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的建设[1]

合集下载

生态城市的建设原则和发展方向

生态城市的建设原则和发展方向

生态城市的建设原则和发展方向生态城市是指重视绿色生态、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生态城市的建设要以人为本,顺应自然规律,最大程度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生态城市的建设原则和发展方向作一深入探讨。

一、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原则,它是要把人和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可持续发展应该贯穿整个过程,包括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经济发展等领域。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注重以下方面。

1. 推动低碳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应该推动低碳发展,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加强城市绿色交通建设,鼓励居民多乘坐公共交通,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排放。

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城市建设必须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产生,鼓励居民分类垃圾,推广绿色卫生和环境友好型的家电用品。

还应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树木等绿色植被的种植率,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品质和质量。

3. 突出人性化管理生态城市建设要注重人性化管理,改善人居环境和居住条件,提供优良的社区公共服务。

同时还要注重公民参与,促进城市建设与市民参与的互动,让市民体验到公共服务的可靠性、方便性和舒适性。

二、生态城市发展的方向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突出人性化管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1. 突出大数据的应用生态城市发展方向之一是突出大数据的应用,加强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采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环境质量、交通状况、市民健康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控,为城市管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2.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城市发展方向之二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垃圾堆积和污水排放,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定义以及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策略,以期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问题;策略人类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又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而现在正面临工业文明向一种新文明的转变,这种新文明被称之为生态文明。

每一次文明更替都促进了社会大发展,同时引起人类住区结构和本质的深刻改变。

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昭示着人类住区将进入新的人类聚居模式——生态城市。

1 生态城市的定义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理论也一直在不断发展之中,关于生态城市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生态城市也没有清晰的定义。

在众多的定义之中,黄肇义和杨东援的定义是相对清晰明确的:“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中分享其公平承载能力份额的可持续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

毫无疑问,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它包括高质量的环保系统、高效能的运转系统、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

2 建设生态城市面临的问题生态城市毕竟是一个新兴的名词,人们在摸索建设生态城市的道路上势必会碰到许多问题。

目前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经济和生态发展不协调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将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一些城市只注重了城市经济的增长,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忽略了自然生态的发展,以牺牲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城市经济的”暂时繁荣”。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加大对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投入,但先前长期的破坏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已经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

2.2 对生态的认识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后,充斥人们脑海的“生态”无非都是开发商和当权者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炒作的概念,这些滥用的“生态”概念直接影响了人们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从思想上增加了生态城市建设的难度。

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城市与自然系统的互动关系和“接口技术”是生态城市得到实现和持 续运行的根本和基础。
1.1 生态城市的概念
(三)生态城市的定义 ❖ 生态城市目前还没有国际公认的概念表达
生态哲学:生态城市实质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城 市价值取向所在;
生态经济学:生态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集约内涵式”的; 生态社会学: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
1.1 生态城市的管理建设途径
(二)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集中成片的开发建设居民住宅区,提高居住水平。在居
住区内配备完备的社区服务设施,便利居民的交通,就 学,购物和休闲等活动;重视居民区的绿化建设,提高 室外环境的设计水平,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1.1 生态城市的管理建设途径
(三)提高生态环境意识 ❖ 从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入手,通过教育普及生态学知识,
❖ 把资源的一次利用的观念更新为多次循环使用的观念。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急需生态转型,即:从空间需求转向人们的 生活质量需求;从污染治理需求转向人们的生理需求;从末端 治理需求转向对污染物全过程控制需求;从城市绿化需求转向 生态服务需求。生态城市建设需培育和贯彻“人和自然协调与 和谐”的观念。
1.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孙铁珩(2005) 王祥荣(2004) 黄光宇(2002) 胡希军(2005)。
❖ 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信息、 高效率利用且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将一个城市建设成 为一个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经济活动流、交通运输流 等畅通有序,文化、体育、学校、医疗等服务行为齐全文明公正, 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洁净的生态体系。
1.2 生态城市的建设措施
(五)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 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规划和评估。

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与意义

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与意义
社会公正原则
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保 障所有市民的基本权利,实现
社会公正和包容性发展。
02 建设生态城市的 重要性
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议题,而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优化 资源配置,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生态城市建设有 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对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的展望
1 2
创新发展模式
未来的生态城市建设应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生态城市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 系,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生态城市建设合作与交流,引进国 外先进理念和经验,提升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水平 。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态城市建设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 和人才,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创新能 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03 建设生态城市的 积极意义
提升城市形象与品牌价值
01
建设生态城市能够提升城市的绿 色形象,使城市成为宜居、宜业 、宜游的美丽家园,吸引更多的 人才、资本和资源聚集。
02
生态城市建设有助于塑造城市品 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 力。
VS
生态城市建设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 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包容性发展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为全球生态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建设生态城市是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的重要举措,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取 得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全球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什么是生态城市,它的价值是什么?

