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石油危机历史及影响
《石油与国 家安全》石油危机历史与教训
《石油与国家安全》石油危机历史与教训石油,这一被称为“黑色黄金”的能源,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不仅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关键因素。
回顾历史,多次石油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深刻的教训。
20 世纪 70 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
这次危机的导火索是中东地区的政治局势动荡。
当时,主要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为了抗议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采取了减产、提价以及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等措施。
油价从每桶不到 3 美元飙升至超过 13 美元,涨幅高达数倍。
这对于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西方国家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在经济方面,高油价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许多工厂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导致失业率急剧攀升。
消费者面临着物价飞涨的困境,生活成本大幅增加。
交通运输、化工、制造业等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受到重创,整个经济陷入衰退。
在政治方面,石油危机使得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受到削弱。
OPEC 国家通过控制石油供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国际政治的话语权。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石油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武器。
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在 1979 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随后又爆发了两伊战争。
这一系列事件导致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产量锐减,国际石油市场再次陷入供应短缺的局面。
油价从每桶 13 美元迅速上涨到34 美元。
这次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困境。
通货膨胀持续恶化,经济增长停滞不前。
同时,也促使西方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其能源政策,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入,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从这两次石油危机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深刻的教训。
首先,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过度依赖进口石油容易使自身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局势变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各国应当积极开发本国的能源资源,提高能源自给能力。
同时,要加强能源储备体系的建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能源供应短缺。
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动原因及影响因素
一、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1.1 1973年以前的低油价阶段1960年OPEC成立以前,石油的生产和需求受西方国家控制,油价处于1.5~1.8美元/桶的垄断低水平。
1960年9月,OPEC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成立后围绕着石油的生产权和定价权不断与西方跨国公司进行斗争。
从OPEC成立到1970年,原油价格一直保持在1.8~2美元/桶的水平上,可见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OPEC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控制油价的能力微不足道。
1970—1973年,随着OPEC在一系列谈判中的胜利,原油价格的决定权主体开始发生变化,原油标价出现上升迹象,到1973年10月油价接近3美元/桶。
1.21973年10月—1978年,油价上升与第一次石油危机期这一时期,OPEC国家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进而联合起来,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并以石油为武器打击欧美发达国家,维护民族利益。
1973年10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油价急剧上涨,从10月的接近3美元/桶涨到1974年1月的11.65美元/桶,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
1974年2月尼克松建议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消费国会议,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IEA),能源问题成为国际政治外交中的重要议题,OPEC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
1974—1978年原油价格稳定维持在10~12美元/桶的水平。
1.3 1979—1986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及其消化阶段1979—1981年第二次能源危机时,布伦特油价狂涨到36.83美元/桶。
借助两次石油危机,OPEC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手中完全夺回了石油定价权。
1981—1986年为OPEC实行原油产量配额制的较高油价时期,布伦特油价从36.83美元/桶缓慢降到27.51美元/桶。
随着非OPEC产油国原油产量的增长以及节能和替代能源的发展,OPEC对油价的控制能力不断下降,原油价格也开始不断回落。
1986年,油价急剧下跌到13美元/桶左右。
1.4 1986—1997年,实现市场定价的较低油价时期此时期,由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石油成本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OPEC单方面决定,转向由OPEC、石油需求和国际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国际油价基本实现市场定价。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一、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股市崩盘事件,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这场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大萧条,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和经济体系。
华尔街股市崩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度炒作和财务不正规的行为导致的。
二、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由于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起的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决定抵制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并施加石油禁运。
