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环境
嘉峪关市十二五规划刚要
嘉峪关市十二五规划刚要(2011年1月9日嘉峪关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中共嘉峪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了《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围绕保增长、扩内需、强基础、促和谐这一主线,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把握发展大局,创新发展理念,团结一致,奋力进取,共克时艰,实现了经济稳定较快发展,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初步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80亿元,是“十五”末2.2倍,年均增长17.2%;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达到8.2万元,年均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8亿元,是“十五”累计投资的1.5倍;市级财政收入达8.9亿元,是“十五”末2.1倍,年均增长15.7%。
——工业发展呈现新局面。
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在发展环境、资源保障、政策扶持等方面全力支持酒钢(集团)公司和重点企业深化改革、做大做强,着力培育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预计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143.5亿元,年均增长18%。
酒钢(集团)公司不断拓展领域、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了规模扩张、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效益提升,新增铁、钢、材、电力产能190万吨、200万吨、200万吨和60万千瓦,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名列全国500强第155位。
地方工业加快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为主的新兴产业,形成了多元产业体系;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日趋改善,入园企业达14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3.8亿元。
“十一五”地方工业新增产能分别为:铁合金13万吨、高活性生石灰25万吨、软质碳黑1.2万吨、水泥15万吨、铁精矿170万吨、球团矿80万吨、硫化碱8000吨、埋弧焊接螺旋钢管6万吨和新型建筑砌块60万立方米等。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与新特征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与新特征2012-03-15内容摘要:在成功实现经济起飞二十多年、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当前传统增长潜力正逐步耗竭,我国能否成功迈进由“创新优势—高端制造+服务业—创新+消费”推动的第二次增长浪潮,实现内生式增长,面临重大挑战。
“十二五”时期,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世界政经格局处于次贷危机后续的调整期,内部释放内需、转换引擎面临一系列体制性制约。
关键词: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GDP总量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0.1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9.9%。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发展的成就为世界瞩目。
同时,进入新世纪以来,实现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障碍,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如果说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围绕经济总量增长为核心的话,未来将是总量与结构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增长与发展并行的伟大变革时期。
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判断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有人均收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等,总体判断,我国处于由工业化中后期迈向工业化后期、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向中上等国家的阶段。
在成功实现“低成本优势—中低端制造业—投资+生产”推动的第一次增长浪潮之后,我国面临能否成功迈进由“创新优势—高端制造+服务业—创新+消费”推动的第二次增长浪潮的重大机遇期,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
济 复 苏 缓 慢 , 加 大 了 世 界 经 济 复 苏 的 不 确 定
性 。 与 此 同 时 , 世 界 经 济 增 长 的 内 生 动 力 不 足 。 发 达 国 家 遭 受 国 际 金 融 危 机 重 创 ,经 济 深
度 衰 退 , 信 贷 增 长 乏 力 , 财 政 状 况 恶 化 , 运 用
总 体 上 看 , 国 际 环 境 有 利 ,机 遇 大 于 挑 战 , 我 国 发 展 仍 处于 可 以大 有作 为的重 要 战略机 遇 期。 和 平 、 发 展 、 合 作 仍 是 时 代 潮 流
经 济 全 球 化 不 可 逆 转 。 国 际 金 融 危 机 并 没 有 改 变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基 础 或 根 本 趋 势 。 信 息 通 讯 和 交 通 运 输
长 并 不 乐 观 。 新 兴 经 济 体 和 发 展 中 国 家 复 苏 较 快 ,但 通 胀 压 力 较 大 ,经 济 结 构 矛 盾 突 出 ,抵
路 的 多 样 性 更 加 受 到 重 视 ,构 建 公 平 、 公 正 、
有 序 、 包 容 的 国际 经 济 新 秩 序 成 为 趋 势 。 发 展
区域 经 济 一体 化 潮 流 不 可 阻挡 。世 界 各 国经 济 开 放度 和 相 互 依 存 度 不 断 提 高 ,越 来 越 多 的 经 济 体 希 望 以合
"
f - 务 实 的 态 度 , 积 极 推 进 双 边 、 多 边 或 区 域 内 的 贸 F、
易和 投 资 自由 化 。
强 劲 势 头 ,对 全 球 经 济 发 展 的 拉 动 作 用 会 加
大 。 与 此 同 时 , 全 球 经 济 治 理 结 构 将 深 刻 变 革 ,并 与 多 极 化 趋 势 相 互 促 进 。 发 展 中 国 家 在 世 界 银 行 和 国 际 货 币 基 金 组 织 等 国 际 组 织 中 将
马建堂: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环境
规 划 的 建 议 》,全 面 分 析 了 我 国 发 展 的 国 内
环境 。未 来 5 ,我们 既具 有 推 动 经 济社 会 年 发 展 和 综 合 国 力 迈 上 新 台 阶 的 良 好 条 "- 也 f, - ' T 面 临 不少挑 战 ,必须坚 f - 科 学 发 展 观 统 领 #以 -
时 期 。我 国居 民消 费 结 构 正 处在 以 衣 、
食 为主 的生存 型 消 费 向 以住 、行 为 代表
党 的 十 七 届 五 中 全 会 通 过 的 《 共 中央 中
关 于 制 定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二 个 五 年
的发 展 享 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型 消 费 转 变 的 过 程 中 ,城 镇 居 民 家 庭 每 百 户 家 用 汽 车 拥 有 量 由 2 0 - 的 43 0 6 ̄ r - . 辆 增 加 到 2 O 年 的 1 .辆 。 我 国 产 业 结 构 正 09 9 0
“ 二 五 ” 时 期 我 国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有 十
利 条件 ( ) 我 国 仍 处 于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重 要 一
战略机 遇期
工 业 化 、 城 镇 化 进 程  ̄- 速 推 进 , 国 内 1快 5 .
投 资 需 求 和 消 费 需 求 有 望 保 持 强 劲 增 长 态
力巨 大。
O 6 重 要 内容 。此 外 ,就业 和 社 会 保 障体 系 尚待 础 设 施 和 基 础 产 业 大 发 展 的 时 期 。 2 O —
2 0  ̄: 我 国 能 源 生 产 总 量 由 2 . 亿 吨 标 准 09 , 32 煤 增 加 到 2 . 亿 吨 标 准 煤 ; 铁 路 营 业 里 程 由 75
现状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章现状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十二五”的发展回顾“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湘阴县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受惠多的五年。
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复杂局面,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对接长株潭、借力环湖区,进军省十强、争当排头兵”的发展目标,坚持以项目聚集能量,以改革释放红利,以创新推动发展,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拼搏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提速、效益提升、民生改善、大局稳定”的良好态势。
