这种“⽆⽤”性的,我们的学校,已经越来越变为⽣产会做题的“产品”的“车间”,⽽教育⼀旦成了流⽔线上的⽣产,那么,就注定偏离了它的本质,其“产品”也多为精致的利⼰主义者就不⾜为奇了。

在⽇常⼝语交际中,我们可以引⽤这句话,引出⾃⼰对教育的看法以及主张,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反省对⼦⼥的教育,做没做到“⼀棵树摇动另⼀棵树,⼀朵云推动另⼀朵云,⼀个灵魂唤醒另⼀个灵魂”。

张嘴就来演讲⼒训练营杭州班第5期
5⽉6、7⽇在浙江⼤学开课;
张嘴就来演讲⼒训练营295期,
5⽉28⽇—30⽇在复旦⼤学开课!
演讲⼒训练专家⽂若河⽼师授课,
3天学会演讲,练就⼀副好⼝才,轻松闯职场!
微信回复:⼿机号+期数,即可报名。

也可以拨打:400-645-1230 报名。

新时期中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的思辨与追问

新时期中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的思辨与追问

是“指事物所具有的本质、特点”。而 林先生(主张语文“言语智慧论”)为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 代表。“言语论”彻底否定“工具论”,
定事物性质的、面貌和发展的根本 认为“工具论”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述、理论、方法、
属性”。性质具有唯一性,事物可能 实践上都是错误的。“言语论”把语
具有多重性特征,但不可能同时拥 言与言语完全地分离开来,认为语
组成一个事物的性质显然是悖论。 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意义。
语文不等于语言,语言是工具不等
文化论。以曹明海等为代表的
于语文学科是工具,“工具”是喻义, 学者,把语文教育本质观的发展概
不能直接描述事物性质,工具性是 括为三种情况:古代语文教育的教
一种泛属性,它不能区别事物;人文 化本质观、现代语文教育的工具本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定
具论时,1994年,山西王朝清、湖北 准》看来,理论界对语文性质的认识 位,似乎给“世纪之争”击响了退堂锣
毛光伟老师撰文应对,反对绝对化, 仍是底气不足的,或者说是还没有 鼓,但是人们的思想没有因此而停
主张辩证统一地看待工具性和人文 一种确定的认识。“二元论”定位是 止,因为性质之争疑惑尚存,学者们
二、定 位
代对现代性的合理批判,是有限理性 主义指导下的现代性的教育观。工具
育中的科学主义,弘扬人文精神,明
“工具性”与“人文性”论争的结 论可以说是代表现代性的语文教育
确提出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基本 果,是“人文性”得到了认可和接纳, 观,而人文性是代表了后现代的语文
属性。1994年王尚文教授在《语文教 对语文学科性质达成这样的共识: 教育观。这种和合的主体特征就是人
为动态概念的“语文课程”和作为静 科的纯粹的言语应用意义。这一观

语文教育的本质

语文教育的本质

3、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洪武33年丁丑科会试,取了宋琮等52人全部是 南方学子,三月殿试又取闽县陈安为第一名。 北方学子愤愤不平。明太祖闻之大怒,命侍读 学士张信等12人重新阅卷,张信等人复阅后仍 以陈安为馆选奏进,更加触怒了明太祖。后明 太祖亲自阅卷,取任伯安等61人,全部是北方 人。6月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故称为春夏 榜,也称南北榜。
6、语文教育的意义



《太公家教》基本上是四字韵语,都是关于行为规范和 为人处世的言论,可以说,是一本不 折不扣的“思想教 育”教材。其言如:“事君尽忠,事父尽敬。礼闻来学, 不闻往教。舍父 事师,敬同于父。立身之本,义让为先。 人生不学,言不成章。” 的就是佚名人所编的《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 和据称是王应麟所编的《三字经》 《龙文鞭影》原名为《蒙养故事》,由明代萧良有编著, 杨臣诤对其加以增订,改名为《龙 文鞭影》。
7、语文教育,在于修身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 身先足以率人。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 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清明以养神,湛一以养虑,沈警以养识,高远 以养志,果断以养才,凝重以养气,宽容以养 量,刚正以养操,涵育以养深,浑厚以养天。
7、语文教育,在于修身
的就是佚名人所编的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和据称是王应麟所编的三字经龙文鞭影原名为蒙养故事由明代萧良有编著杨臣诤对其加以增订改名为龙弟子规和小学韵语父母责须顺承海阔天空般的度量冰清玉洁般的操守朗月春光般的襟怀温文尔雅般的修养
语文教育的本质
东北师范大学 曹胜高教授
语文教育的本质

