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2020版高中语文1赤壁赋课程教学课件鲁人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1赤壁赋课件 鲁人版必修2
赤壁赋
哲思短章 论超越 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 也不会停留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地超越。 超越,是升华,是突变,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阶段。正是这 种超越,才使人类从愚昧无知的远古走到文明昌盛的今天。
你欲超越高山大海,你可想到过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是生 命的要求。尼采说:“生命企图高树起自己的云梯——它渴求眺 望到遥远的地方,渴望着最醉心的美丽——因为它要求向
预习作业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①壬.戌.(rén xū)
②窈.窕.( yǎo tiǎo)
④桂棹.(zhào)
⑤余音袅.袅(niǎo )
⑦愀.然(qiǎo )
⑧舳.舻.( zhúlú)
⑩横槊.赋诗(shuò) ⑪麋.鹿( mí)
⑬蜉.蝣.( fúyóu ) ⑭更酌.(zhuó)
③扣舷.( xián) ⑥嫠.妇( l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⑨酾.酒( shī ) ⑫匏.樽(páo ) ⑮渔樵.(qiáo )
关于“乌台诗案”
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 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 元丰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 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原 来从六月以来,权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 舒亶,国子博士(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的官员)李宜,权御史 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 4 次上书弹劾苏轼。他们摘出苏轼的一些 诗文认为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皇帝 的代称),“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不得不下令让 御史台审理。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
修身名句
1.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
赏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 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 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 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课件
1.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许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4.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苏轼用什么方式来劝慰客 人的?效果如何?
水
月
变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人
生老病死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2、第3段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是 什么让其心生悲伤?
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 空明兮溯流光。渺 渺兮予怀,望美人 兮天一方。”
泣舞如如 孤幽泣怨 舟壑如如 之之诉慕 嫠潜。, 妇蛟 。,
而天
自地
身 渺
阔 远
小
而长 人江 生无 短穷 暂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 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你能举出 这方面的诗句吗?
赤壁赋
元丰二年,苏轼因诽谤 朝廷,讽刺新法的罪名被 贬黄州。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生活贫困,行动不 得自由,过着半囚徒的日子。他在写给朋友 的信中描述了自己黄州的生活:“得罪以来, 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之间……平 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 答……”。
赭红色的陡峭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 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 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 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 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 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 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 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 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 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 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教学课件(20张ppt)
【目标升华】
• 客人的三处悲伤苏轼为他解决了没有?
既然世界万物都有不变的一面,物与我都 是无尽的,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再去羡长江之无 穷了; 因为事物也都是在一刻不停变化 的,那么英雄不在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也没 有必要悲伤了。 高官厚禄也许不是“我” 应该追求的东西,那就不要强求了吧,还是取 无穷的自然万物(明月清风)为“吾生”所享 用,悠闲地生活吧,所以也无所谓“壮志未酬” 之悲了。
叙事、写景和抒情相结合
【引导探究】
第二自然段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乐转悲,歌 声箫曲似有深意,当细细辩之。作者的情 感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悲又从何而来?
提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再加以概括。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 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 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 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 怀古》。
(1) 从歌声中来——政治失意、功业难成 (2) 从箫声中来——箫声幽咽、哀怨、低 回、伤感 (3) 从历史人物中来——人生变幻无常、 命运无常、世事无常 (4)从个人境遇中来——人生苦短,生命短 暂、人生短暂 (5)从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来——(欲求仙 而不得,托遗响于悲风)
【引导探究】
• 面对人生短促而功业难成的悲哀,苏轼 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 • 面对此种困惑,苏轼是如何消除客人心 中的块垒的?
