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浓度的实验方法,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

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邻菲罗啉形成淡黄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特定波长下(510nm)具有最大吸收值。

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铁离子与邻菲罗啉的摩尔反应比,计算出样品中铁离子的浓度。

仪器与试剂:分光光度计、铁标准溶液、邻菲罗啉试剂、苯乙醇、氢氧化钠、硫酸、乙醇。

实验步骤:1. 标定分光光度计:分别用制备好的铁标准溶液和制备好的邻菲罗啉试剂进行标定,根据标定结果确定测量铁离子浓度时所需的吸收波长和检测范围。

2. 样品处理:待测样品含铁离子的溶液经适当稀释或稀释后,与邻菲罗啉试剂一并加入苯乙醇,混合均匀后,定容至刻度线。

3. 测定吸光度: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倒入比色皿中,置于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吸光度值。

根据标定时所选波长进行测量。

4. 计算结果:根据吸光度值,结合标定结果和反应计算规律,计算出待测样品中铁离子的浓度。

5. 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样品的铁离子浓度,评价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数据与结果:通过实验测定,得到待测样品A中铁离子浓度为0.023mol/L,样品B中铁离子浓度为0.028mol/L。

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在5%以内,说明实验结果较为准确可靠。

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成功测定了溶液中铁离子的浓度,通过标定和样品处理等步骤,得出的结果较为准确。

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分光光度法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仔细,避免试剂的飞溅和吸入。

2. 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要规范,保证数据准确性。

3. 实验后及时清洗实验器具,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4. 结果分析要仔细,排除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浓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篇一:物理化学------各个实验实验报告参考1燃烧热的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萘和蔗糖的燃烧热的测定,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测量技术。

了解氧弹式热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和相互关系。

3.学会应用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二、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为恒容燃烧热(QV),恒压条件下测得燃烧热为恒压燃烧热(Qp)。

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生成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则Qp?QV??nRT。

若测得Qp或QV中的任一个,就可根据此式乘出另一个。

化学反应热效应(包括燃烧热)常用恒压热效应(Qp)表示。

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装有一定量样品和样体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使水和仪器升温,若仪器中水量为W(g),仪器热容W?,燃烧前后温度为t0和tn,则m(g)物质燃烧热QV?(Cw?w’)t(n?t0。

若水的比热容)C =1。

摩尔质量为M的物质。

其摩尔燃烧热为QMV??m(W?W?)(tn?t0),热容W?可用已知燃烧热的标准物质(苯甲酸,QV=26.434J?g?1)来标定。

将其放入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速度,求W?。

一般因每次水量相同,可作为一个定量来处理。

QMV?m(tn?t0) 三.实验步骤1热容W?的测定1)检查压片用的钢模,用电子天平称约0.8g苯甲酸,倒入模具,讲样品压片,除去样品表面碎屑,取一段棉线,在精密天平上分别称量样品和棉线的质量,并记录。

2)拧开氧弹盖,擦净内壁及电极接线柱,用万用表检查两电极是了解燃烧热的定义,水当量的含义。

压片要压实,注意不要混用压片机。

否通路,将称好的棉线绕加热丝两圈后放入坩埚底部,并将样品片压,在棉线上旋紧弹盖,并再次检查电极是否通路,将氧弹放在充氧架上,拉动扳手充氧。

充毕,再次检查电极。

3)将氧弹放入热量计内桶,称取适量水,倒入量热计内桶,水量以没氧弹盖为宜,接好电极,盖上盖子,打开搅拌开关,开始微机操作。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不少朋友都会做实验但是不知道如何写实验报告,那么,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格式一、实验目的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下同)二、实验原理原理简明扼要(必须的计算公式和原理图不能少)三、实验仪器、试剂仪器:试剂:四、实验步骤步骤简明扼要(包括操作关键)五、实验记录与处理实验记录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六、结果与讨论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范文一:目的要求绘制在p下环已烷-乙醇双液系的气----液平衡图,了解相图和相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测定双组分液系的沸点的方法掌握用折光率确定二元液体组成的方法二:仪器试剂实验讨论。

在测定沸点时,溶液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将使绘出的相图图形发生变化?答:当溶液出现过热或出现分馏现象,会使测沸点偏高,所以绘出的相图图形向上偏移。

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

答:本实验的主要来源是在于,给双液体系加热而产生的液相的组成并不固定,而是视加热的时间长短而定因此而使测定的折光率产生误差。

三,被测体系的选择本实验所选体系,沸点范围较为合适。

由相图可知,该体系与乌拉尔定律比较存在严重偏差。

作为有最小值得相图,该体系有一定的典型义意。

但相图的液相较为平坦,再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将整个相图精确绘出。

四,沸点测定仪仪器的设计必须方便与沸点和气液两相组成的测定。

蒸汽冷凝部分的设计是关键之一。

若收集冷凝液的凹形半球容积过大,在客观上即造成溶液得分馏;而过小则回因取太少而给测定带来一定困难。

连接冷凝和圆底烧瓶之间的连接管过短或位置过低,沸腾的液体就有可能溅入小球内;相反,则易导致沸点较高的组分先被冷凝下来,这样一来,气相样品组成将有偏差。

在华工实验中,可用罗斯平衡釜测的平衡、测得温度及气液相组成数据,效果较好。

五,组成测定可用相对密度或其他方法测定,但折光率的测定快速简单,特别是需要样品少,但为了减少误差,通常重复测定三次。

当样品的折光率随组分变化率较小,此法测量误差较大。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实验目的:1. 了解溶解现象的性质。

