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_张增强
0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
0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标题:0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引言概述:国学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了千百年来智者们的思想和智慧,对于现代领导者来说,学习国学智慧可以提升领导艺术,实现更好的管理效果。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1.1 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启示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忠诚、诚信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建立良好的领导风格和管理方式具有启示作用。
1.2 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现代管理理论的结合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如孔子的仁、孟子的义等可以与现代管理理论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
1.3 传统文化对领导者素质的影响传统文化注重修身养性,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较高,能够提升领导者的综合素质。
二、国学智慧与领导者的修养2.1 修身养性国学智慧强调修身养性,领导者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干更好地引领团队。
2.2 学习传统经典领导者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吸收智慧,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2.3 培养智慧与悟性国学智慧注重智慧与悟性的培养,领导者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智慧水平。
三、国学智慧与团队管理3.1 以德治团队国学智慧强调以德治国,领导者可以借鉴这一理念,以德治团队,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
3.2 尊重个性国学智慧倡导尊重个性,领导者应该尊重团队成员的个性特点,激发他们的潜力。
3.3 园田之道园田之道是国学智慧中的一个重要理念,领导者可以借鉴园田之道,营造和谐的团队关系。
四、国学智慧与决策管理4.1 仁者智者国学智慧中提倡仁者智者,领导者在决策管理中应该注重仁爱和智慧的结合,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4.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领导者需要从修身齐家开始,才干治国平天下,国学智慧提供了管理者的修身之道。
4.3 恭敬而不谄媚国学智慧强调恭敬而不谄媚,领导者在决策管理中应该坚守原则,不偏不倚。
五、国学智慧与危机处理5.1 以德应急国学智慧中提倡以德应急,领导者在危机处理中应该以德应对,保持镇静和稳定。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式管理的启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式管理的启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式管理的启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和谐共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关系,强调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观念。
在中国式管理中,注重团队合作、激发员工积极性、注重员工的情感需求等方面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共生思想。
2. 尊重和信任: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尊重和信任的观念,尊重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权威性和个人价值。
在中国式管理中,也应该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决策权,在沟通、决策和执行中给予员工更多的信任。
3. 和而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包容和和谐,强调“大同小异”的观念。
在中国式管理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观念,鼓励员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鼓励员工在团队中各展所长,形成合力。
4. 以德为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在中国式管理中,可以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修养,提倡诚信、责任和奉献等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
5. 注重传帮带: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师徒传承和家族式管理,注重长辈对后辈的指导和培养。
在中国式管理中,可以借鉴这种思想,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新人,传承组织的精神和文化。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共生、尊重信任、和合而不同、以德为先和传帮带等思想观念对中国式管理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可以帮助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中国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启示一、引言中国文化是悠久而且博大精深的,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体系和思想方法论,中国文化对现代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二、文化的基础对现代管理的启示1.重视人文精神的作用中国文化比较注重人文精神,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人的思想。
例如,《论语》中明确提出“君子修德放于四海之内,而皆准”。
这里所说的“君子”是指有道德标准的人。
而这样的人则应该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为世界做贡献。
这种思想可以引导当代管理者:不仅要把工作做好,还要注重人文精神,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优质的团队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道德观念,叫做“和为贵”,这一观念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
作为领导者,必须重视团队建设,鼓励员工之间互相协作,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
对于成员之间会出现抵触、矛盾等问题,领导者要及时协调,并注重欣赏员工的努力和成就。
通过团队建设,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竞争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启示1.以大局为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全局意识,这对于企业的管理也同样适用。
管理者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应该着眼于企业的大局,对外部环境进行审视和分析,合理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此外,在执行时,也要关注大局,确保每个部门的工作都能够顺利地推进,从而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2.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人文关怀,在管理中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它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自豪感。
此外,合理的培育企业文化也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每个企业、厂商都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以此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工作绩效。
