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正当防卫(一)

合集下载

对正当防卫的认识

对正当防卫的认识

对正当防卫的认识
一、定义
正当防卫,也称为自我防卫或自卫,是一种在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了防止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进一步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

它是一种合法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目的
正当防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公民本人或者他人的权利、自由等不受非法侵害。

它旨在通过合理的自我防卫行为,来对抗非法的暴力行为,以达到阻止不法侵害、维护自身和他人安全的目的。

三、条件
实施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1. 存在现实的非法侵害: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实际的非法侵害行为,且该行为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

2. 防卫行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防卫行为应当是必要和合理的,以
制止非法侵害行为为限,不能过度使用暴力。

3. 存在合法的防卫意识:防卫行为应当是在具有合法防卫意识的情况下采取的,即认识到自己的防卫行为是合法和必要的。

4. 无其他可替代的解决方法:在采取防卫行为之前,应当考虑是否有其他更温和、合理的解决方法,只有在无法采取其他解决方法的情况下,才能采取防卫行为。

四、界限
正当防卫的行为应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如果防卫行为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或者死亡,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在采取防卫行为时,必须审慎评估和判断形势,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伤害。

五、责任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正当防卫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合法的,并且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但是,如果防卫行为超出了必要的限度,或者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则可能会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在采取防卫行为时,必须仔细权衡利弊,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理。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我国正当防卫制度是我国刑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安定。

该制度在刑法中的规定较为详细,并得到不断完善和进一步加强。

本文主要从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主要包括三部分:正当防卫的概念、适用原则和具体规定。

1.正当防卫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在危急情况下,为了防卫自己、他人或者国家的人民、公共财产等重大利益,超过了必要的限度而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这就是我国对正当防卫的规定。

可以看出,正当防卫是指在危急情况下,为了保护重大利益而采取防卫行为,并因此造成损害的一种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正当防卫的防卫行为必须符合必要性原则,即必须是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才不负刑事责任。

2.适用原则在判定正当防卫是否适用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情节认定原则。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认定正当防卫所在的危急情况的存在,以及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

(2)利益优先原则。

应当优先考虑被保护的利益,即被正当防卫所保护的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

(3)严格限度原则。

正当防卫行为必须超过必要限度才能成立,否则就构成过当防卫。

3.具体规定我国对正当防卫的具体规定主要包括如下几条:(1)正当防卫必须在危急情况下发生,且防卫行为必须符合必要性原则。

(2)正当防卫的承担者可以是任何人,包括公民和非公民等。

(3)正当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必须是由被防卫者造成的。

(4)正当防卫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应当存在合理性。

二、正当防卫的运用正当防卫的运用主要涉及到防卫的对象、防卫的时机、防卫的方式及其限度等方面。

正当防卫的防卫对象可以是自己、他人或国家的人民、公共财产等重大利益。

被保护的利益必须是重大利益,如生命、财产等,不能是不正当利益。

2.防卫的时机正当防卫应在危急时刻下产生,即当被侵害人遭遇危险和攻击时,可以采取正当防卫措施,而不能在事后采取行动。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正当防卫是指在危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采取合理、必要的防卫行为,对侵害者实施一定的制约和惩罚,以维护法律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手段。

正当防卫是我国法律授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社会公众自卫的一种合法方式。

本文就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一定的浅析。

正当防卫制度包括处罚防卫、免除刑事责任和损害赔偿三个方面。

处罚防卫是指在尚未对自己发动攻击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可能的攻击,采取适当防卫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处罚非法侵害公民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的行为是刑法规定的防卫行为,尽管行为属于非法行为,但由于具有正当性,不属于违法行为,在法律上是不承担刑事责任的。

但应注意的是,处罚防卫的行为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存在正当防卫的危险状况,采取的防卫措施必须是对抗非法侵权行为产生的直接危险,且采取的防卫措施必须符合必要性原则。

免除刑事责任是指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行为,不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包括免除刑事责任和减轻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事法律,对于正当防卫行为,应当免除刑事责任,即不追究刑事责任;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条件而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可以减轻刑事责任。

免除刑事责任和减轻刑事责任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在危急时刻的紧迫性和对被害人的攻击的轻重程度。

损害赔偿是指当正当防卫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时,被害人有权要求行为人进行赔偿。

正当防卫行为实质上是对攻击者侵权行为的进行了制约和惩罚,因此对于防卫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害,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并进行相应的经济赔偿。

但应当注意的是,损害赔偿并不意味着行为人完全没有过错,因此在法律上也规定了对于涉及正当防卫的损害赔偿,应当根据行为人的过错程度进行相应的减免。

正当防卫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安定。

但也要注意,正当防卫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符合相应的条件和标准才可以采取。

正当防卫制度也存在实施难度和司法意见不统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

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正当防卫是指在民事、刑事法律上,因为必要的自卫和急迫需要而进行的防卫行为,其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律所规定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制度,它保护人们在面对危害自身合法权益情形下进行自卫和急迫防卫的权利。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正当防卫制度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和功能,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身财产安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紧急避险、急措救人、合理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这表明我国法律对正当防卫的保护和规定。