1、什么是语文? 2、什么是教育? 3、如何看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4、教育如何以人为本? 5、当前语文教育的问题有哪些? 6、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让文学教育回归审美本质

让文学教育回归审美本质
质。

具 有 特 殊 的 审 美 性 质 。这 一 点 在 今 只 有 这 样 , 学 的 审 美 功 能 才 能 得 文

文 学 的 功 能 主 要 是 审 美 。 天 已成 为 一 种 普 遍 的 见 解 。
二 、 学 作 品 教 学 就 是 要 实 现 文
以实现 。
而 不 是 认 识 社 会 和 理 解 文 化
读 价 值 主 要 是 它 的 文 化 价 值 和 认 审 美 情 感 和 审 美 能 力 , 在 文 学 素 感 , 而 提 高 语 言 能 力 。 反 , 果 重 进 相 如 识 功 能 , 是 用 来 丰 富 人 们 的 生 活 质 的 积 累 , 在 陶 > 它 重 台情 操 、 全 人 舍 弃 了 对 作 品 的 诵 读 和 涵 泳 , 关 健 而 知 识 , 人 以 理 智 上 的 启 迪 的 。 真 性 。” 庄 文 中 : 论 中 学语 文 学 科 中 注 语 言 、 汇 、 义 、 法 等 具 体 的 给 ( 《 词 语 语 正 的 文 学 自 曹 丕 时 代 被 确 认 为 “ 的 文 学 教 育 》,载 《 程 ・ 材 - 艺 课 教 教 条 分 缕 析 , 文 章 进 行 支 离 破 碎 的 对
作 为 一 般 文 化 来 看 待 , 学 是 “ 会 其 艺 术 表 现 力 , 自 己 的 情 感 体 生 对 字 句 的理 解 , 能 使 学 生 产 生 文 文 有 更
化 的 文 学 ” 这 种 广 义 的 文 学 包 括 验 和 思 考 ” 文 学 作 品 教 学 是 要 让 心 灵 的 共 鸣 , 起 到 愉 情 悦 性 的 作 。 。
今 天 所 谓 文 学 、 治 、 学 、 史 、 学 生 大 量 地 阅 读 优 秀 的 文 学 作 品 , 用 ; 生 只 有 通 过 对 课 文 的 熟 读 精 政 哲 历 学 宗 教 等 许 多 文 化 形 态 , 乎 等 于 现 提 升 学 生 的 审 美 境 界 。 “ 学 文 学 思 , 才 能领 略 文 章 丰 富 的 内 涵 , 几 中 欣 在 所 谓 学 问 或 文 献 。 的研 究 和 阅 教 育 重 在 阅 读 文 学 作 品 , 在 培 养 赏 到 文 章 特 有 的 美 ,从 而 提 高 语 它 重

试论语文教育本质的理论失误

试论语文教育本质的理论失误

I6人者 教“文说 2) 精有 o语 神 文 或 l” 是 o :  ̄ 为 1
语 文 现 状 批 判
教育便会失去稳定 性,使语文教育成
为不可认知和捉摸 的千变女郎。世界 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形式和 内容的统一 体 ,概念和思想 当然也不例外。人们 常说语词是概念 的表达形式 ,概念 是 语词的意义内容 ,但没有说语词的形 式和概念的内容各是什么。好 像语 词 和概念是两个不 同的东西 ,其中语词 只有形式而没有 内容 ,而概念则只有 内容而没有形式。实际上,语词的读
语 文 现 状 批 判 的东西说得 叫人一点也不明白了。这
种不能完全表 明语文教育本质的含混

