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正当防卫
论正当防卫(论文12篇)
《论正当防卫》论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制度是我国法律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始终同人类社会的礼貌、进步齐头并进,与人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历史同步发展。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是激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预防和打击犯罪,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现行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概念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职责。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职责。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职责,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从这一具体规定出发,我国学术界对正当防卫的定义出现了多种不同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正当防卫是指采取损害不法侵害人利益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行为。
①笔者较为赞同以下这一观点;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其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笔者认为不论什么观点都应强调:(1)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笔者比较赞同第二种观点是因为它更多的强调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既体现了对正当防卫人的保护,也体现了对被防卫人的保护,更有利于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平等的价值取向。
(2)正当防卫的正当性、合法性和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一)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又称基础性条件即指存在不法侵害行为。
什么是不法侵害行为呢有的学者认为不法侵害行为是指客观上发生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而危害社会的行为指的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在客观上又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犯罪行为。
刑事法:刑法常考考点之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或者他⼈的⼈⾝、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造成损害的⽅法,制⽌不法侵害的⾏为。
正当防卫⾏为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项权利,其本质在于制⽌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
它是针对不法侵害⾏为实施的正当、合法⾏为,它不仅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反⽽对社会有益,因⽽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和⽀持。
正当防卫的条件: (⼀)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是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
对此的理解要注意以下⼏点: 1.“不法侵害”的范围不仅包括犯罪⾏为,还包括其他严重违法⾏为,因为犯罪⾏为和其他违法⾏为都是侵犯法益的⾏为,没有理由禁⽌公民对其他严重违法⾏为进⾏正当防卫;⽽且,公民在受到侵害时往往难以区分犯罪⾏为和其他违法⾏为,将不法侵害限于犯罪⾏为,不利于公民进⾏正当防卫。
2.然⽽,并⾮对任何不法侵害都可以进⾏防卫,能够被防卫的不法侵害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不法侵害必须是⼈实施的侵害。
在野⽣动物侵害合法权益时进⾏的反击⾏为不属于正当防卫,⽽仅仅是⼀种⾃卫⾏为;在⼈利⽤动物侵害他⼈的情况下,动物是⼈进⾏不法侵害的⼯具,将该动物打死打伤的,属于使⽤给不法侵害⼈的财产造成损害的⽅法进⾏的正当防卫;此外,不法⾏为⼈往往只限于⾃然⼈,对于法⼈的不法⾏为,不能对法⼈整体进⾏正当防卫,只能对以法⼈名义实施不法侵害的⾃然⼈进⾏。
第⼆,不法侵害通常是积极作为的⾏为,并且这种积极作为往往带有暴⼒的或侵袭的性质,像贪污、受贿等不法侵害,⼀般不能对之进⾏正当防卫。
当然,对于不作为的不法侵害,如果只能由不作为⼈履⾏义务,需要进⾏正当防卫的,也可以进⾏正当防卫。
第三,不法侵害必须达到⼀定的强度,即⼀般必须具有攻击性、破坏性和紧迫性,不法侵害⾏为已经威胁到了公民⼈⾝安全、⾝体健康、重⼤公私财产的安全以及重要的公共利益的安全,如果不及时防卫将会给合法权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论正当防卫论文范文4000
论正当防卫论文范文前言正当防卫是刑事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是指被侵害者在受到非法侵犯时,为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合法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一直是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对正当防卫的定义和要件的解读出发,探讨正当防卫的合法性和限制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正当防卫的作用和意义。
一、正当防卫的定义和要件正当防卫是指在被侵害者面对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合理使用防卫手段进行抵抗的行为。
其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非法侵害行为:正当防卫要求被害人只有在受到非法侵害时才能采取防卫行为。
所谓非法侵害行为包括违反法律规定的威胁、伤害、侵占等行为。
2.危害迫在眉睫:被害人采取正当防卫行为的时机必须是在受到侵害的即时威胁下。
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为了自我保护必须立即作出反击,而不能等待其他救助措施。
3.必要防卫手段:正当防卫要求被害人采取的防卫手段必须是必要的、适度的。
即被害人在自我保护的过程中,不能超越对抗非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
二、正当防卫的合法性和限制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的行为,它是人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合理手段,但也有一些限制:1.非法防卫的排除:正当防卫要排除任何非法的因素。
即被害人无法以正当防卫的名义去实施非法行为,正当防卫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2.防卫行为是否必要和适度:被害人在使用防卫手段时,应该充分评估被侵权行为的严重性,并选择必要和适度的手段进行反击。
防卫行为不得过度,否则可能对他人人身、生命造成不必要伤害。
3.法定防卫情节的限制:有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了正当防卫的具体限制情节,例如必须在夜间、侵害人必须使用凶器等。