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
•阅读第1段,找出写景、叙事、抒情的句子。
【引导探究】
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风(清风)、水(静水)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明月)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写景) ——露(白露)
赤壁赋教学课件
赤壁赋教学课件《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
如下是精心为你挑选的,欢迎大家踊跃阅读!教学目标:1、指导预习,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
2、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朗读、课后练习,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掌握一些特殊句式。
3、指导诵读,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理解词语、句意,熟悉课文内容。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知人论世,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心路历程及其原因,培养学生旷达乐观、勇于面对坎坷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赤壁赋》,其作者苏轼,我们在小学、初中就已经接触过,今天我要和大家讲一个他“死里逃生”的故事。
苏轼四十三岁的时候,因为“名太高”而遭人陷害,被打入死牢,随时听候发落。
弟弟苏辙、儿子苏迈多方营救。
某一天,苏迈再次出去借钱,委托一个朋友给牢里苏轼送饭。
本来他们父子有一个约定:事情恶化宣判死刑之时就送鱼进去,而朋友不知道,那天送了苏轼最喜欢吃的鱼进去。
苏轼一看到是鱼,大吃一惊,知死期将至,便写下了两首绝命诗请狱卒转交给弟弟苏辙。
装诗的信封通过监狱的最高长官传到了当朝皇帝手上。
皇帝拆开一看,是两首绝命诗,其中一首是: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了须偿债,十口无家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诗里写的是对皇帝的忠诚和愿与弟弟世世为兄弟的情感,大受感动;加上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立下了一个只有当朝皇帝知道的祖训:不得诛戮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于是就释放了苏轼。
苏轼死里逃生,被贬到了黄州。
该案史称“乌台诗案”。
经历了“乌台诗案”死里逃生的苏轼,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靠微薄的俸禄养活不了一家人,在朋友的帮助下,开辟了一片荒地耕种自给,这片地他取名为“东坡”,同时也自号“东坡居士”。
赤壁赋PPT课件(鲁人版必修二第1课)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2012年1月19日,柯达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 请。这家创立于1880年的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生产和供应商,在数码 时代的大潮中由于跟不上步伐,而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结局。柯达作为感光行业的 王牌品牌,曾经创造出一系列的辉煌成绩,但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和飞速发展的科 技使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挑战,柯达也不例外。在胶卷时代,柯达曾是绝对王者, 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最鼎盛时期在全球拥有超过14.5万名的员工,地位相当 于今天的苹果或谷歌。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出现,照相技术逐渐告别底片和相 纸。一张巴掌大的光盘可存储成千上万张照片,然后,通过电脑打印机可以直接 打印出照片。总之,数字成像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底片和相纸除了部分专业人士 外,已经基本无人问津。面对一场新的变革,柯达没能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终 于淹没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
第 6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 译文: 有位吹洞箫的客人。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 译文: 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 译文: 明月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江陵 方其破荆州,下 动词,攻占 . 名词,下面 (3)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动词,落下
遗世独立 动词,如同 飘飘乎如 . 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 其言介词,依照、按照 (4)如王如 . 也 动词,及、比得上 . 固不如 能克谐,天下可定也 连词,假如、如果 如 .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 . 七月既望 望 动词,眺望 美人兮天一方 . (2)望 重 名词,名望、声望 德高望 . 秋先陨 动词,临近 并汾乔木,望 .
精选-高中语文第1单元山水神韵1赤壁赋课件鲁人版必修2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1
1080 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 中。1082 年,苏轼又来到赤鼻矶。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 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 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 舟游赤鼻矶之下的长江,写下了两篇著名的《赤壁赋》。这两篇《赤壁赋》在我 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1)白.露.横江 古义:指白茫茫茫的的水水汽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6
(2)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内心所思思慕慕的的人人,,有有隐隐喻喻君君王王的的意意思思。
今义:美貌的女子。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指指望不到边的宽宽阔阔江江面面。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
称“苏辛”;其书法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
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0
主要作品:诗歌代表作:《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题西林壁》等。词作 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卜算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等。散文代表作:《石钟山记》《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作品集:《苏东坡全 集》。
1 赤壁赋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壬.戌.(rén)(xū)
酾.酒(shāi)
桂棹.(zhào)
横槊.(shuò)
余音袅.袅.(niǎo)(niǎo)
嫠.妇(lí)
幽壑.(hè)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课件 (共60张PPT)
自学•情景导入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世人称其为 “苏东坡”。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 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 的全才之一。
自学•情景导入
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遭朝 臣嫉恨,以诗歌“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 的罪名获罪。一场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 一百多首诗的大案震惊朝野。这就是著名的 “乌台诗案”。
点击时钟计时
规范用语:我提问 我回答 我质疑 我补充
品读第三段:作者用什么手法来写“客之悲”?结合课 文具体分析客“悲”的原因。
对比手法。 ①由古(一世之雄)与今(而今安在)的历史对比生悲,由人生短暂 (寄蜉蝣、哀吾生)与自然无穷(长江之无穷)的对比生悲,这都是 悲人生短暂。 ②由作为渔樵者的吾辈与作为英雄人物的曹操、周瑜对比生悲, 这是悲自身渺小。 ③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与现实(不可骤得)的对比生悲,这是 悲仙愿难成。
1.解释词语
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
诊学•提问背诵
纵一苇之所如 击空明兮溯流光
望美人兮天一方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翻译句子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第三课时)
高一语文
学习目标
——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
赤 壁 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赋的特点。 2.在准确诵读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积累文学文 化常识。 3.感悟作者情感变化,结合处境,体悟作者情感,理 解豁达乐观的精神。
关于“赋”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山水神韵1赤壁赋课件鲁人版必修2
七月既望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2)望 动词,眺望,远看 望美人兮天一方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动词,攻占 (3)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方位名词,下面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 (4)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不求闻达于诸侯 介词,在„„中 (5)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第一个“于”,从; 第二个“于”,比 )
学法指导
本单元三篇散文,一首新诗,都是写山水胜景的名篇,以感情浓厚、意味隽永、 文辞优美而著称。 1.学习此类文章要从诵读入手,通过吟咏,品味语言的隽永美好,体会诗文所 蕴含的情趣和理趣。 2.要学习作者灵活的思路、丰富的想象以及抓住特点细致描写的方法。 3.带着阅读的收获,到大自然中观察思考,从而领悟山水神韵,进而诉诸语言 文字。
3.相关知识
关于“赋”
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是由先秦的诗歌派生出来的。到 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 ,讲究文采、韵节,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它侧重于写景 ,借景生情。最早的赋出现在先秦诸子散文中 ,称为“短 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实际上是诗与赋之间的过渡,又称“骚 赋”,到了汉代便正式确立了赋的体制,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 向骈文方向发展 ,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赋体转入律体,谓之“律
2.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三年春天,苏轼到
达黄州。不久,开始了“躬耕”生活,清贫的生活和苦闷的心情使得作者
对世事的认识更加成熟深刻,这一时期文学创作获得了丰收 ,写下了许多 流传后世的诗文,《赤壁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作者于元丰五年七月游 览黄州赤鼻矶,并写下此赋。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课件 鲁教版必修2
第二十七页,共29页。
客喜而笑,洗 盏更酌.肴核 既尽,杯盘狼 藉.相与枕藉
乎舟中 ,不知
东方之既白.
