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在课堂气氛调节中的运用
行为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1. 引言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建构,帮助我们理解人们为什么会采取特定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介绍行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 行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1 古典条件反射古典条件反射是行为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最早由俄国生理学家帕夫洛夫提出。
古典条件反射指的是一个刺激与某种反应之间的关联,当刺激重复出现时,相应的反应也会产生。
例如,当听到钟声时,我们会联想到吃饭的时间,这个联想就是古典条件反射的一种体现。
2.2 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是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古典条件反射有所不同。
操作条件反射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试错和学习过程来建立某种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联。
例如,当我们按下按钮后,电视机会打开,这种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联就是操作条件反射。
2.3 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模型是用来描述人类思考过程的理论框架。
这个模型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环节。
输入阶段指的是接收外界的刺激,处理阶段是对刺激进行加工和分析,输出阶段则是产生相应的反应。
通过信息加工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认知和反应。
3.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行为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精确控制条件和变量,从而得出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验证假设、获得具体的数据和收集证据。
3.2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另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向受试者提问来了解他们的态度、意见和行为。
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帮助研究者进行大规模的分析和比较。
然而,问卷调查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如受试者可能不诚实或回答方式可能受到主观影响。
3.3 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受试者的行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观察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们在真实环境下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观察研究可以是自然观察或者实验室观察,每种观察方式都有其优缺点。
行为心理学在课堂气氛调节中的运用
借 多 年 积 累 的 经 验 ,只 自信 地 说 出 一 句 话 就 让人 们 相 信 他 们 看 到 了不 可 能 发 生 的事 情 , 而且 就 在 我 们 眼 皮 底 下 。 师在 课 教 堂 中运 用 恰 当 的 暗 示 ,可 以 使 教 学 更 加 有 效 。 如 在讲 解 课 文 《 市 》 时 候 , 们 将 课 件 的 背 景 做 成 与 文 言 文 意 境 相 似 的 山 的 我 中 国古 典 山水 画 , 体 采 用 楷 书 、 书 、 书 等 书 法 字体 。 字 隶 行 整体 界 面 古 色 古 香 , 满 了浓 浓 的 中 国传 统 文 化 韵 味 。 师 通 过 意 布 教 味 深 长 的 诵 读 , 学 生 不 知 不 觉 中进 入 一 种 状 态 , 使 这对 培养 学 生 的想 象 力 和 创 造 力 是 很 有 作 用 的 。 教 师 想 要 充 分 了解 学 生 的意 愿 , 应 当鼓 励 学 生 提 出不 同 的看 法 和 见 解 , 就 这对 师生 能 力 的提 高 都 是 一 种锻 炼 。
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情感互动
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情感互动”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2007.12一、课题研究背景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层面的复杂系统。
既是信息传递系统,又是人际交流系统,也是一个反馈调节系统,而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
因此师生的情绪、情感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没有情感上的变化就没有认识的变化”。
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于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的观念,在方法运作的过程中往往过分偏重学生的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的作用,片面强调教师教学的严肃性、科学性、思想性,忽视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情感受等非认知因素的影响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严肃有余,轻松不足。
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对师生互动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其中的重要因素——情感。
虽然有些研究中不少也提及了情感的作用,有的也意识到了情感在师生互动中的重要地位,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而新课程实施以来,又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偏面理解新课程倡导的“积极互动”意思,导致课堂华而不实。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我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认知能产生情感,情感也能产生认知,二者能形成良性的循环。
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师生互动交流的情感因素,并使这种情感因素成为推动教学进程,沟通互动交流,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让师生和谐互动的情感回荡在我们的课堂,愉悦教学,情感教学。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决定从2005年3月开始进行“课堂教学实现积极的师生情感互动”的课题研究。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思考(一)概念界定:1.师生互动:指在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时,师生间和学生间认知、情感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过程。
2.师生情感互动:没有情感态度参与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的。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围绕着教学材料进行认知加工和交流的同时,总伴以情感体验和传递。
教育心理学15第十五章 课堂管理
二、课堂空间安排的方法
(三) 灵活的安排 学校最好帮助教师形成两三种座位结构,学生能够快速 、方便 地重组出这些座位结构,进入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 。 有人区分了基本式(home-based formation)和特殊式 (special formation),基本形式是半永久性的空间安排 ,适于很多学习活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课堂管理概述 课堂的物理环境 课堂的社会环境 课堂管理设计与特殊方法 学生的行为管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 一、课堂管理的基本任务 • 二、课堂管理的目标
一、课堂管理的基本任务
课堂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获得并维持学生在课堂活动中 的合作、保持秩序与和谐。 一个课堂没有学生的合作,就没有建设性的活动。一两 个学生就可以打断整个课堂活动的进行。但是,课堂是异常 复杂的,涉及不同的人、不同的条件以及不同的工作,在这 样特殊的环境中,获得学生合作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课堂空间安排的原则
(四) 保持最小的干扰 干扰(distractibility)是指与教师争夺学生注意力 的因素。座位安排应该避免干扰学生集中注意力。 (五) 维持最大的活动区 不在活动区的学生比在活动区的学生参与更少、成绩更 低,这就要求教师扩大活动区。传统的横竖座位安排中最典 型的活动区在前面,但研究还表明,教师最喜欢将自己的注 意力指向活动区