被害人的防卫行为应符合相应的法律规定。
三、正当防卫的作用和意义正当防卫作为一种合法手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1.自我保护的权利:正当防卫保障了个人和财产的安全,对于那些无法获得及时警察支援的人们来说,正当防卫是一种合理的自我保护手段。
2.维护社会秩序:正当防卫的存在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使潜在的侵权者在考虑自己行为后果时多一份顾虑,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
试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试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内容摘要我国刑法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为防止不法侵害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它有利于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勇敢地同犯罪作斗争,及时有效地制止各种不法侵害,宏扬正气,捍卫法律尊严,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
正确的运用,可以有效而及时的制止和预防犯罪。
如行使不当,就转化成了防卫过当,而会危害社会,形成犯罪。
《刑法》第20条在对正当防卫作了规定的同时,也同时规定了对防卫过当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刑法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及“重大损害”作出界定,造成在司法实践中认定防卫过当行为的偏差,也引起了罪与非罪的争议。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这是当前司法实践中比较难判定的一个界限。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刑法规定正当防卫制度,为防止不法侵害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它有利于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勇敢地同犯罪作斗争,及时有效地制止各种不法侵害,宏扬正气,捍卫法律尊严。
但,它同样是一把双刃剑,认定不当时,将会起到极大的反效果,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一方面鼓励和指导广大人民群众和不法行为做斗争,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另一方面也保护不法侵害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构成要件,特征(一)概念正当防卫(legitimate defence),是公民保护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法律武器,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确的运用,可以有效而及时的制止和预防犯罪。
(二)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的概念可以表述为"是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而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三)构成要件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
法学专业(开放本科)毕业论文-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专业法本年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论文完成日期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课题审批表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内容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我国刑法和民法中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法律权利和手段,起到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人身、财产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之目的。
本文着重于阐述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
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特征、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及特别防卫权等法律问题进行剖析,并阐述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由此提出关于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操作运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我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内容的规定,进一步对正当防卫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不法侵害特别防卫权必要限度目录一、正当防卫的概念、目的与特征------------------------------1二、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2 (一)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2 (二)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3 (三)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3 (四)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4 (五)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4三、关于防卫过当-------------------------------------------5四、特别防卫权---------------------------------------------6五、现行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效应和社会效应-------------------7六、刑法对正当防卫规定的不足之处及其完善的意见------------7(一)我国现行正当防卫制度存在的问题-----------------------7 (二)对完善正当防卫制度的建议-----------------------------9 参考文献-------------------------------------------------11引言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威慑犯罪分子、制止和预防犯罪,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浅论正当防卫制度
态 。 当指 出的 是 , 某 些 情 况 下 , 罪行 为 虽 然 处 于 预 备 阶 段 , 又 应 在 犯 但
中 图分类 号 : 9 4 1 D 2.
一正当防卫概念的修改 来自新刑法第 2 0条第 1款规 定了在正当防卫概念上的重新界定与原
、
