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5周)组合阅读-部编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2周)组合阅读-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2周)组合阅读-部编版
⑥1956年,我还是个高一学生。在延安举行的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上,我见到了31岁的诗人贺敬之。之后不久,一首信天游形式的作品横空出世,那就是他的《回延安》。它让我爱不释手。诗中经典名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既有信天游的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
⑦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不知不觉间,我收集购买的信天游和陕北民歌,以及与之相近的爬山歌、山西民歌的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把它们堆在一起,竟有十几斤重了。忽有一日,省上组织了个创作班子,拿着初步改端下的五首陕北革命民歌来到延安,一边修改一边征求意见。好像是一个上午吧,我们延安文工团创作组一行数人,被召去开会。经过初步改编的陕北民歌,如久埋土中的明珠出土、如重开的牡丹,闪耀在人们面前。为了新写一首中央红军初来陕北的歌子,我在带来的那堆书里翻找,找见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两句:“山丹丹开花红满了山,中央来了大发展。”我好不高兴!天色入暮,我把它交给我团的老作曲家航海。不久之后,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信天游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其他几首民歌一起,震响在全国的广播喇叭之中。
12.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语句是如重整梳妆台。
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
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
三门闸工正年少,幸福闸门为你开。
并肩挽手唱高歌呵,无限青春向未来!
7.全诗共有9节,可分为两大部分,请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这两部分是通过什么艺术形象连接起来的?
8.“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具有双重含义,试加以说明。请从诗中找出与之相对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课件)

《登勃朗峰》
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 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 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 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 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 独特美景。
《岳阳楼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 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 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 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方法突破:寻找地点转换的词句或方位词辨析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第三段
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
第四段
冰河上
第五段
冰塔林
第六段
近冰山
3.学以致用
《天池绿水》——找一找表明作者地点转换的词句。 第一段总起全文。 第二段:作者溯沟而上,开启游览路程。 第三段:等到上了天山,天池是在群山环抱中。 第四段:池周围的山上。
定点换景指作者始终立足于一个基点上,按“序”描写, 或远近高低,或左右上下,或东西南北,从不同方位将不同 景物依次描写出来。
《小石潭记》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 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 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一滴水经过丽江》
从“依山而起”“顺水而去”这几个词中看到了一 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丽江。“依止”是依附、依托,从 中看出,丽江的建筑以自然为主体。“美丽”本是一个 形容词,但是在这里是一个动词,装点了自然。从中看 到了尊重自然的丽江人。读出了作者对丽江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赞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二《小石潭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二《小石潭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二、《小石潭记》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2)佁然..不动()(3)其岸势犬牙..差互()(4)乃记之而去.()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有闻而.传之者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心乐之.山川之.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庄子》二则(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

《庄子》二则(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

第15课《庄子》二则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2019·河南三门峡市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怒:愤怒B.其翼若.垂天之云若:好像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徙:迁移D.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请简要写出本文的写作思路。

4.请结合下面链接的材料内容,简要说说李白借助大鹏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链接材料:《上李邕》(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答案】1.A2.乘着旋风盘旋而上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3.文章先写北冥之鱼由鹏到鲲的变化,然后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最后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4.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

(意思对即可。

)【解析】1.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怒:振奋,这里是用力鼓动翅膀。

故选A。

2.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重难点词语有:抟(tuán):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3.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组合阅读训练(第12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组合阅读训练(第12周)

2020~2021学年八(下)语文组合阅读训练(第12周)【诗词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与诸子登岘山①唐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岘xiàn山:在湖北襄阳。

西晋名将羊枯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

②鱼梁:襄阳两水中的沙洲。

③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1.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首联以一种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积极的用世思想。

B.颈联写远眺所见,以景写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

C.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贴切,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