2. 学习测定物质溶解热的方法。

3. 熟悉热量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一般来说,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会增加它的浓度,从而使得其解离程度增加。

当一个固体溶质溶解到溶剂中时,其化学反应为:nA+mB →xA+yB溶解热(ΔH)是指在恒定温度下,把1mol的溶质溶解在过量溶剂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根据定义,若1mol溶质在溶液中溶解时,吸收了Q焓,而在一定浓度下,1mol溶质所溶出的热量为ΔHmol。

ΔHmol为溶质消失时(如汲去溶液中净溶质得到一个非常稀的溶液),1mol溶质发生物理化学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溶解热计测定。

实验器材:1. 热量计(包括绝热箱、内垫热垫、外围水垫、内外盘、挡热器等)2. 量筒3. 试管4. 钳子实验步骤:1. 将热量计绝热箱内置于实验室环境温度为20℃左右的位置,使之保温,待保温至恒温状态后,记录此时热量计绝热箱内压强,一般不超过30kPa。

2. 在保温状态下,将量好的蒸馏水倒入热量计的内/外垫上,令水面与仪器保持同一水平线,测试初始温度T1。

3. 将测量溶解热的固体溶质称量,加入到清水中,搅拌均匀,得到一定浓度的溶液,然后用量筒测出溶液的体积V,并记录溶液的初始温度T2。

4. 将溶解好的溶液加入热量计内垫里的试管中,并令试管位于热量计绝热同心管上。

同时,用铁钳钳住试管的底部部位上提,在试管内储存的溶液与内外垫的水之间留有一段空气隔处,在加入试管前应先用量筒测志近似体积的水并倒入热量计外垫中,以保证水面的一致。

5. 发现热量计稳定在一定温度后,记录此时的温度T3。

6. 用铁钳夹住热量计绝热环上的挡热器,把试管由热量计中取出,快速地放置于夹子中,把存在于夹子中的溶液挂在压强计片上,并快速跳入水碗中溶液确认蒸发残留和释放绝热气体的彻底。

1. 计算水在本次实验中的平均比热容C,方法为:假设溶液体积为V溶,溶解固体所加进的体积为V固,我们又测量了水的比热容c(在25℃下),根据摩尔焓的物理公式:ΔH=mcΔT其中ΔT为水温升高的温度,ΔH为水吸收热量(单位mJ),m为水的质量(单位kg),c为水的比热容(单位J/(kg·℃), V溶为溶液体积(单位L)。

高二物化生报告实验结果解释

高二物化生报告实验结果解释

高二物化生报告实验结果解释在高二物理化学生物课程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验证和解释理论知识。

本文将就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并讨论其意义和影响。

实验一:物质的热膨胀性质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物质热膨胀性质的实验。

通过将不同材料的长度测量在温度变化下进行记录,我们发现材料的长度与温度变化呈现出线性关系。

这说明物质在受热时会发生膨胀,这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导致的。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即不同材料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同。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在工程领域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材料的热膨胀性质来进行适当的设计和选择。

实验二:化学反应速率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

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和温度,我们观察到反应速率会随着温度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由于高温和高浓度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活动性和接触频率,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同时,我们还发现添加催化剂可以显著地加速反应速率,这是由于催化剂提供了反应物分子之间的更有效的碰撞机会。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三:生物光合作用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生物光合作用的实验。

通过测量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氧气释放量,我们发现光照强度对生物光合作用有显著的影响。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叶片释放的氧气量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较强的光照可以提供更多能量,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这一实验结果揭示了光合作用的光能转化过程,并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我们深入理解了物理化学生物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现象。

这些实验结果不仅验证了相关理论知识,还为我们提供了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的指导。

同时,这些实验结果也启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相关领域的可能性。

因此,实验在高二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物理化学实验电泳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电泳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电泳实验报告《物理化学实验电泳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电泳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和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电泳实验可以有效分离不同物质,并且其迁移速度与物质的电荷量和大小有关。

本实验为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引言:电泳是一种利用电场力将带电粒子或分子分离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电泳实验,研究不同物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和分离效果,为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实验方法:1. 准备电泳槽和试样2. 将试样加入电泳槽中3. 施加电场并记录实验数据4. 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物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和分离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带有正电荷的物质向阴极迁移,而带有负电荷的物质向阳极迁移。

此外,物质的大小和形状也会影响其迁移速度和分离效果。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电泳实验可以有效分离不同物质,并且其迁移速度与物质的电荷量和大小有关。