刑法第 l 7条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不同, 从根本上更好地体现 了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是为实现 刑法的任 务而服务的 目的。修 改具体体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迈 出 了一 步 , 就解 决 了过 去 对 防卫 财 产 不受 非 法侵 害要 求 过 严的 倾 这 向 三 、 当 防卫 与 防 卫 过 当 的 认 定 正 根据 原 刑法 的规 定 , 卫 过 当 被 界 定 为 防 卫人 的行 为 “ 过 必 要 防 超
限度造成不应有 的损害” 由于对“ 。 必要限度” 没有进 行明确 的法律认 第三 , 防卫人 “ 取正 当防卫行为” 将 采 修改为“ 采取的制止 不法侵 定, 在实际执行 中就 出现 了含混不清、 不好把握 的情况 。 其实 , 必要限
即将付诸实施, 法律所保护的权益直接受到威胁, 危害结果的发生一
第一 , 增加 了“ 国家” 一词 , 突出体现了正当防卫制度所保护的社 触 即发, 此时应认同于不法侵害正在进 行, 防卫人应被允许实施正当 会主义社会关系首要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 以增 加 人 们 热 爱 祖 国 、 保 防卫; 同样 , 犯罪行为虽 已经终了, 不法侵害人 尚未逃离现场, 但 还来 护 国家利益的观念。 新刑法 的这一措词补充, 不但使正 当防卫制度 设 得及立 即挽 回损失, 也应允许正当防卫行为 的实施 , 并且被害人或其
L g l y t m n o i y e a S se A d S ce t
论正当防卫的界定
论正当防卫的界定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但是,法律赋予公民的这种权利和手段也必须正确行使,才能达到正当防卫的目的,如行使不当,反而会危害社会,转化成犯罪。
因此,对于正当防卫如何界定,笔者在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
所谓不法侵害,是指对法律保护的公私合法权益进行侵害。
不法侵害的性质,即包括犯罪行为的侵害,也包括一般违法行为的侵害,受害人都有对侵害者实行防卫的权利。
但是,是否对一切不法侵害行为都应当实施正当防卫。
笔者认为,正当防卫中所指的不法侵害,主要是指那些侵害性质严重、侵害程度激烈、危险性较大,具有积极进攻性的侵害行为。
从犯罪性质的侵害行为来看,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通常是指具有紧迫感的、带有暴力性、破坏性的、能够给客体造成严重损害的那些犯罪。
对于一般性的、危害不大的、程度轻微的不法侵害行为,一般不应用正当防卫的方法来解决,而应用调解或其他方法来解决,以达到化解矛盾之目的。
总之,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
二、防卫必须是针对实际存在而又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
这个内容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不法侵害必须是实际上存在的,而不是凭主观想象或主观推测的。
如果把实际上不存在的不法侵害凭想象、推测误认为不法侵害存在,错误地实行所谓正当防卫,造成无辜者的损害,这种防卫,在刑法理论上叫做假想防卫。
对于因假想防卫而造成的损害责任,应按行为人对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来处理。
即如果属于行为人当时主观上能够预见的,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按过失犯罪论处;如果属于行为人当时不可能预见到的,则按意外事件对待,不应追究刑事责任。
论正当防卫论文
论正当防卫论文论正当防卫论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正当防卫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1、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目的正當防卫作为公力救济的重要补充,受到各国刑法的普遍重视。
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的目的是赋予公民私力救济的权利,弥补公力救济的有限性和滞后性,使其能够保护个人合法权利或者国家公共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正当防卫行为具有目的正当性和违法阻却性,它是一种有限度的防卫行为,而不是对侵害人的惩罚,行为人对因此造成的损害后果不负刑事责任。
为了保障公民在遇到不法侵害时进行正当防卫的权利,同时防止借防卫的名义行妨害之实,认定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至关重要,如何认定防卫是否具有紧迫性和防卫人自身的防卫意识也是关键点。
2、正当防卫的紧迫性正当防卫的紧迫性也是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应看其是否具备防卫的紧迫性,这是正当防卫的前提和客观基础。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不法侵害行为并且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中,两者分别是成立正当防卫的原因条件和时间条件。
笔者通过论述这两者的构成要素从而分析正当防卫的紧迫性。
(一)存在不法侵害是防卫的原因条件。
存在不法侵害是实行防卫的起因和前提,对于不法侵害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不法侵害性质的认定,可以肯定的是不法侵害行为应当是一种客观上存在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对于不法侵害,并不要求其必须是犯罪行为,一般的违法行为同样构成不法侵害。
无论是犯罪行为还是一般违法行为,只要侵害人正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可以对其进行防卫。
其次,不法侵害应当是客观上存在的,即有迹象表明行为人随时可能实施或者已经着手进行的。
对于主观臆想的行为进行防卫,不能构成正当防卫,此即正当防卫和假想防卫的区别。
浅论正当防卫的正当性.doc
浅论正当防卫的正当性一、正当防卫存在的基础(一)从古典哲学的角度分析正当防卫的正当性社会契约论是近代西方思想家在继承和发展“古代契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比较系统的关于国家起源、性质和基本原则的理论。
“古典契约论”的奠基者是霍布斯,而后斯宾诺莎、洛克、卢梭和康德等历代政治思想家的补充、调整而完善,成为西方正统的国家理论。
古典契约论主张在国家诞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
然而近代的哲学家们对“自然状态”的性质意见并不统一。
“自然状态”可以是相当糟糕的状态,如霍布斯所说的那样,人对人想现在的动物一样,人们永远处于战争之中。
“自然状态”也可以是一种相当完善的状态,如洛克所说的那样,人们在其中过着和平、宁静的生活,但是洛克也认为“自然状态”有种种不便之处,而这些不便之处往往导致战争。
不论因为“自然状态”本来就糟糕,还是因为自然状态存在某些不便之处而糟糕,以一言蔽之,“自然状态”是不可靠的,因此人们试图摆脱这种没有保障的生活环境。
正是在这里产生建立国家的要求。
在古典契约论中,这种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国家的过程是在“自然法”的理论支持下完成的,以关于个人权利的形而上学假定为前提。
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古典契约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第一,“自然法”赋予每个人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
第二,“自然法”赋予人个人护自己的自然权利,每个人都有权惩罚犯罪,并在受到伤害时索取赔偿。
第三,“自然法”告诉人们,契约订立之后,必须加以履行,正义就是信守契约,违约就是不正义。
各学派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们订立契约时,放弃的是自己的全部的权利还是仅仅一部分权利。
在霍布斯看来,所有人都应放弃自己的自然权利,将他们让渡给一个公共机构,这种每个人的自然权利的放弃就是人们之间的权利互相交换和转让的过程,同时权利的互相转让过程也就是契约的形成过程,在缔结契约的过程中代表公共权力的国家诞生了。