一、预防
维持良好的课堂环境的 几种具体方法,以预防不良 行为的发生。 (一) 注意教学的组织 (二) 增加参与 (三) 保持动量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保持教学的流畅性 管理转换 整体关注 明察秋毫 一心多用 避免涟效应
二、干预
(一) 线索提示 教师用言语或非言语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提示学生, 让其表现出教师期望的行为。 (二) 应用后果 当前面所述所有步骤都不能使学生顺从时,教师可以使 用下面策略:1.问学生是否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2.如果没 有遵守正确的课堂秩序,提醒他们正确的课堂秩序并要求他 们遵守。3.平静地让学生陈述正确的规则并遵守它。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7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7 (总分120, 做题时间120分钟)单项选择题1.(2018·山西)某学生在与他人谈话时缺乏自信,于是老师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增强他的自信心。
这属于( )SSS_SINGLE_SELA肯定性训练B来访者中心疗法C系统脱敏法D示范法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3.5答案:A肯定性训练是通过角色扮演以增强自信心,然后再将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
2.(2018·重庆)按照福勒和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教师发展的最高阶段一般是( )SSS_SINGLE_SELA关注自我B关注环境C关注生存D关注学生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3.5答案:D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即关注学生为教师发展的最高阶段。
3.(2018·山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SSS_SINGLE_SELA学校B家庭C社会D工作单位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3.5答案:A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4.(2018·河北)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产生预言效应。
这种现象称为( )(常考)SSS_SINGLE_SEL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罗森塔尔效应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3.5答案:D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5.(2018·山西)小高喜欢在课堂上发出怪声来扰乱课堂秩序,班主任得知小高对模型感兴趣后,便告诉小高,只要他能一整节课都不发出怪声,就给他奖励一个小红星,当攒够15个小红星时,便让他参加模型展,班主任采用的行为疗法是( )SSS_SINGLE_SELA隔离法B代币奖励法C示范法D自我控制法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3.5答案:B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
而在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
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这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且还会大大增强学习的能力。
相反,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不佳,对学习抱消极态度,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弱化,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久而久之,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丧失。
因此,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就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效益,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呢?一、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它在本质上反映着师生间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师生关系和谐的关键在于心灵和谐,能够正确处理教师权威与学生尊严,教师教权与学生学权,教师完美与教师真实之间的平衡关系,懂得师生之间建立心理契约的重要性,学会保持师生情感关系的张力适度。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我们要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从步入教室的那一刻起,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
从宣布“上课”向学生问好开始,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充满着爱,用自己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信赖的教学氛围。
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师生一道共同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目的。
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是在课堂上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平日里逐渐培养起来的,平时里,教师应该言行得体,平易近人,关心学生,还要有良好的教学声誉,这样,教师在学生中享有了威信,使学生觉得可敬、可亲、可信,教师平时不经意地对学生的一句问候,或许会使这位学生对你亲近。
课堂管理的要素
课堂管理的要素课堂管理的要素课堂管理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一般将课堂管理分为三大要素:课堂环境的管理、课堂纪律的管理和课堂气氛的营造。
课堂环境的管理指从外界环境上给课堂提供物质保证;课堂纪律的管理主要是指制订一定规则,规范学生与教师的行为,从制度上为课堂管理提供保证;课堂气氛的营造是指在班集体营造某种积极的学风与教风,从内在心理层面为课堂管理提供心理保障。
(一)课堂环境的管理教师与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课堂之中进行活动,首先要保证课堂的表层实体,即课堂物理环境的舒适与合理。
1.学生的座位安排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座位安排一般有三种设计形式:基本的课堂座位设计、特殊的课堂座位设计和暂时性的课堂座位设计。
基本的课堂座位设计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的活动主要在教室的前面,学生只与教师进行目光接触和交流,也就是所有的学生都面向教师,因此学生的座位是以纵横排列的秧田形安排的(如图4-2)。
图4-2基本课堂座位设计模式这种设计模式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如讲解和演示等。
教师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学生,有利于学生的注意集中于教师,适合于进行提问、回答和课堂作业。
学生能更多地与教师进行接触和交流。
如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在前面讲授,还可以在过道里来回走动。
特别是在我国,班级人数比较多,课堂座次排列一般更倾向于采用这种排列方式。
特殊的课堂座位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的一种座位排列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是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集体讨论才采用。
学生和教师一样面对其他人,也就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这样的座位排列的方式有矩形、环形和马蹄形(如图4-3)。
图4-3特殊课堂座位设计模式这种座位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联系,允许学生之间谈话、相互帮助等。
但对全班讲解和控制要困难一些,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采取这种形式,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会减少。
如果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则往往容易出现不当行为,所以这种座位安排形式在高年级采用得较多。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创造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的这句话既为我们揭示了学习的三个层次:学会--会学--乐学。
