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收购中外典型案例解析——经验借鉴与问题研究
中国杠杆收购第一案——好孩子集团
案例分析(一):中国杠杆收购第一案——并购好孩子集团始创于1989年的好孩子集团,截止到2005年,年生产各类童车300万辆,销售额25亿元,纯利润超过1亿元,占据中国中高档童车市场近70%份额,在美国的童车市场占有率也已达到了30%以上。
从相关报表分析,好孩子的长期负债少,流动资金充足稳定,企业的实际价值已经超过账面价值。
收购方:2005年10月,总部设在东京的海外私募基金Pacific Al-liance Group(太平洋同盟团体,PAG)开始同好孩子集团接触。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好孩子的第一股东——第一上海投资有限公司就宣布会同其他几家机构投资人将其在好孩子集团中持有的全部股权转让给由PAG控制的名为G-baby的持股公司。
2006年1月,双方就完成支付对价与股权交割的全部动作,PAG 以1.225亿美元收购好孩子67.5%的控股股权。
收购支付方案。
PAG事先对好孩子做了严密的估价。
按照市盈率计算,好孩子当时的市场价值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上,折算成PAG67.5%的持股比例,该部分股权的市场价值超过1.7亿美元,而双方协商的收购价格为1.225亿美元,说明此项收购具有投资价值。
为了实现既定的400%的高额投资回报率,PAG确定用自有资金支付的金额不超过1200万美元支付[(17000-12250)/1200]。
在确定收购意向后,PAG先通过好孩子管理层组成的集团筹集收购价10%的资金作为自有资金用于支付。
余款的筹集上PAG以好孩子的业务现金流和企业控制权价值为抵押,向金融机构筹集相当于整个收购价50%的资金,并向PAG的股东们推销约为收购价40%的债券。
PAG进入好孩子后,对其法人治理结构进行改造,实行了一系列整合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这家企业的发展速度,成就了好孩子的绝对市场霸主地位。
“好孩子”童车如今已占据了国内童车市场上70%以上的份额,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也已达到40%以上,成为世界儿童用品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品牌。
杠杆收购案例
杠杆收购案例杠杆收购是指借助杠杆效应,通过借款等方式收购目标公司的一种行为。
这种收购方式通常会涉及到大额贷款,以及高风险的投资。
杠杆收购案例在商业界并不少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个典型的杠杆收购案例。
2007年,美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之一——凯雷集团,与美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公司——德州电力公司达成了一项杠杆收购协议。
凯雷集团以每股45.25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州电力公司。
这笔交易总价值为450亿美元,其中包括了210亿美元的债务。
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杠杆收购案例之一。
凯雷集团之所以选择收购德州电力公司,是因为他们看中了德州电力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潜力。
在全球范围内,清洁能源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而德州电力公司作为行业领军者,拥有着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凯雷集团认为,通过杠杆收购,他们可以进一步扩大德州电力公司的规模,加强其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更大的利润增长。
然而,这笔交易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收购过程中,凯雷集团面临着巨大的融资压力和市场风险。
由于借款规模巨大,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就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而且,清洁能源行业的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德州电力公司在市场上的地位并不稳固,一旦出现行业变化,就可能导致投资失败。
然而,凯雷集团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这笔交易,并且在之后的几年里,德州电力公司的业绩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表明,尽管杠杆收购存在着高风险,但在正确的时机和正确的行业选择下,它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投资方式。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杠杆收购虽然风险较大,但也有着巨大的潜在回报。
在进行杠杆收购时,投资者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公司的市场地位、行业前景和财务状况,同时也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只有在全面评估和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杠杆收购才能取得成功。
总的来说,杠杆收购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投资决策需要谨慎,风险和回报需要充分权衡。
只有在全面了解市场和行业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实现可持续的投资回报。
简单概况下你搜集的杠杆并购的案例,并谈谈你的感想
简单概况下你搜集的杠杆并购的案例,并谈谈你的感想
简单概况下你搜集的杠杆并购的案例,并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金融危机来临之前,以投资银行的贷款和风险资本市场为基础发
展起来的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在实际操作中屡见不鲜,甚至被称作金融衍生品、高杠杆率。
但是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需求萎缩,大部分的杠杆收购已经无法完成或者无利可图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有一种重组方式却因其较低的财务费用、巨额的潜在回报而重新受到关注,那就是杠杆并购。
对于杠杆并购的兴起及发展原因众说纷纭,没有确切定论。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目前金融市场持续走熊,导致信贷市场紧张,为降低借款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企业选择通过杠杆收购扩充规模、进入市场等战略措施。
