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0讲 区域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0讲 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必备知识落实】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
必然带来 城市化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 工业化 。二者是一个相
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2.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1)特定的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产业结构 调整。 (2)国家的 对外开放 政策:是 对外开放 的前沿,有许多优惠
第30讲 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纲呈现] 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 展的方法与途径。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 题及解决措施。
【核心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区域农业发 展条件、农业布局、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结合图 文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人地协调观:合理布局工农业,合理发展城市,促进人地协调发 展。
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 以 特色经济作物 为主,实现由___原__料____ 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关键能力突破】 一、农业发展措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考法常常结合我国的具体区域考查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及措施。关 键在于因地制宜,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 (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
1.图中的果树和农作物可能为( )
A.苹果树、棉花 B.桑树、水稻
C.梨树、甘蔗
D.柑橘树、小麦

2014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复习资料区域经济学

2014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复习资料区域经济学

2014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复习资料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1.区域经济学p293(简答、辨析)
2.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p294
3.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p295
4.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p299(简答)
均衡增长理论(辨析)
5.区域开发模式选择p302(简答)
6.区域开发中产业空间转移p302(简答)
7.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p306
8.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原则p310(简答)
9.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模式p310(简答)
10.生产要素禀赋决定贸易格局p311(简答)
11.贸易条件对区域贸易的影响p312(辨析)
12.动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p312(论述)
13.雁行产业发展贸易理论p313(简答、辨析)
14.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p314
1)工业贸易合作
2)劳务合作
15.城市(镇)化的动力机制p318(简答、辨析)
16.区域城镇体系的结构类型p320(简答、辨析)
17.我国城镇体系的发展方针p321(简答、辨析、论述)
18.区域基础设施建设p372(论述题重点)
19.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p325(简答)
20.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p327(简答)
21.区域经济政策的手段p327(简答)
22.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p328(简答)。

国贸单元复习题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贸单元复习题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贸单元复习题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九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单项选择题1.关税同盟区别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表现在于()。

A.成员国之间的工业品全部免税B.对外实行统一的贸易壁垒C.成员国之间所有商品不受数量限制D.成员国之间商品自由流通2.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没有实现成员国统一关境。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经济完全一体化3.贸易创造效果属于关税同盟的()。

A.动态效果B.静态效果C.贸易转移D.贸易损失4.下列属于关税同盟带来的动态效应的是()。

A.贸易创造B.贸易转移C.竞争效应D.贸易损失6.关税同盟的重要特点是()。

A.对内自由,对外保护B.对外自由,对内保护C.对内外均自由D.对内外均保护7.按贸易壁垒取消程度划分,经济一体化最简单的形式是()。

A.自由贸易区B.共同市场C.优惠贸易安排D.关税同盟8.关税同盟是()的一种形式。

A.经济特区B.经济一体化C.优惠贸易安排D.共同市场9.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都属于关税同盟的()。

A.动态效果B.静态效果C.竞争效应D.贸易损失10.与自由贸易区相比,关税同盟不存在()的问题。

A.关税B.贸易偏转C.利润倒流D.货物自由流动11.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现象作出阐释的是较有影响的()理论。

A.大市场B.关税同盟C.综合发展战略D.协议性国际分工12.欧共体成员国于1992年2月7日签署了()。

A.《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C.《欧洲协定》D.《单一欧洲法令》13.能够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经济一体化形式是()。

A.优惠的贸易安排B.自由贸易区C.关税同盟D.共同市场14.在成员国间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成员国间的生产要素也实现自由移动的是()。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经济同盟15.关税同盟成员国经济结构竞争力愈大,互补性愈小,同盟成立后福利水平愈可能()。

A.下降B.不变C.提高D.说不准17.由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组成的一体化是()。

区域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区域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区域: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经济区域: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

的地域单元。

4、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对资源、要素和市场等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科学。

它主要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涉及许多相关学科知识,对现实区域上出现的经济增长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应用性学科。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1、区域经济具有哪些特征?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

3、简述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第二部分:区域空间结构、第三部分:区际关系、第四部分:区域经济政策。

策。

4、简述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一、历程:现代区域经济学是在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具体讲是在区位论和经济地理学的基础上逐渐演化发展而来;因此,探讨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史,首先应该从区位理论开始。