同时又告诉我们: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不同的人产生不同学习效果的原因不只是自身的素质,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会到会学、乐学的转变,就成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新课程提出了“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要使学生“乐学”,首先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但是长期以来,鉴于教育体制的现状,我们的教育过于追求升学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只是紧紧围绕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进行,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冷落的“陪读”地位。
新课程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的教育。
新课程标准作为一种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它追求的是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双边互动关系。
为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动员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学的知识,我们要努力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来。
参与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越得以增强,从而越促使其向理性理解的方向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不同的人可以学习不同的知识。
使每个学生的素质结构得到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如今的英语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共5篇)
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共5篇)第一篇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有实验表明,一个人的自信心越足,做事情的成功率越高。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同样的水平基础,参差不齐的英语基础水平是常见的状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复式教学法,分层次、分组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均等的教育,从而根据自身情况获得成功,这也能消除学生因为基础差而厌学的心理。
通过与学困生进行谈话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进取心,也想提升成绩,但是因为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英语的难度较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力等。
心理学的研究显示,情感因素很多时候是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十分有必要。
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时,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经常交流,给学生讲述学习英语的诀窍,主动询问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也可以对一些基础太差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可以让学生进行结对帮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帮助,让学生真正缺什么,补什么;再比如,多对孩子进行表扬,相比成绩较好的学生,学困生更希望得到肯定和尊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困生更多关注,比如,有的学生考试成绩有提升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当面提出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教育与学习都是长时间养成的一种习惯。
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比较落后,很多学生都有“等、靠、要”的思想,因此,培养学习自觉学习的习惯是一个棘手问题。
从多年的教学实验中可以看出,只有用心去听课的学生,才能真正走进课堂,把所学的知识与深层次的思考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养成听课习惯,课后要养成复习习惯。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应从“听、读、说”三个方面着手,比如在培养学生“听”的习惯时,可以设置与学生关系密切的问题,比如提问一位学生:“Whatdoesyourmotherdo?”“Wheredoesshework?”待这位同学回答完毕,教师转而提问其他学生:“Whatdoeshermotherdo?”“Wheredoesshework?”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越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学前心理学情绪调节的方法中职公开课
学前心理学情绪调节的方法中职公开课情绪调节是学前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情绪调节的方法:一、表达情绪:幼儿常常不能自我调节情绪,通过语言表达是最直接的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表达出来。
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情绪是什么,并引导他们使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感受。
二、转移注意:当孩子处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关注其他事物,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如果孩子因为玩具被拿走而哭泣,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去观察周围的其他玩具或活动。
三、积极思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让他们看到事情的积极面。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技巧可以帮助孩子平静下来,缓解他们的紧张和焦虑。
这些技巧可以通过教导和练习来掌握。
五、建立规则和界限:清晰的规则和界限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并减少不必要的情绪反应。
六、培养积极的社会交往:良好的社交技巧对于情绪调节也非常重要。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孩子可以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从他人那里获得支持和理解。
以上就是一些学前心理学情绪调节的方法。
通过实践和练习,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并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总结:情绪调节在学前心理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上提到的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通过表达情绪、转移注意力、积极思考、放松技巧、建立规则和界限以及培养积极的社交技巧,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出更健康的情绪调节能力。
这些技能不仅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也对他们的社交和情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第三次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三) 作业一一、选择题:1、“急中生智〞,这属于〔C 应激〕2、“忧者见之那么忧,喜者见之那么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
A.激情B.心境C.应激D.以上一个也不是3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可将情绪调节分为〔ABC〕答案: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4、动机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ABCD〕A.动力性B.指向性C.活动性D.维持性5、一般来说,〔A〕强度的动机,解决问题效率最高。
A.中等B.弱C.强 D. B和C都是6、动机与工作效率关系是〔C 〕A.一种穿插关系B.一种线性关系C.倒u形曲线关系D.一种直线关系7.母性动机是一种〔B〕。
A.社会性动机B.生理性动机C.物质性动机D.交往动机8.属于马斯洛需要理论内容的有〔ABD 〕。
A.生理需要B.平安需要C.成功需要D.尊重需要9、智力是指〔D 〕。
