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培智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比高矮(一)
《比较高矮》教案
《比较高矮》教案教案:《比较高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比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比较高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比较高矮,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小树、小动物等模型。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树、小动物等模型,以及课堂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观察操场上的树木,让学生自由组队,每组选择两棵树,比较高矮。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比较高矮的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比较高矮的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高矮1. 观察物体的高度2. 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3. 使用工具(如尺子)进行比较七、作业设计组1:小树A和小树B组2:小动物C和小动物D2. 答案:组1:小树A比小树B高组2:小动物C比小动物D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较高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比较身高、比较楼房高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比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比较高矮。
名师教学设计《比高矮》第1课时示范教学教案
2.看一看
3.比一比
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比出俞老师高。
板书:张贴俞老师和韦子懿的图片
(2)尝试
师:刚才韦跟俞老师比高矮,谁也想跟俞老师比高矮呀?那你们谁还想来和俞老师比一比?
生举手,请管宸来比一比
师:怎么比呢?谁知道?
1.站在同一平面上;
2.看一看
3.比一比(请A生上台用手比划,比俩人谁高)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班级
一年级
学生数
11
单元主题
《打电话》
教学活动内容
生活数学《比高矮》
教学地点
教室
教学人员
教学时间
35分钟
教学资源
黑板、多媒体设备、卡贴、亮灯玩具、笑脸贴纸
学情分析
一年级共有11名学生,9名男生,2名女生。其中有7名自闭症儿童(S陈、S黎、S戚、S艾、S郭、S管、S张,S张同时患有视力障碍),2名智力障碍儿童(S王、S宋,S宋同时患有言语障碍),1名唐氏综合征儿童(S韦),1名脑瘫儿童(S莫)。根据浙江省个别化评估情况,将其能力分为A、B、C三组。
教学评价:
学生
本课目标
测 评
1
2
3
4
5
S王
12345
S莫
12345
S陈
12345
S宋
12345
S韦
12345
S艾
1235
S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235
S郭
125
S黎
125
S管
在帮助下完成125
S张
在帮助下完成125
+:表示已掌握; /:表示还需加强;-:表示不会
板书设计:
老师画两个圆在同一地面上,再请他俩站到里面。(板书出示○○)
《比高矮》教学设计
《比高矮》教课方案教课对象小学一年级科目数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教课方案一、教材内容剖析本节课是比一比的这单元的第三节,是在学习了比长短此后学习的,都属于比较长短的问题。
在实质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比较密切。
因此教师应注意两节课的联系,深入发掘,使学生成立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为后边学习做铺垫。
二、教课目的及难要点经过学生察看,实质操作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学会比较高矮的一般方法;经过合作沟通,培育学生察看及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情剖析一年级学生,固然上过幼儿园,但是对小学的学校生活仍是没有完整适应。
讲堂惯例做的不好,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特别短。
直观感觉的多,思想深入的少,但是表现欲特别强,因此讲堂上要注意组织活动,吸引注意,调换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踊跃性。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利用实物察看,组织活动,让学生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学会简单的比较高爱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说,读,做,教师多做指导,评论,夸奖。
在讲堂上让学生之间比较高矮,更直观更有成效。
展现丛林里小动物比高矮的课件,一方面调换踊跃性,一方面直观感受适合一年级小学生接受。
五、教课过程设计教课环节创建情形激趣导入教师活动教师在黑板上贴两颗不同颜色不同高度的星星。
师:今日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礼品,你们看,它们是什么师:对,是两颗美丽的星星。
这节课谁坐的最正直,回答下列问题最踊跃老师就把他们送给谁。
老师想请一个同学上来帮老师把他们摘下来,想上来的同学举起你的小手。
(找一个个子矮一点的同学上来),他碰到困难了,谁想上来帮帮她呢师:提出问题,第一位同学为何摘不到星星,第二位同学能够摘到星星师:评论回答结果,规范说法第二个小朋友比第一个小朋友个子高。
第二个小朋友比老师高吗总结,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比高矮。
学生活动设计企图1学生回答是两颗星星。
1 这个导入是参2一起学上来摘下矮一点照网上的名师视的星星,一起学上来摘下频设计的,必定的高一点的星星。
培智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比长短(一) 第1课时
第一单元 校园生活
周主题
第3课 整理学习用具
课题
比长短(一)
课时量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
目标
本课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校园生活情境中直观感知物品的长短。
2.能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2个物品的长短。
3.初步运用数学知识与活动经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示范、观察、比较和游戏等方法,学会比较长短的方法。
图片:《认识学习用具》。
文字:《比铅笔的长短》。
自备教
学资源
2支长短相差较大的铅笔。
教学过程
配套教学资源
自备教学资源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创设情境。
通过观看教师整理教学用具、学生整理学习用具的视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学习用具。
2.展示图片,加深认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学习用具呢?