这为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电泳技术在生物化学、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结论:通过本次电泳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物质在电场中的迁移规律和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为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通过今后的研究,我们能够进一步发掘电泳技术在生物化学、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凝固点法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凝固点法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1.实验目的(1)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

(2)掌握精密电子温差仪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非挥发性的二组分溶液,其稀溶液具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就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

根据凝固点降低的数值,可以求溶质的摩尔质量。

对于稀溶液,如果溶质和溶液不生成固溶体,固体是纯的溶剂,在一定压力下,固体溶剂与溶液成平衡的温度叫做溶液的凝固点。

溶剂中加入溶质后,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溶剂的凝固点要低,其凝固点降低值∆T f与溶质质量摩尔浓度b成正比。

∆T f=T f0−T f=K f b式中T f0为纯溶剂的凝固点;T f为浓度为b的溶液的凝固点;K f为溶剂凝固点降低常数。

若已知某种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K f,并测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分别为m a,m b的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T f,则可通过下式计算溶质的摩尔质量M BM B=K f m b ∆T f m A式中,K f的单位是K*kg*mol−1。

凝固点降低值得大小,直接反映了溶液中溶质有效质点的数目。

如果溶质在溶液中有离解,缔合,溶剂化和配合物生成等情况,这些均影响溶质在溶剂中的表观相对分子量。

因此凝固点降低法也可用来研究溶液的一些性质,例如电解质的电离度,溶质的缔合度,活度和活度系数等。

纯溶剂的凝固点为其液相和固相共存的平衡温度。

若将液态的纯溶剂逐步冷却,在未凝固前温度将随时间均匀下降,开始凝固后因放出凝固热而补偿了热损失,体系将保持液固两相共存的平衡温度不变,直至全部凝固,温度再继续下降。

但在实际过程中,当液体达到或稍低于凝固点时,晶体并不析出,这就是所谓的过冷现象。

此时加入搅拌或加入晶种,促使晶格形成,则大量晶体会迅速形成,并释放出凝固热,使体系温度回升到稳定的平衡温度;待液体全部凝固后温度再逐步下降。

溶液的凝固点是该溶液与溶剂共存的平衡温度,其冷却曲线与纯溶剂不同。

当有溶剂凝固析出时,剩余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因而溶液的凝固点也逐渐下降。

物理化学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的实验报告(一)

物理化学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的实验报告(一)

物理化学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的实验报告(一)物理化学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物理化学黏度法,通过测定高聚物的溶液粘度来计算出高聚物的摩尔质量。

二、实验原理在一定温度下,高聚物的溶液粘度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例关系。

因此,通过测定高聚物溶液的粘度值,可计算出其摩尔质量。

三、实验步骤1.准备高聚物样品和溶剂。

2.在恒温水浴中加热高聚物样品和溶剂,直到高聚物完全溶解。

3.使用枪头分液器分取不同浓度的高聚物溶液。

4.测量每个浓度的高聚物溶液的粘度值。

5.计算每个浓度的高聚物溶液的摩尔质量。

四、实验结果本实验得到的高聚物溶液粘度值和摩尔质量如下表所示。

高聚物浓度(g/L)溶剂溶液粘度(mPa·s)摩尔质量(g/mol)0.1 DMF(二甲基甲酰胺)1.23 1.34×10^6 0.2 DMF 1.44 1.44×10^6 0.3 DMF 1.62 1.54×10^6 0.4 DMF 1.79 1.62×10^6高聚物浓度(g/L)溶剂溶液粘度(mPa·s)摩尔质量(g/mol)0.5 DMF 1.92 1.69×10^60.6 DMF 2.04 1.76×10^6五、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高聚物溶液的粘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与理论预期相符。

通过对每个浓度的高聚物溶液进行计算,可以得到高聚物的摩尔质量的值。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物理化学黏度法,通过测定高聚物溶液的粘度,计算出高聚物的摩尔质量。

实验结果表明,高聚物溶液的粘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与理论预期相符。

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高聚物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基础。

注:该文章为AI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高聚物样品和溶剂应为干燥的状况,避免水分的影响。

2.每次测量前应彻底清洗粘度计和枪头分液器。

3.测量粘度值时,应待油滴完全落在粘度计的标线之内再计时。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5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5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燃烧含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焓。

2、了解热量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氧弹量热计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反应为理想气体则:Qp =Qv +△nRT△rHm = △rUm + R T∑Vb(g)△U可表示为:△U = △cUb + △cU引燃丝+ △U量热计MbQv.b +lQ +K△T三、仪器和试剂氧弹量热计一台压片机一台万用表一只贝克曼温度计一支温度计(0℃-100℃)一支点火丝容量瓶(1000ml)一支氧气钢瓶及减压阀一只萘(A.R.)苯甲酸(A.R.)四、实验步骤1、热容量K的测定(1)截取15cm引燃丝,将其中部绕成环状。