二、趋势: 5、简述现代区域经济学及其主要流派。

一、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发展理论:1.区域经济增长理论;2.区域产业结构3.区域产业布局;4.区域空间结构;5.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6.区域开发. (二)、关系理论:1. 区域生产要素流动;2. 区域分工;3. 区域贸易;4. 区域竞争与合作;5.区域经济差距;6.区域经济传播. (三)、政策理论:1.区域经济制度;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3.区域投资环境;4.区域地方政府;5.区域经济政策体系; 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体系:1、哲学层面(科学哲学(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邓小平理论)2、基础理论层面(系统科学理论、行为决策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经济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现代区位理论、生产力布局理论、经济地域分工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3、基本理论层面(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运行机制、区域应用工具)二、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一)新经济地理学派(主要代表是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二)新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的中心是研究区域政策问题)(三)区域管理学派(将管理学融入区域经济学的结果)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2、人力资源: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必修三复习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必修三复习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2015-2-6
农业的区位选择
• 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要考虑哪些?
原理探索
科技、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土 地的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考链接
B
2.如今北方市场上随处可见荔枝的原因 是( ) A.交通条件和食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 展 B.荔枝的种植区位范围扩大到了北方 C.大部分荔枝是北方温室里种出来 的 D.我国北方市场对荔枝的需求量变大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 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 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 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 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 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 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归纳总结-迁移运用
南乐职业中专--张雅玲
教学目标:
• 迁移运用学会分析 • 1、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 • 2、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
2015-2-6
新疆长绒棉
2015-2-6
新疆长绒棉的地理条件
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 自然条件:
(地广人稀),山麓地区有 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灌 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历史悠久, 市场广阔, 交通相对便利, 政策扶持
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 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要考虑哪 些?201-2-6工业的区位选择条件
•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水源 •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 、技术、政策、原料、燃料、个人 偏好、历史基础
2015-2-6

区域经济学复习提纲

区域经济学复习提纲

区域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理论体系,主要理论的创立者及其代表作,基本理论观点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从广义的角度构筑区域经济学框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第三部分:区际关系第四部分: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第五部分: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第六部分:区域经济学的展望2.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目前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是循着两条路径在向前发展:第一,理论经济学的路径。

从理论分析、原理推导和模型化着手,建立一套规范的区域经济学体系。

第二,应用经济学的路径。

从实证分析的要求出发,形成一套适应实际应用的理论体系。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目前仍在构建中。

3.主要理论的创立者及其代表作,基本理论观点’A、古典区位论a 农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杜能(V on Thunen)其代表作是《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他认为,在这些方面起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场(或地块)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远近。

b 工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 Weber)其代表作是《关于工业的区位(第一步区位的纯理论)》,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

其基本框架是,研究运费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再研究劳动费与凝集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c 运输区位论:美国学者胡佛其代表作是《区位理论与皮革制鞋工业》和《经济活动的区位》终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理论B、现代区位论a 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

代表理论有:谢费尔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费特的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帕兰德的市场竞争区位理论、罗斯特朗的盈利边界理论、吉的自由进入理论b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其代表作是《德国南部的中心地》c 区位经济学:廖什,其代表作是《区域经济学》,研究了区位平衡理论,发展了工业区位理论,经济区理论与市场区位理论等。

