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复习(改良版)

合集下载

儿童心理期末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期末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期末复习重点
1. 儿童心理发展
- Piaget 的认知发展理论和阶段,包括传感期、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 Erikson 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包括信任与不信任阶段、
自主性 vs 怀疑阶段等。

- 突出儿童表达情绪的方式,如哭泣、社交活动、行为表现等。

2. 儿童认知与情感
- 儿童自尊感的培养,包括肯定孩子、注重孩子的进步、尽量
让孩子自己做等。

- 儿童认知和前额叶皮层的关系。

- 垂体-下丘脑-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与压力的关系及对儿童情感的影响。

3. 儿童心理问题
-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对儿童影响和应对方法。

- 儿童焦虑症的症状、对儿童影响和应对方法。

-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特点、对儿童影响和应对方法。

4. 儿童教育与家庭教育
- 突出家庭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 鼓励父母亲自动手制作玩具。

- 儿童早期教育的现状及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以上为复习的主要重点,可以参照教材和相关课件进行针对性学习及复习。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 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

3、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的需要,二是幼儿已有的心理水平。

4、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5、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6、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②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③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在教师指导下,同龄伙伴的相互影响对幼儿心理,特别是良好性格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家庭中父母有意识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行为态度、是非爱憎等,给予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7、教育不能直接地立刻地引起幼儿心理的发展。

教育总是要通过幼儿的积极活动,引起幼儿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领会、掌握,才有可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主观能动性)8、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年龄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各个阶段间既是互相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在每一个阶段中既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一个阶段里总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9、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判断 &改错)儿童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10、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

(完整版)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论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考点一幼儿心理学的概念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另外,它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2、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3-6、7岁)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3、心理现象的本质(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③.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4、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动机(动机的基础是人的需要)(2)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按其性质和形态不同,又可以分为认知、情感、意志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3)个性(个性即人与人彼此心理活动方面的差异,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重要的和持久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个方面)★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出版为标志。

考点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本质特征(表示有特定的性质)。

它是和年龄有联系的,因为年龄是时间的标志,代表一定的时期和阶段,一切发展都适合时间相联系的。

★幼儿心理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是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想象等,思维是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绪、自我意识、能力、性格、人格等,自我意识是最主要的一环)。

2、研究个体差异与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3、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第二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简答)(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2、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简答)(1)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1.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研究内容
2.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设计类型、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1.发展的内涵、基本性质2.儿童关键期
3.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4.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三章
1.小学儿童大脑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
第四章
1.皮亚杰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
2.小学儿童注意的特点、注意规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3.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观察力的发展阶段、培养
4.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培养
5.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6.小学儿童概括能力、思维形式的发展
7.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8.小学儿童想象的特点与培养
第五章
1.小学儿童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
2.小学儿童言语发展的总体趋势
3.小学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4.小学儿童书面言语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第六章
1.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2.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
3.小学儿童学习特点的研究内容
第七章
1.小学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
2.小学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3.小学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八章
1.社会化、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3.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与培养
4.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5.影响小学儿童同伴接纳性的因素
第九章
1.性别角色认同2.性别的差异3.性别定型化的阶段
第十章
1.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启示2.社会学习理论
3.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4.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

小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

小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作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2.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生活由三个层次构成,即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3. 弗洛伊德根据临床经验知识,指出人格的构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4.贝克认为,转变自动思维是认知心理治疗的关键。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引导发现的方法帮助来访者了解他们不正确的思维。

5.罗杰斯提出,要建立良好的心理关系,治疗者应具有三个基本态度: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同感。

6.确定学生心理辅导内容的原则:超前性、发展性、可操作性原则。

7.基于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实践,并考虑到确定学生心理辅导内容的依据与原则,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有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等几个方面。

8.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教育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活动性原则、参与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9.强化法是训练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最基本的方法10.学业不良即学习成绩低下或落后,也被称为“学习差生”,学业不良学生的智商在正常范围,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表现出学习成绩低下。

11.学习困难是指一个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智力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

12人格辅导是一种针对学生进行的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帮助和指导。

13.人格辅导以帮助和指导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并不断完善健康的人格,防止和克服可能出现的人格障碍或心理变态为目标。

14. 人格辅导从总体上来说,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自我意识辅导(二)情绪辅导(三)人际关系辅导15.自我意识的辅导主要包括自我概念、自尊、自信和自我监控能力等方面。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节幼儿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心理现象。