(2)称取苯甲酸约0.8-10g,压成片状,并放桌上敲击2次,去除没压紧的部分,再次称量。

(3)拧开氧弹盖放在专用支架上,引燃丝两端固定在两电极柱上,药片放于坩埚中,使引燃丝与药片表面接触,盖上氧弹盖。

(4)将氧弹放于充氧器底盖上,充进1-2Mp的氧,1分钟后用放气阀将氧弹中的氧气放出,再充氧气约1分钟,查漏。

(5)量取3000ml的水倒入内桶,氧弹放于内桶底座上,点火插头插在氧弹电极上,将贝克曼温度计的传感器竖直插入量热计盖上的孔中。

打开电源,按“搅拌”。

(6)约5-10分钟后,开始初期的读数,隔半分钟读数一次,读第10次的同时按“点火”,仍半分钟读一次,直至两温差小于0.002℃时,再读数10次。

(7)停止搅拌,取出传感器,拔掉引火导线,取出氧弹并擦干外壳,用放气阀放掉氧气,打开氧弹盖,检查燃烧是否完全。

取出引燃丝,量其剩余长度。

(8)洗净并擦干氧弹内外壁,将水倒入储水桶,擦干全部设备。

等待设备和室温平衡做下一步实验。

2、萘的燃烧焓测定称取萘0.6g左右,实验步骤同上。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室温:19.1℃大气压强:102.57KPa5-1、苯甲酸燃烧的记录苯甲酸的质量:0.8267 g 引燃丝初始长度:15.0cm 引燃丝剩余长度:0 cm5-2、萘燃烧的记录萘的质量:0.6028 g 引燃丝初始长度:15.0cm计算k的值:△cHm(苯甲酸)= -3226.7kj/mol Ql = -6.699j/cm△cUm(苯甲酸)=△cHm(苯甲酸)- △nRT=-3225.46KJ/mol△T=15.54-14.18= 1.36KK=-( mBQv,b+lQl)/ △ T=-(0.8267/122* (-3226.7)+(15*(-6.699)/1000)/1.36 =16.150k j/k(2)计算萘的燃烧焓:△T=16.66-15.09=1.57 KQv,B=-(lQl+K△T)/mB=-(15*(-6.699)/1000+16.150*1.57)/(0.6028/128)=-5362.71kj/molQp=Qv+△nRT=-5362.71-2*8.314*(19.1+273.15)/1000=-5367.56kj/mol六、注意事项1、压片时应不松不紧,以保证完全燃烧,且不会散开。

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苯甲酸-萘

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苯甲酸-萘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项目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目的】①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区别。

②掌握量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测定奈的燃烧热。

③了解氧弹卡计主要部件的作用,掌握氧弹量热计的实验技术。

④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实验原理】燃烧热是指1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容燃烧热(O v ),恒容燃烧热这个过程的内能变化(ΔU )。

在恒压条件下测得的燃烧热称为恒压燃烧热(Q p ),恒压燃烧热等于这个过程的热焓变化(ΔH )。

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和反应生成的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则有下列关系式:∆c H m = Q p =Q v +Δn RT (1)本实验采用氧弹式量热计测量蔗糖的燃烧热。

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将一定量待测物质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卡计本身及氧弹周围介质(本实验用水)的温度升高。

氧弹是一个特制的不锈钢容器(如图)为了保证化妆品在若完全燃烧,氧弹中应充以高压氧气(或者其他氧化剂),还必须使燃烧后放出的热量尽可能全部传递给量热计本身和其中盛放的水,而几乎不与周围环境发生热交换。

但是,热量的散失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这可以是同于环境向量热计辐射进热量而使其温度升高,也可以是由于量热计向环境辐射出热量而使量热计的温度降低。

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不能直接准确测量,而必须经过作图法进行校正。

放出热(样品+点火丝)=吸收热 (水、氧弹、量热计、温度计) 量热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在盛有定水的容器中,样品物质的量为n 摩尔,放入密闭氧弹充氧,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水及仪器各部件,引起温度上升。

设系统(包括内水桶,氧弹本身、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的总热容为C (通常称为仪器的水当量,即量热计及水每升高1K 所需吸收的热量),假设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热交换,燃烧前、后的温度分别为T 1、T 2,则此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为:nT T C Q m V )(12,--= (2) 式中,Qvm 为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J·mol-1);n 为样品的摩尔数(mol);C 为仪器的总热容(J·K-1或J / oC)。

摩尔体积实验报告

摩尔体积实验报告

摩尔体积实验报告摩尔体积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化学实验,用于确定气体的摩尔体积。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测量气体体积,并计算出气体的摩尔体积。

以下是对实验的详细描述和结果分析。

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室内有全套摩尔体积测量装置,包括带刻度的容器、气管、压力计和溶液。

2. 实验样品准备:选择一种气体作为样品,例如氢气或氧气。

3. 实验操作:将气体样品注入容器中,关闭气管和阀门,并记录温度和压力。

4. 温度和压力测量:使用温度计测量气体样品的温度,并使用压力计测量气体样品的压强。

5. 测量气体体积:通过打开阀门,使气体样品流入溶液中,记录气体完全溶解所占据的体积。

6. 实验数据记录:将实验所得数据整理和记录。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进行以下计算和分析:1. 摩尔体积计算:根据实验所得的气体体积,通过摩尔体积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气体的摩尔体积。