四、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1.尊重个人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人文精神,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在企业管理中,应该尊重员工的权利,关注员工的个人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行政管理的链接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行政管理的链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非常特别且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式。
它的涵盖范围甚广,包括社会思想、道德观念、政治制度、教育理念、经济道德等多方面内容。
它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的行政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影响1.社会道德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注重社会道德的建立和维护。
这种重视道德的思想渗透到了中国的行政管理中。
传统文化希望人们能够秉持着公正、公平、诚实的信仰来处理行政事务,这样才能建立起在社会各界之间的良好信赖连结。
2.家风家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家风家训的传承非常看重。
这种思想意识在现代管理中得到了体现。
现代政府在进行行政管理时,也要秉持着不以个人利益为主,而以集体利益为优先的思想意识,这与家风家训的传承如出一辙。
3.政府权利与道德责任的关系在传统文化中,政府权利与道德责任是密不可分的,政府权利应该表现为公正、谦虚、亲民的品质。
这种思想对现代的行政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政府权利如果不行使得当,反而会对社会造成影响,因此行政管理者必须掌握这些思想,才能真正做到行政权力与道德的统一。
现代行政管理对传统文化的发掘1.借鉴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现代行政管理要想提高其管理水平,就需要借鉴有效的思想与理念。
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与理念,会让现代的行政管理变得更加有效、高效、公正。
2.保护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依旧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它具有底蕴深厚、风格独特,以及富有精神内涵等特点。
因此,现代行政管理需要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及传承。
3.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现代行政管理要想在实践中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需要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专业人士进行更深度的交流与合作。
这样可以使现代行政管理更加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从而可以更好的在实践中运用传统文化的思想与理念。
结论传统文化对现代行政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启示。
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公正、道德、亲民、公平、诚实、谦虚等思想理念,对于现代行政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论传统文化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
干 我 国的 管 理 实践 。在 我 国 经 济 飞速 发 展 、
追 求 和 谐 是 我 国传 统 文 化 的 基 本 精 神 “夫 霸 王 之所 使 也 ,以 人为 本 。本 理 则 国 固 ,
企业 活 力逐 步增 强的 当今 ,从 我 国传统 文 化 之 一 ,它 重 视 人 与 自然 、人 与 社 会 、人 与 人 本乱 则 国 危 。” ,儒 家 认 为 “天生 万 物 ,唯 人
1 传统文化与企业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 一 ” , “天 地 人 ,万物 之 本 。天 生 之 ,地养 之 , 员工 为 小 ,才 能 更 好 的凝 结 团队 的 力 量 ,使
精神文化的含义
人 成之 ”,道 玄 老 子 的 “人 法 地 ,地 法 天 ,天 员工 领 悟 企 业 的 精 神 ,自觉 的 澧 守 企 业 的
同的 学 者 有 着 不 同 的 理 解 。而 在现 代 意 义 展 觇 律 ,我们 必须 遵 照 客 观规 律 ,以 自然 为
“以 员工 为 本 ”是 指 企 业 要 关 心 、尊 重
上文 化 的 概 念 最 早 是 由 英 国 爱 德 华 ·泰 勒 法 。也就 是 说 ,一 个 企业 想 要 获 得 长 久的 发 员工 ,重 视 员 工的 价 值 与意 义 。首 先 要 在生
圃圆
企 业 管 理
论 传 统 文化 与 我 国现 代 企 业 管理 ①
张 洪 庆 张 春 芝 于志 苗 张 洁 (曲阜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山东 曲 阜 2 731 65)
摘 要 :我 国的 传 统 文 化 源远 流 长 ,其 中 蕴含 着 许 多丰 富 的 管 理 哲 学 ,正 确 的对 其 运 用将 对 我 Iil现 代 企 业 的物 质 文 化 ,制 度 文 化 .精 神 文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管理的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然而,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管理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下面将从各个方面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管理的影响。
一、道德伦理观念的传承传统中国文化强调道德伦理观念。
这些观念虽然已有千年之久,但在当代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诚信、忠诚、尊重、信任、克己等传统伦理观念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
一些企业通过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强化员工的道德伦理观念,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要求。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注重人才培养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
传统中国文化一直认为人才是国家的根本。
从古代开始,教育便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在当代管理中,吸引、培养、激励和留住优秀员工也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因此,现代企业也注重员工的培养和发展。
许多企业为员工提供专业培训班、管理课程以及职业晋升计划来激发员工积极性,鼓励他们成为更好的人才。
三、平衡与谐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平衡与谐。
在古代,中国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和庄子都构建了各自的平衡与谐理论。
在当代管理中,平衡与谐的理念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企业发展中,除了注重经济效益之外,还要注意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方面。
这不仅有助于构建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关注员工的情绪和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的情绪体验和需要。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强调人的感情和情感的发泄。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这个理念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企业管理中,很多企业提供员工休息室、健身房和娱乐设施等,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爱,更好地调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五、领导力的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领导力的发挥。
在古代,中国各个领域中的领袖们都被视为具有卓越的领导力。