D.这首诗歌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触景生情”的写法。

2.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乙)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部编版)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2022/1/25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课文中重 点字词,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重点)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曲折有致的写 法;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难点)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重点)
2022/1/25
第二部分(4-30)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 庄去看戏”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 文的平桥村乐事,引出下文到赵庄去看社戏的事。 “第一盼望”突出社戏对“我”的吸引力之大。
2022/1/25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 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 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2022/1/25
戏的内容是否很吸引人呢?从哪里可以 看出来?
戏的内容很无趣。作者写看戏的情况,把 角色的出场表演同孩子们的反应(语言、动作、 心情)结合起来。
2022/1/25
“支撑着仍然看”“年纪小 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 各管自己谈话”,表明戏的 内容大家并不感兴趣。就连 那“最好的一折”也不过只 是“笑着看”,其余节目可 想而知。
2022/1/25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戏台的?
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由整 体印象到局部细节来写戏台。 先从远处写月下露天戏台的朦 胧美。“仙境”这一比喻生动 贴切,表现了月色下“模胡” 的戏台境界的美妙和“我”心 情的愉悦。
2022/1/25
“红红绿绿的动”既与“仙 境”的比喻相合,又表示位 置近了一些。停船的位置更 近了,所以把台上人物的容 貌、服饰、演唱动作都描写 得清清楚楚、细腻传神。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语文组合阅读训练(第2周)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语文组合阅读训练(第2周)

2020~2021学年八(下)语文组合阅读训练(第2周)【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宿桐庐江①寄广陵旧游②孟浩然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③非吾土,维扬④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①桐庐江:在今浙江桐庐境内;②此诗写于诗人赴长安应试失败后,出游吴越途中,当时他已年满四十;③建德:今浙江建德一带;④维扬:今江苏扬州诗中的“广陵”、“海西头”也指扬州。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一句所呈现的情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2.从写景角度看,与“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写法相同的一句是A.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B.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南归阻雪》孟浩然)C.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孟浩然)D.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万山潭作》孟浩然)3.结合全诗内容,简要概述诗人流下“两行泪”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4周)组合阅读(无答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4周)组合阅读(无答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4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卷.石底以出()⑵佁然..不动()⑶其岸势犬牙..差互()⑷乃记之而去.()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6.选段中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浣花溪记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阅读专项训练《第周训练》(含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阅读专项训练《第周训练》(含答案)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阅读周周练第一周阅读训练月日用时:得分:卷面书写:【诗歌鉴赏】(6分)得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题大庾岭北驿①【唐】宋之问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

【注】①驿:驿站。

②阳月:农历十月。

③殊:实。

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

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1.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分)2.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

(3分)【文言文阅读】(14分)得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题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未尝离左右()(2)或以语话稍多()(3)尽言方养亲()(4)必持以遗老母()4.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马说》)A.以我酌油芝芝(《卖油翁》)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虽名医不迨也6.翻译下列句子。

(2分)魏公太息而许之。

7.《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3分)【现代文阅读】(16分)得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2题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庄子》二则(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庄子》二则(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1课 《庄子》二则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钓于濮(pú)水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 )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中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①愿以境内累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

②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

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

③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

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

④宁:宁愿⑤涂:泥,泥巴1.庄子,名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全.矣(____) (2)请循其本.(____)(3)楚王使.大夫(____) (4)持竿不顾.(____)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4.《庄子钓于濮水》一文中,庄子用什么办法拒绝楚王之请?5.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分析庄子令人欣赏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周 战国 哲学家 道家2.(1)完全,完备(2)本原(3)派遣(4)回头看3.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4.比喻论证,用龟的选择来表明自己的志向。

5.庄子坚持认为鱼儿很快乐,可见他能以愉悦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以讲故事的形式拒绝做官,可见他淡泊名利,幽默风趣。

可爱、睿智的形象令人欣赏。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6周)组合阅读(无答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6周)组合阅读(无答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6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句中“流”字用得极妙,使满篇生辉?请赏析“流”的妙处。

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两句刻画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活动,试加以分析。

3.诗中所描述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热闹场面,表达了怎样的企求与愿望。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

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

群臣莫敢谏王。

香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

”“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居曰:“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