A.思维才能B.特殊才能C.理解力D.认知才能10、以下属于一般才能的有〔ABC 〕。
A.观察力B.记忆力C.抽象概括才能D.色彩鉴别才能二、名词解释1、情绪:情绪是一个多成份的复合心理现象。
它是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2、复合情绪: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根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
3、激情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4、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如今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
5、诱因:诱因是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的的作用。
6、动机:动机是由目的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论是另一种动机的认知理论。
他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1信号暗示。
对发生问题行为的学生提供信号,例如突然停顿、走近学生、用眼神暗示等,用以提醒、警告学生,进而终止刚刚发生的问题行为。
2使用幽默。
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下降,从而产生问题行为时,教师可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调节气氛和提示学生,以防止问题行为的出现和制止或纠正已有的问题行为。
3创设情境。
有些学生在课堂中容易走神,这时可适当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或让他们做一些相关的别的事情,像小竞赛、小表演、小制作等,以避免问题行为乘虚而入。
4有意忽视。
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隐含着想赢得他人注意的愿望,如果教师直接干预,可能正好迎合了他的目的。
因此,教师有意忽视,学生会自觉没趣而改变其行为。
5提问学生。
临时对发生问题行为的学生提出问题让他回答,以示提醒,并转换他的注意,使其自觉纠正。
6转移注意。
对于那些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产生问题行为时,如果当面直接制止,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效果或后遗症,这时可运用比喻,声东击西加以暗示,使之转移注意,从而停止其问题行为。
7移除媒介。
有时学生在课堂中做不相干的事,例如读漫画书、玩电子游戏等,教师可采取将这些东西拿走,清除媒介物,从而制止这种行为。
8正面批评。
如果很多方法对制止学生的问题行为都不奏效,那就要正面严肃批评,指出其缺点,制止其行为。
当然,正面批评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基础上。
9劝离课堂。
有时学生之间发生对抗性冲突,引起怒气冲天的状态,教师可以将他们劝离课堂,避开怒气情境,使其情绪缓和,再作决断。
10利用惩罚。
对于有些较严重而又难以制止的问题行为,可适当利用一些惩罚措施,运用得当,也可起到制止问题行为的作用。
但惩罚运用不当,不但不能制止问题行为,反而造成逆反或对抗性行为,因此,必须慎用,不到迫不得已最好不用。
很多教师都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归咎于学生本人,但事实上,导致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几个成因及解决对策,和同仁交流。
教案《心理学》(第十章-教学心理)
单元十教学心理授课内容:教学设计心理原理、课堂管理、教师心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教学设计含义与环节(2)举例说明教学策略种类(3)了解教学评价概念及类型(4)区分课堂气氛类型(5)了解良好教师行为2.能力目标:(1)能运用教学设计原理设计教学目标(2)能将教学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3)能对建立积极课堂环境提出建议3.素质目标:(1)具有尊重并自觉运用教学心理规律的职业态度(2)培养科学课堂管理意识(3)树立坚持自我提升教学能力的终身追求教学重点:教学设计心理原理;课堂管理教学难点:教师心理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使用的教案、课件、音像等材料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复习导入:学习理论的提出者及区别。
二、讲授新课(一)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决定教学目标、了解准备水平、进行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
1.决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1)布鲁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2)明确化的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①行为目标陈述法行为目标,也称操作目标,是指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②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格伦兰提出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表述教学目标的观点。
2.了解准备水平(1)学习准备的含义学习准备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2)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提供教学支架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所谓提供教学支架是指通过提供教学支持,帮助学生完成他们起初不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成功地通过最近发展区,并最终能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1、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
指导教师采用恰当的开课技巧,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全班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主要做法和要求是:(1)组织好教学情境。
上课准备铃响,要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上课铃响,教师立即登上讲台,此时要环视全班学生,检查有无缺席,情绪怎样,同时也以自己的饱满的精神状态为示范,暗示学生要振作精神,尽快进入教学情境之中;(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感的氛围。
教师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及对教材的情感,尽快融入教学的情感中,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促使他们表现出与老师配合的积极性;(3)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开课技巧。
2、抓好课堂纪律的管理。
管理好课堂秩序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有助于师生教学情绪的稳定,有助于师生双方信息的交流。
课堂纪律管理的做法和要求是:(1)创设好合理的课堂情境;(2)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3)调节控制好学生的学习焦虑;(4)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5)采用适当的制止手段,排除各种干扰。
课堂纪律管理需注意的是:(1)始终明确纪律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教育才是根本;(2)要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3)当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已出现或已干扰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要把学生看成教学的合作者。
3、运用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调控教学情绪,以平衡教学活动。
这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利用反馈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表情、动作等)排除干扰,调节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以求得教学活动的平衡。
教师运用语言信息控制教学情绪的做法和要求是:(1)教师输出的语言信息要准确、清晰,有启发性;(2)要善于借用声调、音量、速度等辅助性语言信息吸引学生;(3)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给予学生恰当的认可和鼓励;(4)控制好语言信息的量度;(5)借用语言信息的输出控制好教学节奏;(6)适当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7)对于外来干扰信息,可采用指令性或辅助性语言信息加以排除。
