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光》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光复习
孔会( B)。
A、不变
B、缩小
C、放大
12.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C )。
A、立竿见影
A、红色
B、毕业合影
C、黑色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13.操场上空飘扬的红旗,它反射的光是( A )。
B、白色
5.光与热
•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 光的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 古代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能说 出其中的道理吗?
5.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长短 、 方向 都要发生变化。 6.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是( B)。
A、西→南→东 A、祭神 B、西→北→东 C、观赏 C、东→北→西
7.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来( B)。
B、计时
8.阳光下测得旗杆影长为9米,过一会影子长为8米,那么测 量时间是( A )
第二单元《光》
复习课
1.光和影
(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 • 什么叫光源?
(光源、遮光物、屏) • 影子的产生需要哪几个条件?
•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 影。如:交通路标、厕所标志 • 课堂3个实验,分别说明了什么?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会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遮挡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A、要统一摆放不同颜色的纸袋,温度计放在纸袋上方 B、摆放的不同颜色的纸袋可以竖斜不一,要放在同一地方的阳光下 C、把同一种温度计插人相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纸袋内,放在同一地方 的阳光下
16.同样材料的物体,表面涂上的颜色也相同,但放置的角度不同,吸 收太阳热的本领最大的是( C )。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光》复习资料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如(日光灯、太阳、手电、蜡烛、萤火虫)等都是光源。
2.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和屏)。
一天中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古代的人们曾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来计时。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等。
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物体离光源距离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短。
物体离光源距离越近,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长。
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光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10.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人们发现(凸透镜)和(凹面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11.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2.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不同颜色的纸,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强,(反光)能力弱,浅色的物体(吸热)的领弱,(反光)能力强。
13.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4.人们对太阳能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
太阳能热水器(方便、快捷、卫生、省力、省能源)。
15.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6.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或环保)、(节能或绿色)和(安全)的能源,所以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五年级科学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光》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第—学期第二单元(光)复习资料根底知识1.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这样的物体还有:〔通电的电灯〕、〔萤火虫〕、〔太阳〕、〔点燃的蜡烛〕等。
3.从不侧面照耀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4.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着太阳的〔位置的上下〕和〔方向〕来变化。
清晨正午黄昏清晨正午黄昏太阳方向:〔东〕——〔南〕——〔西〕位置:〔低〕——〔高〕——〔低〕影子方向:〔西〕——〔北〕——〔东〕长短:〔长〕——〔短〕——〔长〕5.〔清晨〕和〔黄昏〕影子最长,〔正午〕影子最短,上午影子渐渐变〔短〕,下午影子渐渐变〔长〕。
6.小明发觉影子比10分钟前长了1厘米,说明小明观察的时间是在〔下〕午,此时的太阳在〔西南〕面,影子在物体的〔东北〕面。
7.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影子的大小形状和光源照耀〔角度〕和〔距离〕有关。
8.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来计时,也称〔日晷〕,原理是〔阳光下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7.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反射光线也沿〔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是约每秒〔30万千米〕。
8.光是直线传播的生活中的例子:〔手影游戏〕、〔夜晚公路上汽车灯照耀出的光柱〕、〔舞台上的聚光灯光柱〕等。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10.光的反射在生活中利用的例子:〔汽车后视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人们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就是运用了〔激光反射〕的原理。
11.人眼中的瞳孔在〔遇强光时会收缩〕,在〔遇弱光时会放大〕。
12.大局部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多面镜子反射在一起的光比用一面镜子要〔强〕,获得的热量也就越〔多〕。
13.〔凸透镜〕和〔凹面镜〕能会聚光线,产生强光和高温。
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利用〔凹面镜聚光〕取得的。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用〔凸透镜〕聚光获得高温,从而制得了氧气。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复习提纲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复习提纲五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光》复习提纲一、基础知识。
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月亮、没点燃的电灯不是光源。
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比如:幻灯片、皮影戏、手影游戏、交通警示牌、灯箱广告等。
.。
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
眼睛有一个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器官,那就是。
阳光下物体随着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的变化是随着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
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
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来测定时间。
古人利用计时,其原理是。
0.强光携带的热量多,弱光携带的热量少。
1.。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阳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钟。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光也是以直线传播的。
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医生的额镜、汽车反光镜、潜望镜、万花筒等。
凸面镜:凹面镜:[]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提纲3.科学家利用原理,测出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万千米。