在法律的范围内,人们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也不能过度或不必要地伤害他人。

这种既保护个人权益,又兼顾公共利益的原则,体现了中国法律的正义和公平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正当防卫制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防止不法分子对个人和财产的侵害。

在日常生活中,不时会发生一些抢劫、盗窃等犯罪行为,如果个人有了正当的防卫权利,就能够有效地阻止犯罪分子的侵害行为,减少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正当防卫制度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当人们知道自己在面对危险情况时可以合法地进行自卫和防卫,就会更加有勇气和信心,从而形成一种民众自发维护社会安宁的氛围。

正当防卫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如何界定“合理防卫”、“急迫防卫”等概念,涉及到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边界问题,这需要法律界和司法界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界定。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正当防卫的漏洞进行违法行为,为此,法律应当建立更加完善和细致的制度,对于滥用正当防卫进行惩戒。

正当防卫制度在法律适用、司法裁量等问题上也存在一些现实挑战。

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司法机关可能会存在对正当防卫法律适用的不规范和不一致性,这就需要司法工作者在适用正当防卫制度时要充分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评价和界定正当防卫的合理性。

在司法裁量中也需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下行使自卫和防卫权利。

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不仅是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制度,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功能。

好--浅谈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

好--浅谈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

毕业论文浅谈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姓名:张磊班级:09 级专业:法律指导老师:张敏燕内容摘要正当防卫是公民保护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法律武器,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确的运用,可以有效而及时的制止和预防犯罪。

但正确行使,才能达到排除和制止社会危害性的目的,如若行使不当,就转化成了防卫过当,而会危害社会,形成犯罪。

所以,人们在进行这种正当防卫的同时又存在着承担一定刑事责任的风险,这就存在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问题。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几起涉及正当防卫的刑事案件所引发的广泛社会关注,便暴露了人们在正当防卫适用上的认识分歧。

其中,对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理解便成为问题的核心之一,对此,司法界和理论界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本文拟从具体案件的分析入手,结合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宗旨,逐步阐明正当防卫必要限度条件的具体含义和判断基准,并就如何认定防卫过当、特殊防卫的限度条件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合法权益限度浅谈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正当防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

而对于一般公众而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到底怎样界定是有一定困难的,如何正确行使此项权利,既能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又不会危害社会,形成犯罪。

这就存在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问题。

一、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的认定正当防卫是一种在国家公共利益、公民个人利益遭受不法侵害处于紧急状态下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以一定的人身财产损害为代价。

只有正确的行使,才能达到刑法规定正当防卫的目的,相反,如果滥用这一权利,则会侵犯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甚至因此构成犯罪,所以采取防卫是否恰当是否合法,必须了解实施正当防卫具备的条件。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浅谈正当防卫

浅谈正当防卫

者进入侵害现场 即为不法侵害 已经开始 ; 开始 h
说 为 的 “ 着
手”正当防卫在不法侵害着手时进行的;直接面 , c 临 危险 说 :即不 法 侵害 的开 始应 该 指合法 权益 已
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已十分明显 ,不实行正当防卫 就会立即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时,也应认为不法 侵害 已经 开始 。 1 4关于正当防卫的意图: 必须为了保护公私 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即防卫 ^ 、 实行防卫的目的 必须是为了使 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 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其 在主观 匕 具有正义性 ,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首要 条件 ,也是刑法规定正当防卫免负刑事责任的重 要根据 。防卫如果是侵害他人的非正义 目的 , 或出 于保护其非法利益的目的,其主观 目的与正当防 卫 的主观目的相违背 , 不具有正义性 , 所以这种防 卫 不 属于 正 当防卫 。 l 5关于正当防卫的限度 : 必须在一定限度条 件下进行。 对于必要限度, 主要有三种观点 :基本 a 相适应说 :认为必要限度就是防卫行为与不法侵 害行为在性质 、手段 、强度和后果上要基本相适 应 ;需要说 : h 认为所谓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就是 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只要是制止不法侵 害所必需 , 不如此就不足以制止不法侵害, 即使防 卫在强度 、 后果等方面超过对方可能造成的侵害, 也不能认为是超出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相当 。 说 :认 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在原则上应 以制止 不法侵害所必需为标准,同时要求防卫行为与不 法侵害行为在手段、 强度等方面, 不存在过于悬殊 的差异 。 本文认为 , 述三种言说都有起可取之处 , E 它 是基本原则和具体标准的统一,在具体的司法实 践 中,还应该根据不法侵害的强度和具体情况来 考察, 结合案情来正确判断是否超过了必要限度。 2防卫 过 当 2l 防卫过当的条件:要具备正当防卫的 4 个前提条件, a 即:发生了不法侵害。h 不法侵害是 正在进行的。 具有防卫的 且的。崞r o c 对不法侵害人 实施防卫。具备这 4个前提条件, 才能成立防卫 过当。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区别在于缺乏第 5 个条件即“ 适度” 的条件。因此, 事先防卫、 事后防 卫 、防卫挑拔、假想的防卫不权不能成立正当防 卫, 也不能 成立防卫过当。 2 . 2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造成重大损 害。 中有—个条件是客观的, 其 就是“ 造成重大损 害” ,在人身损害的场合通常指重伤 以上的损害, 包括死亡。 反过来说, 如果没有造成重 伤以上的伤 害的 , 如轻伤 , 就不存在过当的问题 。这说明《 刑 法》 对于衡量防卫过当还是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的, 并非都是弹性 的标准。对“ 明显地超过必要限度” , 通常采取“ 实质标 准” 判断, 即是否 明显超过制止 不 法 侵害 的需 要 (需要 说 ”。而 不完 全根 据 双方 “ ) 使用的工具、 打击的部位、 强度是否相称判断(适 “ 应说”。例 : ) 甲身强力壮, 认为在市场摆摊的乙冒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正当防卫是指在没有其他办法保护自己的情况下,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采取适当的防卫措施,对侵害者进行必要的抵抗行为,并且不构成犯罪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形。