什么是生态城市,它的价值是什么?

什么是生态城市,它的价值是什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城市中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靠传统治理手段已经很难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被提出,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

1.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等方面,注重生态平衡,追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生态城市强调保护自然资源,降低污染排放,提高环境品质,建设宜居、和谐的住区和生态景观,重视文化建设和社会公正,以人为本,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2.生态城市的构成要素(1)生态经济:通过推广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2)生态文明:倡导环保、节能、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

(3)生态社区:建设绿色住宅,规划生态公园和环保旅游景点,打造宜居、安全、和谐、美丽的社区生活环境。

(4)生态基础设施:包括生态水利、生态交通、生态能源、生态垃圾处理等,为提供具有优良环境的基础设施。

3.生态城市的价值(1)改善环境质量:生态城市的建设能够大幅度降低污染排放,提高城市空气和水质量,带动市民身心健康。

(2)促进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发展需要依靠资源再生利用和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3)提高城市形象:生态城市以绿色、生态为发展目标,建设绿色住宅和生态景观,使城市形象更美、更宜居。

(4)塑造城市文化:生态城市重视文化建设和社会公正,通过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推动等,使城市文化更生机勃勃,更具活力。

(5)推动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打破传统发展模式,建立生态环境优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同步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是建设优美、宜居、健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城市。

虽然目前生态城市建设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生态城市模式将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幸福生活。

建设生态城市建议

建设生态城市建议

建设生态城市建议在当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单位,城市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议,旨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环境保护为了建设生态城市,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环境保护。

首先,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推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尾气排放。

其次,加强水污染治理,建设废水处理设施,推广污水处理方法和技术。

此外,加强垃圾分类与处理,提倡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鼓励可回收材料的再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必须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二、推动低碳发展低碳发展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应该加大对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行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方式的发展。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改善城市绿地环境城市绿地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应该注重改善城市绿地环境。

首先,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增加城市绿化覆盖面积。

其次,要建设多功能的城市公园和休闲区,提供更多的运动和休闲设施,满足居民的需求。

此外,应该鼓励居民参与城市绿化的建设,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加强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我们应该鼓励企业进行废物资源化利用,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同时,可以推广绿色消费的理念,引导居民选择环保产品和低碳生活方式。

五、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是培养社会公民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从小学到大学,从社区到企事业单位,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推广。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让大家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六、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科技创新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浅析生态城市建设

浅析生态城市建设

视 经济 与环 境的 协调 ,更注 重人 类生 活 质量的 提高 ,是 在 整体 协调 的原 则下 寻
求发 展 。
低 投入 、高 产 出 、低污 染 、高循 环的 循
环 经济 产业 发展 体 系。 12. . 3高素质 、多样化的城市社会生
态 文 明
展 ,影响城市居民健康的重大问题。建设
资 源和 空 间 ,舒适 、清 洁的 环境 为城 市 的 可持 续发 展提 供 了支持 。 因此 ,生态
新秩 序 。生 态城 市科 学 、高 效地利 用 各
o l y o ;ai n ss a a l d v } m n f% e n wa f ' lig u t i b e e p e t o h y e z n e o
c .T i p -D l h 3 e p i d t e c n e ̄,jEn 0 f i _ h & e 。 a x l n h o c p s  ̄ ae ne n . a d h r c eJ ̄ . l o i s t e i l n t t n c aa t r J t mb e h c y c s me i sc c n t 0 -
康 、持 续 、协 调 。生 态城 市 兼 顾社 会 、
经 济 和 环 境 三 者 的 整 体 效 益 , 它 不 仅 重
随 着我 国城 市 化进 程 的加 快 ,城 市 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固体废物 、废水 、城 市垃圾 、噪声等环境 问题 成为制 约城 市发
经 济 的信息 化和 知识 化 、环 保产 业 、资 源 循 环利用 以 及相应 政 策的 调控 ,形成
种 资源 ,不断创 造新 生产 力 ,改 变 了现 城 市 的 环境 应 该 是 优 雅 、 整洁 、和 谐 , 『 代城 市 “ 能 耗 ”、“ 循 环 ” 的 运 行 高 非 自然资源在整个生态环境体系 中可循环再 机 制 ,物 质 、能 量 得以 多层次 利用 ,各