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供应不足,油价飞涨。
第一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引发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
三、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单日跌幅事件,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在这一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22.6%,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股市崩盘。
这次危机揭示了市场过度依赖计算机交易系统和缺乏监管措施的问题。
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多个国家的货币和金融市场遭受重创,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起因于泰国银行业的问题,随后迅速扩散到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危机导致了货币贬值、股市崩盘和经济衰退,对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由于对新兴科技公司过度投资和高估价值,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互联网泡沫。
然而,在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突然下跌并持续下滑,标志着泡沫破灭。
这次危机导致了许多互联网公司破产和投资者损失惨重。
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导致了次贷违约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崩溃。
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多家银行破产或被迫接受政府救助。
七、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10年,希腊宣布其公共财政状况严重不稳定,引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议伊朗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
议伊朗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摘要:石油是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命脉。
在当今形势下,任何一个国家缺少石油,必将引发经济的严重衰退。
伊朗核危机引发了石油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
文章通过对伊朗石油危机产生的政治性因素、历史上的石油危机、伊朗石油危机对世界石油整体状况造成的影响、伊朗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分析。
关键词:伊朗石油危机;全球经济;影响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2从2011年年底以来,一场由伊朗核危机引发的战争一触即发。
自从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开发布伊朗核报告那天开始,伊朗便以强硬的姿态出现在美国以及欧盟的面前。
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为目的的军演,报复性对欧盟等国家的断油都将伊朗逐渐推向了战争的边沿。
为了制裁伊朗,美国三大航母集聚中东,随时做出战斗的准备。
与此同时,美国欧盟还采取了极其严厉的经济制裁措施。
从表面上来看,伊朗危局似乎是由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引发的,但是认真追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很明显就能够看出,伊朗石油危机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一场石油之战,是西方国家为了争夺石油资源而制造的一场危机。
伊朗是一个石油大国,其石油储量大约是目前全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1%,是世界上位居第四的石油输出国,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第二大石油输出国。
如果伊朗战争爆发,那么势必引发第四次全球性的石油危机,给原本脆弱的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与影响。
一、伊朗石油危机的政治性因素多少年来,控制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一直是美国全球石油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对中东地区的国家软硬兼施,迫使大部分国家顺从他的全球石油战略计划。
但是,伊朗不但不买美国的账,不和美国合作,而且还一直和美国唱反调,成为中东地区唯一没有被美国控制的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
为了迫使伊朗臣服,成为美国全球石油战略的一颗棋子,美国不但从政治上压制伊朗,而且在经济上还对伊朗实施制裁,还一直不从伊朗进口石油。
1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
1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1.1 1973年以前的低油价阶段1960年OPEC成立以前,石油的生产和需求受西方国家控制,油价处于1.5~1.8美元/桶的垄断低水平。
1960年9月,OPEC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成立后围绕着石油的生产权和定价权不断与西方跨国公司进行斗争。
从OPEC成立到1970年,原油价格一直保持在1.8~2美元/桶的水平上,可见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OPEC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控制油价的能力微不足道。
1970—1973年,随着OPEC在一系列谈判中的胜利,原油价格的决定权主体开始发生变化,原油标价出现上升迹象,到1973年10月油价接近3美元/桶。
1.2 1973年10月—1978年,油价上升与第一次石油危机期这一时期,OPEC国家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进而联合起来,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并以石油为武器打击欧美发达国家,维护民族利益。
1973年10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油价急剧上涨,从10月的接近3美元/桶涨到1974年1月的11.65美元/桶,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
1974年2月尼克松建议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消费国会议,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IEA),能源问题成为国际政治外交中的重要议题,OPEC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
1974—1978年原油价格稳定维持在10~12美元/桶的水平。
1.3 1979—1986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及其消化阶段1979—1981年第二次能源危机时,布伦特油价狂涨到36.83美元/桶。
借助两次石油危机,OPEC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手中完全夺回了石油定价权。
1981—1986年为OPEC实行原油产量配额制的较高油价时期,布伦特油价从36.83美元/桶缓慢降到27.51美元/桶。
随着非OPEC产油国原油产量的增长以及节能和替代能源的发展,OPEC对油价的控制能力不断下降,原油价格也开始不断回落。