正当防卫制度在我国刑法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保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浅析,探讨其内涵、适用条件和相关法律规定等内容。

正当防卫的内涵。

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采取适当的防卫措施,对侵害者进行必要的抵抗行为。

正当防卫是一种临时的紧急处置行为,是在侵害发生时即刻产生的,不可能在先见到将来的危险和恐惧的情况下作出的一种自卫行为。

正当防卫的行为应当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即在被侵害的情况下,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对侵害者进行抵抗的行为。

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非法侵害者采取的一种合法的处置行为。

正当防卫的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和限制等内容。

根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的对象必须是正在实施非法侵害行为的人,即必须是正在对自己进行非法侵害的人。

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非法侵害者进行的抵抗行为。

正当防卫的损害程度和方式必须是合理的,即不能够超过必要的限度。

我国《刑法》还对正当防卫的限制进行了规定,即正当防卫不得以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为目的。

正当防卫的实践意义。

正当防卫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维护国家的法律权威、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当防卫制度的实施,能够使公民充分行使自卫权,增强公民群众的安全感和保护感,提高社会的安全环境和法制意识,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

我们要不断加强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自卫意识,增强社会的安全感和法治信任度。

正当防卫制度是我国刑法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它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保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浅析正当防卫(论文)

浅析正当防卫(论文)

浅析正当防卫【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正当行为,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但是,法律赋予公民的这种权利和手段也必须正确行使,才能达到正当防卫的目的,如行使不当,反而会危害社会,转化成犯罪。

因此,必须对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作出严格界定,同时,为避免其滥用,对其适用规定了严格的条件,为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对暴力犯罪规定了特殊防卫的内容。

【关键词】正当防卫必要限度防卫过当特殊防卫不法侵害一、正当防卫的含义及意义根据刑法第20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的本质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

刑法规定正当防卫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当防卫制度不仅体现了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司法路线,而且体现了对合法权益的保护精神;不仅有利于制止不法侵害,而且有利于预防不法侵害;不仅有利于鼓励和保护公民与不法侵害斗争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而且有利于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法学界对正当防卫制度的研究也从没间断,正当防卫制度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并为更多的人们所了解,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就正当防卫的若干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为避免正当防卫被利用作为免除刑事责任的借口,对正当防卫的成立做了严格的限定条件其中包括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及限度条件。

(一)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须有不法侵害行为,且不法侵害必须是实际存在的。

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对合法行为不能实施防卫。

(2)、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假想的。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

浅谈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及运用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他人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他人或者国家利益,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以合法手段抵抗和制止侵害行为。

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的自卫行为,是国家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对于侵权行为的一种有效打击。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中对正当防卫作了相应的规定:“对正在侵害自己合法权益或者公共利益的人进行正当防卫的,属于正当防卫;对正在侵害自己的人进行过当防卫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可见,我国对正当防卫的规定是以保护自身权益,保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必须是正在进行侵害行为的人;二是防卫行为必须是对正在进行侵害的行为进行制止的必要行为;三是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对于正在进行侵害行为的人进行正当防卫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即使因为防卫行为造成了对方的伤害,也不承担刑事责任。

而如果防卫行为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了严重后果,那么防卫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这就是过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的规定并不仅仅适用于个人,对于国家、集体、单位来说也同样适用。

一个国家在遭受外部侵略的时候,进行自卫战争是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

在中国古代,也有不少对于正当防卫的典型案例,例如《水浒传》中的武松杀嫂案。

武松受到嫂子的侵害,为了保护自己,采取了正当的防卫行为,最终获得了司法的支持。

这就是正当防卫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典型案例。

在日常生活中,正当防卫制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法律原则。

在面对突发的危险时,合理地采取正当防卫行为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于正当防卫的概念并不太清晰,导致了一些误解和不当行为。