在当代企业管理中,领导力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企业高层领导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技能和领导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构建团队的和谐氛围,促进企业高效运作。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作者:李国英来源:《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第06期【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谋略,其中的“民本”、“和谐”、“无为”、“谋略”等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关系,古为今用,学习运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时总结提高我们当代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做出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本和谐无为谋略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管理与文化日益渗透并融合为一体,从某种意义来说,管理是文化的产物。
中国传统文化是最古老的,但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智慧却有着永恒的魅力和价值。
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和谋略,用来指导现代企业管理,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一、古代“民本”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管理学的角度考查,中国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人的因素。
其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作为管理主体的人的重视,古代思想家强调管理者的“修己、正身”,仁、勇、信等各种德才标准,反复探讨“为君之道”、“为将之道”、“爱民之道”等;二是对作为管理客体人的重视,在处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相对关系上,特别强调“民本”、“民心”、“民意”,把“民”看作成败得失的根本,高度重视黎民百姓的需求愿望,所谓君主的“奉天承命”,就是要尊重民意,接受人民的考验。
《尚书·五子之歌》中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命题。
在数千年的典籍中,古人对此进行了反复的论述。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因此,管理者要勤政爱民,忧国忧民,即所谓“敬事而言,借用而爱人”(《论语·学而》)。
传统文化对人特别是对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高度重视,直接体现为后来民主管理的思想萌芽。
古代“民本”思想同现代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基本一致的,一方面把人视为企业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有潜力的战略资源,着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强调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挖掘其潜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艺术
传统文化中强调等级制度,容易造成组织内 部层级分明、沟通不畅,影响团队协作和创 新能力。
重视人情轻视规则
过度强调人情关系,忽视规则和制度,可能 导致不公平和腐败现象,影响组织的稳定性 和可持续发展。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难题
1 2
管理理念的冲突
传统文化中的人治思想和现代管理的法治思想存 在冲突,需要找到平衡点,实现有机融合。
推动组织变革
鼓励组织成员积极面对变革,提高组织的适 应性和创新能力。
培养现代管理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 现代管理理念的专业人才。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传统 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05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价值
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现代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团队协作和促进组织发展。
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 的整体利益,启示现代管理者要 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追求 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倡导自然、和谐与平衡, 启示现代管理者要关注企业内外 部环境的动态平衡,灵活应对变 化。
法家文化
法家文化强调制度、法律和规范 的重要性,启示现代管理者要建 立完善的制度和规范体系,确保 企业稳定发展。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艺术
• 引言 •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关联 • 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实践 • 现代管理中传统文化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传统文化
融合
指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发展、流 传下来的文化,具有独特的思想观念、价 值体系、道德规范和生活方式等。
《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
《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而现代领导艺术则注重科学、高效和实用性。
在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中,他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借鉴其中的领导原则和行为准则。
首先,传统文化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注重个体的修养和道德准则,而这也是现代领导艺术所推崇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操守。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卓越的能力与智慧,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标准。
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基本的道德底线,使得现代领导者能够在日常管理中遵循和践行。
其次,传统文化注重人伦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尊重长辈、关心下属、重视团队合作等方式,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既能够满足个人的需求,又能够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性。
现代领导者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伦关系的智慧,培养亲和力、沟通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团队管理和合作。
再次,传统文化注重对自然的敬畏与保护。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现代领导者可以通过这一理念来倡导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实施绿色领导,促进员工的环保行为和责任感。
最后,传统文化注重整体的视野和大局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强调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现代领导者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摒弃利己主义和短视的管理风格,以整体利益为导向,注重共赢与长远发展。
尽管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有许多共通之处,但也必须承认传统文化在一些方面存在着与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相悖的地方。
因此,现代领导者应灵活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时进行创新和改变。