经典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

经典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

生态城市的发展思想其实最早从乌托邦、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就已有体现,后来还包含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等。

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目前,美国、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以及欧盟的一些国家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

下面将介绍我国和外国的生态城市建设。

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一片土地盐渍、淡水匮乏的荒滩上,未来将崛起一座生态之城。

2008年9月28日,中新天津生态城这个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选择的战略性合作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个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其中的未来之城有望使两国共享收益。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

这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继苏州工业园之后合作建设的第二个项目。

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共同提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

2007年7月,吴仪副总理访问新加坡,与新方进一步探讨了生态城选址和建设原则。

随后,国家有关部委对天津等多个备选城市进行反复比选和科学论证,在征求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意见后,于9月底初步认定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

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

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

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的诞生。

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建设

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建设

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张天俊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环境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已经被大家所共识,城市内部环境的改善不但关系到市民日常生活的舒适性,更让一个城市的形象得以提升。

新一轮的城市更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国家级园林城市建设的热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城市绿化面积的增长确实让这个城市更加的美丽,市民生活更加舒适,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重城市整体环境的营造,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民生进行合理的改造和更新,更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建设。

把从园林城市的建设提高到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更高阶段。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生态标准走可持续生态城市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世界目前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预计2025年将会有2/3人口居住在城市,因此城市生态环境将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城市中集中了大量社会物质财富、人类智慧和古今文明;同时也集中了当代人类的各种矛盾,产生了所谓的城市病。

诸如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地面沉降、噪音污染;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城市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短缺、土地紧张,以及城市的风景旅游资源被污染、名城特色被破坏等。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今后10年是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环境问题是否处理得好是涉及全球环境问题改善的重要方面。

因此,如何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统一,就成为国内外城市建设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开始由概念走向行动,人们的环境意识正不断得到提高。

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现代人对生态需求与消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

生态文明之生态城市建设1

生态文明之生态城市建设1

(二)实行垃圾回收项目 (三)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
反例分析
上海东滩生态城:上海实业与奥雅 纳工程顾问合作,规划总面积84平方 公里,人口50万;启动区域12.3平方 公里,最大承载人口8万。 它的规划理念是致力于创造一个生态可持 续的、经济充满活力的城市。未来城市的 大部分废弃物将被回收并制成生物质 能以产生能源。此外将成为没有任何 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零碳城市。。
--
水资源循环示意图
• 通过混合功能的城市布局 减少机动车的出行量,鼓 励就近就业。 • 引导发展新型的生活方式, 比如在家工作,订单式购 物等。 • 将过去以小汽车为主导的 城市道路系统改变为行人、 自行车和公交优先的道路 系统。创造对行人和自行 车友好的环境,使其较少 受到机动车的干扰,大力 推广绿色能源。 • 引入不同技术层面的最优 方式,在探索高技术交通 模式(如轨道交通)可能 性的同时,鼓励好的低技 术(如步行、自行车)模 式的发展,进行优化组合。
(二)支撑技术和标准
■太阳能光热技术
能源技术
■秸秆燃料燃烧技术 ■浅层水平埋式地源热泵技术
支 撑 技 术
■末端低温辐射技术 ■太阳能采暖系统
气候、水文资源 综合利用技术 ■自然通风解决热岛效应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技术 ■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植物节水绿化技术
绿色交通系统
太阳能光热技术 通过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的 利用技术。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 太阳灶、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热发电等。 光热利用比较简便而直接,成本较低,容 易普及。
关注生态城市建 设的内容、标准、 途径和法规体系 的建设
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实施及管理
■生态意识淡漠,生态文化缺失
四、我国未来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生态城市的理念和建设

生态城市的理念和建设

生态城市的理念和建设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也日益恶化。

城市里的绿化率逐渐下降,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交通扰民问题严重。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其核心目标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从而保护人类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生命。