比如一些人在面对侵害行为时,采取了过度的防卫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最终还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加强对于正当防卫的认识,理性地对待自卫行为,不得滥用正当防卫的权利。

在一些特殊的职业中,正当防卫的规定也是十分重要的。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正当防卫是指对于正在袭击自己或者其他人,且构成违法犯罪的行为,采取合理的防卫手段进行保护的行为。

在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是被法律认可的一种防卫行为,准许使用适当的武力进行自卫。

在实际生活中,正当防卫是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合法手段,但是如何合理地适用正当防卫制度,成为了许多法律问题的关键。

一、正当防卫制度的基本原则正当防卫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合法性和必要性。

其中,合理性是指防卫的行为符合合法、正义、道德、人情的标准,不会造成过分伤害;合法性是指防卫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确保对于加害人进行惩罚;必要性是指防卫的行为必须符合必要性原则,即只有在没有其他合理手段的情况下,才可以采取使用适当的武力进行防卫。

只有符合这些原则,才能真正适用正当防卫制度。

(一)实施正当防卫的主体必须是合法合理的个人或单位。

即只有在合法保护自己或他人的情况下,才能采取适当的防卫行为。

(二)必须存在非法侵害行为。

即防卫的行为一定是针对正在发生的非法侵害行为,而不是过去的行为或者仅仅是可能的威胁。

(三)防卫的手段必须是适当的。

即在防卫手段中不能出现过分的伤害或者构成致死的手段。

(四)防卫的时限必须是必要的。

即防卫的行为必须在非法侵害行为发生时立即采取,不能在行为发生之后再进行防卫。

(五)防卫的结果必须是必要的。

即通过防卫行为实现对于非法侵害行为的制止,避免更多的伤害。

针对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案例,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的案例来分析:1、案例一:小麦与小李在街上发生口角,经过争吵后,小李突然冲上来欲挥拳打小麦,小麦为了保护自己,使用手中的书包挥向小李头部,致使小李昏迷。

经法医鉴定,小李颅骨骨折。

2、案例二:小明在路上行走,突然发现背后有人盯着他,走了几步后,他的背包被抢走了,小明一开始想追,但是那个人逃跑了。

小明快速拿出手机拍照,并且报警。

在等待警察赶到的过程中,小明看到那个抢背包的人在不远处。

他冲上去大喊“抓住他”,并且用拳头直接打向抢劫者的脸部。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正当防卫制度是指在自卫的原则下,允许被害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必要的防卫行为,以使犯罪人受到应有的制裁和惩罚,从而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正当防卫制度可分为自卫防卫和紧急防卫两种形式。

自卫防卫是指当个人或单位的生命、财产、人身安全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所做出的行为;而紧急防卫是指在遭受危险情况,无法采取其他手段的情况下,采取合理及必要的行为进行防卫。

在正当防卫中,必须符合以下要求才能视为合法的防卫行为:
一、应当是必要的防卫行为
必要是指在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采取的防卫行为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犯罪人的伤害或不良影响。

因此,防卫行为一般应当是合理、适当、必要的。

可以根据犯罪性质、侵害程度、境况不利因素等情况综合考虑。

二、能够防卫合法权益
防卫行为必须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为目的,不得超过合法防卫的范围,不能将防卫行为过分扩大或作出无关合理防卫的行为。

三、不应超出必要限度
合理防卫应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尽可能地减少与犯罪人的接触和冲突,不应超出必要限度,不应采取过度防卫等行为。

四、不得过度防卫
过度防卫是指被害人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时使用极端的防卫手段,其过度与否主要关乎被害人行为是否合乎正当防卫性质的要求,如过度杀伤犯罪人,已属过度防卫,违反了正当防卫的原则。

总之,正当防卫制度是保护个人合法权益及社会公平正义不可或缺的一种制度。

在适用正当防卫的时候,应当注重其合理性、必要性与合理方式,以达到保障自身权益与维护社会安全的目的。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浅析正当防卫制度
正当防卫制度是指法律对于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人们可以采取必要的行为进行自卫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在我国刑法中,对于正当防卫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从多方面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浅析。

正当防卫制度是一种自卫权的行使。

自卫权是指个人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采取一定的行动进行防卫的权利。

正当防卫制度赋予了人们充分行使自卫权的合法性和边界。

在正当防卫制度下,人们可以在合理的限度内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使用合法武器进行抵抗,但不能超出合理的范围和限度,以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正当防卫制度是对非法侵害的一种保护。

对于正当防卫制度来说,其核心价值在于保护人们在遭受非法侵害时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刑法中,规定了正当防卫的条件,即必须是在当前或即将发生非法侵害时采取的行为,必须是为了防止或制止非法侵害行为,必须是对于非法侵害的人员或者攻击的迅速进行。