心理的物质基础:任何一种生理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

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脑包括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在进长的过程中的不同的阶段依次形成。

第一部分:是脑最古老的一部分,位于头颅内的最底层,称为脊髓、延脑、中脑和旧小脑,负责的基本的生理机能,如呼吸、心跳、血压、反射、视听感觉综合、动作平衡和身体协调等。

第二部分:位于头颅内部的中间位置,称为间脑和新小脑,间脑主要控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维持大脑各部位的兴奋、负责处理反应。

新小脑主管运动协调等。

第三部分:位于头颅骨部的是高层,是进化过程中较后形成的部分,称为大脑。

大脑主要负责神经活动。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存和发布各种信息。

人的大脑可以分为四个机能分工的叶:枕叶与视觉有关、颞叶与听觉有关,顶叶与躯体有关,额叶控制着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二、什么是幼儿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生和发展趋势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幼儿理学是:主要研究是3-6岁幼儿,是研究幼儿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儿童是有他物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是想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幼儿心理学的任务是:(1)阐明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的趋势。

(2)提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年龄特征: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通、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第二节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一、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是科学的基本的方法。

其主要特点就是采用规范的方法收集实际材料、数据、事实,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来。

研究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类型。

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示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儿心复习备用

儿心复习备用

一、概念解释1、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儿童时期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2、纵向研究:3、横向研究:1、临床法:研究者通过对儿童心理进行观察、与儿童谈话、让儿童操作实物三个方面,来了解、分析、综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

2、客体永久性:当客体在儿童眼前消失时,儿童依然认为他是存在的。

3、守恒:守恒是指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它的物质含量是不变的。

4、三座山实验:5、图式:动作的结构和运算结构。

6、同化:主体将外界事物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7、顺应:主体调节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其与外界事物相适应的过程。

1、视崖实验:2、依恋: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3、点红测验:1、心理理论:2、性别角色认同:3、性别成见:1、自我: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

2、自尊:3、观点采择:4、同伴接受性:二、问答题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趋势。

2、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3、论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4、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设计类型。

1、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

2、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3、试比较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心理发展观的异同。

✓4、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5、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6、简述皮亚杰提出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1、简述产前期的发展阶段。

2、简述影响胎儿发展的主要因素。

3、简述胎教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4、论述如何进行胎教?5、比较新生儿与胎儿生活环境的差异。

6、简述新生儿生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7、简述新生儿的主要无条件反射。

1、简述影响婴儿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3、简述评定婴儿感觉的主要方法。

4、简述婴儿言语发展的过程。

5、简述先天语言能力说。

✓6、简述依恋发展的阶段。

✓7、简述依恋的测量方法及婴儿依恋的类型。

✓8、论述如何建立母婴安全型依恋。

幼儿心理学复习材料.doc

幼儿心理学复习材料.doc

第一章绪论供适当的条件,那么就会有效地促进这方面心理的发展。

5、 危机期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6、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是什么。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7、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有早有晚、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8、 儿童发展包括的四个发展领域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文化性发展第二章儿童发展的基础1、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什么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分化、从无意到有意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注意的发展1、 言语动觉(别名:言语运动觉、语言运动觉、语言动觉)人在发音说话时,对自己发音器官的运动和发音器官各部分所处的位置状态的感觉。

2、 客体永久性(实例)(记忆的再现能力)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仍知其存在。

实例:藏猫猫3、 客体恒常性当知觉条件(距离、形状、大小、颜色、明度等)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印象仍保持相对不 变。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常性)N4、深度知觉(视觉悬崖实验)(实例)“视觉悬崖”实验及早发现孩子的立体视觉问题5、 感知觉的发展对于幼儿的意义1、 感知觉是人生壓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药2、 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3、 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仍占匡导i 应 幼儿园教育应是感知教育6、 触觉的发展(口腔探索)儿童触觉出生就有(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试探性啃咬现象。

触觉探索:口腔探索(2岁之前)手的探索(2〜6岁)7、 幼儿时间知觉的特点(实例)1、 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壘呈里相关。

2、 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生港经骑呈正相关。

3、 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啲发展趋势秒、分一天、小时〜周、月、年 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 已经~正在一将要4、 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 (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小教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教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教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导言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科学。

它以客观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心理活动。

小教心理学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学领域,旨在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功能和行为特点。