——经济发展量质齐升经济规模继续增大,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58.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32亿元(预计完成值,下同),年均增长15.9%。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县财政总收入由2010年的4.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32亿元,年均增长23.4%。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21.2:51.2:27.6调整为2015年的13.9:55.7:30.4。
投资招商全力推进,“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各类项目233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67个,引进了远大可见、蓝天硅藻泥等大型项目,项目到位资金及增长率均居全市第一;“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库入库项目220个,五年来已启动或完成109个;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925.5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将近翻两番,年均增长29.3%。
小康建设不断进步,2015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第15位。
小康指标实现程度为88.9%,在全市同类县市区中排名前列。
——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农业继续固优提质,“十二五”期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等多个国家级荣誉,全县农业“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总数达到112个,水稻、藠头生产基地通过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樟树港辣椒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拥有长康、义丰祥、华康等中国驰名商标39个,拥有茶叶、芝麻油、大米、酱油、花生调和油等省名牌产品23个。
国家十二五计划内容
国家十二五计划内容
篇一: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
第三章主要目标
第四章政策导向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点解读
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其次,这是解决我国发展 中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根 本途径。在国内呈现的新的发展阶段性特征中,突出
国经济社会领域推进的一场深刻变革,涉及发展理念 识到,改革开放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 文章 编 号 】 10 08—9 1 (0 1 0 0 3 0 34 2 1 ) 3议审议批准的 “ 十二五”规划 ,是一部科学发展开创新局面、经济
发展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的行动纲领。
这种国际市场的变化,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存在着不
汇率面临升值压力,已经使得我国过于依赖出口高速 增长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全球科
家开始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有所 技创新浪潮和低碳发展趋势 ,国内能源资源环境瓶颈 制约加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也意味着我国高投入、
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我们只有进一
物排放总量在 “ 十一五”时期下降 1%的基础上,继 0 续下降 8 一1% ,而且在种类上还增加了氨氮和氮 % 0 氧化物两项,对于加强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
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 问题 的合作和博弈更加强化。
本 文是李 守信 同志 2 1 年 4月 1 在 国家行政学院所做 报告的部分 内容。 01 4日
[ 收稿 日期 ]21 — 4— 4 01 0 1
[ 作者简介 】李守信,国家发展和 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
・
3 ・ 6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确定性影响,我们只有把保增长与转方式结合起来,
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 基础上,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再去拼能源资源消耗 、 拼生态环境过大付出、拼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才能巩 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增强我国经
十二五全文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黑龙江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通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成就,科学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结合黑龙江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制定我省“十二五”规划,对于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准确把握战略导向,坚持从省情出发走符合黑龙江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审时度势,精心谋划,确立科学发展主调,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局,制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目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黑龙江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改革发展的巨大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突破1万亿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6%,跃上1千亿元台阶,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是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的五年。
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现代交通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的五年。
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高水平、宽领域、深层次对外经贸合作格局初步形成,是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的五年。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内容关键字:一、“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背景“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
"十二五"规划,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
上述认识与要求,基本反映了"十二五"规划的宏观背景。
1、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世界经济大调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期。
专家预测,源于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的住房次级贷款危机而演化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目前仍处于蔓延加深阶段。
世界经济史上的经济周期规律表明,一次经济危机由爆发--加深--稳定--复苏,长者5-8年,短者3-5年,平均5年左右。
考虑到21世纪以来知识、技术、信息经济突飞猛进将极大地增强世界经济的自我修复和调整能力,这次经济危机的周期乐观估计也要持续3年左右。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将会带来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带来对自然资源的更多消耗,由此也带来资源环境的更大约束。
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传统产业,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集约建设园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更为迫切。
从全国看,"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GDP将由3000美元增加到6000美元,由此将产生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