1986年,油价急剧下跌到13美元/桶左右。
1.4 1986—1997年,实现市场定价的较低油价时期此时期,由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石油成本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OPEC单方面决定,转向由OPEC、石油需求和国际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国际油价基本实现市场定价。
三次石油危机历史及影响
三次石油危机历史及影响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三次石油危机历史及影响因油价在短时间内暴涨就判断全球将出现石油危机,可能有点危言耸听,但是过去30多年里毕竟多次发生过油价飙升导致全球性经济衰退的严重情况。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3年的能源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这次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组成了国际能源机构,应对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
这个机构要求成员国必须保持相当于前一年90天进口原油的储备量。
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
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
随着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
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
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之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
美国经济在1990年第三季度加速陷入衰退,拖累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
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使原油价格在一天之内就暴跌10多美元。
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
革命的成功, 使美国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达他们政治观念的 机会。 1787年, 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 会中华盛顿被推为主席, 他们采取一项原则, 即中央的权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须有审慎的规 定和说明, 同时, 他们也接受一项事实, 那就是全国性政府必须有税 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 此外, 为了防 止中央权力过大, 而采取孟德斯鸠的均权政治学说, 即政府中设置 三个平等合作与制衡的部门, 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调 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权占控制地位。
北美殖民地于18世纪逐渐繁盛,在经济上也开始寻求独立,减少对英国的 依赖。然而这引来英国不满,因为英国希望可以利用北美殖民地,作为它 廉价的原材料的供应地,以及商品的倾销市场。英国政府乃率先颁布法令, 不准殖民地居民向西开拓,并禁止其发行自己的纸币,再对其课以重税及 解散其议会,这使得殖民地居民发动了大规模示威。英国当局乃在1773年 3月5日派兵射杀反抗英国的波士顿居民,称为“波士顿屠杀”,制造了 “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年英国当局更颁布了5项“不可容忍的法案”(the Intolerable Acts),激化了双方的矛盾。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亚州外,12个殖民 地的代表会议选派56名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通过宣言,并 建立大陆协会。新英格兰的人民组织了民兵,并于1776年7月4日通过了 《独立宣言》,正式宣布13个殖民地独立。 在乔治· 华盛顿的带领下,北美殖民者在对英国的美国独立战争中赢得了 胜利,并且建立起了美利坚合众国。 1783年美英于巴黎签署美英巴黎条约(Treaty of Paris)。与会者除美英 代表外,还有法国与西班牙代表。会谈中,法西代表漠视美方利益,美方 秘密与英方交涉,最后美国以平等地位与英国缔约,也受国际承认。
石油发展历史
石油发展历史1. 早期石油开发的起源石油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就开始使用石油作为燃料和润滑剂。
在古代波斯和巴比伦,人们还使用石油作为建筑材料和药物。
然而,直到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石油开始成为全球能源的主要来源。
2. 美国的第一口商业井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商业开采和利用石油的国家。
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爆发了一场引起轰动的事件。
爱德华·德雷克成功地钻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口商业井,并开创了现代石油工业。
3. 美国成为全球主要产油国随着德雷克成功钻出商业井后,美国迅速成为全球主要产油国之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在得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等地发现了大量大规模的石油储量,并建立了许多石油公司,如标准石油公司(后来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
4. 石油的全球化影响20世纪初,石油开始对全球经济和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由于石油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都迫切需要获取更多的石油资源。
这导致了许多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5. 美国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国到20世纪中叶,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
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在技术创新、勘探和生产方面取得的突破。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中东地区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冲突和战争,导致全球能源市场发生剧变。
6. 石油危机与能源转型在1970年代初期,由于中东地区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冲突和战争(如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六日战争),导致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
原本依赖进口石油资源以维持经济运转的国家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威胁。
这一事件迫使世界各国开始寻求替代能源和能源转型。
7. 环境问题与石油行业随着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石油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石油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水污染和土地破坏等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石油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争议。
8. 石油替代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为了应对环境问题和能源安全挑战,各国开始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次石油危机历史及影响