本文将提供一份小教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系统地回顾相关知识。

二、认知发展1. 意象思维:学龄前儿童主要依靠意象思维进行思考,即通过形象、具体的想象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意象思维在这一阶段很重要,需要注意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观察和类比:观察是儿童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观察和类比,他们能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共性,进一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3. 记忆力:学龄前儿童的记忆力较弱,主要依靠重复和模仿来记忆和掌握知识。

因此,教育者应在教学中重复强调和巩固知识点。

4. 语言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在这一阶段迅速发展。

他们能逐渐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教育者应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来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三、社会情感发展1. 同伴关系:学龄前儿童开始注意和与同伴互动,但他们在社交技巧和合作能力方面仍处于发展阶段。

教育者应鼓励儿童与他人进行互动,并提供合作和分享的机会。

2. 情绪管理:学龄前儿童的情绪经常起伏不定,容易受到外界事件的影响。

教育者应教导儿童如何识别和管理自身情绪,培养其情绪表达和冲突解决能力。

3. 自我认同:学龄前儿童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并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发展出自我价值感。

教育者应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鼓励儿童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四、行为特点1. 玩耍行为:学龄前儿童通过玩耍来发展自己的身体和认知能力。

他们喜欢模仿成人和角色扮演,通过玩耍来学习和探索世界。

教育者应提供多元化的游戏机会,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2. 注意力不集中: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时常会转移,他们难以专注于一项任务。

教育者应设置简洁明了的任务,让儿童集中注意力完成。

3. 行为规范:学龄前儿童还在发展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意识,需要教育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示范。

小学生心理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生心理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生心理复习资料(完整版)一/名词解释1、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室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和具有较高心理学素养的人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具有现实需求或潜在发展需求、求助需求的个体乃至群体提供的一种心理帮助和引导。

2、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是协助个体应付焦虑,即避免自我受打击的心理机制。

它具有两个共同的特性:一是扭曲现实,二是在潜意识层次上运作的。

3、正移情:主要是把辅导者当做生活中重要的人,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显出亲切、喜爱等。

4、负移情:来访者将过去生活中的不快。

痛苦等转移到辅导者身上,对其产生敌视、不满、不合作。

5、强化:强化是指某个行为反应所立即伴随的后果,可以增加该行为出现的次数或频率。

6、惩罚:惩罚是指当某个行为反应所立即伴随的后果,可以减弱或降低该行为出现的次数或频率。

7、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指形成新的行为方式,改变原来不适应的行为。

8、心理剧:心理剧是由精神病学家莫雷诺在20世纪初期于维也纳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它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辅导方法,其核心论点是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行为就是戏剧化的。

其在人性观上强调一个负责任的人就是一个有自发性或保持着自发性的人。

9、能量过剩说:能量过剩说认为游戏只是儿童消耗体内多余能量的方式。

该学说认为,人体内满足其生存需要的能量若有剩余,会形成压力。

因此必须通过游戏等活动,来实现能量消耗的目的。

10、家庭辅导:家庭辅导通常称作家庭治疗,台湾称作家族治疗,是以整个家庭为对象的一种心理辅导方法或模式。

从形式上看,家庭辅导通常是辅导者同时和几位家庭成员一道进行,属于小组辅导。

从处理内容上看,家庭辅导不直接处理个人的情绪和困扰,而是处理家庭中的关系问题,属于一种关系辅导。

从目标上看,家庭辅导致力于协助消除家庭的痛苦和功能失调的状况,以发挥健康的家庭功能。

总而言之,家庭辅导辅导的是整个家庭,而不是家庭中某个具体的个人。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复习归纳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复习归纳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复习归纳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在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良好,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以下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包括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2.情感发展:儿童情感发展包括识别和表达情感的能力,以及理解和管理情感的能力。

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幼儿期,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和引导。

3.行为发展:儿童行为发展包括自我控制、遵守规则、社交技能和道德观念等方面。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通过正面的奖励和惩罚,以及良好的榜样来引导儿童的行为发展。

4.人际关系: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包括与父母、兄弟姐妹、同学和老师等人的互动。

儿童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与他人合作和解决问题,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自我概念: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儿童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接受教育来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

6.压力和应对:儿童面对压力时需要学会适当的应对策略。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帮助儿童认识到压力是正常的,并且提供积极的应对策略,如呼吸调节、情绪表达和寻求支持。