一、什么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性发展为理念的一种城市形态。

生态城市建设的方向在于创造城市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全球环境保护。

它的建设有着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要求。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2.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3.重视社会公正、公共安全和城市居民的追求4.营造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5.促进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处二、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城市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载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确保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其次,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的高污染和高资源消耗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来源。

建设生态城市有助于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动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生态城市的设计与建设生态城市的设计和建设需要重视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

以下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几个关键方面:1.建立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制度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在规划与设计上下足功夫。

这需要建立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制度,着重考虑城市生态环境及生态资源的保护和重建,注重减少污染和资源消耗。

同时,规划与设计需要紧密结合当地的经济、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特点,提供更加适宜城市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2.营造良好城市环境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步骤之一。

城市里的绿化率、空气质量、噪音等都需要得到重视和保障。

建立多层次的绿色空间系统,包括绿道,城市森林公园、足球场、篮球场、菜园坊等,即要美化环境,还要为市民提供多种活动和娱乐场所。

3.发展绿色经济生态城市要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的经济系统,实现生态、经济双重效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生态城市建设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高品质生活的城市。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国外典型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斯德哥尔摩,瑞典1. 基本情况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具生态城市特色的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2. 成功经验(1)可持续交通:斯德哥尔摩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并建设了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鼓励居民使用环保交通方式。

(2)清洁能源:该城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绿色建筑:斯德哥尔摩鼓励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提倡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4)生态保护:城市中的绿地和湖泊得到有效保护,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系统。

三、案例二:温哥华,加拿大1. 基本情况温哥华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最大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生态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2. 成功经验(1)水资源管理:温哥华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垃圾处理:该城市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3)可持续建筑:温哥华鼓励建设绿色建筑,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对能源的消耗。

(4)城市绿化:城市中广泛种植各类植物,建设了大量的公园和绿地,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四、案例三:芬兰赫尔辛基1. 基本情况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欧洲重要的生态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清澈的湖泊。

2. 成功经验(1)可持续交通:赫尔辛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推广电动汽车和自行车的使用,减少机动车污染。

(2)可再生能源:该城市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生态规划:赫尔辛基注重生态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建设,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措施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生态城市建设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措施的目的、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2. 原则生态城市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 绿色发展原则: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循环利用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 生态平衡原则: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并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 社会公平原则:确保所有居民享受到公平的资源分配和服务。

3. 具体措施3.1 绿色交通目的:减少交通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交通效率。

步骤: 1. 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地铁、轻轨、公交等,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 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便捷的非机动车出行环境。

3. 限制汽车数量,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和共享汽车。

效果: - 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 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

3.2 生态景观目的: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步骤: 1. 建设公园、绿地和湿地等自然景观,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2. 种植多样性植物,打造丰富的植被景观,吸收有害气体和噪音。

3. 保护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湿地、河流和海洋生态系统。

效果: - 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 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降低噪音污染。

-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3 能源管理目的: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步骤: 1. 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加强建筑节能措施,提高建筑外墙和屋顶的保温性能。

3. 优化供热、供冷系统,采用高效设备和技术。

效果: - 减少碳排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 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费用。

3.4 城市水管理目的: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和水灾害。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与具体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与具体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与具体措施第一: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方式。

将重工业、重污染搬离城市,搬离人口聚集区。

设立在郊区,城市的下风向,并将污染排放物进行处理。

第二:改变城市发展方向。

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将城市的主导产业引向到现代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

第三:城市的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

建设材料的节能与环保化,如果不用节能减排材料,建筑项目和房产开发商就不能通过项目审批。

公共交通大量使用液化天然气作燃料,实现零排放、零污染。

第四:生态的城市需要每个市民的参与。

组织生态文明志愿者,宣传绿色文明的理念,提醒市民文明出行,爱护环境。

具体措施如下:1、搞好生态城市规划和设计生态城市建设是在参与或改造原有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

应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其实质是从生态学的思想出发,把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规划,从而使生态城市向着更加有序、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

其内容主要包括:①建立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体系,合理协调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对生态城市调控和管理的高效运作。

②要把城市、区域规划和国家不同层次的规划结合起来,使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达到与区域共存、与自然共生。

③把空间环境和生态经济体系规划相结合,寻求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整体最优化方案,追求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最佳效益。

2、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外延性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人对自然的统治关系转变为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二是向自然单纯的索取转变为补偿与索取相结合;三是统一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任务,包括利用自然,也包括保护自然。