三次石油危机历史及影响
从1973年到1990年间,世界发生了三次石油危机,其中一次是反向石油危机。
70年代的世界石油工业是在大动荡、大改组中发展的,不再是30~40年代和50~60年代那样“高速发展”和“直线上升”。
以石油输出国组织(或称“欧佩克”,opec)各国为主的第三世界主要产油国经过连续十年的顽强斗争逐步摧毁了在西方世界石油界里存在了70多年的旧租让制。
在这一基础上,第三世界产油国还取得了对西方世界原油价格的决定权。
70年代初石油输出国组织(或称“欧佩克”,opec)各国刚一开始进行要求提高标价、改变分成比例、增加收入和收回油权,英国想联合其他国家对产油国采取强硬的镇压措施。
但当时美政府深陷侵越战争,法国、西德、意大利、日本等对中东和非洲的石油依赖严重。
因此,他们没能阻止产油国收回油权行动的向前发展。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或称“欧佩克”,opec)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3年的能源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这次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组成了国际能源机构,应对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
这个机构要求成员国必须保持相当于前一年90天进口原油的储备量。
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
1。
国际几十年原油价格走势及原因分析
自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大体经历了以下不同的三个历史阶段:1970-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1)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驱动油价持续暴涨。
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价格为1.8美元/桶;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1980年,原油价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1981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最高达到39美元/桶;随后,国际油价逐波滑落,从此展开了一轮长达20年的油价稳定期。
(2)1983——2003年初,20年油价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
1986年,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1986年初——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稳定在20美元/桶之下运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间,油价出现过瞬间暴涨,并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两个月后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1998年底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
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曾短时间内冲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
2000-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3)第三次石油危机时期(2003——2008年)。
第一、二次石油危机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经历了长达20年的稳定期。
20年后,国际原油价格再次步入一个全新的快速上升通道,第三次石油危机终于爆发:2003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30美元/桶,然后,不再回头。
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40美元/桶,之后继续上涨,并首次突破50美元。
2005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60美元/桶,并加速前行。
2005年8月,墨西哥遭遇“卡特里”飓风,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70美元/桶。
十年,已经是值得回顾的一段时光。
十年后,国际原油(40.24,0.04, 0.10%)价格徘徊在55-65美元/桶的区间。
那么十年前,国际原油的价格表现如何?十年之间,国际原油走势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今天,隆众带您全景回顾,国际原油市场的十年。
第一次石油危机
12历史学
王婷婷
目录
一、前言 二、背景
三、石油危机 四、影响
一、前言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 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 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 上涨。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 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自 此,由中东地区爆发战争引发的石油 危机漫延全球!
一、背景
二、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1974年),又 称作1973年石油危机。 由于1973年10月第四 次中东战争爆发,石 油输出国组织(OPEC) 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 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 宣布石油禁运,暂停 出口,造成油价上涨。 当时原油价格曾从 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 元涨到超过13美元。
(3)
政治:
A.第一次石油危机具有异常强烈的政治色 彩。在政治上分化了西欧日本与美国的 关系,孤立和打击了美国和以色列。许 多西欧国家为了获得中东的石油供应, 都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政 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 B.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予帝国主义和霸权 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大涨了第三世界国 家的志气,极大地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 捍卫国家主权和保护民族经济权益的斗 争,它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殖反危机是减少石油供
应和提高油价的双重产物。 (2)经济: A.第一次石油危机,对于世界石油 工业是一个大转折点,沉重打击 了当时对于依赖石油的世界经济, 突破了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对国际 石油产销的控制,沉重打击了美 国在世界石油领域的霸权地位。 B.原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发达国 家的经济衰退,所以工业国家生 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 C.石油斗争大大加强了阿拉伯国家 的经济实力。
•
•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1. 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时间:1929年10月24日至10月29日•地点:美国纽约华尔街•事件概述:–华尔街股市崩盘,也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和“黑色星期二”,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股市崩盘之一。