国家出现以后,诞生公力救济,并进而取代私力救济,此时,公力救济是私力救济的替代,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公力救济的诸多不足逐渐显现,私力救济又获得的重生,只是受到法律的诸多约束。
正当防卫理解与适用
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张碧波防卫的本质是以暴力手段来保护合法权益,而暴力手段的使用往往又会带来对另一合法权益的侵害,如何在暴力防卫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合法权益保护的平衡点,这就是防卫权合法行使要解决的基础问题。
我国刑法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同时也规定了防卫过当等内容,在合法与违法的一线距离之间,如何准确把握防卫的尺度,对于公民合法维权无疑具有积极的认识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有关内容进行粗略探讨。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这是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所作的规定,也是我国公民正确行使正当防卫权的唯一合法依据。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有其特定的含义:首先,正当防卫是一种正当、合法的行为。
也就是说,我国法律确认了正当防卫的合法地位,确认正当防卫行为的合法性,这种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仅不构成犯罪,而且还受到法律的保护、支持和鼓励。
其次,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
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公民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遭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公民有权对不法侵害予以必要的反击。
它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义务,即使在公民有条件躲避这种侵害或者求助于司法机关的情况下,公民仍然有权行使正当防卫这一法定权利。
也就是说,我国刑法上的正当防卫并不仅仅是一种“不得已”的应急措施,而且还是鼓励公民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积极手段。
再次,正当防卫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
一方面,正当防卫是对不法侵害者的人身或者财产的一种损害,在必要的情况下,正当防卫可能是一种合法的杀人行为、伤害行为或者毁坏财物的行为,法律不追究正当防卫者的刑事责任;同时由于正当防卫可能要造成某种伤害,因而它不是无条件、无限度的,公民在行使这种权利时,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不允许超过必要限度,不允许滥用防卫权利。
论正当防卫(论文12篇)
《论正当防卫》论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制度是我国法律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始终同人类社会的礼貌、进步齐头并进,与人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历史同步发展。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是激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预防和打击犯罪,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现行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概念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职责。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职责。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职责,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从这一具体规定出发,我国学术界对正当防卫的定义出现了多种不同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正当防卫是指采取损害不法侵害人利益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行为。
①笔者较为赞同以下这一观点;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其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笔者认为不论什么观点都应强调:(1)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笔者比较赞同第二种观点是因为它更多的强调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既体现了对正当防卫人的保护,也体现了对被防卫人的保护,更有利于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平等的价值取向。
(2)正当防卫的正当性、合法性和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一)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又称基础性条件即指存在不法侵害行为。
什么是不法侵害行为呢有的学者认为不法侵害行为是指客观上发生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而危害社会的行为指的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在客观上又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犯罪行为。
浅论正当防卫制度
“
”
,
触 即 发 此时 应 认 同 于 不法侵害 正 在进行 防 卫 人应 被允许实施 正 当 防卫 同样 犯 罪行为虽 己 经 终 了 但不法侵害人尚未逃 离现场 还 来 得及 立 即挽回 损失 也 应允 许正 当防 卫 行为的 实 施 并且 被害 人或 其 他 公民有权将不法侵 害人扭送 司 法 机关处 理
, 。 。 , , , , ,
,
,
最后 防卫 必 须是对 不法侵害者本人 实行 这是 实施正 当防卫 的 对象 条件 正 当 防 卫 的 目的在 于排除 和 制 止 不法侵害行为 所 以只 能
,
,
慈含的正 义和神圣深 入 人心 第 二 增加 了 财产 权 利 突 出对 个 人 财产 权益 的保护
,
“
, 、 、 、 、 , , 。 , ,
,
款规 定判断是不 是 防 卫过 当要把是 否 明 显超 过 必 要限度 和 是 条第
、 ,
否 造 成重 大损害 结合起来考察 为 了进 一 步明 确防 卫 人 的权 利 新 刑法 第 款 的规定是 对原刑法正 当防卫 理 论 的重 大突破 为
、 , , 。
“
”
、 ,
成 第 三人权益 的损 害 则应 按 新刑法第
条的 规 定 防卫 人不 负刑事
,
代性 它是 随着社会的 发展 人们思 想观 念的转变和社 会价 值取向的 务实性应运而生的 同时也说明法 律在保护人们合法权 益 的途径 上 又
迈出了一 步 这就解决了过去对防卫 财产不受非法侵 害要求过严 的倾
,
, ,
,
“
”
“
”
”
“
新刑法 将 正当防卫的权利范 围界定为 人 身 财产权利 人 身权利和财产 权利 比较 容 易确定 刑法特别予 以单
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精选5篇)