展示铅笔、橡皮、笔袋、书包、蜡笔、毛笔、直尺的图片,加深学生对学习用具的认知。
2.实践活动:比铅笔的长短。
(1)教师示范比长短的方法,将要比长短的2支铅笔靠近摆放,一端对齐,然后比较另一端,再做出谁长谁短的判断。
(2)学生模仿操作,并说出比长短的结果。
(3)教师总结比长短的正确方法,并强调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9练一练第1题。
展示教材P19练一练第1题的图片,请学生找出正确的比长短方法,并说一说错误的方法错在哪里。
3.播放视频,引入课题。
展示教材P17数学老师让天天和贝贝领铅笔的情境,天天和贝贝不知道怎么比较铅笔的长短,数学老师由此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比长短(一)。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数学》第一学段编写总体框架及思考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数学》第一学段编写总体框架及思考|王旭刚【摘要】《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数学》第一学段是以生活数学课标规定的内容作为编写依据,从学科纵向维度和生活背景横向维度这两个维度展开的。
教材编写组通过对学科编写内容与生活背景呈现方式两个方面的协调衔接,合理规划了生活数学第一学段的学科知识内容,力图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展数学思维,形成相关的生活技能。
同时,第一学段教材可以分别作为分科教学和综合课教学中的学习资料,给一线教学提供了基础素材及资源整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生活数学;第一学段;总体框架;分科教学;综合课教学【中图分类号】G764《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数学》按照《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规划共分为三个学段、九个年级。
目前第一学段(1—3年级)的教材已经全部送审通过并出版,供全国培智学校及招收智障类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师生使用。
为了贯彻课标中关于内容选择要体现生活性的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组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对第一学段的内容做了特别的设计,安排了纵向和横向两个编写维度。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实施教学,下面对《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数学》第一学段的编写总体框架进行介绍。
一、教材编写的纵向维度与依据根据培智学校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课标在第一学段安排了“常见的量”“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综合与实践”等五部分内容。
其中“常见的量”的主要内容有:有无、大小、多少、长短、高矮、粗细、厚薄、轻重、宽窄、人民币、时间等。
“数与运算”的主要内容有:10以内数的认识及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10以内的加法、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基本认识球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空间和平面图形并能分类。
“统计”的主要内容有:根据给定的一个标准对事物做初步的分类。
数学比较高矮教案
数学比较高矮教案数学比较高矮教案1一、活动目标1、培育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进展幼儿的观测力及比较判断的技能。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二、活动预备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三、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
请两个小伙伴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到底谁高,谁矮呢?“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师网."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舞幼儿充分争论。
老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需要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觉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伙伴更矮的小伙伴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伙伴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伙伴高,究竟他是矮还是高呢?引导幼儿观测、思索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外形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伙伴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加,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伙伴,再派出来竞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伙伴,颁发奖牌,并鼓舞小伙伴,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四、活动延伸带领幼儿观测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活动反思: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按部就班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再来观测图片比较高矮,最末进行排序。
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控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比高矮》教案(精选
《比高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七章《比较高矮》,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高矮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区分物体的高矮。
2. 学习使用“比一比”的方法,比较高矮。
3. 能够运用高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矮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物体的高矮。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重点:高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尺子、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展示不同高度的人物、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关注高矮特征。
2. 新课导入(1)讲解高矮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高矮是相对的。
(2)介绍比较方法:直接观察法和工具测量法。
3. 例题讲解(1)展示两组不同高度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哪一组更高。
(2)讲解如何使用尺子测量高度,并进行示范。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比较,判断物体的高矮。
(2)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高度,并进行记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讨论比较高矮的方法。
(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强调高矮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高矮概念2. 比较方法直接观察法工具测量法3. 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个生活中的高矮比较实例。