7.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专业的帮助。

8.保护儿童:保护儿童是指保护儿童免受虐待和忽视。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了解儿童保护的重要性,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儿童的安全和福祉。

9.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提供一个温暖、安全、稳定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10.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包容、安全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以上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复习重点

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复习重点

小学儿童发展心理复习重点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逐渐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以下是小学儿童发展心理的复习重点。

1.自我意识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对自己的感受、思想和行为产生更多的关注,并开始形成自我概念。

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能力进行探索。

2.社交发展:小学儿童开始与同龄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更多的社交互动,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

他们开始建立友谊关系,并学会解决冲突和处理人际关系。

3.认知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儿童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他们开始进一步发展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并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思考。

4.情绪管理:小学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逐渐提升。

他们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适应新环境和应对挑战的情绪压力。

5.动机和学习态度: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自主选择和规划学习内容,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同时,他们的学习态度也逐渐形成,如持之以恒、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6.自我评价和价值观:小学儿童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们能够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成绩,并与他人进行自我比较。

儿童在这个阶段也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7.性别角色认同:小学儿童开始更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身份,并开始表现出男孩子和女孩子的特定兴趣和行为方式。

他们对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的认知也逐渐增强。

8.自主性和责任感:小学儿童逐渐发展出自主决策和责任感。

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儿童开始学会制定目标和计划,并追求自我成长和进步。

9.心理健康: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关注。

他们可能面临学业压力、适应新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挑战。

教育者和家长应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结起来,小学儿童发展心理的复习重点包括自我意识的形成、社交发展、认知能力的发展、情绪管理、动机和学习态度、自我评价和价值观、性别角色认同、自主性和责任感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

儿童心理辅导复习资料

儿童心理辅导复习资料

儿童心理辅导复习资料1、什么是(学校)心理辅导辅导者运用其专业知识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标,提高心理机能,消除成长中的烦恼与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并较好地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

2、心理辅导的特点。

1、心理辅导提供的是一种心理帮助。

2、心理辅导服务的对象是需要帮助的正常人(男女老少)。

3、心理辅导是一个辅导关系发展的过程。

4、心理辅导是一个独特的专业领域。

3、学校心理辅导内容(一)生活心理辅导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不断适应生活环境,理解生活的意义,养成良好习惯,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交往,并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维护心理健康,促进自我发展。

一般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耐挫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性格、情绪等方面的辅导内容。

(二)学习辅导:对学习过程中与心理有关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

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帮助学习困难者排除厌学、自卑、注意品质差、意志薄弱等学习障碍。

主要包括:学习智能辅导、学习动机辅导、学习情绪辅导、学习方法辅导(三大学习问题——厌学、考试舞弊、考试焦虑)(三)升学就业辅导(职业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升学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正确处理好升学和就业的关系,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用良好的社会适应力面对社会对自己的选择。

主要包括:了解职业辅导、了解自己辅导、人生探索辅导、合理选择辅导(四)人格辅导着重对自我意识、情绪的自我调适、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沟通以及群体协作技能等进行辅导,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4、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异同点共同点:都认为这是心理有问题者的一个学习过程,即通过学习来改变其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所以三者都强调双方之间的合作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儿童心理复习资料

儿童心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思维: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态。

是人类思维发发展的低级阶段,反映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2、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幼儿思维的典型形态。

3、转导推理:儿童最初的推理;从一些特殊的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不是逻辑推理,而是前概念的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没有类的层次关系,没有可逆性。

4、电报句:又称双词句,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由3个词组成,出现在一岁半到两岁左右。

5、情境语言:对话语言,带有情境性;只有结合具体情境,听众才能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要用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段动作辅助和补充。

6、自言自语:是内部语言发生过程中的一种过度形式,即具有外部语言的特点,又有内部语言的特点;出现在4岁左右;具有“游戏语言”和“问题语言”两种形式。

7、原始情绪的反应: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头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笑或安静,或四肢滑动等;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联着。

8、道德感: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9、理智感:人所特有的情感;这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影响和成人的培养,突出表现在求知欲和好奇心。

10、意志: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立行动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过程。

它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11、直接动机:根据动机和目的关系之不同。

可以把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和目的直接联系的称为直接动机。

12、坚持性:行动中的坚持性,是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地自觉按照既定目的去行动。