“区域经济发展”专题复习

“区域经济发展”专题复习

加 收入 , 促 进 经济 发展 。 观 点二 : 不 应该 大 力 发展 芦 笋种 植 。 理由: 芦笋 生 长耗 水量 大 , 当地本 来 水 资源 就缺 乏 , 种 植 芦笋会 使 当地 水资 源更 为 紧缺 。
考 点二 : 农 业布 局特 点及 主 要农 业地域 类型
1 . 因地 制 宜 , 合 理布 局 。 区域 内部 自然地 理 条件存 在 差 异 , 我 们要 因地制 宜 调 整农 业结 构 , 合理 安 排农 业 布 局 。 如 东 北地 区可划 分 为 三大 农业 生 产 区 域: 东部平原 : 以种 植 业 为 主 , 包括 三 江 平原 、 松嫩 平 原 和 辽河 平 原 , 主 要粮
点 来 回答 相应 的理 由 。 近 几年 高考 中此类 型 的试 题 出现 较频 繁 , 同学 们在 作
吁学娃 立 ∥2 0 1 3 . 3
答 的时候 要 注 意观 点 和理 由相统 一 , 选择 一 个 观点 回答 即可 , 不 需 要正 反 两
面都 答 。 参 考答 案 : ( 2 ) 地 下水 ; 冰雪 融 水 ( 河水) 。 ( 3 ) 观点一 : 应 大 力 发展 芦 笋 种 植 。 理由 : 发展 芦 笋 种 植 能 扩大 就 业 , 增
该 地 区年 降水量 大 约 5 O 毫米, 降水 较少 ; 又 由东 部有 山地 、 雪线 等条 件得 出 , 沿 岸 地 区 芦 笋 种 植 水 的来 源 肯定 不 是 雨 水 , 而是 地 下 水 、 冰雪 融 水 和 河 水
等。 第( 3 ) 题 是 开放 性试 题 , 可 以有不 同的观 点 。 同学 们可 根据 自己选 择 的观
食 作 物 有 春小 麦 、 玉米 , 主要 经 济 作 物 有甜 菜 、 大豆等。 西 部高 原 : 以畜 牧业 为主 , 主 要 畜牧 有 呼 伦 贝 尔 的三 河 牛 和三 河 马 、 松 嫩 平原 西 部 的 东北 红 牛。 山区 : 以林 业 为 主 , 主 要有 大 、 小兴 安 岭和 长 白山三 大林 区 , 主要 林种 有 松树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一.中心地:城市化地区或大都市区内占有支配地位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可以是商店,超市,城市。

二.新产业区:是弹性专精的区域,强调专业化企业之间广而精细的合作,手工技术与现代微处理技术的混合使用,公共和私立部门提供广泛的商业服务。

强有力的非正式或制度化地调节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

三.城镇规模体系理论:定义:指以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种规模不同特点各异而又互相关联的城镇组成的空间系统,城镇规模分布是一个区域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

特点:(1)关联性。

城镇体系的关联性是指体系内部各城镇之间有着合理的分工和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关联性是城镇体系最重要的特征。

(2)整体性。

城镇体系的建立,使得各个城镇之间有发达的交通通讯网路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整体。

(3)层次性。

城镇体系的层次区域之间的科技合作是科学技术在不同的地区转移和再配置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贸易和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三大类。

四.艾萨德的《区域分析方法》标志着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五.城乡一体化: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六.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区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间。

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状况、交通状况、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工农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对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影响极大。

如何使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达到整体最优效果呢?区域经济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至今已有近180年的历史。

然而,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大规模开展各种区域规划工作,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复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复习

气候 温 暖 , 降 水 ,作物 生长季节集 中在4 Og;作物 季 求 ~l , 条件 中 于 夏 季 , 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集
雨 热 同期
地 形 高 原 、 平 原 、 为 多种经 营提供 了条件 ,大兴安岭 、 小 条件 山 地 三 类 地 形 兴安岭 、长 白山地 成 为我 国面积 最大林 单元齐全 区;东北平原面积居我 国三 大平原之首 土壤 土 、 黑 钙 土 黑 有机质 含量 高 ,土壤肥 沃 ,是 东北 地 区 条件 广 布 。 土 层 深 成为全国重要 的商品根基地 的条件之一
条件 特征 影响 冬 季 寒 冷 ,夏 热 条 件 基 本 满 足 一 年 一 熟 的 展的因素 、确定区 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根据区域内差异合理布局区域农 业生产三个层面逐次进行分析 ;区域工业与城市化是推 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不同区域其工业化 的 优 、劣条件不 同,其工业化之路的途径不同,区域城市 化过程中呈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在调整 、治理的方 向 上自 然也有区域性不同的特征 ,在学习过程中要紧紧抓 住 “ 区域特征”。
类型 ,向知识 、技术 、服 务类型过渡的过程中 ,产业
在 “ 说明资源跨 区域调配”时 ,先要通过 了解资
源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分布不均衡所 引起供需矛 盾 ,推导 实施 资源跨 区域调配 的必要性 ,了解工程概
活动对 区域地理环境的不 利影响逐渐减少 ,环境会 向
良性方 向发展 ;从地域分 布看 ,发达地区往往 向欠发
农耕 、农牧地带;大兴安岭西侧是以牧业为主的地带。
自南向北依次表现为 :南部是海洋渔业地带 ;中部是农
消费结构 ,便于调入区充分发挥经济 、技术优势 ,推动 天然气化工 、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以及用 户管网等基础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章复习提升(含解析)必修3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章复习提升(含解析)必修3