只有实现三个转变,才能使城市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护。

3、创新技术,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建设生态城市,必须进行技术创新。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

浅析中国生态城市建设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把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生态城市的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生态城市建设是我们实现经济与资源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建设生态城市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要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途径,为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指出了发展方向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城市;对策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4-0028-0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

城市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更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容忽视的危害。

2010年到2020年是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环境问题是否得当处理,直接关系到全球环境问题是否得到改善。

因此,如何实现我国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城市、政府摆脱两难的窘境,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与特点生态城市建设通过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综合运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协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高效组织形式。

生态城市概念中的“城市”,不单指城市化地区,还包括城市所有的乡村,既包括城市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包括市域内农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应强调城市与其周围地域之间动态的统一性,生态城市的系统性观念决定了建设应该全面协调发展[1]。

生态城市的构建是人类最合理地利用资源与环境,寻求人与自然良性循环发展的新的突破,追求人与自然、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共生,乃至高效有序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生态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是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理念,下面将详细介绍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

1. 生态优先原则生态城市规划的首要原则是生态优先,即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应当放在首位。

规划设计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优先原则要求在城市规划中保留和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合理规划绿地、湿地、森林等生态空间,打造生态景观,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要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兼顾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三大目标。

规划设计应当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规划设计具有长远的眼光,不仅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未来世代的利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多元共生原则生态城市规划强调多元共生,即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应当建立和谐的关系。

规划设计应当尊重不同生物种类的生存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环境。

多元共生原则要求规划设计兼顾城市的功能需求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打破传统城市规划中的人为界限,促进城市与自然的互动和交流,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4. 紧凑布局原则生态城市规划倡导紧凑布局,即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减少城市用地的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紧凑布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减少城市的碎片化发展,促进城市的集约化和绿色化发展。

紧凑布局有利于减少交通拥堵、节约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5. 人文关怀原则生态城市规划强调人文关怀,即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当关注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幸福感。

【建设】生态城市建设论文

【建设】生态城市建设论文

【关键字】建设生态城市建设论文浅议生态城市建设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城市的人居环境,回归自然成为人们的追求。

本文通过论述生态城市建设,反映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生态建设;生态建设目标1 前言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道萨迪亚斯的人类环境生态学,都寄托着人类对自身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理想型城市的向往,人们一直在追求探索着理想的生活住区。

在中国,无论是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经验积累的风水理论和技术,还是古代圣哲们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理念,都映射着古代城市建设中人们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

当早期传统聚落的生态化意识觉醒,人类对与环境的价值观发生了转变。

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及世界资源能源危机,迫使人类重新认识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生态城市(Ecopolis)作为面向未来城市新的发展模式被人们提出,它是人类生态价值取向的结果,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形式。

生态学家O.Yanitsy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人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能够充分发挥,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同时人的健康和环境质量同时受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资源良性循环。

“生态城市”与普通的现代城市有着本质的不同,生态城市中的“生态”是综合的、整体的概念,蕴涵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内容,包含了生态产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生态城市是以一定区域社会、经济、自然持续发展为根底而存在,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存的复合系统。

2生态城市的概念麦克哈根认为,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心灵的城市,我们需要选择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

生态城市的建设研究

生态城市的建设研究
平衡切 入 点。
育 资源和基 层服 务 等等 因素的 。而民 以 食 为天 , 食 品 的安 全对 于 生态环保 的要 求 是一 个更 大 的里程碑 , 更 不说 这 些年 来越 炒 越热 的养 生饮食 。至 于行 , 道 路 设置合理 , 高峰 时段 交 通通 畅 , 交通 方 式 多样安全 环保都 在不 断地 改 良。而社
向。
有足 够的生 态意识 , 人 与 自然 , 人与人都
能 和 睦相 处 。这 种 脉 络 图可 以 构 筑 形 成 “ 社 会 一 经 济一 自然 ” 的 复 合 系统 。 1 .从 复合 系统的社会 方 面来剖析 , 社会 群体 的 主体是 人 类 , 人们 的 衣食住
( 二) “ 生 态城 市” 建 设任务 紧迫 而艰
《 经济 ̄} 2 0 1 3 年第 1 2 期
பைடு நூலகம்
● 经 济 观 察
名▲
态 城 市
摘 要: 城 市 已经 成 为人 类最 主要 的生存 空 间 , 城 市 化 体 现 了人 类 创 造 的
建 设 研 究
●王 昕若 顾 铁军
化 系统 内部 循 环 ,物 质 和 能 量 的 利 用 更 加 高效 , 而输 出废物则尽量 减少 , 使 一切 的循环更加干净和可再利用。 ( 二) “ 生态城 市” 的特点 从 涉及 的领域 来看 ,生态城 市设计 领 域 众 多 , 大致 可 分 为 生 态城 市硬 件 方 面 和 生 态城 市软 件 方 面 ,硬 件 方 面 主 要 是指城 市建设的基础 设施建设 以及生 态 城 市涉及 到的经 济物质生产 ,同时必 须 与 自然 环 境 协 调 发 展 。 而 软 件 方 面 则 是 指整 个社会 群体 的精神 面貌 , 自发的拥