13、抗拒诱惑:指抑制自己,不去利用机会从事能够得到满足但是社会禁止的行动,它表现为无论在有人或没人在场的情况下,都拒绝具有诱惑力但被禁止的愿望和行为。

14、延迟满足:是为了长远的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的享受;是自制发展的一种表现,受各种具体条件所左右。

儿童心理复习(改良版)

儿童心理复习(改良版)

1.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方法:(1)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观察对象和围的确定(2)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3)测验法:·格赛尔成熟量表(1938)·贝利婴儿发展量表(1969)·韦克斯勒学前和小学智力量表(1967)(4)间接观察法:·调查访谈法——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区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问卷法——把调查问题标准化信度效度(5)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2. 心理学的标志:1879年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定义: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宣告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3.新生儿的特征:·新生儿期:从出生到出生后28天(国际上统一规定)。

(1)生理特征:①体格发育:*1.出生体重:足月正常体重儿——胎龄满37~40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克;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等于4000克。

*2.出生身长——身长指卧位时头顶到足跟的距离;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50厘米;男婴略长于女婴。

*3.出生头围、胸围——头围:平均为34厘米,过大、过小为病态;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

*4.身体各部分的比例——胎儿发育: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优先发育,其次是躯干,发育最慢的是四肢;新生儿体型:头大,占去身长的1/4,躯干较长,四肢较短;由于头沉、脊柱支撑无力,抱新生儿时要使他们的头和腰部有支撑。

②神经系统:*1.脑重:新生儿的脑重约35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1/4左右。

脑细胞仍处于增殖阶段,脑细胞数量在生后一年仍在增加。

*2.神经细胞的结构:新生儿神经细胞的突起短而且数量少,有的神经细胞轴突的外面尚无髓鞘,所以刺激容易“泛化”。

儿童心理学(本)复习资料

儿童心理学(本)复习资料

《儿童心理学》4分4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一成长过程中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3、纵向研究察、测量或实验4、横向研究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6、替代强化应的强化。

7、认知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9、同化与顺应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时10、最近发展区之间10、社会生态系统论接环境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6分3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展主要包括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能的发展变化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自我的发展心理学的任务提供理论基础。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人式的训练成人的重视。

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

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野蛮人”应自然适应性原则。

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华生的学习理论4、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展存在递减法则个儿童的权利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5、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传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学者因素决定的过程。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用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互作用的响更大如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复杂的特征果。

2知识的内容结构和精心3关系问题。

10301、一位4环境只能支持他们的成又反映出她也认同环境因素是促使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重、社会和家庭文化价值、早期社会和物理刺2、如果研究者试图研究经历了父母离异的5婴幼为特征。

研究儿童的发展的研究方法还有结构性观察法、调查法、临床法、个案研究法和跨文化研究等。

3、请列举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2023年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2023年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小朋友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心理学旳研究对象是()。

C. 个体从出生到衰亡毕生全程旳心剪发展现象2.狭义旳心剪发展是指()。

D个体心剪发展3.个体发展心理学旳研究对象是()。

A. 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旳心剪发展特点4 心剪发展旳不平衡性重要是指()。

B. 人毕生旳心剪发展并不是以相似旳速率前进旳5 心剪发展进程体现为()。

D. 既有持续性,又有阶段性6.普莱尔(W.Preyer)是()旳奠基人。

BB. 科学小朋友心理学7 科学小朋友心理学建立旳时间为()年。

BB. 18828 11.科学小朋友心理学建立旳标志是()。

CC. 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小朋友心理》一书9 13.在短旳相似时间段内,同步考察不一样年龄组群被试者旳心剪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以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旳心理变化。

这种研究方式叫()A. 横断研究10.在较长旳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旳系统旳考察,以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旳持续变化。

这种研究方式叫()。

BB. 纵向研究11 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旳交叉设计,其特点包括()。

AA. 兼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旳长处12 遗传决定论旳代表人物是()。

B B.高尔顿13 环境决定论旳代表人物是()C C.华生14 互相作用论旳代表人物是()。

A A.皮亚杰15 皮亚杰旳心剪发展观认为心理来源于()。

C C. 动作16 动作或活动旳构造或组织叫()A A.图式17皮亚杰把小朋友旳心剪发展划分为()个阶段。

C C.418 处在感知运动阶段旳小朋友旳特性重要是()AA. 只限于对目前直接感知旳环境施以动作19 .客体永久性是指()DD. 当某一客体从小朋友视野中消失时,小朋友懂得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20 皮亚杰所说旳守恒是指()。