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
洗了酒杯,重新斟酒再 喝。菜肴和果品都吃完
了,空杯、空盘凌乱。 我和客人们在船中互相 枕着垫着睡着了,不知
不觉东方已经显出白色。
第二十八页,共29页。
谢谢大家
2023/5/13
有主.苟非吾之所 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
有,虽一毫而莫取. 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
惟江上之清风,与 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
山间之明月,耳得 之而为声,目遇之而
成色.取之无禁,用 之不竭.是造物者 之无尽藏也,而吾 与子之所共适。”
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 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
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 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 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 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无尽藏也,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 地,渺沧海之一粟。
第十八页,共29页。
翻译下列句子
❖ 清风徐来,水波不 ❖ 清凉的风缓缓吹来,水面上不
兴.举酒属客,诵 起波浪。我端起酒杯劝客人们
明月之诗,歌窈 喝酒,朗颂吟唱“明月”的
窕之章.
诗歌和“窈窕”的篇章。
长也。盖将自其 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
变者而观之,而 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
天地曾不能一瞬; 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
自其不变者而观 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
之,则物于我皆 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
无尽也。而又何 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
羡乎?
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
呢?
《赤壁赋》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二PPT课件
苏轼
目录
导入新课 苏轼其人 苏轼的仕途 文学知识 背景介绍 课文串讲
全文梳理 问题探究 艺术特点 课文总结
‖导入新课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 主 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 心路历程。 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 走向了成熟, 因此, 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 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 的音响, 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 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 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 发过了酵, 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 湍急的细流汇 成了湖, 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 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
著名赋文
《闲情赋》陶渊明 《思旧赋》向秀 《洛神赋》曹植 《登楼赋》王粲 《恨赋》》《别赋》(南朝·梁)江淹 《登楼赋》王粲 《长门赋》司马相如 《采莲赋》萧绎
‖背景介绍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 苏轼遭受政治 迫害, 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 “长江绕廓 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 水中的鲜鱼, 山间的竹笋, 江城的一切风物, 都给政治失意 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 这时, 他曾站立在江 边赤壁之上, 眺望如画江山, 唱出了“大江东 去”的豪放歌声。 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 夜晚, 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 写下 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苏轼像
文 徵 明 行 书 《 赤 壁 赋 》
‖
22岁中进士
26岁凤翔府签判
苏 轼徐
密州
自请外调杭州
的州 仕
湖州
元丰三年黄州
途
哲宗元年回京 元丰七年汝州
鲁人版语文必修二第1课《赤壁赋》ppt课件1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 曾(céng):用在“不”前,用来加强否定语
气,可以译为“连……都……”
▪ 一瞬:一眨眼的功夫
▪ 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而又羡何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 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 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 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 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 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 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 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 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 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 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 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 万顷之茫然。
▪ 少焉:不一会儿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月于东 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 横:充溢、笼罩 纵:任凭 如:往、去 ▪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茫然万顷) ▪ 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才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一粒长仅4.5厘米,宽只2厘米的榄核底部, 竟能刻出全首《后赤壁赋》,合共357个字,这 件罕有珍品,乃出自清朝的吊饰。这件珍品会 在星期六(2002年6月8日)的香港艺术珍宝周 末拍卖会上出售,底价为4000-4500万元。
▪ 朔:农历每月初一叫朔日 ▪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 ▪ 晦: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课件(最终版)
《枯木竹石图》
坎坷的一生 漂泊的一生 旷达的一生 自足的一生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 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 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 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 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 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 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 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 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方方《喜欢苏东坡》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 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 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 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 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 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 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 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 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 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 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 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 壁的画。
——《苏 东 坡 突 围》 余秋雨
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
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 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 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斥低劣小 人”。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倒 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 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 生活,乐观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