只有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领导者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培养,为社会与组织带来更大的效益。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理念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理念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有立足本民族的思维及行动模式的特点、面向全球性文化空间的中国管理理论作指导。
而广博的中华正是我们中国企业借鉴的最好资源,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给我们企业管理提供了宝贵的财富!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
为什么把“修身”放在最前面呢,道理是要做事,我们得先学会做人,这就说明了,如果我们企业要想发展的好,必须有人才的培养。
人生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企业也是一样,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做后盾!我国先秦诸子的治国思想和以《孙子兵法》为主的治军理论,就包含了许多可用于研究企业战略性决策分析的一般原理方法。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很多大企业都把《孙子兵法》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必读之物,可想而知《孙子兵法》对现在管理的深厚影响。
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五事”、“七计”是决定战略决策成败的基本因素。
“五事”乃“道、天、地、将、法”。
“天”,即天时,指的是一种机遇。
“地”,即为地利,这个包含了企业的地理位置与所处的竞争环境,不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竞争环境,如果企业不把握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将”,指的是管理者的素质,这就需要管理者要有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和威严等品质。
“法”,就是法制、组织的结构、层级关系及相应的规范、准则等。
古人有云:“天时,地利,人和,战无不胜也。
”“七计”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对现代企业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在这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
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作者:张增强张超逸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年第06期摘要:作为一种组织行为,管理的思想与方式深刻反映其所依赖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文化有其不可阻断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其中的管理思想乃是本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管理理论越是能够充分体现社会的传统与文化,则管理的意义就越大。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思想的梳理和升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支撑和基石。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管子;秦始皇;儒家;道家;法家;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中图分类号:G04;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6-0049-06各种相应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特定环境与条件的产物,都与当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既是对管理实践的反映、概括与总结,也是管理认识与理念的理论化、系统化与体系化。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同样如此。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进行必要的梳理、承启与阐释,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与方面。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与特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孕育了辉煌的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遗产。
管理思想作为文化与实践的函数,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同样极为灿烂。
(一)管子的管理思想管子(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辅佐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理想,政绩卓著,。
《管子》一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是战国中后期管子的学生们托老师之名写成的一部论集,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经济学、管理学巨著,也是世界上最早涉及并阐释管理理念及管理思想的著作,可谓“管理之祖”。
《管子》今本实存76篇﹐分为8类,其主要管理思想可概括为:第一,“天地为心”的治理论。
管子提出,人君应以天地为楷模,“以天地为心”,无私无欲。
天道产生权,权产生法,以法治国;地德产生义,义产生礼,以德治人。
《现代管理者之必修——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课程大纲
《现代管理者之必修——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课程大纲 【课程背景】现代的企业老板和企业经理人的感叹与疑惑:制度越写越厚!人才越招越频!问题越来越多!企业越做越累!当企业被大量管理问题困扰时,回看历史,成康之治,贞观之治,5000年的圣贤智慧,给了我们现代企业什么样的答案……2007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了传统文化探索之路,出现了一大批成功的管理案例,在这些成功案例背后,他们所运用的原理是什么,导入的系统模式是什么样的,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智慧,针对现代企业问题,为您解答——文化是民族凝聚的核心,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忘种。
本次课程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从现代企业话题入手,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智慧,掌握握企业管理的真正内涵,以清晰的思路引发管理实操层面的改变,获得突破。
帮助更多现代的企业老板和企业经理人真正实现圆融、和谐、持久、富强。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将使现代的企业老板和企业经理人:1.了解中国国学起源和发展历程;2.学习和掌握儒家、道家、禅宗的思想智慧核心;3.体会传统文化管理的精髓和内涵;4.领悟传统文化在企业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课程对象】企业中高层管理团队,销售团队、运营团队、人力资源团队、对国学智慧感兴趣的人员、愿提升人生境界和追求幸福人生的人员。
【课程时间】标准课时,2天,共12课时。