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精选5篇)第一篇: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学年论文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姓名: xxx班级: xxx学号: xxx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学年论文摘要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其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公民享有正当防卫权,并不意味着公民可以任意的实施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的实施应有其明显的限度,而这种限度正是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因此,正确的对正当防卫的限度进行把握,不仅能有效的区分罪与非罪,而且对我国的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参考国内外关于正当防卫限度的文献,结合作者自身的思考,对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限度;限度条件;认定标准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学年论文目录引言 (4)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5)二、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6)(一)防卫限度的涵义 (6)(二)限度条件的学说及其评析...............................................................7 1.限度条件的学说.................................................................................7 2.限度条件的评析.................................................................................8 结语...................................................................................................9 参考文献 (10)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学年论文引言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民法论文】
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民法论文】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论文摘要:正当防卫是公民保护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法律武器,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确的运用,可以有效而及时的制止和预防犯罪。
如行使不当,就转化成了防卫过当,而会危害社会,形成犯罪。
而现实中,对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定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如何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进行比较准确的界定就成了当务之急。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1、正当防卫成立的起因条件,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施正当防卫;2、正当防卫成立的时间条件,必须是对实际存在而又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才能实施正当防卫;3、正当防卫成立的对象条件,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4、正当防卫成立的主观条件,正当防卫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5、正当防卫成立的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防卫过当的本质是较轻的社会危害性。
防卫过当的构成,包括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四个要件,具有如下特征:1、防卫过当的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通常为生命权和健康权;2、防卫过当的客观方面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3、防卫过当是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单个公民;4、防卫过当的主观方面是防卫人对过当结果持放任或者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的态度。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界限正当防卫是公民保护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法律武器,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确的运用,可以有效而及时的制止和预防犯罪。
但是,法律赋予公民的这种权利和手段也必须正确行使,才能达到排除和制止社会危害性的目的,如行使不当,就转化成了防卫过当,而会危害社会,形成犯罪。
因此,人们在进行这种正当防卫的同时又存在着承担一定刑事责任的风险,这就存在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问题,而现实中,对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定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完整word版)浅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终稿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浅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题目专业学习中心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月日正当防卫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渊源于我国宪法,它的行使有其特有的条件,更有必要的限度要求,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一直是正当防卫制度的核心问题,几乎司法实务中每个正当防卫案件都要涉及必要限度之判断.构建和完善正当防卫防卫限度评判体系,不仅仅是个重要的刑法理论问题,更将对司法实践本身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防卫过当作为正当防卫制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课题,历来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对限度条件的理解,更是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相区别的关键所在。
对防卫过当进行准确界定,有助于实践部门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
由于1997年刑法扩大了正当防卫的范围,许多依照1979年刑法属于防卫过当的案件按照1997年刑法应作为正当防卫来处理.所以,深入探讨防卫过当相关问题更显必要。