BB. 不管事物旳形态怎样变化,小朋友都懂得其本质是不变旳21 艾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个阶段。

D D. 822 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旳原则是()。

儿童心理复习资料.doc

儿童心理复习资料.doc

Is观察的分类2、上位学习、下位学习3、信息的组织策略4、有意义学习的条件5、自我评价6、小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7、布鲁纳所认为的学习的实质8、学习的分类9、心理硏究的方法10、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11s迁移的分类12、儿童的自我评价13、儿童的视觉发展14、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15、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区分为意义同化的三种模式16、五六年级儿童的择友标准17、本我、自我、超我18、小学生的思维结构19、马斯洛需要层次的教学意义20、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特点21、心理发展的特点2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3、普莱尔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24、小学生自我评价25、联系实际谈谈儿童的品德培养26、复述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具体策略有哪些?27、知识28、、加涅的学习阶段29、学习动机理论30、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31、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与训练32、能力的种类33、学习的认知理论3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3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36、儿童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37、冲动型的儿童信息加工策略38、学习动机39、自我效能感40、知识的整合41、个体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的关系42、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43、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44、学习的联结理论45•学习需要46、如何根据儿童思维品质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思维训练?47、复述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具体策略有哪些?4&技能49、元认知50、元认知策略5丄、心理发展52、学习53、、先行组织者54、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特点5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56、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三阶段57 •美国的格塞尔进行的实验硏究。

58、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59、心理发展的概念以及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60、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及各自的特点61、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6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63、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与训练?64、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65、成败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6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67、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68、小学生的人际交往69、场依存型的儿童的特点。

儿童心理复习

儿童心理复习

1. 儿童心理学得研究对象: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方法:(1)观察法:·就是研究学前儿童得基本方法·观察对象与范围得确定(2)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3)测验法:·格赛尔成熟量表(1938)·贝利婴儿发展量表(1969)·韦克斯勒学前与小学智力量表(1967)(4)间接观察法:·调查访谈法——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得家长、教师或其她熟悉儿童生活得成人区了解儿童得心理表现·问卷法——把调查问题标准化信度效度(5)谈话法与作品分析法2。

心理学得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得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定义:就是研究人得心理现象得科学。

) 儿童心理学得诞生: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宣告儿童心理学得诞生。

3。

新生儿得特征:·新生儿期:从出生到出生后28天(国际上统一规定)。

(1)生理特征:①体格发育:*1.出生体重:足月正常体重儿——胎龄满37~40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克;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等于4000克。

*2。

出生身长—-身长指卧位时头顶到足跟得距离;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50厘米;男婴略长于女婴。

*3。

出生头围、胸围—-头围:平均为34厘米,过大、过小为病态;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

*4、身体各部分得比例——胎儿发育:中枢神经系统特别就是脑优先发育,其次就是躯干,发育最慢得就是四肢;新生儿体型:头大,占去身长得1/4,躯干较长,四肢较短;由于头沉、脊柱支撑无力,抱新生儿时要使她们得头与腰部有支撑。

②神经系统:*1、脑重:新生儿得脑重约35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得1/4左右、脑细胞仍处于增殖阶段,脑细胞数量在生后一年内仍在增加。

*2.神经细胞得结构:新生儿神经细胞得突起短而且数量少,有得神经细胞轴突得外面尚无髓鞘,所以刺激容易“泛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方法:(1)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观察对象和范围的确定(2)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3)测验法:·格赛尔成熟量表(1938)·贝利婴儿发展量表(1969)·韦克斯勒学前和小学智力量表(1967)(4)间接观察法:·调查访谈法——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区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问卷法——把调查问题标准化信度效度(5)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2. 心理学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定义: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宣告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3.新生儿的特征:·新生儿期:从出生到出生后28天(国际上统一规定)。

(1)生理特征:①体格发育:*1.出生体重:足月正常体重儿——胎龄满37~40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克;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等于4000克。

*2.出生身长——身长指卧位时头顶到足跟的距离;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50厘米;男婴略长于女婴。

*3.出生头围、胸围——头围:平均为34厘米,过大、过小为病态;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

*4.身体各部分的比例——胎儿发育: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优先发育,其次是躯干,发育最慢的是四肢;新生儿体型:头大,占去身长的1/4,躯干较长,四肢较短;由于头沉、脊柱支撑无力,抱新生儿时要使他们的头和腰部有支撑。