浅谈AIDA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AIDA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者:王百鸿王晓庆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第12期【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统筹课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形成生动、活泼、热烈、互动的局面,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行为都有所进步和发展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中的热点问题。
文章基于该背景,不拘泥于教育学科领域,将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学中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及视角。
【关键词】AIDA模型课堂教学运用一、前言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多元、开放,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获得知识的渠道也变得更加丰富,个体的自主性不断增强。
社会的变革发展迫切要求教育要对新的社会环境做出相应的回应,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统筹课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形成生动、活泼、热烈、互动的局面,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行为都有所进步和发展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不拘泥于教育学科领域,将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学中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及视角。
二、AIDA模型综述AIDA模型也称“爱达”公式,是国际推销专家海英兹·姆·戈得曼(Heinz M Goldmann)总结的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营销模式,它的具体涵义是指一个成功的营销人员必须把顾客的注意力吸引或转变到产品上,使顾客对营销人员所提供的产品产生兴趣,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随之出现购买行动,达成交易。
同时,还可以通过购买行动得到相应的效果反馈,使营销人员获取顾客的相关喜好信息。
AIDA即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A为Attention,即引起注意;I为Interest,即诱发兴趣;D为Desire,即刺激欲望;最后一个字母A为Action,即促成购买(行为)。
(如下图1)三、AIDA模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势1.激发教师个性教学的成长。
行为心理学学习与动机
行为心理学学习与动机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关注人类行为的原因、动机以及与环境的互动。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行为心理学对于理解学生动机以及促进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行为心理学学习与动机的关系,并探索如何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原理提高学习效果。
一、动机的重要性动机是个人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它驱动着个体去实现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高度动机的学生更有可能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出于个体内部的兴趣、好奇心和自我满足感而产生的动机。
相比之下,外在动机是指出于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产生的动机。
内在动机更为强大和持久,它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意愿。
三、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于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可能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策略,坚持面对困难,提高学习成就。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支持,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
四、目标设定理论目标设定理论将学生的动机分为两类:表现目标和掌握目标。
表现目标是追求与他人相比的优秀表现,而掌握目标是追求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研究表明,掌握目标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为学习过程中的掌握目标而努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
五、行为塑造和激励行为塑造是一种通过逐步引导和加强学生的学习行为来促进学习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赞扬和奖励来增强学生的积极行为,并给予指导和反馈来纠正不良行为。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竞争、团队合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六、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设置情境问题或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与知识的连接;设计有趣的互动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感。
教育心理学与课堂实践
教育心理学与课堂实践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和学校教育的学科,它致力于探究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并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在课堂实践中,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被广泛应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一、认知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信息处理的规律。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1. 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控制教室的气氛和温度,使学生更容易专注学习;提供良好的课堂组织和时间分配,减少学习干扰;使用图表、示意图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2.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认知心理学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思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启发性问题或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自主学习。
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高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社会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的规律。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
1. 利用合作学习促进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社会心理学在课堂中的一种常见应用。
通过小组或伙伴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协助、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社会心理学强调个体和情感的关联。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发展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生命周期发展和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在课堂实践中,了解学生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有助于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1. 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发展心理学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
第十二章课堂教学管理