–股市崩盘导致全球经济陷入大萧条,失业率上升,银行倒闭等一系列经济问题。
–这次危机促使各国政府采取干预措施以恢复经济,也加速了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2. 1973年:石油危机•时间:1973年10月至1974年3月•地点:中东地区及全球范围内•事件概述:–石油危机源于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战争行动,导致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
–石油价格飙升,全球范围内出现能源短缺和通货膨胀,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
–这次危机引发了能源政策的调整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
3. 1987年:黑色星期一•时间:1987年10月19日•地点:全球范围内的股市•事件概述:–黑色星期一是股市历史上最严重的单日崩盘之一,导致全球股市暴跌。
–这次危机引发了对金融市场监管和风险管理的重新思考,也加速了电子交易系统的发展。
4.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间:1997年7月至1998年•地点:亚洲地区,主要影响东南亚国家•事件概述:–亚洲金融危机起源于泰国的货币危机,随后波及到东南亚其他国家。
–危机导致货币贬值、股市崩盘、经济衰退等一系列问题,许多企业倒闭,失业率激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援助并推动了相关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
5.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间:2000年3月至2002年10月•地点:美国及全球范围内的科技股市•事件概述:–互联网泡沫破裂是指因为投资者对互联网公司高估价值而导致股市崩盘。
–许多互联网公司破产,投资者损失惨重,科技股市陷入低迷。
–这次危机促使投资者更加审慎,也推动了科技行业的整合和重组。
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间:2008年9月至2010年•地点:全球范围内,主要影响美国和欧洲国家•事件概述:–全球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随后蔓延到全球金融体系。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20世纪30年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从美国扩散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缘由(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联系成为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所以一旦一国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其他国家肯定会受到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靠性,一旦美国经济出现危机,它们根本就无法幸免。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冲突的普遍存在。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冲突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波及整个世界。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1)旺盛和危机总是休戚相关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刚好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要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担当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实行措施遏制危机。
(5)规范股市和信贷市场,防范金融投机。
(6)市场调整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3.三次经济危机(1)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
当时只局限于英国,不是世界性的,这说明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还未完全形成。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波及全世界,这反划了世赛各国间经济联系紧密。
(3)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短暂进入“滞胀”状态。
4.对罗斯福新政“新”的相识(1)新的理论: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2)新的特点:尽量避开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社会弱势群体)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冲突。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石油危机
3、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积极发展高科技节能技术 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对石油的依赖。12月18日设置 了包括石油产品在内的“稳 定国民生活紧急对策本部”以替 代“紧急石油对策 推进本部”。为把石油危机对国民经济的 影响弱 化到最低限度,1974年8月30日,设置了“以 资源 和能源为中心的运动本部”,以协助配合“稳定国 民 生活紧急对策本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全面推进民 间石油储备,并于1975年制定《石油储备法》。20世纪80 年代日本开始建立国家石油储备,经过30年的发展,日本已 经形成政府与民间一体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日本寻求油气 进口渠道多元化,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积极谋求能源构成多 样化,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
2、第二次石油危机
爆发的时间:1978年底 爆发前背景:1978年底,伊朗国内掀起一股反美巨浪,最后推翻了亲美 的巴列维王朝。伊朗新政权在“处死美国”的口号下,攻击美国大使馆、 监禁使馆人员,取缔了美国在伊朗的所有军事基地。在伊朗从事石油开 采和石油贸易的美国商人也差不多被全部驱逐出境。1980年9月20日伊 拉克空军轰炸伊朗,两伊战争爆发。 爆发的原因:两伊的石油生产陷于停滞,又加上美国石油商在国内哄抬 油价,国际油价上涨,欧佩克内部也出现分歧,一些主要石油出口国也 抬高油价,火上浇油。从而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并加重了世界性的 经济危机。 爆发后影响:通过第一、第二次石油危机,资本主义不公正的石油体系 逐渐打破,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力达到巅峰。但过高的油价使 人们普遍认识到发展新能源的作用,多数国家努力发展新技术、开发新 能源和开展节能措施,并开始了逐步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另一方面危 机也促使各西方发达国家和石油公司大力开展了在非欧佩克地区的勘探 和开采石油的活动,非欧佩克产油国原油供应量的增加。
《石油工业概论》综合复习资料
石油工业概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最初的世界石油三大产地为(美国)、(巴库)和(印度尼西亚)。
2、石油七姊妹指(埃克森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莫比尔公司(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德士古公司)、(英国石油公司)、(雪佛龙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海湾石油公司)。