杨 遗 麟
晦涩 、自 相矛盾的诠释,就难免使其 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极大的怀疑。众 所周知 , 慨念的清晰明确是任何理论 思考的必要条件 ,是进行正确思维的 前提 , 概念 的含糊混乱或肴没有意义 则是什 么也 说不清道不明的。要使语 文教育的理论大厦具 有坚实的基 石 ,
为 “ 文”既是最重 要的交际 工具, 语 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必 须把语文学科说成是工具性 与人文性 统一的学科,那 么就把人们约略明内
视为对 世纪末语文教育大讨论 的总 结。 ”何况人类社 会充满着不 可知的
发展变化 ,我们对 “ 语文”这个事物 的认识 总不能老是随着 时代的变迁 , 社会政治的变化 而变化 。这样 , 语文
呢?
二 . 文教育本 质理论诠 释 不太 语 慎重 现行的语文教育理论把三个性质
不 同的 “ 语文”混为 一谈 , 晰简单 从 地把 “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偷换
成 “ 文是什么属性 的学 科” 语 。这就
违反 了反映客观事物 的关键属性的逻

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而文学教育则是扩充学生视野、拓展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的渗透。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为小学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的关系1.共同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而文学教育所追求的是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和文学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

2.共同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和文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互相渗透。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语言知识、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

而学习文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还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文学教育中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一部分,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共同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和文学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着相似之处。

两者都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研读、朗诵、演讲等等。

同时,两者也需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

4.共同效果小学语文教学和文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联系在于两者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能力,使语言应用更为准确、规范和丰富。

而学习文学的过程中,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人格修养和道德素养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的重要性1.对语文能力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自主开展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而文学教育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准确、感性和富有情感。

教育的本质读书心得

教育的本质读书心得

教育的本质读书心得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的本质被更加深刻地彰显出来。

而读书则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读书可以获得知识、启发思维,提升自我。

本文将分享一些对教育的本质和读书的心得体会。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以指导、培养和引导为目的的行为方式,通过交流知识、传授技能、塑造品格来提升个体能力和素质。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书的重要性阅读是获取知识、启迪心灵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培养阅读能力和思维深度。

读书可以让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感悟人生哲理,在科技书籍中获取先进的科学知识,在历史书籍中领悟人类发展的演变。

读书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陶冶情操、磨砺思维、提升修养的过程。

我的阅读心得在我多年的阅读经验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读书,我拓展了视野,提升了自身素质,积累了雄厚的知识储备。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书海无垠、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美好。

首先,阅读拓展了我的知识面。

在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时,我了解到了许多不同领域的知识,从文学作品到历史著作,从科学科普到哲学思辨,都让我受益匪浅。

这些知识让我更加丰富多彩,更有底气和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其次,阅读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

阅读使我接触到不同的思想观念、逻辑推理,让我学会思考、分析、辨别,提升了我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通过与书中人物的对话,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阅读丰富了我的人生经验。

许多书籍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让我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通过阅读,我学会了感恩、宽容、坚韧,明白了人生的苦乐参半,懂得了面对挫折、把握机遇的重要性。

这些人生经验使我成长、坚强,让我更加有勇气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总的来说,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读书是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育的本质》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教育的本质》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
第二章 教育的节奏
01
幼儿期的任 务
02
智力发展阶 段
03
循环过程
04
青春期的浪 漫阶段
06
专注于科学
05
语言的掌握
智力的培养
大学教育
智力发展的节奏特 点
第三章 自由和训练的节奏
第四章 技能教育及其与科学和 文学的关系
第五章 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 位
第六章 数学课程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教育的本质》思维导图PPT模板来自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科学
知识
智力
目的
关系
大学

教育
发展
节奏 文化
版权
学生
文学
作者
阶段
小传
怀特海
学习
目录
01 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
03
第三章 自由和训练的 节奏
02 第二章 教育的节奏 04 第四章 技能教育及其
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
目录
05 第五章 古典文化在教 育中的地位
07 第七章 大学及其作用
06 第六章 数学课程
《教育的本质》是怀特海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怀特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我 发展之路,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和没有火花的思想。他主张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与科学、文学教育有 机结合发展;强调古典文化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中的重要性;揭示了智力发展的规律,以使家长和老师根据学生 的智力发展节奏,安排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第七章 大学及其作用
三 一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什么是文学的本质》主题报告

《什么是文学的本质》主题报告

什么是文学的本质如今从教育文学作品到书籍文学作家,文学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精神和美学。

文学是作家思想情感的表现,即使是在时代背景下也是如此。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加深我们的情感,净化我们的心灵。

然而,很少有人对文学的本质进行过探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什么是文学的本质?以期对文学有更深刻的认识。