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

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香居曰:“臣请辟矣。

”趋而出。

王曰:“香子!香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

”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4.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A.堂上三百户.月色人户.(《记承天寺夜游》)B.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C.寡人请今止.之止.有剩骨(《狼》)D.以.齐国之大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E.其大益.百亩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2)香子!香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

6.香居是用什么方法劝谏君王的?劝谏的效果如何?【现代文阅读】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①语文的学习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整合探究及群文阅读训练 课件(共3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整合探究及群文阅读训练 课件(共35张PPT)

⑥饱经风雨剥蚀的“河山之阳”巍然耸立,过此,再上九个台阶,便 是被韩城人民誉为“太史高坟”的司马祠。走进祠堂,但见“祠宇堂堂,坊 榜将将”,院中古柏参天,花木竞秀,松间鸟鸣啾啾,一片幽静。“史圣 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旁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 愤著成史记照尘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马迁坐像,长须飘拂, 双目炯炯,刚毅凛然,显示出不凡的抱负和胸怀,殿中碑石林立,多是 后人对他的缅怀和评价,其中尤以郭沫若的诗评最佳。诗云:“龙门有灵 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 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司马迁一生的功绩, 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特色 视角的变换,表达 景,又多次写到自己的 自己游历“壶口”的 身体状况和内心体验。 独特感受。
写奇人趣事,读来有 索,借助“一滴水”的视角和口
种别样的幽默。
吻,描写丽江美丽的自然风光。
5.阅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写景句子并赏析它的妙 处。 (1)《壶口瀑布》: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
一份对史圣的留恋和敬仰。回想细构“网罗天下放佚旧闻,考之行事,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哪里会想到身后的荣耀和高贵。苍苍莽莽的梁 山啊!滔滔不息的黄河啊!孕育了这样一位惊世奇才!
⑤走过“高山仰止”的砖木牌坊,极目仰望,巍峨庄严的司马祠 卓然屹立于韩奕坡上,松柏环抱,一片苍翠,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 沿着千百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经“朝神道”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级, 石级共九十九级,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入山顶。拾级而上,但觉山 势峭拔,眼界开阔,回望身后,但见黄河远去,川源如画。这超越了 人世万物,独居一山的巍峨祠堂啊!伫立在时间的年轮里,默默地向 人们倾诉着什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3周)组合阅读-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3周)组合阅读-部编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3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这首诗歌的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3—6题。

【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④数十,所谓佛迹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阅读专项训练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阅读专项训练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点拨】 游记中叙述相关的历史内容,多半是为了丰富文
章内容,使读者拓展知识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三峡散记 宗璞
①物以稀为贵,我想三峡正是因为它的绝无仅有而让人 在游过之后仍然梦系魂牵。然而现在三峡的历史已然成为昨 天,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三峡已成了记忆中昨日的风景。
这几天,老听人在耳边念岑参的诗:“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心里却不满足。虽有 他写得跟眼前景色一样的壮阔,但那诗到底是写雪, 写唐时轮台的雪,只是用梨花作比附。真正到古诗词 中找写梨花的诗句,都是写那小山小水小园中的,到 底显得过于纤巧,与我们眼前的金川梨花并不相宜。
梨树都是梨树,但有不同姿态;梨花都是梨花, 却开出不同格调。何况树由人植,人群更是各各不同, 金川的人民,历史将其造成了特别的族群。
有船过,浪朝岸边涌,有水浸到我的鞋上,我的脚开 始变凉,但温暖在心里升腾,这是三峡的水在细细地 滑过我的身体,这是三峡的水在浅浅地潮湿我的心灵。
⑫船回来的时候,再,留下了永 恒的一瞬,这也是我进小三峡拍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我想纪念,只在于此。
这一天上午,溯岷江而上,越走海拔越高,景色 越来越萧瑟,完全是在离开春天。然后,在大渡河流 域顺河而下,又一步步靠近了春天,进入了春天,与 早晨刚刚离开的成都平原上的春天截然不同的春天。
一次山势的变化,又进入一个峡谷。 我们伴着大渡河又在浓重的山影里穿行。 峡谷更深,春天更深。悬崖间有了更多的绿树与 花树。而且,间或出现的一个小村庄前,开放的已经 不是野桃花,而是洁白的李花与梨花了。
⑦船最终停靠在了巫山县,码头上仍然是轰鸣的马达声, 和数年前一般模样。我用和曾经凝望巫山县一样的眼去看它, 却发现曾经破落的小县已变了模样,我知道它即将拆迁,但 相信拆迁后的县城也将传承它的古朴,也将带来繁华。