故本文紧密结合我国新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法律规定,分析了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与防卫过当的构成要件,然后对相对防卫权与无限防卫权的界限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规定的具体对策.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不法侵害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的条件 (4)(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4)(二)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 (4)二、防卫过当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5)(一)防卫过当的概念 (5)(二)防卫过当的构成要件 (5)三、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分析 (5)(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辩证关系分析 (5)(二)相对防卫权实施的必要限度分析 (6)(三)无限防卫权实施强度控制分析 (6)四、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界限的完善对策 (7)(一)对德国的期待可能性理论进行司法借鉴 (7)(二)深入考察不法侵害的强度与缓急 (8)(三)细化对防卫过当规定的司法解释 (8)五、结语 (8)参考文献 (10)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的条件(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围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1. 引言1.1 正当防卫制度的概念正当防卫制度是指在必要情况下,为了防卫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依法使用适当的手段进行抗击的一种合法行为。
正当防卫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是在遭受非法侵害的时候,采取合理、必要的防卫措施。
正当防卫制度的出现,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正当防卫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正当防卫必须是在遭受非法侵害的情况下进行的;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抵御非法侵害,而非为了挑衅、报复或复仇;防卫的手段必须是适当的,不能使用过度的暴力手段;防卫必须是直接、紧急和不能有其他处理手段的情况下进行的。
正当防卫制度是现代法治社会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为公民提供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途径,也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个人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2 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中。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公民的合法权益,对犯罪依法惩处,是刑法的基本原则。
而在正当防卫的情况下,行为人在面临非法侵害时可以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对于正当防卫的行为并不承担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十条还规定,对于正当防卫的行为,如果危害较大或者超过了被侵害的权益所应当具有的限度,应当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这说明我国刑法对于正当防卫行为给予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相应的规定,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安定秩序。
正当防卫的法律依据不仅在刑法中体现,还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有所规定,为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提供了法律支持。
2. 正文2.1 正当防卫的条件和要求正当防卫需要具备必要的紧迫性。
即当遭受他人侵害时,必须立即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不能存在过多的犹豫和迟疑。
正当防卫需要符合正当防卫的限度。
防卫的手段必须是合理的、必要的,并且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不能使用过度的暴力或者武力,造成过度的伤害。
正当防卫的例子通俗易懂
正当防卫的例子通俗易懂
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或遭受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或
他人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合法防卫行为。
下面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正
当防卫的例子:
1. 自卫防身,假设你正在夜间独自行走,突然有人持刀袭击你,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你可以使用适当的力量进行反击,以防止对
方继续攻击。
2. 家庭防卫,假设你的家中突然闯入了一名歹徒,他持有武器
并对你和你的家人构成威胁。
为了保护家人的生命安全,你可以采
取必要的措施,比如报警、拿起物品进行防卫或采取其他合法手段。
3. 保护他人,假设你目睹一名无辜的路人遭到暴力袭击,你可
以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制止施暴者,以保护被害人的安全。
然而,你
的防卫行为应该是合理和适度的,不能超出必要的限度。
4. 财产防卫,假设你的住所遭到入室盗窃,当你发现盗贼正在
实施犯罪行为时,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财产,例如
报警、寻求邻居的帮助或者采取合理的手段阻止盗窃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原则,必要性原则(即使用的力量和手段必须是合理和必要的)、紧急性原则(即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可以采取防卫行为)、适度性原则(即防卫行为的力量和手段不得超过合理的限度)以及不主动原则(即不能主动寻找或制造防卫的理由)。
总之,正当防卫是在合法范围内采取的保护自己或他人安全的行为,但在实施时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和上述原则,以确保防卫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论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
前言正当防卫对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社会秩序以及公民的合法权益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习俗到法律,从观念到学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
它一开始从复仇的防卫中萌芽,后来逐渐发展成私刑,直至它能成为更完善的制度被刑法确定下来。
而正当防卫制度在刑法中地位的真正确立,是1971年的法国刑法典。
正当防卫目的正当性表明它不是侵害,也不是主要用来惩罚侵害人,而是一种有限度的防卫。
正当防卫行为仅仅是在合法权利被正在侵害或威胁的紧急情况下,为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紧急救济措施,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有力回击。
然而正当防卫在实际生活中也遇到许多问题,它不足之处的背后是立法在某些领域的欠缺。