反光有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建筑广泛使用玻璃幕墙就给人们带来了光的污染。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属于热光源。
比如:太阳、点燃的蜡烛。
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万多摄氏度。
也有的光源只发光不发热,属于冷光源。
比如:萤火虫、水银灯。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千万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人们发现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凸透镜:qianangjing[]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提纲凹面镜是球面镜的一种,又叫凹镜。
它能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会聚光线。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 光的行进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可以分为(自然光)如:阳光、闪电、萤火和(人造光)如:灯光、蜡烛。
3、光源按光的激发方式可以分为(热光源,如:阳光、闪电、灯光、蜡烛)和(冷光源,如:萤火)。
4、身体会发光的生物称为(发光生物)。
动物有(萤火虫、松球鱼、夜光蝶、海蜇);植物有(夜光菌)。
5、光在(空气)中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
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7、“小孔成像”成的是怎样的像?这说明了什么?答:“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像,左右颠倒的像。
说明了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8、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答:(1)在水中滴几滴墨水摇匀,用激光手电筒照射。
(2)在烧杯对着的两侧各画一个小圆圈,用手电筒水平照射一侧的小圆圈,会发现光落在了对面的小圆圈上。
说明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9、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阳光在树荫下形成点点圆斑?答:这是小孔成像的原理。
树叶间隙犹如小孔,阳光透过小孔就形成太阳的投影,因为太阳是圆形的,所以光斑也是圆形的。
2 照镜子1、当光线照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2、(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我们平时用的镜子一般都是(平面镜)。
3、当你站在镜子前面时,镜子中的像也会被你看到。
这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大小和实物(一样)。
5、如果把书本正对平面镜,应该(从右往左)读字,说明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前后相反)的。
6、当两面直立的镜子夹角为90度时,镜中会出现(3个)影像。
夹角为60度时,会出现(5个)影像。
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其中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这是因为两面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结果。
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光》
光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
白天我们在和煦的阳光下工作学习,夜晚我们在皎洁的月光中散步休息;在海上,灯塔给航船指引方向;在野外,篝火给游人带来快乐。
可以说我们离不开光,它给我们以光明和温暖。
对于光,我们其实很陌生。
我们知道它是怎样传播的吗?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奇妙的光的世界吧!我们一定玩过这样的游戏吧!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光源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想一想,我们还知道哪些光源? 影子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影子。
影子都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分别画出物体的影子,然后用一句话说出我们的看法。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知道了这些,再做一做手影游戏,看是否符合这些规律。
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手电筒从不同的位置照射。
在桌面上分别画出木块的影子。
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的三个木块。
在墙面上分别画出它们的影子。
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个长方体,分别画出它们在墙上或桌面上的影子。
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在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呢?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说说我们的推测及理由。
把物体的影子添画在下面的图中。
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察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找一根约10厘米长的铅笔(或一根筷子)、一块平滑的木板、一张和木板同样大小的白纸。
把白纸粘在木板上,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垂直地固定在木板上,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然后把它放在校园里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先看看太阳在什么方向,量量铅笔影子的长度是多少,然后在白纸上用笔描下铅笔的影子。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东西南北我们还有什么发现?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坚持一段时间的观察,看看我们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还有什么新发现。
在课堂上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课后继续观察,每隔一小时观察一次,把太阳的位置和方向,铅笔影子的长度都记录下来。
五年级第二单元《光》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知识点1.像电灯一样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生物发光的代表是萤火,自然发光:太阳,闪电,星星,人造光源:蜡烛,灯泡,激光,篝火。
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2.形成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方向与光源的位置相反,总在背光一面。
3.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以及遮挡物的距离改变而改变)一. 影子的长短与光照射的位置、角度有关。
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二.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三.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不同侧面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7.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8.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有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分钟。
9.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背光面,形成了一个黑暗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大部分的物体都有反射光的能力,只是不同物体发射光的能力不一样。
12.平行光线射到玻璃上后,反射光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光线在物体上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全部都进入我们的眼睛。
如光滑的镜面,墙面。
平行光线射到石头上后,反射光线会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光线在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只有一部分进入我们的眼睛。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作业题选-《光》|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作业题选2.1《光和影》练习一、填空题1光源、遮挡和物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5、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应该越来越小。