②神经系统:*1.脑重:新生儿的脑重约35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1/4左右。

脑细胞仍处于增殖阶段,脑细胞数量在生后一年内仍在增加。

*2.神经细胞的结构:新生儿神经细胞的突起短而且数量少,有的神经细胞轴突的外面尚无髓鞘,所以刺激容易“泛化”。

*3.睡眠:新生儿初离母体,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如声、光、风等等,对新生儿来说,都是过强的刺激。

所以,新生儿几乎整天处于保护性的抑制——睡眠之中,每天睡眠时间长达20—22小时。

*4.新生儿的本能: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本能。

比如握持反射(用手指触及新生儿的手心,立即被他握住)、踏步反射(将新生儿扶至立位,身体略向前倾,脚底着床,新生儿能两脚交替向前迈出几步)等等。

(2)条件反射:①无条件反射:是遗传的来。

无条件反射的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1.无条件的食物反射:这种反射包括觅食、吸吮、吞咽反射。

当乳头或类似乳头的东西碰到新生儿的面颊或嘴唇时,就会转头张嘴,做吸奶的动作,食物进入口里就会咽下去。

*2.无条件的防御反射:眨眼反射就属此类反射。

当强光刺激眼睛时,新生儿会自动闭上眼睛或将头转向背光处,当刺激物触及眼睑或睫毛时,头会向后仰并眨眼。

打喷嚏、呕吐也是无条件防御反射。

*3.无条件定向反射:当新异刺激(如大的声音或鲜艳的物体)出现时,儿童会自动把头朝向它,或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好像在探究“这是什么?”这便是无条件定向反射。

*4.抓握反射:以手指或小棍触碰新生儿的手心,儿童的手立即紧握不放,力量之大,甚至可以将自身吊起来。

这种反射均在出生后4~5个月消失。

*5.巴宾斯基反射:触摸新生儿的脚底,脚会向里弯曲,脚趾会成扇形张开。

这种反射在其满6个月时消失,以后再这样刺激儿童,脚趾就会向里屈曲*6惊跳反射:又称搂抱反射(莫罗反射)。

这是一种全身动作。

当新生儿感到身体突然失去支持(如往小床上放他),或突然受到强声刺激时,会仰头、挺身、双臂伸直、手指张开,然后弯身收臂,紧贴胸前,作搂抱状。

这种现象在3~5个月时消失。

*7.强制性颈反射:新生儿仰卧时,头常常偏向一侧,同时伸出该侧的手臂和腿,屈起对侧的手臂和腿,作出击剑状。

经常伸出的那只手可能预示儿童将来的习惯用手。

这种反射在4个月以后消失。

*8.行走反射(踏步反射):双手托住新生儿腋下,使光脚板触地,儿童就会做迈步动作。

这种反射在2个月左右消失。

*9.游泳反射:把新生儿肚子向下,横着托起,四肢便作类似游泳的动作。

这种反射在其6个月左右消失。

②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高级神经中枢实现的;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是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1.自然条件反射: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

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2.人工条件反射: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创造条件建立。

对新生儿的脚底发出触觉振动作为条件刺激物,同时用吹起引起新生儿眨眼的防御性无条件反射,经过124次两者同时结合,新生儿在出生后第5天形成条件反射③新生儿条件反射的特点:*1. 形成速度慢,条件刺激物和无条件刺激物结合的次要多些,甚至多达几十次、几百次。

*2.形成之后不稳定,如不继续练习,则易消退。

*3.不易分化。

对相似刺激都作同样反应。

4.幼儿心理发展对应年龄段:(一)出生1个月~1周岁:乳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1)身体发育:*1.出生后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厘米,半年后每月约增长1-1.5厘米,1岁时身高可达70-75厘米;1岁时体重可达9-10公斤,出生时的3倍。

*2.婴儿的骨骼肌肉系统发育也很快:从2-3个月开始,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相继形成,肌肉的力量逐渐增强。

*3.婴儿的骨化过程远未完成,骨骼仍易变形,肌肉也易疲劳,让婴儿练习各种动作时,注意适时适量,不要过早让婴儿坐、站,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

(2)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1.头围:出生约34厘米,1岁可达46厘米左右,成人头围约55厘米。