(2)测量自己所在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实例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测量结果以厘米为单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高矮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高矮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比较高矮的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自然地引出高矮的概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高矮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高矮9篇比高矮 1活动目标:1、探索各种比较高矮的方法,能讲述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记录比较的结果。
3、初步感知物体高矮的相对性和不变性。
活动准备:1、幼儿有比较高矮有初步的经验。
2、探索高矮的材料:绳子、木块、皮尺、奶粉筒活动过程:活动一:幼儿两人一组比较高矮,并记录自己比较结果。
指导语:请小朋友自己找个朋友,两个人比比谁高谁矮,也可以在周围环境中找一些材料来帮助,然后把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1、儿童自己分组活动,教师观察儿童活动。
2、提问:“你刚才和谁比的?用的什么方法?结果怎样?”3、“我刚才发现小朋友在比较的时候做了一些记录了,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记录的?”4、教师简单小结。
(可以是儿童讲述的情况,也可以是儿童记录的情况)活动二:幼儿三人一组比较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1、老师:“请三个小朋友来,你们看看他们谁高谁矮?那中间的呢?”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2、小结:要想知道谁高谁矮应该看他和谁比,当他和个子高的人比时他就矮,而和个子矮的人比时他就高。
3、老师:“现在你可以找几个小朋友一起来比一比,看看谁还能发现更多的秘密,然后在记录下来。
”4、再次分组活动,教师观察儿童活动。
5、如果儿童在活动中有新的发现,要鼓励儿童说出探索的发现。
活动的延伸:老师请一位幼儿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师)和老师比较。
老师:“老师现在有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我想一想,你们看看我们俩谁高谁矮?为什么呢?那么在下次的活动中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我们在来讨论。
”比高矮 2幼儿对高和矮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分辨出来,我课前很担心的是本次活动的操作环节,因为操作材料是不干胶粘纸动物,要从上面完整地撕下来,对小班宝宝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结果却非常意外,全部宝贝都完成得很出色。
当然这也是有前提的——1.直接提出难点所在。
教师一开始出示动物粘纸,幼儿十分兴奋和喜欢,我担心他们会因为难撕而降低兴趣,甚至产生反感,所以直接提出撕的难度,让大家都有个心理准备,有准备了,才是操作的第一步。
《比高矮》优质教案与教学反思
《比高矮》优质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比高矮》章节。
内容包括:理解高矮概念,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运用高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能够运用高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高矮概念,能够运用高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尺子、课本、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两支不同高度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支铅笔更高。
(2)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与同桌比较,观察谁更高。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教材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板演,讲解解题过程。
4. 小组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比较多个物体的高矮。
(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高矮知识解决问题的经历。
六、板书设计1. 高矮概念2. 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3. 例题解析4.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下列物体的高矮,并说出比较方法。
(1)两个铅笔(2)三本书(3)四支笔2. 答案:(1)铅笔A比铅笔B高。
(2)书C比书A高,书A比书B高。
(3)笔D比笔C高,笔C比笔B高,笔B比笔A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
但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关于高矮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比高矮》教案(精选2024)
《比高矮》教案(精选202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比高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学会用比较的方式来确定物体的高矮顺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学会用比较的方式来确定物体的高矮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高矮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学会用比较的方式来确定物体的高矮顺序。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比较高矮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铅笔、橡皮、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高矮顺序。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学会用比较的方式来确定物体的高矮顺序。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高矮顺序。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高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较高矮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比较高矮的方法:1. 观察比较2. 尺子测量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56页的练习题。
答案:(1)1. 2. 3.(2)4. 3. 2. 1.2. 观察周围的同学,比较高矮,并说出他们的顺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实物模型,让学生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
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随堂练习,巩固了学生比较高矮的方法。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比较高矮的方法,观察和比较身边的物体,如家具、建筑物等,并说出它们的高矮顺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教师出示一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高矮顺序。
培智一年级数学高矮教案
培智一年级数学高矮教案第一篇:培智一年级数学高矮教案培智一年级数学教案《高矮》教学内容:实用数学第二册数前概念综合练习二《高矮》。