本文就完善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制度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以便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关制度的发展。
目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2Keywords2一、关于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的概述3(一)正当防卫制度的历史发展3(二)正当防卫的概念4(三)正当防卫的目的和意义41、正当防卫的目的52、正当防卫的意义6二、正当防卫的条件6(一)正当防卫的防卫意图61.防卫认识72.防卫目的8(二)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8(三)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9(四)正当防卫的防卫对象9(五)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9三、关于防卫过当10(一)防卫过当的概念10(二)防卫过当罪过形式的认定11四、对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建议13(一)明确防卫限度、防卫时机的界定13(二)增设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正当防卫的特别规定14(三)增加对正当防卫的确认后的大力表彰,并向社会公示14(四)明确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所造成的损害由谁承担14结论16参考文献17致19论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
它的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分析论证,旨在使人们对正当防卫制度有个全面而又清晰的认识,正确理解和适用正当防卫,鼓励广大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和限度内正确行使防卫权,使其具有的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得到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
全文共分为以下三部分,约一万四千字。
第一部分,正当防卫的概述。
该部分首先讨论了关于正当防卫的概念;其次论述了正当防卫的性质。
第二部分,一般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在该部分,笔者首先对正当防卫的条件进行了概述;其次在全面分析了正当防卫成立的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
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
第三部分,特殊正当防卫。
该部分首先否定了其他欠准确的命名认识,从而确立了“特殊正当防卫”的称谓,并分析了特殊正当防卫的行使条件;其次重点论述了对特殊正当防卫的理解。
主题词:正当防卫特殊正当防卫成立要件目录一.正当防卫的概述(一)正当防卫的概念(二)正当防卫的本质二.一般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一)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概述(二)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1.防卫认识2.防卫目的(三)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1.正当防卫的基础条件2.正当防卫的时机条件3.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4.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三.特殊正当防卫(一)特殊正当防卫的概念(二) 特殊正当防卫的理解四.参考文献五.致谢一、正当防卫的概述(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我国现行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该条对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限度条件等作了明确规定,并规定了对防卫过当的处罚原则。
根据该条规定,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的行为。
(二)正当防卫的性质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我国刑法学界将这类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但实质上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称作“排除危害性行为”、“排除违法性行为”或者“排除犯罪性行为”。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首先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权利,这项权利渊源于我国宪法。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我国刑法通过追究刑事责任以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的人身以及其他权利不受侵犯。
同时,刑法还设立正当防卫条款,作为公民在人身和其他权利受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紧急情况下的救济措施。
正当防卫作为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同其他刑法规范一样,体现了刑法的正义、秩序和功利价值的对立统一。
有此可以看出,正当防卫行为既是一种权利行为,也是符合刑法目的的行为,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实施的正当防卫,因而必然是要受到鼓励和肯定的行为。
这样的行为当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负刑事责任。
二、一般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一)正当防卫成立条件概述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但这种权利也是一种附条件的权利,正如民法上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样,正当防卫权利并非任何时候均可行使,相反,法律对正当防卫权的形式规定了一些条件,只有在符合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才可行使正当防卫并依法不承担刑事责任。
这些条件是正当防卫权利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也体现了正当防卫法律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更体现了法律规定正当防卫权利与制度的宗旨。
所谓正当防卫的条件,是决定正当防卫权的发生于运用的若干主客观法定因素的有机统一,各法定条件不仅有其独特的作用,并与其他条件有着有机的联系,共同制约正当防卫行为。
只有同时具备了正当防卫所有的条件,正当防卫行为才是合法的;否则,任何一个条件的欠缺都将导致正当防卫行为的不成立,从而成为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因此,正当防卫的条件是正当防卫理论的核心。
(二)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我国刑法明确规定,正当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由此可以看出,成立正当防卫必须具备防卫认识和防卫目的,已经成为公认的真理。