2. 摩尔体积的关联: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研究不同气体样品的摩尔体积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性。

3.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例如通气时间不准确、温度和压力测量的不确定性等。

可以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结论:通过摩尔体积实验的测量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摩尔体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气体摩尔体积为XX mol/L。

2. 摩尔体积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气体样品的摩尔体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并可能与气体的分子结构相关。

3. 实验误差:在本次实验中,存在一些误差,主要包括通气时间的不准确和温度、压力测量的误差,建议在后续实验中加强准确度控制。

总结:摩尔体积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化学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测量气体体积,从而计算出气体的摩尔体积。

实验结果可以用于研究气体的特性和相互关系,以及分子结构等。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误差,并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摩尔体积实验报告的内容,根据实验的步骤和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

物理化学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物理化学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物理化学社会实践报告范文英文回答:Physical Chemistry Social Practice Report Example.Introduction.Physical chemistry is a branch of chemistry that studies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ter and the changes that occur when it undergoes chemical reactions. It is a fundamental science that has applications in many fields, such as materials science, energy storage, catalysis, and medicine.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social practice report i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principles of physical chemistry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The report will als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chemistry insociety and the challenges that it faces.Methodology.The research for this report was conduct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in the field.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cluded textbooks, journal articles, an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Th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researchers from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ies.Results.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physical chemistry is a fundamental science with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The principles of physical chemistry a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properties of matter, the changes that occur when it undergoes chemical reactions, and the behavior of materials at the nanoscale. Physical chemistry is also used to develop new materials, improve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and design new drugs.Discussion.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chemistry in society. Physical chemistry is a key driver of innovation in many fields, such as materials science, energy storage, catalysis, and medicine. The challenges that physical chemistry faces include the need for new instruments and techniques to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matter at the nanoscale and the need for new theories to explain the behavior of complex systems.Conclusion.Physical chemistry is a rapidly growing field with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society. The principles of physical chemistry a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properties of matter, the changes that occur when it undergoes chemical reactions, and the behavior of materials at the nanoscale. Physical chemistry is also used to develop new materials, improve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and design new drugs. The challenges that physical chemistry faces include the need for new instruments and techniques to study theproperties of matter at the nanoscale and the need for new theories to explain the behavior of complex systems.中文回答:物理化学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物化实验报告-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物化实验报告-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武汉大学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一、实验目的1. 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某未知物的摩尔质量 2. 学会用步冷曲线对溶液凝固点进行校正3. 通过本实验了解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的原理,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稀溶液具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它与溶液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为:*×f f f f B T T T K b ∆=-=其中,f T ∆为凝固点降低值,*f T 、f T 分别为纯溶剂、溶液的凝固点,B b 为溶液质量摩尔浓度,f K 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只与所用溶剂的特性有关。

如果稀溶液是由质量为B m 的溶质溶于质量为A m 的溶剂中而构成,则上式可写为:1000××B f f Am T K M m ∆=即310Bff Am M K T m =∆ (*) 式中: f K ——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单位为K·kg·mol -1)M ——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

如果已知溶液的f K 值,则可通过实验测出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f T ∆,利用上式即可求出溶质的摩尔质量。

实验中,要测量溶剂和溶液的凝固点之差。

对于纯溶剂如图1(a )所示,将溶剂逐渐降低至过冷(由于新相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故结晶并不析出),温度降低至一定值时出现结晶,当晶体生成时,放出的热量使体系温度回升,而后温度保持相对恒定。

对于纯溶剂来说,在一定压力下,凝固点是固定不变的,直到全部液体凝固成固体后才会下降。

相对恒定的温度即为凝固点。

对于溶液来说,除温度外还有溶液浓度的影响。

当溶液温度回升后,由于不断析出溶剂晶体,所以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凝固点会逐渐降低。

因此,凝固点不是一个恒定的值。

如把回升的最高点温度作为凝固点,这时由于已有溶剂晶体析出,所以溶液浓度已不是起始浓度,而大于起始浓度,这时的凝固点不是原浓度溶液的凝固点。

要精确测量,应测出步冷曲线,按下一页图1(b )所示方法,外推至f T 校正。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容量瓶、分析天平、热力学仪器等。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物理化学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

通过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溶解度、热容量等物理化学性质,来探究物质的基本特性。

实验步骤:1. 密度测量,首先使用电子天平测量样品的质量,然后使用容量瓶测量样品的体积,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出样品的密度。

2. 溶解度测量,将样品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中,通过分析天平测量样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探究溶解度与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关系。

3. 热容量测量,利用热力学仪器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容量,了解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学特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得到了样品的密度、溶解度和热容量等物理化学性质。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1. 样品的密度与其化学成分和结构有关,不同样品的密度差异较大。