通过分析研究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非工业化发展历史进程、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规律,把握这个时期将会出现的新特征。
现在已出现端倪的有:全面小康社会的消费需求及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需求在升级,今年"十一"长假出现的旅游井喷现象说明,旅游休闲度假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之相适应的是一批益居型生态城市正在兴起。
产业结构升级,体现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将会持续低、中端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规律,也将出现局部反梯度现象;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持续制造产业向资源型产业前向链接、商贸业向制造业链接、从而推进整体产业链延伸、产业空间聚集的产业集群规律。
绥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绥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
根据中央和省委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并结合绥化市市情编制的《绥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述规划期内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明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引导市场主体行为。
规划总体上是战略性、宏观性和指导性的,规划在基础设施、科技教育、生态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出的任务,政府将切实履行职责,努力完成。
第一章“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一、“十一五”时期的回顾“十一五”时期是绥化市经济跨越发展、社会事业突飞猛进的重要时期。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经济社会快发展、大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民计民生改善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推进“两城四地”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33.4亿元,年均增长15.8%,比“十五”时期提高了6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15.4%、19.7%和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2500元左右,年均增长15.1%,比“十五”时期提高6.4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54.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5亿元,提前两年完成“两个翻番”目标。
(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总体结构不断改善。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6.1 :22.2 :41.7 调整到35.4:26.1:38.5。
农村各业全面发展。
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69.1亿斤,年均增长14.2%。
绿色食品种植面积1552.8万亩,年均增长3.5%,居全省第一。
畜牧业持续较快发展,奶牛存栏和生猪、家禽出栏分别达到51.9万头、1094.2万头和8879.9万只,年均分别增长12.7%、16.4%和15.8%。
定远县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录第一篇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1)第一章现实基础 (1)第一节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综合实力明显壮大 (2)第二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2)第三节城镇建设成效巨大,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3)第四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4)第五节招商引资实现突破,园区规模明显扩大 (5)第六节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6)第七节各项改革持续深化,体制创新实现突破 (6)第八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8)第二章发展环境 (11)第一节发展机遇 (11)第二节自身优势 (12)第三节压力挑战 (13)第二篇发展构想 (14)第三章指导思想 (14)第四章发展战略 (15)第五章战略定位 (17)第六章主要目标 (18)第三篇主要任务 (22)第七章加快园区建设,拓展产业承接空间 (22)第一节加强核心园区建设 (23)第二节优化承接空间布局 (23)第八章优化工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25)第一节聚力打造千亿盐化产业 (25)第二节大力提升传统产业 (27)第三节着力培育新兴产业 (28)第四节优化产业结构 (29)第九章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31)第一节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31)第二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32)第三节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34)第十章整合优势资源,发展现代服务业 (36)第一节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37)第二节发展现代旅游休闲业 (38)第三节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 (39)第四节发展现代房地产业 (40)第五节加快发展现代公共与社区服务业 (40)第十一章构建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 (41)第一节积极发挥核心城镇带动作用 (42)第二节加快中心镇建设步伐 (44)第三节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45)第十二章夯实基础设施,提高综合承载力 (46)第一节加快便捷交通路网建设 (46)第二节加快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建设 (47)第三节加快能源保障工程建设 (48)第四节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48)第十三章注重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50)第一节强化资源集约利用 (50)第二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1)第三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51)第十四章实施科教兴县,提升创新能力 (52)第一节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52)第二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53)第三节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54)第十五章深化体制改革,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56)第一节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56)第二节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57)第三节创新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57)第四节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58)第五节继续扩大进出口贸易 (58)第十六章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59)第一节增强全社会精神动力 (58)第二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9)第三节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60)第四节全面繁荣文化事业 (60)第十七章着力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幸福指数 (61)第一节继续实施民生工程 (62)第二节扩大城乡居民就业 (62)第三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62)第四节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63)第五节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64)第六节积极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 (64)第七节增强社会管理能力 (65)第四篇规划实施和保障措施 (67)第十八章规划实施 (67)第一节构建完善的实施方案 (67)第二节建立综合的评估机制 (67)第十九章保障措施 (68)第一节构建政策保障机制 (68)第二节构建人才保障机制 (68)第三节构建资金保障机制 (69)第四节构建环境保障机制 (70)第五节构建监督保障机制 (70)第二十章统筹兼顾,科学编制专项规划 (70)根据《中共定远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定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纲要》是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全县各级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实施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汉阳区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是完成“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的收官时期,也是实现“三镇均衡协调发展”和建设“繁荣生态新城”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武汉市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汉阳区委关于制定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今后五年引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本级和下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十二五”规划编制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全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区功能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历史时期之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2.11亿元,年均递增18%,高于15%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2.37亿元,年均递增20.4%,高于16%目标;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1.6亿元和12.08亿元,年均递增分别为21.77%和24.68%,分别高于15%和17%目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1.71亿元,年均递增37.41%,高于17%目标;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84亿美元,年均递增22.76%,出口创汇8740万美元,年均递增20.08%,均高于20%目标。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启动“优二进三”和“培大育强”战略,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商贸服务业、房地产业和文化旅游业,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从以工业为主导向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
国家十二五计划内容
国家十二五计划内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2.我国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4.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5.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客观要求。
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1.从国际上看,一方面,当前世界在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方面影响。
2.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更大进展1.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新型国家。
2.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3.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传统的:资本、劳动密集型的,政府驱动型的,外需拉动型的,出口带动型,外延粗放型。
现代的:技术密集型的,市场导向型的,内需驱动型的,消费驱动型的,内涵集约型的。
我国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重新实现经济发展要素组合,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思路:《建议》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
《建议》将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
1.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多少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及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1.民主法治。
2.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
4.充满活力。
5.安定有序。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创新性国家的概念及特征: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科学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甘肃实际,中共甘肃省十一届十次全委会研究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一、抢抓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1、“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难得历史机遇,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确定并认真组织实施“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经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战胜各种重大风险和挑战,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许多新的重大突破。
全省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传统支柱产业在改造提升中迅速扩张,新兴特色产业迅猛崛起,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取得重大成果;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力度空前,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是全省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最为明显的五年,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最具开创性的五年,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五年,是全省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全省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态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作者:卢中原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11年第01期未来5年,我国将面临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许多新变化和新机遇,形势复杂,挑战严峻。
“十二五”前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会比较明显。
总体上看,国际环境有利,机遇大于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
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或根本趋势。
信息通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仍是经济全球化的强劲动力。
除了技术进步,产业转移和贸易自由化等重要因素也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全球产业转移将再趋活跃。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分析,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企业投资和经营的国际化进程仍在持续。
大型跨国企业海外产值降幅大大低于总体经济降幅。
随着世界经济和金融状况改善,全球投资2009年下半年已开始复苏,2010年上半年重新进入上升区间,预计今后两年会继续小幅回升。
在全球投资复苏的过程中,跨国并购的上升势头最为明显。
产业转移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全球分工、技术进步、市场开拓和企业扩张。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球供应链分工体系将继续发展,新技术、新市场将成为新的海外投资热点。
同时,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不可阻挡。