阐述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

阐述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

阐述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1前言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

这里所谓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

概言之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生态城市"作为对传统的以工业文明为核心的城市化运动的反思、扬弃,体现了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是人类自觉克服"城市病"、从灰色文明走向绿色文明的伟大创新。

它在本质上适应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标志着城市由传统的唯经济增长模式向经济、社会、生态有机融合的复合发展模式的转变。

它体现了城市发展理念中传统的人本主义向理性的人本主义的转变,反映出城市发展在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上取得新的突破,使城市发展不仅仅追求物质形态的发展,更追求文化上、精神上的进步,即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生态城市"与普通意义上的现代城市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

生态城市中的"生态",已不再是单纯生物学的含义,而是综合的、整体的概念,蕴涵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过去所讲的纯自然生态,而已成为自然、经济、文化、政治的载体。

生态城市中"生态"两个字实际上就包含了生态产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生态城市建设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生态城市建设内容涵盖了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产业的发展(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化等方面,涉及各部门各行业;这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城市的建设建筑学082班黄子倩3080622033现今,工业化的发展将环境问题极其严峻地抛给了我们,工业化时代的城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持续世世代代。

环境的恶化使大量的生物物种灭绝了,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也备受污染,更为甚者,全球的气候也因为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异常波动。

这些种种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影响,我们不可不视。

而且我们更要加快脚步,去挽救那些给予我们资源的城市,我们时刻生存着的环境。

首先,我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先正视一下中国发展的现状,以便能更好的挖掘与探索适合中国的生态建设模式。

中国正处于在大规模城市投资、建设与大规模改变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关键时期。

如果此时按照美国的“汽车—城市蔓延—高速公路—石油”的模式去发展经济,重蹈美国破坏世界环境的覆辙是在所难免的。

因此,我们要另辟蹊径,在别人发展汽车社会的时候,以一种对自己的人民也对这个美好星球上其他生物负责的态度去建设城市。

中国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积淀下的天人合一的人类生态观和儒释道诸子百家思想。

自古以来便依存着风水整合、阴阳共济的乡居生态原则和那些农耕时期留下的自力更生传统。

这些都是我们的资源,我们顺应自然的实证经验。

正像美国的一位环境学家多费·布劳尔(Dove Brower)所说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多的人口和这么大的资源潜力去建设一个比当今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好得多的生态城市。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城镇化是中国不可避免的一条现代化道路。

但无论是美国的汽车城模式还是日本人在全世界建立生产基地的资源外置型模式,对中国来说都是行不通的,因为这需要一个半以上的地球来供给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百余年的资本积累来缓冲我们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应该寻求一种脚踏实地的方法,建设我们的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并不是为了回归自然而使生活水平退化,而是要在抛弃其破坏自然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求。

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应该是永恒的,我们应将它视为走向康实、健康、文明的一种过程、一种事业、一种追求、一种奉献、一种精神。

而在我们探索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探寻那些成功的范例,从它们的城市变迁中总结一些经验,获得一定的启发。

下面我以巴西的一个城市——库里蒂巴作为典例,详细列举它们在建设生态城市中的努力与经验。

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该市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受到世界的赞誉,尤其是公共交通发展受到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的推崇,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也给予库里蒂巴极高的评价。