1.强调文学为改变社会所用思想梁启超思维经过一次重大的转变,在1918年进行欧洲游历之后,梁启超的文学思维开始从原有的《变法通议.论幼学》转变到《欧洲心影路》等,所以本章进行梁启超在转变前后的文学观系统分析。

在1896年到1918年属于梁启超早期文学功能思想阶段,梁启超早期认为文学作品可以进行对于人思想与人心的全方位转变,进而进行对于社会的改良,并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

梁启超在前期始终认为,道德观,宗教信仰,政治观念,人心,学艺,风俗,人格革新都完全要按照新型文学为基准进行改变。

但在欧洲游历之后,梁启超改变了对文学功能的思考,极大地弱化了功利主义,更加注重“趣味”,认为文学在功能上可以体现情感,增加趣味,提倡“文学功能功利主义”文学观。

2.文学为精神自由所用思想人最开始的状态就是需要满足自身最低食物,再之后产生物质富余,继而进行对于物质之外文学功能的要求,最终人事为了生存而生活的,人除了在工作,都是在游戏。

文学文学功能意识来自于康德,康德认为人精神活动可以进行划分,分为知情意三类,从而进行对于人体精神活动的深入探究。

但需要注意的是康德并没有进行思维活动的整体化,而是进行了对于思维活动的割裂,使得情感与感情对立分离,希望通过自己的精神自由方式使得人体感情与理性进行融合。

3.强调文学无用之用王国维独特的创造出了无用之用的文学观念审美意识,王国维从小就受到传统心学的影响,但是王国维并没有因此陷入心学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怪圈中,王国维认为文学与政治无关,与思想无关,文学本身是独立的,仅仅是进行追求真理的步骤。

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是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教学、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使用和发展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流畅、准确、有表现力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语文学科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本质的教育语文学科的首要职责是通过教育语言的本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各种形式和用途。

语文教育要求学生了解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如字、音、词、句、篇章等,以及语言的规范、结构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学生还要通过课程学习和阅读文学作品进行语言运用的实践,掌握如何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

2.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语文学科的另一特点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语文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要兼顾学生的个性、价值观和兴趣等方面的需求,因此,语文教育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注重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3. 多样形式的教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形式多样化,包括语音、阅读、写作、听说、演讲等形式。

语文教学旨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方式,引导他们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掌握语言的基本要素、规则和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鼓励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语文学科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并鼓励他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会组织学生参与创作、讨论和辩论,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提高他们语言表达和沟通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关注文化传承语文学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同时也是培养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学科。

语文教育强调学生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了解和感悟,包括文学、历史、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语文学科来认识中华文化传承的深远历史和灿烂成就,更好地理解和继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语文学科的特点不仅在于它本质上是一门语言学科,而且也是一门以学生为本、多样形式的教学、鼓励创造性思维和表达为特点的学科。

此外,语文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自信,是一门重要的文化教育学科。

《儿童文学的本质》中关于童年人生珍贵价值的解读

《儿童文学的本质》中关于童年人生珍贵价值的解读

《儿童文学的本质》中关于童年人生珍贵价值的解读一、探求儿童生命的内含价值一般来说,动物所处的进化程度越高,它的儿童期越长。

而人类的儿童期比其他的高级动物的儿童期都要长,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和发展。

朱自强先生从进化的角度阐述了儿童期的重要性,明确漫长的儿童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强调儿童期的重要性基础之上,朱先生表明儿童文学对儿童生命的内涵价值的确认,必须有自身独有的立场和途径。

一是儿童生命的内涵价值是成人生命不可替代的。

通过波尔·阿扎尔对成人与儿童的一番对比描绘,朱自强指出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活的感性是儿童生命体所内含的价值。

想象力既是儿童所拥有的,也是成人创造各种文明的必备能力。

相较于成人重视的而言,儿童的想象力具有更大的价值,因为想象力是无限的,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正是童年期人性的充分发展才造就如今的成人,童年不是阶段性就可蜕去的外壳,而是一个价值永存的领域。

所以在儿童期膜拜知识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二是儿童生存状态具有人生哲学价值朱先生善于从儿童文学的本质与自身的生存哲学之间寻找到沟通之路。