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课程大纲】引子:文化的理解与定义现代企业的管理的核心思想有那些?第一讲:管理问题探源1.决定人的行为,根本在哪里2.任何一项管理决策,一定要关注什么?3.传统文化进入中国企业,运用的原理是什么?第二讲:传统文化之——易经:国学之源1.八卦的起源2.从太极到八卦3.太极能量阴阳五行4.五行思维生、克、共振5.易经与中国文化体系管理感悟:♦有得有失的处世之道♦解决问题的本源思考第三讲:传统文化之——儒家1.中国圣人孔子2.中国人的为人之道:小胜靠智,大胜在德3.儒家之道:人心管理♦华人李嘉诚谈用人♦李嘉诚自我管理八要素♦台湾企业经营之神王永庆的体会4.人格魅力♦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5.儒家之道:中道管理管理感悟:♦“民贵君轻”的王道管理理念♦德刑兼用的控制管理原则♦选贤任贤的人才测评系统:选人/用人第四讲:传统文化之——道家1.老子与道德经2.道家的四个学派3.道家学派理想管理目标4.辩证法意义的道♦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转化♦事物的运动变化要返回到初始状态5.人生哲学意义的道♦自然、无为♦柔弱、处下♦有无相生管理感悟:♦返璞归真,复归于婴儿的自然管理理念♦致虚极,守静笃的领导修为品质第五讲:传统文化之——禅宗智慧1.佛禅文化与觉悟的力量2.禅宗的基本观点3.修禅的最高境界4.快乐工作“企业禅”管理感悟:♦保持极积乐观方法♦充实而和谐宁静的心态调整第六讲:传统文化之——韩非与法家思想1.韩非其他思想:与时俱进和万物之道2.中国管理思想评价3.绩效考评与用人之道管理感悟:♦法制的来源与力量第七讲:必修技能之——领导辩证与沟通艺术1.管理中的辩证法2.势与能3.奇与正4.宽与严(刚与柔)5..缓与急(快与慢)6.迂与直(巧与拙)7.予与取(得与失)8.抚与剿(战与和)第八讲:必修技能之——纵横之术1.说话的时机: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2.不同事情,不同说法3.试探性的说话:放话出去4.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5.鬼谷子的八慎♦综合案例:子贡十年变五国,诸葛亮舌战群儒第九讲:中国式管理的认识和演绎1.中国式沟通2.中国式管理的内在联系3.中国式管理的基本精神4.21世纪:和谐文化的世纪以上部分内容,可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调整,增加适配企业文化和领导风格的案例。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对现代管理学的启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对现代管理学的启示现代企业管理起源于西方的管理思想,在改革开放之初进入中国,通过在中国不断的本土化,并经过中国企业家和管理学者的深入实践与探索,对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下面,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法家、道家的核心思想介绍和企业现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对现代管理学的启示。
一、中国传统管理文化1.儒家管理文化。
儒家管理文化是儒家学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儒家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核心内容。
其中最为有特色的就是千百年来儒家一直主张的“仁”,“和”。
和谐观是儒家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语里表达了“礼之用, 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不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2.法家管理文化。
商鞅是法家学术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春秋战国时期对秦国实行的变法,是法家在实际管理中最为成功的表现。
商鞅认为,国家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只有不断的强大自己,才能不断扩张,从而得以长久生存。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完善并管理好组织内部,才能实现对外的发展。
3.道家管理文化。
道家思想是中国管理文化的源头活水,历史上以道家思想作为管理文化的人众多,其中首屈一指的为司马迁。
司马迁对道家管理文化的理解为“无为”,又称“无不为”,在实际应用中就是“无为而治”。
其基本管理方式就是“其术以虚无因循为用。
”其意为管理者应当做到“审时适度”,要看清当前的局面与环境,结合自身情况,顺应时势,才能管理好组织。
二.现代企业管理问题分析1.不融洽的工作环境。
霍桑实验表明,工人不是只受金钱刺激的“经济人”,而是个人的态度在决定其行为方面起重要作用。
在当今社会,有诸多企业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而忽视了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
其结果都是惨重的,诸如跳楼,猝死之类事件频频发生。
2.不善改革,停滞不前。
很多企业在经历过初期的成长、壮大、繁荣后,不可避免地开始走向衰落和破产,究其原因,根本在于管理模式和制度老旧腐化,不思进取,不创新,不改革,跟不上社会经济环境变革的步伐,满足不了客户对产品日新月异的需求变化,所以最终发展陷于停滞,直至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启示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启示作者:李军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18期摘要: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起着根基性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125-021 绪论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更多看重的对西方社会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中国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腾飞,但一直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有所不足。
我们知道,管理,包括对企业的管理,都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植根于一定文化的社会背景之中,因此企业管理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要企业所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相适应和协调。
西方的著名管理学学者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的政治制度中。
管理是……而且应该是……受文化制约……管理也是“文化”,它不是无价值观的科学。
”因此,要进一步探索中国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创新,就离不开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从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研究、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奥妙。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积淀,包含着丰富浩瀚的各种思想,这些思想涉及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儒、道、佛、法、兵、墨等诸子百家文化体系,整个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道、佛、法、兵、墨等诸子百家与儒家思想交相辉映,极具丰富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与现代企业成功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儒家的“天人合一”、“修己安人,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以和为贵”,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都是企业管理者们值得深入总结并结合企业管理实践进行创造性升华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内在修养与道德规范的培养,这对现代
管理中的领导力有着重要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
与领导力相关的概念,如“仁者爱人”、“德行”等,强调领导者应具备
高尚的品质和修养。
这与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参与型领导”、“德行领导”有着相似之处,都认为领导者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才能更
好地影响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共生的理念,这对现代管理中的团队建
设和员工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和为贵”、“和
而不同”等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融合,提倡在不同的观点和意
见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与现代管理中的“团队合作”、“多元化管理”等
理念具有一致性,都认为团队的和谐与协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诚信与信任的重要性,这对现代管理中的企
业文化建设和商业伦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言必行,
行必果”,认为没有诚信就没有立身之本。