1所以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即防卫意图的存在,所谓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在实施防卫行为时对其防卫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所具有的心理态度。
它是防卫认识和防卫目的的统一。
1.防卫认识防卫认识指防卫人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对不法侵害及防卫行为各方面因素的认识。
防卫认识是防卫意图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没有防卫认识,就不可能产生防卫的目的,就没有防卫意图的存在。
防卫认识包括以下基本内容,换言之,公民实施防卫行为时,必须认识到以下诸因素:(1)防卫人必须认识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存在;(2)防卫人必须认识到不法侵害人;(3)防卫人必须认识到某种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认识到该种合法权益的性质;(4)防卫人必须认识到不法侵害行为的程度、强度、缓急度等客观性质,以便恰当地决定防卫行为的方式、程度、强度、造成后果的轻重等;(5)防卫人对于防卫行为的方式、程度、造成后果的轻重等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防卫行为能控制在刚好足以制止不法侵害,不知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程度。
以上是防卫认识的主要内容。
因为正当防卫所面临的不法侵害指客观的不法侵害而不问侵害人的责任能力和责任意思,因此在防卫认识中不要求防卫人对侵害人的责任能力的认识。
2.防卫目的防卫目的指防卫人在防卫认识的基础上,进而决定实施防卫行为,并希望通过防卫行为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愿望。
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的目的是通1.参见王政勋著:《正当行为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61页。
过给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
根据该规定可以看出,防卫意志包括以下两个层次:(1)第一个层次的目的是给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
防卫人在实施防卫行为时,认识到不法侵害的诸要素和防卫行为的诸要素,希望通过防卫行为给不法侵害人造成某种损害,如剥夺其生命、损害其健康、毁损其财产等。
第一层次的防卫目的是这些损害结果在行为人心理上的反映,这些结果的发生是防卫人所希望的。
这种目的的表面看来与有关故意犯罪的目的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实际上,犯罪目的是在犯罪认识因素基础上形成的,该层次的防卫目的是防卫人的一个手段性的目的,是防卫目的中较低层次的内容,而防卫目的还有第二层次的内容,从而使其与犯罪目的有了本质的不同。
(2)防卫目的第二个层次的内容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这是防卫行为最根本的目的,是防卫目的的核心。
第一层次的防卫目的相对于第二层次的目的只是一个手段,也就是说,给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时为了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要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必须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的损害。
正是因为防卫目的第二层次内容的存在,才使防卫目的有了正当性,才使正当防卫成为排除社会危害性的正当行为。
防卫认识和防卫目的共同构成了防卫意图的全部内容。
防卫认识是防卫目的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行为人没有形成防卫认识,防卫目的也就不可能产生,他所实施的行为也就不是防卫行为,防卫目的虽然基于防卫认识而产生,却是防卫意图的核心内容,它是决定正当防卫的合法性的关键因素。
无论是缺少防卫认识还是缺少防卫目的,都不能形成防卫意图。
而缺少了主观条件的“防卫行为”也不成其为防卫行为,更谈不上正当防卫的成立。
(三)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是指刑法规定的,说明防卫主体在防卫意图的支配下,实施的防卫行为成立正当防卫,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条件,它包括实施正当防卫的基础条件、时机条件、对象条件和限度条件四个方面。
1.实施正当防卫的基础条件——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社会或个人的权益免受不法侵害,因此,倘若没有不法侵害的发生,公民就不必也不能行使正当防卫权。
有不法侵害的发生,是正当防卫行为得以实施的前提。
(1)怎么理解“不法侵害”中的“不法”不法侵害中的“不法”系指主观的不法还是客观的不法,换言之,不法侵害的行为人是否应具备相应的责任能力并在不法意思的支配下实施不法侵害,向来有主观说与客观说之争。
主观说认为,行为是否不法,不能仅就行为本身来认定,而应当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情况来认定,即客观上必须为危害社会的行为,主观上亦须有责任意思,行为人又具有责任能力,才能成为“不法”。
客观说为绝大多学者所认可。
认为不法系指客观上危害社会并且违法的行为,不依行为人是否具备责任能力和责任意思为要件。
笔者赞同客观说的主张,认为不法侵害仅指客观上对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而不问行为人的责任能力和责任意思。
其理由如下:第一,刑法中设立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而不是由国家将法律制裁不法侵害的权力交给了防卫人。
侵害行为只要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不管行为人是否有责任能力,不管行为人是处于故意、过失还是由于意外事件、不可抗力,都会造成一定的客观损害,因此就应当以正当防卫的方式来避免这种损害。
第二,决定是否对不法侵害人追究法律责任,应当将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结合起来,但这是司法机关在行为发生后所做的事情,防卫人既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力认定不法侵害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防卫行为给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损害虽然有惩罚的性质,但是不是对不法侵害人法律责任的追究,我国法律所规定的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处死刑(防卫造成死亡结果)外没有任何一种与正当防卫给不法侵害人的损害相同,而正当防卫给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后仍然可以追究不法侵害人的法律责任直至到判处死刑。
正当防卫不是制裁行为,并不是追究侵害人法律责任的行为,正当防卫给侵害人造成的损害其严重程度往往比追究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为大。
第三,要求防卫人在防卫时认定不法侵害人具有责任能力和责任意思,是强人所难的苛刻的要求,势必会严重影响正当防卫制度功能的发挥,影响对合法权益的保护。
(2)如何认定和理解不法侵害关于不法侵害,是仅指犯罪行为,还是兼指一般违法行为,我国刑法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不过我国刑法理论界对此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不法侵害不仅指犯罪行为,而且还包括违法行为。
另一种观点则主张,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所面临的不法侵害只是指犯罪行为,不包括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