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不能正确提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2021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易错红安苕是一种红苕(红薯)的名称,皮薄肉红、少粉多糖,生吃甜而脆,熟食则温软而醇香。

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工业价值。

它适宜种植在大别山山麓西南低山丘陵地带的红安县,红苕是地下块根作物,喜光喜温,耐旱怕涝,种植时需要起垄栽培。

红安苕种植历史悠久,也是全国第一个红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下图示意红安县地理位置和红苕的起垄种植景观。

下表为红安县相关资料表。

经纬度30°56'N—31°35'N,114°23'E—114°49'E年均温(℃)年降水量(mm) 1年日照时数1(小时)无霜期(天)(1)()简述红安县种植红苕的有利气候条件。

(2)()分析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苕生长的原因。

(3)()指出红安县做强做大红安苕产业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易错点2 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影响分析不明确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易错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位置如下图所示)通车,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通道。

(1)()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该区域工业企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2)()指出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自然环境问题。

(3)()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全解全析易混易错练1.答案(1)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日照时数较长(光照相对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较高,无霜期长,温度适宜;降水充沛。

(2)增大受光面积,光照条件好;起垄栽培利于(旱季)灌溉和(雨季)排水;起垄栽培后土壤通气性强(土质疏松);白天地温提高快,夜晚地温降低快,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红苕块根生长和养分积累;加厚土壤层(增加表土厚度),利于红苕生长。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1)开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创立的区位理论,并借出了经济地理学的一些概念。

2.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区内经济活动与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3._欧洲联盟___、_____北美自由贸易区___与APEC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的代表。

4.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是企业在空间上实现分离的经济产物。

5.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与结构调整上,应特别注意综合平衡_与__内外兼顾___ 。

6.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各地域的______实际状况_____,并要以___从地球系统___的观点去制定具体方案。

7.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必须采取“___超特区__”模式,给予比当年的__经济特区___更具优惠的政策。

8.制度创新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包括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制度创新是通过复杂规则、标准与实施的边际调整来实现的。

9.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创新、发展、成熟、衰老。

10.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各地域的______实际状况_____,并要以___从地球系统___的观点去制定具体方案。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区域结构:区域结构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区域内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的任何部分,并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

2.类型经济区:为了认识各区域的经济分布现状与经济结构特征,研究经济现象分布区域分异规律,根据区内的同一性与区际差异性的基本原则,确定不同的区域划分指标3.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的漫长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

区域经济专题复习

区域经济专题复习

问题:试从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当地发展蔬菜种植的有利条件? 问题 试从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当地发展蔬菜种植的有利条件?韩 试从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红刚蔬菜滞销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给“萝卜哥” 红刚蔬菜滞销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给“萝卜哥”提一个合理 化的建议,帮他脱贫。 化的建议,帮他脱贫。
新闻材料2: 新闻材料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产业结构升级 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产业结构升级 探究问题】读下面材料和图,回答(1)~ 题 【探究问题】读下面材料和图,回答 ~(2)题。 年深圳龙岗区某局对已经搬迁的46家企业和 材料一 2007年深圳龙岗区某局对已经搬迁的 家企业和 年深圳龙岗区某局对已经搬迁的 家企业和2008年计划搬迁 年计划搬迁 家企业进行调查, 的13家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受土地资源限制、政策调整、旧城改造、高成本 家企业进行调查 发现受土地资源限制、政策调整、旧城改造、 等因素影响而搬迁的企业达22家 其中民营企业、 等因素影响而搬迁的企业达 家,其中民营企业、三来一补企业和港台三资 企业占绝大部分,并集中于传统企业。 企业占绝大部分,并集中于传统企业。
可持续发展方向 走规模化、专业化、 走规模化、专业化、 商品化之路; 商品化之路;延长 产业链, 产业链 ,发展农产 品深加工, 品深加工,提高产 品附加值; 品附加值;向生态 化方向发展, 化方向发展,建绿 色农产品基地 保护草地、 保护草地、建人工 内蒙古高 草地, 过度放牧引起草场 草地, 创造良好的 牧区 原、青海牧 退化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对畜牧 区 产品进行深加工 东北大、 只采不育、 采育结合; 东北大 、小 只采不育、资源衰 采育结合;对林木 林区 兴安岭林区 退、生态环境恶化 产品进行深加工
转移
开发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1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1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共15分)1.区域经济增长2.地区生产产业专业化3.核心区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5.投资环境二、填空题(每空2分, 共20分)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第三产业3、商品交换4、创新5、S形6、关联性7、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区域性原则、效益原则9、资本流量和流向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2.市场因素是对--------影响最大的因素。