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获得法律的保护。

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有一定的限制。

正当防卫制度虽然赋予了人们防卫的权利,但也规定了防卫的限度。

正当防卫不适用于报复行为,不能进行过度的防卫行为,不得对于已经停止侵害行为的人采取抵抗措施等。

对于公务员和武警等特定群体,在执行职务时的防卫行为也有特殊的适用规定。

正当防卫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存在主观性,容易造成司法裁判的不确定性。

正当防卫制度与法官承担刑事责任的准则存在一定的冲突,需要在具体案件中进行权衡和衡量。

浅谈正当防卫

浅谈正当防卫

浅谈正当防卫防卫是人类的自然属性。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具体内容,由此而提出关于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的相关问题。

一、正当防卫的历史沿革和立法方向正当防卫队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社会秩序以及公民的合法权益都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从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方面来看,正当防卫这一法律措施是刑罚无法取代的。

从习俗到法律,从观念到学说,正当防卫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它萌生于复仇,蜕变于私刑,历史渊源一直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作为法律制度在刑法中地位的真正确立,是1791年的法国刑法典。

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正当防卫制度,是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所鼓吹的天赋人权论的产物。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在总结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时期的司法实践经验基础上产生的,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根源。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第33次稿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979年颁布的《刑法》基本上保持了正当防卫条款的原貌,只是防卫过当“可以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修改为“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可见,立法的取向是逐渐放宽对正当防卫的限制。

二、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其主要特点是:1、主观上不具有危害社会的故意:2、客观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损害:3、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更对社会有益:4、法律规定了不负刑事责任。

浅谈正当防卫制度及其完善

浅谈正当防卫制度及其完善

浅谈正当防卫制度及其完善内容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为作⽃争的⼀种重要权利和⼿段,其⽬的是⿎励公民与正在进⾏的不法侵害作⽃争,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的不法侵害。

本⽂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特征进⾏评析,并阐述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具体内容,由此⽽提出关于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的相关问题。

并结合我国刑法关于正当的防卫内容的规定,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必要限度⼀、正当防卫的⽬的和意义:(⼀)、正当防卫的⽬的正当防卫作为国家机关公⼒救济的补充,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从正当防卫的法定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当防卫⾏为的⽬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或者他⼈的⼈⾝、财产等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的不法侵害。

正当防卫的⽬的在正当防卫的要领中占有主导地位,它对于理解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的本质以及确定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的的正当性表明正当防卫不是违法侵害更不是对不法侵害⼈的惩罚,它具有正当防卫的性质,是⼀种有限度的防卫⾏为。

它充分说明了正当防卫⾏为仅仅是在合法权利被正在侵害或威胁之中的⼀种紧急情况下,为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采取的紧急救济措施,是针对正在进⾏的不法侵害的有利的反击。

正当防卫⾏为在客观上对不法侵害⼈造成了⼀定的⼈⾝或者财产的损害,因此具有犯罪的外在形式。

但是,正当防卫⾏为和违法犯罪⾏为在性质上有着内在本质的区别。

我们只有明确正当防卫的⽬的,才能知晓正当防卫制⽌不法侵害、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

(⼆)、正当防卫的意义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的不法侵害,⿎励公民和正在进⾏的不法侵害作⽃争,震慑犯罪分⼦,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可以说正当防卫不仅是免除正当防卫⾏为的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且是公民和正在进⾏的不法侵害作⽃争的法律武器。

论正当防卫(论文12篇)

论正当防卫(论文12篇)

《论正当防卫》论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制度是我国法律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始终同人类社会的礼貌、进步齐头并进,与人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历史同步发展。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是激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预防和打击犯罪,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现行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概念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职责。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职责。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职责,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从这一具体规定出发,我国学术界对正当防卫的定义出现了多种不同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正当防卫是指采取损害不法侵害人利益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行为。

①笔者较为赞同以下这一观点;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其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笔者认为不论什么观点都应强调:(1)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笔者比较赞同第二种观点是因为它更多的强调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既体现了对正当防卫人的保护,也体现了对被防卫人的保护,更有利于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平等的价值取向。

(2)正当防卫的正当性、合法性和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一)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又称基础性条件即指存在不法侵害行为。

什么是不法侵害行为呢有的学者认为不法侵害行为是指客观上发生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而危害社会的行为指的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在客观上又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犯罪行为。

正当防卫的例子通俗易懂

正当防卫的例子通俗易懂

正当防卫的例子通俗易懂
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或遭受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或
他人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合法防卫行为。

下面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正
当防卫的例子:
1. 自卫防身,假设你正在夜间独自行走,突然有人持刀袭击你,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你可以使用适当的力量进行反击,以防止对
方继续攻击。

2. 家庭防卫,假设你的家中突然闯入了一名歹徒,他持有武器
并对你和你的家人构成威胁。

为了保护家人的生命安全,你可以采
取必要的措施,比如报警、拿起物品进行防卫或采取其他合法手段。

3. 保护他人,假设你目睹一名无辜的路人遭到暴力袭击,你可
以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制止施暴者,以保护被害人的安全。