阅读并总结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

阅读并总结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

阅读并总结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

阅读并总结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该教材的第五单元主题为《人生的彩虹与梦想之船》,主要介绍了梦想和努力的重要性。

教材以一位叫李欣的女孩为主角,通过她的成长故事,向学生传达了勇敢追求梦想的积极态度。

故事中,李欣热爱航海,她勇敢地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了自己的梦想。

为了实现梦想,她努力研究航海知识,参加了一次航海比赛,最终获得了好成绩。

这个故事鼓励学生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明确告诉他们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教材中还引用了一些名人的经典语录,如“人只要有梦想,就会有精神上的食粮”和“梦想是实现未来的阶梯”。

这些语录提醒学生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追求梦想并取得成功。

通过阅读该教材,学生们可以理解到梦想的意义和实现梦想的重要性。

他们将学会对待生活充满热情,懂得努力去争取,不轻言放弃。

同时,该教材还强调了不仅要有梦想,还要付出行动,付出努力去实现梦想。

这对于学生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通过一个具体而生动的故事,向学生们传递了追求梦想和努力的积极态度。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学生们将受益匪浅,并能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所启发和帮助。

阅读并总结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教材主题:《人生的彩虹与梦想之船》主要内容:- 以李欣为主角,讲述她追求梦想的故事- 强调梦想与努力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勇敢追求梦想,通过研究和努力实现研究收获:- 理解梦想的意义和实现梦想的方法- 学会对待生活充满热情,坚定信念- 懂得努力去争取,不轻言放弃- 梦想需要行动和努力来实现总结: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向学生传达了追求梦想和努力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群文阅读专题作业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群文阅读专题作业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返回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0-81页第4-8题。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何以中国”的展览,“中国” 二字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
B.文章多次直接引用方志敏《可爱的中国》原文,与 文题“穿越时空的对话”相呼应。
C.作者重读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时,才被方志敏的 家国情怀和献身勇气所感染、感动。
6.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1)三星堆的青铜太阳轮、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简、良渚
文化的玉琮……都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亮 眼浪花。
这里把“太阳轮”等文物___比__喻_____(所用修辞)为 “浪花”,是因为“浪花”具有_精__美__绝__伦__、__数__量__繁__多___ 等特点。
本段共四句话,从写作内容层次上看,
可分为:(3)___三___层。
云南 丽江
→ (4)科__尔__沁___草__原__ → 乌苏里江畔
写作目的(作用)
(5)_抒__发___对_____ _“___可__爱__的__中___ _国___”__的__热__爱___ _和___赞__美__之__情___
返回
群文阅读专题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显示
1 见习题 2 见习题 3 见习题 4 C 5 见习题 6 见习题 7 见习题 8 见习题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9-80页第1-3题。 1. 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即在地图
上遨游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美景。结构上:呼
应标题,“对着地形图”与标题中“在地图上旅
行”相呼应,也为下文“我”பைடு நூலகம்想象中自由穿梭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8周)组合阅读(无答案)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8周)组合阅读(无答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8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回答问题。

秋雨声声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地说个不停。

窗内的语声,叽叽咭咭地说个不停。

窗外的说些什么?问那树,那花,那小溪;窗内的说些什么?问这笑,这吻,这眼睛。

窗外和窗内都说了一夜,雨声和语声融合着梦境。

天边的霞光哟脸上的红晕,化一朵神女峰前飘飘的云……1.题目“秋雨声声”能换成“秋雨”吗?为什么?(2.怎样理解诗句“天边的霞光哟脸上的红晕,化一朵神女峰前飘飘的云”?【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