该市的废物回收和循环使用措施以及能源节约措施也分别得到联合国环境署和国际节约能源机构的嘉奖。

这个备受世界好评的生态城市,到底做了哪些举措,哪种建设模式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三十多年前,库里蒂巴同样被许多问题所困扰:街道拥挤不堪、城市空气污浊、社区一片衰败景象。

1971年被推选为市长的盖莫·勒那是位建筑师。

他将库里蒂巴作为城市改革的实验室,用全新的理念进行大胆的革新。

他总是强调:“我们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引发更多的问题,要努力把所有问题联接成一个问题,用系统的眼光去对待,用综合规划的办法去解决。

”其名言“城市不是难题,城市是解决方案。

”(“c ity is not a problem, c ity is solution”)传遍了世界。

勒那首先将城市贫困和交通拥塞问题捆绑在一起处理。

他认为城市交通不仅是一种运载人的方式,还是指导土地使用和调整经济增长的因素。

因此,他一反常规的做法,不是大规模征用土地去修路,而是改修现有路面,建立起高速运转的交通系统。

在很多大城市,交通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库里蒂巴早在70年代就开始建立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并在整个交通系统中贯彻公交优先的原则。

1966年库里蒂巴采用了Jorge Wilhelm设计的放射状城市交通网络方案,该方案提出:城市内城改造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小汽车为主;城市空间沿五条放射状交通轴线向外发展;在轴线两侧两个街区的范围内高密度开发,沿轴线开发的土地容积率可达到6,严格限制距公交线路两个街区以外的土地开发。

交通轴线的路网结构是:每一条交通轴都由三条平行大道组成,其中一条大道通向城市中心,另一条背离城市中心,而第三条大道则是处于以上两者之间的中央大道。

中央大道本身又由三条道路组成,中间一条是公共汽车专用道,两边供私人小汽车和其他车辆使用。

1974年,特快公共汽车开始在城市的发展轴线上运营。

由于公交专用道的作用,使得公共交通速度大为提高。

库里蒂巴的公交被称之为“地面地铁”,是巴西效率最高的公交系统之一。

其交通系统的设计对车辆的行驶速度、乘车方便问题、系统总体结构等都做了细致的规定。

这里的公交采取统一票价制,无论去哪里,票价都一样,换乘也无需重新购票。

此外,在风格特殊的管道式公共汽车站,每辆公共汽车都有两扇特别宽的车门以加快乘客上下车速度。

这些都使得整个运营时间缩短了1/3,提高公共汽车快车道的交通流量。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又采用了运量更大的公共汽车,平均运客量可达16000人次/小时,更加强化了交通轴线的吸引作用和对城市空间演化的引导功能。

库里蒂巴的TOD模式,成功引导了城市空间沿五个放射状交通轴向外扩展,实现了交通与空间演化的协调。

这样的公交系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即使是平均2.6人就拥有一辆小汽车的库里蒂巴,也有许多有小汽车的人改乘公交车出行。

使得库里蒂巴的公共汽车成为巴西最密集繁忙的交通系统。

日平均输送190万人次,在繁忙的上下班时间,人们只需等45秒钟就可以乘上公共汽车。

现在市内75%的上班族都利用公共交通。

这个比率在全世界所有的城市中是最高的。

库里蒂巴成了巴西小汽车使用率最低的城市。

与巴西其他城市相比全市一年可节约700万加仑燃油,从而使城市空气更加清新。

另外,库里蒂巴在绿化方面也做出了独到的建设方法。

运用自然与人工复合的方式,即使是在闹市的街边也耸立着不少参天大树。

库里蒂巴的人工绿化还注重树种的多样化配置,既考虑到城市美化的视觉效果,也考虑到野生动物的栖息与取食。

全市大小公园有200多个,全部免费开放。

此外,库里蒂巴还有9个森林区。

库里蒂巴城市草地中一部分是天然的,可以放牧,不怕踩踏。

人工草地使用的也是生命力与适应力极强的乡土草种,都直接与公路和步行道相接,与城市建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库里蒂巴位于两条大河流之间,另有5条小河流经该市。

在城市建立后的两个多世纪里,人与河是和睦相处的。

但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移民开始定居在河流泛滥的低凹平原上,人与河水争地,洪灾越来越多。