3.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的--------活动的总称。

4、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

5.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

6.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体现在---------。

7、一般来说, ----------是用来反映能源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状况的指标。

8、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 另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

9、投资三要素是指投资主体、资本流向和流量、获利程度, 其中, -----------是核心要素。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分)1.ABCD2.BC3. A4. A5. D6.ABCD1.中国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 规范政府职能B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C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D 实现经济协调增长2.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A目标驱动机制B 利益驱动机制C 市场调控机制D 宏观调控机制3.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A棉花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合作B 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C 南南合作D 东西合作4.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A科技进步B 人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C 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D 政策的改善与优化5.在城镇体系建设中, 城市的基础是--------A最大的城市B 大城市C 中等城市D 小城市6.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是--------------A 应当有很高的区位商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C 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7、A 8、AB 9、ABCD 10、A 11.ABC 12.ABCD7、对地区的国有企业进行--------, 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改变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 是区域经济学应用的具体行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自由贸易区理论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罗布森的分析[1], 自由贸易区与关税同盟相比有两个特点: 一个特点是成员国对非成员国的进口有 制订关税的自主权;另一个是在自由贸 易区适用原产地规则。
[1] 参阅彼得•罗布森:《国际一体化经济 学》,1998年版。
在自由贸易区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会出 现贸易偏转(trade deflection),是无 法用原产地规则加以消除的。 自由贸易区也可以有贸易创造效应和 贸易转移效应,但与关税同盟的这两种效 应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差异。 我们用下图说明:
四、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 由鲍里斯· 赛泽尔基提出 • 内容 • 特点
• 内容 • 认为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 战略,要求有强有力的共同机构和政治意 志来保护较不发达国家的优势。有效的政 府干预对于经济一体化是很重要的,发展 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是变革世界经济格局、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素。
二、大市场理论
• 代表人物是西托夫斯基(T.Scitovsky) 和德纽(J.F.Deniau) • 大市场理论的内容 • 对此理论的评价
• 大市场理论的内容 • 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为各成 员国提供了扩大市场范围的效应。各成员 国相互之间取消贸易障碍后,向成员国企 业提供了更大规模或容量的市场,这种大 市场给企业创造了实现生产“规模经济” 的条件。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一)按贸易壁垒强弱程度划分 1特惠贸易协定 (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成员国相互取消了关税和数量限制。 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成员国之间取消了关税和数量限制,对来 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采取统一的限制政策。

区域经济学复习重点

区域经济学复习重点

区域经济学复习范围第一章导论1.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狭义上: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上: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发展变化规律。

联系上: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和地理学知识。

1.2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六个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海陆统筹。

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可持续、创新。

一、区域经济学的作用:1.综合开发利用区域条件2.确保生态环境良性循环3.建立国家或地区经济系统4.开展地域空间结构研究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史使命:第一,研究的核心问题:深入研究中国作为一个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人们利用规律驾驭经济活动、提高发展效率的基本途径。

1.农业—集体—承包2.城市—公有—多种所有制第二,区域经济学者有义务回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要求及人们有效作用于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1.港口发展问题2.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第三,研究的历史使命:我国的政府需要一门系统阐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的理论,该理论应能够回答处于区域发展各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基本问题以及政府可能采取的对策。

1.3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经济地理对区域的认识:1.对区域认识的延伸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加入人类和经济的因素。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人类和自然都应属于区域的特征。