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

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④四百金。

”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

【注】①平事:商量事情。

②咨嗟:叹息。

③侪( chái ):同辈,同类的人。

④子母:利息和本金。

⑤责券:求取证据。

3.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 )A.以.善酿致富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B.将.讼出郭相扶将.(《木兰诗》)C.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一怒而诸.侯惧(《富贵不能淫》)D.使.持以归使.人称谢(《周亚夫军细柳》)E.相.对咨嗟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

(2)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5.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什么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现代文阅读】花山岩画花山位于广西宁明县城西南约25公里处的明江河畔。

一座断岩山的临江断面形成一个内凹的岩壁,岩壁上留存大批壮族先民骆越人绘制的朱红色岩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左江花山岩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5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加点字的妙处。

2.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颈联和尾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仕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情。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4~7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左右有窗共八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舟长曾不盈寸,人、窗、炉、文,钩画了了,众妙皆备。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学洢《核舟记》)[乙]恽寿平,号南田,明末常州武进人。

少敏慧,八岁咏莲,惊其师长。

随叔父恽向攻诗画,艺日进。

其父恽日初为国子监生,曾上《守御十策》以谋救国。

明末丧乱,十余岁而随父兄抗清。

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惚①死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南田意气如常。

二兄继死,明亡,与父归故里。

天下渐定,誓不应科举,卖画以赡父。

其山水深得冷淡幽隽②之致,松柳夹岸,游鱼喋③水,风烟俱净,寄情悠远。

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天机④物趣,毕集毫端。

其“没骨法”花卉,空灵妍妙⑤,着纸欲飞,笔简意丰,获誉“神品”。

名动天下,创“常州画派”。

崇尚气节,临富贵而不失其本心,叶售画度日,然非其人不与也。

遇知己,累日点染⑥;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

康煕时,尚思复明,与复社遗士唱和,有《瓯香馆集》传世。

(选自《瓯香馆集·序言》,有删改)[注]①恍惚:捉摸不定。

②幽隽:幽静美丽。

③喋:吸。

④天机:自然界的秘密。

⑤妍妙:精妙。

⑥点染:点缀景物和着色。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清风徐.来⑵舟长曾不盈寸....⑶卖画以赡父....⑷毕集毫端⑸临富贵而失其本心....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⑵非其人,视百金如草芥,不市一花片叶也。

译文:6.同为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和王叔远相比,恽寿平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依据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答: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简桃核修狭者”“笔简意丰”的“简”意思不相同,“众妙毕备”的“毕”和“风烟俱净”的“俱”意思相同。

B.咏莲、学艺、与侠士游的叙述,为下文彰显主人公的崇高气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C.“冷淡幽隽”的绘画风格是由画家的个性和家学渊源决定的,寄托了恽寿平对悠远深厚的中华绘画文化的深刻理解。

D.“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是恽寿平取得艺术成功的重要原因。

【现代文阅读】荷叶的自洁效应①你凝望过雨中的荷叶吗?无论多么猛烈的暴雨,打落在荷叶身上,只会“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旦“玉盘”稍稍倾斜,便不见了雨水的影子。

用手摸一下荷叶,除低凹的中心,叶子竟然是干燥的,仿佛倾盆大雨根本就没有降落在它的身上。

即使没有下雨,荷叶表面也永远纤尘不染。

有人做过实验:在荷叶上滴几滴黏度很强的胶水,胶水也不能粘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且不留痕迹。

能够拥有如此“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只因为荷叶能够“自洁”!②按说,荷叶是很容易吸附水分或沾染上污渍的,为什么荷叶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叶表面太光滑了,光滑得让灰尘“站不住脚跟吗”?恰恰相反,荷叶能够自洁,是因为它的表面是粗糙的。

这可能会颠覆我们对于洁净的日常认识。

③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荷叶的表面上布满了许多微小的蜡质“乳突”,每个乳突的直径是8-10微米,高低略有不同,乳突间距约10-12微米。