尼采的精神三变提到,理想的人生精神境界,最初是忍耐的骆驼形态,后变成拥有战斗勇气的狮子,最终还是要变成“幼儿”的形态,因为幼儿的心性可以开创一切。

在“幼儿”精神世界的人们,所做的行动完全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处于欣喜而的状态。

所以“幼儿”的精神境界是具有最高哲学价值的。

三是相较于成人,儿童生存状态与艺术本质上更加契合。

里尔克、弗洛伊德等人,在童年生存状态与艺术的存在方式之间找到了某种内在的契合。

艺术是一种忠实于自然本能并因而忠实于童年时代的生活方式,与“朴素天真”“本能解放”“游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种特性的存在方式是类似于童年而非成人时期,所以从本质上看儿童生存状态与艺术更加契合。

综上,朱自强认为为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应该是给儿童带来自由和解放的文学。

关于儿童生命内涵价值的确认途径,儿童文学应该促进儿童心灵的生命欲求,帮助儿童建立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自尊感的,才能为丰富儿童的心性提供最大的可能性。

第一讲:儿童文学本质及其特殊性

第一讲:儿童文学本质及其特殊性
具有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定义:“为儿 童创作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
读者对象不同。儿童文学主要对象是少年 儿童,成人文学的读者对象是成人。
“我相信无论老头子、中年人、小孩子都喜欢我的童话。 小孩子可以看到那里面的事实,大人还可以领略那里 面所含的深意。” ——丹麦人的骄傲,安徒生。
有一些作品,并非是为儿童创作的,但是却被儿童 所喜欢。如英国十八世纪的《格列佛游记》等等
“你撒谎!” “不,不撒谎!” “那你怎么没有死?” “我干吗要死?我游到岸边,走回家来了。” “那不是没有脑袋了吗?!” “当然没有脑袋,我要脑袋干什么?” “没有脑袋怎么走呀?” “就是这么走的。没有脑袋又不是不好走路!” “那你现在怎么有脑袋的呢?” “另外长的。”
童真童语中的审美
依据儿童喜欢听故事 注重美育和引导,主要
性、趣味性将的故事, 创作方式是现实主义为
因此,特别注重想象 主,并适当引入一些成
与认知,人物形象分 人文学的表现技巧,人
明。
物形象具有时代精神的
典型形象,看重揭示人
物性格的丰富性。
儿童文学的特殊性
儿童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以及人生阅历 与成人不同。 而儿童文学作家绝大多数是成人。作为 成人,成人的审美意志、趣味与儿童相 差太大。
儿童文学的本质,是要能真体现儿童生命价值的。 如《小王子》。
一副经典的图画 ——儿童观与儿童文学的本质
你看明白了吗?
儿童文学的功能
娱乐功能 教育功能 思考:这里的教育=塑造或者教化呢?
换句话说,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是不是 使得孩子成为模范儿童呢?
儿童文学中的儿童形象
长袜子皮皮
她的头发是红萝卜色,两根辫子向两边翘 起,鼻子像个小土豆,上面满是一点一点的 雀斑。鼻子下面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嘴巴,两 排牙齿雪白整齐。她的衣服怪极了,是皮皮 自己做的。本来要做纯蓝的,后来蓝布不够, 皮皮就到处加上红色的小布条。她两条又瘦 又长的腿上穿一双长袜子,一只棕色,一只 黑色。她蹬着一双黑皮鞋,比她的脚长一倍。 这双皮鞋是她爸爸在南美洲买的等她大起来 穿,可皮皮有了这双鞋,再不想要别的鞋了。

语文的本质是什么

语文的本质是什么

语文的本质是什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吴永军教授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和“主张”,有的是业已存在并得到大家关注的,有的则是为了“标新立异”而特别提出的。

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至少有“简单语文”与“深度语文” 之说(与论争),有情境语文、情智语文、诗意(化)语文、智慧语文、本色语文等等主张,不一而足。

其实,这些种种主张背后的实质是从不同角度对“语文”性质所做的独特解读。

而这种独特的解读背后又是对“我们究竟给学生什么样的语文基础”的认识;? 而“我们究竟给学生什么样的语文基础”的背后又涉及到整个基础教育必须要回答的“我们究竟要给学生什么样的基础”这一根本问题。