第十二章课堂教学管理【学习目标】1.全面了解课堂教学管理的理论2.树立课堂教学管理的科学理念3.掌握有关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与方法第一节课堂教学管理概述课堂教学管理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也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关键,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是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学论的研究重点。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涵义“课堂”在英文中为 Classroom, 其最简单的意思是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 即教室。
但“课堂”与“教室”有着本质的区别,课堂是由教师、学生与环境共同组成的强有力的互动情境,师生通过在教学环境中的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学,达到教育目标。
“管理”, 英文为 Management , 从词义上看,管理通常被解释为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
从本质上看,管理是“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①,“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②;从过程来看,“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③。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场所,课堂中交织着各种教学因素和由这些教学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各种关系。
我们对课堂管理的理解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
课堂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协调、控制、整合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可以控制的有序整体,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因此,我们对课堂教学管理作这样的定义: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 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 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历史上许多教育家都论证过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
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青年教师培养资料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人的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具有喜、怒、悲、惧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和外部表现以及皮层下等部位的特定活动。
在人们的生活(包括人际关系)、学习、工作中,情绪经常伴随着左右,因而影响着其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消极的情绪会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则会产生良好的能动效应,就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环境而言也是如此,为此我们必须注意课堂教学的情绪调控。
一、教师情绪的自我调控教师不但是通过自己的言语及其他教学媒体而且也是通过自己的情绪来进行教学的。
在一堂课中教师总是经常地把自己的情绪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认知过程。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教师情绪的作用不亚于言语,为此课堂教学的情绪调控,首先是教师情绪的自我调控。
这种调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调控。
它是课堂教学情绪调控的第一步,课前教师把自己的情绪调节好,走进课堂就能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而且对整堂课保持师生良好情绪都有促进作用。
为此必须注意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即调整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消除疲劳保持精神饱满;要尽量避免不和谐人际关系的影响,避免接受不良的刺激。
刺激是引起情绪的有效原因,这已为日常生活实践所证明,如果在课前接受非良性刺激就会把消极的情绪带入课堂,所以理所当然应避免;要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备好课,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一般说来,钻研教材越深透,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得越周全,越有新颖性,并对课堂可能出现的某些干扰现象有思想准备和应付措施,就会对上课越充满信心,从而以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这是课前情绪调控最重要的一环。
第二阶段:课中调控。
要使一堂课保持愉快、活跃的状态,师生良好的心境,教与学的热情,课前情绪调控是前提,然而关键却在于课堂教学之中的情绪调控。
就整堂课而言,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着爱心,要以爱来培植课堂教学的良好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教学距离;特别是对自己厌烦的班级和学生要多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浅谈TPR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TPR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摘要】针对中国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认为TPR 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小学英语教学。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教学法即全身肢体反应教学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阿舍(James Asher)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语言信息,让学生们领悟语言,从而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TPR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通过TPR教学能达到理解、表达、记住的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浅谈;TPR教学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一、TPR 教学法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缩写,意为全身动作反应,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圣约瑟州立大学心理教授詹姆斯.阿舍(James Asher) 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它是一种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的教学方法,通过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来表达语言信息,让学生们领悟语言,从而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TPR教学法适应性强,可用性广,是外语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TPR教学法是基于人们母语学习的经验和遵循人们的内在语言发展规律而概括出来的具有适应性和科学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人类最初是通过反复刺激的感应,以接触外界语言。
TPR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不但可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增强记忆,学生根据动作记忆会更牢固。
二、TPR 教学法的意义(一)培养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之一的英语,在我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活动如果缺乏快乐,就很难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要遵循“让活动充满快乐”这一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学法让学生动起来,将动作与语言结合,使学生能够边说边做,这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