而每个乳突是由许许多多直径约为200纳米的细小突起组成的。

④前面对于蜡质乳突的说法似乎有点枯燥,换个形象的说法就是:荷叶的表面上犹如一个挨一个隆起的“小山包”,在每个“小山包”上,又布满了绒毛状的小小“碉堡”。

虽说是“山包”和“碉堡”,但这种结构,我们用肉眼甚至借助普通显微镜,是根本看不到的。

⑤由于“小山包”之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的地方形成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厚的空气层。

当外形尺寸相对较大的雨滴(直径通常为几毫米,1毫米=1000微米)降落在叶面上后,不仅与叶面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而且只能同叶面上“碉堡”处的凸顶形成点接触,——此情此景,是不是有点儿类似于水珠站在了密密麻麻的针尖上?⑥空气和为数众多的“碉堡”共同组建了茶叶表面的疏水层。

在“碉堡”顶上“悬空而立”的雨点,由于自身表面的张力作用,形成了球状水珠,水球在滚动的过程中顺道儿吸附灰尘。

因此,只要稍稍倾斜,水珠就会附带尘埃滚落。

这,就是著名的“荷叶效应”——因为粗糙,所以干净——是不是颇具颠覆性?⑦自洁,不仅令荷叶美观,而且有利于防止大气中的有害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侵害。

对荷花而言,这种结构还提高了叶面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

⑧荷叶的自洁效应,给了人类无限的启发。

基于此,科学家把透明、疏油、疏水的纳米材料运用到汽车烤漆、建筑物外墙或玻璃上,不断随时可以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也减少了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安全又省力;把这种材料运用于织物,能让织物不沾液体(包括水、油、菜汁、果汁、墨水、酱油等),从而减轻洗衣负担,而且不会改变织物的纤维强度、透气性、皮肤亲和性等原有性能。

8.第①段写雨打荷叶只会“大珠小珠落玉盘”、荷叶“出淤泥而不染”有什么作用?迎着风,一顶草帽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父亲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我们一家人吃过了饭,聚集到这里,一边看守麦子,一边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工夫,我就进入了梦乡。

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光溢湿了父亲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③白天的草帽多半属于父亲,父亲要么用它来遮挡毒辣的阳光,要么用它来遮挡被风吹散的麦糠。

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

④一场活忙下来,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的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⑤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还会禁不住手舞足蹈,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摔跤。

当然了,蒙古摔跤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那是在电视上,早已忘记了那是一档什么综艺节目,只记得我拉着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妈妈快看,那两个人在学爸爸……”妈妈扑哧一声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那是‘蒙古摔跤’!我哪里信妈妈的话,因为,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成那样夸张。

⑥“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

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仿佛从来就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累酸了,爸爸才停下来擦汗。

⑦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擦,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⑧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

到了来年春天也一样。

到了春天,爸爸用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让草帽飞上天。

他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⑨巴在依稀记得,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条总是红色的,像一面细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又多像一只金黄色的鸟,摆动着火红的尾天空遨游。

春天的旷野里,我和父亲奔跑着,翻越一个又一个田垄,直跑到村口的妈妈唤起我的名字,那是要吃饭了。

⑩那时候,我总会边吃边说,说爸爸是个发明家。

每当我这样夸奖爸爸,一旁的妈妈总会撅起嘴唇。

我一看妈妈吃醋了,忙用爸爸交给我的“招数”————妈妈,你是个美食家啊!接着,我们一家人都哄堂大笑。

⑪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

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

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结束时,母亲突然说:“你们要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⑫我明白爸爸“重操旧业”的意思,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1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我”的印象里,爸爸练习蒙古摔跤,为“我”嬉戏,伴“我”童年。

B.文中第②段,“我”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的叙述,为下文情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C.文中第③段,爸爸笑起来的皱纹分明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在脸上浮动,说明爸爸为“我”跳起舞来,仿佛从来没有疲惫过。

D.文章善于捕捉细节,语言清新隽永,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13.草帽相撞怎会发出“哐哐”的声音?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