当然,从宏观层面上讲,国内目前企业并购环境依旧严峻,而且伴随着各种复杂多变的政治因素与法律因素影响,都将给“杠杆”二字赋予更深层次的含义,也让人们开始认识到高杠杆率运营所存在的风险。
近年来美国的杠杆收购大部分使用现金支付或以证券化的方式结算,而对应我国的情况,仍然是采取增加股权交易作价比例或对资产做高估值,同时附加条件地接受少量债务担保或抵押融资等方式支付。
由此可知,从短期看杠杆并购无疑可以节约大笔的资金;但从长远看,这类交易所引发的税负问题,特别是企业偿债后又追加的负债责任往往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因而是否适合发展杠杆并购则需谨慎对待。
- 1 -。
杠杆收购案例分析及国内应用研究
1 .引 言
资本 结 构
企业并购
风 险
专家 ,他们专 门负责分析 、研究那些营运业绩欠佳 ,却 很有发展潜力
的公 司 。K KR的 主要 业 务 就 是 收购 经 营 状 况 良好 、有 可 预 测 的 收 流
在西方 ,杠杆 收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并购工具 , 自上世 纪六 、七 十年代诞生 ,到今天已经完全机构化了 。杠杆收购方式 的出现 ,带来 了八十年代中后期 的美 国第 四次并购狂潮 。也许正是杠 杆收购造就 了 美国 K R这样一批成功从 事杠杆 收购的公 司,极 大 的活跃 了美 国的 K 资本市场 ,为美国经济 的持续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内很多企业开始利用并 购的方式进行 规模扩张。但随着 并购数量 的增加和并购金额 的增 大 ,已有 的并购融 资方 式 已经 不 能满 足需 要 ,拓 展 新 的 渠 道 是 推 进 企 业 进 一 步 发 展 的 关 键问题之 一 。在此情况下 ,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就成 为我 国企 业并购 市场亟待开拓的新的融资方式 。
有 以 下 特点 :
( )杠杆收购的最突出特点在于并购资金来源 的特殊性 1
一
般并购中,并 购方或使用 自有资金 、或以 自身资产为担保对 外
融资获得资金。在杠杆收购 中,并购方 的资金则来源于 目标企业 的积 累和未来的经营收入。并购方以 目标企业为担保 向外举债 ,以举债 获 得资金收购 目标企业 ,然后用 目标企业 的收入来偿还并购时的债务 。
流足以偿还收购借款 ,他们就 可以依 赖其及 时减少 负债而 获得成 功。
一
般情况 下,他们会在 5—7年后 将所持有 的股 权 出售 ,获得高 于平
杠杆并购的资金来源:美国经验和中国实践
杠杆并购的资金来源:美国经验和中国实践、美国杠杆并购浪潮的实践(一)杠杆并购的实质所谓杠杆并购,实质上是举债并购,即通过财务杠杆加大负债比例,以较少的股本投入融得数倍的资金,对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并以并购重组企业的未来利润和现金流偿还负债。
简言之,杠杆并购就是借别人的钱来购买目标公司,购买的目的是以更高的价格将其卖出,然后从中获利。
杠杆并购与战略并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一般不关心某种行业或特定产品和服务,更多关心公司价值,即以价值被低估的公司为目标,并通过资本市场发现和赚取被低估的价值,而后者主要是长期持有某种特定行业的产品或服务而不断实现最大化的市场份额。
因而,杠杆并购在美国市场上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一种掠夺和投机的手段,受到非议。
值得说明的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借助杠杆来完成战略并购的案例,实现了杠杆并购和战略并购的结合。
(二)杠杆并购兴起的历史背景美国并购潮始于1974年,标志性事件是国际镍公司成功并购ESB公司。
1980年美国杠杆收购的累计交易额达到了17亿美元,1988年达到了1880亿美元,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市场环境、监管环境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共同促成了并购浪潮的兴起:一是市场环境。
20世纪70-80年代是美国利率管制逐渐放松、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完成的重要时期。
银行失去了大部分低成本的存款,向公司提供短期贷款的利润空间也变小,因而开始发展并购贷款业务。
同时,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旨在放松管制的《加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案》,授权联邦特许储蓄机构发放商业贷款,并可以投资公司债券。
投资银行为了应对盈利压力而逐步放弃作为被动顾问的传统角色,开始主动招揽生意,其并购部门到1983年前后就成为主要的利润中心。
此外,投资于长期限、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债券、国债和公司债以及普通股的传统投资表现欠佳,迫使投资者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二是税制和会计制度。
1981年《经济复兴税法》出台,允许公司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来刺激经济增长,使得美国的税制更加向杠杆收购中的负债部分倾斜。
光明集团杠杆收购的绩效分析——基于收购英国维他麦公司的案例
光明集团杠杆收购的绩效分析——基于收购英国维他麦公司的案例3光明集团收购英国维他麦公司的案例介绍光明集团可以说是我国食品行业“走出去”的先锋,在2010年就成功收购新西兰一家乳制品公司,完成国内乳品企业海外收购的第一单。
自2010年起,光明集团不断加快海外收购的步伐,至今已经公告了十几起并购交易,虽然失败的次数大于成功的次数,但是光明集团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越战越勇,成为中国食品行业海外并购的中坚力量。
而此次成功收购英国维他麦食品有限公司,因在当时是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项目而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具有一定的范例意义。
3.1收购双方介绍3.1.1光明集团简介光明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由上海农工商(集团)、上海益民食品一厂(集团)、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组建而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
公司现任股东有3名,分别是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及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
旗下拥有五家上市公司,其中光明乳业、金枫酒业、梅林股份、光明地产为中国A股上市公司,新西兰新莱特乳业公司为新西兰主板上市公司。
光明集团是一家集现代农业、食品加工制造、食品分销为一体,具有完整食品产业链的国有综合食品产业集团。
公司确立了食品产业和地产、金融的“一体两翼”产业结构;实施融合战略、品牌战略、渠道战略和平台战略四大战略;推进以“环境优美、产业先进、生活优越"为标志的殷实农场建设:致力于成为上海特大城市主副食品供应的底板,安全、优质、健康食品的标杆,世界有影响力的跨国食品企业集团。