这与现代管理中的“诚信经营”、“信任机制”相契合,都认为企业应秉持诚信原则,与客户、员工、供应商等建立信任关系,才能长久地发展。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也需要与现代管理相结合,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
和变革。
传统文化中过于注重权威、等级和尊卑的观念,在现代管理中已
不再适用。
现代管理注重的是平等、开放和沟通,强调员工的参与和创新。
因此,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相结合时,应注重创新和变革,摒弃陈旧
的观念和做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适应时代的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启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传统文化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形态,对于现代管理也有着相当大的启示作用。
本文从“绩效管理”、“领导力”、“人际关系”、“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所带来的启示。
一、绩效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的基础,绩效管理在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恩怨分明”的思想,这种思想可以为现代企业带来启示。
在员工绩效管理中,要明确工作责任,并且要快速而公正地对员工表现进行评估。
同时,对于表现优良的员工,要有所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也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和考核,以此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二、领导力领导力是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体现的包括智慧、道德以及勇气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等方面,这种思想可以为现代企业领导者提供启示。
要求领导者能够实现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此来促进团队协作,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同时,领导者还要具备爱心和责任心,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爱和激励,从而提高员工的企业凝聚力。
三、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现代企业中,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为贵”思想,对于企业来说,也具有实际的启示意义。
在员工之间要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尽量减少信息传输和认知偏差,建立互信、互敬、互利的关系,使得员工之间的合作更加高效、顺畅。
四、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它反映了企业的文化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办事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诚信为本”,“厚德载物”,“以人为中心”等方面,这些思想可以为企业提供实用的管理启示。
为企业员工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并且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价值观,让企业的发展始终保持道德、法律、科技三者相统一的状态。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启示具有其独特性和根源性,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熟知和运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思想,将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管理的启示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管理的启示研究一、介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迎来了空前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将其运用到现代管理中,会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
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君子有勇无义则荒,有义无勇则惑”,强调了学习、勇气和义的重要性。
同时又如《道德经》中的“为无为之事,为大小之事,都要以平常之心做,才会做得好”、“行人无念,才能一路走到,生不见其形,死不觉其息,无与为期而为之”,强调了无为而治和平常心的重要性。
这些管理思想可以对现代管理提供借鉴与引导。
三、中国传统管理模式中国传统管理模式主要由家族式管理和官僚式管理两种模式组成。
1.家族式管理家族式管理是指企业由家族成员管理,以亲情为纽带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追求的是长期稳定的经营战略和企业家的奋斗精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家族式管理更注重家族内部和企业内部的和谐,以及传承家族文化,以便更好地发挥家族的资源和优势。
2.官僚式管理官僚式管理是指官方担任中央统治者,由下属官员来管理企业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管理者追求的是组织的规范和完整性,以实现高效益为目标。
同时,中央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和支持也是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
四、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管理的启示1.以诚待人现代管理中,要想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就必须以诚待人,并树立诚信为重的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与人为善,以和为贵,尤其是亲情、尊重、信任和诚信,成为家族式管理的核心价值观。
2.人才发掘中国古代有“长袖善舞”的典故,意味着发现员工的特长,并用适当的方式发挥它们。
这正是现代企业需要做的。
企业的成功,重要的不是单一人才的表现,而是团队的协作成果。
通过多角度发掘员工的潜能,挖掘与发掘员工的差异性,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人才的有效利用。
3.无为而治中国古代哲学上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按照自然规律的要求来治理社会,不强求人的干预,尊重自然,善于变通。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为人们所推崇。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对于现代管理有着很大的意义和价值。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所发挥的价值。
一、儒家文化——“仁者爱人”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者爱人”、“中庸之道”、“君子十年修行一朝成名”等观念。
对于现代管理而言,这些理念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关注员工福利、提高员工待遇,关心员工感受和需求,这都是儒家文化对于现代管理的贡献。
只有让员工感受到管理者的真诚关怀和帮助,才能促进员工和管理者之间更好的沟通和合作。
同时也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前进。
二、道家文化——“无为而治”道家文化思想中包含着诸多精神内涵,如“无为而治”、“天人合一”、“大道至简”等,这些哲学思想和人类文化遗产都表达了中国智慧的奥妙。
在现代管理中,“无为而治”的理念无疑是非常实用和珍贵的。
当管理者遇到一些问题和突发状况时,要善于放手和尊重员工团队的智慧,给员工留下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建筑文化——“工匠精神”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强调“工匠精神”、“卓越追求”,旨在表达人们对于民族文化和技术的尊重和传承。
在现代管理中,“工匠精神”同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企业若要长远发展,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生产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这就需要管理者和员工一起追求卓越,追求工匠精神,把握每一个细节,完美地展示产品,通过优秀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提高企业整体价值。