6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太阳是光源,月亮也是。
(×)2、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3、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
(√)4、交通标示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都是投影画。
(√)5、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6、光照在物体上都能产生影子。
(×)7、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不算光源。
(√)8、用手电筒照射圆柱的一端,看到的影子是圆形的。
(√)三、选择题1、如图用手电筒照射小木块,得到影子最小的是(C)号手电照射的影子。
A.○1B.○2C.○32、在做手影游戏时,如果要让影子变的大一些,可以(A)。
A、把手离光源更近一些B、把手离光源更远一些C、把屏幕做的更大些3、下面有关影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形成影子的条件是有光和挡光的物体B、有物体就一定有影子C、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总是和它在路灯下的影子一样长4、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A)。
A、镜子B、太阳C、萤火虫5、下列关于光源、遮挡物、屏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A)A遮挡物位于光源与屏之间 B、屏位于光与遮挡物之间C、光源位于遮挡物与屏之间6、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近、长短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影子(B)。
A、长短相同B、长短不同C、方向不同7、在灯光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手势,在墙上形成手影。
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电灯靠近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B)。
A、变小B、变大C、不变8、光在不透明的物体上会形成(B)。
A、七色光B、影子C、光源四、实验探究题下面是小明用手电筒和木块探究影子变化规律的过程,请你按要求回答问题。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一、基础知识。
1.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2.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4.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造成的。
5.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的特性,可以得到强光和高温。
这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6.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的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2-1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2. 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例:日光灯、彩灯、蜡烛、萤火虫等。
3.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电灯)。
4.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影子。
5.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投影在外面生活中很有用处。
6.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21.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4.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2-31.光是沿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2-41.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是当我们用一面镜子挡住光的去路时,我们会发现光改变了传播方向。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3.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利用光的反射解决难题。
4.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
5.反光有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2013新编)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第二单元光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的速度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8分钟。
2、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4、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5、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6、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7、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8、像放大镜一样的凸透镜也能聚太阳光,产生高温。
如: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制得了氧气.9、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0、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11、阳光照到凹面镜上,经弯曲的镜面反射后会聚到一点,温度很高。
如奥运会圣火就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12、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问答题:1、生活中哪些仪器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至少举出两例说明。
答:(1)汽车反光镜能使驾驶员看到后面的情况。
凸镜(2)医生戴了额镜能给病人检查耳朵。
凹镜(3)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
2人们在夏季穿浅色的衣服,而在冬季要穿深色的衣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答:深色比浅色吸热本领强,冬季穿深色衣服暖和,夏季穿浅色衣服是因为浅色比深色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比较少。
3小明用黑布和白布分别包了两块同样大的冰块,放在太阳底下晒,你猜哪个先融化?为什么?答:黑色的先融化,因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4、人们为什么在日光灯或者是其他照明灯上安装灯罩?答:主要原因是灯罩可以反光,使光线更集中,照得更亮5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光是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手电筒的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象、日食和月食、激光准直、排队看人齐了没有, 看第一个人有没有当住后面的人6、你能举出哪些因光的反射给我们带来危害的事例?(1)强烈日光下看书,由于光的反射,对人眼睛有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五上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温度)、(水)、(光)。
2、各种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的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是植物生长必备的条件。
3、仙人掌生活在(沙漠里),香蕉生长在我国(南方)。
各种动物都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蚯蚓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中,蝴蝶多在(白天)活动,蛾多在(夜间)活动,白熊生活在寒冷的(北冰洋),骆驼可以生活在干旱的(沙漠)。
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7、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8、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
简答:1、种子在发芽过程中都发生了那些变化?答:种子在发芽过程中一般先要出现种子膨大,接着种子破裂之后长出根,最后慢慢长出叶。
2、植物的生长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答:有充足的光照,有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中考物理复习第二单元 光和透镜 第1讲 光现象
图 2-1-4
图2
思路点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应该先 画出法线,然后通过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 【答案】如图 2 所示.