光明集团拥有许多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食品品牌,如光明牛奶、冠生园蜂蜜、大白兔奶糖等,在食品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市场地位。
近年来,光明集团发展迅速,已建立遍布上海、覆盖全中国的销售网络,2015年光明集团已实现销售额超过1460亿元。
∞而旗下众多知名品牌屡获国家级和省级优秀品牌荣誉,品牌效应不断推动着公司的整体进步。
2013年,光明集团以综合排名第二位的成绩荣获“中国轻工业年度百强企业”称号,此项大奖是由中央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评选活动,这是对光明集团多年来深耕食品行业的肯定,对光明集团产品标准化、服务精细化的经营理念的认可,也是对光明集团继续做大做强、聚焦主业、放眼国际的支持和鼓励。
杠杆收购经典案例美国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争夺战
杠杆收购经典案例: 美国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争夺战这笔被称为“世纪大收购”的交易以250亿美元的收购价震动世界,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杠杆收购,而使后来的各桩收购交易望尘莫及。
说到杠杆收购,就不能不提及20世纪80年代的一桩杠杆收购案——美国雷诺兹-纳贝斯克(RJR Nabisco)公司收购案。
这笔被称为“世纪大收购”的交易以250亿美元的收购价震动世界,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杠杆收购,而使后来的各桩收购交易望尘莫及。
这场收购战争主要在RJR纳贝斯克公司的高级治理人员和闻名的收购公司KKR(Kohlber g KravisRoberts%26amp;Co.)公司之间展开,但由于它的规模巨大,其中不乏有像摩根士丹利、第一波士顿等这样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直接或间接参与。
“战争”的发起方是以罗斯·约翰逊为首的R JR 纳贝斯克公司高层治理者,他们认为公司当时的股价被严重低估。
1988年10月,治理层向董事局提出治理层收购公司股权建议,收购价为每股75美元,总计170亿美元。
虽然约翰逊的出价高于当时公司股票53美元/股的市值,但公司股东对此却并不满足。
不久,华尔街的“收购之王”KKR公司加入这次争夺,经过6个星期的激战,最后KKR胜出,收购价是每股109美元,总金额250亿美元。
KKR 本身动用的资金仅1500万美元,而其余99.94%的资金都是靠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发行垃圾债券筹得。
一、相关背景关于RJR纳贝斯克公司作为美国最大的食品和烟草生产商,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是由美国老牌食品生产商Standard Brands公司、Nabisco公司与美国两大烟草商之一的RJR公司(Winston、Salem、骆驼牌香烟的生产厂家)合并而成。
杠杆并购案例
杠杆并购案例杠杆并购是指公司通过借款等方式,利用少量自有资金,大规模收购其他公司的股权或资产的行为。
这种并购方式在当今商业世界中越来越常见,因为它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但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了解杠杆并购的具体情况。
2015年,美国医疗器械制造商康卡斯特(假名)决定以杠杆并购的方式收购一家竞争对手公司。
康卡斯特自身实力雄厚,但是想要扩大市场份额,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收购。
由于资金有限,康卡斯特决定采取杠杆并购的方式,通过借款来完成这笔交易。
在进行杠杆并购之前,康卡斯特进行了大量的尽职调查工作。
他们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地位、产品线、管理团队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确保收购能够带来预期的收益。
同时,康卡斯特也与多家银行进行了谈判,最终达成了一笔巨额的贷款协议。
在收购完成后,康卡斯特迅速整合了两家公司的资源。
他们优化了生产线,整合了销售渠道,优化了人员结构,使得新公司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营。
同时,康卡斯特也通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渠道,帮助新公司快速打开市场,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然而,杠杆并购也伴随着高风险。
在收购完成后不久,医疗器械行业出现了一些变化,市场需求有所下降,新公司的业绩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与此同时,康卡斯特所借的巨额贷款也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利息支出占用了大量的现金流,导致公司资金链紧张。
为了化解这一风险,康卡斯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们优化了公司的财务结构,通过降低成本、增加营收等方式来提升盈利能力,以应对利息支出的压力。
同时,康卡斯特也加大了对新公司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度过了难关。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杠杆并购的利与弊。
虽然杠杆并购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也伴随着高风险。
在进行杠杆并购时,公司需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确保收购能够带来预期的收益。
同时,公司还需要做好风险应对的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
总的来说,杠杆并购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并购方式,对于有一定实力和经验的公司来说,可以是一个快速扩张市场份额的好机会。
杠杆并购案例
杠杆收购在我国应用的思考关键词:杠杆收购融资资本市场一、市场背景介绍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国内资金紧缩、市场趋于饱和以及国内各行业的结构转型的因素影响,国内经济状况较往年看来处于一个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GDP的增速出现小幅回落。
GDP的回落有利于减轻市场过热,降低投机投资、热钱涌入、市场转型等一系列的经济发展问题,但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未能做好回落期间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以及市场资源的高效整合,经济发展和市场发展将会一蹶不振。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近日举行的"2011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表示: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关键要有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同时也需要有一大批极具活力的"小巨人"企业。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工信部牵头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上报国务院,不日将批复公布。