教学目标: A标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3、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能与老师进行简单的沟通能力,能用自己的话描叙高矮。
B标:能够初步感知高和矮,能够参与课堂学习,跟着学,跟着说。
C标:不破坏课堂教学秩序,要求其能跟着学。
教学重点: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能与老师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能用自己的语言描叙高矮。
教学过程: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比较学生的高矮。
(1)这是谁?我们仔细观察,比一比,谁高?谁矮?板书课题:高——矮(2)教师和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反复比一比,说一说,谁高?谁矮?(3)小游戏:身高高的同学站在高字下,矮的同学站在矮字下。
2、比较水瓶和杯子的高矮。
(1)出示事物,引导学生观察,比一比,说一说谁高谁矮。
(2)学生和老师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进行语言训练。
二、巩固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1、依次出示插图,比一比,说一说,谁高谁矮。
2、学生按要求依次完成习题,教师一旁巡回辅导。
3、穿插:听歌放松,活跃课堂,舒展身心。
4、排队游戏:把学生分成两组,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好队。
比一比,看谁排的又好又快。
4、比较事物的高矮。
让学生比较具体事物的高矮,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的高矮。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 ?(高—矮)反复认读。
五、布置作业A标学生:描红高、矮两字;B标学生:描红高字;C标学生:写1、2、3。
第二篇:比较高矮公开课培智比较高矮教材分析:《高矮》是上海卢湾区辅读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六个内容,比较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部分知识是基于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长短之后,又一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
《比高矮》教案(通用
《比高矮》教案(通用教案:《比高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07页例1和第108页的练习。
主要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以及用符号表示物体的高矮。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和符号表示物体的高矮。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比较高矮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较高矮的方法和用符号表示物体的高矮。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比较高矮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书本、玩具等。
学具: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教具,如尺子、书本、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高矮。
引导学生发现比较高矮的方法。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比较高矮的方法,并用尺子示范如何测量物体的高矮。
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比较高矮的步骤。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尺子测量书本、玩具等物体的高矮,并用语言和符号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及时给予鼓励。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教材第107页例1,让学生观察图示,并用语言和符号表示物体的高矮。
引导学生发现比较高矮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较高矮的方法1. 语言描述:谁比谁高(或矮)2. 符号表示:>(大于号)、<(小于号)七、作业设计1. 教材第108页练习第1题:用语言和符号表示出下列物体的高矮。
答案:(1)书比玩具高,用符号表示为:书>玩具(2)玩具比书本矮,用符号表示为:玩具<书本2. 教材第108页练习第2题:用自己的身高和同学的身高进行比较,用语言和符号表示出来。
答案:(1)我的身高比同学高,用符号表示为:我的身高>同学的身高(2)同学的身高比我矮,用符号表示为:同学的身高<我的身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应用比较高矮的方法,如比较建筑物、树木等的高矮,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高矮》教案与教学反思
《比高矮》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比高矮》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高矮概念,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高矮的概念,能够辨别物体的高矮。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生活中关于高矮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高矮概念,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高度不同的玩具、尺子、课件。
学具:每人一把尺子,用于测量和比较物体的高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请两名学生上讲台,比较身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何判断谁高谁矮?2. 新课讲解(1)教师出示高度不同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玩具哪个最高?哪个最矮?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小华和小明比高矮,谁高谁矮?(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3)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强调比较方法。
4.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比较物体的高矮。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比较高的方法?(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高矮概念2. 比较高矮的方法直接观察用尺子测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教室里三种高度不同的物品,并用比较的方法判断它们的高矮。
(2)回家后,和家人一起比较高矮,记录下来。
2. 答案(1)例如:铅笔、书本、桌子。
铅笔最矮,书本次之,桌子最高。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学生对高矮概念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比较高矮时的操作熟练程度。
(3)学生对比较高矮方法的应用情况。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比较物体的高矮,还可以比较其他方面的长度,如长度、宽度等。
(2)鼓励学生将比较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步骤4. 小组合作的讨论内容和目的5.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6. 课后反思的内容和拓展延伸的方向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培智数学比高矮教学设计
培智数学比高矮教学设计引言:培智数学比高矮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充分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数学比高矮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法。