把一个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结合起来,是经济地理学对区域进行研究的主要特点。

2.区域的分类——区划自从人们认识了区域,区划就成为人们对区域内部的组成及其区域之间相互关系认识的一种必然手段。

首先把地表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对地表进行逐层分解,形成一个区域系统。

3.类型区(产业相同的一个地区)类型区的划分是依据区域的相同性或相异性的关系,即区内的相同性和区际的相异性来划分的。

2014电大《区域经济学》(新教材)期末复习资料

2014电大《区域经济学》(新教材)期末复习资料

2014电大《区域经济学》(新教材)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区域开发: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经济区:经济区是指以劳动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路和谋划。

区域:作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

二、填空题1. 区域自然资源利用可以分为纯自然资源型;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和资源缺乏型等四大类。

2.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___区位商___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3.区域经济基础设施包括区域交通系统;公用事业系统和公共工程。

4.区域合作三要素是合作的主体;合作的对象;合作的效益。

5. 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环境: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和制度环境。

6.规模经济效益是产生并获取区域贸易利益的重要原因。

7.区域经济基础设施包括区域交通系统;公用事业系统和公共工程_。

1.;2.、三、问答题1.简述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条件。

(1)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发展(3)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4)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2.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

(1)要素禀赋理论(2)新要素学说(3)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3.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

答:(1)稳定发展经济(2)高效配置资源(3)公平分配收入4.简述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区域经济学》重点知识内容梳理(武大吴传清版)

《区域经济学》重点知识内容梳理(武大吴传清版)

1.如何认识区域经济学学科视域中的“经济区域”(“区域”)概念?P5-6(“区域”一般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划分的地球表面上一定的空间范围;区域经济学中专指“经济区域”。

)①概念:经济区域(区域)是指一国范围内在经济上具有同质性或内聚性,具有一定的共同利益,经济结构较为完整且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定职能的的地域空间。

②四个基本内涵(对概念的理解):(1)经济区域是在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的经济空间;(2)是由在经济上具有同质性、内聚性的地域单元所构成的经济空间,同质性和内聚性是界定和划分经济区域的两大基准;(3)是指由在经济上具有共同利益、在地缘上彼此邻接的地域单元多构成的经济空间;(4)是一个在全国专业化分工分担一定职能、经济结构较为完整的社会经济综合体。

③五大基本要素:内聚力、结构、功能、规模、边界。

④分类:规划区域、极化区域或(均质区域或繁荣区、处于扩张过程中的欠发达区、潜在的欠发达区和落后区(克拉森))2.如何认识“极化区域”的内涵、构成要素?P5 P9-11①内涵:是指由若干异质空间经济单元所组成的在功能上联系紧密的经济区域,又称集聚区域;即由一系列与上一级增长极保持密切联系且这种联系要强于其他同等级中心的经济空间单元组成的区域。

如长三角城市圈区域、珠三角城市圈区域、武汉都市圈区域等。

②(特点:内部功能相互联系、等级分明、核心突出。

)③构成要素(1)核心要素:经济中心,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点即城市。

具有四大特征:(1)等级结构的多层次性(2)城市选择性(3)经济中心性(4)功能和职能的综合性。

(2)基础要素:经济腹地,指经济中心影响和辐射所及的地域范围。

具有三大经济特征:(1)经济运动的多元性(2)多元运动的相关性(3)经济腹地的多层次性。

(3)经济网络,包括渠道、系统和组织三层含义,是经济联系的实体渠道或载体、系统和组织。

3.如何认识“区域经济主体”概念?P16①区域经济主体是指区域经济运行的行为主体,他们的经济决策及其相互作用决定区域经济运行水平。

初三政治复习专题复习十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初三政治复习专题复习十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专题复习十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背景材料】1.《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2.2005年10月16日,西部大开发的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5)》首发。

【与教材的结合点】1.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我国各地区实际出发所作出的科学决策。

2.是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

3.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6.艰苦奋斗精神。

7.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8.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

【考查角度预测】1.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利因素?(1)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3)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经济实力比较雄厚(4)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正处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交汇点上。

(5)“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的实施,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1)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2)有利于增强“西、北、中”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3)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区的优势,促进各地区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4)有利于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5)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6)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7)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4.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要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管理概论.期中复习问答部分1.第一章P40/1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区域增长的因素一般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区域空间结构。