我国要打造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以汽车、钢铁、水泥、船舶、机械、电子信息、电解铝、稀土、食品、医药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引导兼并重组企业管理创新,在重点行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而打造极具活力的"小巨人"企业同样也需要这些小企业的创新以及其与其他企业的联合、重组、兼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向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不断革新的需求。
重组、并购、兼并是一项需要有大量资金支持的经济行为,自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采取了相应的收缩银根、扩大财政支出的政策来扩大内需、保证就业、保证经济的稳步发展,防止全球经济危机对国内经济的直接打击。
2008年,为实现次贷危机下的经济软着陆,央行一度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至2009年底,随着4万亿的财政投入,经济形式逐渐回暖,GDP增速虽有所下滑,也保持在9%左右,但随之而来的即是国内不断凸显的通货膨胀,国内市场过热,CPI指数接连攀高,居民生活压力加大,信贷风险增加等一系列的经济民生问题,为缓解国内一系列的经济压力,央行从2010年1月18日起,开始了长达将近两年的货币紧缩。
杠杆收购背后的风险基于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研究
7、多元化融资渠道:为了降低资本结构风险,吉利应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融资 渠道。例如,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现融资渠道的 多样化,以降低财务风险。
8、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吉利应预先建立危机应对机制,明确责任人和应对流 程。在面临突发风险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降低潜在损失。
9、寻求专业意见:在收购过程中及收购完成后,吉利可以寻求专业法律、财 务及市场咨询机构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
杠杆收购背后的风险——基于吉利收 购沃尔沃案例研究
01 引言
03 财务风险 05 市场风险
目录
02 杠杆收购 04 法律风险 06 实践建议
引言
2010年,中国吉利汽车成功收购了瑞典沃尔沃汽车,这一交易引起了全球的广 泛。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代价取得了沃尔沃的控股权,从而获得了宝贵的国际知 名品牌和先进技术。然而,杠杆收购作为此次交易的背后推手,也带来了诸多 风险。本次演示将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深入探讨杠杆收购背后的风险。
2、法律合规:吉利应确保在收购过程中及收购完成后,始终遵守国内外相关 法律法规。对于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吉利应提前进行风险识别和预防,以降 低潜在损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财务安全:针对财务风险,吉利应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优化资本结构, 降低财务杠杆风险。此外,还应加强对汇率波动的监控,以降低汇率风险。
4、整合风险管理:吉利应将杠杆收购的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体 系中,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 险。
杠杆收购
杠杆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大量举债来筹集所需资金,以完成对目标公司的收购。 这种收购方式的特点是高杠杆、高风险、高收益。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中, 杠杆收购的使用为吉利提供了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和提升品牌形象的机会,但同 时也带来了偿债压力和财务风险。
杠杆收购案例分析 Rayovac LBO
40
20 0
营运能力分析
作为电池类厂商,存货周转天数稳定在3个月左右,在行业内表现较优;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在1个月左右,说明产品销售后能在较短时间内回收资金进行下一轮生产
或投资; 1993年到1995年间,固定资产有较大变化,这是由于Rayovac进行了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
现有管理者较为卓越的管理 能力与丰富的电池从业经验
21696 7483.8
EBITDA(1998) 335.6 361.2 134.5 3160.9 989.9
1796.4 705.2
X(1998) 11.57032 11.7464 7.479554 15.83255 11.87575
12.07749 10.61231 11.5992
531.2431
add back depreciation
Less capital expenditures Less change in working capital
6.600
5.900 28.719 1.250 22.975
6.600
5.900 30.831 1.563 19.732
6.600
5.900 34.562 1.953 17.696
一、Rayovac LBO可行性分析
借 款
筹资
收购方/管理层
支付收购价款 让渡所有权
目标公司所有者
自有资金 抵押 控制目标公司 所有权
拆分出售 投资 银行 重组上市,伺机 出售自己的股份
目标公司
专心经营 MBO
一、Rayovac LBO可行性分析
稳定而充足的现金流
价值升值空间 低的资产负债率
1选择目标公司
结论
杠杆收购经典案例分析
他们既没有半点烟草从业经验,而且对这一行 也没有热情。 在业绩持续下滑后,1995年初,KKR不得不 又剥离了雷诺兹· 纳贝斯克的剩余股权,雷诺 兹烟草控股公司再次成为一家独立公司,而纳 贝斯克也成为一家独立的食品生产企业,雷诺 公司和纳贝斯克公司又回到了各自的起点。在 2003年上半年,雷诺兹的销售额比前一年下 降了18%,仅为26亿美元,而营业利润下降 了59%,为2.75亿美元。