3、根据化学结构,石油中的烃可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三大类。
4、三大合成材料指(合成树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5、石油地质学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油气田形成要具备(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和(圈闭)4大要素,要经历(运移)、(聚集)、(保存)等过程。
6、油气勘探的程序包括(区域普查)、(区带详查)、(圈闭预探)、(油气藏评价勘探)。
7、油气田开发的程序包括(油气田开发前的准备阶段)、(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油气田开发调整)、(三次采油)。
8、人类钻井的历史可分为(人工挖井方法)、(冲击钻井方法)和(旋转钻井方法)三种钻井方法。
按照钻井的顺序,钻井工程工艺可包括(钻前准备)、(钻进)、(固井和完井)等三个主要阶段。
9、采油方法包括(自喷采油)和(人工举升)两种。
油井自喷生产,一般要经过(油层渗流)、(井筒流动)、(油嘴节流)、(地面管线流动)四种流动过程。
10、油气集输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油气计量)、(集油集气)、(油气水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原油储存)、(天然气脱水)、(天然气轻烃回收)、(液烃储存)、(输油输气)等。
11、原油的初加工包括(原油的预处理)、(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原油的深加工包括(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减粘裂化)、(氧化沥青)等。
12、石油成本包括(矿区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生产成本)等四部分;天然气成本包括(井口成本)、(管道输送成本)、(地方燃气公司的输配成本)和(营销成本)。
石油大战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石油大战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石油,作为全球经济的血液,其价格波动和供应安全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具有深远影响。
历史上,石油资源的争夺和价格战一直是国际政治经济斗争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通过分析历史上著名的石油大战案例,探讨石油价格战的成因、影响以及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二、石油大战背景石油大战通常是指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之间或与非OPEC产油国之间,因争夺市场份额、价格控制权等目的而引发的价格竞争。
这种竞争往往伴随着产量的大幅增加,导致石油价格的急剧下降,从而影响全球石油市场和经济。
三、案例分析1. 1973年石油危机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OPEC成员国为了支持阿拉伯国家,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施了石油禁运。
此举导致全球石油供应紧张,价格飙升,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
西方国家经济受到重创,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放缓。
2. 1986年石油价格战1986年,沙特阿拉伯大幅增加石油产量,导致国际油价从每桶30美元暴跌至10美元左右。
沙特此举旨在通过价格战迫使高成本的非OPEC产油国退出市场,恢复OPEC的市场份额。
然而,这场价格战导致全球石油行业陷入困境,许多石油公司破产,石油产业投资减少。
3. 2014-2016年石油价格暴跌2014年,美国页岩油革命导致非OPEC产油国产量大幅增加,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石油需求减少。
OPEC成员国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拒绝减产,导致国际油价从每桶100美元以上暴跌至30美元以下。
这场价格战对全球石油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许多石油公司面临财务危机,投资和生产活动大幅减少。
四、影响分析1. 对石油产业的影响石油价格战导致石油产业投资减少,生产活动受限,许多石油公司面临财务危机甚至破产。
长期来看,这可能影响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能源安全。
2.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高油价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放缓,而低油价则可能引发通货紧缩和金融市场动荡。
高中历史石油危机教案模板
课程年级:高中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背景、过程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能源危机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石油危机的背景和过程。
2. 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多方面影响。
2. 分析石油危机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石油危机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经济形势,引导学生思考当时可能出现的危机。
2. 提出问题: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会出现石油危机?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二、讲授新课1. 石油危机的背景- 教师讲解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分布和重要性。
- 学生了解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石油出口实施禁运的背景。
2. 石油危机的过程- 教师展示石油危机的相关数据,如石油价格、全球经济状况等。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石油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3. 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教师总结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多方面影响,如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放缓等。
-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石油危机对各国政策调整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对石油危机的认识和思考。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石油危机期间采取的经济政策。
2.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的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石油危机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了能源危机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美国70-80年代经济滞涨历史
美国70-80年代滞涨历史回顾滞胀的成因科技发展正处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是根本原因。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如“火上浇油”。
美元持续贬值、油价高企和粮食紧缺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