2. 样品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3. 样品的热容量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样品的热容量差异较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测量密度、溶解度和热容量等物理化学性质的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物理化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深入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为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做出贡献。

物化实验报告_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物化实验报告_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物化实验报告_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目录一、实验目的 (2)1. 了解饱和蒸气压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重要性 (2)2. 学会使用液体饱和蒸气压测定仪进行实验操作 (3)3.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4)二、实验原理 (4)1. 饱和蒸气压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液体与其上方的蒸汽达到动态平衡时,蒸汽所具有的压力52. 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可以通过克劳修斯方程式计算得出 (5)3. 实验通过测量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的蒸发量,结合已知的液体质量和温度,计算出饱和蒸气压6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7)1. 液体饱和蒸气压测定仪 (7)2. 玻璃器皿 (8)3. 温度计 (9)4. 蒸馏水或待测液体 (9)5. 实验室安全防护用品 (10)四、实验步骤 (11)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2)2. 根据待测液体的性质,设置实验温度 (13)3. 将液体倒入测定仪的蒸发皿中,注意不要超过最大刻度 (14)4. 连接好实验装置,打开电源,开始加热 (14)5. 观察蒸发皿内的液体变化,记录蒸发量、液体质量和温度 (15)6. 当液体蒸发完毕后,关闭电源,停止加热 (16)7.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17)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8)1.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蒸发量、液体质量和温度数据 (18)2. 将数据整理成表格,便于后续分析 (19)3. 利用克劳修斯方程式计算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19)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20)1. 展示实验数据,分析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变化趋势 (20)2. 与其他已知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1)3. 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提出改进建议 (22)七、实验总结与讨论 (23)1. 总结实验过程,回顾实验要点 (24)2. 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5)3. 分析实验结果对理解饱和蒸气压概念的意义 (26)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纯液体饱和蒸气压,深入理解液体的相变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理性质。

物化实验报告-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物化实验报告-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武汉大学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一、实验目的1. 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某未知物的摩尔质量 2. 学会用步冷曲线对溶液凝固点进行校正3. 通过本实验了解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的原理,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稀溶液具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它与溶液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为:*×f f f f B T T T K b ∆=-=其中,f T ∆为凝固点降低值,*f T 、f T 分别为纯溶剂、溶液的凝固点,B b 为溶液质量摩尔浓度,f K 为凝固点降低常数,它只与所用溶剂的特性有关。

如果稀溶液是由质量为B m 的溶质溶于质量为A m 的溶剂中而构成,则上式可写为:1000××B f f Am T K M m ∆=即310Bff Am M K T m =∆ (*) 式中: f K ——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单位为K ·kg ·mol -1)M ——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

如果已知溶液的f K 值,则可通过实验测出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 f T ∆,利用上式即可求出溶质的摩尔质量。

实验中,要测量溶剂和溶液的凝固点之差。

对于纯溶剂如图1(a )所示,将溶剂逐渐降低至过冷(由于新相形成需要一定的能量,故结晶并不析出),温度降低至一定值时出现结晶,当晶体生成时,放出的热量使体系温度回升,而后温度保持相对恒定。

对于纯溶剂来说,在一定压力下,凝固点是固定不变的,直到全部液体凝固成固体后才会下降。

相对恒定的温度即为凝固点。

对于溶液来说,除温度外还有溶液浓度的影响。

当溶液温度回升后,由于不断析出溶剂晶体,所以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凝固点会逐渐降低。

因此,凝固点不是一个恒定的值。

如把回升的最高点温度作为凝固点,这时由于已有溶剂晶体析出,所以溶液浓度已不是起始浓度,而大于起始浓度,这时的凝固点不是原浓度溶液的凝固点。

要精确测量,应测出步冷曲线,按下一页图1(b )所示方法,外推至f T 校正。

物理化学实验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电池电动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掌握伏安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方法。

3.了解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电池电动势是电池在断路时两极之间的电位差,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可以了解电池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电学性质。

伏安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电池电动势的方法,通过测量电池在不同电流下的电压,绘制伏安曲线,从而得出电池的电动势。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伏特计(电压表)、电流表、原电池、导线、开关、搅拌器等。

2.将电流表和电压表与原电池连接,注意正负极的接法。

3.打开开关,逐渐增大电流,记录不同电流下的电压值。

4.绘制伏安曲线,横坐标为电流,纵坐标为电压。

5.根据伏安曲线得出电池的电动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数据记录:2.根据数据绘制的伏安曲线图:略3.根据伏安曲线图计算电池电动势:根据伏安曲线的斜率,可以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约为_1.6_V。

这一结果符合预期值。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测量的电动势可能受到内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误差分析:在本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包括测量误差、读数误差、导线电阻等。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高精度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选择合适的导线以减小电阻影响。

此外,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还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5.结果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得了原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加,电压逐渐降低。

这一现象符合欧姆定律和能斯特方程的预测结果。

此外,通过比较不同电流下的伏安曲线,可以发现电流对电动势的影响较大。

在实际应用中,原电池的电动势往往决定着电子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因此对电池电动势的准确测定至关重要。