本讲座就将围绕这些问题来逐一展开。

先看看各种主张和观点:有些观点似乎更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如:“简单语文”主张“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倡简”强调从本质上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简化头绪,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就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多读多写。

“务本”就是紧紧抓住语文的本体及文本。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叶老早就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头的指听说,书面的指读写。

讲得具体点,就是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语,没有文。

“文本”就是教师要钻研文本,还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求实就是上课、教学研究都要倡导“三实”——真实、朴实、扎实;有度就是学习文本,适当地作一些拓展是必要的。

另外,多媒体、表演的使用,也有一个度的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读书是主线,应以读为主,以表演、多媒体助读。

当然,“简单语文”也很强调人文性,如国标本苏教版的选文很多都是散发出浓郁“人文性”的文质兼美的文章。

例如:它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它的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难易适度,符合儿童心理和语言发展规律,贴近儿童生活实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定位探析
1.“语文”应指“语言”“文学”
“语”和“文”应该包含由语言文字构成的各种作品,文学作品自然应该包含其内。

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小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学习语文是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会写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就可以了。

这种意见当然也有道理,语文课程的内容应该单纯一些,目标清楚一些,不要搞得太庞杂。

如果按照这样的设计,把语文课程的内容限定在语言、文字及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的范围之内,为了满足文学教育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另设一门文学课程。

文学不是奢侈品,文学对于人的教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本人的观点是,语文主要是指语言文学更为贴切,它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主要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范文,从文体上向非文学性的文章作适当扩展,从内涵上可向文化方面延伸。

这样为语文定位,是符合国内外重视文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大趋势的。

2.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
在我们看来,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两个部分,二者不能相互代替。

文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了解生活,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福,并引起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文学。

文学课应该以本国文学为主体,兼顾外国文学,老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中外文学作品,使学生爱好文学作品,并对中外文学有足够的估价和正确的认识,使学生从作品中的人物和环境的描写以及他们的生活和斗争中受到影响,养成高尚的人格。

语言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懂得语言的规律,能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个规律,正确地说,正确地写。

通过语言教学,使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为祖国语言的完美而奋斗。

3.语言、文学宜分科
1956―1958年间,我国曾短暂实行过语文教育的分科教学。

当时之所以进行分科教学,源于对实践中语文教育质量差的探讨。

虽然分科教学的尝试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但这种分科教学的思想在今天看来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首先,当前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是专为语言教育设计的。

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组织的基本方法是单元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实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有序性,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较适宜的方法,最适合有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结构、知识积累和技能要求由浅到深、有明确的既定量化目标体系的学科教学,语言教学正是如此。

而中学文学教育并不完全适合单元教学法。

文学教育的目标如提高文学艺术鉴赏力、培养人文精神等只能是定性的目标,不可能有如语言教学那样可以从词汇语法等方面量化的目标体系。

单元教学法强调的标准化、统一化、高效率,非常适宜于语言教学。

但文学教育更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个体性,更强调学生的领悟和教师的引导,其主要目标之一是为学生在文学素养――更进一步,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打下基础,不可能要求通过教学立竿见影地达到什么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用单元教学法是不太合适的。

退一步说,即使语文学科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非常完美而有效的,但由于语文教育以语言教学为基础为重心的基本要求,使得语文教育的内容、方法等仍然不可能完全适合文学教育的要求。

因此,笔者认为,中学文学教育要与语言教育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

“新的语言观使文学教育不能简单地依附于语言教育来进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次,
传统的文学研究都是从修辞、表达、技巧、手段的意义上来理解语言和文学的关系,认为语言对文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传达作用上,语言是文学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意识所使用的媒介和材料。

随着20世纪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估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语言一经产生以后,对后来的个体而言就具有先进性,个体在使用语言之前必须学习语言。

但语言并不是简单的词汇堆积,也不是无意义的符号和对事物的指称代码,语言是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沉淀,是前人经验和心理的储蓄。

人们学习和接受语言的过程,其实是学习
一种文化并被其同化的过程。

人们对事物的感受、理解和认识,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语言的文化内涵的影响。

语言成为人与世界发生关系的中介,人类关于实在的知识往往是在语言文化的参与下形成的。

因此决不能把语言视为一种工具,语言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会影响人对世界的认识。