市政府花费数百万美元建造分洪工程亦无济于事。

后来市政府实施变抗洪斗争为保护河流的新战略,颁布了一系列严格保护河岸的法律,让人们迁出最高水位以下的居住地,将其变成沿江公园和分洪蓄洪的湖泊湿地。

每个湖泊现都已成为供人休闲的新建公园的核心。

这种不与河争地,顺应自然的做法果然终止了洪灾。

其费用也比传统的修筑堤坝和分洪抗洪花费少。

为了切实保护自然生态,市政府还禁止在公园铺设硬质路面,公园里的步行道多为可渗水的土路;在游人集中的景区、景点,用来远眺的平台则使用架空的网状金属装置,可透光、透水、透风。

所有这些措施,既是为了保护自然系统的健康性和完整性,也是为了维护城市的水资源循环,使雨水落下后能够在原地浸润。

【植物园最有特色的建筑——连拱暖房】库里蒂巴市除了对交通系统和绿地的重视外,在人文方面库里蒂巴市政府也做到了一定的重视。

于1989年,市政府发起了名为“让垃圾不再是垃圾”的运动,动员全市各家庭从垃圾中分离出可回收利用的物资,有一家公司用绿色卡车1周3次进行路边回收。

现在,回收的垃圾分成5类,其中纸张、玻璃、罐头盒和塑料等可作为工业原料;而腐烂的蔬菜、水果等有机物则可用作农业肥料。

库里蒂巴每日回收的纸张再利用,相当于少砍1200棵树。

这种闭路循环的垃圾资源化系统节约近一半垃圾处理费用,而此前垃圾回收处理费是市政府预算中最大的一项开支。

同时,填埋的废渣减少了,地下水被渗透污染的危险也减小了。

库里蒂巴市政府还资助了“垃圾购买项目”,市民可用垃圾交换食物。

在库里蒂巴市的各个居民社区,垃圾回收车每周来两次,都是两辆同行,前一辆车回收“垃圾”,后一辆车分发食品,2公斤回收物资可换得1公斤食品,也可以兑换公共汽车票、练习簿或圣诞节玩具等。

这种垃圾购买活动满足了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而所提供的大米、大豆、土豆、洋葱、橙子、大蒜、鸡蛋、香蕉、胡萝卜和蜂蜜等则是购买的当地农民季节性剩余产品,所以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上的这些措施,归结起来便是一种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形式。

既让市民们拥有了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又提高了城市的自身水平。

在城市规划层面,勒那对库里蒂巴的城市设计也提出了一种合理的规划。

因为市政府在某些低洼地区规划了排水管道,并明令禁止这些地区开发以专供排洪用。

而且在1975年通过的“保护现行自然排水系统的强制性法令”的限制下,要有效地利用上述区域,必须制定出一份两全的方法。

针对这点,库里蒂巴市政府在河岸两旁建成了有蓄洪作用的公园,并修建了人工湖。

公园里大面积种植树木,废弃的工厂和河两岸其他建筑物则改造成体育和休闲设施。

公交线路和单车道把这些公园与城市交通系统连接起来。

这种“结合自然设计”策略的实行,同时解决了许多问题。

它使巨大的防洪开支成为过去,又避免了在洪水控制方面大量的新增投入。

更加重要的是,杷防洪用地建成为公园之后,使得库里蒂巴市人均绿地面积从1970年的0.5m2增加到今天的50m2(同一时期内人口也快速增长)。

【库里蒂巴植物园——现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地标】【坦古阿公园,曾经是废弃的采石场】【阿拉梅歌剧院——过去是采石场】通过上述的描述,可以确定勒那在库里蒂巴生态城的规划中取得了很多成功之处,但有两件事超过了其他人:首先在整个城市基础上来解决土地使用问题,他使恢复水道、扩大公共空地、植树和高效回收成为可能。

同时,他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系统,节约金钱并为库里蒂巴人提供服务。

其次,他认识到市民是实现生态城市设计目标的关键。

对于库里蒂巴这座城市,现在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进展良好,但仍还存在很大空间向更好更先进的程度发展。

勒那在第四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新的评价:“我不反对汽车,但我反对过分的使用汽车,不应在平常的路线上使用车。

”这里所说的“平常的路线”指的是那些人行道与公园等等,因为在库里蒂巴,只有27个街区有人行道和5个巴士专设路线,其余大部分地方都没有这些,库里蒂巴把大部分力量放在了公交走廊上。

而另一个观念应该在库里蒂巴城市中得到重视,那就是步行中心区是解决交通和环境问题的最好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