四、诗词歌赋——“情感共鸣”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表达着苦难和愁绪,述说着欢乐和感悟。
文化中寄托着人们的梦想和心愿,表达着人们对于未来的信仰和追求。
在现代管理中,“情感共鸣”的表达同样可以让员工和企业建立更为亲密的联系。
管理者应该注重建立员工文化的沟通平台,使他们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工作感受和期望,从而让员工有荣誉感和归属感,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张增强;张超逸【期刊名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作为一种组织行为,管理的思想与方式深刻反映其所依赖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文化有其不可阻断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其中的管理思想乃是本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管理理论越是能够充分体现社会的传统与文化,则管理的意义就越大。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思想的梳理和升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支撑和基石。
%As a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deep thought and the way of management reflect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de-pendent. Culture has its non-blocking succession and continuity, which management ideas but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ir traditional culture. Management theory can fully reflect the more traditional and cultural society, the greater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anagement. Chinese modern management theory is that the manage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ublimation sort of though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cornerstone of Chinese support and modern management theory.【总页数】6页(P49-54)【作者】张增强;张超逸【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河北石家庄 050061;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石家庄 05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04;F20【相关文献】1.从“四个全面”看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J], 刘利;2.从"四个全面"看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J], 刘利3.“四个全面”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J], 张超逸;王永鑫4.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基于对管理理论丛林的反思 [J], 王宁5.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基于对管理理论丛林的反思 [J], 王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管理学新论(专题)名家论坛何炼成新世纪“盛世危言”2014年11月第35卷第6期河北经贸大学学报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Nov.2014Vol .35No .6收稿日期:2013-10-06基金项目:王毅武教授主持的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规划课题“关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新学科的探索与建立”(HNSK[GJ ]12-23)作者简介:张增强(1961-),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工商企业管理理论、经济思想史;张超逸(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人民出版社编辑,研究方向为历史学、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张增强1,张超逸2(1.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河北石家庄050061;2.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作为一种组织行为,管理的思想与方式深刻反映其所依赖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文化有其不可阻断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其中的管理思想乃是本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管理理论越是能够充分体现社会的传统与文化,则管理的意义就越大。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思想的梳理和升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支撑和基石。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管子;秦始皇;儒家;道家;法家;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中图分类号:G04;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6-0049-06各种相应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特定环境与条件的产物,都与当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既是对管理实践的反映、概括与总结,也是管理认识与理念的理论化、系统化与体系化。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同样如此。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进行必要的梳理、承启与阐释,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与方面。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与特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孕育了辉煌的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遗产。
管理思想作为文化与实践的函数,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同样极为灿烂。
(一)管子的管理思想管子(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辅佐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理想,政绩卓著,。
《管子》一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是战国中后期管子的学生们托老师之名写成的一部论集,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经济学、管理学巨著,也是世界上最早涉及并阐释管理理念及管理思想的著作,可谓“管理之祖”。
《管子》今本实存76篇﹐分为8类,其主要管理思想可概括为:第一,“天地为心”的治理论。
管子提出,人君应以天地为楷模,“以天地为心”,无私无欲。
天道产生权,权产生法,以法治国;地德产生义,义产生礼,以德治人。
管子的治理论还衍生了宽猛相济、刚柔并举等管理理念。
[1]“自利”的人性观。
管子认为,“自利”是人所共有的情节。
“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
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无择也。
”[2]但管子并未走向极端,他认为“自利”与“利人”不仅可以调和,甚至“自利”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善,既有“自利”之德,又有“利人”之德,唯其如此,才不至于有二心。
[3]第二,民富与国富相统一,以民为本和“与时变”思想。
管子强调,国富不否定民富,民富才有国富,民富是国富的必要条件。