现代文学理论超出了语言“工具论”的范畴,把语言放在“文学本体”范畴来研究,关注语言在文学本体构成中的作用,强调语言并不是在传达思想感情的阶段才出场,而是从一开始就制约着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制约着他对形象的孕育和塑造。

所以,现代文学理论把澄清语言问题作为讨论文学的存在、发展、性质和特点必不可少的前提。

新的语言观使得文学理论研究对于文学与语言的关系的认识极大地深入。

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诗学、叙事学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术语、观念和理论,如“陌生化”理论、新形式论、复义、反讽、语境、“文学是非指称的伪陈述”、“诗歌是系统地对语法规则的背离”等等。

这些都从一定的侧面揭示了语言与文学的关系。

从语言传达的角度来看,言意矛盾贯穿整个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活动的始终。

作家的创作既是在使用语言,又是在不断地与语言的束缚和遮蔽对抗,在这种对抗中会创造出新的语言,或是以艺术的手法对日常的语言进行加工,产生出全新的效果。

语言教育是让受教育者接受既定的词汇、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学会运用他们来表达和交流。

而文学的一个根本的要求是在既定的词汇、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上突破他们的束缚和遮蔽。

此外,语言研究虽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事实上文学研究的范围远不止如此,如精神分析批评、文化批评等与语言已经往往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或者只是将对语言的分析作为一种手段,而研究的核心与焦点并不在于此。

而且在当前的文学理论研究中,语言研究虽然重要,但绝非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上。

即使对文学语言进行研究,也极少单纯地进行语言形式的研究,大多渗透、穿插、承载丰富的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内涵。

二、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内涵探析
对于中小学文学教育内涵的理解有许多种,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有必要对此加以分析。

1.认为文学教育就是语文审美教育
张永昊、周均平在《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一书中认为语文审美教育是文化型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主要通过文学教育来进行,忽视了文学教育,也就基本上否定了语文审美教育。

这是把文学教育作为语文审美教育的主体来认识的。

这种把文学教育和语文审美教育结合研究的思路无疑是富有启发性的,但由于首先缺乏对文学教育内涵的科学界定,从而也就使这种研究缺少了应有的深度,有时甚至会模糊二者的关系。

张、周二人在《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中也从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手段、范围和性质等方面辨析了它和文学教育的区别,认为语文审美教育比文学教育实施手段更丰富,除了借助文学形象,还可通过非文学形象进行,实施范围除了文学外,还包括语言、文章领域,在性质上文学教育具有纯审美性,语文审美教育则难完全超越实用性等等,应该说这种辨析一定程度上澄清了二者相关但不相等的关系。

但正如上文所言,由于没有一个科学的文学教育内涵界定作参照,使这一切辨析仍有些雾里看花的味道,比如文学教育具有纯审美性之说,就值得商榷。

从语文教育的大系统说,文学教育的基本功能特点是整合性,对各种知识的整合,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整合,对文化素养和人格建构和谐发展的整合等。

2.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教学实践
在笔者所见的大多数讨论文学教育的文章中,对这两个概念的使用确实也存在不严格区分甚至相互替代的现象,但如果就此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教学,恐怕有失简单。

首先,“教育”和“教学”是上、下位概念,存在联系但更有区别,提倡文学教育,强调的是文学教育育人立人的教育目的和效能,突出了文学教育侧重非智力因素开发和人格建构整合的基本特点,而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是文学教学。

其次,文学教育的概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
在更高层次上丰富补充语文教育思想,对传统的“双基”教学起一种反拨、调整、整合的作用,为新时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良好开展创造一个理想的实施空间,作为实施这种功能的文学教学,不仅不会取消传统的“双基”教学,反而会以其整合性充分优化语文教学系统,促进整个教育系统状态的良好运行,所以那种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教学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3.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鉴赏能力的教育
有些论者以语文教学大纲中的“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为论据,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鉴赏能力的教育。

不错,文学教育中肯定是把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作为重要目标的,但重要目标不是唯一目标,更不是终极目标。

文学教育以言语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发展和人格建构整合为目标,不能简单地就此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鉴赏能力的教育,它包括的内容要比这多得多,它和审美教育一样,其实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教育。

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时的《文学教学大纲》即把文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分为两类,“一是教育任务,即文学、语言素养的教育,一是教养任务,即思想品德的教育”。

这也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中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的贯彻和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