世界各国经济开放度和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希望以合作、务实的态度,积极推进双边、多边或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
2000年—2009年,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4%上升到33%,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
2009年,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占全球的一半,输出的外国直接投资占全球的1/4。
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和投资都将保持强劲势头,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会加大。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将深刻变革,并与多极化趋势相互促进。
十二五经济发展展望
“十二五”时期至203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展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到200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和发展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展望“十二五”时期以至更长时期,我国仍然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既存在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长受到冲击,多极化国际格局正在发展。
从国内来看,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和趋势没有改变;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增长方式粗放和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进一步显现。
因此需要对“十二五”时期及更长时期内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便增强预见性,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望“十二五”时期以至到2030的发展环境,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技术和要素等各个层面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将发生重要的变化。
(一)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盛行,但从长期看,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还将占据主导地位。
本轮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要的冲击,许多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了经济衰退,总体来看全面的经济复苏尚待时日。
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各国为了救助本国的经济和就业,很可能倾向于出台各种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措施以保护本国的市场和就业,另外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与此相关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很有可能导致国家干预和保护的强化。
当然,过多的国家干预和贸易既不能快速解决危机所带来的后果,也不利于促进全球的经济增长,因此,从长期看,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还将主导全球经济增长。
但短期内,贸易保护抬头可能损害国际贸易的发展,由于中国是出口大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和保护措施可能增加,从而对中国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将成为国际不稳定格局的重要的因素。
长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长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是长岭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三化”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按照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长岭实际,科学编制《长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此作为指导全县“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十二五”发展基础与外部环境(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全县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实施“工业立县、牧业富县、开放兴县”战略,经济总量增长较快,城乡面貌明显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在2008年、2009年度全省县域发展综合考评中分别被评为薄弱县市争先跨越二等奖和特殊奖,为“十二五”加快发展打下较好基础。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表1、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高。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升。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粮食产量稳定在160万吨阶段性水平;畜牧业迅速发展,肉类总产量达到50万吨。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0亿元,实现增加值4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由19户发展到101户,均超额完成了规划目标,建成了云天化肥业、吉隆玉米、正辉煌药业、瑞鑫化工、岭泉酒业等重点企业。
风电产业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吉林云天化农资物流配送中心、长岭县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华亿物流配送中心等生产型物流中心已基本形成;太平川镇、前七号镇等杂粮杂豆批发市场初具规模;龙凤山旅游风景区及社区服务、农村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发展加快。
2、城乡面貌显著改变。
以“全省统筹推进城镇化”为契机,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大力推进“三城联创”,建设了环城公路、世茂商城、怡爽园、步行街、创业大厦等重点工程;开发建设了骏城、城尚城等高标准住宅小区;环路以内城镇道路全部实现硬化,供排水、污水处理、集中供热、民用天然气和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环境
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正在走出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必将带来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再趋活跃,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但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整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对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世界经济将进入收缩发展阶段和低速增长时期。
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仍是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发展主题,扩大内需战略将是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国民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同时,随着全省“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将加快调整,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新型城镇化步伐将加快推进,内生驱动力将极大增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目标将加快实现。
这些都有利于我市寻求更多的合作与发展,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巩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带来发展新机遇。
按照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国家将把西部地区建成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示范区域。
“十二五”时期,广元市作为西部大开发中
的重要地区之一和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将继续深入推进。
在综合配套改革中,具有先行先试、超前探索的核心政策资源,有利于我市进一步探索贫困山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