外部因素包括区域空间生产要素流动和区域间贸易。

——供给因素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一般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技术。

需求因素包括消费和投资两方面。

区域空间结构在市场机制的驱使下呈现不连续的点状分布,发展水平和速度互不相同。

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包括劳动力迁移、资本流动、知识技术传播等。

影响区域间贸易的因素包括区域间的贸易障碍和区域间需求。

2.第二章P62/3试述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答:1.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向第三展业转移。

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将增加。

库兹涅茨(美)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实现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不断下降;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创造的国民收入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

钱纳里的演进规律:传统社会阶段,农业为主工业化初期,逐渐转为工业化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工业化工业化后期,一二产业协调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后工业化社会,第二产业业由资本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生活方式现代化现代化社会,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开始从第三产业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制造业内部的演进两个过程:一是重工业化过程(以轻工为主转向以重工为主)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不断下降。

4-6时,工业化第一阶段1.5-3.5,工业迅速增长,快于消费资料增长0.5-1.5,明显快于消费资料增长1以下,重工业阶段(高级阶段)二是高加工化过程(原材料工业为主转向以高加工工业和组装工业为主)2.要素密集度转换规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

3.主导产业演进规律:起飞阶段-主导产业为耐用消费品;成熟阶段-重型工业和制造业;高消费阶段-汽车工业;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服务业。

3.第三章P87/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政府干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市场失灵的表现:(一)外部性问题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当外部利益得不得补偿时,个人选择是较少从事此类活动。

(二)公共产品问题指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收益外部性单个厂商没有动力提供公共产品(三)垄断维持垄断价格获取利润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社会福利损失(四)收入公平分配问题市场竞争会导致两极分化,分配不公(五)经济波动市场经济往往会出现周期波动,造成经济危机市场机制是事后调节,时间长(六)信息不完全信息完全的假定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影响竞争的充分性政府干预经济三个方面的表现:资源配置: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的主要政策工具有:公共支出(如直接提供公共产品、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政府税收(通过调高或降低税收,来调节)收入再分配:两个层面:经济公平(初次分配效率优先,多老多得)社会公平(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能够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平抑经济波动:市场自发稳定经济的周期长、成本高、政府干预时间短。

4.第四章P116/1简述区域经济管理组织的原则。

答:区域综合原则(将区域经济看做一个整体,体现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分工协调原则(如财政、税收、金融部门的分工与协调)民主集中制原则(既有民主,又有集中)P116/3中国目前的区域管理机构设置有哪些缺陷?答:<ppt>没有一个明确协调区域行动的管理机构(结果:好事人人管,麻烦事无人管)采取分立的职能部门模式(弊端:部门矛盾、重复浪费、成本高)<书>区域管理机构设置一直采取的是分立的职能部门模式,这种模式的缺陷十分明显,主要有,首先部门间的区域政策经常会发生矛盾,各部门的利益与目标不尽相同,矛盾甚至冲突难以避免。

其次,有可能造成区域政策项目重复,浪费公共资源。

最后,区域或地方争取区域政策资源的成本大。

5.第五章P145/1区域经济管理的模式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合作模式推动落后区域经济起飞的开发模式推动衰落地区经济复兴的转型模式实现综合整治的国土开发模式P145/3资源性城市的发展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般模式:补贴转型模式(德国鲁尔区)高新产业跨越模式(日本九州区)产业多元化发展模式(休斯顿、洛杉矶)专业转轨与集聚模式(法国洛林)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般模式分为两大类:1、通过延长产业链,导致产业集聚,实现规模经济2、置换初始产业,创建全新的产业集群(转型较彻底)6.第六章P168/1什么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它有哪些特点?答:<含义>是指根据地区具体情况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全面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其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确定的指导思想、重点、步骤、方法和措施等各项内容的总称。

五个基本特点:全局性(非局部性)长远性(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综合性(许多要素相互依存,不针对某企业或行业)地域性(结合区域实际)差异性(经济发展不平衡)7.第七章P206/2试分析当前我国国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答:问题:1)国土规划的特色不鲜明,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雷同2)规划中的计划经济色彩较浓3)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结合不紧完善措施:1)重视编制跨省区和省内跨地市国土规划。