1.(2012 年广州) 一个苹果在阳光下看起来是红色,这是
因为( C )
A.红光透过苹果 B.苹果只吸收红光 C.苹果只反射红光 D.红光折射进苹果
2.(2012 年广东)画出图 2-1-5 中入射光线 AO 的反射光 线.
(2) 所 用 刻 度 尺 的 作 用 是 便 于 比 较 像 与 物
________________关系.
(3) 选 取 两 段 完 全 相 同 的 蜡 烛 是 为 了 比 较 像 与 物 的 ______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 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所 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 3 平面镜成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大小相同的两根蜡烛. (1)玻璃板:利用玻璃的透光性,方便找到像的位置.
(2)刻度尺: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3)大小相同的蜡烛: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结论: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4)物在平面镜里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5)像和物“左右相反”.
考点 6 看不见的光
[ 例 7](2012 年烟台)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C ) A.夜视仪 C.验钞机 B.遥控器 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复习课》优秀课件ppt
知识回顾
反射:
光当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 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知识回顾
镜子
镜子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镜子成像的特点:镜中的影像与实物大小
相等、与实物左右相反;两面直立镜子间的 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 不同,所成的像方向不同。
知识回顾
折射:
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 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知识回顾
凸透镜和凹透镜
镜片特点 能Biblioteka 放大能否聚光 能否成像 生活用途
凸透镜
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
能
否
能
否
能 放大镜、老花镜
不能 近视镜
知识回顾
彩虹:
制造彩虹:1.利用水盆 2.利用三棱镜 3.利用喷雾器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色散
2、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 A.放大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3、下列选项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 镜子 C. 太阳
练习与拓展
4、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 )作用形成的 。
A.折射 B.反射 C.斜射
5、下列影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
A.平面镜 成像 B.小孔成像 C.凸透镜成像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例
第二单元复习
知识回顾
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 人造光源:灯光、烛光......
知识回顾
光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
光在水中或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知识回顾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复习课件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 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2、应用光的反射原理:
梳妆镜、倒车镜、太阳灶、额镜、潜望镜等。
3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主要是为了有利于光的反射。灯罩的 作用是加强光的反射,聚拢光线。
宇航服是银白色:减少辐射。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地球只得到太阳能量 二十亿分之一。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太阳方向:东-南-西
B
东
南 西
北
B
B 影子最短--中午 A
影子变长--下午--太阳西边落下--影子在东边
甲
C
10厘米物体---2厘米影子(5倍)
10 (
)米物体---2米影子
能 不能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一叶障目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B
A
当光线较强时,瞳孔会缩小;当光线较弱时,瞳孔会放大。
B
光的反射
平面镜
平面镜
反射-凹面镜 折射-凸透镜 反射-凹面镜
反射-凹面镜
反射凸面镜
折射-凹透镜
凹面镜
B
凸透镜
B
凹面镜 光的反射
A
凸透镜 光的折射
1 3 524
吸热能力强到弱:黑色无光纸>黑色蜡光纸>粉色>白色>锡箔纸 和太阳垂直>和地面垂直>水平放置
3 21
弱
强
强
弱
C
吸热最强
C
弱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1 太阳位置最高时(中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 早晨和傍晚)影子最长,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 反。 2.影子变化:长--短--长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第二单元 光现象【过关测试】-【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单元复习过过过(全国
第二单元光现象【过关测试】(解析版)一、选择题1.2020年6月21日,我国多地观测到了日环食的天文奇观。
以下现象中与形成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A.水中的倒影B.树荫下的光斑C.雨后的彩虹D.海市蜃楼的奇景【答案】B。