华尔街上投资银行家们仍然做出了本能的反应: 这一出价太便宜!约翰逊是在抢劫公司!正当 约翰逊与希尔森公司打着如意算盘的时候, KKR的投标参与令治理层收购方案者们如梦初 醒。与CEO罗斯· 约翰逊所计划的分拆形成尖 锐对照的是,KKR希望保留所有的烟草生意及 大部分食品业务,而且KKR喊出了每股90美元 的报价。希尔森和KKR的较量拉开了序幕。
关于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 (KKR) KKR成立于1976年,作为第一家杠杆收购 公司,KKR公司有着突出的业绩表现,它擅长 MBO,也就是通常说的“治理层收购”。但是 随着其他人对杠杆收购的进一步熟悉,杠杆收 购公司逐渐增多,到1987年出现了行业拥挤现 象。克拉维斯和罗伯茨做出果断的决定:把业 务目标锁定在50亿-100亿美元之间的大宗收购 业务上。因为这样大的生意很少有人染指,而 KKR公司早就有了像62亿美元收购Beatrice,
四、收购之后 继罗斯· 约翰逊之后,路易斯· 格斯特纳成为 RJR纳贝斯克公司收购后新一任的首席执行官, 他对原来的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大量出 售公司豪华设施。公司报告显示,1989年公司在 偿付了33.4亿美元的债务之后净损失11.5亿美元, 在1990年的上半年有3.3亿美元的亏损。但是, 从公司的现金流来看,一切还算正常。 纳贝斯克的营业利润在1989年的现金流量达到了 以前的3.5倍,但是雷诺兹烟草公司仍处于备战 状态。1989年3月RJR停止了总理牌香烟的生产, 随后,公司进行了裁员,雇工人数减少到
我国杠杠收购的特点和问题探究
环球市场/金融观察-46-我国杠杠收购的特点和问题探究宋玉禄云南大学摘要:杠杠收购是上世纪 80 年代全球第四次并购浪潮中最具影响的特殊并购模式,也是美国投行业最引人瞩目的一项金融创新工程。
杠杆收购不仅解决了企业并购中巨额融资需求,同时通过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高资本运作效率等方式创造特殊的股东价值。
“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崭露头角,杠杆收购作为一种创新的已被国外证明行之有效的收购融资工具,已越来越受到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与重视。
一、杠杠收购的基本含义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s,简称 LBO)又称杠杆买断或债务并购,即收购者利用少量的自有资金,以目标企业现有资产、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及收益资产作为融资抵押或担保,向银行或类金融机构借贷或发行垃圾债券等方式筹集巨额所需资金;杠杆收购是现代企业并购或重组的一种主要运作模式,也是一种以小博大、高风险、高收益、高金融技巧型的资本运作方式。
判断一项并购是否为杠杆收购,主要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企业利用外部资金的比重占到并购总额的 70%以上;二是并购后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 80%。
杠杆收购主体一般是专业性金融投资机构,收购目的主要是以合适的价格买入目标公司,通过经营使其增值,通过上市或其他方式变现获得投资收益。
在实际业务操作中,为了合理规避风险、保障交易顺利地进行,收购方通常先成立一家专门用于收购的特殊目的公司(SPC),而不以自身作为杠杆收购的母体,然后向该 SPC 公司注入少量自有资金;接着投资银行或商业银行向该 SPC 公司提供“过桥贷款”融资用于购买目标公司的股权;待交易完成后,SPC 公司通过再融资贷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偿还投资银行债务;最后按照相关公司法规将两个并购公司主体进行合并。
此种运作方式可以顺利地将特殊目的公司的负债转移到目标公司名下,通过经营目标公司偿还债务、获得超额杠杆并购收益。
2021杠杆收购案例
2021杠杆收购案例2021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许多杠杆收购案例,下面将列举其中的十个案例并进行详细介绍。
1. 亚马逊收购MGM:亚马逊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好莱坞电影制片厂Metro-Goldwyn-Mayer(MGM)。
这一收购将使亚马逊获得MGM的丰富电影和电视内容库,为其流媒体服务Prime Video提供更多的独家内容,并进一步加强其在流媒体市场的竞争力。
2. 腾讯收购摩拜单车:腾讯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共享单车平台摩拜单车。
这一收购使腾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移动出行市场的地位,并为其支付、社交等业务提供了更多的场景。
3. 腾讯收购Supercell:腾讯以8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该公司是知名手游《皇室战争》和《部落冲突》的开发商。
这一收购使腾讯在全球游戏市场上扩大了其影响力,并进一步提升了其游戏业务的收入。
4. 谷歌收购Fitbit:谷歌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智能穿戴设备制造商Fitbit。
这一收购将帮助谷歌进一步发展其健康与健身业务,并提升其在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竞争力。
5. 腾讯收购花椒直播:腾讯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直播平台花椒直播。
这一收购将使腾讯进一步扩大其在直播领域的影响力,并为其社交和娱乐业务提供更多的增长点。
6. 阿里巴巴收购永辉超市:阿里巴巴以约2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著名超市连锁企业永辉超市的部分股权。
这一收购将帮助阿里巴巴进一步拓展其新零售业务,并加速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发展。
7. 腾讯收购迅雷:腾讯以约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知名下载工具迅雷的一部分业务。
这一收购将帮助腾讯进一步提升其在线娱乐和内容分发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8. 谷歌收购Looker:谷歌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数据分析公司Looker。
这一收购将帮助谷歌进一步提升其云计算和数据分析业务,并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9. 腾讯收购王者荣耀开发商:腾讯以约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王者荣耀》的开发商之一,这一收购将进一步巩固腾讯在手游领域的垄断地位,并为其游戏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
杠杆收购案例分析
杠杆收购——李泽楷盈科数码收购香港电讯案例 杠杆收购——李泽楷盈科数码收购香港电讯案例 ——