然而,你
的防卫行为应该是合理和适度的,不能超出必要的限度。

4. 财产防卫,假设你的住所遭到入室盗窃,当你发现盗贼正在
实施犯罪行为时,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财产,例如
报警、寻求邻居的帮助或者采取合理的手段阻止盗窃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原则,必要性原则(即使用的力量和手段必须是合理和必要的)、紧急性原则(即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可以采取防卫行为)、适度性原则(即防卫行为的力量和手段不得超过合理的限度)以及不主动原则(即不能主动寻找或制造防卫的理由)。

总之,正当防卫是在合法范围内采取的保护自己或他人安全的行为,但在实施时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和上述原则,以确保防卫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浅谈正当防卫

浅谈正当防卫

而非防卫意图。 通常预谋作为防卫挑拨案件 的情 节, 因为预谋的 卫人在实行 防卫 时关 于对 不法侵害人人 身或财产损害的主观认识 是 内容 反映 了这种伤害对方的犯罪意图,诱 发不法侵害便 是这种犯 限制在没有“明显超过必要 限度 造成重大损害 ” 的限度 内。只是规 罪意 图的体现。 定, 在客观上 明显超过必要 限度 造成重大损害 的, 要根据 防卫人行 ( 相互斗殴 三) 为 时对该客观情 况的罪过的心理态度追 究刑事责任 。这样不论认
其是其给对方造成 了较重的人身伤亡时 。随身携带 凶器 并不足 以 的认识和意志状况。 表 明行 为人 的主观意图。防卫意图的体现, 不是带 有凶器与否, 而 在防卫过当的情况下 ,防卫人对过 当结果的心理态度包括两 是其 凶器的动用, 即行 为人在什么情形下 动用携带 的凶器, 随身 类 : 是 一是非 罪过的心 理态度 , 强调这种情 况 , 有利于避 免司法实践 携带刀子,故意挑逗、 引诱对方进行不法侵 害 , 或者一遇轻微 的侵 中一 出现防卫过 当的 结果就追 究防卫人 的刑事责任 的不当做法 。 害, 便掏刀就捅 , 还是在 遇害 、 情况紧 急时, 被迫举 刀 自卫 ? 不同的 二是罪 过的心 理态度 , 具体 包括 直接故意 、 间接 故意、 疏忽大意 的 情况反 映了行为人不 同的主观 心理状态,在 最后一种情 形下动刀 过 失 和 过 于 自信 的 过 失 。 自卫才是 防卫人防卫意图的体现, 因此, 不能因随身携带 凶器而排 就防卫人实施防卫行 为的主观 内容 来考 察 , 是为了防卫 , 一 对 除其拥有正当防卫 的权利。 此 , 的学者将其称 为 防卫 目的, 的学者将 其称为防卫动机 : 有 有 二 ( 防卫挑拨 二) 是 为了制止 不法 侵害, 一 目的从实质上看 , 这 就是对不法侵 害人 的 防卫挑拨是故意挑逗、引诱对方进行 不法侵害而借 机对对方 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 , 因为只 有这样才 能制止其不法侵害行为 。在 进 行加 害的行 为。在 防卫挑拨 中, 在着一定 的不法侵害, 存 挑拨人 此 ,防卫 的 目的或动机与制止不法 侵害或对不法侵害人 的人 身或 也 实行 了所谓的正当防卫, 形式上符合正 当防卫 的客观条件 。正是 财产造成损害可 以在同一个防卫行为 中兼容 。 这种客 观表现上 的相似性,造成 了正 当防卫防卫意 图和防卫挑拨 那么 ,能否将后者理 解为是 以防卫行为 能够 阻止住不法侵 害 伤 害对方 的犯罪意图认定上的 困难 。解决这一 问题, 关键 是在查 明 行 为t 没有 明显超过 必要限度造成重大 损害 ” 为最低 点的一个 包 客观的预谋和挑逗 、 引诱行为有无的 同时, 更要注意 查 明行为 F的 括“ I 明显超过必 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 芷内的防卫人主观上的心理 这一主观 内容, 防卫挑拨不能构成正 当防卫 , 因为挑拨人故 意诱 态度 ?本文认为 , 是 完全可 以。因为这样无论如何都是有利于防卫 目 发不法侵害而借机加害于对方 ,主观上具有伤 害对方 的犯罪 意图 的或动 机的实现 的, 两者仍是完全一致 的。 而且法律也并没有对防

关于正当防卫的粗浅剖析

关于正当防卫的粗浅剖析

关于正当防卫的粗浅剖析正当防卫是指在自卫的情况下,合法地采取防卫行为,避免自身的受害或者减轻自身的损失。

正当防卫是在民法和刑法中都有相应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正当防卫进行粗浅的剖析。

一、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正当防卫是指在保护自身或他人合法权益时,采取防卫行为,但如果其防卫行为超出了必要限度,则不属于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1.进攻行为进攻行为是指他人对你人身、财产、荣誉等方面的直接威胁,包括使用暴力、威胁、诈骗等手段进行的行为。