【解析】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大树上的树叶很多,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即形成光斑,故B符合题意;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厦门是一座高颜值、高素质的城市,拥有“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独特风光.如图美景中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是()。
A.鹭江彩虹呈瑞;B.黄厝海市蜃楼;C.环岛路椰影婆娑;D.筼筜湖倒影旖旎【答案】D。
【解析】A、鹭江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C、环岛路椰影婆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筼筜湖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
3.如图为湖上的一座桥,桥的最高处距湖面2m,当在湖水中看到桥完整的倒影时,则湖水的深度应为()。
A.大于2m B.等于2m C.小于2m D.无法判断【答案】D。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水面所成的像和物体到水面的距离相等,但成像与水深无关。
故选D。
4.下列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的是()。
A.红光B.橙光C.黄光D.紫光【答案】A。
【解析】A.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A符合题意;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不符合题意;C.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C不符合题意;D.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D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光》复习资料一、科学概念: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2、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如太阳、手电筒等。
月亮不能自己发光,不是光源。
3、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4、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挡光物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距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5、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和遮挡物)。
影子总是在物体(背光的一侧)。
(太阳、物体顶端、影子的末端三者的位置关系始终在一条直线上。
)6、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医生的额镜、汽车反光镜、潜望镜、万花筒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科学家也是利用反射原理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7、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强光携带的热量多,弱光携带的热量少。
8、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这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广泛运用,如太阳灶、奥运会圣火取火种。
人们还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9、(凹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会聚光线。
(太阳灶、铜镜取火、奥运会圣火火种取得)都是利用凹面镜的原理。
10.像放大镜一样的凸透镜也能会聚太阳光,产生高温。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发现了氧气。
11、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光的本领就越强,吸热能力就越弱。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外部温度约(6千度),内部温度高达约(摄氏两千万度)。
1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反光能力强,吸收热的本领弱)。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13.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阳光直射,光强,升温快;阳光斜射,光弱,升温慢。
)(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14.阳光下同一物体按(与太阳光垂直摆放),升温比较快。
15.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它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
利用太阳能的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电板、太阳能飞机)。
16、(眼睛)有一个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器官,那就是(瞳孔)。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7、红色、白色、黑色按反光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依次是(黑色、红色、白色)。
18、潜望镜有(两块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19、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正午)影子最短。
20.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关:(太阳位置高,物体影子短;太阳位置低,物体的影子长。
)2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
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
)22、古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其原理是(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3、影子的产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传播时,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区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24、.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主要是为了(有利于光的反射。
)25、阳光下,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都会发生变化)。