相持半个月的香港电讯争购大战于2000年 相持半个月的香港电讯争购大战于2000年2月29日终于 2000 29日终于 尘埃落定。香港盈科数码动力击退了对手新加坡电信, 尘埃落定。香港盈科数码动力击退了对手新加坡电信, 与香港电讯的第一大股东——英国大东电报局达成了收 与香港电讯的第一大股东——英国大东电报局达成了收 —— 购协议。盈动全面收购香港电讯的股权,涉资3000 3000亿港 购协议。盈动全面收购香港电讯的股权,涉资3000亿港 元,成为亚洲最大的电讯并购活动及香港开埠以来最大 宗的收购活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宗的收购活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争购战的背景资料 1.香港电讯 香港电讯于1925年创立, 香港电讯。 1925年创立 1.香港电讯。香港电讯于1925年创立,目前资产规模在 3000亿港元左右 亿港元左右。 3000亿港元左右。香港电讯是香港最大的电信网络供应 拥有完整的光纤网络及庞大的客户群, 商,拥有完整的光纤网络及庞大的客户群,在香港电话 服务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7% 公司1999 97%, 1999年统计的资产净 服务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7%,公司1999年统计的资产净 值约为3800亿港元。因近年香港逐步开放电信市场, 3800亿港元 值约为3800亿港元。因近年香港逐步开放电信市场,香 港电讯在当地的垄断优势即将失去, 港电讯在当地的垄断优势即将失去,导致该公司很多资 产升值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拥有其54% 54%股权的母 产升值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拥有其54%股权的母 公司——英国大东电报局欲将其转手。 ——英国大东电报局欲将其转手 公司——英国大东电报局欲将其转手。
业奖,跃升至香港富豪第四。 业奖,跃升至香港富豪第四。 2000年 29日 宣布成功收购香港电讯, 2000年2月29日,宣布成功收购香港电讯,晋升香港富 豪第二。 豪第二。 二、香港电讯争购战始末 2000年 2000年2月,香港盈科数码动力公司与新加坡电信公司 竞相收购英国大东电报局在香港电讯54%的股权, 54%的股权 竞相收购英国大东电报局在香港电讯54%的股权,涉及 金额3000亿港元, 3000亿港元 金额3000亿港元,最终盈动数码以收购条件更为合理而 胜出。盈动数码提出两套并购方案,一是纯股票方案, 胜出。盈动数码提出两套并购方案,一是纯股票方案, 以1.1股盈动数码股份换取1股香港电讯股份;二是以1 1.1股盈动数码股份换取1股香港电讯股份;二是以1 股盈动数码股份换取 股香港电讯的股份换取0.7116股盈动数码股份, 0.7116股盈动数码股份 股香港电讯的股份换取0.7116股盈动数码股份,外加每 7.23港元的现金 港元的现金。 股7.23港元的现金。英国大东董事局最终接受了第二方 为了筹集收购所需资金, 案。为了筹集收购所需资金,盈动数码一方面通过香港 百富勤(BNP)配售2.5亿股份,另一方面通过中银、 2.5亿股份 百富勤(BNP)配售2.5亿股份,另一方面通过中银、汇 丰及瑞士联合银行安排银团贷款100 100亿美元作为过渡行 丰及瑞士联合银行安排银团贷款100亿美元作为过渡行 贷款, 贷款,再加上盈动自有资金以及增发新股所得资金才完 成了并购的集资工作。这样,在香港健全、 成了并购的集资工作。这样,在香港健全、发达的资本
杠杆收购原理与案例分析
杠杆收购原理与案例分析杠杆收购(Leverage Buy-Out,简称LBO),是企业并购过程中资本运作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以小博大、高风险、高收益、高技巧的企业并购方式。
标签:杠杆收购并购融资随着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与国际上的行业巨擘展开竞争。
降低成本追求效益就要求企业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与品牌效应,杠杆交易为势单力薄的企业提供了一个跳板,使其能够通过最小的自由资本运作达到最快的企业扩张的目的。
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与普通收购的方式有明显不同,杠杆收购要求收购公司具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设计一份精巧的融资计划书是杠杆收购成败的关键。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内两个不同方向杠杆交易的案例,重点阐述杠杆收购的融资手段,解释企业的收购动机,加深对杠杆收购的理解。
一、杠杆收购1.杠杆收购的定义杠杆收购(Leverage Buy-Out,简称LBO)是一种企业并购方式,是企业资本运作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实质在于举债收购,即通过信贷融通资本,运用财务杠杆加大负债比例,以较少的股本投入(约占并购资金10%~30%)融得数倍的资金,对目标企业进行收购、重组,并以目标企业未来的利润现金流作为偿债来源。
这是一种以小博大、高风险、高收益、高技巧的企业收购方式,也有人称其为“蛇吞象”、“小鱼吃大鱼”等。
杠杆收购的发起者有法人也有自然人等。
2.杠杆收购融资从杠杆收购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成功的杠杆收购需要远大于普通并购行为的资金支持,要求收购公司具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
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与普通收购的方式有明显不同,它的融资特点主要表现为:企业采用杠杆收购方式收购其他企业时,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作为抵押,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
在一般情况下,借入资金占收购资金总额的70%~80%,其余部分为自有资金,通过财务杠杆效应便可成功地收购企业或其部分股权。
杠杆收购中除去收购企业自身权益资本外的负债部分,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以及民间借贷等负债。
企业去杠杆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企业去杠杆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世界各国采取的去杠杆举措主要包括激励企业破产重组、推动企业债转股、促进行业间杠杆转移等,对我国当前非金融企业去杠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主要经验(一)推动杠杆在行业间转移,引导资金流向优质企业。
1.西班牙提高房地产企业贷款坏账拨备率。
西班牙2009年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比重高达125%,近一半债务集中在建筑和房地产业。
西班牙2012年通过金融业改革方案,将银行与房地产相关贷款坏账拨备率由7%大幅提高到30%,促使金融资源重新配置到更有效率的企业,加快了房地产业重组,间接降低了不良企业的杠杆率。
此外还采取加强银行压力测试、向银行注资、建立坏账银行(SAREB)剥离银行不良资产等措施控制金融机构在企业去杠杆过程中的风险。
2.北欧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型企业。