只有在面临明显的攻击时才能采取正当防卫行为。

2.合法权益正当防卫是以保护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的。

合法权益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名誉权等。

3.必要性在正当防卫中,必须具备必要性原则,即采取的防卫行为必须是必要的、合适的,且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如果防卫行为超出必要限度,就不能构成正当防卫。

1.立即防卫原则正当防卫原则时间限制为立即,即必须在面临危险的瞬间采取防卫行为,不能过度耽误。

如果不及时采取防卫行为,将很难构成正当防卫。

2.自卫中断原则正当防卫是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情况下采取的防卫行为。

如果原告在进攻行为之后主动攻击袭击者,就不能构成正当防卫,而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正当防卫限度正当防卫必须适度,即采取适当的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如果防卫过度,将面临民事或刑事的法律责任。

三、正当防卫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正当防卫与国家安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如果个人在防卫自身权益的过程中,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将会被国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维护国家安全。

因此,在运用正当防卫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涉及到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四、正当防卫的应用范围正当防卫在民事和刑事两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和应用范围。

在民事案件中,正当防卫主要用于保护人身、财产、名誉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在刑事案件中,正当防卫限制更大,只有在面临袭击和攻击的情况下采取防卫,才能构成正当防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正当防卫(一)论文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正当行为,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但是,法律赋予公民的这种权利和手段也必须正确行使,才能达到正当防卫的目的,如行使不当,反而会危害社会,转化成犯罪。

因此,必须对正当防卫作出严格界定,同时,为避免其滥用,对其适用规定了严格的条件,为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对暴力犯罪规定了特殊防卫的内容。

特殊防卫即为了纠正过去司法实践在处理防卫过当案件时普遍存在的一种偏严的倾向,鼓励公民更好的利用防卫权,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新刑法第20条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及其他严重危机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规定了对此享有无限防卫权,即公民对此采取的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但是法律对无限防卫权的规定,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导致了法律价值的错位,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并对之进行妥善解决。

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内容加以了扩张,在鼓励公民更好地利用防卫权,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其积极意义是明显的,但由于立法过于简略,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也造成了在正当防卫理论上的争论和实践中的困惑,特别是罪与非罪的困惑,因此在行使正当防卫权时必须把握正当防卫中的必要限度和重大损害问题,以避免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

关键词:正当防卫特殊防卫不法侵害防卫过当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属于正当行为中之一种,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我国刑法学界将这类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但实质上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称作“排除危害性行为”、“排除违法性行为”或者“排除犯罪性行为”。

但是行为人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不得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因此对于正当防卫防卫概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我们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法律意义.对正当防卫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应从以下几点把握:(1)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

任何公民在面对公共利益、公民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遭受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均有权对不法侵害予以必要的损害。

正当防卫作为公民的权利,并不是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后手段,即使在公民有条件躲避非法侵害或求助于司法机关的情况下,公民仍有权实施正当防卫。

换言之,我国刑法上的正当防卫并不仅仅是一种“不得已”的应急措施,而是鼓励公民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一种积极手段。

①(2)正当防卫是针对不法侵害实施的正当、合法行为。

它不仅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反而对社会有益,因而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支持和鼓励。

(3)正当防卫除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伤亡饿不属于超过必要限度外,一般情况下对不法侵害者的损害都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因此,公民在行使正当防卫权时,都必须符合法定条件,不允许超过必要的限度,不允许滥用防卫权利。

二、正当防卫的界定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但是,公民享有正当防卫权,并不意味着公民可以任意实施防卫。

只有合法的防卫行为才属正当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法律赋予公民的这种权利和手段只有正确行使,才能达到正当防卫的目的,如行使不当,反而会危害社会,转化成犯罪。

因此,对于正当防卫如何界定,笔者在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

所谓不法侵害,是指对法律保护的公私合法权益进行侵害。

不法侵害的性质,即包括犯罪行为的侵害,也包括一般违法行为的侵害,受害人都有对侵害者实行防卫的权利。

但是,是否对一切不法侵害行为都应当实施正当防卫。

笔者认为,正当防卫中所指的不法侵害,主要是指那些侵害性质严重、侵害程度激烈、危险性较大,具有积极进攻性的侵害行为。

从犯罪性质的侵害行为来看,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通常是指具有紧迫感的、带有暴力性、破坏性的、能够给客体造成严重损害的那些犯罪。

对于一般性的、危害不大的、程度轻微的不法侵害行为,一般不应用正当防卫的方法来解决,而应用调解或其他方法来解决,以达到化解矛盾之目的。

总之,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

(2)防卫必须是针对实际存在而又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

这个内容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不法侵害必须是实际上存在的,而不是凭主观想象或主观推测的。

如果把实际上不存在的不法侵害凭想象、推测误认为不法侵害存在,错误地实行所谓正当防卫,造成无辜者的损害,这种防卫,在刑法理论上叫做假想防卫。

对于因假想防卫而造成的损害责任,应按行为人对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来处理。

即如果属于行为人当时主观上能够预见的,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按过失犯罪论处;如果属于行为人当时不可能预见到的,则按意外事件对待,不应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正在进行的,而不是尚未开始或已经结束的。