本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还为我们提供了测定电池性能的新方法。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泡压法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泡压法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和吉布斯吸附量的物理意义。

2. 掌握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提高对表面张力测定仪器的使用技能。

二、实验原理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得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

最大泡压法是一种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方法,其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测量气泡的最大压力来确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最大泡压法表面张力仪、精密数字压力计、吸耳球、移液管(各种量程)、容量瓶(50mL)。

2. 试剂:正丁醇(分析纯)、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将最大泡压法表面张力仪调零,确保压力计读数准确。

2. 测定蒸馏水的表面张力:取50mL蒸馏水于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加入最大泡压法表面张力仪的样品池中。

调整气泡发生器的位置,使气泡在液体表面形成稳定的膜。

观察气泡膜的变化,待气泡膜稳定后,记录气泡的最大压力值P1。

3. 测定正丁醇的表面张力:重复上述步骤,用移液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正丁醇,加入最大泡压法表面张力仪的样品池中。

调整气泡发生器的位置,使气泡在液体表面形成稳定的膜。

观察气泡膜的变化,待气泡膜稳定后,记录气泡的最大压力值P2。

4. 数据处理:根据最大泡压法表面张力的计算公式,计算蒸馏水和正丁醇的表面张力。

公式如下:表面张力γ = P R / (2 cosθ)其中,P为气泡的最大压力值,R为气泡半径,θ为气泡膜与液体表面的接触角。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蒸馏水的表面张力: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蒸馏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N/m。

2. 正丁醇的表面张力: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正丁醇的表面张力为0.036N/m。

通过对比蒸馏水和正丁醇的表面张力,可以发现正丁醇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蒸馏水,这可能与正丁醇分子结构有关。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最大泡压法测定了蒸馏水和正丁醇的表面张力,掌握了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差间差间差间差间差
/s /T /s /T /s /T /s /T /s /T
5
5.5 32
105
5.2 35
205
5.1 62
305
5.1 46
405
5.1 13
10
5.5 18
110
5.2 2
210
5.1 68
310
5.1 43
410
5.1 14
15
5.5 04
115
5.2 03
215
5.1 71
5、实验前燃烧匙需进行清洁,并进行干燥。
七、思考题
1、指出 Qp Qv nRT 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答R 成:Q为pT摩是f 尔定气压体反Rf 常H应(T数m热f (*,,)A2QR)v=是8.3定nn14容BAJ反 m应ol热Rf1H(, Tkmf1n(*,是)AT)气是2 体反反M应应A温m前度B后。物K质的f m量B的改变量,
表二
次 初期/° 中期 后期/°
次数 初期/° 中期/°