民富可以多收税,税收增加国家就会富裕。
国家要兴盛,一定要民富。
国富兵强,诸侯就服从国家的政令,“藏富于民”并不是以牺牲“国富”为条件。
同时,民富就会安乡重家,从而必尊上畏刑,国家就易于治理。
反之,民贫就会离乡轻家,从而就敢犯上违法,国家也就难以治理。
[1]管理应体现“民本”理念。
管子曾与齐桓公对话说:“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2]“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2]”即务本之道在于经营民心,争取百姓,达人民之所愿,予百姓之所需,尽量做到“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评鉴,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2]即“从其四欲”“去民四恶”,体现了管子的“民本”管理理念。
治理国家也要“与时变”,管子特别强调讲求实际,“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话”[2]是其权变思想的概括。
“不慕古”反对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留今”提示人们不要受现实所惑,陶醉今日的成就;“与时变”倡导因时而变,顺应潮流;“与俗话”要求随着习俗一起发展。
[4]第三,“诚信获益”原则。
管子认为,“天下宾服,有海内,以富诚信仁义之士,故民高辞让,无为奇怪者”。
[2]诚信之人必得利益,只有让诚信之人富足,人们才会去履行诚信之德。
管子主张实施让诚信之人获得利益的原则以及营造诚信致富的环境。
4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双月刊)2014年第6期第四,“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
管子认为,国君选贤任能,要举拔有“德”者给予爵位,举拔有“才”者就任为官。
把“德、才”置于功劳之上,不因功劳而埋没人才。
选贤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德能并举,“德”与“能”不可偏废。
选贤还应做到“不以年伤”,即选用人才不应受年龄的限制,否定论资排辈。
管子强调考核官员的内容主要有三:一是德望与其地位是否相称;二是功绩与其俸禄是否相称;三是能力与其官职是否相称。
[1](二)秦始皇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的突出特点是大一统与集权,最著名的代表者是秦始皇(公元前295———前210年)。
这位中国的始皇帝13岁继承秦国王位,公元前221年并吞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帝国,一统天下。
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集权统治措施,包括:(1)政治集权。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政治上建立起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管理方面,大权独揽,三皇五帝合而为一,自封“始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裁决。
宏观管理方面,中央机构设立三公九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对皇帝负责[5]。
地方管理方面,否定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各郡、县由朝廷任命长官。
郡守掌管全部政务[5]。
(2)经济集权。
秦始皇在经济上也主张高度统一、高度集权的管理:首先,政府直接控制农业管理与赋税管理。
[6]值得注意的是秦朝的农业管理,不是只有“田令”和赋税,而且还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的具体管理用法律的形式作出详细规定,以保护皇族的权利。
其次,实施高度统一的货币管理、计量管理和交通管理。
统一币制。
统一了度量衡,实行全国范围的车同轨,极大地便利了陆路交通。
水路方面,修筑了灵渠,沟通了湘江与漓江[5]。
还在交通管理方面设置了很多制度,成为秦王朝统治庞大帝国的有效工具。
[5](3)文化集权。
统一文字;统制思想,焚书坑儒[6]。
秦始皇集权管理思想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如废分封、立郡县,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在全国推行土地私有制,为治理庞大帝国创立一系列典章制度,以利于中央集权封建统一国家的巩固;另一方面,皇帝独裁、中央集权,压制学术,统制一律。
客观而言,秦始皇统六国、筑长城、开灵渠、修坟墓(兵马俑坑)等一系列“大动作”,都蕴含着中国式的古代文化及其管理思想,一系列的宏大工程,在当时,如果没有严格、精细的集权式管理,实在难以完成。
(三)儒家的管理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代表为孔孟学说。
儒家管理思想以“仁”为核心,特点在于关注人生与社会问题。
孔子认为,“仁”是做人的核心,“礼”是行为的规范,两者不可分割,“克己复礼为仁”“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
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是关于人性学说的最早假设。
儒家阐释的“民本论”,在内涵上与现在的人本管理异曲同工。
儒家把人的因素看作是统治的首要因素,重视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拥护、支持和配合,如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即为至理名言。
儒家遵循由管理自我到管理家庭、再到管理国家,继而到达“大同”社会的管理逻辑,要旨是:完善自我、信仰仁义、同情忠恕、追求至善,强调“修己安人”“举贤任能”及“任而能信”,提倡“中庸”为度。
这些思想在现代管理中都有体现。
孔子关于管理的“九字名句”:“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阐释了管理的要义和关键。
“先有司”,即要有规则和表率;“赦小过”,即要把握宽严与平衡;“举贤才”,是讲用人,而且必须德才兼备。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和”,即中庸、和谐的综合,这是管理的愿景,亦即管理的理想状态。
(四)道家的管理思想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同时产生、并行发展,代表人物是老子,其最高境界为“道”。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哲学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无为而治”,则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原则[7]。
这里的“道”,本意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既指宇宙力———万物根源,又指一般力———事物运动变化规律。
“自然”“无为”,是“道”的基本内涵,“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善利力万物而不争”,“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可见道家认为“自然”居优先地位,世间万物都应契合于“道”,顺乎自然,循道而行,不妄为,不以主观意志强加于“道”。
道家的“为”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无为而治”要求管理要顺乎事物的发展规律,“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是效法“道”在化育万物中的作用:看似无为,实质上无所不为,亦即不是不为,不是不治,而是有为有治,有治有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治,有所不治;是不治不为,治而有为,有为必治,治而必为;也可以说是有为有治,为治一致。
“无为”如同“治大国若烹小鲜”:一是,把握总体,积极而为,遵循规律,深入实际;二是,认真对待,保持适度,注重细节,追求适合。
总之,以“无为”的理念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此外,道家还崇尚以弱胜强的管理策略。
其中,以弱胜强的前提条件是“哀者胜”,以弱胜强的基础是“以正治国”,以弱胜强最终通过“后动制敌”来实现。
(五)法家的管理思想在中国,与儒家、道家思想并存的还有法家思想,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吴起等。
法家思想的基础是“崇法”,反对“人治主义”或贤能政治;反对主观的道德规范和空洞的忠心理念;在“人之初,性本恶”的人性论基础上提出“抱法出势则治”的核心思想,认为“好利恶害”“人之情世”,主张以功利、效果论善恶;只有通过刑赏之法劝禁臣民,才能达到“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的目的。
韩非子还提出“法”“势”“术”三者并重的思想,认为“法”是制度安排,“势者,胜众之资也”,即现在的职位权利,“术”为监督、考核等种种办法。
韩非子强调“势”与“术”的概念,拥有“势”的统治者还应把“法”和“术”很好地结合起来。
“人之大屋,非法则术也”。
在法、势、术三者中,法是中心,势与术是行使法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