2)基层国土规划应以土地利用为重点3)加强与国土规划配套的空间政策研究4)规划手段与方法朝着信息化和决策科学化方向发展5)尽快制定国土规划法6)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广泛吸收公众参与P206/4 简述城市规划的内容、特征和方法<内容>总体规划的内容:<书>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计划,以及城市所在区域的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根据当地的自然、历史、现状情况,研究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大原则问题和整体战略部署,综合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城乡各项建设用地,合理排至城市各项基础工程设施,并保证城市每个阶段发展目标、发展土建、发展程序的优化和布局结构的科学性,引导城市和了发展。

<ppt>城镇体系、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风景旅游资源等布局规划城市人口、用地规模、城区范围、布局结构、文化保护规划等分区规划内容:<书>原则规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确定市区及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围;确定城市主干道的贡献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及其控制范围;确定绿化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的用地界限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确定工程感官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ppt>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分布及用地范围、城市道路系统、确定绿化、河湖、供电、对外交通、景点等用地界限及文物、街区保护范围、主要工程设施位置及用地范围等详细规划的内容:<书>详细确定规划地区各类用地的界限和使用范围,提出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的控制标准;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可见的建筑类型,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确定各级之路的贡献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根据规划容量。

确定工程管线的走西、管径和工程设施用地界限;限定吸纳供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细则<ppt>详细确定各类用地的界限,提出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规定各类用地的建筑要求、规定交通线的位置、出入口、标高、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用地限制等<特征>:综合性强政策性强地方性长期性与经常性相结合实践性强<方法>社会管理方法: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原则,发动城市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与群众一道共同参与到城市规划实施当中来(加大宣传,依靠人民群众)法制管理方法:通过法制手段,用法规代替任职,运用法律规范对城市规划建设活动进行管理(依靠法规)行政管理方法: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来进行城市管理工作,既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积极作用,用必须履行的手段、合法的行政命令和文件来管理城市(行政部门,命令或文件)经济管理方法:通过经济杠杆,运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来进行规划管理(价格、税收等)8.第八章P241/5 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应如何调整和完善?1)进一步明确市场和政府分工,江区域经济政策重点促进欠发达地区和问题区域的发展2)把握好区域经济政策非均衡协调发展,以此作为指导,调整区域经济政策3)按照开放经济要求,建立内外循环互动协调机制,推动区域政策向一体化发展4)完善区域经济政策手段,注重政策效应评估5)既重视资源空间配置,更重视培育区域竞争力6)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7)加快完善区域经济政策的法制化进程,完善制度建设9.第九章P268/4 简评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经济发展的实践1)、东南沿海地区优先发展1978年12月,提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88,沿海地区加快发展,“两个大局”开放政策倾斜投资政策倾斜2)、西部大开发1997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全面展开。

目标:力争5-10年,使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获突破性进展。

成果:经济增速快。

从2000年的8.5%到2004年的12%;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大(实施60个重大项目,投资8500亿元)生态环境建设显著加强科技教育发展迅速促进了其它区域的发展3)、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东北现象”1978年前,繁荣,GDP仅次于京、津、沪1980年后,资源枯竭,逐步衰落(依赖计划经济体制)十六届三中全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4)、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范围: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数次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失之交臂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中部崛起承东启西,连结南北名词解释部分1.第一章可持续发展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其中包含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核心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基本内涵:保持和谐、高效、有序、长期的发展能力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每个地区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当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

2.第二章杜能圈孤立国理论-假设条件:区域内是一个圆形的国家;国内只有一个城市,处在平原中央,土地肥沃均匀,远处为未开发的荒地;城市和农业区间没有河流、只有陆地相连,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工业品只能由城市提供,城市粮食只能由平原供应;城市附近有矿山或食盐坑;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正比当以上条件成历史形成杜能的地租公式:R=pQ-cQ-KtQ(R-地租,p-单位农产品价格,Q-农产品产量;c-农产品单位成本;K-产销距离;t-单位重量和距离的运费)当t一定时,R与距离K成反比上式变为:R=-t QK+(p-c)Q该曲线斜率为:-tQ,截距为(p-c)Q显然,地租的斜率主要由运费t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