一、数学比高矮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数学比高矮教学设计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通过比高矮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其次,比高矮教学设计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巧。
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数学题目和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技能水平。
最后,比高矮教学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进行比高矮类活动时,学生需要相互合作、讨论和交流,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社交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数学比高矮教学设计的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测量身高并进行比较,来探索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2.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高级问题,并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相关概念;对于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简单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3.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引入一些趣味的数学游戏和挑战,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4. 实践应用: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通过分组设计一个小任务,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计算建筑物的比例尺,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数学比高矮教学设计的实施方法1. 教师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比高矮小学数学教案
教案比高矮小学数学教案年级:小学一年级学科:数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物体高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高度差异。
教学重点:1. 比较物体高度的方法。
2. 用数学语言描述高度差异。
教学难点:1. 理解比较物体高度的方法。
2. 用数学语言描述高度差异。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课桌椅。
2. 一根测量高度的尺子。
3. 学生自带的小物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两个不同高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高,哪个矮。
二、新课内容1. 教师出示两个相同高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高度是否相同。
2. 教师出示两个不同高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高,哪个矮。
3.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高度差异,如:“这个物品的高度比另一个物品高/矮。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其他成员协助代表完成比较任务。
2. 每组学生从自带的小物品中选出两个不同高度的物品进行比较,并用数学语言描述高度差异。
3.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高度的物品,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和描述。
3.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提高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和描述物体高度差异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高度的方法和用数学语言描述高度差异的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案小学数学《认识时间》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科:数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构成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学会看时钟,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时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构成和作用。
培智比高矮ppt课件
03
培智比高矮游戏案例
案例一:公园篇
总结词:通过在公园中的实际场景,让学生比较身高, 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1. 选择三个身高不同的学生,分别命名为A、B、C。
3. 询问学生A:“你和B谁高?”如果学生A回答自己 高,则继续问:“你和C谁高?”如果学生A回答自己 和B一样高,则继续问:“你和C谁高?”以此类推。
游戏创新思路
1 2
引入新元素
在游戏中引入新的元素或角色,例如不同的生物 、机器人或超级英雄,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吸 引力。
非线性剧情
为游戏设计一个非线性的剧情,让玩家有更多的 选择和决策空间,增加游戏的复杂性和可玩性。
3
创新玩法
尝试引入新的玩法或规则,例如卡牌对战、策略 塔防或虚拟现实互动游戏,以满足玩家的不同需 求和兴趣。
的观点和想法。
下一步学习计划
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课后练习和复习,巩固本课程所学的比较高矮的知识。
引入新的概念
在掌握比较高矮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和词汇,如“最长”、 “最短”等。
加强实际应用
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加 深理解和掌握程度。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比较物 体高矮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 作和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 学会比较和判断。
课程内容
01
02
03
认识高矮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 解高矮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
比较物体高矮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 会比较不同物体的高矮。
05
04
判断胜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贴一贴,在高的物品下面贴上小红花
。
3.在矮的树下面画“ √ ”。
√
*4.比一比,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作业
1.和爸爸妈妈比比谁高。
2.找出家中可以用高矮表示的物品。
谢
谢!
比高矮(一)
涡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徐继太
比高矮(一)
老师 乐乐
比乐乐 比老师
高 矮
・ ・
做一做
1.和好朋友比一比身高。 天天 比乐乐
高
乐乐
比天天
矮பைடு நூலகம்
2.比一比看谁搭的高。
天天
乐乐
搭的比乐乐
搭的比天天
高
矮
练一练
1.指一指,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厨师 天天
的个子 高 的个子 矮
警察 阿姨
的个子 高 的个子 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