*2.脑重:1岁脑重可达900克,比出生时增加了一倍多。

*3.神经纤维髓鞘化:感觉神经早于运动神经;额叶和顶叶约7岁时接近完成。

·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1.皮质兴奋机能增强——睡眠:新生儿20小时左右,周岁减少至14小时左右;——条件反射容易、巩固。

*2.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无条件抑制:与生俱来——条件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狭义的条件抑制;延缓抑制。

(二)1~3岁:先学前期(特别是2岁之后,最突出的是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也称“第一个反抗期”或“第一个危险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

(1)身体发育:*1.身高:平均每年增长8-10厘米——2岁时约达85厘米,3岁时可达93厘米左右。

*2.体重:?——3岁时体重约为初生时的4倍。

*3.骨骼:继续骨化——大肌肉已发展,耐力差、易疲劳;小肌肉未发展,不能从事手指精细、灵活性、准确性很高的动作。

*4.内脏:3岁时心率100次/分钟。

(2)神经系统的发展:①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继续发展:*1.脑重不断增加(3岁已达1000克);*2.神经纤维不断增长;*3.突触联系不断加多;*4.神经纤维髓鞘化迅速进行;*5.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与巩固程度不断提高。

②先学前期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1.皮质抑制的发展使大脑皮质的分析综合活动日益精细增强,对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也有所增强。

*2.先学前儿童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还是极不平衡的。

③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和发展:*1.婴儿期是第一信号系统开始发展的时期——第一信号系统:以现实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2.第二信号系统是在先学前期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以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词是一种“信号的信号”)。

·人的心理现象以两种信号系统的协调活动为基础。

④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7、8个月以前。

第二阶段: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8个月以后。

第三阶段:直接刺激-对词的反应。

1-1岁半。

第四阶段: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1岁半以后。

(3)实物活动在先学期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①实物活动:操作实际物体(包括工具)的活动。

②是儿童获得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途径:*1.通过语言传递,从成人那里继承前人已经获得的认识;*2.依靠亲身实践,在成人的指导下实际地摆弄、操作物体,从而获得直接经验;*3.为什么通过实物活动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物活动是一种对象性活动。

组成活动的动作都是以某种实际的物体(包括工具)为对象的;*4.实物活动不仅使儿童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而且也获得了深刻认识事物的心理机能——思维。

(4)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自我意识的发展:①爱做事:儿童学会独立行走以及用手拿东西后,变得非常好动;喜欢模仿成人做事。

怎么办:珍惜儿童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加强引导;要注意安全。

②闹独立:是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表现。

1岁多的儿童已经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2岁左右,儿童独立行动的愿望更加强烈,表现为固执,不听从成人的吩咐(这一年龄段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也是第一个“危机期”);帮助儿童度过人生第一个转折期,教育是关键(对儿童的“独立性需要”,不能一味满足,也不能过多限制)。

(三)学前儿童:3岁~6、7岁的儿童;一般指正在接受入小学之前的教育,所以被称为学前儿童(狭义);习惯上也把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称为幼儿。

(1)身体发育:*1.身高:2-7岁儿童身高=年龄×5+80(厘米)*2.体重:2-7岁儿童体重=年龄×2+8(公斤)*3.骨骼:骨骼坚硬了些,骨化过程还远未完成,容易变形。

*4.肌肉:大肌肉比较发达,小肌肉在5~7岁开始发展——大肌肉动作(如手臂动作)比较协调;小肌肉动作(如手指、手腕动作)显得笨拙。

5.①婴儿动作发展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方向)。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近远方向)。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②手眼协调发展:*1.本能的抓握(不协调):3~4个月前。

发展阶段:①动作混乱阶段;②无意抚摸阶段;③无意抓握阶段;④手眼不协调的抓握。

*2.手眼协调:4~5个月后。

发展阶段:①能偶按照视线去抓住所看见的东西;②动作有了简单的目的方向,并且能够做出一些简单有效地动作;③动作虽然有目标,但还伴随着许多不相干的动作;④当手里拿着一样东西时,如果见到另一样东西,就会把手里的东西丢掉,去拿别的东西;⑤坐起来的姿势有助于手眼协调动作的发展。

意义: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对于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用手的动作去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手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

(书P32)6.母子交往在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①婴儿失去与母亲的交往,也就失去了被爱与爱的权利;②母亲是婴儿与客观世界的“中间人”;③缺少与成人的交往,婴儿的环境就变成了没有“应答性”的死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