滞胀的影响滞胀对私人投资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停滞。
在整个滞胀期间美国股市经过了 6 轮调整,股市走熊先于经济衰退,而股市起稳也先于经济起稳。
在西方经济体遭遇滞胀的同时,美国信贷扩张反而促成了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世界贸易的扩张。
走出滞胀经过里根政府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于1983 年迎来经济增长高峰,此轮滞胀历时13 年。
经济学上的“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
生产停滞是经济滞胀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由美国学者D.格林沃尔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把停滞解释为:“实际产量或收入不变、下降或虽增长但大大慢于所能达到的增长速度”。
因此,滞胀时期的生产停滞并不是仅仅指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生产的下降和停滞,它是一种跨越经济周期长期存在的现象。
因此,上世纪1970 年到1982 年美国所经历的经济危机及经济缓慢增长阶段基本上属于“滞胀”阶段。
市场上普遍认为美国当时的滞胀以及此后爆发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能源价格上涨所致。
如今,石油价格又再度高企,“次贷”危机愈演愈烈。
美国是否又会重新回到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两难境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就滞胀起因、滞胀对股市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走出滞胀等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1970-1982 年美国“滞胀”成因在“滞胀”阶段,美国共经历了 4 次经济危机(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970 年11 月,1975 年3 月,1980 年7 月,1982 年11 月)。
这几次经济危机期间,在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成为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
石油发展历史
石油发展历史石油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当时古希腊人已经在岩石中发现了石油并用于灯光和医学用途。
然而,直到19世纪,石油的真正开发才开始。
在19世纪初期,石油主要用于照明,人们在地下开挖井并直接收集石油。
随着石油需求的增长,人们开始寻找更高效的开采方法。
185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莱克沙恩地区,爱德华·德雷克使用了一种新的钻井技术,成功地打造了第一口石油井,从而开启了石油工业的新篇章。
这个事件被认为是现代石油工业的起点。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开采和生产逐渐增加。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成功研发了石油精炼技术,将原油转化为汽油、柴油和其他石油产品,这进一步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20世纪初,石油开始被大规模开采和使用。
汽车的发明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石油的巨大需求。
在这个时期,许多国家开始发展石油工业,并建立了国家石油公司来管理和控制石油资源。
自1920年代开始,中东地区成为石油产业的中心。
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并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开采和销售石油。
这些国家逐渐建立了与西方国家石油公司的合作关系,并在后来多次调整石油价格以提高自己的石油收入。
从20世纪中叶开始,石油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1973年,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引发了一系列石油危机。
这导致了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工业继续向前发展。
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石油的开采、生产和精炼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人们开始思考和探索替代能源的可能性,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这也引发了石油产业的转型和新的挑战,如寻找替代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
总的来说,石油发展历史见证了石油工业从最初的原始开采到现代化、全球化的发展。
然而,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人们正在寻找更可持续、环保的能源替代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次石油危机历史及影响
因油价在短时间内暴涨就判断全球将出现石油危机,可能有点危言耸听,但是过去30多年里毕竟多次发生过油价飙升导致全球性经济衰退的严重情况。
第一次危机(1973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3年的能源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这次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组成了国际能源机构,应对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
这个机构要求成员国必须保持相当于前一年90天进口原油的储备量。
第二次危机(1978年)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
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
随着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
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
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之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
美国经济在1990年第三季度加速陷入衰退,拖累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
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使原油价格在一天之内就暴跌10多美元。
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
张,造成油价暴涨。
这几次石油危机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对处于上升循环末期、即将盛极而衰的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历史上的几次石油价格大幅攀升都是因为欧佩克供给骤减,促使市场陷入供需失调的危机中。
积极影响
回顾过去发生过的石油危机,也曾带来积极的一面,首先危机引发了世界能源市场长远的结构性变化,迫使主要进口国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开发节能技术。
比如居高不下的汽油价格促使厂家推出更多高能效的汽车:1990年美国汽车每加仑汽油的平均行驶里程较1973年增长了40%。
另一方面刺激了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的增长,提高生产率。
欧佩克的份额已经从原来的80%逐步降低到目前的40%左右。
但是由于产品的推陈出新、替代能源的发现往往需要相当长时间,因此高油价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一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