北欧国家科技创新扶持体系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不断完善,逐步减少向杠杆过高或经营不善企业放贷,增加对高等技术教育和科技创新研发项目的补贴,即使是去杠杆过程中出现财政紧缩,也未中断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资助。
(二)推动企业债转股,以股权融资代替债务融资。
1.日本实施由商业银行主导的企业债转股。
日本引导商业银行采用“母公司—子公司”形式直接参与债转股。
母公司不直接参与不良资产的处置,而由子公司持有非金融企业不超过5%的股份,并负责分类处理不良资产,使用优先股锁定收益。
如2003年日本瑞穗银行成立3家专业子公司,其中两家作为不良资产的管理部门集中剥离母银行大约35万亿日元的问题贷款,另一家负责对不良资产处置的具体方案和形式提出建议。
瑞穗银行子公司倾向于采用优先股形式,当企业盈利后可优先于普通股分配利润,同时还可按股息收益率锁定部分收益。
瑞穗银行不良资产率由2003年4月末的6.2%降至2006年4月末的1.41%,相关企业的杠杆率也显著下降。
2.美国实施由政府部门主导的企业债转股,即政府成立第三方机构救助负债过重企业,并将对企业的债权转换为股权。
论杠杆收购——以艾派克收购Lexmark为例
qiyekejiyufazhan0引言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以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为宗旨。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的提出更是将我国的跨国企业并购推向了一个高潮。
为了响应国家倡议,作为无论数量还是金额均占很大比重的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十分有意义。
2012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数量为287笔,金额为379.07亿美元;2013年我国跨国并购案例共316笔,较2012年增长了10%,同时交易金额为515.2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了36%;2014年我国跨国并购案例共428笔,较2013年增长了35%,然而交易金额为392.5亿美元,较2013年下降了24%;2015年我国跨国并购案例为421笔,较2014年降低了2%,然而交易金额为511.2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了30%;2016年我国跨国并购案例为573笔,较2015年增长了36%,同时交易金额为922.2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了80%。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深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杠杆收购将非常重要。
杠杆收购的相关研究不能落后,要能够对民营企业的跨国并购起到理论支持作用,从而拓宽民营企业并购渠道,在提供跨国并购理论指导及相关风险规避上发挥巨大作用。
1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1.1杠杆收购理论基础1.1.1杠杆收购相关概念杠杆收购(融资并购、举债经营收购)是公司或个体以大量举债的方式,在中介机构的参与下收购目标公司的资产作为债务抵债,从而收购此公司[1]。
杠杆收购的特点是高杠杆性、高风险性、高收益型。
杠杆收购按并购动因可分为经营型杠杆收购、投资型杠杆收购和投机型杠杆收购。
判断杠杆收购的条件:第一,外部资金的利用占比在70%以上。
第二,目标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杠杆收购中外典型案例解析——经验借鉴与问题研究姓名:何爱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余恕莲20080501摘要杠杆收购作为一种特殊、高效的资本运作模式,自上世纪60年代在西方诞生到现在,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完善。
杠杆收购的高效率高收益性,也是杠杆收购之所以引起众多专业收购基金和企业集团青睐的重要原因。
我国国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杠杆收购的案例,但国内的杠杆收购严格来讲还不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杠杆收购。
2006年1月,PAG杠杆收购江苏昆山好孩子集团的成功,引发了国内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因为这是一起严格按照西方传统杠杆收购模式操作成功的案例,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杠杆收购在我国的登陆。
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西方传统杠杆收购的典型运作模式和国内政策法律环境的研究,为杠杆收购在中国的健康发展找寻可行性路径。
本文首先从杠杆收购的基本概念、兴起原因和相关理论基础入手,结合KKR 收购安费诺案例,探讨了西方传统杠杆收购的操作手法、典型特征和适用条件。
然后结合PAG收购好孩子集团案例,分析了当前国内企业实施杠杆收购面临的诸多困境,提出了改善国内企业杠杆收购实施条件的几项建议,同时对国内企业实施杠杆收购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即当前应该一方面推动国内各项法律政策的完善和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为杠杆收购中国化创造适宜的土壤;另一方面则要认真研究杠杆收购的操作原理和国内法律政策现状,培育适合中国土壤的杠杆收购的种子,走有中国特色的杠杆收购之路。
关键词:杠杆收购,风险投资基金,困境,展望AbstractLeveraged buyout, as a special, highly efficient mode of operation of the capital, since born in the West in the 1960s, has developed very mature and well. Thehigh-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of leveraged buyout is an important reason why many professional buyout fund and enterprise groups attach importance to it. There have also been a number of leveraged buyout cases in chin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980s, but strictly speaking, the domestic leveraged buyouts were not traditional western sense of the leveraged buyout. The successful case of leveraged buyout --PAG merging GoodBaby Group in Kunshan, Jiangsu in January, 2006,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of