正当防卫必须适时进行,也就是说,必须在不法侵害行为已经开始实施,尚未结束之前进行。

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以前或者结束以后,都不能实行所谓的正当防卫。

如果在上述情况下进行所谓的防卫,在刑法理论上称为防卫不适时,对于防卫不适时,构成犯罪的,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3)防卫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

从防卫的目的看,防卫人实行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其在主观上具有正义性,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首要条件,也是刑法规定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重要根据。

防卫如果是出于侵害他人的非正义目的,或出于保护其非法利益或惩罚犯罪的目的,其主观目的与正当防卫的主观目的相违背,不论正当防卫的界定具有正义性,故这种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

在司法实践中,下列几种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1、对于防卫挑拨行为不能视为正当防卫。

所谓防卫挑拨就是指以挑拨、寻衅等不正当手段故意激怒他人,引起他人向自己袭击,然后借口防卫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对于防卫挑拨,应以有预谋的故意犯罪论处。

2、对于互殴、聚众斗殴、械斗等行为不能视为正当防卫。

因为互殴、聚众斗殴、械斗等行为,其主观目的都是为了侵害对方,而不是为了保护公私财产及人身安全的合法权益,故双方均无正当防卫可言。

但是对于互殴的一方已主动退让,放弃互殴,而另一方紧追不舍,继续实施殴打行为,这时主动退让的一方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3、对于为了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侵害行为,不能视为正当防卫。

②卫的主观目的是为了保护公私财产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其主观目的具有鲜明的正义性。

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侵害行为,其主观目的与正当防卫的主观目的背道而驰,故不属于正当防卫。

因此,认定是否属于正当防卫,从其主观目的上看,必须以是否具有正义性来确认。

(4)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不允许对未参与侵害的其他人实行。

实行正当防卫,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和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而不法侵害的行为只能来自侵害者。

因此,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共同犯罪除外),才能达到排除和制止不法侵害的目的。

如果在防卫过程中给第三人造成损害,而在实施行为过程中又不符合紧急避险条件的,则应根据有无过错或过失来确定是否应负刑事责任。

如果明知是第三人而故意加以侵害,构成犯罪的,则应以故意犯罪论处。

如果是由于防卫人的精神高度紧张,错误地把第三人当成侵害人而对其实行所谓的防卫,则属于假想防卫。

对于假想防卫,应按假想防卫的原则来处理。

(5)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防卫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和制止不法侵害,因此,在防卫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和强度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如果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负刑事责任。

防卫是否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是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分界线。

对于如何具体判断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在法律上没有具体的规定标准,但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是基本相适应说。

所谓基本相适应就是指防卫行为与侵害行为应当基本相适应。

如果防卫行为与侵害行为不是基本相适应,而是明显超过侵害行为造成重大损害,是防卫过当。

另一种是必需说。

所谓必需说是指防卫必须具有足以有效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必需的手段和强度,这种必需手段和强度就是必要限度。

笔者认为,防卫的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

因此,对于防卫行为是否过当,限度如何,不能以防卫人的主观认识为标准,只能以客观实际为标准。

一般来说,正当防卫的限度应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凡是能用较缓和的手段制止不法侵害时,就不允许用激烈、超强度的手段进行防卫。

2、为了避免较轻的不法侵害,不允许造成严重的损害结果。

3、对于没有明显立即危及人身安全或重大财产安全的不法侵害行为,不允许采用激烈的重伤、杀害手段进行防卫。

4、采取措施制止不法侵害后,不允许对不法侵害人继续加害等。

总之,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和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正当防卫的界定,对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及时排除、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有效地惩罚犯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特殊防卫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首次规定了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可以采取无限度的防卫,即使造成了不法侵略者的损害后果也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十条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在刑法理论界上有学者称,此款规定是我国的无限防卫权,③或特别防卫权,④或无过当之防卫等。

⑤据此规定,“对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实行正当防卫,不存在过当情形”⑥,这一规定是我国刑法在正当防卫制度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开创了我国无限防卫权刑事立法化的先河。

它的立法用意,主要是为了纠正过去司法实践在处理防卫过当案件时普遍存在的一种偏严的倾向,使公民在受到正在进行的暴力犯罪时,能够站出来进行英勇的反击,不至于因过多地考虑防卫过当责任而畏首畏尾,不能适时制服犯罪,鼓励公民更好地利用防卫权,以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无过当防卫赋予了防卫人无限的防卫权,因此也必须对无过当防卫的使用严格掌握,以免滥用,使得防卫权蜕变为私刑权,造成社会混乱。

必须明确无限防卫是正当防卫的一种。

但是同一般防卫一样,如果以防卫是否受到不法侵害为标准,可将特殊防卫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直接受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侵害的受害人实施的防卫,即自我防卫;一类是未直接受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侵害的非受害人实施的防卫,即防卫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