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26、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测出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万千米。
27、18世纪,(牛顿)曾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又用(牛顿盘)合成白色光。
28、看不见的光线有(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Y(读作伽玛)射线、无线电波等)。
英国科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约翰·里特尔)发现紫外线。
29、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反射和吸收。
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被反射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吸收了。
二、理解运用: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答: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早晨,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随着太阳升高,斜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影子也越来越短。
下午,太阳到了西边,影子在东边,随着太阳落下,斜射的角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傍晚时,影子达到最长。
早晨和傍晚,太阳斜射的角度最大,影子最长,中午时,太阳斜射的角度最小,影子最短。
2、说一说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计时的科学道理。
答:日影观测仪上有一根指针,阳光下,指针的影子投射到下面石盘上,由于影子的方位、长短会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斜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同的时刻,太阳位置不同,指针的影子长短和方位也不同,古代人们就是根据指针影子的变化来计时的。
3、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答:因为物体的颜色越浅,反光的本领越强,物体的颜色越深,反光的本领越弱。
把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能使墙壁的反光能力更强,使教室里显得更加明亮。
所以,教室的墙壁要涂成白色。
4、为什么人们一般在夏天穿浅色衣服,在冬天穿深色衣服?答:物体的颜色越浅,反光本领越强,吸热能力越弱,物体的颜色越深,反光本领越弱,吸热能力越强。
夏天穿浅色衣服,由于其吸热的能力弱,所以感觉更凉快;冬天穿深色衣服,由于其吸热能力强,感觉更暖和。
所以,人们一般在夏天穿浅色衣服,冬天穿深色衣服。
5、物体反光、吸热的本领与哪些因素有关?答:物体反光、吸热的本领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①与物体的颜色深浅有关。
物体的颜色越深,反光本领越弱,吸热本领越强,物体颜色越浅,反光本领越强,吸热本领越弱。
②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本领越强,吸热本领越弱,物体表面越粗糙,反光本领越弱,吸热本领越强。
③与太阳照射的角度有关。
太阳斜身角度越大,物体吸热越少,斜射角度越小,吸热越多,垂直照射时,吸热最强。
6、影子有什么特点?(答:①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②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来越小。
③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不同侧面的形状不同,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就会得到不同的影子。
)7、有什么办法能从太阳那里得到更多的光与热?(答:一是使用黑色粗糙的材料,按与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二是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阳光,形成强光与高温。
)8、生活大发现小刚家在市里买了一套房子,他的卧室正好在大马路旁边。
晚上灯火辉煌,车水马龙,格外热闹,这却给小刚带来了烦恼。
车声、嬉笑声使他的学习受到影响。
睡觉时尽管把窗帘拉好,灯光还是可以透进房间。
对着这样的环境,小刚孤枕难眠。
又有一天,小刚与爸妈一起去超级市场,突然远处的玻璃墙幕上一束耀眼的强光把小刚的眼睛给射花了,他迷惑不解,为什么大白天也会这样呢?1.小刚受到了哪些污染? 光污染和声音污染。
2.是什么原因使小刚的眼睛给射花了? 反射3.如果你是小刚,你该怎样来减少那些烦恼?用双层玻璃,用棉花塞住耳朵,用不透光的布做窗帘拉得严严实实。
9、小小分析家(快让你的脑子转起来,体会其中的乐趣)随着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对光的研究渐成风尚,各种新式的光学元件都被用于观察五花八门的光学现象。
凸透镜能将细小的物体放大;凹透镜则可以将大的东西缩小;而三棱镜就更奇妙了,它能将一束阳光折射成一条色带,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后来人们称之为“光谱”。
为什么白色的阳光透过三棱镜后会变成七彩色带?在光学上颇有造诣的科学家牛顿精心设计了一个“判决性实验”。
首先,牛顿将房间的百页窗放下,房内顿时暗了下来。
百页窗上有一个事选挖好的小洞,外面的阳光透过这个小孔投射在三棱镜上,透过棱镜后,色散成一条彩带投射在牛顿设置的屏幕上。
屏幕中间开有一条垂直的的狭缝,牛顿随后将棱镜不断转动,使光谱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条色带,依次投射在狭缝上。
在屏幕的后面,牛顿又设置了一道三棱镜,这样,七色光依次透过第一道屏幕狭缝,再经过第二道三棱镜,最后投射在第二道屏幕上。
这时奇异的现象出现了,第二道屏幕上只出现单一的色光,却不再出现七色光谱。
经过一番思考,牛顿得出以下结论:白光是由折射能力各不相同的色光混合而成的。
他再设计了一个“支持性实验”,牛顿在这次实验中用一只很大的凸透镜代替了第二个棱镜,结果,经过第一个棱镜色散后的光谱投射到凸透镜上,所有七种颜色的光会聚成一束白光!这个实验雄辩地证实:白光是由这些色光混合而成的。
牛顿马上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望远镜的改进工作上。
牛顿的成功,奠定了现代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研制基础。
1.文中提到的光学元件有哪些?显微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2.牛顿经过实验得出什么结论?白光是由色光混合而成的。
3.牛顿的成功有什么意义?牛顿的成功,奠定了现代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研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