the business community in China. Because it was a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leveraged buyout, and it indicates the true loading of leveraged buyout in China. The author hopes to discover some feasible path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everaged buyout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bout the typical mode of operation of the western leveraged buyout and the domestic policy and legal environment.The author starts with the basic concept, arisen reasons and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leveraged buyout to discuss operating techniques,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the Western traditional leveraged buyout by contacting the case of KKR merging An Feinuo Corp. The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for domestic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leveraged buyout by contacting the case of PAG merging GoodBaby Group, and proposes several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domestic implementation conditions on leveraged buyout, and points out several developmental directions for domestic enterprises to carry on leveraged buyout as well. Finally the author draws the conclusion. On one hand, it should be done to create suitable soil for the localization of leveraged buyout in China by accelerating the perfection of current domestic laws and policies and the maturation of domestic capital markets;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domestic enterprises to study the operating principles and the domestic legal and policy conditions to cultivate the suitable seeds of leveraged buyout for domestic environment , and inaugurate the new roads of leveraged buyou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words:Leveraged buyout, Venture capital fund, Difficulties, Prospect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特此声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在以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第1章引言1.1选题原因杠杆收购作为一种有效资本运作模式,在西方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完善。
但在我国,杠杆收购的运用还处在一种摸索和尝试阶段。
2006年PAG杠杆收购江苏昆山好孩子集团的成功,立即引发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也激发了我对杠杆收购的极大兴趣。
本文希望通过对西方传统杠杆收购的基本运作模式的研究,结合对我国国内现实政策法律环境的研究,提出国内企业实施杠杆收购存在的困境及发展前景,为杠杆收购的中国化找寻可行性路径。
1.2研究现状杠杆收购首先在西方出现并发展完善,因此西方国家在杠杆收购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都很深入,形成了各种杠杆收购理论,比如套利理论、代理成本理论、价值低估理论及自由现金流量理论。
当前国内的研究大多是在建立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
有学者提出杠杆收购模式对我国企业融资、国有企业价值的显性化和商业银行改革方面的借鉴意义,但也有很多学者仍对杠杆收购这一特殊融资方式在中国的可行性表示质疑。
本文希望能够结合对国内外杠杆收购的典型案例的研究,对杠杆收购在国内实施的可行性得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3基本思路杠杆收购虽然因其特殊的资本运作而备受关注,但究其实质还是一种债务融资方式。
因此,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从杠杆收购的基本概念、兴起原因和相关理论基础入手,然后结合国外杠杆收购典型案例分析杠杆收购的传统操作手法、典型特征及适用条件,最后结合国内杠杆收购典型案例分析杠杆收购中国化的困境和解决思路,并对杠杆收购在国内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1.4主要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分析法。
运用案例分析法揭示西方传统杠杆收购的运作要求以及国内杠杆收购案例的中国化特征;运用比较分析法揭示国内外案例具体运作方式的不同以及国内外政策环境的不同对杠杆收购实施的影响。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借鉴前人的经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指引。
第2章杠杆收购的概念、兴起原因及相关的理论基础2.1杠杆收购的概念所谓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简称LBO),是指并购方企业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作抵押,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收购所需资金,收购成功后再通过发行债券偿还贷款,并以目标公司的未来收益偿还债券本息的收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