后期/°
1 24.805 24.839 28.002
11
24.801 27.882 28.001
2 24.815 25.298 28.011
12
24.801 27.920 28.002
3 24.813 25.917 28.019
13
24.800 27.955 27.998
Qv CvT
(2)
上式中负号是指系统放出热量,放热时系统的内能降低,而 CV 和T 均为正 值。
系统除样品燃烧放出热量引起系统温度升高以外,其他因素:燃烧丝的燃烧,
氧弹内 N2 和 O2 化合并溶于水中形成硝酸等都会引起系统温度的变化,因此在计 算水当量及发热量时,这引起因素都必须进行校正,其校正值如下:
5.1 27
55
5.3 9
155
5.1 13
255
5.1 8
355
5.1 26
60
5.3 75
1
360
5.1 25
65
5.3 61
165
5.1 01
265
5.1 75
365
5.1 23
70
5.3 44
170
5.1 03
270
5.1 72
370
5.1 2
75
5.3 28
(1)
或 Qpm Qvm vB (g)RT
式中, Qpm 或 Qvm 均指摩尔反应热, vB (g) 为气体物质化学计算数的代码
和; 为反应进度增量,Qp 或 Qv 则为反应物质的量为 时的反应热,m(g) 为 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T 为反应的绝对温度。
测量其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使量热计本身及其周 围介质(本实验用水)温度升高,测量了介质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就可以求算 该样品的恒容燃烧热。其关系如:
315
5.1 4
415
5.1 14
20
5.4 9
120
5.1 88
220
5.1 74
320
5.1 37
420
5.1 15
25
5.4 76
125
5.1 76
225
5.1 76
325
5.1 34
425
5.1 14
30
5.4 64
130
5.1 65
230
5.1 8
330
5.1 33
430
5.1 13
35
5.4 47
四、实验步骤
1. 样品称量及燃烧丝的准备 用电子天平称量 1g 左右的样品,并称量铁丝与棉线的重量,并用游标卡尺量取铁 丝长度。
2. 装氧弹 将燃烧丝的两端绑牢于氧弹中的两根电极上,并使其中间状部分于样品接触,燃烧 丝不能与坩埚壁相碰,旋紧氧弹盖。
3. 充氧气 将氧弹放在充氧器上,弹头与充氧口相对,压下充氧器手柄,待充氧器上表压指示 稳定后,即可松开,充气完毕。
2、样品压片后,压得太紧或太松会怎么样? 答:太紧会导致燃烧不完全,太松则会在充气时冲散样品,均会产生误差。
实验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质的理解。 2、掌握溶液凝固点的测定技术。 3、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
二、实验原理
1、凝固点:固体溶剂与溶液成平衡的温度。
25.689
图一
用苯甲酸作为基准物质,对其等容热进行测定,带入标准苯甲酸等容热,通
过算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得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228.12+2.8×3+16720×0.0026)\2.08
=12766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凝固点测定仪 1 套; 烧杯 2 个; 数字贝克曼温度计 1 台; 普通温度计 (0℃~50℃)1 只; 压片机 1 个; 移液管(50mL)1 只。 2.药品 环已烷 萘
四、实验步骤
1)将凝固点管清洗干净,备用。
2)用碎冰调节水温,使寒剂的温度为 3.5℃左右(环己烷的凝固点为 6.54℃,使 寒剂的温度比环己烷的温度低 3℃左右),不要过低,以防出现过冷现象。
(1)燃烧丝的校正:Cu-Ni 合金丝:-3.138J·cm-1 (2)酸形成的校正:(本实验此因素忽略)。 校正后的关系式为:
QV·W-3.138L = -KT
(3)
量热计数的水当量 K 一般用纯净甲酸的燃烧来标定,苯甲酸的恒容燃烧热 QV =
-26460Jg-1。
三、仪器与试剂
GR3500 型氧弹式热量计(带控制箱)氧气钢瓶(带减压阀)压片机 SWC-IID 精密数字温度差仪 Cu-Ni 合金丝 温度计(0~100℃)万用电表 托 盘天平 钢尺 容量瓶(2L、1L)萘 苯甲酸
4. 安装量热计 用容量瓶准确量取自来水,倒入盛水桶里,将控制器上的点火电极,盖好盖子,将 温度温差仪的探头插入内桶水中,将温度温差档打向温差。
5. 数据测定 将控制器打开,开动搅拌按钮,每隔 30s 记录温度一次,读取 20 个点,然后进行 点火,发现温度迅速上升,此时每隔 30s 记录一次温度,共 15 次,最后仍以每隔 30s 记录一次数据,共 20 次。
2、范特霍夫凝固点降低公式:理想溶液,在相平衡条件下,稀溶液的凝固点降 低与溶液组成的关系式
n n 当溶液很稀时, A ≧ B ,则
若已知某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 K f 值,通过实验测定此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Δ T,即 可计算溶质的分子量 MB。
通常测凝固点的方法是将溶液逐渐冷却,但冷却到凝固点,并不析出晶体, 往往成为过冷溶液。然后由于搅拌或加入晶种促使溶剂结晶,由结晶放出的凝固 热,使体系温度回升,当放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再改变。此固液两相共 存的平衡温度即为溶液的凝固点。但过冷太厉害或寒剂温度过低,则凝固热抵偿 不了散热,此时温度不能回升到凝固点,在温度低于凝固点时完全凝固,就得不 到正确的凝固点。从相律看,溶剂与溶液的冷却曲线形状不同。对纯溶剂两相共 存时,自由度 f*=1-2+1=0,冷却曲线出现水平线段,其形状如图Ⅲ-9-1(1)所示。 对溶液两相共存时,自由度 f*=2-2+1=1,温度仍可下降,但由于溶剂凝固时放 出凝固热,使温度回升,但回升到最高点又开始下降,所以冷却曲线不出现水平 线段,如下图所示。由于溶剂析出后,剩余溶液浓度变大,显然回升的最高温度 不是原浓度溶液的凝固点,严格的做法应作冷却曲线,并按下右图中所示方法加 以校正。但由于冷却曲线不易测出,而真正的平衡浓度又难于直接测定,实验总 是用稀溶液,并控制条件使其晶体析出量很少,所以以起始浓度代替平衡浓度, 对测定结果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报告人:肖麒麟(20104454)班级:环工 10-2 同组人:陈卓、李毅
指导老师:王显祥
实验一:燃烧热(焓)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萘的摩燃烧焓 2.明确燃烧焓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 3.了解氧弹式量热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氧弹式热计的实验技术 4.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175
5.1 09
275
5.1 69
375
5.1 18
80
5.3 12
180
5.1 2
280
5.1 64
380
5.1 19
85
5.2 95
185
5.1 32
285
5.1 59
385
5.1 2
90
5.2 81
190
5.1 43
290
5.1 55
390
5.1 13
95
5.2 69
195
5.1 5
295
5.1 51
4 24.811 26.437 28.015
14
24.797 27.975 27.987
5 24.811 26.885 28.021
15
24.798 27.993 27.986
6 24.810 27.232 28.020
16
24.793
27.978
7 24.808 27.478 28.019
17
24.791
135
5.1 53
235
5.1 82
335
5.1 3
435
5.1 11
40
5.4 34
140
5.1 53
240
5.1 83
340
5.1 31
440
5.1 08
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